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壓力罐的旋渦泵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4:57:19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壓力罐的旋渦泵。
背景技術:
:
目前廣泛應用的旋渦泵大都缺乏自動啟停控制,導致旋渦泵工作效率不高,且旋渦泵的出水口往往壓力很大,容易對出水管造成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壓力罐的旋渦泵,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壓力罐的旋渦泵,包括泵體和經由螺栓固定在壓力罐上的電機,所述泵體的一側設置有泵蓋,泵體與泵蓋之間形成泵腔,所述泵體的上部設有與泵腔連通的進、出水口,所述進水口經由進水管連接有射流器,所述出水口連接有分流器;所述電機的主軸伸入泵腔,且主軸的端部連接有位於泵腔內的葉輪。
進一步的,上述分流器上設有一個出水口及一個分流口,所述分流口與射流器之間經由回流管連接。
進一步的,上述分流器上設置有壓力開關和壓力表。
進一步的,上述分流器與壓力罐之間經由軟管連接。
進一步的,上述進水口的頂面設置有洩氣孔,所述洩氣孔上設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外側壁前端設置有與洩氣孔螺接的外螺紋,所述螺母外側壁後端設置有斷面呈正多邊形的鎖緊塊,所述螺母內螺接有密封螺栓。
進一步的,上述電機的尾部設有風罩,所述風罩包括一圓柱形筒體,所述筒體後端設置有封板,所述封板上均布有若干個呈扇葉形的進風通道,所述進風通道以封板中心為圓心均布在封板上,所述進風通道包括若干個由內向外呈同心圓的弧形通風條口,所述通風條口由內而外依次增長,所述封板中心設置有圓孔,所述封板旁側設置有若干個弧形進風口,所述進風口呈環形布置並將所有進風通道圍繞在其內部。
進一步的,上述筒體後埠向外彎折,所述筒體後端內側壁上設置有環形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1、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利用壓力開關控制旋渦泵的啟、停,提高工作效率;2、旋渦泵的出水口經軟管連接有壓力罐,可有效降低出水口處的壓力,防止出水管因壓力過大而破裂;3、風罩結構簡單,通風量大且風阻小;4、洩氣孔內安裝一個螺母,再在螺母內螺接密封螺栓,工作時不需要藉助扳手,可以直接手動的鬆開或鎖緊螺栓,還能保證氣密性,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是螺母與螺栓的裝配示意圖;
圖4是風罩的構造示意圖一;
圖5時風罩的構造示意圖二。
圖中:
1- 泵體;2-電機;3-壓力罐;4-進水口;5-射流器;6-分流器;7-葉輪;8-回流管;9-進水管;10-壓力開關;11-壓力表;12-軟管;13-螺栓;14-螺母;141-外螺紋;142-鎖緊塊;15-風罩;151-筒體;152-封板;153-弧形通風條口;154-弧形進風口;155-圓孔;156-向外折彎;157-凹槽;16-洩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5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壓力罐的旋渦泵,包括泵體1和經由螺栓固定在壓力罐3上的電機2,所述泵體1的一側設置有泵蓋,泵體1與泵蓋之間形成泵腔,所述泵體1的上部設有與泵腔連通的進、出水口,所述進水口4經由進水管9連接有射流器5,所述出水口連接有分流器6;所述電機2的主軸伸入泵腔,且主軸的端部連接有位於泵腔內的葉輪7。
本實施例中,上述分流器6上設有一個出水口及一個分流口,所述分流口與射流器5之間經由回流管8連接。
本實施例中,上述射流器5放置在深井中,用以將深井內的水通過進水管9輸送至泵腔內。
本實施例中,上述分流器6上設置有壓力開關10和壓力表11,用以檢測壓力罐3內的壓力,當壓力罐3內的壓力達到所規定的上限壓力值時,壓力開關10發出信號,切斷電源,停止旋渦泵的工作;當壓力罐3內的壓力下降至所要求的下限壓力值時,壓力開關10發出信號,啟動電源,旋渦泵從新工作,實現旋渦泵的自動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施例中,上述分流器6與壓力罐3之間經由軟管12連接,以便水泵排水時,多餘的水貯存至壓力罐3內,降低出水口處的壓力。
本實施例中,上述進水口4的頂面設置有洩氣孔16,所述洩氣孔16上設置有螺母14,所述螺母14外側壁前端設置有與洩氣孔16螺接的外螺紋141,所述螺母14外側壁後端設置有斷面呈正多邊形的鎖緊塊142,所述螺母14內螺接有密封螺栓13,使用時,先用扳手夾持住螺母14的鎖緊塊142,再將螺母14鎖緊進洩氣孔16內,再手動的旋上螺栓13即可。
本實施例中,上述電機2的尾部設有風罩15,所述風罩15包括一圓柱形筒體151,所述筒體151後端設置有封板152,所述封板152上均布有若干個呈扇葉形的進風通道,所述進風通道以封板152中心為圓心均布在封板152上,所述進風通道包括若干個由內向外呈同心圓的弧形通風條口153,所述通風條口由內而外依次增長,所述封板152中心設置有圓孔155,所述封板152旁側設置有若干個弧形進風口154,所述進風口呈環形布置並將所有進風通道圍繞在其內部。
本實施例中,上述筒體151後埠向外彎折156,所述筒體151後端內側壁上設置有環形凹槽157。
本實施例中,風罩15在安裝時,直接將筒體151前端扣在電機2上即可;進風通道布置和朝向與電機風扇朝向一直,也與電機風扇的轉向相同,進而使進風時的阻力較小,通風條口逐漸增長,保證了通風量增大,比原有的點陣式或條格式風罩具有更佳的外觀,更小的風阻,更大的進風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