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漂西洋
2023-10-08 06:14:59
明朝永樂年間,發生了一件史無前例的奇蹟。三保太監鄭和、大司馬王景弘,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於公元1405年6月,統帥水手官兵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出動寶船六十二艘,以及馬船、戰船、座船、兩船、水船一百餘艘,開始首次遠航西大西洋,歷時兩年零三個月後返回。前後二十八年間,共七次從海上遠徵西洋。這堪稱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壯舉。
話說公元1409年,明成祖朱棣在總結了前兩次跨海西徵的利弊得失之後,認為,從水路遠航西洋,為大明朝宣示了國威,開闢了海上的貿易和交流的通道。不僅帶回了許多寶物,而且多國國王或使臣隨船前來朝拜進貢,甘願臣服。因此,這位有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的大明皇帝,敕命鄭和、王景弘,第三次掛帥遠徵西洋。
鄭和領得聖旨,開始與王景弘部署遠航事務,重新整建船隊,組建出航水軍,治備給養裝備。
這年九月,二百餘艘遠航船艦及二萬七千多名出航官兵組建完畢;足夠這二萬餘人一年半用度的給養,也全部準備就緒。官方、民間的各類貿易物資,包括銅錢、絲綢、瓷器、漆器、茶葉、鐵製工具和其他金屬製品等,也在登記造冊,陸續裝船。
這天,鄭和與王景弘一起,再次研究遠航的一些細節事項。
鄭和對王景弘說:「前兩次出航到西洋各國,我發現有不少西國對我軍中訓練用的鞠很感興趣,如果我們此次多帶一些鞠,既可以用作交易,也可作為贈賜品,同時又能把我聖朝技藝播揚海外。如何?」
原來,自春秋戰國時孫臏發明了句以來,歷朝歷代軍中訓練都少不了鞠。前兩次出航,水軍中也帶鞠,到港停靠後,組織士兵上岸蹴鞠遊戲,當地圍觀者甚眾。
王景弘說:「元帥的主意不錯。不過,這蹴鞠也算得上是我華夏國粹。若傳出國外,必須經皇上欽準才是。」
鄭和說:「嗯,我們這就去稟告皇上。」
二人乘轎來到皇宮,向朱棣奏明準備帶鞠遠航的想法。
朱棣聽後,哈哈大笑起來:「鄭愛卿,你的主意好啊!朕準奏。你們準備帶多少個鞠?」
鄭和說:「臣以為帶三十個即可。」
沒想到,朱棣又笑了起來,說:「三十個,少啦。你遠航西洋,要到達三十餘國,我看再增加兩倍,也不算多吧?」
鄭和說:「聖上開明,就依聖上所說,帶上九十個。」
其實鄭和原是想多帶的,但他怕皇上怪罪。豈知皇上已看透了他的心思。
鄭和立即派隨行官費信安排人,限三天時間,備好九十個鞠裝船。
起航的這天到了,明成祖朱棣從南京御駕蘇州的劉家港,親自為鄭和、王景弘等送行。
鄭和心中十分激動,每次出航,皇上都駕臨港口送行。他暗暗發誓,一定不負聖望,完成第三次遠洋使命。
鄭和的遠航船隊,隨著一陣號角聲,揚帆起錨了,在陣濃烈的鞭炮聲和鼓樂聲中,緩緩駛出了港口。船上的九十個鞠,也跟隨鄭和的船隊遠漂西洋。
兩年後,鄭和率船隊浩浩蕩蕩勝利返航,回到劉家港。
那九十個鞠,其中三十個作為禮物,贈送給了各國國王。另外六十個,分別換回了大批珍寶、奇獸、異禽等,獻給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