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管仲的故事有哪些 管仲從政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2023-10-15 14:56:40 3
管仲的身份有很多,他是出色的政治家,歷史上管仲相齊,輔助齊桓公公子小白,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是精明強幹的商人,和鮑叔牙一起合夥經商,賺得衣缽滿盆。家財萬貫是個成功的商人,高居相位又是一個成功的丞相。孔子曾稱讚管仲:「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連孔夫 子都感嘆道,要不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我們恐怕都要成為,蠻人統治披散頭髮的老百姓了。
齊國的強盛管仲功不可沒,他的一生經歷充滿傳奇,功績卓著,扶助齊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尊王攘夷」,作為中國最出名的 政治家之一,管仲開創了自周統一以來,中原少有的安定團結局面。管仲(約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諡號敬,史稱管子,出生於 潁上(今安徽潁上縣),春秋時代的政治家,哲學家,周穆王的後代, 被尊稱為「春秋第一相」。《論語》、《史記》、《管子》、《左傳》、 《管仲傳》等都有大量關於管仲的記載。
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 管仲終於成為了齊國上卿即丞相之位,被譽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他的一生極富有傳奇性,尤其是他和鮑叔 牙的故事,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
管鮑分金
眾所周知,管仲的出身並不好,從小家境貧寒,二十歲左右的時候認識了鮑叔牙,二人商量做點小生意,鮑叔牙十分通情達理,他知道管仲家裡 沒什麼家產,因此在合夥做生意上,鮑叔牙資金出得多一些,管仲少出些。小生意漸漸有起色,賺了點小錢的管仲沒有將二人合賺的入帳,而是 先還了自己的債。更離譜的是,在年底結帳分紅的時候,鮑叔牙還把自己的一半都給了管仲,雖然鮑叔牙的夥計都看不慣管仲的行為,鮑叔牙卻 說管仲比他更需要錢,和管仲合夥做生意就是想幫助他走出困境。 由此可見,鮑叔牙對管仲的情義,鮑叔牙一直認為管仲是個人才,對管仲一如 既往地好。
一同參軍
兩人一起做生意,甚至在後來參軍也是一起去的。後來齊國和鄰國交戰,他倆一起奔赴戰場,兩軍一交鋒就呈現白熱化狀態,打得不可開交。而 在衝鋒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眾人的後面,跑得很慢,待撤退的時候,管仲卻又遠遠跑在軍隊的前面,當兵的都為他不齒。只有鮑叔牙在這個時 候挺身而出為管仲解釋,鮑叔牙說管仲家裡有老人,他是一個很孝順的人,他之所以這麼做是不忍心拋下家裡的老小,他要活著盡孝道。管仲聽 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得流下了淚。沒過幾年,管仲的母親因病去世,管仲果然如鮑叔牙所說,盡心竭力作戰為國家效力,很快就得到了提拔 。
管仲後來之所以能相齊成霸,是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分不開的。管仲晚年曾感動地說:「我與鮑叔牙經商而多取利,他並不認為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把事情辦糟了,他也並不認為我愚蠢;我三次從陣地上逃跑,他並不認為我貪生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他不認為我不肖;我輔佐公子 糾敗而被囚忍辱,他不認為我不知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不管他人怎樣說管仲的不是,鮑叔牙都竭力維護,於是管仲感慨:「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中國成語中的「管鮑之交」,即源於此。
管仲在鮑叔牙的舉薦下,與齊桓公冰釋前嫌,並盡力為齊國效力,功績卓著,扶助齊桓公「九合諸候」、「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尤其是 管仲在做了丞相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大力發展經濟,他認為治國必先富民,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才會使國家的國力得到提高。於是,「倉廩實則知 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的傳世名言便由此而出。而對外管仲施行尊王攘夷的策略,直接讓公子小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由此可見,管仲從政之所以能夠成功與他個人的聰明才智分不開,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個生死之交——鮑叔牙。若非他,恐怕管仲還是魯國的一個無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