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於大壩兩岸的帷幕灌漿方法與流程
2023-10-23 16:55:22 3

本發明屬於水利水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於大壩兩岸的帷幕灌漿方法。
背景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大壩兩岸的帷幕灌漿通常在灌漿平洞中進行。當帷幕較深時,通常設置數排灌漿平洞,各排灌漿平洞軸線平行且錯開一段距離。
在實際施工中,由於前期地質情況不明朗等原因,常會導致某排灌漿平洞設置過短,導致灌漿存在「盲區」。如圖1所示,第二排灌漿平洞2本應開挖至灌漿平洞帷幕底線10,但由於前期勘測的原因,僅達到圖1所示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的做法是將該排灌漿平洞再次開挖直至灌漿帷幕底線10附近,再次進行帷幕灌漿。但該種方式對於已經支護好的灌漿平洞,會造成二次開挖,增大開挖量和支護量,而且會影響施工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可避免二次開挖、施工進度快、防滲效果好的適用於大壩兩岸的帷幕灌漿方法。
本發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於大壩兩岸的帷幕灌漿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在大壩兩岸設置第一排灌漿平洞,在帷幕底線深度大的區域、位於第一排灌漿平洞下方設置第二排灌漿平洞,第一排灌漿平洞和第二排灌漿平洞軸線平行,且第一排灌漿平洞和第二排灌漿平洞的水平投影之間間隔距離Y;
b)在第二排灌漿平洞尾部設置連通的支洞;
c)在第一排灌漿平洞內鑽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形成第一帷幕;對於帷幕底線深度小的區域,直接灌漿至第一排灌漿平洞正下方的帷幕底線;對於帷幕底線深度大的區域,灌漿深度超過第二排灌漿平洞的頂部正投影線;
d)在第二排灌漿平洞內鑽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形成第二帷幕,灌漿深度直至第二排灌漿平洞正下方的帷幕底線;
e)在間距Y範圍內,從第二排灌漿平洞內朝第一帷幕方向鑽孔並進行帷幕灌漿,形成側向搭接帷幕,並使側向搭接帷幕與第一帷幕相交;
f)在支洞內沿支洞軸線且朝向第一排灌漿平洞方向鑽斜向孔,進行斜向帷幕灌漿,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需與第一帷幕相交,或者與帷幕底線相交;
g)在支洞內鑽豎直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形成第三帷幕,灌漿深度直至帷幕底線。
在傳統方案中,一般都會設計支洞用於交通等用途,但是並沒有將支洞用於帷幕灌漿。當第二排灌漿平洞過短時,會導致第一帷幕與第二帷幕之間有部分側向搭接帷幕無法施工,以及部分豎直帷幕無法施工。
本發明的方案利用支洞進行帷幕灌漿,彌補了灌漿平洞過短造成的無法施工的缺陷,且使得第一帷幕、第二帷幕、側向搭接帷幕、斜向帷幕、第三帷幕組合形成封閉的防滲結構,防滲效果好。
為進一步提高防滲效果,步驟c)和d)中第一帷幕和第二帷幕的正投影存在部分重疊區域。
實際施工過程中,不同工程的大壩兩岸的高度會有不同,傳統做法是設置多排灌漿平洞。同樣的,本發明的方案中也可根據大壩兩岸的高度,對於帷幕底線深度大的區域,按照步驟a)中的方法,在第二排灌漿平洞與第一排灌漿平洞之間增設有N排灌漿平洞,且每一排灌漿平洞尾部均設置支洞;
在步驟d)之前,按照步驟c)中的方法在每一排灌漿平洞內鑽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且上一排灌漿平洞的灌漿深度超過下一排灌漿平洞的頂部正投影線;
在步驟d)之後,對每一排灌漿平洞尾部的支洞按照步驟e)和步驟f)的方法進行帷幕灌漿,從下一排灌漿平洞內朝上一帷幕方向鑽孔並進行帷幕灌漿,形成側向搭接帷幕,並使側向搭接帷幕與上一帷幕相交;在下一排支洞內朝上一排灌漿平洞方向鑽斜向孔,進行斜向帷幕灌漿,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需與上一帷幕相交,或者與帷幕底線相交;
同時,在自身支洞內進行豎直帷幕灌漿直至帷幕底線。
進一步的,步驟c)和d)可同時進行,亦可先後按次序進行。
本發明的顯著效果是:
1.避免灌漿平洞的二次開挖,減少了開挖量和襯砌量,節約了工程投資。
2.充分利用現成的支洞灌漿,加快了施工進度。
3.形成封閉的防滲體,減少滲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施工方法所得到的結構縱向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施工方法所得到的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A-A剖面圖。
圖4為圖2中的B-B剖面圖。
圖中:1-第一排灌漿平洞;2-第二排灌漿平洞;3-第一帷幕;4-第二帷幕;5-支洞;6-斜向帷幕;7-第三帷幕;8-側向搭接帷幕;10-帷幕底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適用於大壩兩岸的帷幕灌漿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在大壩兩岸設置第一排灌漿平洞1,在帷幕底線10深度大的區域、位於第一排灌漿平洞1下方設置第二排灌漿平洞2,第一排灌漿平洞1和第二排灌漿平洞2軸線平行,且第一排灌漿平洞1和第二排灌漿平洞2的水平投影之間間隔距離Y;
b)在第二排灌漿平洞2尾部設置連通的支洞5;
c)在第一排灌漿平洞1內鑽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形成第一帷幕3;對於帷幕底線10深度小的區域,直接灌漿至第一排灌漿平洞1正下方的帷幕底線;對於帷幕底線10深度大的區域,灌漿深度超過第二排灌漿平洞2的頂部正投影線;
d)在第二排灌漿平洞2內鑽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形成第二帷幕4,灌漿深度直至第二排灌漿平洞2正下方的帷幕底線10;
e)在間距Y範圍內,從第二排灌漿平洞2內朝第一帷幕3方向鑽孔並進行帷幕灌漿,形成側向搭接帷幕8,並使側向搭接帷幕8與第一帷幕3相交;
f)在支洞5內沿支洞軸線且朝向第一排灌漿平洞1方向鑽斜向孔,進行斜向帷幕灌漿,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6需與第一帷幕3相交,或者與帷幕底線10相交;
g)在支洞5內鑽豎直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形成第三帷幕7,灌漿深度直至帷幕底線10。
步驟c)和d)可同時進行,亦可先後按次序進行。
為進一步提高防滲效果,步驟c)和d)中第一帷幕3和第二帷幕4的正投影存在部分重疊區域。
實際施工過程中,不同工程的大壩兩岸的高度會有不同,傳統做法是設置多排灌漿平洞。同樣的,本發明的方案中也可根據大壩兩岸的高度,對於帷幕底線10深度大的區域,按照步驟a)中的方法,在第二排灌漿平洞2與第一排灌漿平洞1之間增設有N排灌漿平洞,且每一排灌漿平洞尾部均設置支洞5;
在步驟d)之前,按照步驟c)中的方法在每一排灌漿平洞內鑽孔並進行豎直帷幕灌漿,且上一排灌漿平洞的灌漿深度超過下一排灌漿平洞的頂部正投影線;
在步驟d)之後,對每一排灌漿平洞尾部的支洞按照步驟e)、f)、g)的方法進行帷幕灌漿,從下一排灌漿平洞內朝上一帷幕方向鑽孔並進行帷幕灌漿,形成側向搭接帷幕,並使側向搭接帷幕與上一帷幕相交;在下一排支洞內朝上一排灌漿平洞方向鑽斜向孔,進行斜向帷幕灌漿,其所形成的斜向帷幕需與上一帷幕相交,或者與帷幕底線10相交;
同時,在自身支洞內進行豎直帷幕灌漿直至帷幕底線10。
本發明的方案利用支洞進行帷幕灌漿,彌補了灌漿平洞過短造成的無法施工的缺陷,且使得第一帷幕3、第二帷幕4、側向搭接帷幕8、斜向帷幕6、第三帷幕7組合形成封閉的防滲結構,防滲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