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脫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0:32:42 2
專利名稱:煤氣脫水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煤氣脫水器,尤其是一種煤氣脫水器的結構改進,屬於流體輸送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鋼鐵企業的高爐煤氣必須具有一定的乾燥度,方能達到理論燃燒溫度。然而經冷卻、洗滌處理的煤氣難免含水率較高。為此,需要經脫水器脫去其中的機械水。現有此類脫水器大多採用過濾吸附原理,其缺點是設備阻力大,需要經常清理。
檢索發現,申請號為00211173.X、申請日為2000.03.21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新型高效高爐煤氣脫水器,它採用一個脫水罐,罐內分二級脫水,一級為初脫水,採取填料式。另一級為細脫水,採用絲網式。罐內上部設反衝器用於清洗。罐內下部設有排水管。顯然,這是一種典型的吸附過濾式脫水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阻力小、無需經常清理的煤氣脫水器。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煤氣脫水器包括筒體,筒體上端設置進氣口,下端設有出氣口,底部設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鬥,進氣口和出氣口之間順序設置導流錐、上集液鬥、傘形罩、出氣管,所述導流錐周邊設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鬥的引流管穿過傘形罩,所述傘形罩的周邊與筒體留有通氣間隙,所述出氣管開口向下,頂部錐形,一側接出氣口。
待脫水氣體進入筒體後,首先在導流錐的作用下向筒壁擴散,並在周邊旋流板的引導下形成旋流,氣體中的水珠在旋流離心作用下附著在筒體內壁,逐漸流落。接著,在傘形罩的作用下,再次擴流,並從筒壁與傘形罩的間隙中形成高速氣流,最後由筒底折回,再次脫水,從出氣管回升到出氣口輸出。
以上過程通過離心、折回等慣性原理,多級脫水,對機械水的脫除效果顯著,設備結構簡捷,阻力小,不會堵塞,無需經常清理。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的煤氣脫水器如圖1所示,筒體上端設置側向進氣口1,下端設有側向出氣口9。進氣口和出氣口之間順序設置導流錐3、上集液鬥5、上傘形罩6、中集液鬥7、中傘形罩8以及出氣管10。圖中按需設置若干人孔2。
導流錐3將進入的氣體逐漸引向其周邊均布螺旋片構成的旋流板4,使之流速增大,並形成旋流,將氣體中的較大水珠甩向筒壁,完成第一級離心脫水。上集液鬥5的引流管穿過上傘形罩6中心,其作用是盛接滴落的水珠,並匯總引向筒底。上傘形罩6的周邊與筒體之間留有通氣間隙,當氣流通過時,可以使其提速衝向筒壁,在慣性作用下第二級脫水。中集液鬥7的引流管穿過中傘形罩8中心,其作用原理與第二級脫水相同,形成第三級脫水。出氣管10的開口向下,頂部錐形,一側接出氣口9,經過三級脫水的氣流在筒底的折流作用下上升,從出氣口9輸出。筒底部的的底集液鬥11盛接來自筒壁以及上、中集液鬥5、7的脫離水,由出水口12排出。
實驗證明,本實施例藉助離心慣性作用,通過幾級處理,可以達到理想的脫水效果,十分適合去除冶金行業煤氣脫水,具有結構簡捷、阻力小、不會堵塞、無需經常清理等突出優點。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煤氣脫水器,包括筒體,筒體上端設置進氣口,下端設有出氣口,底部設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鬥,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口和出氣口之間順序設置導流錐、上集液鬥、傘形罩、出氣管,所述導流錐周邊設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鬥的引流管穿過傘形罩,所述傘形罩的周邊與筒體留有通氣間隙,所述出氣管開口向下,頂部錐形,一側接出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煤氣脫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旋流板由導流錐周邊均布的螺旋片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煤氣脫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集液鬥、上傘形罩與出氣管之間還設有中集液鬥和中傘形罩,所述中集液鬥的引流管穿過中傘形罩中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煤氣脫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筒體上開有人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煤氣脫水器的結構改進,屬於流體輸送設備技術領域。該脫水器包括筒體,筒體上端設置進氣口,下端設有出氣口,底部設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鬥,進氣口和出氣口之間順序設置導流錐、上集液鬥、傘形罩、出氣管,所述導流錐周邊設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鬥的引流管穿過傘形罩,所述傘形罩的周邊與筒體留有通氣間隙,所述出氣管開口向下,頂部錐形,一側接出氣口。待脫水氣體進入筒體後,通過離心、折回等慣性原理,多級脫水,對機械水的脫除效果顯著,設備結構簡捷,阻力小,不會堵塞,無需經常清理。
文檔編號C10K1/00GK1821358SQ20051003836
公開日2006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18日
發明者楊裕能, 張永華 申請人:楊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