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槳葉式混合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7:24:14 3
專利名稱:一種槳葉式混合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槳葉式混合機,屬於混合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槳葉式混合機,包括機體、設置在機體上的攪拌筒,在攪拌筒內設置的轉軸,轉軸上通過撐杆安裝槳葉構成轉子。撐杆的一端(尾端)固定連接在轉軸上,撐杆尾端伸出轉軸,撐杆的另一端通過螺栓安裝連接槳葉,轉軸上的槳葉安裝角度相對轉軸軸向中心成一定角度。這種混合機工作運行時,槳葉及其附近區域的物料在槳葉的作用下,彼此形成剪切面,各物料團塊或顆粒相互滑動和碰撞,混合時受到的剪切力大,形成剪切混合;同時,物料在槳葉葉面的驅動下轉向另一方向的槳葉葉面,形成對流混合;在上述區域中,物料之間還存在擴散混合;因此,物料在槳葉及其附近區域流動速度迅速,形成混合機內的物料外層;靠近轉軸及其附近的物料,依靠的是轉軸轉動與物料之間產生的摩擦力和撐杆轉動對物料的帶動,物料流動時主要受到對流混合及擴散混合的作用,而且此段區域沒有槳葉葉面對物料的作用,對流混合和剪切混合作用相對較小;因此,物料流動速度較慢,形成內層,影響混合機的混合速度和混合精度。為提高混合機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科研部門和生產企業都進行大量的研究和開發,但是,缺乏對混合機加快內層物料的攪拌混合作用力的研究,致使槳葉式混合機攪拌混合物料的質量和效率,多年來沒有明顯的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通過對現有的槳葉式混合機中的槳葉結構形狀進行改進,提供一種有利於加快內層混合速度的槳葉。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槳葉式混合機,包括在機體上設置的攪拌筒、通過軸承安裝在攪拌筒上的轉子,所述轉子包括轉軸及與轉軸相對固定的槳葉構成,其特徵是所述槳葉包括設置在轉子外層的大槳葉和設置在轉子內層的小槳葉,所述轉子內外層槳葉均設有4片。每組大槳葉和小槳葉可以固定在同一撐杆上或者是外層大槳葉固定在長撐杆上,小槳葉固定在短撐杆上。
混合機工作時,左側兩大槳葉是將物料以一定的角度拋到右側,使得拋過去的物料與右側拋過來的物料進行快速混合,主要是對流混合,另外還有剪切、擴散混合。右側兩大槳葉是將物料以一定的角度拋到左側;使得拋過去的物料與左側拋過來的物料進行快速混合,主要是對流混合,另外還有剪切、擴散混合。左一小槳葉將內層的物料以一定的角度拋到右側,使得拋過去的物料主要與左二小槳葉拋過來的物料進行快速混合,主要是對流混合,另外還有剪切、擴散混合。另還起著輔助左一大槳葉的功能。左二小槳葉將內層的物料以一定的角度拋到左側,使得拋過去的物料主要與左一小槳葉拋過來的物料進行快速混合,主要是對流混合,另外還有剪切、擴散混合。右一小槳葉將內層的物料以一定的角度拋到左側,使得拋過去的物料主要與右二小槳葉拋過來的物料進行快速混合,主要是對流混合,另外還有剪切、擴散混合。另還起著輔助右一大槳葉的功能。右二小槳葉將內層的物料以一定的角度拋到右側,使得拋過去的物料主要與右一小槳葉拋過來的物料進行快速混合,主要是對流混合,另外還有剪切、擴散混合。
通過多次實驗,發明人進一步對本發明中外層大槳葉的結構作了改進,外層攪拌層的大槳葉中左側的兩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與轉軸成-25°~-35°;其右側兩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與轉軸成25°~35°。這種結構的槳葉式混合機混合後的混合均勻度大大增加。
此外,發明人還對本發明的內層攪拌層小槳葉進一步作改進,左一側1片槳葉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左一側另1片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並與轉軸成55°~65°;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1片槳葉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另1片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並與主軸成-55°~-65°。通過多次實驗,發現這種結構的槳葉也可使混合機的混合均勻度得到提高。
圖1,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槳葉式混合機,包括在機體上設置的攪拌筒12、通過軸承安裝在與攪拌筒上的轉子,所述轉子包括轉軸1及固定安裝在轉軸上的撐杆4構成,所述撐杆4的端部設有槳葉2、5、8、10形成轉子的外層攪拌層,所述轉子上還設有內層攪拌層,所述內層攪拌層包括撐杆中部的槳葉3、6、7、11構成,所述內外層攪拌層的槳葉3、6、7、11均設有4片其中,外層槳葉2、5、8、10為大槳葉,其在左側2、10的兩槳葉葉面2、5與對應撐杆4的杆部成130°或135°或140°,並與轉軸1成或-25°或-30°或-35°;其右側兩葉面5、8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或135°或140°,並與轉軸1成25°或30°或35°。所述內層小槳葉中左一側1片槳葉3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2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左一側另1片槳葉11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或135°或140°並與轉軸1成55°或60°或65°;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1片槳葉7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8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另1片槳葉6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或135°或140°並與轉軸1成-55°或-60°或-65°。
發明人對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生產的混合機與螺帶式混合機進行了詳細的對比試驗,採用原料為玉米、粉碎篩孔φ3.00mm、利用甲基紫為示蹤劑,粒度過180目,取樣10個點,具體分析了在不同時間段的兩種混合機的混合均勻度。通過比對實驗,這種結構的槳葉式混合機在不同混合時間、不同混和產量分別對比,結果如下混合物料時均比同樣狀態下的其他混合機型如螺帶式混合機提高混合均勻度在50%以上,極大地提高了混和後物料的品質,使用效果非常明顯。同時,該槳葉的製作容易,便於生產製造。
權利要求
1.一種槳葉式混合機,包括在機體上設置的攪拌筒、通過軸承安裝在攪拌筒上的轉子,所述轉子包括轉軸及與轉軸相對固定的槳葉構成,其特徵是所述槳葉包括設置在轉子外層的大槳葉和設置在轉子內層的小槳葉,所述轉子內外層槳葉均設有4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槳葉式混合機,其特徵在於每組大槳葉和小槳葉固定在同一撐杆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槳葉式混合機,其特徵在於外層大槳葉固定在長撐杆上,小槳葉固定在短撐杆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槳葉式混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層大槳葉中左側的兩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與轉軸成-25°~-35°;其右側兩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與轉軸成25°~35°。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槳葉式混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層小槳葉中左一側1片槳葉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左一側另1片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並與轉軸成55°~65°;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1片槳葉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另1片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並與轉軸成-55°~-6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槳葉式混合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層小槳葉中左一側1片槳葉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左一側另1片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並與轉軸成55°~65°;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1片槳葉角度與對應的大槳葉相同;內層小槳葉中右一側另1片槳葉葉面與對應撐杆的杆部成130°~140°並與轉軸成-55°~-6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混合機械領域的槳葉式混合機,包括在機體上設置的攪拌筒、通過軸承安裝在與攪拌筒上的轉子,所述轉子包括轉軸及固定安裝在轉軸上的撐杆構成,所述撐杆的端部設有槳葉形成轉子的外層攪拌層,其特徵是轉子上還設有內層攪拌層,所述內層攪拌層包括支架與固定設置在支架上的槳葉構成,所述支架設置在所述撐杆至轉軸周向的中間部位並與轉軸固定連接,所述內外層攪拌層的槳葉均設有4片,所述外層攪拌層槳葉為大槳葉,所述內層攪拌層為小槳葉。通過各種實驗,這種結構的槳葉式混合機混合物料時均比同樣狀態下的螺帶式混合機提高混合均勻度在50%以上,使用效果非常明顯。同時,該槳葉的製作容易,便於生產製造。
文檔編號B01F7/18GK101015775SQ20061016161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22日
發明者馮秋蘭, 沈良菊 申請人:江蘇牧羊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