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複合鑿巖臺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25 04:38:57 4
專利名稱:千手複合鑿巖臺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隧道施工用的鑿巖臺車,特別是一種同一時間多點同時施工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
背景技術:
在隧道隧道中大多採用鑽爆法,使用鑿巖臺車鑽眼在隧道施工中已經常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掘進速度,改善施工人員的工作環境,將施工人員從條件惡劣,勞動繁重的鑿巖中解放出來,但公知的鑿巖機大都有鑽機能同時多點工作的較少,無法適應較複雜的隧道施工狀況,因此對現有的鑿巖臺車進行改進是有必要的。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多臂臺車,如日本的九臂臺車,僅同時可完成九個眼,自身重量太重,國內,徐工三臂臺車等,均價格昂貴,在鑽爆法施工運用中,均採用的臂的理念,無法在隧道中,有效完美的利用時間與空間的理念。4m2 -1Om2的小隧道。目前市面上只有一臂臺車,在30m2以上斷面大隧道,目前市面上有九臂臺車,有門式多點同鑽的固定式液壓臺車,但為定型臺車,反覆使用率低,則成本升高,自重100多噸。縱觀世界所有臺車,均未實現「鑽孔」與「初襯」兩道工序同時作業理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克服公知技術缺點,佔用的空間小,能同時進行鑽孔與初襯兩道作業,隧道施工效率高,成本經濟,節約人力,施工安全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方案為一種千手複合鑿巖臺車,由一個輪式或履帶式運載工具承載多種設備,有驅動運載工具移動的發動機,並為承載設備的液壓裝置提供動力,運載工具有駕駛室,內設承載設備的控制裝置,運載工具的底盤裝有多組鑽爆裝置,有附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鑽爆裝置有可前後位移的臥式管座,管座由底盤支撐,管座的一個前端固接一掌式端面,所述掌式端面沿圓周安裝有多組鑿巖機鑽手指,以實現鑿巖機的承託,定位及推進,在管座的後端設有一個旋轉吊車臂,完成隧道的初襯噴錨支付作業。採用上述方案,所形成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同時多點位進行鑿巖作業,效率提高,改善了工人的勞動環境,降低了成本,實現了本發明的目的。下面結合圖示及實施例對方案作更詳細的說明。
圖1為千手複合鑿巖機的立體 圖2為圖1的正視 圖3為圖2中A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設在一個可移動的輪式或履帶式運載工具上,本實施例為輪式運載工具1,該運載工具的前端設有動力裝置,及駕駛操控室2,所述動力裝置為柴油發動機,在運載工具停駐時可作為液壓裝置的動力源,而液壓裝置是鑽指的動力源,駕駛室也是鑽指的控制室。鑽指安裝在運載工具的後部,在底盤上設有一可前後位移的臥式管座3,管座3的前端有一掌式端面,所述掌式端面為一圓盤4,圓盤的中心設有一根鑽杆20,便於中心鑽孔。沿圓盤4盤面安裝有多組呈輻射狀的手指座25,手指座上安裝鑽指,一般的鑽指數為五個或五個以上,本實施例為八個,每組鑽指上安裝兩臺鑽機,本實施例的鑿巖臺車可安裝十六臺鑽機,每個鑽指結構相同,手指座25沿圓盤的端面均布,如圖3所示,手指座還與一個擺動裝置相連,擺動裝置設在圓盤4的背面,所述的擺動裝置為帶動力的齒輪傳動機構,操作擺動裝置每一鑽指可在沿扇形面45°的角度內擺動,所述的鑽指包括與掌式端面4相連的指狀聯動機構5及可安裝,導向,進給鑽爆裝置的支架6。所述的指狀聯動機構5由圖2看得更清楚,如其中的一個鑽臂,由一個第一關節7的一端與沿掌式端面圓盤4邊緣安裝的手指座25絞接,另一端與一個第二關節8的一端鉸接,第二關節8的另一端連接一個安裝有鑽爆裝置的支架6,第一關節7與第二關節8之間安有一個伸縮油缸9,另外在第一關節點上還平行地設有一根第一聯動杆10,所述聯動杆10的兩端分別與圓盤邊緣上手指座25和第二關節8的一端鉸接,一根第二聯動杆11的兩端分別與支架6和第二關節8鉸接,在第二關節的一端還通過一個三角形連接件21與第一關節7的一端鉸接,形成平行聯動機構,這樣支架6始終處於水平狀態,而支架6的高低由伸縮油缸9調節,再加上鑽指能在45°的扇面內調節,使鑽杆的著點能準確地在一個範圍內調節。在管座3的後端設有基座23,該基座支撐一根中心軸19,軸套12與軸19之間通過鍵連接,軸套上鉸接一個可旋轉230°的伸縮吊車臂13,吊車臂與軸套12之間連接一油缸14調節吊車臂角度,吊車臂13由多節油缸組成可伸縮的裝置,吊車臂的上端部固定一導軌座15,及與之夾板滑聯的導軌22,在導軌22的一端安裝有可旋轉180°的垂直的鑿巖機導軌16,另一端安裝有一吊蘭17,吊車臂13上安裝的鑽爆裝置及吊蘭均用於隧道作業中初襯,立拱架噴錨支付頂部的作業,有時要向隧道頂部打系統錨杆安裝鋼拱架等,則需要向頂部打孔眼,並需要人員操作,人員可站在吊蘭內操作。通常與吊車臂13軸套12配合的軸19還連有一個齒輪傳動機構,有動力帶動齒輪轉動,使軸套12沿軸中心線可小幅度擺動一個角度,從而使吊車臂13有一個擺幅,便能實現同時完成初襯作業,在附圖中沒有表示出來,但這是可以想像的。在運載裝置的後部設有定位裝置24,在工作時可升起,使運載工具定位。由吊車臂13支持的鑽爆裝置鑽頂及噴錨支付作業中產生的噴砼彈料由接料盤18接收,所述接料盤安裝在車載裝置靠近底盤的兩側,為一可伸縮的盤狀結構,工作時伸出用於接收彈料。所述的接料盤為方案中提及的附屬設備。附屬設備還包括鑽爆操作中必備的空氣壓縮機,將壓縮空氣送到鑽孔裝置中的管道,在鑽孔時須噴入孔眼中的水,必備的水泵等。其它的替代方案在圓盤4的邊沿安裝一大齒圈,手指座上裝一帶液壓鎖的行程馬達與齒圈嚙合,鑽指仍安裝在手指座上,其它結構相同,手指座上可以去掉擺動裝置。本裝置在隧道內工作,在接近隧道內的工作層面時,鑽臂可以縮回靠近管座3,以使整個裝置縮小便於行駛,到達施工位置後,展開指狀聯動機構5,使形成的鑽指上的鑽爆裝置能形成多點鑽孔,這樣一次即能開鑽整個斷面所需的鑽爆孔眼。同時吊車臂13所支持的垂直鑿巖機在洞頂、洞側鑽孔,往孔內打繫繩錨定護頂,操作人員站在吊蘭內操作,幾種作業同時進行,操作人員在駕駛室內,遠離喧囂的工作點,避免了噪聲,粉塵、潮溼對操作人員的浸蝕。經實際使用,本裝置一次進尺可達4. 5米,效率比同類產品高,是一個實用的裝置。
權利要求
1.千手複合鑿巖臺車,由一個輪式或履帶式運載工具承載多種設備,有驅動運載工具移動的發動機,並可為承載設備的液壓裝置提供動力,運載工具有駕駛室,內設承載設備的控制裝置,運載工具的底盤裝有多組鑽爆裝置,有附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鑽爆裝置有可前後位移的臥式管座(3),管座由底盤支撐,管座的一個前端固連一掌式端面,所述掌式端面沿圓盤(4)的圓周邊沿安裝有多組鑿巖機鑽指,以實現鑿巖機的承託,定位及推進,在管座的後端設有一個旋轉吊車臂,完成隧道的初襯、噴錨支付作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掌式端面為一圓盤(4),圓盤的中心設有一根鑽杆(2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沿圓盤(4)盤面安裝有多組呈輻射狀的手指座(25),手指座上安裝鑽指,鑽指數為五個或五個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鑽指包括與掌式端面(4)相連的指狀聯動機構(5 )及可安裝,導向,進給鑽爆裝置的支架(6 )。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指狀聯動機構(5)由一個第一關節(7)的一端與沿掌式端面(4)的圓盤邊緣安裝的手指座(25)絞接,另一端與一個第二關節(8)的一端鉸接,第二關節(8)的另一端連接一個安裝有鑽爆裝置的支架(6),第一關節(7)與第二關節(8)之間安有一個伸縮油缸(9),另外在第一關節點上還平行地設有一根第一聯動杆(10),所述聯動杆(10)的兩端分別與圓盤邊緣上手指座(25)和第二關節(8)的一端鉸接,一根第二聯動杆(11)的兩端分別與支架(6 )和第二關節(8 )鉸接,在第二關節的一端還通過一個三角形(21)連接件與第一關節(7)的一端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在管座(3)的後端設有基座`(23),該基座支撐一根中心軸(19),軸套(12)與軸(19)之間通過鍵連接,軸套上鉸接一個吊車臂(13),吊車臂與軸套(12)之間連接一油缸(14)調節鑽臂角度,吊車臂(13)由多節油缸組成可伸縮的裝置,吊車臂的上端部固定一水平導軌座(15)及與之夾板滑聯的導軌(22),在導軌(22)的一端安裝可旋轉180°的鑿巖機導軌(16),另一端安裝有一吊蘭(17)。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與軸套(12)配合的軸(19)還連有一個齒輪傳動機構,有動力帶動齒輪轉動,使軸套(12)沿軸中心線可小幅度擺動一個角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附屬設備包括鑽爆操作中必備的空氣壓縮機,將壓縮空氣送到鑽孔裝置中的管道,在鑽孔時須噴入孔眼中的水,必備的水泵,接料盤(18),所述接料盤安裝在車載裝置靠近底盤的兩側,為一可伸縮的盤狀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千手複合鑿巖臺車,其特徵在於:其它的替代方案在圓盤(4)的邊沿安裝一大齒圈,手指座上裝一帶液壓鎖的行程馬達與齒圈嚙合,鑽指仍安裝在手指座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千手複合鑿巖臺車,由一個輪式或履帶式運載工具承載多種設備,有驅動運載工具移動的發動機,並可為承載設備的液壓裝置提供動力,運載工具有駕駛室,內設承載設備的控制裝置,運載工具的底盤裝有多組鑽爆裝置,有附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鑽爆裝置有可前後位移的臥式管座(3),管座由底盤支撐,管座的一個前端固連一掌式端面,所述掌式端面沿圓盤(4)的圓周邊沿安裝有多組鑿巖機鑽指,以實現鑿巖機的承託,定位及推進,在管座的後端設有一個旋轉吊車臂,完成隧道的初襯、噴錨支付作業。
文檔編號E21B7/00GK103075098SQ20131000635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
發明者孫躍強 申請人:孫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