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7:41:10
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涉及建築領域,包括建築物本體以及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爬梯、通道側壁以及多個防火門,通道側壁與主構造柱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爬梯設置於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主構造柱,防火門設置於通道側壁,建築物本體設置有與防火門配合的逃生口,通過防火門與逃生口配合,建築物本體逃生通道連通,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逃生通道提供了一條獨立於建築物本體的逃生路線,而且火勢不容易蔓延到逃生通道。如果發生火災,逃生人員可以進入逃生通道,並通過逃生通道迅速撤離,同時救援人員也可以由逃生通道進入建築物本體展開援救工作。
【專利說明】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築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常見建築物的逃生通道為之字形樓梯,設置於建築物內部。在發生火災時,人們通常被困於室內,無法順利地進入樓梯,甚至樓梯也由於火勢的蔓延成為火道而不能作為人員撤離的通道,同時救援人員也無法由樓梯進入建築物提供救援。因此,採用這種結構的建築物不利於火災發生時的逃生和援救。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以改善目前發生火災時,建築物由於沒有專門的逃生通道而導致逃生和救援不便的問題。
[0004]本發明是這樣實現,一種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所述建築物包括建築物本體以及逃生通道,所述逃生通道設置於所述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
[0005]所述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爬梯、通道側壁以及多個防火門,所述通道側壁與主構造柱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所述主構造柱與所述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連接,所述爬梯設置於所述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所述主構造柱,所述防火門設置於所述通道側壁,
[0006]所述建築物本體設置有與所述防火門配合的逃生口,通過所述防火門與所述逃生口配合,所述建築物本體與所述逃生通道連通,所述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
[0007]進一步地,所述爬梯由多個彎曲的鋼筋組成,所述鋼筋按照相等的間距錨入所述主構造柱。由鋼筋組成的爬梯非常堅固,每一根鋼筋相互獨立,即使某一根損壞了,也不會影響爬梯的整體結構。
[0008]進一步地,所述主構造柱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T形。主構造柱的形狀根據逃生通道安裝位置的建築物本體形狀來確定,以確保逃生通道能夠與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貼合。
[0009]進一步地,所述柱狀通道的水平橫截面為矩形,所述防火門設置於所述通道側壁與所述主構造柱連接的側面,所述通道側壁對應於所述建築物本體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防火門,所述逃生通道還包括多個連接通道,所述逃生口與所述防火門通過所述連接通道連接。
[0010]當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是平的時,通道側壁無法與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貼合,通道連接可以使逃生人員更為方便地從逃生口進入防火門。
[0011]進一步地,所述建築物本體設置有凸起部或凹陷部,所述柱狀通道的形狀與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的形狀匹配,所述逃生口設置於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
[0012]所述防火門設置於所述通道側壁對應於所述逃生口的位置,所述通道側壁對應於所述建築物本體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至少一個防火門,所述逃生口與所述防火門直接連接。
[0013]建築物本體設置有凸起部或凹陷部時,通道側壁與凸起部或凹陷部的外牆體貼合,逃生口設置於凸起部或凹陷部,這樣逃生人員就可以通過逃生口和防火門直接進入逃生通道。
[0014]進一步地,所述逃生口設置有能向所述建築物本體方向打開的欄杆。在沒有發生火災時,欄杆可以防止無關人員(如小孩)進入逃生通道,以免發生危險。
[0015]進一步地,所述通道側壁還包括兩個副構造柱以及連接所述兩個副構造柱的多跟連梁。副構造柱和連梁的設置,使得逃生通道的結構更為穩定。
[0016]進一步地,所述逃生通道還包括緩降器,所述緩降器固定於所述逃生通道內。緩降器可以使逃生人員更迅速地沿爬梯下行,同時對逃生人員起保護作用。
[0017]進一步地,所述通道側壁設置有鋁合金百葉。鋁合金百葉上有空隙,使得逃生通道內的空氣保持新鮮,不會在火災發生時出現氧氣濃度降低的情況,同時為逃生通道內的逃生人員提供了向外觀察的視野。
[0018]進一步地,所述逃生通道還包括護欄,所述護欄設置於所述柱狀通道內對應鋁合金百葉的位置。由於鋁合金百葉的容易損壞,護欄對逃生人員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0019]本發明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包括了設置在建築物本體外側的逃生通道,為建築物增加了一條專門用於火災逃生的路線。在發生火災時,火勢蔓延到逃生通道非常困難,由於防火門的保護,發生火災的樓層的火勢不會阻礙以上樓層的逃生人員進入逃生通道,同時逃生通道的設置也不影響建築物本體的外觀和內部結構。逃生通道的形狀與建築物本體的形狀相配合,並且逃生通道與建築物本體的內部連通,逃生人員可以迅速進入逃生通道,並通過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的逃生通道門離開;救援人員也可以由逃生通道進入建築物本體展開援救工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水平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豎直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水平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豎直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26]圖7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水平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7]圖8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28]圖9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水平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9]圖10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豎直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30]圖11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31]圖12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水平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32]圖13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豎直方向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33]圖14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給出的啟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0035]目前常見的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內部。發明人經過長期觀察和研究發現,發生火災時,人們通常被困於室內,無法順利地進入樓梯,甚至樓梯也由於火勢的蔓延成為火道而不能作為人員撤離的通道,同時救援人員也無法由樓梯進入建築物提供救援。本發明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本體的外部,提供了一條獨立於建築物本體的逃生路線,而且火勢不容易蔓延到逃生通道。如果發生火災,逃生人員可以進入逃生通道,並通過逃生通道迅速撤離,同時救援人員也可以由逃生通道進入建築物本體展開援救工作。
[0036]參閱圖1-3,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包括建築物本體101以及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
[0037]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102、爬梯103、通道側壁104以及多個防火門105,通道側壁104與主構造柱102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主構造柱102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連接,爬梯103設置於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主構造柱102,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
[0038]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與防火門105配合的逃生口 106,通過防火門105與逃生口106配合,建築物本體101與逃生通道連通,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107。
[0039]為了使爬梯103得結構更穩固,爬梯103由多個彎曲的鋼筋組成,鋼筋按照相等的間距錨入主構造柱102。由鋼筋組成的爬梯103非常堅固,每一根鋼筋相互獨立,即使某一根損壞了,也不會影響爬梯103的整體結構。
[0040]在本實施例中,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是平的,為了確保逃生通道能夠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貼合,主構造柱102的橫截面為矩形,柱狀通道的水平橫截面為矩形。
[0041]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104與主構造柱102連接的側面,通道側壁104對應於建築物本體101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兩個防火門105,逃生通道還包括多個連接通道108,逃生口 106與防火門105通過連接通道108連接。
[0042]實施時,建築物本體101中的逃生人員通過逃生口 106進入連接通道108,到達連接通道108另一端的後打開防火門105進入逃生通道,並沿固定於主構造柱102的爬梯103向下爬,到達逃生通道底端後,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離開建築物。外部的救援人員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進入逃生通道,沿爬梯103向上爬,再通過不同的樓層的防火門105進入對應的連接通道108,再由連接通道108通過逃生口 106進入建築物本體101內部。
[0043]參閱圖4-6,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包括建築物本體101以及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
[0044]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102、爬梯103、通道側壁104以及多個防火門105,通道側壁104與主構造柱102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主構造柱102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連接,爬梯103設置於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主構造柱102,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
[0045]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與防火門105配合的逃生口 106,通過防火門105與逃生口106配合,建築物本體101與逃生通道連通,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107。
[0046]為了使爬梯103得結構更穩固,爬梯103由多個彎曲的鋼筋組成,鋼筋按照相等的間距錨入主構造柱102。由鋼筋組成的爬梯103非常堅固,每一根鋼筋相互獨立,即使某一根損壞了,也不會影響爬梯103的整體結構。
[0047]在本實施例中,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凸起部109,凸起部109為建築物本體101的陽臺,為了確保逃生通道能夠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貼合,主構造柱102的橫截面為矩形,柱狀通道的水平橫截面為與凸起部109匹配的形狀。
[0048]逃生口 106設置於凸起部109,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104對應於逃生口 106的位置,通道側壁104對應於建築物本體101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兩個防火門105,逃生口 106與防火門105直接連接。
[0049]實施時,建築物本體101中的逃生人員通過逃生口 106與防火門105直接進入逃生通道,並沿固定於主構造柱102的爬梯103向下爬,到達逃生通道底端後,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離開建築物。外部的救援人員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進入逃生通道,沿爬梯103向上爬,再通過不同的樓層的防火門105與逃生口 106進入凸起部109,再由凸起部109進入建築物本體101內部。
[0050]參閱圖7-8,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包括建築物本體101以及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
[0051]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102、爬梯103、通道側壁104以及多個防火門105,通道側壁104與主構造柱102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主構造柱102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連接,爬梯103設置於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主構造柱102,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
[0052]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與防火門105配合的逃生口 106,通過防火門105與逃生口106配合,建築物本體101與逃生通道連通,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107。
[0053]為了使爬梯103得結構更穩固,爬梯103由多個彎曲的鋼筋組成,鋼筋按照相等的間距錨入主構造柱102。由鋼筋組成的爬梯103非常堅固,每一根鋼筋相互獨立,即使某一根損壞了,也不會影響爬梯103的整體結構。
[0054]在本實施例中,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凸起部109,為了確保逃生通道能夠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貼合,主構造柱102的橫截面為矩形,柱狀通道的水平橫截面為矩形。
[0055]逃生口 106設置於凸起部109,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104對應於逃生口 106的位置,通道側壁104對應於建築物本體101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一個防火門105,逃生口 106與防火門105直接連接。
[0056]實施時,建築物本體101中的逃生人員通過逃生口 106與防火門105直接進入逃生通道,並沿固定於主構造柱102的爬梯103向下爬,到達逃生通道底端後,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離開建築物。外部的救援人員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進入逃生通道,沿爬梯103向上爬,再通過不同的樓層的防火門105與逃生口 106進入凸起部109,再由凸起部109進入建築物本體101內部。
[0057]參閱圖9-11,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包括建築物本體101以及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
[0058]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102、爬梯103、通道側壁104以及多個防火門105,通道側壁104與主構造柱102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主構造柱102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連接,爬梯103設置於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主構造柱102,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
[0059]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與防火門105配合的逃生口 106,通過防火門105與逃生口106配合,建築物本體101與逃生通道連通,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107。
[0060]為了使爬梯103得結構更穩固,爬梯103由多個彎曲的鋼筋組成,鋼筋按照相等的間距錨入主構造柱102。由鋼筋組成的爬梯103非常堅固,每一根鋼筋相互獨立,即使某一根損壞了,也不會影響爬梯103的整體結構。
[0061]為了使逃生通道的結構更穩定,通道側壁還包括兩個副構造柱110以及連接兩個副構造柱的多跟連梁111。
[0062]在本實施例中,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是平的,為了確保逃生通道能夠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貼合,主構造柱102的橫截面為矩形,柱狀通道的水平橫截面為矩形。
[0063]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104與主構造柱102連接的側面,通道側壁104對應於建築物本體101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兩個防火門105,逃生通道還包括多個連接通道108,逃生口 106與防火門105通過連接通道108連接。
[0064]實施時,建築物本體101中的逃生人員通過逃生口 106進入連接通道108,到達連接通道108另一端的後打開防火門105進入逃生通道,並沿固定於主構造柱102的爬梯103向下爬,到達逃生通道底端後,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離開建築物。外部的救援人員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進入逃生通道,沿爬梯103向上爬,再通過不同的樓層的防火門105進入對應的連接通道108,再由連接通道108通過逃生口 106進入建築物本體101內部。
[0065]參閱圖12-14,本發明第五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包括建築物本體101以及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設置於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
[0066]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102、爬梯103、通道側壁104以及多個防火門105,通道側壁104與主構造柱102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主構造柱102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連接,爬梯103設置於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主構造柱102,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
[0067]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與防火門105配合的逃生口 106,通過防火門105與逃生口106配合,建築物本體101與逃生通道連通,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107。
[0068]為了使爬梯103得結構更穩固,爬梯103由多個彎曲的鋼筋組成,鋼筋按照相等的間距錨入主構造柱102。由鋼筋組成的爬梯103非常堅固,每一根鋼筋相互獨立,即使某一根損壞了,也不會影響爬梯的整體結構。
[0069]在本實施例中,建築物本體101設置有凹陷部112,為了確保逃生通道能夠與建築物本體101的外牆體貼合,主構造柱102的橫截面為T形,柱狀通道的水平橫截面為與凹陷部112匹配的形狀。
[0070]逃生口 106設置於凹陷部112,防火門105設置於通道側壁104對應於逃生口 106的位置,通道側壁104對應於建築物本體101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兩個防火門105,逃生口 106與防火門105直接連接。
[0071]為了防止在沒有發生火災時,無關人員(如小孩)進入逃生通道,發生危險,逃生口 106設置有欄杆113,欄杆113能向建築物本體101方向打開。
[0072]為了使得逃生通道內的空氣保持新鮮,不會在火災發生時出現氧氣濃度降低的情況,通道側壁104設置有鋁合金百葉114,鋁合金百葉114能為逃生通道內的逃生人員提供了向外觀察的視野。
[0073]由於鋁合金百葉的容易損壞,逃生通道還包括護欄115,護欄115設置於柱狀通道內對應鋁合金百葉114的位置,護欄對逃生人員起到了保護的作用。
[0074]為了使逃生人員更迅速地沿爬梯103下行,逃生通道還包括緩降器116,緩降器116固定於所述逃生通道內。緩降器116同時對逃生人員起保護作用。
[0075]逃生通道門107的頂部設置有遮雨棚117,遮雨棚117可以防止逃生通道門107遭受雨水的腐蝕。
[0076]實施時,建築物本體101中的逃生人員進入凹陷部112,打開欄杆113,通過逃生口106與防火門105直接進入逃生通道,並使用緩降器116沿固定於主構造柱102的爬梯103向下滑行,到達逃生通道底端後,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離開建築物。外部的救援人員通過逃生通道門107進入逃生通道,沿爬梯103向上爬,再通過不同的樓層的防火門105與逃生口106進入凹陷部112,再由凹陷部112進入建築物本體101內部。
[007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包括了設置在建築物本體外側的逃生通道,為建築物增加了一條專門用於火災逃生的路線。在發生火災時,由於逃生通道與建築物本體連接的位置多屬於不利於火勢蔓延的位置,火勢蔓延到逃生通道非常困難;由於防火門的保護,發生火災的樓層的火勢不會阻礙以上樓層的逃生人員進入逃生通道;逃生通道的形狀與建築物本體的形狀相配合,同時逃生通道的設置不影響建築物本體的外觀和內部結構;並且逃生通道與建築物本體的內部連接距離短,甚至直接連通,逃生人員可以迅速進入逃生通道,並通過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的逃生通道門離開;逃生通道內設置的緩降器在起到保護作用的同時使得逃生人員能更迅速的逃離建築物;救援人員也可以由逃生通道進入建築物本體展開援救工作。
[0078]由於建築物的層數通常非常多,如果全部畫出,在附圖中不便清楚的表示本發明的技術特徵,故而在以上的多個實施例附圖中,所提供的建築物層數的四層,這裡建築物的層數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具有本發明提出的技術特徵的有其他層數的建築物也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007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本領域技術人員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給出的啟示,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築物包括建築物本體以及逃生通道,所述逃生通道設置於所述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 所述逃生通道包括主構造柱、爬梯、通道側壁以及多個防火門,所述通道側壁與主構造柱連接並圍成供使用者上下的柱狀通道,所述主構造柱與所述建築物本體的外牆體連接,所述爬梯設置於所述柱狀通道內並固定於所述主構造柱,所述防火門設置於所述通道側壁, 所述建築物本體設置有與所述防火門配合的逃生口,通過所述防火門與所述逃生口配合,所述建築物本體與所述逃生通道連通,所述逃生通道的底端設置有逃生通道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爬梯由多個彎曲的鋼筋組成,所述鋼筋按照相等的間距錨入所述主構造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構造柱的橫截面為矩形或者T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柱狀通道的水平橫截面為矩形,所述防火門設置於所述通道側壁與所述主構造柱連接的側面,所述通道側壁對應於所述建築物本體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防火門,所述逃生通道還包括多個連接通道,所述逃生口與所述防火門通過所述連接通道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建築物本體設置有凸起部或凹陷部,所述柱狀通道的形狀與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的形狀匹配,所述逃生口設置於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 所述防火門設置於所述通道側壁對應於所述逃生口的位置,所述通道側壁對應於所述建築物本體的每一層的位置設置有至少一個防火門,所述逃生口與所述防火門直接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逃生口設置有能向所述建築物本體方向打開的欄杆。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道側壁還包括兩個副構造柱以及連接所述兩個副構造柱的多跟連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逃生通道還包括緩降器,所述緩降器固定於所述逃生通道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道側壁設置有鋁合金百葉。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設置有逃生通道的建築物,其特徵在於,所述逃生通道還包括護欄,所述護欄設置於所述柱狀通道內對應鋁合金百葉的位置。
【文檔編號】E04F11/02GK104278851SQ201410541936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4日
【發明者】朱伏兵 申請人:朱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