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鈣旱藕糊的製作方法
2023-10-16 18:42:04 2
一種高鈣旱藕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鈣旱藕糊,它解決了目前我國國民鈣攝入量低,普遍存在鈣缺乏症的問題。高鈣旱藕糊按重量份數比由1.8~2.2份碳酸鈣、0.2~0.3份酪蛋白磷酸膚、20~30份燕麥和70~75份旱藕粉組成。本發明高鈣旱藕糊符合我國飲食習慣,通過食用旱藕糊補足人體每日所需的鈣,食用安全,補鈣效果好,能達到推薦攝入量標準。
【專利說明】
一種高鈣旱藕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品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到一種高鈣旱藕糊。
【背景技術】
[0002]鈣是人體必須的最豐富的礦物元素,佔人體體重的1.5%,在人體內承擔著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國營養調查表明,國民鈣攝入量平均每天約為400mg明顯低於推薦攝入量SOOmg/天。我國國民的膳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加之人體對鈣吸收利用能力的差異,導致我國國民鈣的吸收率偏低,普遍存在鈣缺乏症,而且涉及從嬰幼兒到老年所有人群。
[0003]旱藕,學名食用美人蕉,又名巴蕉芋,生長在亞熱帶丘陵山地,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及17種胺基酸、維生素B、C,既營養豐富又易於消化,經常食用益血補髓,消熱潤肺,防止肥胖。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0006]一種高鈣旱藕糊,其特徵在於:所述高鈣旱藕糊按重量份數比由1.8?2.2份碳酸鈣、0.2?0.3份酪蛋白磷酸肽、20?30份燕麥和70?75份旱藕粉組成。
[0007]所述高鈣旱藕糊按重量份數比由2份碳酸鈣、0.25份酪蛋白磷酸肽、25份燕麥和72.25份旱藕粉組成。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以下結合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一種高鈣旱藕糊:
[0009]實施例1:
[0010]高鈣旱藕糊按重量份數比由1.82.2份碳酸鈣、0.20.3份酪蛋白磷酸膚、2030份燕麥和7075份旱藕粉組成。
[0011 ] 根據我國國民的飲食習慣建議每日服用本實施方式高鈣芝麻糊40g,分二次服用,補鈣效果最佳。
[0012]由於海水的汙染,牡蝠殼中鉛和鋁的含量過高,所以本實施方式沒有選用生物碳酸鈣(牡f}殼粉),而是選用了食用安全性更高的碳酸鈣。碳酸鈣中鈣元素佔總分子量的40%,所以鈣的實際吸收率高於其它含鈣物質。
[0013]酪蛋白磷酸膚(CPP)以牛乳酪蛋白為原料,通過胰酶或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製得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膚,其核心結構為:-Ser (P) -Ser (P) -Ser (P) -Glu-Glu- (Ser:絲氨酸,Glu:穀氨酸,P:磷酸基)。酪蛋白磷酸膚(CPP)中磷酸絲氨酸殘基【一 Ser CP) 一」成簇存在,在腸道弱鹼性環境下帶負電荷,可阻止消化酶的進一步作用,使CPP不會被進一步水解而在腸中穩定存在。鈣只有以離子形態存在時才能被吸收,而在中性和弱鹼性環境中又容易與酸根離子形成不溶性鹽流失。CPP在中性和弱鹼性環境中能與鈣結合,抑制不溶性沉澱的生成,避免了鈣的流失,游離鈣在腸道中因濃度的提高而被動吸收,從而達到促進鈣吸收的目的。CPP與鈣離子的結合度非常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CPP與鈣離子的結合既可以保護鈣離子不被沉澱,又不會因結合太緊密而影響鈣的吸收。CPP與鈣的動態結合使大量的溶解鈣源源不斷地向腸豁膜轉運,提高了鈣的吸收、利用率。CPP同時還能有效促進人體對鐵、鋅等二價礦物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避免補鈣的同時影響其它元素的攝取。
[0014]與傳統的鈣吸收劑維生素D相比酪蛋白磷酸膚(CPP)的優勢更為明顯:1.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上部可飽和鈣的主動運輸吸收,但維生素D的作用受年齡和鈣攝入量的影響;而CPP促進小腸下部不可飽和鈣的被動擴散吸收,被動擴散吸收不受年齡和鈣攝入量變化的影響,並且鈣的被動擴散吸收量遠大於主動運輸吸收量。2,CPP具有良好的穩定性,CPP在乾燥避光條件下保質期可達18個月以上,加入食品中CPP在酸性到弱鹼性範圍內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耐120度、30分鐘的高溫處理。3、維生素D過量攝入會對腎和骨造成一定的危害,而CPP來源於牛乳蛋白質,即使超量服用也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毒副作用。4,CPP具有酶的高效性。5,CPP不影響製品原有的口感。
[0015]實施例2:
[0016]與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高鈣旱藕糊按重量份數比由2份碳酸鈣、0.25份酪蛋白磷酸膚、25份燕麥和72.25份旱藕粉組成。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鈣旱藕糊,其特徵在於:所述高鈣旱藕糊按重量份數比由1.8?2.2份碳酸鈣、0.2?0.3份酪蛋白磷酸肽、20?30份燕麥和70?75份旱藕粉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鈣旱藕糊,其特徵在於:所述高鈣旱藕糊按重量份數比由2份碳酸鈣、0.25份酪蛋白磷酸肽、25份燕麥和72.25份旱藕粉組成。
【文檔編號】A23L1/29GK104509852SQ201310462305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楊舒翔 申請人:楊舒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