新四季網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後感1000字

2023-09-24 00:41:40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中指出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真愛是把孩子當做真正的人而不求私慾之利,那些把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孩子或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的做法不是真愛。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教育的秘訣是真愛》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後感一

  「人之所以成為人,離不開真愛。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依賴於真愛。只有在孩子心裡播下真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因此,當您準備在孩子的心田播種的時候,請務必拷問自己:這種子是真的愛嗎?假種子坑農民毀一季,假種子坑孩子毀一生。」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諄諄告誡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捧讀這本書,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審視自己:衡量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是什麼?孫雲曉先生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那就是——真愛。一個合格的教育者必須對學生充滿真愛。

  「有時候母愛並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中,孫雲曉先生還提出:「捍衛童年,解放孩子。」看到這些我陷入了沉思。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愛」實際上只是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等,這些都不是真愛。做父母的常常處於一種尷尬的處境: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像國外的孩子那樣獨立,一方面又想了解孩子的所有秘密,生怕孩子脫離監管就會成為脫韁的「野馬」。孫雲曉先生向這些父母提出忠告:秘密是長大的營養品。成年人常常愛按照自己的目標來塑造孩子,而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不考慮他是否需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塑造他。我想自己是不是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呢,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讓我們做家長的便想方設法的為孩子到處找提高班,生怕基礎沒別人打的牢,於是在我們身邊便盛行了各種提高班、補習班,結果孩子學習成了最為辛苦的一件事,雙休日被佔的滿滿的,休息日不再是孩子所期盼的日子,只得盼著放寒暑假,可寒暑假也多多少少有了別的訓練項目。我們無情的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什麼是真愛?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宣稱「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慾之利。」每一個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將對孩子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孩子之間是千差萬別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作為父母,對孩子的不同特點應該給予尊重,只有當我們以欣賞的心情來迎接每一個不同的孩子時,教育才能成功。我們要有眼力發現孩子的特點,並從心底裡承認,接受孩子的特點。接受了孩子所擁有的不同之處,就該給孩子更多的尊重,並想辦法培育孩子的特點,讓孩子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平日裡,在孩子心裡播下真愛的種子,這是我們為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教育就是真愛,真愛才是真正的教育。讓我們努力掙脫所有的束縛,拋開全部藉口,真愛我們的孩子!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後感二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好朋友張小瓊老師的書架上,看到它時有一種相見很晚的感覺,愛不釋手,一口氣讀了大半部分。"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喚醒,是解放,是發現,是選擇,具體表現為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科學的教育方法。"看到大號黑體的這一行字,使作為教師和母親的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借閱一年之久,期間和家人共同品讀了好幾遍。最後買了同樣的書後又再次閱讀了此書,感受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孫雲曉,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1993年7月,他採寫的報告文學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引發一場各界參與的大討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中央電視臺12集專題片《改革開放20年》,介紹《夏令營中的較量》,並稱此文推動了中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孫雲曉是當代中國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等等。在這本書中,作者稱"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慾之利。"每一個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將對孩子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這本書有五章共101條建議明確的教育建議,中肯而精闢,給人警醒,發人深思。

  其中包括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做人(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空間(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空間);權利(捍衛孩子的權利);信任(人人能夠成功)。

  為人父母,培養孩子是為人父母的首要任務作者建議:按照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關注學生需求和愛好,要放下架子向孩子學習。照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父母和教師培養孩子,首先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怎樣按照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提出下列建議:1.首先要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什麼。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他的選擇。3.對孩子的天性給予認同。4.承認差別的存在。

  向孩子學習,怎樣看到孩子的優勢和長處?提出下列建議:?1.了解時代的變化。今天的孩子成長在視聽時代,而成年人們卻成長在讀寫時代,所以,兩代人對事物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了解了這一點,當您再看到孩子那麼喜愛看動畫片的時候,也許您就不會對孩子發火了。2.欣賞孩子的優點。成年人需要改變自己的眼光,需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孩子還小,有時會認不清自己,因此成年人在評價孩子的時候要特別慎重,不要讓失敗的語言充滿家庭和學校。3.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孩子,實事求是地評價孩子。4.努力做孩子的好夥伴。父母和教師常常習慣了自己的教育角色,而忽略了與孩子的夥伴關係。5.與孩子平等對話。

  教師首先是人格之師。我非常贊同作者的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必定是人格的教育。真正的教師或父母,首先應該是人格之師,其次才是知識之師。"我想如果做好了做人的教育,那麼學習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所以書中的"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更是讓我倍感親切,它正是我在教育教學中所想的,現在正試圖在實踐的。

  常聽老師們說:"如果不看學習成績和分數,每個孩子都很可愛!!!"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為人父母者、一些為人師者卻總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督促孩子學習上和分數上,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了,就什麼都好了,就是成功者。以至於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解決不了或想不開的問題時,採取極端的做法,究其根源往往是父母和老師忽略了做人的教育。在教育,德育是靈魂,是根本。因此,作為教師,作為父母,一定要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首要位置。教孩子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教育孩子有責任感等。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責任心是做人的基礎,要想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應當教育他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民族負責。人自身的發展、人與人的交往、人對社會的貢獻,都來自於明確的責任並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責任感是成功的基礎。進取精神、科學態度、創新能力是優秀人才的可貴品質,但離開了責任心,這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任何聰明才智,只有建立在責任心的基礎上,才可能迸發出耀眼的火花。責任感是一個人受別人尊敬與喜歡的條件,也是社會健康的營養液和淨化劑。作為教師,要教育和引導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班級負責,對同學負責;作為父母,要創造條件、給與鍛鍊機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責任感的教育應當滲透在一時一事中、一言一行中。

  教孩子心中有他人。未來社會是一個共同發展的社會,人才應該是具有團結協作精神、能為社會、為集體著想、為他人著想的人,因此,要從小教育孩子做到心中有祖國、有父母、有他人。這樣的培養應從孩子出生開始,一直伴隨他到成人。做父母的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首先想到父母長輩的習慣,然後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心中有他人。進入小學以後,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培養。可以從小事做起,隨時隨地、任何小事都是教育的契機。從一年級開始,教導孩子進出樓道、上下樓梯時,腳步放輕,保持安靜,不要影響老師辦公和其他同學上課。教室搬到二樓、三樓以後,在教室裡不要推晃桌凳,凳子要輕拿輕放,不要影響樓下的同學。這樣,使孩子養成習慣,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做事都會考慮到他人。

  做人教育還包含諸多方面,但我認為最基本的還是責任心和心中有他人,有了這兩點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養都會輕鬆而就。

  為了社會,也真正為了孩子,就努力使自己做人格之師吧!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將以我的熱情和思考去努力實現一名老師樸素的理想,讓我的每位學生和我的真愛一起在課堂上追求真知,實現自我,感受成功和歡樂。把最真的情感帶進課堂,帶給學生。有了真情的投入,我們才能在課堂上與學生有思想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才能真切地體會到教材的內涵,忘我地進入角色,使學生如聞其聲、如睹其色、如臨其境。

  讀《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後感三

  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是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慾之利。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

  人之所以成為人,離不開愛。

  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依賴於真愛。

  只有在孩子的心裡播下真愛的種子,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所在,真愛的種子,就是真愛的教育。

  「生機盎然的田野裡,百花爭奇鬥豔,野草自由生長。突然,一臺又一臺巨型的推土機隆隆開來,將百花野草的根剷除掉。隨後又開來一臺龐大的壓路機,將蓬鬆的土地軋得平整堅硬。然後,造出一座座所謂的城市,擺出一束束的假花,卻標榜現代和一流。」這是作家孫曉雲《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中的一段話,是對當前教育現象的一種批判,用優美的散文化的語句來描述這種令人心痛的教育事實:生機盎然的田野,爭奇鬥豔的百花,自由生長的野草,在推土機和壓路機的艱辛工作後,修理得平平整整,而且這一切只因愛。

  記得很久以前在哪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說中國人都比較自我,喜歡把自我的觀念強加給別人。原本富有生機的田野被這種強制的沉重的愛壓成了馬路,其實對於所謂的現代的一流的城市,百花野草們只是一堆犧牲品而已,既然如此,這樣的愛就是只能算是一相情願。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呢?

  真愛應促使其自強,不能過度保護。

  真愛應該是尊重,不是壓抑和專制。

  真愛要呵護,該出手時再出手。

  有人說了,善過了度,對誰都善是愚善,沒到這個度,因名利而善是偽善,只有把握好了度才是真善。是的,愛也一樣,愛過度了是溺愛,沒有尊重的是偽愛,只有把握好度的才是真愛。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是要牢記這個教育的秘訣——真愛。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