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2:43:24 1
專利名稱: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排水設備,特別是涉及到一種用於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
背景技術:
船舶生產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調試用水以及下雨積水在不能採用泵打水的情況 下需要採取辦法解決積水問題。由於無法採用水泵將上述積水抽出,而長時間放置又會對船體造成腐蝕,並且會 滋生蚊蠅而汙染環境。施工人員往往不得不採取最原始的方法,將積水用容器一點一點地 舀出去。這樣就大大影響了造船效率,同時又佔用了人力,造成一個小事件影響整個工程進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積水清理工具。本 實用新型的工具應用在不適合使用水泵的場合下,迅速地將積水清理乾淨,並且降低能耗 和作業時間。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該排水機構包括有壓縮機和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為 「人」字形,其中三通管的主體結構包括豎直管和側壁管,所述的側壁管與豎直管呈銳角固 定並相聯通,所述豎直管與側壁管呈銳角的一端連接有壓縮空氣輸入管,該壓縮空氣輸入 管連接至所述的壓縮機,所述豎直管與側壁管呈鈍角的一端連接有汽水噴出管,所述的側 壁管的端部連接有吸水軟管。作為一個優化的設計方案,所述的豎直管軸線與側壁管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8° 25°。作為一個優化的設計方案,所述的側壁管與豎直管交點距安裝壓縮空氣輸入管的 一端的距離為40 100mm。作為一個優化的設計方案,所述豎直管的管徑為30mm 60mm。作為一個優化的設計方案,所述的豎直管與側壁管的在相交處的管徑比為 (1.6 2) 1。作為一個優化的設計方案,所述豎直管的長度為300mm 500mm。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汽水噴出管的最高端和積水液面的距離不大於2m。由於採取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帶來了如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以伯努利方程式為依據的特速排水機構利用「人」字形三通在抽真空 時產生的虹吸原理,將船艙底的積水全部排除的特殊排水機構,該特殊排水機構能夠降低 能耗並減少作業時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用於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中三通管的構成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用於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我們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排水清理機構做進一步的 詳細說明,以求更為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應用,但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範圍。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為了解決船舶建造過程中艙室積水的排放問題,設計了以伯努 利方程式為依據的特速排水機構,它是利用「人」字形三通管在抽真空時產生的虹吸原理, 將船艙底的積水全部排除的特殊排水機構,該特殊排水機構能夠達到降低能耗並減少作業 時間的目的。先請看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用於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中三通管的構成示意 圖。由圖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主要包括有壓縮機和三通管。上述的三通管為「人」字形,其中三通管的主體結構包括豎直管1和側壁管2,所述 的側壁管2與豎直管1呈銳角固定並相聯通,所述豎直管1與側壁管2呈銳角的一端連接 有壓縮空氣輸入管5,該壓縮空氣輸入管5連接至所述的壓縮機6,所述豎直管1與側壁管 2呈鈍角的一端連接有汽水噴出管4,所述的側壁管的端部連接有吸水軟管3。本實用新型的排水機構的工作原理是把三通管的下端一側與容納被抽液體的空 間裝置接通,下端另一側注入壓縮空氣。在三通管的豎直管的管道內形成高速氣流的低壓 區,這樣由於豎直管內的壓力值低於與豎直管的下端一側相連被抽液體物空間的液面壓力 平均值,與豎直管和抽液裝物空間的液面相連的豎直管的下端一側壁管內的相對密封空間 內空氣開始豎直管內流動。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豎直管內的空氣加速向外排出,一定的時 間後,密封空間內的空氣被全部排出,隨著負壓區的產生和線性慣性傳遞,液體物空間裝置 內液體將會依次排出。由於抽真空的效果好壞與所採用的三通的結構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對三通的尺寸 及結構需要進一步的限定,才能達到最優的設計方案。在本實用新型用於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中三通管中,豎直管作為一個噴流管,而 側壁管作為吸水管。因此,上述的噴流管可以說是由吸水管的一端與噴流管中部相交連接 成一體,並且兩管道之間是相通的,交點位於噴流管的管道上。上述的吸水管與噴流管之間的夾角呈現為一個銳角,該銳角的角度為18° 25°,最佳選擇的角度為20° ;吸水管與噴流管之間的交點距離噴流管的底端尺寸為40 100mm,以60mm為最 佳;上述噴流管可選擇由內徑為30-60mm的管子製成,其最佳的內徑值為38. 1mm ;同 時,吸水管可由內徑為10-30mm的管子製成,最佳的內徑值為19. 05mm;吸水管與噴流管相交處的管徑比值為1 1.6-2,噴流管的設計長度為 300-500mm,最佳長度為 350mm。噴流管底部和頂部可以裝有相應的噴流管底口件和噴流管頂口件,當然他們的配合連接方式不限制,但要求連接處密封。並通過插件分別與壓縮空氣管路汽水噴出管路連 接,形成一套排水機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上述排水機構,包括吸水管的管道內壁和所述噴流管進流段的內壁均可考慮流線形結構設計,增加汽水生成效率。在對船體的船艙內的積水抽取過程中,我們將本實用新型的排水機構放置於船艙 內,如圖2所示,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用於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由圖可 知,本實用新型的排水機構放置於船艙內,其中的三通管一部分置於船底艙積水9內,並且 吸水軟管3伸入到積水的底部,豎直管1的底部通過壓縮空氣輸入管5連接到壓縮機6上, 由壓縮機6向豎直管1吹入壓縮空氣,豎直管1的頂部連接汽水噴出管4的一端,該汽水噴 出管4的另一端伸入到汙水井7內。汽水噴出管4還穿過艙壁上的人孔8,且該人孔8距離 船底艙積水9的水面高度小於或者等於2M,這個對要求是滿足水柱大氣壓力的需要。除了 伸入到汙水井7內外,汽水噴出管4的噴出端還可以穿過船艙底部的防水孔噴到船的外部, 該防水孔平時由防水塞10堵住以防止漏水。毫無疑問,本實用新型的排水機構除了上述結構外還具有其他結構形式變換和零 部件替換,並不局限於實施例所描述的情形。總而言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還包括其他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顯而易見的變換或替代。
權利要求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其特徵在於,該排水機構包括有壓縮機和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為「人」字形,其中三通管的主體結構包括豎直管和側壁管,所述的側壁管與豎直管呈銳角固定並相聯通,所述豎直管與側壁管呈銳角的一端連接有壓縮空氣輸入管,該壓縮空氣輸入管連接至所述的壓縮機,所述豎直管與側壁管呈鈍角的一端連接有汽水噴出管,所述的側壁管的端部連接有吸水軟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豎直管軸線 與側壁管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8° 2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側壁管與 豎直管交點距安裝壓縮空氣輸入管的一端的距離為40 1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豎直管的管徑 為 30mm 60mmo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豎直管與側 壁管的在相交處的管徑比為(1.6 2) 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豎直管的長度 為 300mm 500mmo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汽水噴出管的 最高端和積水液面的距離不大於2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理積水的排水機構,該排水機構包括有壓縮機和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為「人」字形,其中三通管的主體結構包括豎直管和側壁管,所述的側壁管與豎直管呈銳角固定並相聯通,所述豎直管與側壁管呈銳角的一端連接有壓縮空氣輸入管,該壓縮空氣輸入管連接至所述的壓縮機,所述豎直管與側壁管呈鈍角的一端連接有汽水噴出管,所述的側壁管連接有吸水軟管。本實用新型利用「人」字形三通在抽真空時產生的虹吸原理而設計的特殊排水機構,可將船艙底的積水全部排除,並能夠降低能耗,減少作業時間。
文檔編號B63B13/00GK201592764SQ20092021379
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8日
發明者劉集善, 金戈天 申請人: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