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表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11:46:57 4

本發明涉及一種印表機,該印表機通過使用伸長介質執行列印。
背景技術:
已知的印表機檢測列印期間的使用和消耗的伸長介質的餘量(參見,例如jpa2011-245758)。在現有技術中,當在盒殼體中設置與一卷纏繞伸長介質(基帶)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的待檢測目標,並且光學檢測裝置(光學傳感器)光學地檢測設置在待檢測目標上的檢測部件。基於光學檢測裝置的檢測結果,通過使用預先計算的預定關係式,通過卷的角速度計算帶的餘量。帶的餘量被顯示從而操作者能夠可靠地識別帶的餘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待解決的問題
然而,由於在常規方法中通過使用速度(具體地,纏繞伸長介質的卷的角速度)作為參數檢測餘量,如果由於一些原因饋送速度發生變化,則難於具有高準確度地檢測餘量,上述原因諸如饋送阻力和環境條件,或者在開始饋送時的所謂加速操作以及在停止饋送時的所謂減速操作的期間等。在這種情況下,操作者不能清楚地識別伸長介質可用的量,並因此,存在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印表機,該印表機能夠獨立於饋送速度而高準確度地確定伸長介質的餘量並且允許操作者清楚地識別伸長介質可用的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印表機,包含:饋送器,饋送器被構造成饋送伸長介質,該伸長介質從伸長介質繞著軸線纏繞的卷中被饋送出,伸長介質在列印期間被消耗;脈衝馬達,脈衝馬達被構造成驅動饋送器;驅動控制裝置,驅動控制裝置被構造成輸出用於驅動脈衝馬達的脈衝信號;待檢測目標,待檢測目標被構造成連同卷的旋轉一同旋轉並且包括沿著圓周方向設置的m個檢測部件,m是二以上的整數;光學檢測裝置,光學檢測裝置被構造成光學地檢測待檢測目標的檢測部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被構造成執行期望的顯示;處理器和存儲器,存儲器存儲計算機可執行的指令,當可執行的指令由處理器執行時,可執行的指令使得印表機執行:餘量確定處理和指標值檢測處理,在指標值檢測處理中,根據由脈衝馬達驅動的饋送器對伸長介質的饋送,連續地對各個檢測部件檢測脈衝計數指標值,每個脈衝計數指標值由每一檢測部件的脈衝信號的脈衝數目表示,在餘量確定處理中,根據伸長介質的消耗,第一處理、第二處理、第三處理和第四處理以每次n增加1被連續地執行。在第一處理中,在指標值檢測處理中被連續地檢測出的多個脈衝計數指標值之中,由饋送開始之後的第n個脈衝計數指標值和與第n個脈衝計數指標值鄰接的第n+1個脈衝計數指標值兩者計算出被限定為確定目標的第n個確定目標值,n是一以上的整數,在第二處理中,由在預定範圍內的多個連續的脈衝計數指標值計算出平均值,預定範圍包括在指標值檢測處理中被連續地檢測出的多個脈衝計數指標值之中的最新值,當n是偶數時,最新值是第n個脈衝計數指標值,或當n是三以上的奇數時,最新值是第n-1個脈衝計數指標值,在第三處理中,通過使用預先獲得的卷中的伸長介質的餘量和脈衝計數指標值之間的預定相關性,基於在第二處理中計算出的平均值,從預先設定為長餘量側至短餘量側的多個階段的餘量等級之中確定對應於第n個確定目標值的餘量等級,在第四處理中,對應於在第三處理中確定的餘量等級的等級顯示在顯示裝置上被執行。
在本發明的印表機中,伸長介質在執行列印的時候纏繞進入卷。特別地,脈衝馬達基於來自驅動控制裝置的脈衝信號而驅動饋送器,饋送器由此從卷饋送並傳輸伸長介質。
在本發明中,設置有待檢測目標和光學檢測裝置以檢測如上所述的被饋送出並且連續地消耗的卷中的伸長介質的餘量(換言之,伸長介質的消耗量,在下文中同樣適用)。待檢測目標包含以預定間隔在圓周方向上的m個檢測部件(m是二或大於二的整數),並且由於伸長介質的輸送,待檢測目標連同卷的旋轉一同旋轉。由於該待檢測目標的旋轉,設置在待檢測目標上的檢測部件由光學檢測裝置檢測,並且在指標值檢測處理中脈衝計數指標值(=每個檢測部件的脈衝信號的脈衝數目)被連續地檢測。隨著伸長介質更多地被消耗(餘量變得更少),卷的直徑變得更小,並且待檢測目標的由於饋送而旋轉的角速度變得更快,因此脈衝計數指標值逐漸地減小。在本發明中,根據這種表現執行餘量確定處理,並且脈衝計數指標值是被用於確定伸長介質的餘量以及執行對應於脈衝計數指標值的顯示。
特別地,在第一處理中確定被限定為目標物的第n個確定目標值之後,在第二處理中,由在預定範圍內的多個連續的脈衝計數指標值計算出平均值,在預定範圍內的最新值是從饋送開始的第n個脈衝計數指標值(或者第(n-1)個脈衝計數指標值)。在這種情況下,預先獲取(例如,通過實際測量或者作為理論值)伸長介質的餘量和脈衝計數指標值之間的預定相關性,並且,在第三處理中,該相關性被應用於已計算出的平均值從而能夠確定在給定時間點的卷中的伸長介質的實際餘量。在本發明中,餘量等級被預先設定為從長餘量側至短餘量側的多個階段,並且,在第三處理中,相關性被應用於平均值從而直接確定對應於第n個確定目標值的餘量等級(而不用具體地計算伸長介質的餘量的值)。因此,在隨後的第四處理中,執行對應於餘量等級的等級顯示。
上述說明中,當一個脈衝的脈衝信號被施加於脈衝馬達以旋轉脈衝馬達,旋轉量為獨立於轉速的恆值。由於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如上所述的脈衝計數指標值(每個檢測部件的脈衝信號的脈衝數目)的技術,在給定的時間點能夠獨立於饋送器的饋送速度的數值而確定伸長介質的餘量。因此,相比於通過使用速度(具體地,纏繞伸長介質的卷的角速度)作為參數檢測餘量的常規方法,能夠高準確度並且高可靠度地確定伸長介質的餘量,並且能夠執行對應的等級顯示。此外,獨立於饋送速度致使具有即使在開始饋送時的所謂加速操作以及在停止饋送時的所謂減速操作期間也能夠高準確度地確定餘量的優點。此外,因此,即使在產生基本上僅僅由加速/減速操作列印的非常短的列印物質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確定餘量。
因此,根據本發明,操作者能夠直觀清楚地識別可用的伸長介質的量,從而能夠改善操作者的便利性。
本發明的優點
根據本發明,能夠獨立於饋送速度高準確度地確定伸長介質的餘量,並且操作者能夠清楚地識別可用的伸長介質的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印表機的外觀構造的立體圖。
圖2是印表機的內部構造的平面圖。
圖3a是當帶狀物盒被安裝在印表機的盒存儲部上時的部分放大的側截面視圖。
圖3b是編碼器板的平面圖。
圖4是印表機的控制系統的功能方框圖。
圖5a是脈衝計數指標值的示例的說明性簡圖。
圖5b是脈衝計數指標值的示例的說明性簡圖。
圖6a是用於說明直到編碼器板旋轉一次的通過cpu的計算過程的內容的說明性簡圖。
圖6b是用於說明直到編碼器板旋轉一次的通過cpu的計算過程的內容的說明性簡圖。
圖7是圖示油墨帶狀物的餘量和脈衝計數指標值之間相關性的表格。
圖8a是用於說明直到編碼器板在已旋轉一次之後旋轉兩次的通過cpu的計算過程的內容的說明性簡圖。
圖8b是用於說明直到編碼器板在已旋轉一次之後旋轉兩次的通過cpu的計算過程的內容的說明性簡圖。
圖9a是用於說明在編碼器板已旋轉兩次之後的通過cpu的計算過程的內容的說明性簡圖。
圖9b是用於說明在編碼器板已旋轉兩次之後的通過cpu的計算過程的內容的說明性簡圖。
圖10是由印表機的cpu執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圖。
圖11a是脈衝計數指標值在低速度的表現(behavior)的示例的說明性簡圖。
圖11b是脈衝計數指標值在高速度的表現的示例的說明性簡圖。
圖12是在加速時脈衝計數指標值的表現的示例的說明性簡圖。
圖13是光敏傳感器光的迂迴現象的影響的說明性簡圖。
圖14是根據在光學檢測時設定的閾值和信號值之間的數量關係的檢測脈衝的時間寬度的說明性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最好模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將參考圖1和2描述該實施例的印表機的總體主要結構。在以下說明中,圖1的上方,下方,右下,左上,右上和左下分別被限定為印表機的上方,下方,前方,後方,右方和左方。
在圖1和2中,印表機1是包含兩個印表機構並且能夠在帶狀列印接收介質的帶(未圖示)和管狀列印接收介質的管9上列印的裝置。用於在帶上列印的構造未在圖中示出,並且下文將主要描述用於在管9上列印的構造。
印表機1包含殼體10,殼體10包括主體殼11和蓋12。主體殼11是在左右方向上伸長的長方體盒狀構件。蓋12是位於主體殼11的上側的板狀構件。蓋12的後端部被可旋轉地支撐在主體殼11的後端部的上側上。蓋12樞轉從而前端部上下移動,由此打開和關閉安裝表面11a,安裝表面11a是主體殼11的上表面。鎖定機構13被設置在主體殼11的前端部的上側。當蓋12相對於主體殼11被關閉時,鎖定機構13鎖定蓋12的前端部並且限制其打開。
當蓋12相對於主體殼11被關閉(參見圖1),蓋12覆蓋安裝表面11a。當打開蓋12時,用戶(操作者)運行鎖定機構13以釋放蓋12的鎖定並且使得蓋12從鎖定機構13向上樞轉。當蓋12相對於主體殼11(未圖示)被打開時,安裝表面11a向上露出。
操作部17,管插入埠15和管排出出口16設置在殼體10的側表面上。操作部17具有包括電力按鈕和啟動按鈕的多個操作按鈕。操作部17設置在上部上,該上部在主體殼11的前表面的右側。管插入埠15是用於引導管9進入殼體10的開口。管插入埠15設置在主體殼11的右表面的後側的上部上並且具有在上下方向輕微伸長的矩形形狀。管排出出口16是用於將管9排出至殼體10外部的開口。管排出出口16設置在主體殼11的左表面的後側的上部上並且具有在上下方向輕微伸長的矩形形狀。管排出出口16相對於管插入埠15輕微地在前側。
安裝表面11a布置有帶狀物盒安裝部30和管安裝部40。
蓋12布置有餘量顯示部500(參見後文描述的圖4)用於顯示後文描述的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
帶狀物盒安裝部30是帶狀物盒95能夠被附接和拆卸的位置。帶狀物盒安裝部30是向上打開的凹部,並且在平面視圖中形成為形狀基本上對應於帶狀物盒95的開口。在該示例中,帶狀物盒安裝部30是設置在安裝表面11a的左部並且在管安裝部40的前側。
帶狀物盒95是包含油墨帶狀物93的盒狀體。在帶狀物盒95中,帶狀物卷r1的帶狀物線圈56和帶狀物拾取軸63中的每個被可旋轉地支撐,所使用的油墨帶狀物93繞帶狀物拾取軸63纏繞。帶狀物卷r1包括繞著帶狀物線圈56纏繞的未使用的油墨帶狀物93。
在這種狀態下,如圖3所示(參見圖2),帶狀物線圈56由盒凸起43可旋轉地支撐,盒凸起43從帶狀物盒95的底表面豎直地延伸。另一方面,與帶狀物線圈56具有相同的中心軸線的盤狀的帶狀物齒輪32設置在帶狀物卷r1和帶狀物盒95的上表面之間。帶狀物齒輪32聯接至帶狀物線圈56的上端部,並且當管9由驅動馬達103(參見後文描述的圖4)的驅動被輸送時,帶狀物齒輪32與帶狀物線圈56整體地旋轉,驅動馬達103是脈衝馬達。
與帶狀物齒輪32嚙合的線圈齒輪33可旋轉地設置在帶狀物盒95中。線圈齒輪33具有大致地圓筒形狀並且具有多個齒,多個齒與上端部的外圓周上的帶狀物齒輪32嚙合。線圈齒輪33具有小於帶狀物齒輪32輪緣直徑的輪緣直徑(參見圖2)。在平面圖中,相對於連接帶狀物線圈56的中心和帶狀物拾取軸63的中心的直線,線圈齒輪33的位置更接近於帶狀物盒95的壁表面,並且線圈齒輪33具有齒根圓並且其旋轉中心位於空隙區域內,該空隙區域由帶狀物卷r1開始使用時的外周圓、油墨帶狀物93在結束使用時的外周圓和帶狀物盒95的內側壁表面限定。另一方面,帶狀物齒輪32的輪緣直徑大於或等於帶狀物卷r1開始使用時的卷直徑。
在這種帶狀物齒輪32和線圈齒輪33之間的這種位置關係中,帶狀物齒輪32顯著地大於齒輪33並且這兩個齒輪的傳動比也較大。在本實施例中,例如,帶狀物齒輪32和線圈齒輪33之間的齒數比是50:16。因此,當油墨帶狀物93由驅動馬達103驅動而輸送時,線圈齒輪33以幾倍於帶狀物齒輪32的旋轉速度的高速度旋轉(例如大約3倍)。線圈齒輪33在內壁的上部上具有凹凸部,從而與後文描述的凸輪構件76接合。
另一方面,旋轉軸35設置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上。如圖3a所示,旋轉軸35豎直地從基板65延伸,基板65位於帶狀物盒安裝部30的底板47之下並且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的後側上的側表面附近(圖2的左前部)。圓柱形凸輪構件76可旋轉地安裝在旋轉軸35上,旋轉軸35被定義為軸線。當帶狀物盒95被安裝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上時,設置在凸輪構件76的外側表面上的三個類葉片突起被適配至線圈齒輪33的內壁的凹凸部,從而凸輪構件76與線圈齒輪33接合。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的底板47和基板65之間,盤狀編碼器板25(參見圖3b)被聯接至凸輪構件76的下端部,從而旋轉軸35被限定為軸線。因此,當帶狀物盒95安裝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上並且油墨帶狀物93從帶狀物卷r1由驅動馬達103的驅動被拉出時,編碼器板25以幾倍於帶狀物齒輪32的旋轉速度的高速度與線圈齒輪33和凸輪構件76整體地旋轉。
編碼器板25的外徑大於線圈齒輪33的齒頂圓直徑。編碼器板25設置在帶狀物盒95外側的帶狀物盒安裝部30的下表面的下方並且因此能夠被布置為具有顯著的大直徑的板,從而能夠以預定間隔沿著編碼器板25的圓周方向設置多個(在該示例中,32個)縫隙s(參見圖3b)。在縫隙s之間的部分用作不允許光通過的遮蔽部分w。m個縫隙s和m個遮蔽部分w用作由後文描述的由光敏傳感器26光學地檢測的檢測部件(以下視情況而稱為檢測部件s,w)。因此,編碼器板25布置有m個檢測部件s,w(m是二或以上的整數:在該示例中,m=64),檢測部件s,w的數目是縫隙的數目的兩倍。
包括光透射傳感器等的光敏傳感器26設置至面向縫隙s和編碼器板25的遮蔽部分w的位置。雖然未圖示,光敏傳感器26被固定地設置在基板65上並且包含光發射部26a和光接收部26b(參見後文描述的圖13)。如稍後所說明的,光敏傳感器26被連接至控制電路190的輸入/輸出接口(i/f)195(參見後文描述的圖4),並且當編碼器板25旋轉時輸出脈衝信號(檢測脈衝)作為對應於縫隙s和遮蔽部分w的檢測信號(參見後文描述的圖5)。
返回至圖2,管安裝部40是管9能夠被附接和拆卸的位置。管安裝部40是向上打開的凹槽並且從管插入埠15延伸至管排出出口16。由於管排出出口16相對於管插入埠15輕微地在前側,管安裝部40大體上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並朝向左前側輕微地傾斜。帶狀物盒安裝部30的後端部在管排出出口16的右側空間地連接至管安裝部40。管安裝部40的凹槽寬度輕微地大於管9的外徑,除了管安裝部40和帶狀物盒安裝部30被空間地連接的位置。當蓋12被打開時,用戶能夠從上方將管9安裝在管安裝部40上。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將管9安裝在管安裝部40上從而管9從管插入埠15延伸至預定壓力位置。由後文描述的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和壓力輸送輥67將安裝在管安裝部40上的管9經由管輸送路徑40a(在下文視情況被簡稱為「輸送路徑40a」)沿著管安裝部40輸送。輸送路徑40的延伸方向在下文將被稱為管輸送方向(在下文視情況而被簡稱為「輸送方向」)。
印表機1包含控制板19,動力源部18(參見後文描述的圖4),管印表機構60等。
控制板19是布置有後文描述的控制電路190(參見後文描述的圖4)等的板。在該示例中,控制板19被設置在主體殼11內部的右後部上。
管印表機構60包括列印頭61,壓板輥62,一對壓力輸送輥66,一對壓力輸送輥67,帶狀物拾取軸63,驅動馬達103(參見後文描述的圖4),切割器64,葉片接收板165,切割器馬達105(參見後文描述圖4)等。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和壓力輸送輥67將會在下文中視情況而被稱為「壓板輥62等」。
列印頭61和帶狀物拾取軸63分別豎直地從帶狀物盒的安裝部30的底表面向上延伸。列印頭61是熱學頭,熱學頭包含多個設置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的後部上的熱產生器(未圖示)。列印頭61通過使用油墨帶狀物93在管9上形成印刷物,管9由壓板輥62等輸送並且被置入在列印頭61和壓板輥62之間。帶狀物拾取軸63是能夠旋轉帶狀物拾取線圈92的軸。當帶狀物盒95安裝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上時,帶狀物拾取軸63適配至帶狀物拾取線圈92。
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的後側,壓板輥62布置為沿著正交於輸送方向的方向面向列印頭61。壓板輥62朝向列印頭61按壓彼此重疊並且被置入在壓板輥62和列印頭61之間的管安裝部40中的管9和帶狀物盒95的未使用的油墨帶狀物,並且沿著輸送路徑40輸送管9,同時使得管9展平並經由油墨帶狀物93與列印頭61表面接觸。在沿著輸送路徑40a的相對於列印頭61在管插入埠15側(在下文,視情況而簡稱為「上遊側」)上,一對壓力輸送輥66布置為沿著正交於輸送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面對。一對壓力輸送輥66沿著輸送路徑40a輸送置入在管安裝部40中的管9,同時按壓和展平管9。在沿著輸送路徑40a與列印頭61具有預定距離的管排出出口16側(在下文中,視情況而被簡稱為「下遊側")並且相對於光學傳感器69的上遊側(參見後文描述的圖4),一對壓力輸送輥67布置為沿著正交於輸送方向的方向彼此面對。一對壓力輸送輥67沿著輸送路徑40a輸送置入在管安裝部40中的管9,同時按壓和展平管9。
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中的一個和壓力輸送輥67中的一個根據蓋12的打開和關閉能夠被移位至致動位置和縮回位置。特別地,當蓋12被打開時,壓板輥62、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一個壓力輸送輥67被移位至縮回位置。當壓板輥62、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一個壓力輸送輥67位於縮回位置(未圖示)時,壓板輥62、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一個壓力輸送輥67被布置在管安裝部40的外側並且分別與列印頭61、另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另一個壓力輸送輥67分離。特別地,當蓋12被關閉時,壓板輥62、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一個壓力輸送輥67被移位至致動位置。當壓板輥62、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一個壓力輸送輥67位於致動位置(參見圖2),壓板輥62、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一個壓力輸送輥67被布置在安裝部40的內部並且分別靠近列印頭61、另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另一個壓力輸送輥67。
驅動馬達103輸出用於旋轉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壓力輸送輥67和帶狀物拾取軸63的驅動力。驅動馬達103的驅動力經由預定的傳輸機構被傳輸至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壓力輸送輥67和帶狀物拾取軸63,從而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壓力輸送輥67和帶狀物拾取軸63彼此同步旋轉。
切割器64和葉片接收板165被布置為彼此面對,並且在相對於列印頭61的下遊側的輸送路徑40a被置入在二者之間。切割器64朝向葉片接收板165移動並且按壓管安裝部40中的管9抵靠葉片接收板165以切割管9,從而位於切割位置下遊側的管部被分離。
切割器馬達105輸出用於致動切割器64的驅動力。
機械傳感器68設置在上輸送路徑40a上的相對於壓力輸送輥66的上遊側。機械傳感器68機械地檢測存在/不存在管9並且輸出對應的檢測信號。例如,當能夠掉落的檢測部件在輸送路徑40a上豎直地延伸時,機械傳感器68由檢測部件的掉落檢測到管9存在並且輸出檢測信號。
光學傳感器69設置在主體殼11內的相對於壓力輸送輥67的下遊側以及相對於切割器64的上遊側。光學傳感器69例如是光透射的光學傳感器,包含光投射部691和光接收部692(參見後文對於兩個部件描述的圖4)。
將參考圖4描述印表機1的控制系統。
在圖4中,如上所述,控制電路190設置在印表機1的控制板19上。作用為處理器的cpu191設置在控制電路190上並且cpu191經由數據總線連接至作為記錄介質的rom192,存儲器193,ram194和輸入/輸出接口195。
rom192存儲用於控制印表機1必需的各種程序(包括用於執行後文描述的圖10所示的流程圖的過程的控制程序)。cpu191在利用ram194的臨時存儲作用的同時,根據存儲在rom192中的程序執行信號處理,從而執行印表機1的全面控制。
例如,存儲器193包括rom192的存儲區的一部分或eeprom。存儲器193預先存儲表格(參見後文描述的圖7)用於在後文描述的餘量顯示部500上顯示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消耗的量)。
輸入輸出接口195連接至驅動電路101,102,104,操作部17,動力源部18,光敏傳感器26,機械傳感器68,光學傳感器69的光投射部691和光接收部692,餘量顯示部500等。
驅動電路101執行列印頭61的多個熱產生器的通電控制。驅動電路102輸出驅動脈衝至驅動馬達103以旋轉地驅動壓板輥62,帶狀物拾取軸63和壓力輸送輥66,67,從而執行驅動控制。驅動電路104執行驅動切割器64的切割器馬達105的驅動控制。
動力源部18連接至安裝在主體殼11內部的電池(未圖示),或經由線連接至外部電源(未圖示),以向印表機1供給電力。
餘量顯示部500對應於由光敏傳感器26(後文詳細地描述)檢測的結果顯示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
在具有如上所述構造的印表機1中,在帶狀物盒95被安裝在帶狀物盒安裝部30上並且管9被安裝在管安裝部40上之後,當蓋12被關閉並且壓板輥62,一個壓力輸送輥66和一個壓力輸送輥67從縮回位置被移位至致動位置時,管9和油墨帶狀物93被置入在列印頭61和壓板輥62之間並且管9被置入在一對壓力輸送輥66之間和一對壓力輸送輥67之間。
驅動馬達103的驅動力致使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壓力輸送輥67和帶狀物拾取軸63彼此同步旋轉。隨著壓板輥62,壓力輸送輥66和壓力輸送輥67的旋轉,管9被輸送至下遊側,並且帶狀物拾取線圈92隨著帶狀物拾取軸63的旋轉而旋轉,從而油墨帶狀物93從帶狀物卷r1中被拉出。在這種狀態下,列印頭61的多個熱產生器由驅動電路101激勵至產生熱量,並且管9的前表面經由油墨帶狀物93與列印頭61表面接觸。因此,列印頭61在管9前表面上執行諸如符號,標誌和圖像等的列印數據的列印。已使用的油墨帶狀物93由帶狀物拾取線圈92拾取。
隨後,管9進一步被輸送至下遊側並且經由管排出出口16從殼體10排出。在這種情況下,當管9被輸送至切割位置時,切割器64由切割器馬達105的驅動力致動以在切割位置切割管9,從而相對於切割位置位於下遊側並且在其上形成有列印數據的管部被分離作為列印管。
實施例的特徵是使用脈衝計數指標值(後文描述)以迅速並且準確度地檢測和顯示帶狀物卷rl中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換言之,油墨帶狀物93的消耗量,下文中同樣適用)的技術。下文將詳情描述。
如上所述,當在管9上執行列印時,帶狀物拾取軸63由驅動馬達103驅動從而向外饋送並且輸送捲入帶狀物卷r1中的油墨帶狀物93,驅動馬達103是基於來自驅動電路102的驅動脈衝的脈衝馬達。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上述構造,編碼器板25隨著由於油墨帶狀物93的輸送而旋轉的帶狀物r1一同旋轉。
在圖5a中所示的示例中,在如上所述的驅動馬達103的驅動和編碼器板25執行彼此連帶旋轉期間,當光敏傳感器26由於編碼器板25的旋轉而檢測縫隙s中的一個時,七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附圖中描述為「驅動馬達脈衝」),並且當光敏傳感器26由於編碼器板25的旋轉而檢測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時,六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因此,在檢測部件s,w作為一個總體的情形中,當光敏傳感器26檢測檢測部件s,w中的一個時,6.5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
另一方面,隨著油墨帶狀物93進一步消耗,帶狀物卷r1的直徑變得更小,並且,編碼器板25由於饋送的旋轉的角速度變得更快。因此,當油墨帶狀物93從圖5a所示的狀態進一步消被耗,當光敏傳感器26由於編碼器板25的旋轉而檢測縫隙s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作為驅動脈衝輸出,並且當光敏傳感器26由於編碼器板25的旋轉而檢測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時,四個脈衝被作為驅動脈衝輸出,例如如圖5b所示。因此,在檢測部件s,w作為一個總體的情形中,當光敏傳感器26檢測檢測部件s,w中的一個時,4.5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
在本實施例中,聚焦在如上所述關係上,執行了通過使用每個檢測部件s,w的驅動脈衝的脈衝數目(以下視情況而被簡稱為「脈衝計數指標值」)作為指標值的過程,該指標值用於檢測被饋送和輸送的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換言之,如上所述的消耗的量)。例如,在圖5a中所示的示例中,脈衝計數指標值是6.5,以及在圖5b中所示的示例中,脈衝計數指標值是4.5。通過這樣的方式,隨著油墨帶狀物93被消耗,脈衝計數指標值逐漸地減小。基於這一特性,餘量能夠被最低限度地檢測。
然而在本實施例中,cpu191執行更加精細的計算過程從而能夠更加迅速及更高準確度的檢測餘量。該過程的內容被分成三個狀態,即。在開始饋送之後緊接的狀態(具體地,旋轉開始之後直到編碼器板25旋轉一次)和開始饋送之後經過一定量的時間的其他狀態(具體地,在編碼器板25旋轉一次之後的狀態和編碼器板25旋轉兩次之後的狀態),後文將描述各個狀態。在下文參考圖6a,6b,8a,8b,9a和9b而作為示意性的示例的情況下,為簡單說明起見,僅僅在編碼器板25上設置100個檢測部件s,w(50個縫隙s和50個遮蔽部分w,即m=50)。另外,術語「在開始饋送之後」不僅涉及新的帶狀物盒95被安裝以饋送並開始使用未使用的油墨帶狀物93的情形,而且涉及已經開始被使用的帶狀物盒95被安裝以重新在管9上執行列印的情形。因此,該術語與「在開始列印處理之後」具有同樣的含意。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在開始饋送之後,脈衝計數指標值p在每當檢測到檢測部件s,w中的一個時被連續地計算出,並且基於該數值的表現確定餘量。具體地,最新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和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並且相應地計算所有已計算出的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數據的平均值。
例如,當在饋送開始之後緊接著檢測到第一個檢測部件s,w時,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為p1(在下文中,對應於檢測部件s,w中的第n個的脈衝計數指標值由pn表示(n是一或大於一的整數)(參見圖6a)。由於在這一階段可計算的平均值不會存在,計算不被執行並且餘量未被顯示(參見圖6b)。
隨後,當第二個檢測部件s,w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被計算出(參見圖6a)時,其與先前脈衝計數指標值p1的總和p1+p2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然後,平均值被計算出作為當前脈衝計數指標值以及先前脈衝計數指標值p2的平均值,即,p1+p2的總和y1被除以2以計算y1,即,y1=average(y1)。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1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並且根據確定的餘量等級在該顯示部500上執行餘量顯示(在該示例中以黑條顯示,參見後文描述的圖7)(如果任何形式的餘量顯示已經被執行,該顯示被更新為新的顯示,同樣適用於下文)。餘量顯示的鎖定將在後文描述。
如上所述,圖7中所示的表格被預先存儲在存儲器193中,並且描述了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和脈衝計數指標值之間的預定相關性。在該示例中,表格包括多個餘量等級(在該示例中1至6六個等級),並被設定為從長餘量側到短餘量側。特別地,如果如上所述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為大於等於87,(由於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被估算為大於等於75m而小於100m)則餘量等級是「1」。根據等級「1」,對應於圖7中最右區域示出的最高餘量等級的相當長的黑條被顯示在餘量顯示部500上。因此,能夠認為該條表示等級「1」並且也能夠認為該條表示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本身大於或等於75m並且小於100m(同樣適用於下文)。類似地,如果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是大於等於77並且小於87(為方便起見在圖7中被描述為「~86」,同樣的適用於下文),(由於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被估算為大於等於50m並且小於75m)則餘量等級為「2」,並且比餘量等級「1」的黑條稍短的黑條被顯示在餘量顯示部500上。類似地,如果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大於等於65並且小於77,(由於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被估算為大於等於25m並且小於50m)則餘量等級為「3」,並且比餘量等級「2」的黑條明顯短的黑條被顯示在顯示部500上。類似地,如果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大於等於57並且小於65,(由於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被估算為大於等於10m並且小於25m)則餘量等級為「4」,並且比餘量等級「3」的黑條稍短的黑條被顯示在顯示部500上。類似地,如果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大於等於54並且小於57,(由於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被估算為大於等於5m並且小於10m)則餘量等級為「5」,並且比餘量等級「4」的黑條短的黑條被顯示在顯示部500上。如果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小於54,(由於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被估算為小於5m)則餘量等級為「6」,並且比餘量等級「5」的黑條短的黑條被顯示在顯示部500上。
返回圖6,當第三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3被計算出(參見圖6a)時,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的總和p2+p3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2。在這種情況下,如同對應於第二個檢測部件s,w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的情形,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的平均值被計算出,即,p1+p2的總和y1被除以2以計算y1,即,y1=average(y1)。由於該計算值和在脈衝計數指標值p2時相同,新的餘量顯示未被執行(換言之,餘量顯示未更新)(參見圖6b)。
類似地,當第四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4被計算出時(參見圖6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3的總和p3+p4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3。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值被計算出作為脈衝計數指標值p4和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3的平均值,即p1+p2+p3+p4的總和y2除以4來計算y2,即,y2=average(y2)。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2的餘量等級,並且在顯示部500上執行對應於確定的餘量等級的餘量顯示(顯示被更新)。
當第五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5被計算出時(見圖6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4的總和p4+p5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4。在這種情況下,如同對應於第四個檢測部件s,w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4的情形,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3,p4的平均值被計算出,即,p1+p2+p3+p4的總和y2被除以4來計算計算y2,即y2=average(y2)。由於該計算值和在脈衝計數指標值p4時相同,新的餘量顯示未被執行(換言之,餘量顯示未更新)(參見圖6b)。
類似地,當第六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6被計算出時(見圖6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5的總和p5+p6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5。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值被計算作為當前脈衝計數指標值p6以及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3,p4,p5的平均值,即p1+p2+p3+p4+p5+p6的總和y3被除以6來計算y3,即y3=average(y3)。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3的餘量等級,並且在顯示部500上執行對應於確定的餘量等級的餘量顯示(顯示被更新)。
當第七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7被計算出時(見圖6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6的總和p6+p7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6。在這種情況下,如同對應於第六個檢測部件s,w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6的情形,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3,p4,p5,p6的平均值被計算出,即,p1+p2+p3+p4+p5+p6的總和y3被除以6來計算計算y3,即,y3=average(y3)。由於該計算值與脈衝計數指標值p6時相同,新的餘量顯示未被執行(換言之,餘量顯示未更新)(參見圖6b)。
類似地,當第八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8被計算出時(參見圖6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7的總和p7+p8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7。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值被計算出作為脈衝計數指標值p8和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3,p4,p5,p6,p7的平均值,即,p1+p2+p3+p4+p5+p6+p7+p8的總和y4被除以8來計算y4,即y4=average(y4)。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2的餘量等級,並且在顯示部500上執行對應於確定的餘量等級的餘量顯示(顯示被更新)。
當第九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9被計算出時(參見圖6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8的總和p8+p9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8。在這種情況下,如同對應於第八個檢測部件s,w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8的情形,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3,p4,p5,p6,p7,p8的平均值被計算出,即,p1+p2+p3+p4+p5+p6+p7+p8的總和y4除以8以計算y4,即y4=average(y4)。由於該計算值和在脈衝計數指標值p8時相同,新的餘量顯示未被執行(換言之,餘量顯示未更新)(參見圖6b)。
類似地,當第十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被計算出時(參見圖6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9的總和p9+p10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9。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值被計算出作為脈衝計數指標值p10和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3,p4,p5,p6,p7,p8,p9的平均值,即,p1+p2+p3+p4+p5+p6+p7+p8+p9+p10的總和y5被除以10來計算y5,即y5=average(y5)。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5的餘量等級,並且在顯示部500上執行對應於確定的餘量等級的餘量顯示(顯示被更新)。
隨後重複同樣的計算直到第99個檢測部件s,w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99被計算。
後文將描述圖6b的序號k
將描述圖6b中所示的餘量顯示的鎖定過程,當由如上所述與編碼器板25的旋轉相關聯的檢測部件s,w的光學檢測結果而確定餘量時,即使實際的餘量由於連續饋送而連續地減小,確定的餘量能夠由於例如,編碼器板25的不均勻旋轉以及油墨帶狀物93的不均勻厚度而相反地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應的等級顯示在餘量顯示部500上被直接執行,等級顯示可能在短時間內在長餘量側和短餘量側之間往復並且用戶可能會混淆。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如果利用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最新確定出的確定的餘量等級為長餘量側的餘量等級,則該確定被忽略以繼續顯示餘量的當前等級(鎖定過程)。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原則上當新的餘量顯示被執行時(參見後文描述的圖8b和9b餘量顯示鎖定「是」)總是執行該過程,該過程例外地不被執行直到編碼器板25旋轉一次,如同參考圖6a和6b描述(參見圖6b中餘量顯示鎖定「否」)。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的說明中,在編碼器板25已旋轉一次之後,最新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和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限定為確定目標值,並且由已經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數據計算預定範圍的平均值(在該示例中,對應於編碼器板25的正好一圈的100個脈衝計數指標值數據的平均值)。
例如,當第100個檢測部件s,w緊接在編碼器板25第二圈旋轉之前的在第一圈的末端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0被計算出(參見圖8a)時,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99的總和p99+p100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99。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0的最新的100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1,p2,...,p99,p100的總和y50除以100以計算y50,即y50=average(y50)。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50的餘量等級,並且在顯示部500上執行對應於確定的餘量等級的餘量顯示(顯示被更新)(參見圖8b)。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所述的餘量顯示鎖定過程也被執行。
類似地,當第101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1被計算出(參見圖8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0的總和p100+p101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00。在這種情況下,如同對應於第100個檢測部件s,w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0的情形,平均值y50=average(y50)由包括脈衝計數指標值p100的最新的100個的脈衝計數指標值數據p1~p100被計算出。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50的餘量等級;然而,對應的餘量顯示不被執行(參見圖8b)。
類似地,在檢測第102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101+p102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01,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包括當前數值的最新的100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y51(p3+...+p102)除以100以計算y51=average(y51),(參見圖8b)。在檢測第103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102+p103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02,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2的y51=average(y51)被計算出(參見圖8b)。
類似地,在檢測第104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103+p104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03,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包括當前數值的最新的100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y52(p5+....+p104)除以100以計算y52=average(y52)(參見圖8b)。在檢測第105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104+p105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04,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4的y52=average(y52)被計算出(參見圖8b)。
類似地,在檢測第106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105+p106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05,並且在對應的餘量被確定之前,包括當前數值的最新的100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y53(p7+...+p106)除以100以計算y53=average(y53)(參見圖8b)。
隨後重複同樣的計算直到第200個檢測部件s,w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0被計算出。
後文將描述圖8b的序號k。
此外,在編碼器板25旋轉兩次之後,如同上述說明,最新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和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並且由已經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數據計算預定範圍的平均值(在該示例中,編碼器板25的正好一圈的100個脈衝計數指標值數據的平均值)。
例如,當第200個檢測部件s,w緊接在編碼器板25的第三圈旋轉之前的第二圈的末端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0被計算出(參見圖9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99的總和p199+p200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199。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0的最新的100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101,p102...p199,p200的總和y100除以100以計算y100,即y100=average(yl00)。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100的餘量等級,並且在餘量顯示部500上執行對應於確定的餘量等級的餘量顯示(顯示被更新)(參見圖9b)。在這種情況下,如上所述的餘量顯示鎖定過程也被執行。
類似地,當第201個檢測部件s,w隨後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1計算出時(參見圖9a),其與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0的總和p200+p201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200。在這種情況下,如同對應於第200個檢測部件s,w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0的情形,平均值y100=average(y100)由作為包括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0的最新的100個數據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101~p200計算出。以如上所述參考圖7的方法確定對應於計算出的脈衝計數指標值平均值y100的餘量等級;然而對應的餘量顯示(顯示被更新)未被執行(參見圖9b)。
類似地,在檢測第202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201+p202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201,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包括當前數值的最新的100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y101(p103+...+p202)除以100以計算y101=average(y101)(參見圖9b)。在檢測第203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202+p203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202,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2的y101=average(y101)被計算出(參見圖9b)。
類似地,在檢測第204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203+p204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203,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包括當前數值的最新的100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y102(p105+..+p204)除以100以計算y102=average(y102)(參見圖9b)。在檢測第205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204+p205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204,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先前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204的y102=average(y102)被計算出(參見圖9b)。
類似地,在檢測第206個檢測部件s,w時,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p205+p206被限定為確定目標值x205,並且在對應的餘量等級被確定之前,包括當前數值的最新的100脈衝計數指標值p的總和y103(p107+...+p206)除以100以計算y103=average(y103)(參見圖9b)。
隨後重複同樣的計算直到第300個檢測部件s,w被檢測並且對應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300被計算出。後文將描述圖9b的序號k。
在第301個檢測部件s,w被檢測之後,重複地執行如上所述同樣的計算。
將參考圖10描述用於實現該技術的印表機1的cpu191執行控制程序。
在圖10中,該流程圖所示的過程由在印表機1被打開之後執行的預定操作(例如,開始列印指示操作)被觸發並且開始。
首先,在步驟s10,cpu191確定是否由驅動馬達103驅動的壓板輥62和帶狀物拾取軸63的驅動而開始油墨帶狀物93的饋送。如果饋送未開始,確定為否定的(s10:否)並且cpu191在循環中等待直到確定變為肯定。如果饋送開始,確定為肯定(s10:是)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15。應當注意,編碼器板25連同如上所述饋送開始而開始旋轉並且光敏傳感器26開始檢測旋轉的編碼器板25的檢測部件s,w。
在步驟s15,cpu191獲得設置在編碼器板25上並預先存儲在適當位置(例如,rom192)的檢測部件s,w的總數m(在圖3所示的示例中,m=64)。
在步驟s20,cpu191將變量n的值設定為n=0。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25。
在步驟s25,確定光敏傳感器26是否已檢測編碼器板25的第n+1個(默認為n=0,因此是第一個)檢測部件s,w,或者換言之,對應於檢測部件s,w(參見圖5a,5b等)的檢測脈衝是否經由輸入/輸出接口195從光敏傳感器26被輸入。確定為否定(步驟s25:否)並且cpu191在循環中等待直到第n+1個檢測部件s,w被檢測,並且,如果第n+1個檢測部件s,w被檢測,確定為肯定(步驟s25:是)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30。
步驟s30,cpu191基於步驟s25的檢測結果計算第n+1個(默認為n=0,因此,第1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n+1(參見圖6a,6b,8a,8b,9a和9b)。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32。
步驟s32,cpu191確定n的數值是否等於1或大於1。如果n1,確定為肯定(步驟s32:是)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35。
步驟s35,cpu191由在步驟s30計算出的第n+1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n+1和先前的第n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n(在從步驟s32經由步驟s33返回至步驟s25之前已經計算出的)計算確定目標值xn=pn+1+pn。
隨後,在步驟s40,cpu191確定在該點n的值是否等於或小於在步驟s15獲得的m的值(n≤m)。如果n>m,確定為否定(s40:否)並且cpu191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50,並且,如果n≤m,確定為肯定(s40:是)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45。
在步驟s45,cpu191確定是否n為奇數。如果n不是奇數(即n為偶數),確定為否定(s45:否)並且cpu191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s60。如果n為奇數,確定為肯定(s45:是)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55。
在步驟s55,cpu191確定自然數k滿足n=2k-1。cpu191然後轉到步驟s75。
在步驟s75,cpu191確定n是否等於或大於三(n≥3)。如果n小於三,確定為否定(s75:否)並且cpu191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s140並且,如果n等於或大於三,確定為肯定(s75:是)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85。
在步驟s85,cpu191根據步驟s30至此時的計算結果計算p1~pn-1的平均值yk-1(參見圖6)。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101。
在步驟s101,cpu191參考圖7中所示的表格並且對應於在步驟s85計算出的平均值yk-1確定餘量等級為等級1至6的任一項。cpu191然後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s140。
另一方面,在步驟s45的否定確定之後,在步驟s60,cpu191確定自然數k滿足n=2k。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90。
在步驟s90,cpu191根據步驟s30至此時的計算結果計算p1~pn的平均值yk(參見圖6)。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102。
在步驟s102,如同步驟s101的情形,cpu191參考圖7中所示的表格並且對應於在步驟s90計算出的平均值yk確定餘量等級為等級1至6的任一項。
隨後,在步驟s116,cpu191輸出顯示控制信號至顯示部500以執行對應於在步驟s102確定的等級的餘量顯示(參見圖7)(如果餘量顯示已經被執行,則顯示被更新)。cpu191然後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s140。
另一方面,在步驟s40否定確定之後,在步驟s50,如同步驟s45的情形,cpu191確定n是否為奇數。如果n不是奇數(即n為偶數),確定為否定(s50:否)並且cpu191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70。如果n為奇數,確定為肯定(s50:是)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65。
在步驟s65,如同步驟s55的情形,cpu191確定自然數k滿足n=2k-1。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95。
在步驟s95,cpu191根據步驟s103直至此時的計算結果計算pn-m~pn-1d的平均值yk-1(參見圖8和9)。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103。
在步驟s103,如同步驟s101和s102的情形,cpu191參考圖7中所示的表格並且對應於在步驟s95計算出的平均值yk-1確定餘量等級為等級1至6的任一項。cpu191然後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s117。
另一方面,在步驟s50的否定確定之後,在步驟s70,如同步驟s60的情形,cpu191確定自然數k滿足n=2k。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100。
在步驟s100,cpu191根據步驟s103直至此時的計算結果pn-m+1~pn計算平均值yk(參見圖8和9)。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104。
在步驟s104,如同步驟s101至s103的情形,cpu191參考圖7中所示的表格並且對應於在步驟s100計算出的平均值yk確定餘量等級為等級1至6的任一項。cpu191然後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s117。
在步驟s117,cpu191確定在此時n的值是否為m的倍數(即編碼器板25是否正好旋了p次(p為一或大於一的整數))。如果n不是m的倍數,確定為否定(s117:否)並且cpu191轉到後文的描述步驟s140。如果n為m的倍數,確定為肯定(s117:是)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118。
在步驟s118,cpu191確定在步驟s103或者步驟s104確定的餘量等級是否相比於在先前的時刻(即在該過程的流程中n的值小於1時)在步驟s103或步驟s104(或步驟s101或步驟s102)確定的餘量等級改變至更低的餘量側。如果等級已經改變至更高的餘量側或者沒有改變,確定為否定(s118:否)並且cpu191轉到後文描述的步驟s140。如果等級已經改變至更低餘量側,確定為肯定(s118:是的)並且cpu191轉到步驟s119。
在步驟s119,如同步驟s116的情形,cpu191輸出顯示控制信號至顯示部500以執行對應於在步驟s103(或者步驟s104)確定的等級的餘量顯示(參見圖7)(如果餘量顯示已經被執行,則顯示被更新)。然後cpu191轉到步驟s140。
在步驟s140,確定油墨帶狀物93在步驟s10開始的饋送是否結束。如果饋送未結束,確定為否定(s140:否)並且,在n在步驟s145中被加1之後,cpu191返回至步驟s25以重複同樣的流程。如果饋送結束,步驟s140的確定為肯定(s140:是)並且流程結束。
如同上述說明,在本實施例中,在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的降低過程中,如上所述基於脈衝計數指標值p(=每個檢測部件s,m的驅動脈衝的脈衝數目)的改變檢測餘量。在這種情況下,當一個脈衝作為驅動脈衝被施加至驅動馬達103以旋轉驅動馬達103時,旋轉量為獨立於轉速的恆值。將參考圖11描述。
例如,圖11a示出當油墨帶狀物93在預定的餘量、馬達旋轉速度為相對低速度時(換言之,當油墨帶狀物93以相對低速度被饋送時),脈衝計數指標值的表現。在圖11a中所示的示例中,當光敏傳感器26由於編碼器板25的旋轉而檢測縫隙s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在附圖中描述為「驅動馬達脈衝」),並且當光敏傳感器26由於編碼器板25的旋轉而檢測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因此,當檢測部件s,w作為一個整體時,光敏傳感器26檢測檢測部件s,w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從而脈衝計數指標值為五。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低速度,時間寬度ta和時間寬度tb都形成為相對大的時間寬度,時間寬度ta(參見圖5a)從檢測到縫隙s中的一個導致的升高凸脈衝至檢測到下一升高凸脈衝,時間寬度tb(參見圖5a)從檢測到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導致的下降凹脈衝至檢測到下一下降凹脈衝。
另一方面,圖11b示出當油墨帶狀物93在與圖11a一樣預定的餘量、馬達旋轉速度為相對高速度時(換言之,當油墨帶狀物93以相對高速度被饋送時),脈衝計數指標值的表現。在圖11b中,由於高速度,時間寬度ta和時間寬度tb都形成為比圖11a的時間寬度更小的時間寬度,時間寬度ta從檢測到縫隙s中的一個導致的升高凸脈衝至檢測到下一升高凸脈衝,時間寬度tb從檢測到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導致的下降凹脈衝至檢測到下一下降凹脈衝。然而,對於驅動脈衝,如同圖11中的情形,當檢測縫隙s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的情形,當檢測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因此,如上述說明中所述,當檢測檢測部件s,w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從而脈衝計數指標值為五。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油墨帶狀物93在給定的時間點的餘量能夠獨立於油墨帶狀物的饋送速度的數值而通過使用驅動脈衝計數指標值被確定。因此,相比於通過使用速度(具體地,纏繞油墨帶狀物93的帶狀物卷r1的角速度)作為參數檢測餘量的常規方法,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能夠高準確度地並且高可靠度地被確定,並且對應的餘量顯示(等級顯示)能夠被執行。
另外,由於獨立於饋送速度,產生了即使在開始饋送時的所謂加速操作以及在停止饋送時的所謂減速操作期間也能夠高準確地確定餘量的效果。將參考圖12以加速操作作為示例描述。
在圖12左側的加速段,驅動脈衝的時間間隔由於馬達旋轉速度(換言之,饋送速度)的加速而逐漸地變小。因此,從檢測到縫隙s中的一個導致的升高凸脈衝至檢測到下一升高凸脈衝的時間寬度ta逐漸地變得更短,並且從檢測到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導致的下降凹脈衝至檢測到下一下降凹脈衝的時間寬度tb也逐漸地變得更短。隨後在圖12右側的「恆定速度段」中,馬達旋轉速度(換言之,饋送速度)變為恆值並且,因此,驅動脈衝的時間間隔彼此相等。因此,從檢測到縫隙s中的一個導致的升高凸脈衝至檢測到下一升高凸脈衝的時間寬度ta此後變為恆值,並且從檢測到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導致的下降凹脈衝至檢測到下一下降凹脈衝的時間寬度tb此後也變為恆值。
然而,關於驅動脈衝,該關係在「加速段」和「恆定速度段」都被保持,從而當檢測縫隙s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並且當檢測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時,五個脈衝被輸出作為驅動脈衝,並且因此,如同上述說明中,脈衝計數指標值總是五。
雖然既未示出也不詳細描述,由上述能夠清楚的是,在減速期間存在同樣的表現。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即使在生產大體上僅僅由加速操作/減速操作列印的非常短的列印物質的情況下,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能夠以如上所述方法可靠地被確定。
因此,根據本實施例,油墨帶狀物93的餘量能夠高準確度、高可靠度地被確定以執行對應的餘量顯示(等級顯示),從而用戶能夠直觀清楚地識別油墨帶狀物93可用的量。因此,能夠改善用戶的便利性。
在本實施例中,cpu191首先在圖10的步驟s35計算第n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n和與之鄰接的第n+1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n+1以確定目標值xn=pn+pn+1。這具有以下意義。如果如上所述用於編碼器板25的光學檢測被執行,如上所述,編碼器板25的縫隙s和在縫隙s間的遮蔽部分w二者都作為檢測部件。在這種情形中,如同已經在示例性的圖5a,5b,11a,11b,12等所示的那樣,例如,光敏傳感器26檢測由於縫隙s導致的凸脈衝並且檢測由於遮蔽部分w導致的凹脈衝。在該狀態下,如果編碼器板25中縫隙s的寬度尺寸和遮蔽部分w的寬度尺寸是相同的,由光敏傳感器26檢測的凸脈衝的時間寬度自然被假設為與凹脈衝的時間寬度相同。
然而,實際上,如圖13所示,由於光在經過縫隙s時的擴散(漫射)的影響,對於光敏傳感器26,光經由縫隙s傳輸的時間變得比光由遮蔽部分w遮蔽的時間的比例更大。因此,自然假設為相同的凸脈衝的時間寬度和凹脈衝的時間寬度可能並不相同。
另外,如圖14所示,也可能由於在光學檢測時設定的閾值和信號值之間的數量關係而發生同樣的情形。特別地,如果以閾值1分隔「高」信號和「低」信號,凸脈衝的時間寬度和凹脈衝的時間寬度大體是相同的;然而,如果以閾值2分隔「高」和「低」,凸脈衝的時間寬度(即,「高」輸出時間)變為比凹脈衝的時間寬度(即,「低」輸出時間)更短。
然而,即使如上所述的影響發生,從檢測到縫隙s中的一個導致的升高凸脈衝至檢測到下一升高凸脈衝的時間寬度ta(參見圖5a,5b,11a,11b和圖12)和從檢測到遮蔽部分w中的一個導致的降低凹脈衝至檢測到下一降低凹脈衝的時間寬度tb(參見圖5a,5b,11a,11b和圖12)並不會改變,或者換言之,一個凸脈衝和一個凹脈衝的總時間寬度並不會改變。聚焦在這點上,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由第n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n(對應於凸脈衝和凹脈衝中的一個)和與之鄰接的第n+1個脈衝計數指標值pn+1(對應於凸脈衝和凹脈衝的另一個)計算出確定目標值xn(參見圖10的步驟s35)。因此,能夠確保高準確度而不會導致關於光學檢測的擔憂。
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通過使用幾乎所有已經檢測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而執行該處理,直到在開始饋送之後檢測部件s,w被檢測了編碼器板25的一圈(參見圖6a,6b和圖10的步驟s85,s95等)。因此,餘量的確定和對應的等級顯示能夠可靠地和準確地被執行。
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每當在開始饋送之後檢測部件s,w被檢測了編碼器板25的一圈時,從目標中排除對應於上一圈的檢測部件s,w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並且通過使用之後的脈衝計數指標值p而執行該處理(參見圖8a,8b和圖10的步驟s95,s100等)。因此,餘量的確定和對應的等級顯示能夠以適當組織的數據來執行,以加速計算而無需不必要地增大數據量。
特別地,在本實施例中,如果新的確定的餘量等級被確定為在較長的餘量側上的餘量等級,則繼續當前等級的餘量顯示(從而該確定被忽略)(參見圖10的步驟s118等)。如上所述,這能夠避免等級顯示在很短的時間內在長餘量側和短餘量側之間前後移動並幹擾用戶的負面效果,並且用戶的便利性能夠被改善。
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本實施例並且能夠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技術想法下做出各種改變。這種修改例的示例將會在下文被依次描述。
(1)緊接著列印開始之後的排除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參考圖6a和6b,平均值y1,y2…在饋送開始之後緊接著被計算出(換言之,緊接著列印操作開始之後);然而,這不是一種限制。具體地,這樣一個在饋送開始之後緊接著(換言之,緊接著列印操作開始之後)的操作不穩定狀態能夠被從如上所述的諸如餘量等級確定和對應的顯示的處理目標中排除。因此,由於消除了不穩定狀態的不利影響,從而餘量的確定和對應的顯示能夠更加可靠地和準確地被執行。
(2)採用油墨帶狀物之外的物質
上述實施例中,被限定為消耗完成狀態的確定目標的伸長介質是熱學轉印帶狀物,其通過由列印頭61加熱而被用於在管9上熱學地轉印;然而,這不是限制。具體地,如上所述的方法能夠應用於這樣一種伸長介質,其由預先纏繞的適當的卷中被饋送出並在執行列印時被消耗的列印接收帶(相當於列印接收介質)。此外,如上所述的方法能夠被應用於諸如管9的列印接收管這樣的一種伸長介質,只要管從預先纏繞的適當的卷中被饋送出並在執行列印時被消耗。
(3)緊接著切割之前以及緊接著切割之後的排除
例如,如果列印接收帶或者列印接收管被用作如上所述(2)中的伸長介質,在某些情況下,在由列印頭形成列印之後,該介質以用戶期望的長度由設置在印表機中的切割器(在該示例中的切割器64)切割。此修改示例對應於這樣一種情形,並且與如上所述執行脈衝計數指標值的平均值的計算、對應的餘量排列的確定、和餘量顯示的所有處理不同,在由切割器的切斷操作之前和之後的預確定階段,至少這些處理中的一個被中斷,並且在除預確定階段之外的時間內執行包括被中斷的處理的所有處理。
在此修改例示例中,通過排除在由切割器切割時的操作不穩定狀態,由於該不穩定狀態的不利影響被排除,從而餘量的確定和對應的顯示能夠更加可靠地準確地被執行。
其他
應當注意,在上述描述中的「豎直」,「平行」,「平面」,等術語並不使用其精確的含義。具體地,「豎直」,「平行」,「平面」等這些術語在設計以及製造中允許公差和誤差並且具有「大致地豎直」,「大致地平行」以及「大致地平面」等含義。
應當注意,關於上述描述的外部外觀尺寸和大小的「相同」,「等於」,「不同」等術語並不使用其精確的含義。具體地,「相同」,「等於」,「不同」等這些術語在設計和製造中允許公差和誤差並且具有「大致地相同」,「大致地等於」和「大致地不同的」等含義。然而,當被用作預先定義的確定標準或者界限數值的數值被描述,諸如閾值和參考值等,術語「相同」,「等於」,「不同」等被用於不同於上述定義的描述並且具有精確的含義。
上述說明中,圖4中所示的箭頭表示信號流的示例並且並不意指限制信號流的方向。
圖10中所示的流程圖並不意指將本發明限制於所示的過程,並且該過程能夠被添加/刪除或者能夠以不同的次序被執行,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技術想法。
本實施例以及修改例的示例的技術能夠以如上所述之外的組合被適當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