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0:31:39 1
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屬於醫療用具【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多功能控制臺和信號轉化系統,其特徵是在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前側面上的上方設有多功能控制臺,多功能控制臺下方設有信號轉化系統,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頂部左側設有介入鏡顯示屏,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前側面上的左中方設有列印單出口,列印單出口下方設有鋼化加固櫥櫃門。本實用新型功能齊全,使用方便,在治療過程中,操作簡便,省時省力,能夠靈活的操作,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專利說明】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
[0001]【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
[0002]【背景技術】: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神經科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神經介入治療儀是十分必要的設備,現在治療普遍採用的是大型神經介入治療儀,但是,這種設備使用繁瑣,安裝複雜,並且在使用時,這種大型神經介入治療儀比較笨拙,難於靈活移動,不能很好地滿足治療過程中的多種必要要求,從而耽誤治療過程的進行,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0003]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治療時,便於安裝,使用靈活的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多功能控制臺和信號轉化系統,其特徵是在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前側面上的上方設有多功能控制臺,多功能控制臺下方設有信號轉化系統,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頂部左側設有介入鏡顯示屏,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前側面上的左中方設有列印單出口,列印單出口下方設有鋼化加固櫥櫃門,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頂部側面上的右前端設有介入鏡方向控制儀,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頂部側面上的右後端設有介入系統接口,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右側面上的右上端設有耐磨型電源開關,耐磨型電源開關左下方連接處設有手術器械放置臺,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前側面上的右上端設有安全螺母,手術器械放置臺上設有手勢感應頭,鋼化加固櫥櫃門上的右方設有不鏽鋼把手,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右底部內側設有剎車櫃,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底部四個埠分別設有滑輪,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右側面上的左下端設有多接口設計電源插口,多接口設計電源插口上設有防靜電電源線,防靜電電源線上設有三針插頭,剎車櫃內部設有剎車踏板,介入鏡方向控制儀左方設有列印指示燈,耐磨型電源開關左方設有USB接口,列印指示燈左方設有介入鏡工作狀態燈,介入鏡工作狀態燈左方設有觸屏裝置,多功能控制臺上部側面上的左上方設有高清參數顯示屏,多功能控制臺底部四個埠分別設有控制臺滑動輪,高清參數顯示屏右上方設有程序轉換開關,程序轉換開關右方設有Off/on開關,Off/on開關右方設有耐磨型列印按鈕,高清參數顯示屏右下方設有病歷卡信息採集區,多功能控制臺右側面上設有控制臺滑動軌道,信號轉化系統的後端設置有信號發射棒,信號轉化系統右側面設置有散熱排風扇。
[0005]作為優選,所述信號轉化系統前側面右下角設置有數據轉化器。
[0006]作為優選,所述數據轉化器左側設置有數據輸入口。
[0007]作為優選,所述數據輸入口上方設置有內置參數顯示屏。
[0008]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功能齊全,使用方便,在治療過程中,操作簡便,省時省力,能夠靈活的操作,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09]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示意圖。
[0010]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多功能控制臺示意圖。
[0011]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信號轉化系統示意圖。
[0012]圖中1、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2、多功能控制臺,3、信號轉化系統,4、介入鏡顯示屏,5、列印單出口,6、鋼化加固櫥櫃門,7、介入鏡方向控制儀,8、介入系統接口,9、耐磨型電源開關,10、手術器械放置臺,11、安全螺母,12、手勢感應頭,13、不鏽鋼把手,14、剎車櫃,15、滑輪,16、防靜電電源線,17、多接口設計電源插口,18、三針插頭,19、剎車踏板,20、列印指示燈,21、USB接口,22、介入鏡工作狀態燈,23、觸屏裝置,24、高清參數顯示屏,25、控制臺滑動輪,26、程序轉換開關,27、Off/on開關,28、耐磨型列印按鈕,29、病歷卡信息採集區,30、控制臺滑動軌道,31、信號發射棒,32、散熱排風扇,33、數據轉化器,34、數據輸入口,35、內置參數顯示屏。
[0013]【具體實施方式】:包括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1、多功能控制臺2和信號轉化系統3,其特徵是在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前側面上的上方設有多功能控制臺2,多功能控制臺2下方設有信號轉化系統3,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頂部左側設有介入鏡顯示屏4,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前側面上的左中方設有列印單出口 5,列印單出口 5下方設有鋼化加固櫥櫃門6,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頂部側面上的右前端設有介入鏡方向控制儀7,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頂部側面上的右後端設有介入系統接口 8,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右側面上的右上端設有耐磨型電源開關9,耐磨型電源開關9左下方連接處設有手術器械放置臺10,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前側面上的右上端設有安全螺母11,手術器械放置臺10上設有手勢感應頭12,鋼化加固櫥櫃門6上的右方設有不鏽鋼把手13,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右底部內側設有剎車櫃14,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底部四個埠分別設有滑輪15,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右側面上的左下端設有多接口設計電源插口 16,多接口設計電源插口 16上設有防靜電電源線17,防靜電電源線17上設有三針插頭18,剎車櫃14內部設有剎車踏板19,介入鏡方向控制儀7左方設有列印指示燈20,耐磨型電源開關9左方設有USB接口 21,列印指示燈20左方設有介入鏡工作狀態燈22,介入鏡工作狀態燈22左方設有觸屏裝置23,多功能控制臺2上部側面上的左上方設有高清參數顯示屏24,多功能控制臺2底部四個埠分別設有控制臺滑動輪25,高清參數顯示屏24右上方設有程序轉換開關26,程序轉換開關26右方設有Off/on開關27,Off/on開關27右方設有耐磨型列印按鈕28,高清參數顯示屏24右下方設有病歷卡信息採集區29,多功能控制臺2右側面上設有控制臺滑動軌道30,信號轉化系統3的後端設置有信號發射棒31,信號轉化系統3右側面設置有散熱排風扇32。醫務人員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接入防靜電電源線16,打開耐磨型電源開關9,待USB接口 21插入數據卡,介入鏡工作狀態燈22亮起後,通過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使用設備。
[0014]作為優選,所述信號轉化系統3前側面右下角設置有數據轉化器33。這樣設置,可以及時使用數據轉化功能。
[0015]作為優選,所述數據轉化器33左側設置有數據輸入口 34。這樣設置,可以使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及時輸入各種數據信息。
[0016]作為優選,所述數據輸入口 34上方設置有內置參數顯示屏35。這樣設置,可以便於參考參數變化進行治療。
【權利要求】
1.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包括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多功能控制臺(2)和信號轉化系統(3),其特徵是:在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前側面上的上方設有多功能控制臺(2),多功能控制臺(2)下方設有信號轉化系統(3),神經介入治療儀(I)頂部左側設有介入鏡顯示屏(4),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前側面上的左中方設有列印單出口(5),列印單出口(5)下方設有鋼化加固櫥櫃門¢),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頂部側面上的右前端設有介入鏡方向控制儀(7),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頂部側面上的右後端設有介入系統接口(8),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右側面上的右上端設有耐磨型電源開關(9),耐磨型電源開關(9)左下方連接處設有手術器械放置臺(10),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前側面上的右上端設有安全螺母(11),手術器械放置臺(10)上設有手勢感應頭(12),鋼化加固櫥櫃門(6)上的右方設有不鏽鋼把手(13),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右底部內側設有剎車櫃(14),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底部四個埠分別設有滑輪(15),神經介入治療儀主體(I)右側面上的左下端設有多接口設計電源插口(16),多接口設計電源插口(16)上設有防靜電電源線(17),防靜電電源線(17)上設有三針插頭(18),剎車櫃(14)內部設有剎車踏板(19),介入鏡方向控制儀(7)左方設有列印指示燈(20),耐磨型電源開關(9)左方設有USB接口(21),列印指示燈(20)左方設有介入鏡工作狀態燈(22),介入鏡工作狀態燈(22)左方設有觸屏裝置(23),多功能控制臺(2)上部側面上的左上方設有高清參數顯示屏(24),多功能控制臺(2)底部四個埠分別設有控制臺滑動輪(25),高清參數顯示屏(24)右上方設有程序轉換開關(26),程序轉換開關(26)右方設有Off/on開關(27),Off/on開關(27)右方設有耐磨型列印按鈕(28),高清參數顯示屏(24)右下方設有病歷卡信息採集區(29),多功能控制臺(2)右側面上設有控制臺滑動軌道(30),信號轉化系統(3)的後端設置有信號發射棒(31),信號轉化系統(3)右側面設置有散熱排風扇(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信號轉化系統(3)前側面右下角設置有數據轉化器(3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數據轉化器(33)左側設置有數據輸入口(3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新型微型神經介入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數據輸入口(34)上方設置有內置參數顯示屏(35)。
【文檔編號】A61B19/00GK204133610SQ201420617394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7日
【發明者】陳百瑜 申請人:陳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