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合透波材料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8-07 19:21:46 1
本發明屬於透波材料製備技術領域,具體尤其涉及一種複合透波材料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精確制導飛行器的需求牽引下,精確制導技術得以迅速發展。而隨著推進技術的進步,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和再入速度越來越高,有的飛行器在大氣層中的飛行速度高達十幾馬赫(ma),由此使得飛行器表面承受的的氣動載荷和氣熱越來越嚴重,進而使得飛行器的電磁導引裝置對其保護部件—天線罩/窗對材料防熱和承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為了提高精確制導飛行器的抗電磁幹擾能力和制導精度,要求其電磁窗/罩材料在高溫下仍然具有良好的透波特性,即要求材料具有極低的介電常數和介電損耗,亦即用於製作高馬赫數飛行器天線罩/窗的材料要同時具備良好的耐高溫、耐燒蝕、耐衝刷、抗熱震及力學性能和介電性能等。
目前,高溫透波材料主要分為磷酸鹽基複合材料和矽基複合材料等。陶瓷基複合材料最早被用於高溫天線罩領域,包括玻璃陶瓷、石英陶瓷及氮化矽陶瓷等,這類材料明顯存在著脆性大、力學強度低及耐熱性能差等缺點,其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矽基複合材料具有優良的介電性能和良好的耐高溫性能,是一種穩定的透波材料,但是矽基複合材料的主鏈非常柔順,分子間作用力小,有效交聯密度低,因此矽基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較弱,承受載荷的能力有限,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矽基複合材料的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傳統的透波材料耐熱性能差,力學強度低,矽基複合材料的主鏈非常柔順,分子間作用力小,有效交聯密度低,因此矽基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較弱,承受載荷的能力有限,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矽基複合材料的應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複合透波材料的製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1)稱取水稻秸稈和稻殼,粉碎,過篩,得混合秸稈粉末,將混合秸稈粉末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保溫熱處理後得炭化物,將炭化物與鎂粉混合,混合後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保溫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燒結後的物料;
(2)將燒結後的物料加入鹽酸中,浸泡後過濾得濾渣,用去離子水洗滌濾渣後放入烘箱中,乾燥後得改性混合秸稈粉末;
(3)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80~100份改性混合秸稈粉末、12~15份碳酸鋰、15~17份鹼式碳酸鎂和13~15份碳酸鈣,依次加入球磨罐中,以無水乙醇作為分散劑,氧化鋯球為球磨介質,球磨後得混合漿料,將混合漿料置於烘箱中,乾燥後過篩得混合粉末;
(4)將混合粉末加入模具中,壓製成型後得坯體,將坯體放入燒結爐中,在氮氣氣氛保護下保溫燒結,冷卻至室溫後得透波基材;
(5)按質量比1:3:20,分別稱取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二氨基二苯醚和二甲基乙醯胺,並置於三口燒瓶中加熱,保溫攪拌反應後得反應液,將反應液進行真空脫泡,得脫泡後的反應液,並塗覆在透波基材表面,先進行第一次塗覆脫泡後的反應液,塗覆後放入烘箱中,乾燥後取出,再進行第二次塗覆脫泡後的反應液,塗覆後乾燥,乾燥後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可得到複合透波材料。
所述的水稻秸稈與稻殼的質量比為10:1,炭化物與鎂粉質量比為30:1。
所述的燒結後的物料與鹽酸的質量比為1:10,鹽酸的質量分數為5~10%。
所述的炭化溫度為500~600℃,炭化時間為2~3h,所述的燒結溫度為800~900℃,燒結時間為1~2h。
所述的壓製成型的坯體是先在壓力為40~50mpa下壓制60~100s,壓制後再在20~30mpa壓力下壓制4~6min。
所述的坯體燒結是先升溫至500~600℃,保溫1~2h後再升溫至900~1000℃,保溫燒結3~4h。
所述的加熱溫度為80~120℃,反應時間為3~5h。
所述的第一次塗覆的塗覆量為20~40g/m2,第一次乾燥溫度為100~120℃,乾燥時間為30~50min。
所述的第二次塗覆的塗覆量為30~50g/m2,第二次乾燥溫度為150~200℃,乾燥時間為3~5h。
本發明與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先對水稻秸稈在氮氣氣氛保護下進行炭化,將炭化後的水稻秸稈和鎂粉混合,進一步進行高溫燒結,燒結後物質加入酸溶液中浸泡,由於水稻秸稈炭化,酸泡處理後,可以使秸稈的表面產生不同的孔洞結構,並且炭化後的秸稈具有獨特的力學性能和耐溫性能,其耐高溫可達到1700℃以上,表現出優異的電磁波吸收性能;
(2)本發明利用稻殼炭化後會生產二氧化矽,與鎂粉複合燒結,會生成後負載在秸稈孔洞結構中,可以提高透波材料的斷裂韌性,裂韌性達到1.8~2.1(mpa·m1/2);
(3)本發明將改性秸稈混合粉末、碳酸鋰、鹼式碳酸鎂和碳酸鈣球磨得混合漿料,其中的二氧化矽起到促進燒結和粘結劑的作用,與鋰離子、鎂離子和鈣離子進行複合,得多元複合填料,填料後分散於改性秸稈混合粉末中,得透波基材,得到的透波基材力學性能,熱學性能和介電性能良好的,抗彎強度達到125~170mpa,拉伸強度達到90~120mpa,介電常數為3.2~3.4;
(4)本發明將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二氨基二苯醚和二甲基乙醯胺製備得反應液塗覆在透波基材上,乾燥後得複合透波材料,反應液在基材表面形成膠凝材料,乾燥後形成結構緻密的膜,可以進一步增強透波材料的耐溫溫度,和透波率,透波率達92~96%。
具體實施方式
按質量比10:1稱取水稻秸稈和稻殼,混合後加入粉碎機中粉碎,過80~100目篩,得混合秸稈粉末,將混合秸稈粉末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以5~10℃/min速率升溫至500~600℃後,保溫熱處理2~3h,得炭化物,按質量比30:1將炭化物與鎂粉混合,混合後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800~900℃,保溫燒結1~2h,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燒結後的物料;按質量比1:10將燒結後的物料加入質量分數5~10%鹽酸中,浸泡2~3h後過濾得濾渣,用去離子水洗滌2~4次後放入烘箱中,在60~80℃下乾燥6~8h,乾燥後得改性混合秸稈粉末;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80~100份改性混合秸稈粉末、12~15份碳酸鋰、15~17份鹼式碳酸鎂和13~15份碳酸鈣,依次加入球磨罐中,以無水乙醇作為分散劑,氧化鋯球為球磨介質,球磨3~5h後得混合漿料,將混合漿料置於烘箱中,在80~90℃下乾燥3~5h,乾燥後過200~220目篩得混合粉末;將混合粉末加入模具中,先在40~50mpa壓力下壓制60~100s,壓制後再在20~30mpa壓力下壓制4~6min,壓製成型後得坯體,將坯體放入燒結爐中,在氮氣氣氛保護下先升溫至500~600℃,保溫1~2h後再升溫至900~1000℃,保溫燒結3~4h後冷卻至室溫,得透波基材;按質量比1:3:20,分別稱取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二氨基二苯醚和二甲基乙醯胺,並置於三口燒瓶中,將三口燒瓶放入油浴鍋中,加熱至80~120℃,保溫攪拌反應3~5h後得反應液,將反應液進行真空脫泡3~5min後得脫泡後的反應液,並均勻塗覆在透波基材表面,先進行第一次塗覆,塗覆量為20~40g/m2,塗覆後放入烘箱中,在100~120℃溫度下乾燥30~50min,乾燥後取出,再進行第二次塗覆脫泡後的反應液,塗覆量為30~50g/m2,塗覆後在150~200℃溫度下乾燥3~5h,乾燥後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可得到複合透波材料。
實例1
按質量比10:1稱取水稻秸稈和稻殼,混合後加入粉碎機中粉碎,過100目篩,得混合秸稈粉末,將混合秸稈粉末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以10℃/min速率升溫至600℃後,保溫熱處理3h,得炭化物,按質量比30:1將炭化物與鎂粉混合,混合後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900℃,保溫燒結2h,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燒結後的物料;按質量比1:10將燒結後的物料加入質量分數10%鹽酸中,浸泡3h後過濾得濾渣,用去離子水洗滌4次後放入烘箱中,在80℃下乾燥8h,乾燥後得改性混合秸稈粉末;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100份改性混合秸稈粉末、15份碳酸鋰、17份鹼式碳酸鎂和15份碳酸鈣,依次加入球磨罐中,以無水乙醇作為分散劑,氧化鋯球為球磨介質,球磨5h後得混合漿料,將混合漿料置於烘箱中,在90℃下乾燥5h,乾燥後過220目篩得混合粉末;將混合粉末加入模具中,先在50mpa壓力下壓制100s,壓制後再在30mpa壓力下壓制6min,壓製成型後得坯體,將坯體放入燒結爐中,在氮氣氣氛保護下先升溫至600℃,保溫2h後再升溫至1000℃,保溫燒結4h後冷卻至室溫,得透波基材;按質量比1:3:20,分別稱取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二氨基二苯醚和二甲基乙醯胺,並置於三口燒瓶中,將三口燒瓶放入油浴鍋中,升溫至120℃,保溫攪拌反應5h後得反應液,將反應液進行真空脫泡5min後得脫泡後的反應液,並均勻塗覆在透波基材表面,先進行第一次塗覆,塗覆量為40g/m2,塗覆後放入烘箱中,在120℃溫度下乾燥50min,乾燥後取出,再進行第二次塗覆脫泡後的反應液,塗覆量為50g/m2,塗覆後在200℃溫度下乾燥5h,乾燥後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可得到複合透波材料。
實例2
按質量比10:1稱取水稻秸稈和稻殼,混合後加入粉碎機中粉碎,過80目篩,得混合秸稈粉末,將混合秸稈粉末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以5℃/min速率升溫至500℃後,保溫熱處理2h,得炭化物,按質量比30:1將炭化物與鎂粉混合,混合後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800℃,保溫燒結1h,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燒結後的物料;按質量比1:10將燒結後的物料加入質量分數5%鹽酸中,浸泡2h後過濾得濾渣,用去離子水洗滌2次後放入烘箱中,在60℃下乾燥6h,乾燥後得改性混合秸稈粉末;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80份改性混合秸稈粉末、12份碳酸鋰、15份鹼式碳酸鎂和13份碳酸鈣,依次加入球磨罐中,以無水乙醇作為分散劑,氧化鋯球為球磨介質,球磨3h後得混合漿料,將混合漿料置於烘箱中,在80℃下乾燥3h,乾燥後過200目篩得混合粉末;將混合粉末加入模具中,先在40mpa壓力下壓制60s,壓制後再在20mpa壓力下壓制4min,壓製成型後得坯體,將坯體放入燒結爐中,在氮氣氣氛保護下先升溫至500℃,保溫1h後再升溫至900℃,保溫燒結3h後冷卻至室溫,得透波基材;按質量比1:3:20,分別稱取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二氨基二苯醚和二甲基乙醯胺,並置於三口燒瓶中,將三口燒瓶放入油浴鍋中,加熱至80℃,保溫攪拌反應3h後得反應液,將反應液進行真空脫泡3min後得脫泡後的反應液,並均勻塗覆在透波基材表面,先進行第一次塗覆,塗覆量為20g/m2,塗覆後放入烘箱中,在100℃溫度下乾燥30min,乾燥後取出,再進行第二次塗覆脫泡後的反應液,塗覆量為30g/m2,塗覆後在150℃溫度下乾燥3h,乾燥後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可得到複合透波材料。
實例3
按質量比10:1稱取水稻秸稈和稻殼,混合後加入粉碎機中粉碎,過90目篩,得混合秸稈粉末,將混合秸稈粉末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以7℃/min速率升溫至550℃後,保溫熱處理2h,得炭化物,按質量比30:1將炭化物與鎂粉混合,混合後置於管式爐中,在氬氣保護下升溫至850℃,保溫燒結2h,燒結後冷卻至室溫,得燒結後的物料;按質量比1:10將燒結後的物料加入質量分數7%鹽酸中,浸泡2h後過濾得濾渣,用去離子水洗滌3次後放入烘箱中,在70℃下乾燥7h,乾燥後得改性混合秸稈粉末;按重量份數計,分別選取90份改性混合秸稈粉末、13份碳酸鋰、16份鹼式碳酸鎂和14份碳酸鈣,依次加入球磨罐中,以無水乙醇作為分散劑,氧化鋯球為球磨介質,球磨4h後得混合漿料,將混合漿料置於烘箱中,在85℃下乾燥4h,乾燥後過210目篩得混合粉末;將混合粉末加入模具中,先在45mpa壓力下壓制80s,壓制後再在25mpa壓力下壓制5min,壓製成型後得坯體,將坯體放入燒結爐中,在氮氣氣氛保護下先升溫至550℃,保溫1h後再升溫至950℃,保溫燒結3h後冷卻至室溫,得透波基材;按質量比1:3:20,分別稱取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二氨基二苯醚和二甲基乙醯胺,並置於三口燒瓶中,將三口燒瓶放入油浴鍋中,加熱至100℃,保溫攪拌反應4h後得反應液,將反應液進行真空脫泡4min後得脫泡後的反應液,並均勻塗覆在透波基材表面,先進行第一次塗覆,塗覆量為30g/m2,塗覆後放入烘箱中,在110℃溫度下乾燥40min,乾燥後取出,再進行第二次塗覆脫泡後的反應液,塗覆量為40g/m2,塗覆後在170℃溫度下乾燥4h,乾燥後冷卻至室溫,取出,即可得到複合透波材料。
將上述實例1~3所得的複合透波材料進行檢測,其物理性質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