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組及具備該電池組的跨乘型車輛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1:49:59
專利名稱:電池組及具備該電池組的跨乘型車輛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組及具備該電池組的跨乘型車輛,更具體地說,涉及具有多個能夠充電的電池的電池組以及具備該電池組的跨乘型車輛。
背景技術:
到目前為止,提議了安裝在車輛上的各種電池組。例如,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1-114157號公報中公開了前後方向延伸地安裝在車輛上的電池組件、即橫置型的電池組件。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1-114157號公報的電池組件具有電池單元和容納電池單元的電池盒。電池盒的底面經由減振器、前側支承板和後側支承板而彈性支承在電動車輛的車體框架上。另外,例如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4-74911號公報中,公開了上下方向延伸地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電池、即縱置型的車載電池。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4-74911號公報的車載電池具有2次電池、電池控制電路部以及電池殼。電池殼具有獨立容納二次電池的電池容納室和獨立容納電池控制電路部的電池控制室。電池殼的底部經由電池支承託盤支承在電動ニ輪車的車體框架上。如上所述,安裝在車輛上的電池組無論其配置方向(橫置:例如參照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1-114157號公報,縱置:例如參照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4-74911號公報)如何,都支承在車輛的車體框架上。這裡,通常,電池組是重物,因此由於車輛的加減速和重力等而從電池組的外部(車體框架)對電池組的殼體施加大的載荷。例如,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1-114157號公報的電池組件中,從車體框架經由前側支承板、後側支承板和減振器對電池盒施加上下方向的載荷。另外,例如,在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4-74911號公報的車載電池中,從車體框架經由電池支承託盤向電池殼施加上下方向的載荷。上述那樣的電池組近年來也開始安裝在小型的電動車輛上,希望減輕電池組的重量。作為減輕電池組的重量的手段,例如考慮將容納多個電池的殼體用樹脂(例如,塑料)成形。但是,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1-114157號公報的電池組件那樣的橫置型的電池組中,一般為了使電池組的製造容易,用於收容多個電池的殼體具有上下分割的構成,以使開ロ部變大。在如此上下分割的構成的殼體中,在上殼體部件和下殼體部件的連接部中,能夠充分確保上下方向的剛性。因此,即使從外部對殼體施加了上下方向的載荷,也能夠防止上殼體部件和下殼體部件的連接部發生大的變形。但是,存在由於車輛的設計上的要求等,而不得不支承殼體的左右側壁或前後側壁而不是支承殼體的底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變為從外部對殼體在左右方向或前後方向施加載荷。由此,有可能上殼體部件和下殼體部件的連接部變形,而殼體的防水性降低。尤其是,在用剛性不是很高的樹脂形成殼體的情況下,連接部各易變形。作為防止殼體的變形而提高殼體的防水性的手段,考慮增加殼體的厚度來提高殼體的剛性。但是,在增加殼體的厚度的情況下,電池組的散熱性降低。另ー方面,在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4-74911號公報的車載電池那樣的縱置型的電池組中,一般為了使電池組的製造變得容易,收容多個電池的殼體具有左右(或前後)分割的構成,以使開ロ部變大。在如此左右(或前後)分割的結構的殼體中,左殼體部件(或前売體部件)和右殼體部件(或後殼體部件)的連接部中的上下方向的剛性比上下分割的上述那樣的殼體的連接部的上下方向的剛性低。因此,在從外部對殼體施加了上下方向的載荷的情況下,有可能左殼體部件(或前売體部件)和右殼體部件(或後殼體部件)的連接部變形,而殼體的防水性降低。尤其是,在用剛性不是很高的樹脂形成殼體的情況下,連接部各易變形。與上述橫置型的電池組一祥,作為防止殼體的變形而提高殼體的防水性的手段,考慮增加殼體的厚度來提高殼體的剛性。但是,如上所述,在增加殼體的厚度的情況下,電池組的散熱性降低。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電池組和具備該電池組的跨乘型車輛,所述電池組散熱性優良、能夠使之輕便、並且即使從外部對殼體施加載荷也能夠確保防水性。根據本發明的某個見解,提供ー種電池組,具備:多個電池,所述電池在第一方向排列多行,並在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多列,所述電池能夠充電;電池保持部,所述電池保持部保持多個電池;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互對置且相互組合的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並收容多個電池和電池保持部,所述第三方向與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兩者正交;以及環狀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由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夾持,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中的至少ー者的外表面具有從該電池組的外部接受載荷的載荷接受部,第一殼體部件具有與第三方向交叉的板狀的第一側壁部和從第一側壁部的外周緣部向第二殼體部件突出的框狀的第一周壁部,第二殼體部件具有與第三方向交叉的板狀的第二側壁部和從第二側壁部的外周緣部向第一殼體部件突出的框狀的第二周壁部,第二周壁部具有向第一殼體部件突出的環狀的凸部,第一周壁部具有收容凸部和密封部件的環狀的凹部,第二周壁部的凸部的最大厚度大於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中的任一者的厚度。此外,「與第三方向交叉的第一側壁部」中,不僅包括與第三方向垂直的第一側壁部,而且包括相對於第三方向傾斜的第一側壁部。第二側壁部也是同樣。「板狀的第一側壁部」中不僅包括平板狀的第一側壁部,而且包括具有凹凸的第一側壁部。第二側壁部也是同樣。凸部全體可以完全收容在凹部中,也可以是凸部的一部分(例如凸部的根部)從凹部露出。「凸部的最大厚度」是指凸部的位於凹部內的部分中厚度最大的部分的厚度。「第一側壁部的厚度」例如可以作為第一側壁部中在第三方向觀察時與電池保持部的第一側面部(在第三方向中與第一側壁部對置的側面部)重疊的部分的平均厚度計算出。「第二側壁部的厚度」例如可以作為第二側壁部中在第三方向觀察時與電池保持部的第ニ側面部(第三方向中與第二側壁部對置的側面部)重疊的部分的平均厚度計算出。「在第一方向排列多行並在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多列的多個能夠充電的電池」中,不僅包括配置成格子狀的多個電池,而且包括配置成鋸齒狀(蜂窩狀)的多個電池。因此,各列多個電池可以至少在第一方向排列即可,也可以不排列成一條直線。例如,各列多個電池可以向第一方向排列成Z字形(zigzag)。另外,各行的多個電池至少排列在第二方向即可,也可以不排列成一條直線。例如,各行的多個電池也可以向第二方向排列成Z子形。在該發明涉及的電池組中,以在第一周壁部的凹部中收容密封部件和第二周壁部的凸部的方式,組合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中的至少ー者的外表面具有從電池組的外部接受載荷的載荷接受部。在將該電池組安裝在車輛上時,例如,電池組的殼體的外表面經由支承部件支承在車輛的框架上。在這種情況下,殼體的外表面中與支承部件接觸的部分成為載荷接受部,來自電池組的外部(支承部件)的載荷施加在殼體的載荷接受部上。這裡,該電池組中,第二周壁部的凸部的最大厚度大於第一殼體部件的第一側壁部和第二殼體部件的第二側壁部中任一者的厚度。如此通過增大凸部的厚度,能夠提高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連接部的剛性。由此,即使在從外部對殼體施加載荷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殼體的變形,因此能夠充分確保電池組的防水性。另外,通過增大凸部的厚度,即使在通過輕量材料(例如樹脂)來形成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情況下,也能夠充分提高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連接部的剛性。因此,能夠確保殼體的強度並且減輕殼體的重量。另外,通過增大凸部的厚度能夠確保殼體的強度,因此不需要為了確保殼體的強度而增大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的厚度。由此能夠防止殼體的散熱性的降低。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通過連接第一周壁部和第二周壁部而相互組合。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使第一殼體部件的第一側壁部和第二殼體部件的第二側壁部的厚度變薄,也能夠通過使第一周壁部和第二周壁部成為適當的厚度來充分提高殼體的剛性。由此,能夠充分確保殼體的強度,並且提高殼體的散熱性。第一殼體部件的第一側壁部和第二殼體部件的第二側壁部分別與第三方向交叉。換言之,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分別至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這裡,該電池組中,多個電池在第一方向排列多行並在第二方向排列多列。在這種情況下,殼體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尺寸變大,因此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的面積也變大。由此,能夠增加從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釋放的熱量,因此能夠提高殼體的散熱性。一般來說,為了使電池組的製造變得容易,電池組的殼體至少分割成兩個以上。該電池組中,由於殼體在第三方向上至少分割成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因此也可以不將殼體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分割。因此,也可以不將第一殼體部件的第一側壁部和第二殼體部件的第二側壁部分別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分割。在這種情況下,與分割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而構成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的熱傳導性。由此,由於能夠增加從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釋放的熱量,因此能夠提高殼體的散熱性。載荷接受部設置在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至少ー者的外表面。S卩,在殼體的外表面設置載荷接受部。這裡,如上所述,該電池組能夠充分確保殼體的強度。因此,通過在殼體的外表面設置載荷接受部,不論電池組的配置方向(例如橫置或縱置)如何,都能夠充分抑制殼體的變形。
以上的結果是,根據本發明,能夠充分確保電池組的散熱性,減輕電池組自身的重量,並且即使從外部對殼體施加載荷也能夠充分確保電池組的防水性。優選的是,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中具有載荷接受部的至少ー者的殼體部件的內表面具有將在載荷接受部接受的載荷傳遞給電池保持部的載荷傳遞部。換言之,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中的至少ー者在外表面具有載荷接受部並且在內表面具有載荷傳遞部。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殼體部件或第二殼體部件在載荷接受部中從外部接受的載荷經由載荷傳遞部傳遞給電池保持部。換言之,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中的至少ー者在載荷傳遞部處支承在電池保持部。由此,能夠充分抑制殼體的變形。此外,在本發明中,殼體的內表面中支承在電池保持部的部分成為載荷傳遞部。例如,電池保持部在其外周部具有緩衝材料或傳熱材料等,在經由該緩衝材料等支承殼體的內表面的情況下,殼體的內表面中與緩衝材料接觸的部分成為載荷傳遞部。另外,優選的是,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中的至少ー者固定在電池保持部上。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充分提高殼體的剛性。由此,能夠充分抑制殼體的變形,因此能夠進ー步提高電池組的防水性。另外,能夠將多個電池中產生的熱從電池保持部高效地傳遞給殼體(第一側壁部和第二側壁部中的至少ー者)。由此,能夠進ー步提高電池組的散熱性。進ー步優選的是,第一周壁部和第二周壁部中的至少ー者具有載荷接受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第一周壁部和第二周壁部中的至少ー者接受從外部施加給殼體的載荷。換言之,能夠在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連接部的附近接受從外部施加給殼體的載荷。如上所述,本發明涉及的電池組中,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連接部的剛性充分高。因此,通過在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連接部的附近接受從外部施加給殼體的載荷,能夠充分抑制殼體的變形。優選的是,第一周壁部和第二周壁部分別具有載荷接受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在第一周壁部和第二周壁部接受從外部施加給殼體的載荷。換言之,能夠在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分擔接受從外部施加給殼體的載荷。由此,能夠防止從外部傳遞給第一殼體部件的載荷和傳遞給第二殼體部件的載荷產生大的差異,因此能夠防止第一殼體部件的變形量和第二殼體部件的變形量產生大的差異。其結果是,能夠充分抑制第一殼體部件和第ニ殼體部件的連接部中水密性降低。由此,能夠充分提高電池組的防水性。另外,優選的是第一殼體部件的內表面具有將在第一周壁部的載荷接受部接受的載荷傳遞給電池保持部的第一載荷傳遞部,第二殼體部件的內表面具有將在第二周壁部的載荷接受部接受的載荷傳遞給電池保持部的第二載荷傳遞部。在這種情況下,從外部施加給第一殼體部件(第一周壁部)的載荷經由第一載荷傳遞部傳遞給電池保持部,從外部施加給第二殼體部件(第二周壁部)的載荷經由第二載荷傳遞部傳遞給電池保持部。換言之,第一殼體部件在第一載荷傳遞部支承在電池保持部上,第二殼體部件在第二載荷傳遞部支承在電池保持部上。如此通過將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同時用電池保持部支承,能夠充分抑制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的變形。進ー步優選的是,密封部件在未對密封部件從外部施加力的狀態下截面具有圓形狀,在未對密封部件從外部施加力的狀態下密封部件的線徑大於第二周壁部的凸部的最大厚度。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密封部件充分提高第一周壁部的凹部和第二周壁部的凸部之間的水密性。
優選的是密封部件被凹部的底部和凸部的頂端部夾持。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能夠通過凹部的底部和凸部的頂端部可靠地保持密封部件,因此能夠進ー步提高凹部和凸部之間的水密性。近年來,提議了具備電池組的跨乘型車輛。為了提高這樣的跨乘型車輛的可靠性並且使製造容易,優選在提高電池組的散熱性和防水性的同時,減輕電池組的重量。因此,散熱性和防水性優良而且能夠使之輕便的本發明涉及的電池組優選在跨乘型車輛中應用。通過與附圖相關地進行的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和優點將變得更為清楚。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小型摩託車的側面圖;圖2是示出卸下車體罩的狀態的小型摩託車的側面圖;圖3是示出電池組的外觀的立體圖;圖4是示出電池組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示出電池組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解圖;圖6是示出電池組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解圖;圖7是示出周壁部和密封部件的關係的圖;圖8是從側面觀察殼體部件時的圖;圖9是示出電池組和支承部件的關係的圖;圖10是示出周壁部和密封部件的關係的其他例子的圖。符號說明10小型摩託車12車體框架40電池組52 殼體54, 56, 58,60 殼體部件66,72,82,94 側壁部68,74,84,96 周壁部68f,76b,78b,84f,178 凹部74f,86b,88b,96f,182 凸部100 電池102,102a電池保持部112,138 第一保持部114,140 第二保持部152,154,158a, 158b, 160,162,166,170 密封部件Al, A2, A2, A4, BI, B2, B3, B4, Cl, C2, C3, C4, Dl, D2, D3, D4 區域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來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這裡,對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組40安裝在作為跨乘型車輛的一個例子的小型摩託車10上的情況進行說明。此夕卜,在小型摩託車10的說明中,前後、左右、上下是指,以駕駛者面向把手32而坐在小型摩託車10的座席38上的狀態為基準的前後、左右、上下。圖1是示出小型摩託車10的側面圖。小型摩託車10具有車體框架12和車體罩14。此外,為了避免附圖變得複雜,在圖1中簡化示出車體框架12。圖2是示出卸下車體罩14的狀態的小型摩託車10的側面圖。參照圖2,車體框架12包括頭管16、從頭管16向後方斜下方延伸的前部框架18、以及從前部框架18的下端部向後方延伸的ー對後部框架20 (圖2中僅示出左側的後部框架20)。ー對後部框架20在小型摩託車10的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並列配置。各後部框架20包括從前部框架18的下端部向後方延伸的第一框架部22、從第一框架部22的後端部向斜上方延伸的第二框架部24、從第二框架部24的上端部向後方延伸的第三框架部26、以及連接第二框架部24和第三框架部26的第四框架部28。第四框架部28從第二框架部24向後方斜上方延伸,以連接第二框架部2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和第三框架部26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部。轉向軸30旋轉自如地插穿頭管16。把手32安裝在轉向軸30的上端部。前叉34安裝在轉向軸30的下端部。前輪36旋轉自如地支承在前叉34的下端部。座席38設置在第二框架部24的上方。在座席38的下方,電池組40支承在後部框架20上。更具體地說,電池組40經由設置在第二框架部24的下端部的支承部件42和設置在第三框架部26的前端部的支承部件44而支承在後部框架20上。在該實施方式中,電池組40配置為向後方傾斜。更具體地說,電池組40配置為後述的第一壁部68a、74a、84a、96a(參照圖4)朝向上方斜後方並且第二壁部68b、74b、84b、96b (參照圖5)朝向下方斜前方。另外,電池組40配置為後述的側壁部66 (參照圖4)朝向左邊並且後述的側壁部94 (參照圖4)朝向右邊。擺動單元46可搖動地支承在第四框架部28上。擺動單元46包括電動馬達48和後輪50。小型摩託車10中,通過從電池組40提供的電カ來驅動電動馬達48,通過電動馬達48的輸出來驅動後輪50。圖3是示出電池組40的外觀的立體圖,圖4是示出電池組40的分解立體圖,圖5和圖6是示出電池組40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解圖。此外,在圖4 圖6中,為了避免附圖變得複雜,簡化示出電池組40的各構成部件。另外,圖3以後的各圖中,為了明確電池組40的各構成部件的位置關係,帶有表示相互垂直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箭頭。在該實施方式中,X方向相當於第一方向,Y方向相當於第二方向,Z方向相當於第三方向。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X方向為相對於後述的側壁部66、72、82、94的長方向(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為相對於側壁部66、72、82、94的短方向(寬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參照圖3,電池組40包括殼體52。殼體52具有在Z方向上分割成多個殼體部件的結構。在該實施方式中,殼體52具有在Z方向上分割成四個殼體部件54、56、58、60的結構。殼體部件54、56、58、60例如由樹脂形成。在該實施方式中,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8分別相當於第一殼體部件,殼體部件56和殼體部件60分別相當於第二殼體部件。參照圖4 圖6,電池組40還具有第一電池單元62和第二電池單元64。第一電池單元62和第二電池單元64收容在殼體52中。更具體地說,第一電池單元62配置在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之間,第二電池單元64配置在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之間。殼體部件54具有板狀且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的側壁部66、從側壁部66的外周緣向殼體部件56突出的框狀的周壁部68、以及分別設置在側壁部66的四角的凸起部70 (參照圖4)。側壁部66設置為與Z方向交叉。側壁部66具有向第一電池單元62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66a(參照圖4和圖5)、以及多個貫通孔66b (參照圖4)。突出部66a在從第一電池単元62側觀察時(在Z方向觀察時)具有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突出部66a具有側壁部66的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的區域向第一電池單元62側突出的形狀。參照圖4,在該實施方式中,以使突出部66a和三個貫通孔66b在X方向相互並列的方式設置多個突出部66a和多個貫通孔66b。參照圖4 圖6,周壁部68包括在X方向上相互對置的第一壁部68a和第二壁部68b、以及在Y方向上相互對置的第三壁部68c和第四壁部68d。參照圖5和圖6,周壁部68在殼體部件56側的緣部68e具有凹部68f。凹部68f 在從殼體部件56側觀察時(Z方向觀察吋)具有環形狀。凹部68f 設置為向殼體部件56開ロ。在該實施方式中,Z方向觀察時的側壁部66的面積大於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68a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68b的面積、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68c的面積、以及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68d的面積中任一者。換言之,第一壁部68a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二壁部68b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三壁部68c的外表面的面積、以及第四壁部68d的外表面的面積分別小於側壁部66的外表面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68a的面積和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68b的面積分別小於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68c的面積和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68d的面積。第一壁部68a的Y方向的長度和第二壁部68b的Y方向的長度分別短於第三壁部68c的X方向的長度和第四壁部68d的X方向的長度。參照圖4 圖6,殼體部件56具有板狀且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的側壁部72、從側壁部72的外 周緣向殼體部件54突出的框狀的周壁部74、從側壁部72向殼體部件58突出的中空狀的連結部76、78以及設置在側壁部72的四角的凸起部80a、80b、80c、80d(參照圖4)。連結部76具有與殼體部件58的後述的連結部86對應的形狀,連結部78具有與殼體部件58的後述的連結部88對應的形狀。在該實施方式中,側壁部66和後述的側壁部82分別相當於第一側壁部,側壁部72和後述的側壁部94分別相當於第二側壁部,周壁部68和後述的周壁部84相當於第一周壁部,周壁部74和後述的周壁部96相當於第二周壁部。側壁部72設置為與Z方向交叉。側壁部72具有向第一電池單元62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72a、以及設置為沿側壁部72的一條長邊在X方向延伸的貫通孔72b (參照圖4和圖6)。突出部72a具有與突出部66a同樣的形狀。參照圖6,貫通孔72b位於從殼體部件58側觀察時(Z方向觀察時)連結部78的內側。參照圖4 圖6,周壁部74包括在X方向上相互對置的第一壁部74a和第二壁部74b、在Y方向上相互對置的第三壁部74c和第四壁部74d。參照圖5和圖6,周壁部74在殼體部件54側的緣部74e具有凸部74f。凸部74f在從殼體部件54側觀察時(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凸部74f設置為向殼體部件54突出。參照圖6,連結部76在殼體部件58側的緣部76a具有凹部76b。凹部76b在從殼體部件58觀察時(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凹部76b設置為向殼體部件58開ロ。參照圖5和圖6,連結部78在殼體部件58側的緣部78a具有凹部78b。凹部78b在從殼體部件58觀察的情況下(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凹部78b設置為向殼體部件58開ロ。參照圖4,在該實施方式中,Z方向觀察時的側壁部72的面積大於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74a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74b的面積、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74c的面積、以及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74d的面積中的任一者。換言之,第一壁部74a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二壁部74b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三壁部74c的外表面的面積、以及第四壁部74d的外表面的面積分別小於側壁部72的外表面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74a的面積和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74b的面積分別小於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74c的面積和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74d的面積中的任一者。第一壁部74a的Y方向的長度和第二壁部74b的Y方向的長度分別短於第三壁部74c的X方向的長度和第四壁部74d的X方向的長度中的任一者。參照圖4 圖6,殼體部件58具有板狀且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的側壁部82、從側壁部82的外周緣向殼體部件60突出的框狀的周壁部84、從側壁部82向殼體部件56突出的中空狀的連結部86、88、設置為從側壁部82向殼體部件56側突出的切斷部90 (參照圖4)、以及設置在側壁部82的四角的凸起部92a,92b,92c,92d(參照圖4)。側壁部82設置為與Z方向交叉。側壁部82具有向第二電池單元64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82a(參照圖4和圖5)、以及設置為沿側壁部82的一條長邊在X方向延伸的貫通孔82b (參照圖4和圖6)。突出部82a具有與突出部66a相同的形狀。參照圖6,貫通孔82b在從殼體部件56側觀察時(Z方向觀察時)位於連結部88的內側。參照圖4 圖6,周壁部84包括在X方向相互對置的第一壁部84a和第二壁部84b、在Y方向相互對置的第三壁部84c和第四壁部84d。參照圖5和圖6,周壁部84在殼體部件60側的緣部84e具有凹部84f。凹部84f在從殼體部件60側觀察時(Z方向觀察吋)具有環形狀。凹部84f 設置為向殼體部件60開ロ。參照圖6,連結部86在殼體部件56側的緣部86a具有凸部86b。凸部86b在從殼體部件56側觀察時(在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凸部86b設置為向殼體部件56突出。參照圖5和圖6,連結部88在殼體部件56側的緣部88a具有凸部88b。凸部88b在從殼體部件56側觀察時(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凸部88b設置為向殼體部件56突出。在該實施方式中,Z方向觀察時的側壁部82的面積大於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84a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84b的面積、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84c的面積、以及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84d的面積中的任一者。換言之,第一壁部84a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二壁部84b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三壁部84c的外表面的面積、和第四壁部84d的外表面的面積分別小於側壁部82的外表面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84a的面積和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84b的面積分別小於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84c的面積和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84d的面積中的任一者。第一壁部84a的Y方向的長度和第二壁部84b的Y方向的長度分別短於第三壁部84c的X方向的長度和第四壁部84d的X方向的長度中的任一者。參照圖3和圖4,雖然省略了詳細的說明,但是切斷部90包括從側壁部82向殼體部件56側突出的側面觀察(Z方向觀 察)大致呈C字狀的收容部90a、收容在收容部90a中的至少ー對導引部件(未圖示)、以及設置為相對於收容部90a可裝卸的充電插頭90b。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充電插頭90b安裝在收容部90a的情況下,上述一對導弓I部件通過充電插頭90b電連接,通過將充電插頭90b從收容部90a卸下而切斷上述一對導引部件的電連接。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電池組40的正電源端子(未圖示)和負電源端子(未圖示)經由第一電池單元62、後述的連結單元146的多個讀取部件150、第二電池單元64、和切斷部90(更具體地說,是上述一對導引部件和充電插頭90b)電連接。因此,電池組40中,通過將充電插頭90b安裝在收容部90a中,能夠將正電源端子和負電源端子電連接,通過將充電插頭90b從收容部90a中卸下,能夠切斷正電源端子和負電源端子之間的電連接。參照圖4 圖6,殼體部件60具有板狀且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的側壁部94、從側壁部94的外周緣向殼體部件58突出的框狀的周壁部96、以及分別設置在側壁部94的四角的凸起部98 (參照圖4)。側壁部94設置為與Z方向交叉。側壁部94具有向第二電池單元64側突出的多個突出部94a、以及多個貫通孔94b(參照圖4)。突出部94a具有與突出部66a同樣的形狀。參照圖4,在該實施方式中,以使三個貫通孔94b和突出部94a在X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設置多個突出部94a和多個貫通孔94b。參照圖4 圖6,周壁部96包括在X方向上相互對置的第一壁部96a和第二壁部96b、在Y方向上相互對置的第三壁部96c和第四壁部96d。參照圖5和圖6,周壁部96在殼體部件58側的緣部96e具有凸部96f。凸部96f在從殼體部件58側觀察時(在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凸部96f設置為向殼體部件58突出。在該實施方式中,Z方向觀察時的側壁部94的面積大於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96a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96b的面積、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96c的面積、以及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96d的面積中的任一者。換言之,第一壁部96a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二壁部96b的外表面的面積、第三壁部96c的外表面的面積、以及第四壁部96d的外表面的面積分別小於側壁部94的外表面的面積。X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壁部96a的面積和X方向觀察時的第二壁部96b的面積分別小於Y方向觀察時的第三壁部96c的面積和Y方向觀察時的第四壁部96d的面積中的任一者。第一壁部96a的Y方向的長度和第二壁部96b的Y方向的長度分別短於第三壁部96c的X方向的長度和第四壁部96d的X方向的長度中的任一者。參照圖4 圖6,第一電池單元62具有相互平行配置的多個能夠充電的電池100、保持多個電池100的電池保持部102、以及將多個電池100電連接的多個板狀的導引部件104、106、108、110(參照圖5)。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池單元62具有98個電池100、7個導引部件104、一個導引部件106、6個導引部件108以及ー個導引部件110。電池100具有圓柱形狀,相對Z方向平行配置。多個電池100在X方向排列多行、在Y方向排列多列。在該實施方式中,多個電池100排列成形成X方向14行且Y方向7列的格子狀。在下面關於第一電池單元62的多個電池100的說明中,將最接近第一壁部68a(參照圖4和圖5)的I行作為第一行,將最接近第二壁部68b(參照圖5)的I行作為第十四行。另外,將最接近第三壁部68c(參照圖4和圖6)的I列作為第一列,將最接近第四壁部68d(參照圖6)的I列作為第7列。在該實施方式中,多個電池100以配置在奇數行中的電池100和配置在偶數行中的電池100朝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被電池保持部102保持。具體地說,例如第1、3、5、7、9、11和13行的多個電池100配置為負極朝向側壁部66側,第
2、4、6、8、10、12和14行的多個電池100配置為正極朝向側壁部66側。參照圖4和圖5,第一行的多個電池100的一端部(側壁部66側的端部)和第二行的多個電池100的一端部(側壁部66側的端部)上連接ー個導引部件104。由此,第一行的多個電池100的一端部並聯電連接,第二行的多個電池100的一端部並列電連接。另夕卜,第一行的多個電池100的一端部和第二行的多個電池100的一端部串聯電連接。同樣地,從第三行到第十四行的多個電池100的一端部上連接6個導引部件104。具體而言,每2行的多個電池100連接ー個導引部件104。參照圖5,第一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側壁部72側的端部)上連接導引部件106。由此,第一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並聯電連接。第二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和第三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上連接ー個導引部件108。由此,第二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並聯電連接,第三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並聯電連接。另外,第二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和第三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串聯電連接。同樣地,從第4行到第13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連接5個導引部件108。具體而言,每2行的多個電池100連接I個導引部件108。導引部件110連接在第十四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上。由此,第十四行的多個電池100的另一端部並聯電連接。導引部件104、106、108、110例如焊接在多個電池100上。電池保持部102包括大致長方體狀(或長方體狀)的第一保持部112、大致長方體狀(或長方體狀)的第二保持部114、和多個凸起部116(參照圖4)。參照圖4,在該實施方式中,在第一保持部112的四角上分別設置凸起部116。注意,在圖4中,僅示出3個凸起部116。電池保持部102和後述的電池保持部102a例如通過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參照圖4和圖6,第一保持部112包括:具有分別與Z方向交叉且側面觀察(Z方向觀察時)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的側面部118、120(參照圖6)、以及連接側面部118的外周緣和側面部120的外周緣的框狀的周面部122。側面部118設置為在Z方向上與側壁部66對置。參照圖4和圖5,側面部118包括在Y方向延伸且向側壁部66突出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6個)突出部118a。在該實施方式中,以使導引部件104和突出部118a在Y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設置多個導引部件104和多個突出部118a。參照圖4,第一保持部112還具有在突出部118a上開ロ的多個螺絲孔112a。在該實施方式中,以在各突出部118a中3個螺絲孔112a開ロ的方式設置多個螺絲孔112a。多個螺絲孔112a與多個貫通孔66b對應地設置。參照圖4 圖6,周面部122包括分別在X方向上交叉的第一面部122a和第二面部122b、以及分別與Y方向交叉的第三面部122c和第四面部122d。第一面部122a在X方向上與第一壁部68a對置,第二面部122b在X方向上與第二壁部68b對置,第三面部122c在Y方向上與第三壁部68c對置,第四面部122d在Y方向上與第四壁部68d對置。參照圖4和圖5,第一面部122a包括向第一壁部68a突出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突出部124。突出部124在從第一壁部68a側觀察時(X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第二面部122b包括向第二壁部68b (參照圖5)突出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突出部126。突出部126在從第二壁部68b側觀察時(在X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在該實施方式中,以使突出部124和突出部126在X方向觀察時重疊的方式,設置第一面部122a和第二面部122b。參照圖4和圖6,第二保持部114具有:分別與Z方向交叉且側面觀察(Z方向觀察)時具有大致長方形狀(或長方形狀)的側面部128、130(圖6參照)、以及連結側面部128的外周緣和側面部130的外周緣的框狀的周面部132。側面部130設置為在Z方向上與側壁部72對置。參照圖5,側面部130包括在Y方向延伸且向側壁部72突出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7個)突出部130a。在該實施方式中,設置多個導引部件106、108、110和多個突出部130a,以使導引部件和突出部130a在Y方向上交替排列。參照圖4 圖6,周面部132包括分別與X方向交叉的第一面部132a和第二面部132b、以及分別與Y方向交叉的第三面部132c和第四面部132d。第一面部132a在X方向上與第一壁部74a對置,第二面部132b在X方向上與第二壁部74b對置,第三面部132c在Y方向上與第三壁部74c對置,第四面部132d在Y方向上與第四壁部74d對置。參照圖4和圖5,第一面部132a包括向第一壁部74a突出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突出部134。突出部134在從第一壁部74a觀察時(在X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參照圖5,第二面部132b包括向第二壁部74b突出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在圖5中僅示出ー個)突出部136。突出部136在從第二壁部74b側觀察時(在X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在該實施方式中,以使突出部134和突出部136在X方向觀察時重疊的方式,設置第一面部132a和第二面部132b。在該實施方式中,以使相鄰的突出部124和突出部134成為同一面,相鄰的突出部126和突出部136成為同一面的方式,設置多個突出部 124、126、134、136。參照圖4 圖6,第二電池單元64具有與第一電池單元62幾乎相同的結構。第二電池單元64與第一電池單元62不同點在於,替代電池保持部102具有電池保持部102a。此外,對於第二電池單元64,僅說明與第一電池單元62不同的構成,省略對於與第一電池單元62相同的構成的說明。參照圖4 圖6,電池保持部102a與電池保持部102不同點在於替代第一保持部112具有第一保持部138、以及替代第二保持部114具有第二保持部140。第保持部138與第一保持部112不同點在幹,替代側面部118具有側面部142、以及沒有螺絲孔112a (參照圖4)。參照圖4和圖5,側面部142與側面部118不同點在於,替代多個突出部118a具有多個突出部142a。突出部142a與突出部118a不同點在於,不具有多個開ロ(螺絲孔112a(參照圖4)的開ロ端)(因為第一保持部138不具有螺絲孔112a)。側面部142設置為在Z方向上與側壁部82對置。參照圖5和圖6,第二保持部140與第二保持部114不同點在於,替代側面部130具有側面部144、以及具有與殼體部件60的多個貫通孔94b (參照圖4)對應的多個螺絲孔(未圖不)。側面部144設置為在Z方向上與側壁部94對置。參照圖5,側面部144與側面部130不同點在於,替代多個突出部130a具有多個突出部144a。突出部144a與突出部130a的不同點在於,具有未圖示的多個開ロ(螺絲孔的開ロ端)。在該實施方式中,各突出部144a上設置有3個開ロ。參照圖5,電池保持部102a的第一面部122a、第二面部122b、第一面部132a和第ニ面部132b在X方向上分別與第一壁部84a、第二壁部84b、第一壁部96a和第二壁部96b對置。參照圖6,電池保持部102a的第三面部122c、第四面部122d、第三面部132c和第四面部132d在Y方向上分別與第三壁部84c、第四壁部84d、第三壁部96c和第四壁部96d對置。參照圖4,設置連接単元146以連接第一電池單元62和第二電池單元64。此外,為了避免圖面變得複雜,圖6中未示出連接單元146。
參照圖4,連接單元146包括基板148、和固定在基板148上的多個導引部件150。連接單元146插穿殼體部件56的貫通孔72b和殼體部件58的貫通孔82b中。第一電池單元62的多個電池100和第二電池單元64的多個電池100,經由多個導引部件150電連接。在該實施方式中,經由設置在殼體52上的正電源端子(未圖示)和負電源端子(未圖示)對第一電池單兀62和第二電池單兀64的多個電池100進行電力的輸入和輸出。參照圖4 圖6,第一電池單兀62由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收容。殼體部件54的周壁部68和殼體部件56的周壁部74夾著環狀的密封部件152而相互組合。更具體地說,參照圖5和圖6,以在周壁部68的凹部68f中收容密封部件152的方式周壁部74的凸部74f插進凹部68f 中。密封部件152為了使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不透水地組合而設置。作為密封部件152,可以使用各種墊片。在該實施方式中,作為密封部件152,例如可以使用由樹脂(橡膠或樹脂等)或金屬構成的墊片。對於後述的密封部件154、158a、158b、160、162、166、170,也與密封部件 152 相同。圖7是示出周壁部68、74和密封部件152的關係的圖,圖8是從側面觀察殼體部件54時的圖(Z方向觀察)。此外,在圖8中,側壁部66中Z方向觀察時與電池保持部102的側面部118重疊的部分P上帯有雙點劃線的陰影。另外,在圖8中,為了避免附圖變得複雜,未不出貫通孔66b。參照圖7,密封部件152被凹部68f的底部68g和凸部74f的頂端部74g夾持。凸部74f的最大厚度T大於殼體部件54的側壁部66 (參照圖5)和殼體部件56的側壁部72 (參照圖5)中任一者的厚度。在該實施方式中,凸部74f的厚度是指相對於凸部74f的突出方向(在該實施方式中為Z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凸部74f的厚度。更具體地說,參照圖5,對於凸部74f中設置在第一壁部74a和第二壁部74b的部分,凸部74f的厚度是指X方向的厚度。參照圖6,對於凸部74f中設置在第三壁部74c和第四壁部74d的部分,凸部74f的厚度是指Y方向的厚度。參照圖7,凸部74f的最大厚度T是指凸部74f的位於凹部68f內的部分中厚度最大的部分的厚度。參照圖8,在該實施方式中側壁部66的厚度是指側壁部66中Z方向觀察時與電池保持部102的側面部118重疊的部分P的平均厚度。在該實施方式中,部分P的平均厚度通過將部分P的體積除以部分P的Z方向觀察時的面積而計算出。同樣地,側壁部72的厚度是指側壁部72中在Z方向觀察時與電池保持部102的側面部130重疊的部分的平均厚度。側壁部72中的平均厚度的計算方法與部分P的平均厚度的計算方法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52在未從外部施加力的狀態下截面具有圓形狀。密封部件152的線徑(在未從外部施加力時的線的粗度)大於凸部74f的最大厚度T。
參照圖4 圖6,第二電池單元64被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收容。殼體部件58的周壁部84和殼體部件60的周壁部96夾著環狀的密封部件154而相互組合。更具體地說,參照圖5和圖6,以在周壁部84的凹部84f中收容密封部件154的方式,周壁部96的凸部96f插入凹部84f 中。密封部件154被凹部84f 的底部和凸部96f 的頂端部夾持。密封部件154為了使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不透水地組合而設置。凸部96f和側壁部82的關係以及凸部96f和側壁部94的關係與凸部74f和側壁部66的關係以及凸部74f和側壁部72的關係相同。具體來說,凸部96f的最大厚度大於側壁部82和側壁部94中任一者的厚度。在該實施方式中凸部96f的厚度是指相對於凸部96f 的突出方向(在該實施方式中為Z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凸部96f的厚度。更具體地說,參照圖5,對於凸部96f中設置在第一壁部96a和第二壁部96b的部分,凸部96f的厚度是指X方向的厚度。參照圖6,對於凸部96f中設置在第三壁部96c和第四壁部96d中的部分,凸部96f的厚度是指Y方向的厚度。凸部96f的最大厚度是指凸部96f的位於凹部84f內的部分中厚度最大的部分的厚度。在該實施方式中側壁部82的厚度是指,側壁部82中在Z方向觀察時與電池保持部102a的側面部142重疊的部分的平均厚度。同樣地,側壁部94的厚度是指,側壁部94中在Z方向觀察時與電池保持部102a的側面部144重疊的部分的平均厚度。側壁部82和側壁部94中的平均厚度的計算方法與上述部分P(參照圖8)的平均厚度的計算方法相同。在該實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54在未從外部施加力的狀態下截面具有圓形狀。密封部件154的線徑(在未從外部施加力時的線的粗度)大於凸部96f的最大厚度。參照圖4,螺母156a、156b、156c、156d設置為被殼體部件56和殼體部件58夾持。螺母156a被殼體部件56的凸起部80a和殼體部件58的凸起部92a收容,螺母156b被殼體部件56的凸起部80b和殼體部件58的凸起部92b收容。凸起部80a和凸起部92a夾著環狀的密封部件158a而相互組合,凸起部80b和凸起部92b夾著環狀的密封部件158b而相互組合。螺母156c、156d被殼體部件56的連結部78和殼體部件58的連結部88收容。螺母156c設置為被凸起部80c和凸起部92c夾持,螺母156d設置為被凸起部80d和凸起部92d夾持。參照圖4和圖6,殼體部件56的連結部76和殼體部件58的連結部86夾著環狀的密封部件160相互組合。更具體地說,參照圖6,以在連結部76的凹部76b中收容密封部件160的方式,連結部86的凸部86b插入凹部76b中。密封部件160被凹部76b的底部和凸部86b的頂端部夾持。凸部86b的最大厚度大於側壁部66、側壁部72、側壁部82和側壁部94中任一者的厚度。在該實施方式中,凸部86b的厚度是指相對於凸部86b的突出方向(在該實施方式中為Z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凸部86b的厚度。參照圖4 圖6,殼體部件56的連結部78和殼體部件58的連結部88夾著環狀的密封部件162而相互組合。更具體地說,參照圖5和圖6,以在連結部78的凹部78b中收容密封部件162的方式連結部88 的凸部88b插入凹部78b中。密封部件162被凹部78b的底部和凸部88b的頂端部夾持。凸部88b的最大厚度大於側壁部66、側壁部72、側壁部82和側壁部94中任一者的厚度。在該實施方式中凸部88b的厚度是指相對於凸部88b的突出方向(在該實施方式中為Z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凸部88b的厚度。
參照圖4,如上述那樣組合了的殼體52通過多個螺栓164而連接在第一電池單元62和第二電池單元64上。該實施方式中,4隻螺栓164插入在殼體部件54的四個凸起部70、第一電池單元62的四個凸起部116以及殼體部件56的凸起部80a、80b、80c、80d中。同樣地,4隻螺栓164 (在圖4中僅示出3隻螺栓164)插入在殼體部件60的4隻凸起部98、第二電池單元64的4個凸起部116、以及殼體部件58的凸起部92a,92b,92c,92d中。多個螺栓164的頂端部固定在螺母156a、156b、156c、156d上。由此,殼體52、第一電池單兀62和第二電池單兀64連接在一起。此外,環狀的密封部件166嵌入在各凸起部70和各凸起部98中。參照圖5,在上述連接的電池組40中,殼體部件54的內表面54a與電池保持部102的多個突出部124和多個突出部126接觸。更具體地說,多個突出部124與周壁部68的第一壁部68a接觸,多個突出部126與周壁部68的第二壁部68b接觸。殼體部件56的內表面56a與電池保持部102的多個突出部134和多個突出部136接觸。更具體地說,多個突出部134與周壁部74的第一壁部74a接觸,多個突出部136與周壁部74的第二壁部74b接觸。殼體部件58的內表面58a與電池保持部102a的多個突出部124和多個突出部126接觸。更具體地說,多個突出部124與周壁部84的第一壁部84a接觸,多個突出部126與周壁部84的第二壁部84b接觸。殼體部件60的內表面60a與電池保持部102a的多個突出部134和多個突出部136接觸。更具體地說,多個突出部134與周壁部96的第一壁部96a接觸,多個突出部136與周壁部96的第二壁部96b接觸。在電池保持部102的突出部118a和突出部118a之間配置有側壁部66的突出部66a。由此,能夠使突出部66a和導引部件104靠近或者接觸。電池保持部102的突出部130a和突出部130a之間配置有側壁部72的突出部72a。由此,能夠使突出部72a和導引部件108靠近或者接觸。電池保持部102a的突出部142a和突出部142a之間配置有側壁部82的突出部82a。由此,能夠使突出部82a和導引部件104靠近或者接觸。電池保持部102a的突出部144a和突出部144a之間配置有側壁部94的突出部94a。由此,能夠使突出部94a和導引部件108靠近或者接觸。參照圖4,殼體部件54的側壁部66通過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18隻)螺絲168固定在第一電池單元62的電池保持部102上。具體來說,各螺絲168經由密封部件170插穿側壁部66的貫通孔66b,並且螺合在第一保持部112的螺絲孔112a上。由此,參照圖5,能夠使殼體部件54的內表面54a接觸電池保持部102的突出部118a。在該實施方式中,側壁部66在X方向中的多個位置和Y方向中的多個位置中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的側面部118上。更具體地說,側壁部66在X方向中的6個位置和Y方向中的3個位置上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上。參照圖4,殼體部件60的側壁部94通過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21隻)螺絲168固定在第二電池單元64的電池保持部102a上。具體來說,各螺絲168經由密封部件170插穿側壁部94的貫通孔94b,並且螺合在第二保持部140的螺絲孔(未圖示)中。由此,參照圖5,能夠使殼體部件60的內表面60a接觸電池保持部102a的突出部144a。在該實施方式中,側壁部94在X方向的多個位置和Y方向中的多個位置處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a的側面部144上。更具體地說,側壁部94在X方向的7個位置和Y方向的3個位置處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作為用於將側壁部66、94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102a上的固定部件的螺絲168可以是通常的螺絲(螺栓),也可以是自攻螺絲等特殊的螺絲。圖9是示出電池組40和支承部件42,44 (圖2參照)的關係的圖。參照圖9,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過支承部件42、44而支承殼體部件54的外表面54b、殼體部件56的外表面56b、殼體部件58的外表面58b、以及殼體部件60的外表面60b。因此,在殼體部件54中,外表面54b中,與支承部件44接觸的區域Al和與支承部件42接觸的區域A2分別作為從電池組40的外部(在該實施方式中為支承部件42、44)接受載荷的載荷接受部發揮作用。在殼體部件56中,外表面56b中,與支承部件44接觸的區域BI和與支承部件42接觸的區域B2分別作為載荷接受部起作用。在殼體部件58中,在外表面58b中,與支承部件44接觸的區域Cl和與支承部件42接觸的區域C2分別作為載荷接受部發揮作用。在殼體部件60中,外表面60b中,與支承部件44接觸的區域Dl和與支承部件42接觸的區域D2分別作為載荷接受部發揮作用。更具體地說,通過支承部件44來支承殼體部件54的第一壁部68a、殼體部件56的第一壁部74a、殼體部件58的第一壁部84a和殼體部件60的第一壁部96a。另外,通過支承部件42支承殼體部件54的第二壁部68b、殼體部件56的第二壁部74b、殼體部件58的第二壁部84b、以及殼體部件60的第二壁部96b。因此,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壁部68a具有載荷接受部。第一壁部74a具有載荷接受部。第一壁部84a具有載荷接受部。第一壁部96a具有載荷接受部。第二壁部68b具有載荷接受部。第二壁部74b具有載荷接受部。第ニ壁部84b具有載荷接受部。第二壁部96b具有載荷接受部。另外,周壁部68具有載荷接受部。周壁部74具有載荷接受部。周壁部84具有載荷接受部。周壁部96具有載荷接受部。從支承部件42、44傳遞到殼體部件54的載荷經由殼體部件54的內表面54a和電池保持部102的多個突出部124、126而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因此,在殼體部件54中,內表面54a中,與多個突出部124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A3和與多個突出部126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A4分別作為將在載荷接受部(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區域Al,A2)中接受的載荷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的載荷傳遞部發揮作用。從支承部件42、44傳遞到殼體部件56的載荷經由殼體部件56的內表面56a和電池保持部102的多個突出部134,136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因此,在殼體部件56中,內表面56a中與多個突出部134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B3和與多個突出部136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B4分別作為將在載荷接受部(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區域BI,B2)中接受的載荷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的載荷傳遞部發揮作用。從支承部件42、44傳遞到殼體部件58的載荷經由殼體部件58的內表面58a和電池保持部102a的多個突出部124、126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a。因此,在殼體部件58中,在內表面58a中,與多個突出部124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C3和與多個突出部126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C4分別作為將在載荷接受部(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區域Cl,C2)中接受的載荷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a的載荷傳遞部發揮作用。從支承部件42、44傳遞到殼體部件60的載荷經由殼體部件60的內表面60a和電池保持部102a的多個突出部134、136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a。因此,在殼體部件60中,在內表面60a中,與多個突出部134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D3和與多個突出部136接觸的多個(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兩個)區域D4分別作為將在載荷接受部(在該實施方式中為區域Dl,D2)中接受的載荷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a的載荷傳遞部發揮作用。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壁部68a具有載荷傳遞部。第一壁部74a具有載荷傳遞部。第一壁部84a具有載荷傳遞部。第一壁部96a具有載荷傳遞部。第二壁部68b具有載荷傳遞部。第二壁部74b具有載荷傳遞部。第二壁部84b具有載荷傳遞部。第二壁部96b具有載荷傳遞部。另外,周壁部68具有載荷傳遞部。周壁部74具有載荷傳遞部。周壁部84具有載荷傳遞部。周壁部96具有載荷傳遞部。在該實施方式中,區域A3、區域A4、區域C3和區域C4分別相當於第一載荷傳遞部,區域B3、區域B4、區域D3和區域D4分別相當於第二載荷傳遞部。以下說明電池組40的作用效果。在電池組40中,以在周壁部68的凹部68f中收容密封部件152和周壁部74的凸部74f的方式組合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周壁部74的凸部74f的最大厚度T大於殼體部件54的側壁部66和殼體部件56的側壁部72中任一者的厚度。如此,通過增大凸部74f的厚度,能夠提高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的連接部的剛性。同樣地,以在周壁部84的凹部84f中收容密封部件154和周壁部96的凸部96f的方式組合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周壁部96的凸部96f的最大厚度大於殼體部件58的側壁部82和殼體部件60的側壁部94中任一者的厚度。由此,能夠提高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的連接部的剛性。其結果,即使在從外部對殼體52施加載荷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殼體52的變形,因此能夠充分確保電池組40的防水性。另外,通過增大凸部74f的厚度,即使在通過輕量材料(例如樹脂)來形成殼體部件54、56的情況下,也能夠充分提高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的連接部的剛性。同樣地,通過增加凸部96f 的厚度,即使在通過輕量材料(例如樹脂)來形成殼體部件58、60的情況下,也能夠充分提高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的連接部的剛性。其結果,能夠確保殼 體52的強度,並且使殼體52變輕。另外,由於通過增大凸部74f、96f的厚度,能夠確保殼體52的強度,因此不需要為了確保殼體52的強度而增大側壁部66、72、82,94的厚度。由此,能夠防止殼體52的散熱性的降低。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通過連接周壁部68和周壁部74來相互組合,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通過連接周壁部84和周壁部96來相互組合。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使側壁部66、72、82、94的厚度變薄,也能夠通過使周壁部68、74、84、96成為適當的厚度來充分提高殼體52的剛性。由此,能夠充分確保殼體52的強度,並且提高殼體52的散熱性。偵彳壁部66、72、82、94分別與Z方向交叉。換言之,側壁部66、72、82、94分別至少在X方向和Y方向上延伸。這裡,電池組40中,多個電池100在X方向上排列多行並在Y方向上排列多列。在這種情況下,殼體52的X方向和Y方向的尺寸變大,因此在X方向和Y方向延伸的側壁部66、72、82、94的面積也變大。由此,能夠增加從側壁部66、72、82、94釋放的熱量,因此能夠提高殼體52的散熱性。一般來說,為了使電池組的製造變得容易,電池組的殼體至少分割成兩個以上。電池組40中,由於殼體52在Z方向上分割成殼體部件54、56、58、60,因此也可以不將殼體52在X方向或Y方向上分割。因此,也可以不將側壁部66、72、82、94分別在X方向或Y方向上分割。在這種情況下,與分割各側壁部而構成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側壁部66、72、82、94的熱傳導性。由此,能夠增加從側壁部66、72、82、94放出的熱量,因此能夠提高殼體52的散熱性。電池組40中,殼體部件54、56、58、60的外表面54b、56b、58b、60b上分別設置載荷接受部。即,在殼體52的外表面上設置載荷接受部。這裡,如上所述,在電池組40中能夠充分確保殼體52的強度。因此,通過在殼體52的外表面上設置載荷接受部,不論電池組40的配置方向(例如,橫置或縱置)如何,都能夠充分確保殼體52的變形。以上的結果,能夠充分確保電池組40的散熱性,減輕電池組40自身的重量,並且即使從外部對殼體52施加載荷也能夠充分確保電池組40的防水性。在電池組40中,殼體部件54在外表面54b的區域Al中從支承部件44接受的載荷經由內表面54a的區域A3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殼體部件54在外表面54b的區域A2中從支承部件42接受的載荷經由內表面54a的區域A4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換言之,殼體部件54在區域A3、A4中支承在電池保持部102上。由此,能夠抑制殼體部件54的變形。同樣地,殼體部件56在區域B1、B2中接受的載荷經由區域B3、B4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換言之,殼體部件56在區域B3、B4中支承在電池保持部102上。由此,能夠抑制殼體部件56的變形。殼體部件58在區域C1、C2中接受的載荷經由區域C3、C4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a,殼體部件60在區域D1、D2中接受的載荷經由區域D3、D4傳遞到電池保持部102a。換言之,殼體部件58在區域C3、C4中支承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殼體部件60在區域D3、D4中支承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由此能夠抑制殼體部件58、60的變形。其結果,能夠充分抑制殼體52的變形。電池組40中,側壁部66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中,因此能夠提高側壁部66的剛性。同樣地,側壁部94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因此能夠提高側壁部94的剛性。其結果,能夠充分提高殼體52的剛性。由此,能夠充分抑制殼體52的變形,因此能夠進ー步提高電池組40的防水性。另外,能夠高效率地將多個電池100中發生的熱從電池保持部102、102a傳遞到殼體52 (側壁部66、94)。由此能夠進ー步提高電池組40的散熱性。電池組40中,能夠在周壁部68、74、84、96中接受從外部施加到殼體52的載荷。換言之,能夠使從外部施加到殼體52的載荷由殼體部件54、56、58、60中分擔接受。由此,能夠防止從外部分別傳遞到殼體部件54、56、58、60的載荷發生大的差異,因此能夠防止殼體部件54、56、58、60的各個的變形量發生大的差異。其結果,能夠充分抑制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的連接部以及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的連接部中水密性降低。由此,能夠充分提高電池組40的防水性。如上所述,電池組40中,能夠將從外部施加給殼體52的載荷在周壁部68、74、84、96中接受。換言之,從外部施加給殼體52的載荷在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的連接部的附近以及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的連接部的附近中接受。如上所述,電池組40中,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的連接部以及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的連接部的剛性充分高。因此,通過將從外部對殼體52施加的載荷在殼體部件54和殼體部件56的連接部的附近以及殼體部件58和殼體部件60的連接部的附近接受,能夠充分抑制殼體52的變形。電池組40中,密封部件152的線徑大於凸部74f的最大厚度T。由此,能夠充分提高凹部68f和凸部74f之間的水密性。同樣地,密封部件154的線徑大於凸部96f的最大厚度,因此能夠充分提高凹部84f和凸部96f之間的水密性。
在電池組40中,密封部件152被凹部68f的底部68g和凸部74f的頂端部74g夾持。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能夠通過凹部68f的底部68g和凸部74f的頂端部74g來可靠地保持密封部件152,因此能夠進ー步提高凹部68f和凸部74f之間的水密性。同樣地,密封部件154被凹部84f的底部和凸部96f的頂端部夾持。由此,能夠進ー步提高凹部84f和凸部96f之間的水密性。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殼體部件54、56、58、60的外表面54b、56b、58b、60b分別具有載荷接受部,但是也可以僅在外表面54b、56b、58b、60b中的ー個、兩個或三個上設置載荷接受部。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殼體部件54、56、58、60的內表面54a、56a、58a、60a分別具有載荷傳遞部,但是也可以僅在內表面54a、56a、58a、60a中的一個、兩個或三個上設置載荷傳遞部。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側壁部66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上,側壁部94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但是側壁部66也可以不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上,側壁部94也可以不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另外,側壁部72也可以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上,側壁部82也可以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具體來說,例如,通過多個螺絲168將側壁部72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上,也可以通過多個螺絲168將側壁部82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a上。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電池組40(殼體52)經由支承部件42、44支承在車體框架12上,但是電池組40 (殼體52)也可以直接支承在車體框架12上。在這種情況下,殼體52中支承在車體框架12上的部分(與車體框架12接觸的部分)成為載荷接受部。將電池組40安裝在小型摩託車上時的電池組40的姿勢不限於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第一壁部68a、74a、84a、96a朝向上方或上方斜前方,第二壁部68b、74b、84b、96b朝向下方或下方斜後方地配置電池組40。例如,第一壁部68a、74a、84a、96a朝向下方、下方斜後方或者下方斜前方,第二壁部68b、74b、84b、96b朝向上方、上方斜前方或上方斜後方地配置電池組40。例如,也可以側壁部66朝向右邊且側壁部94朝向左邊地配置電池組40。例如,側壁部66朝向前方、前方斜上方或前方斜下方,側壁部94朝向後方、後方斜下方或後方斜上方地配置電池組40。側壁部66朝向後方、後方斜上方或後方斜下方,側壁部94朝向前方、前方斜下方或前方斜上方地配置電池組4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在小型摩託車10中縱置電池組40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在小型摩託車(跨乘型車輛)中橫置電池組40。例如,也可以側壁部66朝向上方地將電池組40安裝在小型摩託車上,也可以側壁部94朝向上方地將電池組40安裝在小型摩託車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支承部件支承周壁部68、74、84、96中的任一者,能夠獲得與縱置電池組40時的上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即使從外部對殼體52施加前後方向或左右方向的載荷,也能夠充分防止殼體52的變形。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側壁部66、72、82、94的長方向相對於X方向平行且側壁部66、72、82、94的短邊方向相對於Y方向平行,但是也可以為側壁部的短邊方向相對於X方向平行且側壁部的長方向相對於Y方向平行地構成電池組。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用於將殼體52固定在電池保持部102,102a上的固定部件,使用了螺絲168,但是也可以將銷等其他部件作為固定部件使用。另外,例如,也可以通過焊接(熱焊接或超聲波焊接等)來將殼體固定在電池保持部上。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多個螺絲168固定了殼體52和電池保持部102、102a,但是例如也可以通過焊接等固定殼體52和導引部件104,106、108、110。也可以在殼體52和電池保持部102、102a之間設置熱傳導片或充填劑(導熱性粘合剤)。可以在第三壁部68c、74c、84c、96c中任一者或全部上設置載荷接受部,也可以在第四壁部68d,74d,84d,96d中任一者或全部上設置載荷接受部。可以在第三壁部68c、74c、84c、96c中任一者或全部上設置載荷傳遞部,也可以在第四壁部68d、74d、84d、96d中任一者或全部上設置載荷傳遞部。在電池保持部中,也可以以使兩個以上的電池100在Z方向上並列的方式,排列多個電池10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從側壁部的外周緣向Z方向突出地設置周壁部的情況,周壁部的位置不限於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較之側壁部的外周緣略微從內側的部分向Z方向關出地設直周壁部。即,周壁部可以設直為從側壁部的外周緣部向Z方向關出。此夕卜,假設側壁部的外周緣部中包括側壁部的外周緣。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通過第一周壁部(周壁部68、84)的凹部(凹部68f、84f)的底部和第二周壁部(周壁部74、96)的凸部(凸部74f、96f)的頂端部夾持密封部件(密封部件152、154)的情況,但是通過第一周壁部的凹部和第二周壁部的凸部夾持的密封部件的方式不限於上述的例子。例如,如圖10所示,環狀的ー對密封部件172、174也可以通過第一周壁部176的凹部178和第二周壁部180的凸部182而夾持。參照圖10,凹部178具有與上述的凹部68f,84f大致相同的形狀,包括底部178a、外周部178b和內周部178c。底部178a在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外周部178b從底部178a的外緣向Z方向延伸。內周部178c從底部178a的內緣向Z方向延伸。凸部182具有與上述凸部74f、96f大致相同的形狀,包括頂端部182a、外周部182b和內周部182c。頂端部182a在Z方向觀察時具有環形狀。外周部182b從頂端部182a的外緣向Z方向延伸。內周部182c從頂端部182a的內緣向Z方向延伸。密封部件172被凹部178的外周部178b和凸部182的外周部182b夾持,密封部件174被凹部178的內周部178c和凸部182的內周部182c夾持。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能夠通過ー對密封部件172、174充分提高凹部178和凸部182之間的水密性。此外,也可以僅在凹部的外周部和凸部的外周部之間以及凹部的內周部和凸部的內周部之間中的一者上設置密封部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第二周壁部中設置為凸部能夠明確識別的方式的情況,但是第二周壁部的方式不限於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以均勻的厚度形成含有凸部的第ニ周壁部全體。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周壁部中位於第一周壁部的凹部內的部分成為凸部。應用本發明的跨乘型車輛不限於小型摩託車10。具體來說,本發明也適用於機動腳踏兩用車等其他類型的自動ニ輪車、全地形車(ALL-TERRAIN VEHICLE)、以及雪地機動車等其他的跨乘型車輛。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但是很顯然,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和精神,可以進行各種變更。本發明的範圍僅限定於所附的權利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組,具備: 多個電池,所述電池在第一方向排列多行,並在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多列,所述電池能夠充電; 電池保持部,所述電池保持部保持所述多個電池; 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在第三方向上相互對置且相互組合的第一殼體部件和第二殼體部件,並收容所述多個電池和所述電池保持部,所述第三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兩者正交;以及 環狀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由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夾持, 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中的至少ー者的外表面具有從該電池組的外部接受載荷的載荷接受部, 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具有與所述第三方向交叉的板狀的第一側壁部和從所述第一側壁部的外周緣部向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突出的框狀的第一周壁部, 所述第二殼體部件具有與所述第三方向交叉的板狀的第二側壁部和從所述第二側壁部的外周緣部向所述第一殼體部件突出的框狀的第二周壁部, 所述第二周壁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殼體部件突出的環狀的凸部, 所述第一周壁部具有收容所述凸部和所述密封部件的環狀的凹部, 所述第二周壁部的所述凸部的最大厚度大於所述第一側壁部和所述第二側壁部中的任一者的厚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第一殼體部件和所述第二殼體部件中具有所述載荷接受部的至少ー者的殼體部件的內表面具有將在所述載荷接受部接受的載荷傳遞給所述電池保持部的載荷傳遞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第一側壁部和所述第二側壁部中的至少ー者固定在所述電池保持部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第一周壁部和所述第二周壁部中的至少ー者具有所述載荷接受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第一周壁部和所述第二周壁部分別具有所述載荷接受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第一殼體部件的內表面具有將在所述第一周壁部的所述載荷接受部接受的載荷傳遞給所述電池保持部的第一載荷傳遞部,所述第二殼體部件的內表面具有將在所述第二周壁部的所述載荷接受部接受的載荷傳遞給所述電池保持部的第二載荷傳遞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第一側壁部和所述第二側壁部中的至少ー者固定在所述電池保持部上。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在未對所述密封部件從外部施加力的狀態下截面具有圓形狀,在未對所述密封部件從外部施加力的狀態下所述密封部件的線徑大於所述第二周壁部的所述凸部的最大厚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中, 所述密封部件被所述凹部的底部和所述凸部的頂端部夾持。
10.一種跨乘型車輛 ,具備權利要求1至7中任ー項所述的電池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池組及具備該電池組的跨乘型車輛,所述電池組散熱性優良、能夠使之重量輕、且即使從外部對殼體施加載荷也能夠確保防水性。電池組(40)具有殼體(52)和第一電池單元(62)。殼體(52)具有相互組合的殼體部件(54、56)。第一電池單元具有多個電池(100)、電池保持部(102)和多個導引部件。第一電池單元由殼體部件(54、56)收容。殼體部件(54)具有側壁部(66)和周壁部(68),殼體部件(56)具有側壁部(72)和周壁部。周壁部(68)和周壁部(74)夾著密封部件(152)而組合。周壁部(68)具有收容密封部件(152)的凹部(68f),周壁部具有插進凹部中的凸部(74f)。凸部的最大厚度T大於側壁部和側壁部中任一者的厚度。
文檔編號H01M10/50GK103138028SQ20121047624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1日
發明者飯田洋己, 板垣貴浩, 寺田潤史, 島義則 申請人: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