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語》習近平讀後感
2023-10-24 15:22:07 3
《之江新語》是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期間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上發表的232篇短論。品讀這些快餐短論,我感悟,最鮮明的一個特點是作者涉獵廣泛,作品內容豐富,在深邃思想中能找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
文字是時代的見證,在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中,時代的發展變化都是通過文字以不同的形式來反映。掐指細算,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四年時間,幾乎每周都有一篇短論,鮮明地提出了推進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主張,每篇三五百字,新思想、新觀點、新感悟、新方法,充分認真回答了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一些問題。這些短論語言簡潔明快、觀點敏銳清新、形式生動活潑,講道理淺顯易懂,更多是關於社會發展進程中,人與物作用於精神的警覺,尤其對於現在社會發展,人們對金錢和物質私利的追逐,使每個人無可避免地被包圍,甚至被侵襲,心靈和精神完全被充斥的剖析。細心品讀他的觀點和論斷,不僅僅對適合於過去的浙江,更適合於現在的社會存在的問題同樣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總書記的一個學習習慣,就是每到一處,總是要認真閱讀當地的志書,掌握基本情況、了解民情民俗。」據報摘,浙江省委夏寶龍書記在學習專題報告會上提到了時任省主要領導的習近平同志,處理好繁重的政務同時,學理論、重積累,下基層、摸實情,善思考、勤動筆的良好習慣。誠然,從《之江新語》中我深深體會到,習近平同志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以自己深入細緻的觀察、日積月累的思考、寬闊的知識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等,既從生活的現實出發,又從理論高度進行概括寫出了諸多深邃的文章,這不但是他辛勤勞動的結晶,更為讀者特別是領導幹部提供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向,奉獻了一部「實踐+理論」的工作手冊。
「把學習從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自覺,成為自己的一種興趣,一種習慣,一種精神需要,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同志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高度重視、高度自覺、高度熱愛,勤思、善思,真正把學習轉化為內在的自覺。「領導幹部要善於安排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少一點酒酣耳熱,多一點伏案而思,做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他在《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多讀書,修政德》《為政者需要學與思》《「書呆子」現象要不得》等諸多短論中深刻闡述了作為領導幹部如何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真正做到「求知善讀」。
「要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完即止,用儘可能少的篇幅,把問題說清、說深、說透……」這是一篇《之江新語》中《文風體現作風》的短論。若認真通讀每一篇文章,不難看出,每篇文章自成短論,有的幾篇圍繞一個主題,但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自成體系。通篇文章沒有高談闊論,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言之有物,讀後引人思考,發人深省。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會議或者講話,往往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文,洋洋灑灑幾十頁,到最後一個問題都沒有解決。「下決心減少應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學習充電、消化政策,多下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況,多系統思考和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自覺遠離那些庸俗的東西。」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時強調有關作風問題,從《之江新語》中,你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對群眾工作的深刻認識、對普通群眾的深厚感情、對群眾工作的深層思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不搞『假大空』」。對照《之江新語》中所體現出來的文風,更傾注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知行合一,一以貫之。
「古往今來,許多有作為的官都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從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于謙的『但願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說明心無百姓莫為官」。《之江新語》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文明建設,還有生態,涉及讀書學習為官為人,涉及到民生民意,還涉及到密切聯繫群眾,每篇都有獨到而又符合實際的見解,都有針對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等等,總是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了古語古話古名言,精練而又準確地說明問題,把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也浸潤在了其中。
「深邃思想」需要在實踐中品味。我建議,廣大讀者尤其是領導幹部多讀幾遍《之江新語》,相信你一定會學習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