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散熱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3:46:34

專利名稱:散熱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散熱模塊,尤其是一種可供同時連接數種熱源的散熱模塊。
背景技術:
現今各式電子產品於實際工作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熱源,因此,為使電子產品可 正常工作,通常會於熱源的預定部位結合散熱模塊,以避免電子產品因過熱而損壞。 請參照圖1所示,如中國臺灣第M358217號《風扇固定架》專利案,揭示第一種現 有散熱模塊7,該散熱模塊7包含一散熱鰭片組71、數個熱導管72及一風扇73。該散熱鰭 片組71具有數個散熱鰭片711 ;該數個熱導管72插設於該數個散熱鰭片711,以加速熱傳 導效果;該風扇73結合於該散熱鰭片組71的一端。藉此,該散熱鰭片組71可結合於電子 產品的一熱源(如中央處理單元、主機板、各種電子晶片或發光模塊等),以利用該散熱鰭 片組71及該熱導管72傳導該熱源所產生的高熱,並配合該風扇73導引氣流對該散熱鰭片 組71強制進行散熱,使該電子產品可正常工作。 然而,前述第一種現有散熱模塊7在實際使用時,仍具有如下所述的諸多問題 1、不易安裝於電子產品由於該散熱鰭片組71結合於該風扇73的一側端,因此, 兩者相互結合後所構成的該散熱模塊7的體積及軸向高度並不易縮減;當電子產品的熱源 周遭可供該散熱模塊7組裝的空間相當有限時,則容易造成該散熱模塊7在組裝上受到限 制,甚至無法順利完成安裝作業。 2、使用上容易受限該現有散熱模塊7必須通過將該散熱鰭片組71正確地結合於 該熱源的預定部位,方可提供預定的散熱效果,故造成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相同類型的散熱 模塊7,基本上皆僅適用於結合單一熱源,而不太適用於同時結合各種不同熱源,因此,現有 散熱模塊7在實際使用上也受到相當大的限制。 3、組裝便利性不佳該現有散熱模塊7欲進行散熱時,仍必須先將該散熱鰭片組 71與該風扇73相互組裝結合後,方可針對該電子產品的熱源進行散熱,因此,在組裝使用 上相當不便。 4、結構複雜該現有散熱模塊7的構件繁多且結構組成也相當複雜,導致製造成 本偏高,並相對造成該現有散熱模塊7不易設計成更為輕薄短小化,因此,無法應用於微型 化的電子產品。 5、散熱效果不佳該現有散熱模塊7的風扇73在導引氣流進入該散熱鰭片組71 的各散熱鰭片711之間時,氣流容易立即自該散熱鰭片組71的相對兩側散發至外界空間, 故熱傳導效果相當有限,且也容易形成擾流現象,因此,現有散熱模塊7的散熱效果不佳。 請參照圖2所示,如中國臺灣第M261013號《運用於散熱器的散熱風扇》專利案, 揭示第二種現有散熱模塊8,該散熱模塊8包含一中空匣座81,該中空匣座81內部形成一 風道811,並設有連通該風道811的一進風口 812及一出風口 813 ;另外,該中空匣座81的 風道811內設有一扇輪82,該扇輪82對位該進風口 812 ;再者,該中空匣座81內部及外部 分別形成數個散熱鰭片83,其中形成於該中空匣座81內部的數個散熱鰭片83位於該出風
4口813。藉此,該中空匣座81可結合於電子產品的一熱源,且利用該扇輪82自該進風口812 導入氣流通過該中空匣座81內部的數個散熱鰭片83,並通過該出風口 813將該熱源所產生 的高熱排散至外界空間,以提供一散熱作用。 然而,前述第二種現有散熱模塊8省略如第一種現有散熱模塊7的散熱鰭片組71, 並直接於該中空匣座81的預定部位成型數個散熱鰭片83。但是,該第二種現有散熱模塊8 的中空匣座81外部仍具有散熱鰭片83,導致體積仍無法有效縮小且結構較為複雜,當電子 產品的熱源周遭可供組裝該散熱模塊8的空間有限時,也會造成該散熱模塊8在組裝上受 到限制;再者,該現有散熱模塊8仍較不適用於同時結合各種不同熱源,且該現有散熱模塊 8的組裝便利性也不佳。 另外,該第二種現有散熱模塊8的中空匣座81內部所形成的數個散熱鰭片83位 於該出風口 813位置,當該扇輪82導引氣流進入該風道811後,氣流容易立即通過該中空 匣座81內部所形成的散熱鰭片83而散發至外界空間,其熱傳導效果相當有限,因此,現有 散熱模塊8的散熱效果仍有待改善。 請參照圖3所示,如中國臺灣第M335723號《可防塵之風扇散熱裝置》專利案,揭 示第三種現有散熱模塊9,該散熱模塊9包含一風扇裝置91、一防塵濾網92及一導流殼體 93。該風扇裝置91設置於該導流殼體93內,該導流殼體93包含一空氣導入口 931及一空 氣導出口 932,該風扇裝置91的一進風口 (並標示)對位該空氣導入口 931,該風扇裝置 91的一出風口 (未標示)對位該空氣導出口 932,並於該導流殼體93的空氣導出口 932設 有散熱鰭片94,該防塵濾網92結合於該空氣導入口 931。藉此,該導流殼體93可結合於電 子產品的一熱源,且利用該風扇裝置91導引氣流依序通過該空氣導入口 931、進風口、出風 口 、散熱鰭片94及空氣導出口 932,以提供一散熱作用。 然而,前述第三種現有散熱模塊9省略如第一種現有散熱模塊7的散熱鰭片組71, 並僅於該導流殼體93內部成型散熱鰭片94。但是,該第三種現有散熱模塊9將該風扇裝 置91另行組裝於該導流殼體93內部,因此,仍具有體積不易縮小、結構複雜及組裝不便等 諸多缺點,且該現有散熱模塊9同樣較不適用於同時結合各種不同熱源。再者,該第三種現 有散熱模塊9與前述第二種現有散熱模塊8相類似,亦即該導流殼體93內部所形成的散熱 鰭片94位於該空氣導出口 932位置,因此,現有散熱模塊9所能提供的散熱效果仍相當有 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改良上述各種現有散熱模塊的缺點,以提供一種散熱模塊, 使該散熱模塊無須佔據電子產品過多空間即可完成組裝。 本實用新型次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模塊,該散熱模塊可適用於同時結合各種 不同熱源。 本實用新型再一 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模塊,該散熱模塊具有更佳的組裝便利 性。 本實用新型又一 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模塊,該散熱模塊可有效降低結構複雜 度。 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 種散熱模塊,該散熱模塊可提供較佳的散熱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輪及數排散熱鰭片。該扇框 具有一底板,該底板周緣結合一側牆,該側牆設有至少一導熱部,且該側牆圍繞形成一容 室,並設有連通該容室的一入風口及一出風口 ;該定子結合於該扇框的容室內;該扇輪結 合該定子;該數排散熱鰭片設於該側牆的至少一導熱部且位於該容室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輪、一上蓋及數排散熱鰭片。 該扇框具有一底板,該底板周緣結合一側牆,該側牆圍繞形成一容室,且該側牆設有連通該 容室的一入風口及一出風口 ;該定子結合於該扇框的容室內;該扇輪結合該定子;該上蓋 結合於該扇框的入風口 ,該上蓋設有與該入風口相對的一進風孔,且該上蓋設有至少一導 熱部;該數排散熱鰭片設於該上蓋的至少一導熱部且位於該容室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輪及數排散熱鰭片。該扇框 具有一底板,該底板周緣結合一側牆,該側牆圍繞形成一容室,且該側牆設有連通該容室的 一入風口及一出風口,另於該底板設有至少一導熱部;該定子結合於該扇框的容室內;該 扇輪結合該定子;該數個散熱鰭片設於該底板的至少一導熱部且位於該容室內。 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的有益技術效果在於 1、易於安裝在電子產品藉助將該散熱鰭片整合於該扇框內部,可更有效縮減體 積及軸向高度,以便安裝於組裝空間相當有限的電子產品,並可順利結合該電子產品的熱 源,因此,使該散熱模塊無須佔據電子產品過多空間即可完成組裝,以達到不佔空間的功 效。
2、使用上較不受限制藉助該散熱模塊的扇框的至少一導熱部對應數排散熱鰭片 的結構設計,該至少一導熱部的外側面則可供結合數個不同熱源,而並非僅限定結合單一 熱源;因此,該散熱模塊可適用於同時結合各種不同熱源,以達到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3、組裝便利性佳藉助將該散熱鰭片整合於該扇框內部,因此,在實際用於電子產 品時,無須通過複雜的組裝作業,故具有組裝便利性佳的功效。
4、結構精簡由於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的構件數量及結構組成相當精簡,因此,可
有效降低結構複雜度,以達到降低製造成本及可設計成更為輕薄短小化等功效。 5、散熱效果佳藉助將各種熱源所產生的高熱通過該導熱部傳導至散熱鰭片,而
該扇輪則配合導引氣流"繞行"通過該散熱鰭片,因此,可相對延長氣流流動於該散熱鰭片
的時間,以提升熱傳導效果,且可減少擾流現象,故具有可提升散熱效果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具有易於安裝在電子產品、使用上較不受限制、組
裝便利性佳、結構精簡及散熱效果佳等特點,因此,適合應用於各式電子產品,以提供較佳
的散熱品質。

圖1 :現有第一種散熱模塊的立體外觀圖。
圖2 :現有第二種散熱模塊的立體外觀圖。
圖3 :現有第三種散熱模塊的立體外觀圖。
圖4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散熱模塊的立體分解圖。
圖5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散熱模塊的立體外觀圖。
6[0035] 圖6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散熱模塊的扇框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圖。[0036] 圖7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散熱模塊的扇框再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分解圖。[0037] 圖8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散熱模塊的俯視圖。[0038] 圖9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散熱模塊的立體分解圖。[0039] 圖lo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散熱模塊的組合剖視圖。[00403 圖11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散熱模塊的立體分解圖。[0041] 圖12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散熱模塊的組合剖視圖。[0042] 圖13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供散熱管結合的使用狀態參考圖。[0043] 圖14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供發光模塊結合的使用狀態參考圖。[0044]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0045] 1 12a…[12b、1 12(、[12d、1 12c)\l 12f.側板[0046] 1散熱模塊11扇框11 l底板1 12側牆l 12g半環片[0047] 113導熱部114容室115 A+風亡1 116~g1.口12定子[0048] 13扇輪131輪轂132"十片133蓄壓風道 14散熱鰭片[0049] 141環向流道 2散熱模塊 2l扇框211底板212側牆[0050] 213容室214 A、風亡1215~g1.亡122,~主子23扇輪[0051] 231輪轂232"十片233蓄壓風道 24 ff二蓋241 i韭風孔[0052] 242導熱部25散熱鰭片251環向流道 3散熱模塊3l扇框[0053] 31 1底板312側牆313容室314 A、風亡]315~口[0054] 316輔助導流片 317導熱部32主子33扇輪331輪轂[0055] 332"十片333蓄壓風道34散熱鰭片341環向流道 35]二蓋[0056] 351進風孔352導流板4導熱管5發光模塊7散熱模塊[0057] 71散熱鰭片組 711散熱鰭片72熱導管73風扇8散熱模塊[0058] 81中空匣座811~i苴812~差風亡1813~gl,亡]82扇輪[0059] 83散熱鰭片9散熱模塊9l風扇裝置92防塵濾網93導流殼體[0060] 931空氣導入亡] 932空氣導出口94散熱鰭片具體實施方式
[0061]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0062] 請參照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散熱模塊l包含一扇框11、一定子12、一扇輪13及數排散熱鰭片14。該扇框11較佳可為鼓風式扇框;該定子12結合於該扇框11內部;該扇輪13可旋轉地結合該定子12;該數排散熱鰭片14設於該扇框11的內側面的預定導熱位置。藉此,該扇框11的與該數排散熱鰭片14相對應的外側面可供結合各種不同熱源,以供應用於各式電子產品,並提供更佳的散熱功能。 該扇框11具有一底板111,該底板111周緣結合一側牆112,該側牆112設有至少一導熱部113,其中該至少一導熱部113指該側牆112具有熱傳導功能的部位,可集中於該側牆112的某一特定區域,也可分散於該側牆112的數個不同區域;該側牆112圍繞形成一容室114,且該側牆112設有連通該容室114的一入風口 115及一出風口 116。另外,本實施例的扇框11較佳可依據該側牆112的結構空間型態、導熱部113的數量及分布區域的不同,而大致區分為如下所述的數種實施方式 其一、如圖4及5所示,該側牆112由數片側板112a、112b、112c所構成,該數片側板112a、112b、112c可為一體成型設計或為可拆裝的設計;如圖所示的實施例,是揭示其中相對的二側板112b、112c自該底板111周緣一體延伸所形成,另一側板112a則可以卡接、焊接或粘合等方式與該二側板112b、112c及底板111相互固定。另外,該數片側板112a、112b、112c圍繞形成該容室114,其中一側板112a設有該導熱部113。 其二、如圖6所示,該側牆112由數片側板112d、112e、112f所構成;如圖所示的實施例,揭示該數片側板112d、112e、112f皆自該底板111周緣一體延伸所形成(也可依實際需求為可拆裝的設計),而該數片側板112d、112e、112彼此相互連接。另外,該數片側板112d、112e、112f圍繞形成該容室114,且該數片側板112d、112e、112f各設有該導熱部113。[0066] 其三、如圖7所示,該側牆112為一半環片112g,該半環片112g自該底板lll周緣一體延伸所形成(也可依實際需求為可拆裝的設計)。另外,該半環片112g圍繞形成該容室114,且該半環片112g設有該導熱部113。 更詳言之,上述僅揭示數個實施方式,其他未揭示的實施方式,如為相同概念且為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可由此輕易想到的,仍應涵蓋於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的範圍內。 其中,該定子12結合於該扇框11的容室114,該定子12較佳可包含如線圈組、驅動電路或軸座等構件(未標示,其中該軸座也可選擇結合該扇框ll);藉此,該定子12可供該扇輪13可旋轉地結合,並能夠驅動並控制該扇輪13旋轉工作。 該扇輪13可旋轉地結合該定子12,其中該扇輪13具有一輪轂131及數個葉片132。如圖8所示,該輪轂131用以結合該定子12,且該輪轂131的外周面與該扇框11的側牆112的內周面之間形成一蓄壓風道133 ;該數個葉片132分別結合於該輪轂131的外周面,且該數個葉片132位於該蓄壓風道133內;藉此,使該扇輪13自該扇框11的入風口115導入氣流後,該數個葉片132可利用該蓄壓風道133蓄集氣流,以便增加氣流的風壓,並將氣流推向該扇框11的出風口 116方向,令氣流可通過該出風口 116排至外界空間。[0070] 該數排散熱鰭片14設於該側牆112的至少一導熱部113,且該數排散熱鰭片14位於該容室114內;另外,該數排散熱鰭片14之間可分別形成環繞該輪轂131且垂直於該扇輪13軸向的環向流道141,其中,該環向流道141較佳位於該蓄壓風道133的範圍內;藉此,當該扇輪13的數個葉片132通過該蓄壓風道133將氣流推向該出風口 116的過程中,該氣流能夠不受阻礙地通過該環向流道141自該出風口 116散發至外界空間,以提升熱傳導效果及減少擾流現象。 更詳言之,如圖4及5所揭示的實施例中,每一排散熱鰭片14皆形成於該側板112a的內周面,並分別由數個凸柱所構成;如圖6所揭示的實施例中,是於該數片側板112d、112e、112f的內周面分別形成數排散熱鰭片14,且每一片側板112d、112e、112f所屬的數排散熱鰭片14彼此之間呈未連接狀態,另外,每一排散熱鰭片14分別為一凸條狀設計;如圖7所揭示的實施例中,是於該半環片112g的內周面形成數排散熱鰭片14,且每一排散熱鰭片14分別為連續狀的一凸條。再者,上述僅揭示散熱鰭片14的數個實施方式,其他未揭示的實施方式,如為相同概念且為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可由此輕易想到的,仍應涵蓋於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的範圍內。 請參照圖9及10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散熱模塊2包含一扇框21、一定子22、一扇輪23、一上蓋24及數排散熱鰭片25。 該扇框21具有一底板211,該底板211周緣結合一側牆212,該側牆212圍繞形成
一容室213,且該側牆212設有連通該容室213的一入風口 214及一出風口 215。 該定子22結合於該扇框21的容室213,該定子22較佳可包含如線圈組、驅動電路
或軸座等構件;藉此,該定子22可供該扇輪23可旋轉地結合,並能夠驅動並控制該扇輪23
旋轉工作。 該扇輪23可旋轉地結合該定子22,其中該扇輪23具有一輪轂231及數個葉片232,該輪轂231的外周面與該扇框21的側牆212的內周面之間形成一蓄壓風道233(該蓄壓風道233的作用與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蓄壓風道133相同,不再贅述);該數個葉片232分別結合於該輪轂231的外周面,且該數個葉片232位於該蓄壓風道233內。[0076] 該上蓋24結合於該扇框21的入風口 214,且該上蓋24設有與該入風口 214相對的一進風孔241 ;另外,該上蓋24設有數個導熱部242 (也可為單一導熱部242),該數個導熱部242是指該上蓋24具有熱傳導功能的部位。藉此,當該扇框21結合有該上蓋24時,可藉助該上蓋24提供如導流、增壓及散熱等作用。 該數排散熱鰭片25分別設於該上蓋24的數個導熱部242,且該數排散熱鰭片25位於該容室213內;另外,該數排散熱鰭片25之間可分別形成環繞該扇輪23的輪轂231且垂直於該扇輪23軸向的環向流道251 ,該環向流道251較佳位於該蓄壓風道233的範圍內,其中該環向流道251的作用與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環向流道141相同,不再贅述。[0078] 請參照圖11及12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散熱模塊3包含一扇框31、一定子32、一扇輪33及數排散熱鰭片34。 該扇框31具有一底板311,該底板311周緣結合一側牆312,該側牆312圍繞形成一容室313,且該側牆312設有連通該容室313的一入風口 314及一出風口315,其中該出風口 315較佳設有數個輔助導流片316,以便更為順利地導引氣流通過該出風口 315。另外,該底板311設有一導熱部317 (也可為數個導熱部317),該導熱部317是指該底板311具有熱傳導功能的部位。 該定子32結合於該扇框31的容室313,該定子32較佳可包含如線圈組、驅動電路或軸座等構件;藉此,該定子32可供該扇輪33可旋轉地結合,並能夠驅動並控制該扇輪33旋轉工作。 該扇輪33可旋轉地結合該定子32,其中該扇輪33具有一輪轂331及數個葉片332,該輪轂331的外周面與該扇框31的側牆312的內周面之間形成一蓄壓風道333(該蓄壓風道333的作用與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蓄壓風道133相同,不再贅述);該數個葉片332分別結合於該輪轂331的外周面,且該數個葉片332位於該蓄壓風道333內。[0082] 該數排散熱鰭片34設於該底板311的導熱部317,且該數排散熱鰭片34位於該容室313內;另外,該數排散熱鰭片34之間可分別形成環繞該扇輪33的輪轂331且垂直於該扇輪33軸向的環向流道341 ,該環向流道341較佳位於該蓄壓風道333的範圍內,其中該環向流道341的作用與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環向流道141相同,不再贅述。[0083] 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散熱模塊3較佳另包含一上蓋35,該上蓋35結合於該扇框31的入風口 314,且該上蓋35設有與該入風口 314相對的一進風孔351。另外,該上蓋35相鄰於該出風口 315的一側形成一導流板352,該導流板352朝向該底板311方向傾斜延伸;藉此,當該扇輪33的數個葉片332通過該蓄壓風道333將氣流推向該出風口 315後,該導流板352可進一步導引氣流順利地通過該出風口 315排放至外界空間,並提供一增壓效果。 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於實際使用時,可供用於結合各種不同熱源,並藉助單一散熱模塊1、2、3同時對數個熱源提供散熱作用。舉例而言,以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圖6所示的散熱模塊1為例,請配合參照圖13所示,該散熱模塊1的側牆112的各側板112d、112e、112f所分別形成的導熱部113的外側面各可結合一導熱管4,該數個導熱管4可連接如中央處理單元、主機板、各種電子晶片或發光模塊等各種不同熱源;或以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圖7所示的散熱模塊1為例,請配合參照圖14所示,該散熱模塊1的側牆112的導熱部113的外側面也可直接結合熱源(如圖所示為數個發光模塊5);另外,其他如本實用新型圖5所示的導熱部113、如圖9及10所示的上蓋24所具有的導熱部242、如圖11及12所示的底板311所具有的導熱部317,同樣可結合數個不同的熱源(未繪示)。因此,上述各種不同熱源所產生的高熱可通過該導熱部113、242、317傳導至該散熱鰭片14、25、34,並配合該扇輪13、23、33導引氣流繞行通過該散熱鰭片14、25、34,並通過該出風口116、215、315同時將該數個熱源所產生的高熱排散至外界空間。另外,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在同時結合數個熱源的前提條件下,為不影響散熱效果,也可選用散熱效率較高的散熱模塊1、2、3進行散熱作業。 藉助上述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所揭示的散熱模塊1、2、3可知,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可選擇於扇框11、21、31的預定部位設有至少一導熱部113、242、317,例如側牆112、上蓋24(可歸類為屬於扇框的一部分)及底板311等部位;並於該至少一導熱部113、242、317的內側面對應設有數排散熱鰭片14、25、34,而該至少一導熱部113、242、317的外側面則可供結合數個不同熱源,藉此,以達到利用單一散熱模塊1、2、3同時對數個熱源提供散熱作用的功能。更詳言之,雖然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僅分別揭示該側牆112、上蓋24及底板311各設有至少一導熱部113、242、317的情況,只是,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的扇框11、21、31也可同時於該側牆112、上蓋24及底板311設有該至少一導熱部113、242、317。例如該扇框的側牆及上蓋皆設有該至少一導熱部;該扇框的側牆及底板皆設有該至少一導熱部;或該扇框的側牆、上蓋及底板皆設有該至少一導熱部,以此類推。[0086] 藉助前揭各實施例的散熱模塊1、2、3的結構特徵,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可達到如下所述的諸多功效 1、易於安裝在電子產品該散熱模塊1、2、3是將該散熱鰭片14、25、34整合於該扇框11、21、31內部,亦即該散熱模塊1、2、3的體積及軸向高度即為該扇框11、21、31本身的體積及軸向高度;相較於現有散熱模塊7、8、9,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可更有效縮減體
10積及軸向高度,以便安裝於組裝空間相當有限的電子產品,並可順利結合該電子產品的熱源,因此,使該散熱模塊1、2、3無須佔據電子產品過多空間即可完成組裝,以達到不佔空間的功效。 2、使用上較不受限制藉助該散熱模塊1、2、3的扇框11、21、31的至少一導熱部113、242、317對應數排散熱鰭片14、25、34的結構設計,該至少一導熱部113、242、317的外側面則可供結合數個不同熱源,而並非僅限定結合單一熱源;因此,該散熱模塊1、2、3可適用於同時結合各種不同熱源,以達到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3、組裝便利性佳相較於現有散熱模塊7、8、9具有組裝不便等缺點;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已將該散熱鰭片14、25、34整合於該扇框11、21、31內部,因此,在實際用於電子產品時,無須通過複雜的組裝作業,即可使用該散熱模塊1、2、3,故具有組裝便利性佳的功效。 4、結構精簡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的構件數量及結構組成相當精簡,因此,
可有效降低結構複雜度,以達到降低製造成本及可設計成更為輕薄短小化等功效。 5、散熱效果佳當該散熱模塊1、2、3結合各種不同熱源時,各種熱源所產生的高
熱通過該導熱部113、242、317傳導至該散熱鰭片14、25、34,而該扇輪13、23、33則配合導引
氣流"繞行"通過該散熱鰭片14、25、34,因此,可相對延長氣流流動於該散熱鰭片14、25、34
的時間,以提升熱傳導效果,且可減少擾流現象,故具有可提升散熱效果的功效。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散熱模塊1、2、3確實具有易於安裝在電子產品、使用上較
不受限制、組裝便利性佳、結構精簡及散熱效果佳等特點,因此,適合應用於各式電子產品,
以提供較佳的散熱品質。
權利要求一種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包含一個扇框,具有一個底板,該底板周緣結合一個側牆,該側牆設有至少一個導熱部,且該側牆圍繞形成一個容室,並設有連通該容室的一個入風口及一個出風口;一個定子,結合於該扇框的容室內;一個扇輪,結合該定子;及數排散熱鰭片,設於該側牆的至少一個導熱部且位於該容室內。
2. 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另包含一個上蓋,該上蓋結合於該扇框 的入風口 ,且該上蓋設有與該入風口相對的一個進風孔,該上蓋設有至少一個導熱部,該上 蓋的至少一個導熱部設有位於該容室內的數排散熱鰭片。
3. 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扇框的底板設有至少一個導熱部,該 底板的至少一個導熱部設有位於該容室內的數排散熱鰭片。
4. 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另包含一個上蓋,該上蓋結合於該扇框 的入風口 ,且該上蓋設有與該入風口相對的一個進風孔,該上蓋設有至少一個導熱部,該上 蓋的至少一個導熱部設有位於該容室內的數排散熱鰭片,而該扇框的底板設有至少一個導 熱部,該底板的至少一個導熱部設有位於該容室內的數排散熱鰭片。
5. 依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扇輪具有一個輪轂及數個葉 片,該輪轂的外周面與該扇框的側牆的內周面之間形成蓄壓風道,所述數個葉片分別結合 於該輪轂的外周面,且所述數個葉片位於該蓄壓風道內,該數排散熱鰭片之間分別形成環 繞該輪轂且垂直於該扇輪軸向的環向流道。
6. 依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環向流道位於該蓄壓風道的範圍內。
7. 依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由數片側板所構成,所 述數片側板圍繞形成該容室,該側牆所具有的至少一個導熱部設置於其中一片側板。
8. 依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由數片側板所構成,所述數片側 板圍繞形成該容室,該側牆所具有的至少一個導熱部設置於其中一片側板。
9. 依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由數片側板所構成,所述數片側 板圍繞形成該容室,該側牆所具有的至少一個導熱部設置於其中一片側板。
10. 依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由數片側板所構成,該 些側板圍繞形成該容室,該側牆所具有的導熱部為數個且分別設於該些側板。
11. 依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由數片側板所構成,該數片側 板圍繞形成該容室,該側牆所具有的導熱部為數個且分別設於該些側板。
12. 依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由數片側板所構成,該數片側 板圍繞形成該容室,該側牆所具有的導熱部為數個且分別設於該些側板。
13. 依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為一個半環片,該半環 片圍繞形成該容室,且該半環片設有該側牆所具有的至少一個導熱部。
14. 依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為一個半環片,該半環片圍繞 形成該容室,且該半環片設有該側牆所具有的至少一個導熱部。
15. 依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側牆為一個半環片,該半環片圍繞 形成該容室,且該半環片設有該側牆所具有的至少一個導熱部。
16. —種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包含一個扇框,具有一個底板,該底板周緣結合一個側牆,該側牆圍繞形成一個容室,且該 側牆設有連通該容室的一個入風口及一個出風口; 一個定子,結合於該扇框的容室內; 一個扇輪,結合該定子;一個上蓋,結合於該扇框的入風口 ,該上蓋設有與該入風口相對的一個進風孔,且該上 蓋設有至少一個導熱部;及數排散熱鰭片,設於該上蓋的至少一個導熱部且位於該容室內。
17. 依權利要求16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扇輪具有一個輪轂及數個葉片,該 輪轂的外周面與該扇框的側牆的內周面之間形成蓄壓風道,所述數個葉片分別結合於該輪 轂的外周面,且所述數個葉片位於該蓄壓風道內,該數排散熱鰭片之間分別形成環繞該輪 轂且垂直於該扇輪軸向的環向流道。
18. 依權利要求17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環向流道位於該蓄壓風道的範圍內。
19. 一種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包含一個扇框,具有一個底板,該底板周緣結合一個側牆,該側牆圍繞形成一個容室,且該 側牆設有連通該容室的一個入風口及一個出風口,另於該底板設有至少一個導熱部; 一個定子,結合於該扇框的容室內; 一個扇輪,結合該定子;及數排散熱鰭片,設於該底板的至少一個導熱部且位於該容室內。
20. 依權利要求19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扇輪具有一個輪轂及數個葉片,該 輪轂的外周面與該扇框的側牆的內周面之間形成蓄壓風道,所述數個葉片分別結合於該輪 轂的外周面,且所述數個葉片位於該蓄壓風道內,該數排散熱鰭片之間分別形成環繞該輪 轂且垂直於該扇輪軸向的環向流道。
21. 依權利要求20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環向流道位於該蓄壓風道的範圍內。
22. 依權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另包含一個上蓋,該上蓋結 合於該扇框的入風口 ,且該上蓋設有與該入風口相對的一個進風孔,該上蓋相鄰於該出風 口的一側形成一個導流板。
23. 依權利要求22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導流板朝向該底板方向傾斜延伸。
24. 依權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扇框的出風口設有數個輔 助導流片。
25. 依權利要求22所述的散熱模塊,其特徵在於,該扇框的出風口設有數個輔助導流片。
專利摘要一種散熱模塊,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輪及數排散熱鰭片。該扇框具有一底板,該底板周緣結合一側牆,該側牆圍繞形成一容室,並設有連通該容室的一入風口及一出風口,該入風口可供結合一上蓋,其中該側牆、底板及上蓋的其中至少一種構件設有至少一導熱部;該定子結合於該扇框的容室內;該扇輪可旋轉地結合該定子;該數排散熱鰭片設於該扇框的至少一導熱部且位於該容室內。藉此,該散熱模塊可易於安裝於電子產品,並可方便結合數種熱源,以提供更佳的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H01L23/34GK201491445SQ200920166969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1日
發明者洪慶升, 洪銀樹 申請人: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