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踏行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0:44:52
專利名稱:一種電動踏行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動車領域,具體涉及ー種電動踏行車。
背景技術:
傳統的兩輪電動車均體積大、較繁瑣,安全指數低,並且使用者不能將其隨身攜帶,一旦電量不足或者遇到其它問題很難處理,安全性、方便性較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電動踏行車,車體的兩側設置了託架,託架打開時為使用者站立駕駛提供了很好的倚靠,使行駛更加安全平穩;託架·閉合時,可以作為提手使用,便於攜帶車子前行。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ー種電動踏行車,包括內殼體、夕卜殼體、電池、控制器、壓カ傳感器、驅動輪、轉向輪和兩塊踏板,其特徵在於外殼體的兩側分別設置託架;託架與外殼體轉動連接,託架的託柄為凹弧狀設置;驅動輪和轉向輪均置於內殼體內中空空間,驅動輪與兩側的內殼體通過輪軸相連接,驅動輪內設置輪轂驅動電機;轉向輪通過轉向輪支架與內殼體相連接,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的中空空間設置電池和控制器,電池和控制器相連接;兩塊踏板設置在外殼體的兩側且分別與內殼體轉動連接,兩塊踏板上均設置壓カ傳感器,壓カ傳感器與電池、控制器相連接。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的中空空間還設置喇機,所述喇叭與控制器、電池相連接。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電動踏行車,體積小重量輕,單人代步駕駛平穩、行駛阻カ小且方便隨身攜帯,使用方便、安全指數高且兼具趣味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踏行車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踏行車支架打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踏行車踏板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ー種電動踏行車電池安裝示意圖;圖中1.內殼體,2.外殼體,3.電池,4.控制器,5.驅動輪,6.輪轂驅動電機,7.電機軸,8.轉向輪,9.轉向輪支架,10.踏板,11.前端壓カ傳感器,12.後端壓カ傳感器,13.喇叭,14.託架,15.託柄。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中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ー種電動踏行車,由內殼體I、外殼體2、電池3、控制器4、壓カ傳感器(前端壓カ傳感器11、後端壓カ傳感器12)驅動輪5、轉向輪8、兩塊踏板10和喇叭13構成,外殼體I頂部的兩側分別安裝有託架14,託架14與外殼體是轉動連接的,即託架14可以向外打開,打開的時候與外殼體是呈垂直狀態,託架14的託柄15是凹狀的弧形,當使用者站雙腳站立與兩塊踏板10之上時,外殼體2兩側的託架14打開後,其凹弧狀的託柄15剛好可以作為雙腿的倚靠處,安全且方便於駕駛車子。停止使用車子時,使用者將外殼體2兩側的託架14閉合,閉合後的託架14剛好可以作為提手使用,使用者可以非常方便的攜帶車子到任何地方。 轉向輪8與驅動輪5前後排列,均罩在內殼體I下面,轉向輪5的兩側安裝轉向輪支架9,轉向輪支架9通過螺絲與內殼體I固定連接在一起,驅動輪5是輪轂驅動電機6外面包覆橡膠胎面構成,輪轂驅動電機6內帶有電磁剎車,驅動輪5和內殼體I通過輪轂驅動電機6的電機軸7連接(電機軸7與驅動輪5的輪軸是同一條軸),電機軸7的兩端分別安裝固定於內殼體I的兩側內壁上。兩塊踏板10分別固定安裝在外殼體2兩側的底端,並且與內殼體I的底端通過轉軸連接在一起,可以轉動即為摺疊踏板,可以打開支平還可以下垂閉合。兩塊踏板10的前端和後端均設置壓力傳感器(前端壓カ傳感器11、後端壓カ傳感器12),前端傳感器11感應前行與加速,後端傳感器12感應減速與剎車。內殼體I的外面罩有外殼體2,內殼體I和外殼體2的底端固定連接在一起。在本電動踏行車的側面,外殼體2和內殼體I之間的中空空間內設置多個電池格以及其它元件格子,用以安置電池3、控制器4、喇叭13等各個電路元件,電池3與輪轂驅動電機6、控制器4、壓カ傳感器(前端壓カ傳感器11、後端壓カ傳感器12)、喇叭13等各個電路元件相連接,控制器4與輪轂驅動電機6、壓カ傳感器(前端壓カ傳感器11、後端壓カ傳感器12)、喇叭13連接,控制器4是本電動踏行車的信號感應、控制、處理中心,壓カ傳感器(前端壓カ傳感器11、後端壓カ傳感器12)感應到使用者的壓カ信號後傳遞信號至控制器4,控制器4會識別此信號並控制輪轂驅動電機6做出相應的驅動動作。本電動踏行車表面設有ー電源開關,使用者使用本電動踏行車時,電源開關打開,車子啟動運行,車子的前進、加速、減速、剎車等動作均靠壓カ傳感器(前端壓カ傳感器11、後端壓カ傳感器12)感應並靠控制器4控制。使用者雙腳踩踏至兩塊踏板10上面(即使用者站立與本電動踏行車之上),雙腳分別同時施加大致相同的壓カ至兩塊踏板10的前端時(比如使用者雙腳同時略用力下壓踏板10的前端),兩塊踏板10的前端壓カ傳感器11感應並輸出信號傳遞至控制器4,此信號為「加速前行」信號,控制器4會控制輪轂驅動電機6做出相應的動作,轂驅動電機6動作帶動驅動輪5轉動,從而帶動車子加速前行;使用者雙腳的施加壓カ同時收回時(即使用者雙腳平踩於兩塊踏板10上面),前端壓カ傳感器11和後端壓カ傳感器12同時感應並輸出「平穩前行」信號,車子保持此速度平穩運行;同樣的控制方式,使用者雙腳分別同時施加大致相同的壓カ至兩塊踏板10的後端時(比如使用者雙腳同時略用力下壓踏板10的前端),兩塊踏板10的後端壓カ傳感器12感應並輸出「減速」信號,車子減速運行,雙腳壓カ收回吋,車子繼續平穩前行,持續下壓踏板10後端吋,車子繼續減速直至速度歸零,即實現剎車;使用者單腳下壓腳下的單塊踏板時,單塊踏板前端後端的壓カ傳感器同時感應並輸出「鳴笛」信號,車子實施鳴笛。本電動踏行車的轉向靠使用者自身來帶動,使用者站立於車子(踏板)之上,靠自身的重力很容易控制車子轉向。當停止使用本電動踏行車後,使用者將兩塊踏板10閉合,閉合後的兩塊踏板10呈下垂狀態,剛好可以作為車子停放的支撐點。使用者可以將車子停置於某一位置,也可以通過託架14隨身攜帯或者放置於汽車的後備箱裡面,攜帯與收置都非常的方便。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 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壓カ傳感器可以用其他可以實現相同功能的傳感器。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ー種電動踏行車,包括內殼體、外殼體、電池、控制器、壓カ傳感器、驅動輪、轉向輪和兩塊踏板,其特徵在於外殼體的兩側分別設置託架;託架與外殼體轉動連接,託架的託柄為凹弧狀設置;驅動輪和轉向輪均置於內殼體內中空空間,驅動輪與兩側的內殼體通過輪軸相連接,驅動輪內設置輪轂驅動電機;轉向輪通過轉向輪支架與內殼體相連接,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的中空空間設置電池和控制器,電池、控制器、電機相連接;兩塊踏板設置在外殼體的兩側且分別與內殼體轉動連接,兩塊踏板上均設置壓カ傳感器,壓カ傳感器與電池、控制器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電動踏行車,其特徵在於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的中空 空間還設置喇叭,所述喇叭與控制器、電池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踏行車,包括內殼體、外殼體、電池、控制器、壓力傳感器、驅動輪、轉向輪和兩塊踏板,外殼體的兩側分別設置託架;託架與外殼體轉動連接,託架的託柄為凹弧狀設置;驅動輪和轉向輪均置於內殼體內中空空間,驅動輪與兩側的內殼體通過輪軸相連接,驅動輪內設置輪轂驅動電機;轉向輪通過轉向輪支架與內殼體相連接,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的中空空間設置電池和控制器,電池、控制器、電機相連接;兩塊踏板設置在外殼體的兩側且分別與內殼體轉動連接,兩塊踏板上均設置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與電池、控制器相連接。本電動踏行車體積小重量輕,方便隨身攜帶。
文檔編號B62J3/00GK202414055SQ20122001212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其他發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羅雲國 申請人:路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