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讀後感2017
2023-10-23 19:38:07 4
《匆匆》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朱自清先生對時間匆匆流逝而感到的無奈與惋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朱自清匆匆讀後感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進入了小學生活的最後一個學期。但是想想看,小學一年級剛入學的情景,是否都還歷歷在目?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時間的稍縱即逝,轉眼間六年的時光已經離我而去。
這學期開學不久,陳老師就帶領我們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匆匆》。
學習了《匆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我發現,雖然文中沒有出現一處「珍惜時間」的字眼,但字裡行間都讓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使我不得不去珍惜。比如其中的「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不禁想到在其它書中讀到的菲.蔡.詹森說過的一段話:「『秒是行進中的士兵,『分』是士官,『小時』是驍勇的軍官。當你胡思亂想時,請記住你是他們的統帥。檢閱他們時,你不妨問問自己,他們在戰鬥中是否發揮了他們的最大作用。」這段有趣的話與《匆匆》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大家一定還記得,2014年央視春晚上王錚亮演唱的那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曲吧。這首歌曲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其中「。。。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讓人聽了感觸頗多。最近,《中央新聞聯播》還對「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個話題進行了街頭採訪。當採訪到石油工人時,他的時間去哪兒了呢?他把青春都投入了到了鑽井工作之中,為國家開採出了寶貴的石油。當採訪到鐵路工程師時,他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他的時間都用在了設計和修築貫通大江南北的鐵路上,為奔波在外的旅客們節約了更多的時間。當採訪到教師的時候,他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他們用粉筆染白了雙鬢,像辛勤的園丁一樣,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祖國的花朵。
聽了老一輩工作者的話,我在想,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呢?我利用早上洗漱時聽英語,上學的路上背單詞,中午吃過午飯閱讀課外經典讀物,洗腳的時間背誦課外知識,我還在回老家的路上聽完了《三國演義》評書。。。我覺得,我們雖然不能延長每一天的時間,但我們可以把每一天的生命加寬。
學過《匆匆》這篇文章,作為學生的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不要把課餘時間都浪費在電腦遊戲等無益的事情上,更不要留下「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遺憾。
朱自清匆匆讀後感二:
上周,我閱讀了《朱自清選集》中的一段《匆匆》。以前,我讀過朱自清的文章《梅雨譚》。主為朱自清的文章用詞恰當,十分優美。再一次接觸他寫的文章,我更加仔細,認真地讀。
每讀一遍他的文章,我就仿佛看到了朱自清爺爺對我說:「時間匆匆如流水,你一定要珍惜啊!」
我知道許多惜時如金的故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日理萬機,他一夜審閱的文件摞起來有尺把高!畫家達?芬奇廢寢忘食,每天只睡4小時15分鐘。歐立希夜以繼日地做實驗,困的時候,只在辦公桌上打個瞌睡,他分秒必爭,竟會把自己親人的生日忘掉……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我生活的集體中,也有不少分秒必爭的「時間的主人。」我的好朋友閆雅倩在上廁所時也不忘拿著一本書;我的表姐每天早晨只留10分鐘吃飯、洗漱,其它時間,全部用在學習上……
的確如此,時間就像朱自清爺爺說的那樣,留不住,不信,想想看,有誰能把時間留住?過了今天,是明天;過了明天,是後天,而決不會再重現。童年、青年、壯年、老年……日子只能一天天過去。老師說過,學習時間等於學習成績。其實,哪一種成功的可能性沒包含在對時間的珍惜中呢?
讀了《匆匆》,我確實感到了時間的緊迫。「時間就是生命。」我的生命交響樂已奏響,我明白了我該怎樣去譜寫這首交響樂。
朱自清匆匆讀後感三:
在讀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後,我有了許多感悟,它是我受益匪淺……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不論怎樣,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一天過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複著一天了,只能勇敢,從容地去過下一天。不論我們洗手也好,吃飯也好,還是學習或睡覺,時間都「滴滴答答」地從我們身邊走過去了。
看書時,它從書中逃走了,我悲傷。在做作業時,它又從我的筆尖滑過,我嘆息。時間總是那麼的匆匆,它從沒有停息過,也不會為誰停止。
它只是繼續著它的步伐,永不停止。
學習了這篇文章後,我感受到時間是公正無私的,它對任何人都一樣,不會多給這個人幾秒,也不會少給那個人幾秒。誰想讓時間過得快點,誰想讓時間過得慢點,都是不可能的。學習中,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做時間的奴隸。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每節課的時間教書育人。工作之餘,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擠出點時間看書,參加有益的活動。這樣,就成了時間的主人。
珍惜時間的人,哪怕只給他幾分幾秒,也會覺得有所收穫,過得很充實;浪費時間的人,哪怕就是給他幾十年,也會覺得一無所獲,過得很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