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0:56:19 4

本發明屬於汽車零部件加工工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4.0時代的來臨,國內的製造型企業面臨著各種新的挑戰,內水切產品在汽車水切條品系中佔量很大,目前這類產品的在進行注塑時基本上都是採用單道注塑模具,整體工序較多,並且同時整個注塑流程中,由人工手持工件完成工作,採用這種衝切方式,存在以下缺點:一是需要分為多次注塑,增加了設備與人工成本,生產效率較低;二是注塑作業需要人工進行操作,存在著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以及對操作人員要求高等問題,同時在生產注塑後採用是人工進行下料,並且注塑好的內水切產品左件和右件混淆在一起,又需要後續進行分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而提供一種勞動強度低,生產效率高,能夠連續進行生產,且能夠自動進行下料的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有抓取機構以及下料輸送機構,所述的抓取機構包括有機械手以及設置在機械手下端的抓取裝置,所述的抓取裝置包括橫向運動機構、縱向運動機構以及抓取組件,所述的橫向運動機構固連在機械手的下端,所述的縱向運動機構固定在橫向運動機構下端,所述的抓取組件固定在縱向運動機構的下端,所述的下料輸送機構設置在抓取機構的一側,下料輸送機構分為輸送裝置以及落料裝置,所述的抓取組件抓取注塑好的內水切產品並橫向運動機構以及縱向運動機構驅動下放置到落料裝置上,所述的落料裝置將注塑好的內水切產品掉落到輸送裝置進行輸送收集。
為優化上述方案採取的措施具體包括:
在上述的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中,所述的橫向運動機構包括橫向上板、橫嚮導軌以及橫向運動板,所述的橫向上板固定在機械手的下端,所述的橫嚮導軌設置在橫向上板上,所述的橫向運動板的上端套設在橫嚮導軌上並能夠沿橫嚮導軌左右運動,所述的縱向運動機構包括有縱嚮導軌,縱向滑動板以及縱向驅動氣缸,所述的縱嚮導軌設置在橫向運動板的下端,縱向滑動板套設在縱嚮導軌上,縱向滑動板的下端具有聯動塊,在所述的橫向運動板的側部具有氣缸固定板,所述的縱向驅動氣缸固定在氣缸固定板上,所述的縱向驅動氣缸的一端從氣缸固定板一端穿出並通過聯動塊與縱向滑動板固定連接。
在上述的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中,所述的抓取組件包括有抓取氣缸、抓取定件以及抓取動件,所述的抓取氣缸的下端設置有抓取聯動板,所述的抓取聯動板與抓取動件固定連接,在所述的抓取定件以及抓取動件具有與內水切產品斷面形狀相適應的抓取口,所述的抓取氣缸通過抓取聯動板帶動抓取動件運動實現抓取口開啟和合閉。
在上述的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中,所述的輸送裝置分為左輸送帶以及右輸送帶,所述的落料裝置設在左輸送帶以及右輸送帶之間。
在上述的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中,所述的落料裝置包括有落料杆、主固定架,斜向拉杆以及落料氣缸,所述的主固定架的兩側均設置有落料杆,所述的落料杆的一端鉸接在主固定架上,另一端水平伸出,所述的斜向拉杆的一端固連在落料杆的底部,落料氣缸的輸出端與斜向拉杆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的落料氣缸驅動斜向拉杆拉動落料杆使得落料杆沿鉸接點轉動後處於斜向方向。
在上述的一種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中,所述的抓取組件一共為四個。也就說可以同時抓取兩個內水切產品的左件以及兩個內水切產品的右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能夠完成內水切產品精準自動抓取下料,並且可以自動區別內水切產品的左件和右件,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精度準確,勞動強度低,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實現自動化生產,所有的動作均由機器人和下料裝置自動完成,降低了人工成本,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抓取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圖中,抓取機構1;下料輸送機構2;機械手3;橫向運動機構4;縱向運動機構5;抓取組件6;輸送裝置7;落料裝置8;橫向上板9;橫嚮導軌10;橫向運動板11;縱嚮導軌12;縱向滑動板13;縱向驅動氣缸14;聯動塊15;氣缸固定板16;抓取氣缸17;抓取定件18;抓取動件19;抓取聯動板20;抓取口21;左輸送帶22;右輸送帶23;落料杆24;主固定架25;斜向拉杆26;落料氣缸27。
如圖1所示,本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包括有抓取機構1以及下料輸送機構2,抓取機構1包括有機械手3以及設置在機械手3下端的抓取裝置,抓取裝置包括橫向運動機構4、縱向運動機構5以及抓取組件6,抓取組件6一共為四個,也就說可以同時抓取兩個內水切產品的左件以及兩個內水切產品的右件,橫向運動機構4固連在機械手3的下端,縱向運動機構5固定在橫向運動機構4下端,抓取組件6固定在縱向運動機構5的下端,下料輸送機構2設置在抓取機構1的一側,下料輸送機構2分為輸送裝置7以及落料裝置8,抓取組件6抓取注塑好的內水切產品並橫向運動機構4以及縱向運動機構5驅動下放置到落料裝置8上,落料裝置8將注塑好的內水切產品掉落到輸送裝置7進行輸送收集,這裡本內水切全自動生產線下料系統主要是將半成品的內水切產品再注塑上端蓋後,進行自動的下料,這裡由於橫向運動機構4固連在機械手3的下端,縱向運動機構5固定在橫向運動機構4下端,抓取組件6固定在縱向運動機構5的下端,這樣就相當於機械手3就可以抓取組件6轉動,同時抓取組件6又可以通過縱向運動機構5和橫向運動機構4進行方向調節,最後抓取組件6放到落料裝置8依靠重力作用落料到輸送裝置7輸出收集即可,整個過程全自動化進行,控制方向精確,不需要進行人為的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
橫向運動機構4包括橫向上板9、橫嚮導軌10以及橫向運動板11,橫向上板9固定在機械手3的下端,橫嚮導軌10設置在橫向上板9上,橫向運動板11的上端套設在橫嚮導軌10上並能夠沿橫嚮導軌10左右運動(圖1總省略橫向驅動氣缸),縱向運動機構5包括有縱嚮導軌12,縱向滑動板13以及縱向驅動氣缸14,縱嚮導軌12設置在橫向運動板11的下端,縱向滑動板13套設在縱嚮導軌12上,縱向滑動板13的下端具有聯動塊15,在橫向運動板11的側部具有氣缸固定板16,縱向驅動氣缸14固定在氣缸固定板16上,縱向驅動氣缸14的一端從氣缸固定板16一端穿出並通過聯動塊15與縱向滑動板13固定連接,這裡通過橫向運動板11運動就可以帶動縱向滑動板13運動,縱向滑動板13運動就帶動抓取組件6運動,從而實現了聯動控制左右以及前後方向。
抓取組件6包括有抓取氣缸17、抓取定件18以及抓取動件19,抓取氣缸17的下端設置有抓取聯動板20,抓取聯動板20與抓取動件19固定連接,在抓取定件18以及抓取動件19具有與內水切產品斷面形狀相適應的抓取口21,抓取氣缸17通過抓取聯動板20帶動抓取動件19運動實現抓取口21開啟和合閉,這裡由於抓取定件18是不動的,這樣當抓取氣缸17帶動抓取動件19向上運動時,就使得抓取口21的開口縮小,也就是合閉抓取,當抓取氣缸17帶動抓取動件19向下運動時就使得抓取口21的開口擴大,也就是開啟從而進行放料。
如圖2所示,輸送裝置7分為左輸送帶22以及右輸送帶23,落料裝置8設在左輸送帶22以及右輸送帶23之間,這裡通過由於本注塑好端蓋的內水切產品需要將左件和右件分開,這裡左輸送帶22就用來輸送左件,右輸送帶23就用來輸送右件,落料裝置8包括有落料杆24、主固定架25,斜向拉杆26以及落料氣缸27,主固定架25的兩側均設置有落料杆24,落料杆24的一端鉸接在主固定架25上,另一端水平伸出,斜向拉杆26的一端固連在落料杆24的底部,落料氣缸27的輸出端與斜向拉杆26的另一端固定連接,落料氣缸27驅動斜向拉杆26拉動落料杆24使得落料杆24沿鉸接點轉動後處於斜向方向,這裡落料杆24的兩側分別設置兩個左件產品和兩個右件產品,當落料杆24受到斜向拉杆26斜向拉動後,這時落料杆24就傾斜一定的方向,左件產品和右件產品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分別掉落到左輸送帶22和右輸送帶23上,從而方便快捷的收集左件產品和右件產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