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醫四大經典,有些現在都還在使用

2023-04-01 18:13:52 4

中醫四大經典是什麼你知道嗎,它們有什麼樣的作用呢,對我國的醫學有什麼樣的協助呢,裡邊都記載了哪些內容呢,主要是治療哪類疾病的呢?下面就由愚山給我們回答一下吧。

其實中醫四大經典就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它們在中醫展開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對於古代甚至現代的中醫都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和研討價值。

關於四大經典的詳細組成存在爭議。現在學術界一般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看作是中醫四大經典。也有部分中醫教材把《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當作四大經典。現在採用前者說法的較多。

一、《黃帝內經》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載有醫經、經方、神仙和房中四種中醫典籍。其間醫經有:《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黃帝內經》外,其他醫經均已亡佚。因此,《黃帝內經》便成了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了。什麼是醫經呢?《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指出:「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費用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劑和之所宜。至劑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這就是說:醫經是依據人身的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等情狀,用以剖析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限,而度用恰當的針灸湯劑等治療方法以及怎樣調製各種適宜的藥劑。最好的藥劑之功用就像磁石取鐵相同獲得旗開得勝的作用。不高明的醫者違反醫學理論,致使當愈者反劇,當生者反死。簡言之,醫經就是剖析人體生理、病理、確診、治療和防備等醫學理論之著作。所以稱之為「經」,是因為它很重要。古人把具有必定法則、一般有必要學習的重要書本稱之為「經」,如儒家的「六經」,老子的「道德經」以及淺顯的「三字經」之類。所以稱「內經」,並不是像吳昆《素問注》、王九達《內經合類》所稱「五內陰陽之謂內」,也不像張介賓《類經》所說「內者,生命之道」,而僅僅是與「外」相對為言罷了。

先應該指出,《黃帝內經》其實不是黃帝所作的,都是後人偽託的。這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黃帝然後能入說。」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我國醫藥文明發源甚早。

《黃帝內經》究竟成於什麼年代呢?宋林億、高保衡等認為:「非大聖上智,孰能知之?戰國之人何與焉?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卷,最出遠古」;邵雍認為:「《素問》、《陰符》,七國時書也」;程顥認為:「《素問》書出戰國之末」;司馬光認為:「謂《素問》為真黃帝之書,則恐未可。黃帝亦治全國,豈終日坐明堂,但與歧伯論醫藥針灸耶?此周、漢之間醫者依託以取重耳」;朱熹也認為:「至於戰國之時,方術之士遂筆之於書以相教授,如列子之所引與夫《素問》、《握奇》之屬……」;明方孝儒認為:「皆出戰國、秦、漢之人」;方以智認為:「守其業而浸廣之,《靈樞》、《素問》也,皆周末筆」。清魏荔彤認為:「軒岐之書類春秋戰國人所為,而託於上古」。

綜上所說,將《黃帝內經》之成書定為戰國時期是較為可信的,但也不能認為《素問》八十一篇、《靈樞》八十一篇盡出於戰國。呂復對此發表過中肯的見地:「《內經素問》,世稱黃帝岐伯問答之書,及觀其旨意,殆非一時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劉向指為韓諸公子所著,程子謂出於戰國之末,而其大概正如《禮記》之萃於漢儒而與孔子、子思之言並傳也。」以上僅僅是從大多數學者的看法上加以概括剖析所做的判別。其實還能夠從《黃帝內經》的哲學思想、理論體系、內容特色、先秦古韻等諸方面證明《黃帝內經》的絕大多數篇章(也即《黃帝內經》的主體部分)成於戰國。限於篇幅,這方面的論說只好從略了。

二、《難經》

中醫理論著作。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3卷。原題秦越人撰,。「難」是「辯論」之義,或作「疑問」解。「經」乃指《內經》,即辯論《內經》。作者把自己認為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後逐個說明剖析,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八十一難,對人體腑臟功用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許多問題逐個論說。但據考證,該書是一部託名之作。約成書於東漢曾經(一說在秦漢之際)。該書以辯論的形式,亦即假定問答,說明疑問的編制予以編纂,故名為《難經》。

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俞穴,針刺等根底理論,一起也列述了一些病證。該書以根底理論為主,結合部分臨床醫學,在根底理論中更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關鍵。其間1~22難論脈;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病;62~68難論俞穴;69~81難論針法。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地以及所論七衝門(消化道的7個衝要部位)和八會(髒、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合處)等姓名,豐厚和展開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該書還明確提出「傷寒有五」(包括中風、傷寒、溼溫、熱病、溫病),並對五臟之積,洩痢等病多有剖析,為後世醫家所注重。全書內容簡扼,剖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並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有多種刊本和注釋本。

三、《傷寒雜病論》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學多才,廣採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流行症。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沒有大量運用,印刷術還沒有創造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219年,張仲景逝世。失去了作者的保護,《傷寒雜病論》開端了它在人世間的旅遊。在那個年代,書本的傳達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撒播開來非常艱難

時光到了晉朝,《傷寒雜病論》命運中的第一個關鍵人物呈現了。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醫令在偶然的機會中見到了這本書。書已是斷簡殘章,王叔和讀著這本斷斷續續的奇書,振奮難耐。利用太醫令的身份,他全力收集《傷寒雜病論》的各種抄本,並終究找全了關於傷寒的部分,並加以拾掇,命名為《傷寒論》。《傷寒論》著論22篇,記敘了397條治法,載方113首,總計5萬餘字,但《傷寒雜病論》中雜病部分沒了蹤跡。王叔和的功勞,用清代名醫徐大椿的話說,就是「苟無叔和,焉有此書」。

王叔和與張仲景的淵源頗深,不光為他拾掇了醫書,還為我們留下了最早的關於張仲景的文字記載。王叔和在《脈經》序裡說:「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和鵲之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之後,該書逐漸在民間撒播,並遭到醫家推重。南北朝名醫陶弘景曾說:「惟張仲景一部,最為眾方之祖。」能夠想像,這部奠基性、頂峰性的著作讓人認識了它的著作者,並把著作者推向醫聖的崇高位置。

張仲景逝世800年後的宋代,是《傷寒雜病論》勃發芳華的一個朝代。宋仁宗時,一個名叫王洙的翰林學士在翰林院的書庫裡發現了一本「蠹簡」,被蟲蛀了的竹簡,書名《金匱玉函要略方論》。這本書一部分內容與《傷寒論》類似,另一部分,是論說雜病的。後來,名醫林億、孫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訂《傷寒論》時,將之與《金匱玉函要略方論》對照,知為仲景所著,乃更名為《金匱要略》刊行於世,《金匱要略》共計25篇,載方262首。至此,《傷寒雜病論》命運中的幾個關鍵人物悉數進場了。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在宋代都得到了校訂和發行,我們今日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訂本。除重複的藥方外,兩本書共載藥方269個,運用藥物214味,底子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丹方。

四、《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叫《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為託名。其成書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論,或謂成於秦漢時期,或謂成於戰國時期。原書早佚,現行本為後世從歷代本草書中集輯的。該書最早著錄於《隋書經籍志》,載「神農本草,四卷,雷公集注」。《舊唐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均錄「神農本草,三卷」,宋《通志藝文略》錄「神農本草,八卷,陶隱居集注」,明《國史經籍志》錄「神農本草經,三卷」,《清史稿藝文志》錄「神農本草經,三卷」。

歷代有多種傳本和注本,現存最早的輯本為明盧復輯《神農本經》(1616),撒播較廣的是清孫星衍、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1799),以及清顧觀光輯《神農本草經》(1844)、日本森立之輯《神農本草經》(1854)。

神農,古傳說中「三皇」之一,傳稱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書名冠以神農為尊古之風的假託。現行本為清孫星衍、孫馮翼輯。孫星衍(1753~1818),字伯淵,又字淵如,清代江蘇陽湖(今武進)縣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第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等,終身博學多才,貫穿經史、訓詁、諸子、醫藥,除輯本書外,尚有《素女方》、《秘授清寧丸方》、《服鹽藥法》等著,於古代醫籍拾掇多有奉獻。

書凡3卷,載藥365種,其間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藏藥46種。依據藥物的效能和運用意圖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立為3 卷分別論說。卷1為「上經」,論「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卷2 為「中經」,論「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贏者,本中經」。卷3 為「下經」,論「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看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堆集、愈疾者,本下經」。本書體系地總結了我國秦漢曾經的藥學常識和用藥經歷,為中藥學和丹方學的展開奠定了根底,至今仍是研討中藥和丹方的最重要的經典文獻之一。首要,在藥學方面,所論365 種藥物的療效真實可靠,至今仍是臨床常用藥;創立了藥有「四氣」、「五味」的理論,和藥分上、中、下「三品」的分類方法,並反映了部分化學常識。

其次,在丹方學方法,指出藥可單用亦可組方配用,創立了藥物之間「七情合和」理論和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則,總結了丸、散、湯、酒、膏等底子劑型。再次,在用藥方面,提出了辨證用藥的思想,所論藥物習慣病症達170 多種。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