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及裝置與流程
2023-10-23 18:28:52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網際網路領域,數據傳輸是網際網路中不同客戶端之間數據交流的基礎。一般地,客戶端對於數據的傳輸是通過傳輸包含數據的文件來實現的。
現有技術中,在發送端發送文件前,發送端首先會校驗接收端是否已經存儲有與所述文件相同的文件,如果接收端已經存儲有與所述文件相同的文件,則發送端不對所述文件進行傳輸;如果接收端不存在與所述文件相同的文件,則發送端對所述文件進行傳輸。但是,如果接收端正在接收與所述文件相同的文件,此時接收端並不存在與所述文件相同的文件,則發送端仍會對所述文件進行傳輸,這樣便使得相同的文件進行了至少2次傳輸,導致處理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文件傳輸方式存在的處理資源浪費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文件傳輸方式存在的處理資源浪費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包括:
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前,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
如果是,則判斷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是否成功,若所述針對接收端 的傳輸操作成功,則拒絕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失敗,則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如果否,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包括:
第一執行判斷單元,用於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前,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
第一文件傳輸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子單元、第一拒絕子單元和第一傳輸子單元和第二傳輸子單元,其中:
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用於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判斷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是否成功;
所述第一拒絕子單元,用於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成功,則拒絕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所述第一傳輸子單元,用於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失敗,則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所述第二傳輸子單元,用於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包括:
創建用於監測文件傳輸狀態的守護任務;
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時,啟動所述守護任務;
在監測到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時,執行所述守護任務,所述守護任務用於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包括:
守護任務創建單元,用於創建用於監測文件傳輸狀態的守護任務;
守護任務啟動單元,用於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時,啟動 所述守護任務;
守護任務執行單元,在監測到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時,執行所述守護任務,所述守護任務用於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本申請實施例採用的上述至少一個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相對於現有技術中通過判斷接收端是否存在與待傳輸文件相同的文件,來確定是否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本方案通過判斷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執行過傳輸操作,來確定是否對待傳輸文件執行傳輸操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發送端正在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但接收端未接收到待傳輸文件時,發送端會重新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導致的處理資源耗費較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中各模塊的關係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的一種實現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3提供的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4提供的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申請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文件傳輸方式存在的處理資源浪費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1提供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該方法的執行主體可以是伺服器,也可以是智能終端。所述執行主體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限定,為了便於描述,本申請實施例均以執行主體是伺服器為例進行說明。
該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11: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前,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發送端可以是伺服器,也可以是智能終端,所述接收端可以是伺服器,也可以是智能終端。所述智能終端比如可以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任何可以執行文件傳輸操作的終端。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待傳輸文件可以是任何格式的文件,所述待傳輸文件的存儲位置可以是所述發送端的存儲介質中,本方法不對所述待傳輸文件的格式和存儲位置做任何限定。所述待傳輸文件可以被所述發送端執行傳輸操作。
本申請實施例中,發送端可以接收文件傳輸請求,進而可以根據所述文件傳輸請求,執行文件傳輸操作。所述文件傳輸請求可以用於請求發送端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文件傳輸操作,所述文件傳輸請求可以是由用戶輸入的文件傳 輸指令提供的,也可以是預設的定時任務觸發的。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文件傳輸請求可以包含待傳輸文件條件,以便發送端確定符合待傳輸文件條件的文件為待傳輸文件,進而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所述傳輸操作。所述待傳輸文件條件可以是發送端用於確定所述待傳輸文件的條件,所述待傳輸文件條件比如可以是文件的存儲位置信息、修改時間信息以及名稱等用以確定待傳輸文件的條件中的至少一項。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文件傳輸請求中還可以包含與接收端相關的信息,以便發送端確定文件傳輸的接收端。
在確定所述待傳輸文件和所述接收端後,為了避免由於同一文件多次向同一接收端進行傳輸造成的處理資源的浪費。本申請實施例中,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前,可以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所述被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指發送端已經向所述接收端執行過開始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的操作,至於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成功傳輸至接收端,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同一文件指文件的內容、大小、修改時間等信息完全相同的文件。一般地,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利用文件的唯一標識對兩個文件是否是同一文件進行判斷,如果兩個文件的唯一標識相同,則判定兩個文件為同一文件,如果兩個文件的唯一標識不同,則判定兩個文件不是同一文件。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唯一標識比如可以是文件的哈希值。所述文件的哈希值是指根據文件的內容通過邏輯運算得到的數值。所述邏輯運算比如可以是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messagedigestalgorithmmd5,md5),則所述文件的哈希值為文件的md5值。由於通過邏輯運算得到文件的哈希值已是比較成熟的相關技術,本說明書中對此不再進一步贅述。
在實際應用中,在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時,可以通過判斷是否能夠成功將待傳輸文件的唯一標識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的值寫入預設的資料庫中來判斷。
所述資料庫的主鍵為資料庫表中的一個或多個欄位,用於唯一標識資料庫表中的某一條記錄。資料庫表的主鍵的值具有唯一性,當嘗試向資料庫表中寫入新的記錄時,資料庫會自動檢查新記錄的主鍵的值,如果新紀錄的主鍵的值與所述資料庫表中其它記錄的主鍵的值相同,則拒絕所述新紀錄的寫入請求。
本申請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將待傳輸文件的唯一標識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的值寫入預設的資料庫中,用於實現記錄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由於資料庫表的主鍵的值具有唯一性,所以在嘗試將待傳輸文件的唯一標識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的值寫入預設的資料庫中時,如果寫入成功,則可以判定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如果寫入失敗,則判定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
步驟12: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判斷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是否成功,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成功,則拒絕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失敗,則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本申請實施例中,作為步驟12執行主體的伺服器可以是發送端,也可以是發送端和接收端之外的第三方設備。
當所述步驟12的執行主體是第三方設備時,步驟12的具體實現方式,其實是伺服器通知發送端拒絕向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本申請實施例中,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所述待傳輸文件可能正在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但所述接收端尚未完整接收到所述待傳輸文件,那麼可以拒絕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所述待傳輸文件也可能是已經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傳輸操作,但傳輸操作失敗。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接收文件傳輸模塊對文件傳輸操作的執行結果的反饋,來判斷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是否成功;也可以通過註冊守護任務 來檢測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是否成功。其中,所述文件傳輸模塊為對待傳輸文件執行文件傳輸操作的模塊。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守護任務可以用於監測文件傳輸狀態;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時,可以啟動所述守護任務;在監測到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時,可以執行所述守護任務。所述守護任務用於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本申請實施例中,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已經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傳輸操作,但傳輸操作失敗,那麼可以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重新傳輸規則為對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時所遵循的規則,所述重新傳輸規則中,比如可以包括對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次數和每次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時刻。
由於不同待傳輸文件對重新傳輸規則的要求可能不同,則可以根據待傳輸文件對重新傳輸規則的要求,預先設置與所述待傳輸文件的重新傳輸規則要求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所述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包括: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匹配的、預先設置的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次數和每次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時刻。比如可以根據待傳輸文件對時效性的要求,設置與所述待傳輸文件的時效性要求相匹配的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時刻。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則可以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匹配的、預先設置的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次數和時刻,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本申請實施例中,在對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時,還可以根據上次傳輸操作失敗的原因,對待傳輸文件進行重新傳輸操作,以便提高文件傳輸的成功率。
具體地,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則獲取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根據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和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確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失敗的原因相對應的操作,在執行與所述待傳輸文 件失敗的原因相對應的操作後,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例如,當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是網絡連接斷開時,則可以在執行網絡連接操作後,再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通過執行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失敗的原因相對應的操作,可以避免導致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仍然存在時,繼續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導致的資源浪費問題,提高了文件傳輸的成功率。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在根據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和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後,仍然無法成功傳輸待傳輸文件,則可以向用戶發出文件傳輸失敗的通知,並告知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比如,可以將對待傳輸文件執行傳輸操作(包括重新傳輸操作)的整個過程中的所有操作以日誌的形式進行記錄,日誌中可以記錄對待傳輸文件執行傳輸操作的時刻、對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時刻、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等等。
在實際應用中,在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後,可以通過創建守護任務,並在文件傳輸失敗後執行所述守護任務,進而可以提高文件傳輸的成功率。所述守護任務用於在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後,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即可以針對不同時效要求的待傳輸文件,配置不同的重新傳輸規則。即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則執行所述守護任務,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成功,則取消所述守護任務。
步驟13: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本申請實施例中,作為步驟13執行主體的伺服器可以是發送端,也可以是發送端和接收端之外的第三方設備。
當所述步驟13的執行主體是第三方設備時,步驟13的具體實現方式,其實是伺服器通知發送端拒絕向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本申請實施例中,在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後,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則可以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在實際應用中,如果對文件進行一次重新傳輸後,所述待傳輸文件仍然無法傳輸成功,則可以繼續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即可以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多次重新傳輸操作。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可以但不限於由伺服器的下述模塊執行:文件傳輸模塊、業務補償模塊、調度模塊。如圖2所示。
其中,所述文件傳輸模塊可以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文件傳輸操作,並可以將所述文件傳輸操作的結果告知業務補償模塊。
所述業務補償模塊指對文件傳輸模塊的文件傳輸業務進行補償操作的模塊。所述補償操作,即: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前,創建守護任務,檢測文件傳輸狀態;在監測到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時,執行所述守護任務,則執行所述守護任務,即根據調度模塊提供的重新傳輸規則向文件傳輸模塊發起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請求;如果文件傳輸成功,則通知調度模塊取消所述守護任務。
所述調度模塊用於調度所述業務補償模塊執行所述守護任務。調度模塊可以獲取業務補償模塊提供的重新傳輸規則,根據所述重新傳輸規則,調度業務補償模塊向文件傳輸模塊發起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請求。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文件傳輸模塊、業務補償模塊和調度模塊均可以是同一設備,也可以是不同設備。比如,所述文件傳輸模塊和業務補償模塊可以為設備1,所述調度模塊可以為設備2;又比如,所述文件傳輸模塊可以為設備1,所述業務補償模塊和調度模塊可以為設備2;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1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驟的執行主體均可以是同一設備,或者,該方法也由不同設備作為執行主體。比如,步驟11和步驟12的執行主體可以為設備1,步驟13的執行主體可以為設備2;又比如,步驟11的 執行主體可以為設備1,步驟12和步驟13的執行主體可以為設備2;等等。
相對於現有技術中通過判斷接收端是否存在與待傳輸文件相同的文件,來確定是否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本申請實施例1提供的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通過判斷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執行過傳輸操作,來確定是否對待傳輸文件執行傳輸操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發送端正在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但接收端未接收到待傳輸文件時,發送端會重新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導致的處理資源耗費較大的問題。
實施例2
本申請實施例2,主要介紹本申請實施例1提供的上述方法在實際中的一種應用方案。
實施例2提供的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如圖3所示,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201:發送端接收文件傳輸請求;
其中,所述文件傳輸請求中包含待傳輸文件的位置信息以及接收端信息。
步驟202:發送端計算所述待傳輸文件的md5值;
步驟203:嘗試將所述待傳輸文件的md5值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值寫入預設的資料庫中,並判斷是否能夠寫入成功;
若寫入失敗,則執行步驟204,若寫入成功,則執行步驟205。
步驟204:如果寫入失敗,且寫入失敗的原因是預設資料庫中已存在相同主鍵值,則判定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拒絕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步驟205:如果寫入成功,則判定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進而執行步驟206;
步驟206:創建守護任務;並配置守護任務通知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次數和時刻;
步驟207: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傳輸成功;
步驟208: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成功,則取消所述守護任務;
步驟209: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則執行所述守護任務,並根據所述守護任務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步驟230:如果在執行所述守護任務後,所述重新傳輸操作仍失敗,則發出文件傳輸失敗的通知。
相對於現有技術中通過判斷接收端是否存在與待傳輸文件相同的文件,來確定是否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本申請實施例2提供的計算機文件傳輸方法,通過判斷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執行過傳輸操作,來確定是否對待傳輸文件執行傳輸操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發送端正在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但接收端未接收到待傳輸文件時,發送端會重新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導致的處理資源耗費較大的問題。
實施例3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文件傳輸方式存在的處理資源浪費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3提供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該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主要包括下述功能單元:
第一執行判斷單元31,用於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前,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
第一文件傳輸單元32,包括第一判斷子單元、第一拒絕子單元和第一傳輸子單元和第二傳輸子單元,其中:
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用於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判斷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是否成功;
所述第一拒絕子單元,用於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成功,則拒絕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所述第一傳輸子單元,用於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失敗,則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所述第二傳輸子單元,用於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執行判斷單元31,具體包括標識獲取子單元、標識寫入子單元、判斷子單元,其中:
所述標識獲取子單元,用於獲取所述待傳輸文件的唯一標識;
所述標識寫入子單元,用於嘗試將所述唯一標識作為資料庫表的主鍵值寫入預設資料庫中;
所述判斷子單元,用於判斷所述唯一標識是否成功寫入所述預設資料庫中,如果成功寫入,則判定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如果寫入失敗,且寫入失敗的原因是預設資料庫中已存在相同主鍵值,則判定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
重試單元33,用於在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後,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則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為了增加文件傳輸的成功率,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重試單元33,具體包括失敗原因獲取子單元和重新傳輸子單元,其中:
所述失敗原因獲取子單元,用於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則獲取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
所述重新傳輸子單元,用於根據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的原因和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所述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包括: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匹配的、預先設置的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次數和每次執行重新傳輸操作的時刻。
相對於現有技術中通過判斷接收端是否存在與待傳輸文件相同的文件,來確定是否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本申請實施例3提供的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通過判斷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執行過傳輸操作,來確定是否對待傳輸 文件執行傳輸操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發送端正在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但接收端未接收到待傳輸文件時,發送端會重新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導致的處理資源耗費較大的問題。
實施例4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文件傳輸方式存在的處理資源浪費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3提供一種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該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主要包括下述功能單元:
守護任務創建單元41,用於創建用於監測文件傳輸狀態的守護任務;
守護任務啟動單元42,用於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時,啟動所述守護任務;
守護任務執行單元43,在監測到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失敗時,執行所述守護任務,所述守護任務用於根據與所述待傳輸文件對應的重新傳輸規則,對所述待傳輸文件執行重新傳輸操作。
第二執行判斷單元44,用於在發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傳輸待傳輸文件前,判斷所述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
第二文件傳輸單元45,包括第二判斷子單元、第二拒絕子單元和第三傳輸子單元和第四傳輸子單元,其中:
所述第二判斷子單元,用於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已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判斷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是否成功;
所述第二拒絕子單元,用於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成功,則拒絕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所述第三傳輸子單元,用於若所述針對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失敗,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所述第四傳輸子單元,用於如果所述待傳輸文件未被所述發送端執行過針對所述接收端的傳輸操作,則向所述接收端傳輸所述待傳輸文件。
守護任務取消單元46,用於在監測到所述待傳輸文件傳輸成功時,則取消所述守護任務。
相對於現有技術中通過判斷接收端是否存在與待傳輸文件相同的文件,來確定是否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本申請實施例3提供的計算機文件傳輸裝置,通過判斷待傳輸文件是否已被執行過傳輸操作,來確定是否對待傳輸文件執行傳輸操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發送端正在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但接收端未接收到待傳輸文件時,發送端會重新執行對待傳輸文件的傳輸操作導致的處理資源耗費較大的問題。通過創建守護任務,增加了文件傳輸操作的成功率。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於磁碟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申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