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的來歷和起源簡短(春節貼春聯的起源和由來)
2023-10-24 07:10:19
春聯的來歷和起源簡短?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春聯的來歷和起源簡短?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春聯的來歷和起源簡短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當時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兇殘的怪獸,經常作惡,危害百姓,卻又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降住它。後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他們用桃枝降住了怪獸。於是,民間便傳出,直呼偶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後來,這樣的桃枝被稱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來了。
在五代十國時期,桃符演變成了春聯。據記載,當時後蜀主孟昶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他寫完之後,孟昶覺得不對仗,便又寫道:「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第-一幅春聯,而在當時還被成為桃符。後來紙張的出現,桃木換成了紅紙。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春聯真正的出現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當時,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春聯,於是大街小巷處處貼滿了春聯。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還有神仙的對聯:灶王爺的春聯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匯報時多說好話,下凡回來時多降吉祥,俗稱送灶神。土地爺的春聯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意為只要辛勤勞動,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穫。天地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短短10個字,把天地間的一切全都包羅了進去。院子裡的大樹需貼上樹大根深、院子裡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裡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裡需貼上勤儉節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