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8:32:59 1
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本實用新型所述油管或隔熱管的上部設置有抽油杆對接器,抽油杆對接器上連接有抽油杆,抽油杆的下端連接有柱塞,油管或隔熱管的下端與護筒的上端相連接,油管或隔熱管和護筒之間設有凡爾,護筒的下端與配汽短節的上端相連接,護筒和配汽短節之間設有單向閥。蒸汽吞吐後直接從油井中抽汲井液,改變了常規熱採要等油井注汽停噴後,起出注汽管柱才能下泵轉抽的狀況,減少了作業量,充分利用了有利採油期,防止了油層汙染,達到增產節能的目的。具有防砂、沉砂、延長泵使用壽命的功能。檢泵時起到洩油器作用,且比普通泵更安全可靠。可實現衝砂、注汽、轉抽一次管柱完成,節省大量作業經費。
【專利說明】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屬於採油工藝管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油田現有常規熱採要等油井注汽停噴後,起出注汽管柱才能下泵轉抽,作業量比較大,容易汙染油層,縮短泵的使用壽命,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即常規熱採要等油井注汽停噴後,起出注汽管柱才能下泵轉抽,作業量比較大,容易汙染油層,縮短泵的使用壽命,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進而提供一種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包括:抽油杆對接器、保護分隔器、套管、抽油杆、油管或隔熱管、柱塞、凡爾、護筒、單向閥、配汽短節、油管短節、熱採分隔器、配產兩用閥一、分注分隔器、配產兩用閥二和反循環閥,所述油管或隔熱管設置在套管內的上部,油管或隔熱管的上部和套管之間固定有保護分隔器,油管或隔熱管的上部設置有抽油杆對接器,抽油杆對接器上連接有抽油杆,抽油杆的下端連接有柱塞,油管或隔熱管的下端與護筒的上端相連接,油管或隔熱管和護筒之間設有凡爾,護筒的下端與配汽短節的上端相連接,護筒和配汽短節之間設有單向閥,配汽短節的下端與油管短節的上端相連接,油管短節與套管之間固定有熱採分隔器,油管短節的下端連接有反循環閥,在與油層一相對應位置的油管短節上設有配產兩用閥一,在與油層二相對應位置的油管短節上設有配產兩用閥二,在油層一和油層二之間位置的油管短節和套管之間固定有分注分隔器,所述油管或隔熱管的下部管壁上開有注汽通孔。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蒸汽吞吐後直接從油井中抽汲井液,改變了常規熱採要等油井注汽停噴後,起出注汽管柱才能下泵轉抽的狀況,減少了作業量,充分利用了有利採油期,防止了油層汙染,達到增產節能的目的。二、具有防砂、沉砂、延長泵使用壽命的功能。三、檢泵時起到洩油器作用,且比普通泵更安全可靠。四、可實現衝砂、注汽、轉抽一次管柱完成,節省大量作業經費。單井注汽-轉抽成功I輪次,可減少I次熱採作業;若完成2輪注汽-轉抽過程,可減少3次作業;完成3輪注汽-轉抽過程,可減少5次作業。對比常規工藝,可提前3?7天轉抽,從而增加產量。增油量為初期日產量乘以3?7 ;若按提前3天計算,初期日產一般較高,平均按20t/d計算,則每注汽-轉抽成功I輪次可增產原油20X3 = 60噸;若完成2輪次注汽-轉抽過程,可增產20X3X2 = 120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0009]圖中的附圖標記I為下層注汽管,2為上層注汽管,20為人工井底。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下述實施例。
[001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包括:抽油杆對接器3、保護分隔器4、套管5、抽油杆6、油管或隔熱管7、柱塞8、凡爾10、護筒11、單向閥12、配汽短節13、油管短節14、熱採分隔器15、配產兩用閥一 16、分注分隔器17、配產兩用閥二 18和反循環閥19,所述油管或隔熱管7設置在套管5內的上部,油管或隔熱管7的上部和套管5之間固定有保護分隔器4,油管或隔熱管7的上部設置有抽油杆對接器3,抽油杆對接器3上連接有抽油杆6,抽油杆6的下端連接有柱塞8,油管或隔熱管7的下端與護筒11的上端相連接,油管或隔熱管7和護筒11之間設有凡爾10,護筒11的下端與配汽短節13的上端相連接,護筒11和配汽短節13之間設有單向閥12,配汽短節13的下端與油管短節14的上端相連接,油管短節14與套管5之間固定有熱採分隔器15,油管短節14的下端連接有反循環閥19,在與油層一相對應位置的油管短節14上設有配產兩用閥一 16,在與油層二相對應位置的油管短節14上設有配產兩用閥二 18,在油層一和油層二之間位置的油管短節14和套管5之間固定有分注分隔器17,所述油管或隔熱管7的下部管壁上開有注汽通孔9。
[0012]所述柱塞8的長度為6?9m。
[0013]所述柱塞8的衝程範圍為3?6m。
[0014]所述抽油杆6的外徑為Φ 19?Φ22ηιηι。
[0015]所述油管或隔熱管7的外徑為Φ73?Φ88.9mm。
[0016]本實施例的柱塞可在泵筒上部的油管與下部的工作腔中獲得清洗,將刮下的贓物與砂子混入油中產出;同時,進入柱塞與泵筒間隙內的砂子等贓物通過柱塞上下運動可由短泵筒處所設置的注汽通孔排出泵外,沉入井底,始終保持工作副間的清潔,達到防止砂卡、排砂延長使用壽命目的。
[0017]由於使用了長柱塞、短泵筒結構,使柱塞的磨損程度大大降低,同普通泵相比可延長用壽命3?5倍;固定凡爾為雙級結構,減少含砂井凡爾漏失,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油井產量和抽油泵工作周期。
[0018]注汽時,該泵及抽油杆柱同注汽管柱同時下井,抽油杆柱下到底後將注汽通孔打開(或杆柱到底後上提一根抽油杆,將柱塞提出泵筒,懸掛於泵上油管內),即可注汽。注完汽轉抽時,先用對接抽油杆或抽油杆器對接杆柱和光杆,上提杆柱(或再下放抽油杆柱到底),長柱塞將注汽孔密封,即可轉抽生產。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這些【具體實施方式】都是基於本實用新型整體構思下的不同實現方式,而且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包括:抽油杆對接器(3)、保護分隔器(4)、套管(5)、抽油杆(6)、油管或隔熱管(7)、柱塞(8)、凡爾(10)、護筒(11)、單向閥(12)、配汽短節(13)、油管短節(14)、熱採分隔器(15)、配產兩用閥一(16)、分注分隔器(17)、配產兩用閥二(18)和反循環閥(19),其特徵在於,所述油管或隔熱管(7)設置在套管(5)內的上部,油管或隔熱管(7)的上部和套管(5)之間固定有保護分隔器(4),油管或隔熱管(7)的上部設置有抽油杆對接器(3),抽油杆對接器(3)上連接有抽油杆¢),抽油杆¢)的下端連接有柱塞(8),油管或隔熱管(7)的下端與護筒(11)的上端相連接,油管或隔熱管(7)和護筒(11)之間設有凡爾(10),護筒(11)的下端與配汽短節(13)的上端相連接,護筒(11)和配汽短節(13)之間設有單向閥(12),配汽短節(13)的下端與油管短節(14)的上端相連接,油管短節(14)與套管(5)之間固定有熱採分隔器(15),油管短節(14)的下端連接有反循環閥(19),在與油層一相對應位置的油管短節(14)上設有配產兩用閥一(16),在與油層二相對應位置的油管短節(14)上設有配產兩用閥二(18),在油層一和油層二之間位置的油管短節(14)和套管(5)之間固定有分注分隔器(17),所述油管或隔熱管(7)的下部管壁上開有注汽通孔(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柱塞(8)的長度為6?9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柱塞(8)的衝程範圍為3?6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抽油杆(6)的外徑為Φ19?Φ22ι?π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作業蒸汽吞吐採油工藝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油管或隔熱管(7)的外徑為Φ73?Φ88.9mm。
【文檔編號】E21B17/00GK204002743SQ20142046746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9日
【發明者】黃堅毅, 孫忠國, 石傑, 郭欣 申請人:克拉瑪依禾鑫石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