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之江新語讀後感
2023-10-25 00:44:17 4
《之江新語》讀後感(1)
品讀《之江新語》,尤其精讀其中有關群眾路線的文章,猶如清風撲面,讓人耳目一新,讀罷會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一論斷有了進一步認識。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黨必須牢記,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於進取,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之江新語》以生動的筆觸、凝練的語言、深刻的思想,從不同側面闡述了領導幹部應當具備的為官之道、為官之德和為民之情。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話都是深刻的切身體會,語言簡潔明快,觀點敏銳清晰,形式生動活潑,講道理淺顯易懂,既有對黨員幹部如師者的諄諄教誨,又有慈父似的細細叮囑。從這些精彩言語中,我們足以看到了習總書記的個人素質、個人修養和一位親民務實、開朗並彰顯個人魅力的領袖風範。我們不僅要學習他文章簡潔樸實的文風,更要學習他帶頭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發揚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作風,學會如何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真心實意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
要培養和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習總書記在書中許多篇文章闡述群眾路線,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字裡行間都體現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他在《善於同群眾說話》一文中指出:「有少數幹部不會同群眾說話,在群眾面前處於失語狀態。其實,語言的背後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不會說話是表象,本質還是嚴重脫離群眾。或是目中無人,對群眾缺乏感情;或是身無才幹,做工作缺乏底蘊;或是手腳不淨、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氣」。黨員幹部只有首先解決好對群眾的感情問題,真正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裡時刻裝著群眾,凡事處處想著群眾,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才能真正取得群眾的認同和信任,把各項工作做好。
放下「架子」,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針對少數領導幹部幹部滋生了「當官做老爺」的封建習氣,端起了「官架子」,獨斷專行,脾氣越來越壞,生活要求越來越高,與下屬和群眾越來越遠的問題,習總書記在《領導幹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樣子」》一文中告誡大家:「我們要時刻牢記,心繫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在《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一文中又說:「一個黨員,如果與群眾的距離遠了,就與黨拉開距離;心中沒有群眾,就不配做共產黨員」、「共產黨員一定要服務群眾並教育群眾,努力做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帶頭人,做人民群眾信賴、尊敬的貼心人」。這些話語,既批評,又鼓勵,並指明方向,真是形象親切,語重心長。
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習總書記在《辦法就在群眾中》一文中說:「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要解決矛盾和問題,就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拜群眾為師,深入調查研究」。領導幹部在工作中會時常遇到一些難題,要多向群眾請教,向群眾討要辦法,依靠群眾的智慧,群策群力,就會應刃而解。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為解決一些黨員幹部中存在著不符合為民務實清廉要求的問題,要按照黨中央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認真落實「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努力在解決作風不實、不正、不廉上取得實效,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取得實際成效。
《之江新語》讀後感(2)
《之江新語》書名,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十八大當選總書記後,總書記的言行成了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有說他不講套話,平易近人,把關注民生當做頭等大事來抓。此舉深得老百姓的喜歡,我也有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插過隊,後來當了高級幹部,接觸群眾是有局限。但是,人總是能夠在平常的言談話語中和行事風格上撲捉到精髓,在總書記的《之江新語》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對百姓的態度仍舊是懷有深厚的感情,在做事的風格上務實。習總書記發表的一篇文章:
調查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
現在全省上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各級領導幹部在調查研究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
「深」就是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善於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間、廠礦、群眾和各階層中去解決問題。
「實」就是作風要實,做到輕車從簡,簡化公務接待,真正做到聽實話,摸實情,做實事。
「細」就是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深入分析問題,掌握全面情況。
「準」就是要全面深入細緻地了解實際情況,更要善於分析矛盾,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性的東西。
「效」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較強操作性,做到出實招,見實效。
有感:
這是習近平2003年寫的文章,他的愛民態度,樸實語言,求實作風,認真風格。都體現在文章中。
本文的內容,實際是對脫離群眾、不實事求是、官僚主義的幹部語重心長的教導。正如習總書記在他的另一篇文
章寫的「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於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百姓多麼希望
為官者和習總書記一樣,有同樣的理念把官做好。
我們也希望黨的領導幹部要切實改變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公僕。同時我覺得在中國也應該形成一個模式,就是,如果群眾不滿意的幹部應該實行群眾罷免制度,讓群眾有更多的發言權。這也直接起到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