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文觀止讀後感1000字

2023-10-14 12:26:24

  《古文觀止》是歷代中國散文總集,「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選擇。

  《古文觀止》讀後感一:

  在現在的社會,有的人遭到一點小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人受到別人幾個白眼就揮刀相向。社會上的這些矛盾大家都看見了,有的人會說,你看某某國家的社會就沒有這樣尖銳的矛盾,我們應該向他們好好學習學習才對。誠然,我們應當借鑑別國成功的經驗,但是回頭看看,前人其實早就給我們留下了啟示。蘇軾的《留侯論》就從「忍」這個角度向我們闡釋了一代謀聖成功的原因。

  張良,著名謀士,助劉邦取得大漢江山。劉邦曾稱讚:「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外,子房功也。」後人亦尊稱張良為「謀聖」。而張良在下邳的橋上遇見神秘老人,被贈與兵書的故事也流傳至今。蘇軾在《留侯論》裡也對這個故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蘇軾在《留侯論》中除了引例頗多,論點鮮明外,對於一些歷史也有獨特的看法。對於張良受兵書的故事,蘇軾認為老人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教會張良「忍」,而非授予兵書。文章中認為,劉邦與項羽,之所以一勝一敗,原因在於前者能「忍」而後者不能,並從張良勸劉邦順韓信之意封其為王這件事中表現出張良在劉邦學會「忍」過程中的重要性。

  但是,蘇軾並非全文都在稱讚張良。對於張良謀劃刺殺秦始皇一事,他則將其作為一個反面例子,認為是「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從中可見蘇軾的「論」是全面的,是就事論人。這點也是值得我們在寫文章和與人相處中學習的。

  張良有著許多讓後人關注並津津樂道的事,蘇軾這篇文章則注重著墨於張良的「忍」。事實上,張良的「忍」不僅助他成就大業,也保他全身而退。簡單比較一下張良與韓信,同為漢朝開國功臣,最後的結局卻截然不同。韓信也是有勇有謀的人,也許不懂得「忍」便是他最致命的軟肋。

  我們在逐漸長大、一步步進入社會的同時,所遭受的考驗也越來越多,如果不懂得「忍」,與人於己都沒有益處。從樓上縱身跳下結束自己年輕生命的人,因一時氣憤而傷害他人的人,都是因為沒有學會「忍」,才製造了這樣的悲劇。

  其實「忍」不僅是對他人的忍讓,也是對自己的寬容。假如總是對別人步步相逼,恐怕有一天也會把自己逼入死胡同。因此,多「忍」一點又何妨?

  《古文觀止》讀後感二:

  關於《諫逐客書》的寫作背景,一個較為普遍的說法就是韓派水利專家鄭國說秦修渠,以消耗秦的國力來減緩對韓的威脅,後被察覺。秦國貴族欲藉此機會排擠他國政客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遂向秦王建議驅逐客卿。秦王採納此議,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此,李斯撰《諫逐客書》一文,上書秦王。最後,秦王取消逐客令,李斯官復原職。究竟這寥寥數百字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威力,能讓千古一帝回心轉意?當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更加明白了李斯為何有如此能耐,從蔡上一名貧民攀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智慧。在《諫逐客書》中,我可以看到他驚人的政治智慧。

  文章一開頭,李斯就表明自己反對逐客的觀點,但措辭並不尖銳。他沒有說逐客是「陛下之過」,而是委婉地說「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既表示自己不認同,又沒有讓君主難堪。

  然後,李斯引用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用賢士而強國的例子。引例實在,具有代表性。在引例後,他適時地寫道「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李斯由所引之例得出的結論便是秦若要強國,不能不納客卿。而強國,稱霸天下正是秦王所追求的,這一開始的話便已說在秦王的心坎上了。

  再往下,李斯大篇幅地描述了秦王喜愛他國珍寶,運用反證說明秦王並沒有完全抵制他國之物,由此過渡到如今逐客之況。文筆順暢,合乎情理。李斯指出若是只重聲色珠樂,輕視人民,這就不是駕馭諸侯,使四方臣服的方法了。雖然是指出秦王不當之處,但語調平和。雖然沒有鋒利的話語,卻又一針見血。此段最後的焦點又集中到了稱霸天下這一點上。

  往下一段,李斯更說得巧妙。一句「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就能有效地勾起秦王的憂慮。逐客就等於讓別國壯大力量啊,這是一心要稱霸的秦王絕不容許的。即使秦王開始時有多麼堅決,此刻也不得不動搖了吧。

  最後,李斯寫道「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表明逐客會令秦國處於危境。在說明的逐客的結果同時,又間接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我反對逐客不是為了私利,而是因為這對秦國是不利的啊。這就引導秦王從李斯所希望的角度去看這篇文章。

  文章多處運用排比來增強語勢,所寫詞句也是行雲流水,富有文採。重要的是,縱觀全文,李斯的攻心術在此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文章引用各種史實,描述了現狀,但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就是逐客不利於秦的一統大業。抓住秦王要統一天下的心理,從各個方面論證了逐客是不利於秦國的,句句在理,讓人難以反駁。而李斯也時刻不忘自己臣子的身份,說話尺度拿捏得當,又能明確表達自己觀點。毫不誇張地說,這篇文章可謂是政治文章中的典範,此中流露出的政治智慧值得千年後的我們細細研究。

  《古文觀止》讀後感三:

  文章千古事,《古文觀止》不過200餘篇,但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讀書讀人,要讀經天緯地大文章,也要讀氣壯山河真丈夫.我鍾愛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從中探知為什麼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弦總是跟著大家的撥瑟而抖動.

  李密的《陳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動情.一個父親早喪,母親改嫁的頑童,一個體弱多病的老嫗.李密此時被舉孝廉,家裡的老祖母已經是年逾九旬,猶是風中之燭,搖搖欲墜.樹欲靜而風不止,恩欲報但親不在,最為人生憾事.儒風自漢武一朝已經吹拂了幾百年,「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早已經在知識分子心中生根,更何況烏鴉尚能反哺.可以想像李密接到晉武帝任命的當天晚上一定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從他早時任職蜀漢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出仕的表現來看,李密不是一個隱者,但如果此時棄老祖母而去又於情何以堪?於心何以忍?另一方面,當時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舉孝廉,讓道德上的優者來管理國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話,是孝還是不孝?於理何以問?治國平天下是每一個知識分子的理想,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不能斷定當時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點可以肯定:李密是一個克己的光輝典範.

  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與武昌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無獨有偶,王勃的《騰王閣序》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也同成千古絕唱.但細品下來卻是兩種人生軌跡.王勃才華橫溢,詩文俱佳,四傑之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傳誦至今.且年少得志,14歲就被表為官.總覺得一個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隨一些苦果.當王勃在騰王閣上高呤「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兩次獲罪大致都與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輕有關.後一次獲罪還連累到他老父被貶到南荒做縣令,27歲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親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隕落和他的升起一樣迅速,實在是令人心痛.範仲淹青少年貧苦,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慶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寫《嶽陽樓記》的時候已經被貶出京,慶曆新政宣告失敗,正是人生失意的時候.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絲毫不見潦倒之義,反而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矍爍古今.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那種心胸,那種情懷令無數英雄浠噓不已.對王勃所能說的只是可愛,而之於範老先生卻是高山仰止.

  拜讀黃仁宇先生的<>和看了那部熱播的電視劇(劇名我忘記了,只記得是陳寶國主演)之後,明朝一直被除數我認為是一個被奄割的時代.拋開外患不說,統治者的確是足夠腐朽.能稱上大帝的一個是洪武一個是永樂,但都殘暴致極;碰到一個溫柔型的,卻是個玩主皇帝;玩主過氣了,卻來了一個不合作皇帝;就這麼拖拉地過了幾百年,終於迎來一個想勵精圖治的主,可是晚了,大清的鐵騎和李自成的農民軍夾得他在萬歲山翹了辮子.然而在這麼惡劣的社會環境下竟然不斷出現一批鐵骨錚錚的文人,真是令人菲夷.方孝孺先生算其中一個.最初認識方老先生的時候不是他那寫得縱橫闔捭的《深慮論》,而是「誅十族」.一介書生,手無束雞之力,面對屠刀視死如歸,抗節不屈,這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受到後人的無限讚頌。就其個人氣節來看,歷史上實在不多見,這正應了那句古話:「士為知己者死!」.雖然滅他十族的的朱棣兇殺成性、冷酷無情,但徵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在明朝諸帝中,其豐功偉績恐怕無人能與之匹敵.被老先生視為知遇之君的建文帝未必有這麼高的造詣.其實老先生的《深慮論》中也寫道: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既然是天道,卻偏又逆道而為.老先生在表現出無限智慧的同時又給自己挖了一個小坑,極帶可愛的迂腐.雖然老先生的迂腐摻雜著一抹血色,但我仍稱之為可愛.少了這份迂腐可能方孝孺也不再是方孝孺了,單憑那篇《深慮論》可能很難讓人認識他,走近他,景仰他.

  讀書讀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奮,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堅強,得失寸心知吧。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