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0-17 15:38:19 1
本發明屬於藥物製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並公開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動脈粥樣硬化症也叫粥樣硬化,簡言之就是大、中動脈內膜出現含膽固醇、類脂肪等的黃色物質,導致動脈壁上沉積了一層像小米粥樣的脂類,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的病變,由於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多由脂肪代謝紊亂、神經血管功能失調引起;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病變常累及彈性及大中等肌性動脈,常導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礙,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死。
高血壓症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而因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狹窄又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二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形影不離。高血壓促進的動脈粥樣硬化,多發生於大、中動脈,包括心臟的冠狀動脈、頭部的腦動脈等這些要塞通道。高血壓致使血液衝擊血管內膜,導致管壁增厚、管腔變細,而管壁內膜受損後易為膽固醇、脂質沉積,加重了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因此,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
當前對於動脈粥樣硬化症的治療,臨床上多以西醫西藥治療為主,主要服用降血脂藥物,如他汀類藥物、貝特類藥物、煙酸、消膽胺、安妥明、不飽和脂肪酸類、以及藻酸雙酯鈉等;或者抗血小板類藥物,如阿斯匹林、潘生丁、氯吡格雷以及西洛他唑等藥物。但是,西藥強烈的副作用也對動脈粥樣硬化症的治療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與西醫療法相對應的,中醫中藥療法則因其副作用小的優勢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也使得臨床上對於動脈硬化粥樣症--這一以西醫為主要療法的病症開始不斷尋求中醫中藥療法,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現有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藥製劑,則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治療周期長、治療效果差強人意的問題。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對藥物副作用的牴觸,眾多集藥效與食效於一體的保健品應運而生並迅速走俏於市場,「藥食同源」性產品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保健品。
「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中醫也素有「藥食同源」之說,表明醫藥與飲食屬同一個起源。實際上,飲食的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因為人類為了生存、繁衍後代,就必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代謝的需要。然而藥食同源保健品一般均適用於防病於未然的保健品,對於病症的治療作用則並不明顯,並且一般藥食同源保健品起效時間都比較長,也不適宜於臨床治療之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該組合物具有療效好、起效快的優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刀豆10-30重量份、羅漢果10-20重量份、白果8-20重量份、阿膠20-30重量份、百合5-15重量份、麥芽10-20重量份、酸棗5-12重量份、鬱李仁3-8重量份、生薑2-6重量份和薄荷3-10重量份,以及em菌液。
優選的,所述的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刀豆20重量份、羅漢果15重量份、白果15重量份、阿膠25重量份、百合10重量份、麥芽15重量份、酸棗8重量份、鬱李仁5重量份、生薑4重量份和薄荷6重量份,以及em菌液。
更優的,所述em菌液的添加量佔其他原料藥總量的10-20wt%。
最優的,所述em菌液為將em原露加入菌劑發酵培養基中進行常規發酵所得,所述菌劑發酵培養基包括:葡萄糖5%、酵母膏2%、穀氨醯胺0.1%、水溶性維生素e0.2%,ph7.0。
本發明還公開了由所述的組合物添加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製成的臨床上可接受的內服製劑。
優選的,所述的製劑包括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劑、衝劑。
所述藥物單位製劑中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日服用製劑量為200-300mg/天計算。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製備所述的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選定量的所述刀豆、羅漢果、白果、阿膠、百合、麥芽、酸棗、鬱李仁、生薑和薄荷,混合後粉碎或粉碎後混勻;
(2)向所得混合原料中加入佔原料總量1-2倍量的水混勻,得到原料液;
(3)取em原露進行發酵處理,得到em菌液,並向所述原料液中加入選定量的所述em菌液,進行有氧發酵48-72h;
(4)隨後停止通氣,並繼續進行厭氧發酵24-48h;
(5)取所得發酵產物經固液分離,收集發酵液並濃縮至清膏;取所述清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製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製劑。
所述步驟(1)中,還包括對鬱李仁進行酶解預處理的步驟,即取鬱李仁粉碎,並以50-60℃熱水進行提取,收集提取液並加入麥芽糖酶進行酶解處理,並收集酶解液。
所述步驟(1)中,還包括對羅漢果進行酶解預處理的步驟,即取羅漢果進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並加入半纖維素酶進行酶解處理,並收集酶解液。
所述步驟(3)中,所述發酵步驟為30-35℃、100-150rpm。
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以刀豆、羅漢果、白果、阿膠、百合、麥芽、酸棗、鬱李仁、生薑和薄荷為原料,上述各原料均為藥食同源原料,其原料本身既是食物也是藥物,利用各原料之間的性能及有效成分的配合,實現其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不僅具有極好的治療效果,其臨床有效率高達100%,且見效時間較快,可有效避免復發。
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在藥食同源原料組合的基礎上,利用em菌劑進行原料發酵處理,能夠有效發揮各原料成分的藥用功效,使得一般僅作為保健產品之用的原料,具有了治療的效果,能夠在極短期之內治療動脈粥樣硬化,且有效抑制病灶復發。
本發明對各原料的發酵方法採用了先進行有氧發酵再進行厭氧發酵的方式,能夠進一步促進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轉化為更益於人體吸收及作用的小分子物質,進一步提高了藥物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製備例:em菌液製備
配製菌劑發酵培養基:葡萄糖5%、酵母膏2%、穀氨醯胺0.1%、水溶性維生素e0.2%,調ph7.0,滅菌,備用。
按照5wt%的接種量取所述em原露(江西天意生物集團)接入所述菌劑發酵培養基中,常溫下進行常規發酵(100rpm)24h,得到所述em菌液,備用。
實施例1片劑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片劑的原料藥組成為:刀豆30g、羅漢果10g、白果20g、阿膠20g、百合15g、麥芽10g、酸棗12g、鬱李仁3g、生薑6g和薄荷3g,以及em菌液(佔上述原料總量的10wt%)。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片劑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選定量的所述刀豆、羅漢果、白果、阿膠、百合、麥芽、酸棗、鬱李仁、生薑和薄荷,混合併粉碎;
(2)向所得混合原料中加入佔原料總量1倍量的水混勻,得到原料液;
(3)向所述原料液中加入選定量的所述em菌液,於30℃、並控制轉速100-150rpm,進行有氧發酵72h;
(4)隨後停止通氣,並保持該溫度下繼續進行厭氧發酵24h;
(5)取所得發酵產物經離心固液分離完全除去菌體,收集發酵液並濃縮至清膏;取所述清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製成臨床上可接受的片劑。
實施例2口服液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口服液的原料藥組成為:刀豆10g、羅漢果20g、白果8g、阿膠30g、百合5g、麥芽20g、酸棗5g、鬱李仁8g、生薑2g和薄荷10g,以及em菌液(佔上述原料總量的20wt%)。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口服液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選定量的所述刀豆、羅漢果、白果、阿膠、百合、麥芽、酸棗、鬱李仁、生薑和薄荷,混合併粉碎;
(2)向所得混合原料中加入佔原料總量2倍量的水混勻,得到原料液;
(3)向所述原料液中加入選定量的所述em菌液,於35℃、並控制轉速100-150rpm,進行有氧發酵48h;
(4)隨後停止通氣,並保持該溫度下繼續進行厭氧發酵48h;
(5)取所得發酵產物經離心固液分離完全除去菌體,收集發酵液並濃縮至清膏;取所述清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製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口服液。
實施例3膠囊劑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為:刀豆20g、羅漢果15g、白果15g、阿膠25g、百合10g、麥芽15g、酸棗8g、鬱李仁5g、生薑4g和薄荷6g,以及em菌液(佔上述原料總量的15wt%)。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選定量的所述刀豆、羅漢果、白果、阿膠、百合、麥芽、酸棗、鬱李仁、生薑和薄荷,混合併粉碎;
(2)向所得混合原料中加入佔原料總量2倍量的水混勻,得到原料液;
(3)向所述原料液中加入選定量的所述em菌液,於32℃、並控制轉速100-150rpm,進行有氧發酵60h;
(4)隨後停止通氣,並保持該溫度下繼續進行厭氧發酵36h;
(5)取所得發酵產物經離心固液分離完全除去菌體,收集發酵液並濃縮至清膏;取所述清膏,加入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製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膠囊劑。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實施例4膠囊劑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及製備方法同實施例3,其區別僅在於,所述步驟(1)中,還包括對鬱李仁進行酶解預處理的步驟,即取鬱李仁粉碎,並加入至2重量倍量的50-60℃熱水中,進行熱水提取60min,收集提取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加入佔所述鬱李仁質量10wt%的麥芽糖酶進行酶解處理1h,並收集酶解液。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實施例5膠囊劑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及製備方法同實施例3,其區別僅在於,所述步驟(1)中,還包括對羅漢果進行酶解預處理的步驟,即取羅漢果乾果破碎,並加入至2重量倍量的水中,加熱進行煎煮提取30min,收集煎煮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加入佔所述羅漢果質量10wt%的半纖維素酶進行酶解處理1h,並收集酶解液。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實施例6膠囊劑
本實施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及製備方法同實施例3,其區別僅在於,所述步驟(1)中,還包括對鬱李仁和羅漢果進行預處理的步驟。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所述鬱李仁酶解預處理的步驟,即取鬱李仁粉碎,並加入至2重量倍量的50-60℃熱水中,進行熱水提取60min,收集提取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加入佔所述鬱李仁質量10wt%的麥芽糖酶進行酶解處理1h,並收集酶解液。
所述羅漢果酶解預處理的步驟,即取羅漢果乾果破碎,並加入至2重量倍量的水中,加熱進行煎煮提取30min,收集煎煮液自然冷卻至室溫,並加入佔所述羅漢果質量10wt%的半纖維素酶進行酶解處理1h,並收集酶解液。
對比例1膠囊劑
本對比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與實施例3相同,其區別僅在於,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選定量的所述刀豆、羅漢果、白果、阿膠、百合、麥芽、酸棗、鬱李仁、生薑和薄荷,粉碎並混合;
(2)取所得混合原料加入如實施例3中的常規輔料,按照相同工藝,製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膠囊劑。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對比例2膠囊劑
本對比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與實施例3相同,其區別僅在於,所述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選定量的所述刀豆、羅漢果、白果、阿膠、百合、麥芽、酸棗、鬱李仁、生薑和薄荷,粉碎並混合;
(2)向所得混合原料中加入佔原料總量2倍量的水混勻,加熱煎煮並收集煎煮液;
(3)取所得煎煮液加入如實施例3中的常規輔料,按照相同工藝,製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膠囊劑。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對比例3膠囊劑
本對比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及製備方法與實施例3相同,其區別僅在於,不進行所述步驟(4)中厭氧發酵的步驟,所述步驟(3)中有氧發酵步驟的時間為96h。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對比例4膠囊劑
本對比例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膠囊劑的原料藥組成及製備方法與實施例3相同,其區別僅在於,不進行所述步驟(3)中有氧發酵的步驟,所述步驟(4)中厭氧發酵(32℃)步驟的時間為96h。每粒所述膠囊內,含所述藥物組合物的量,按照100mg/粒計算。
實驗例
分別採用本發明實施例3-6和對比例1-4中所製備的膠囊劑進行臨床治療實驗,收集經主治醫師確診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400例,患者平均年齡為35歲,其中男患者228例,女患者172例。
所有患者平均分為8組進行治療,每組男女患者數近似、平均年齡接近。使用本發明所製備的膠囊劑進行治療,每次一粒,每日兩次。治療以15天一療程,視患者恢復情況給予4-6療程的治療。
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為:
(1)臨床治癒:原有症狀消失;
(2)有效:原有症狀部分消失或有所減輕;
(3)無效:症狀體徵無變化。
治療周期內,治療組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上述400例患者,在治療結束後,複查血尿常規、血壓、大便、心、肝和腎功能未發現異常改變。可見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可顯著降低患兒的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性遠遠高於現有常用西藥製劑。於治療6個月後對上述病例進行回訪,無復發患者。
治療中,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按照上述療效評價標準進行記錄患者恢復情況,並記錄各治療組的治癒患者中的平均治癒時間,患者臨床數據如下表1記載。
表1患者治療情況
從上表數據可知,本發明所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組合物,對於動脈粥樣硬化的全面治療具有極好的治療效果,其臨床治癒率高達100%,具有療程短、見效快、且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的優勢。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發明創造的保護範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