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升是誰?如何評價林永升?他是怎麼死的?
2023-10-13 20:43:54 1
林永升是清朝晚期北洋水師將領,福建侯官漢族人。甲午海戰之後,清廷以慘敗屈辱求和而告終,而最令人痛惜的便是在這次戰爭之中,清朝花費大價錢,無數精力才組建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在甲午戰爭中,單說海戰犧牲之人,從黃海海戰到威海衛保衛戰,清廷海軍將領戰死殉國無數,林永升也是其中之一。
林永升生於公元1853年,去世於公元1894年,字鍾卿,於同治六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後在學堂中學習駕駛技術。同治十年,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成為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批畢業生。
畢業之後,前往「建威」練船實行,前後巡遊南北洋各口。林永升參加的這次實習,是中國近代海軍學校第一次遠航實行。
光緒元年,林永升調任「楊武」艦,後以千總之職,擔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第二年,清廷為了培養海軍專有人才,選調人才出國留學,林永升有幸位列其中,與其餘入選之人一起前往英國留學。
光緒三年,林永升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校深造,學習海軍理論,成績優異,屢次位列優等。畢業後,前往英國地中海艦隊的「馬那杜」號實習。在這一次難得的實習中,林永升對海軍理論更為熟悉,表現優異,對海軍戰守之法無不諳練,得監督督斯恭塞格誇讚:「勤敏穎悟,歷練甚精」,「堪任管駕官之任」。
學成歸國之後,升守備,加都司銜。光緒七年,李鴻章組建和訓練北洋水師,林永升被調往北洋水師,任「鎮中」炮艦管帶,第二年又為「康濟」艦管帶。
朝鮮東學黨起義爆發,朝鮮君王向清廷求助,清廷派軍前往鎮壓。林永升在援朝戰爭中,率「康濟」艦,聽候丁汝昌命,護送浙江提督吳長慶部東渡朝鮮。此事之後,林永升以功補都司,賞戴花翎。
光緒十三年,清廷在英國和德國定製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竣工,林永升奉命與鄧世昌等人那前往英德兩國接手戰艦。完成任務之後,賞「御勇巴圖魯」勇號,管帶「經遠」艦。
同年九月,《北洋海軍章程》頒布,北洋水師正式成軍。光緒十五年,海軍衙門成立,林永理北洋海軍左翼左營副將之職。光緒十七年,在李鴻章簡約北洋水師之時,因為訓練有素,表現優異,升保副將,補缺後升用總兵,並賞換「穆欽巴圖魯」勇號。第二年,正式升任北洋海軍左翼左營副將。
光緒二十年,日本以保護在朝鮮僑民為由登陸朝鮮,隨後向中國發動戰爭,甲午戰爭爆發。林永升在這個時候,抓緊時間訓練手下士卒,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好一切準備。
同年八月十八日,中日海軍在黃海交戰,黃海海戰爆發。林永升在此次戰爭中,臨危不論,沉穩對敵,帶領「經遠」艦官兵,誓死與日本激戰。在戰爭中,「經遠」號先後集中「吉野」、「高千穗」等日艦,但同時自己也中彈頗多,損傷嚴重。劃出陣外之後,又受到日本第一遊擊艦隊的四艘戰艦的圍攻。林永升智慧全艦官兵沉著應對,以一敵四毫無怯意。
「經遠」號拖著殘缺的身軀與日軍四艘戰艦激戰許久,可惜的是最後林永升被彈炮機擊中,「突中炮彈,腦裂死亡」。幫帶大副陳榮和二副陳京瑩也先後中炮犧牲,群龍無首,「經遠」艦最終被日本戰艦擊沉,「在烈焰中沉沒」。林永升就這樣殉國而亡,與戰艦一起淹沒在茫茫大海之中。
林永升戰死之後,清廷以其在海戰中「爭先猛進,死事最烈」,照提督例從優議恤,並追贈太子少保,世襲騎都尉兼雲騎尉,子林大鑫襲世職。
作為北洋水師的將領,他統兵有方,「待士卒有恩,未嘗於眾前斥辱人,故其部曲感之深,鹹樂為之死也」。作為清廷的臣子,中國的軍人,他權力阻擊外敵,不畏生死,最終壯烈犧牲,是民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