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7 15:38:14 3
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包括殼體、電機、磁旋渦總承與驅動子,電機安裝於殼體內。殼體具有收容槽,驅動子安裝於收容槽內並可在收容槽內往復運動;磁旋渦總承具有朝向外側的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驅動子具有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非接觸相對設置;磁旋渦總承與電機的主軸連接,並延伸至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之間的區域內,在磁旋渦總承隨電機的主軸旋轉時,驅動驅動子在收容槽內往復運動。上述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依靠磁力作用完成旋轉運動轉到直線往復運動的轉換,無機械連接,振動較弱,噪音較小,無機械連接的磨損以及高精度的加工要求,結構較簡單,加工容易。
【專利說明】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運動方式轉換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往復運動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往復運動的運動方式轉換裝置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曲軸、偏心輪或轉輪同連杆配合構成的裝置,凸輪同推桿配合構成的裝置,以及蝸輪蝸杆嚙合的裝置等。在小家電行業中,多採用偏心輪實現旋轉運動與直線往復運動的轉換。上述運動方式轉換裝置都是通過接觸式的機械連接,通過機械部件之間的拉扯與碰撞進行力的傳遞,實現運動方式的轉換。接觸式的機械連接會造成連接部位的磨損,長期工作會使故障率升高,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同時,機械連接振動較強,噪音較大,連接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加工難度較大。
【發明內容】
[0003]基於此,有必要針對傳統的運動方式裝換裝置振動較強、噪音較大,以及連接部位易磨損、加工難度較大的問題,提供一種振動較弱、噪音較小,以及無磨損、加工較簡單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
[0004]一種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包括殼體、電機、磁旋渦總承與驅動子,所述電機安裝於所述殼體內,
[0005]所述殼體具有收容槽,所述驅動子安裝於所述收容槽內並可在所述收容槽內往復運動;
[0006]所述磁旋渦總承具有朝向外側的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
[0007]所述驅動子具有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非接觸相對設置;
[0008]所述磁旋渦總承與所述電機的主軸連接,並延伸至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之間的區域內,在所述磁旋渦總承隨所述電機的主軸旋轉時,驅動所述驅動子在所述收容槽內往復運動。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旋渦總承包括第一磁體、第二磁體與磁體座,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具有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所述磁體座具有兩個卡槽,所述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分別卡設於所述磁體座的兩個卡槽內,並使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裸露且相背。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體座還具有軸孔,所述軸孔與所述電機的主軸過盈配合。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分別平行於所述軸孔的軸心線。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分別與所述軸孔的軸心線呈一夾角。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的其中一個磁性面平行於所述軸孔的軸心線,另一個磁性面與所述軸孔的軸心線呈一夾角。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為磁石、磁鐵或電磁鐵。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子具有第三磁體、第四磁體與兩個驅動臂,所述第三磁體與第四磁體具有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所述第三磁體與第四磁體分別設置於所述兩個驅動臂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並使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相對。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磁體與第四磁體為磁石、磁鐵或電磁鐵。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還具有電機基臺與兩個插槽,所述電機基臺的兩端插設於所述兩個插槽內,所述電機的主軸穿過所述電機基臺,所述電機的外殼安裝於所述電機基臺上。
[0018]上述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依靠磁力作用完成旋轉運動轉到直線往復運動的轉換,無機械連接,振動較弱,噪音較小,無機械連接的磨損以及高精度的加工要求,結構較簡單,加工容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一個實施例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的爆炸圖;
[0020]圖2為圖1中磁旋渦總承的爆炸圖;
[0021]圖3為圖1中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的組裝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23]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一種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包括殼體110、電機120、磁旋渦總承130與驅動子140。電機120安裝於殼體110內,殼體110包括前殼IlOa與後殼110b。
[0024]殼體110具有收容槽112,驅動子140安裝於收容槽112內並可在收容槽112內往復運動。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10還具有電機基臺114與兩個插槽116。電機基臺114的兩端插設於兩個插槽116內,電機120的主軸穿過電機基臺,電機120的外殼安裝於電機120
基臺上。
[0025]磁旋渦總承130具有朝向外側的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在具體的實施例中,磁旋潤總承130包括第一磁體132、第二磁體134與磁體座136。第一磁體132與第二磁體134具有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通常,第一磁體132與第二磁體134為磁石、磁鐵或電磁鐵。磁體座136具有兩個卡槽1362、1364,第一磁體132與第二磁體134分別卡設於兩個卡槽內1362、1364,並使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裸露且相背。磁體座136還具有軸孔1366,軸孔1366與電機120的主軸過盈配合,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分別平行於軸孔1366的軸心線。不難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與軸孔1366的軸心線也可分別呈一定的夾角。還可以是其中一個磁性面平行於軸孔1366的軸心線,另一個磁性面與軸孔1366的軸心線呈一夾角。
[0026]驅動子140具有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1422、1442,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1422、1442非接觸相對設置。在本實施例中,驅動子140具有第三磁體142、第四磁體144與兩個驅動臂146、148。第三磁體142與第四磁體144具有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1422、1442,第三磁體142與第四磁體144分別設置於兩個驅動臂146、148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並使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1422、1442相對。通常,第三磁體142與第四磁體144分別為磁石、磁鐵或電磁鐵。
[0027]磁旋渦總承130與電機120的主軸連接,並延伸至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1422、1442之間的區域內,在磁旋渦總承130隨電機120的主軸旋轉時,驅動驅動子140在收容槽112內往復運動。
[0028]以下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說明,設磁旋渦總承130上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的極性分別為N極與S極,設為總承N極與總承S極,驅動子140具有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1422、1442的極性均為N極,分別為第一 N極與第二 N極,在磁旋渦總承130隨電機120的主軸旋轉時,總承N極與總承S極隨著旋轉,在總承N極向第一 N極靠近過程中,逐漸推動驅動子140向第一 N極的一側運動,當總承N極向第二 N極靠近過程中,逐漸推動驅動子140向第二 N極的一側運動,總承N極周期性的旋轉,從而驅動驅動子完成往復運動。同理,在總承S極向第一 N極靠近過程中,逐漸吸引驅動子140向第二 N極的一側運動,當總承N極向第二 N極靠近過程中,逐漸吸引驅動子140向第一 N極的一側運動,總承N極周期性的旋轉,從而吸引驅動子完成往復運動。當總承N極與總承S極相背設置時,總承N極產生排斥力的同時,總承S極產生吸引力,增大了驅動子140同一方向的受力,有助於驅動子140的往復運動。同理可知,當驅動子140的兩個磁性面極性均為S極時,同樣可以實現驅動子140的往復運動。
[0029]總之,磁極具有兩極,分別為N極與S極,因此,磁旋渦總承130上僅有一個磁性面與驅動子140的兩個磁性面的極性相同或相反,在磁旋渦總承130隨電機120的主軸旋轉時,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隨著旋轉,當磁旋渦總承130上與驅動子140的兩個磁性面極性相同的磁性面向驅動子140的其中一個磁性面靠近過程中會產生排斥作用,從而推動驅動子140向該一個磁性面的一側運動;當磁旋渦總承130上與驅動子140的兩個磁性面極性相同的磁性面向驅動子140的另一個磁性面靠近過程中會產生排斥作用,從而推動驅動子140向該另一個磁性面的一側運動,旋渦總承130周期性旋轉,從而使驅動子140在收容槽112內往復運動。另外,當磁旋渦總承極性130的相反的兩個磁性面1322、1342相背設置時,當磁旋渦總承130上與驅動子140的兩個磁性面極性相同的磁性面對驅動子140的其中一個磁性面產生排斥作用時,磁旋渦總承130上的另一個磁性面對驅動子140的另一個磁性面產生吸引作用,從而增大驅動子140同一方向的受力,有助於驅動子140的往復運動。
[0030]上述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依靠磁力作用完成旋轉運動轉到直線往復運動的轉換,無機械連接,振動較弱,噪音較小,無機械連接的磨損以及高精度的加工要求,結構較簡單,加工容易。
[0031]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電機、磁旋渦總承與驅動子,所述電機安裝於所述殼體內, 所述殼體具有收容槽,所述驅動子安裝於所述收容槽內並可在所述收容槽內往復運動; 所述磁旋渦總承具有朝向外側的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 所述驅動子具有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非接觸相對設置; 所述磁旋渦總承與所述電機的主軸連接,並延伸至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之間的區域內,在所述磁旋渦總承隨所述電機的主軸旋轉時,驅動所述驅動子在所述收容槽內往復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磁旋渦總承包括第一磁體、第二磁體與磁體座,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具有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所述磁體座具有兩個卡槽,所述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分別卡設於所述磁體座的兩個卡槽內,並使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裸露且相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磁體座還具有軸孔,所述軸孔與所述電機的主軸過盈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分別平行於所述軸孔的軸心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分別與所述軸孔的軸心線呈一夾角。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極性相反的兩個磁性面的其中一個磁性面平行於所述軸孔的軸心線,另一個磁性面與所述軸孔的軸心線呈一夾角。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為磁石、磁鐵或電磁鐵。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子具有第三磁體、第四磁體與兩個驅動臂,所述第三磁體與第四磁體具有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所述第三磁體與第四磁體分別設置於所述兩個驅動臂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並使所述極性相同的兩個磁性面相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磁體與第四磁體為磁石、磁鐵或電磁鐵。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觸式運動方式轉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還具有電機基臺與兩個插槽,所述電機基臺的兩端插設於所述兩個插槽內,所述電機的主軸穿過所述電機基臺,所述電機的外殼安裝於所述電機基臺上。
【文檔編號】F16H49/00GK103470722SQ201310405081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6日
【發明者】彭軍華, 羅銳, 鄧躍勝, 曾文禮 申請人:上海奔騰電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