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門線束護套的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0:44:54 7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門線束護套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線束是汽車電路中連接各電器設備的接線部件,運載設備之間來往的信號和電源的連接。汽車上某些關鍵部位都採用橡膠件來保護線束不被劃傷。現有的汽車線束護套採用橡膠材料注射成型,通過橡膠件與鈑金採用卡接的方式配合在一起。為了更好的保護線束,要求線束護套質軟,易彎曲,減少線束護套與線束之間的摩擦,有利於線束的保護。汽車前門是經常要開關活動的一個零部件,因此要求線束護套兩端能夠穩定的安裝在鈑金上,不會從鈑金上脫落,且具有較好的靈活伸縮的性能。
如果線束護套無法達到上述要求,那麼在劇烈汽車振動下,線束護套容易折損,起不到保護的作用,使用壽命低,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且由於車門要經常開啟,因此門線束護套的損壞率更高,壽命更短。因此,為了保證出廠的門線束護套的質量、性能達到要求,會對出廠前的線束護套進行質量與性能的檢測。但現有的檢測方式只是籠統的檢測門線束護套的產品結構是否符合生產要求,而不對其性能進行檢測。且市面上缺少對門線束護套的使用性能進行檢測的檢測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門線束護套的檢測裝置,通過模擬門線束護套在實際應用中會遇到的形變,來檢測門線束護套的使用性能。特別是能夠針對不同型號的線束護套去模擬不同的安裝環境以及使用過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門線束護套的檢測裝置,包括檢測面板、控制裝置與安裝在檢測面板上的安裝支架,所述的安裝支架上設置有第一安裝面板、豎直移動軌道以及安裝在豎直移動軌道上的第二安裝面板,所述的第二安裝面板上設置有交錯的第二水平軌道組件,第二水平軌道組件上安裝有供門線束護套安裝的第二鈑金模擬件,第一安裝面板通過轉軸與安裝支架活動連接,所述的第一安裝面板上設置有交錯的第一水平軌道組件以及安裝在第一水平軌道組件上的第一鈑金模擬件。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安裝面板包括基板座與第一活動座,所述的第一活動座的兩側沿其寬度方向設置有第一縱向移動軌道,所述的基板座上設置有安裝在第一縱向移動軌道內的卡接件,所述的基板座貼合在第一活動座的下方。設置第一縱向軌道,使得第一活動座能夠沿著第一縱向軌道前後移動。而第一鈑金模擬件是安裝在第一活動座上,因此同時帶動第二鈑金模擬件前後移動。第一安裝面板位於第二安裝面板的上方,因此基板座貼合第二活動座能夠在檢測過程中避免基板座對門線束護套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安裝面板上設置有第一活動槽口,所述的第一鈑金模擬件的側邊安裝在第一活動槽口上,所述的第一鈑金模擬件可沿著第一安裝面板的長度方向移動。設置第一活動槽口,使得第一鈑金模擬件沿著第一安裝面板的長度方向左右移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二安裝面板上包括與第一活動座結構相同的第二活動座以及底座,所述的底座成U型結構其兩側與第二活動座活動連接。設置底座與第二活動座,實現第二鈑金模擬件能夠沿著第二活動座的長度方向以及寬度方向進行運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轉軸上安裝有旋轉電機,旋轉電機工作通過轉軸帶動第一安裝面板做旋轉或擺動。第一安裝面板在一定角度範圍內來回擺動,能夠模擬汽車門開關。將門線束護套的兩端安裝在第一鈑金模擬件與第二板件模擬件上,能夠模擬門線束護套在安裝在汽車上的狀態並在汽車門開關過程中的受力。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二安裝面板與檢測面板之間設置有高度調節組件,所述的高度調節組件包括旋轉把手,所述的旋轉把手轉動將調節第二安裝面板與檢測面板之間的距離。對第二安裝面板的高度調節,可以通過操作者轉動旋轉把手來進行調節,當然也可以通過控制裝置來控制高度調節組件自動工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檢測面板上設置有控制裝置,所述的控制裝置與高度調節組件、旋轉電機連接並控制其運動。控制裝置控制了本實用新型中的提供動力的組件,從而控制本實用新型的工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安裝面板上安裝第一動力裝置,所述的第一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一活動座沿基板座的寬度方向移動,第一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一鈑金模擬件沿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的第一動力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第一安裝面板上的運動可以通過手動調節,也可以通過電動調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二安裝面板上安裝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的第二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二活動座沿底座的寬度方向移動,第二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二鈑金模擬件沿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的第二動力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第二安裝面板上的運動可以通過手動調節,也可以通過電動調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的安裝支架、第一安裝面板、第二安裝面板上設置有刻度。刻度能夠讓操作者直觀的看到第一鈑金模擬件與第二鈑金模擬件的位置,同時方便操作者進行手動調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首先通過第一鈑金模擬件、第二鈑金模擬件來模擬門線束護套在汽車內的安裝。豎直移動軌道、交錯的第二水平軌道組件,使得第二鈑金模擬件的位置在三維空間內可調。第一安裝面板上設置有交錯的第一水平軌道組件,使得安裝在第一面板上的第一鈑金模擬件在水平面上可調,來模擬不同型號的線束護套在不同款式的車輛上的安裝環境。第一安裝面板通過轉軸與安裝支架活動連接,因此第一鈑金模擬件能夠旋轉預定角度旋轉或者在預定角度內來回擺動,來模擬汽車車門的開關。不斷重複擺動過程,模擬門線束護套在實際應用中會遇到的形變,有效檢測門線束護套的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門線束護套的檢測裝置,包括檢測面板1、控制裝置3與安裝在檢測面板1上的安裝支架2,安裝支架2上設置有第一安裝面板11、豎直移動軌道以及安裝在豎直移動軌道上的第二安裝面板21,第二安裝面板21上設置有交錯的第二水平軌道組件,第二水平軌道組件上安裝有供門線束護套安裝的第二鈑金模擬件22,第一安裝面板11通過轉軸與安裝支架2活動連接,第一安裝面板11上設置有交錯的第一水平軌道組件以及安裝在第一水平軌道組件上的第一鈑金模擬件12。
第一安裝面板11包括基板座13與第一活動座14,第一活動座14的兩側沿其寬度方向設置有第一縱向移動軌道15,基板座13上設置有安裝在第一縱向移動軌道15內的卡接件,基板座13貼合在第一活動座14的下方。
第一安裝面板11上設置有第一活動槽口16,第一鈑金模擬件12的側邊安裝在第一活動槽口16上,第一鈑金模擬件12可沿著第一安裝面板11的長度方向移動。
第二安裝面板21上包括與第一活動座14結構相同的第二活動座24以及底座23,底座23成U型結構其兩側與第二活動座24活動連接。
轉軸上安裝有旋轉電機51,旋轉電機51工作通過轉軸帶動第一安裝面板11做旋轉或擺動。
第二安裝面板21與檢測面板1之間設置有高度調節組件61,高度調節組件61包括旋轉把手,旋轉把手轉動將調節第二安裝面板21與檢測面板1之間的距離。
檢測面板1上設置有控制裝置3,控制裝置3與高度調節組件61、旋轉電機51連接並控制其運動。
第一安裝面板11上安裝第一動力裝置,第一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一活動座14沿基板座13的寬度方向移動,第一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一鈑金模擬件12沿長度方向移動,第一動力裝置與控制裝置3連接。
第二安裝面板21上安裝第二動力裝置,第二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二活動座24沿底座23的寬度方向移動,第二動力裝置工作帶動第二鈑金模擬件22沿長度方向移動,第二動力裝置與控制裝置3連接。
安裝支架2、第一安裝面板11、第二安裝面板21上設置有刻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