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神秘島》讀後感400字

2023-10-23 21:20:32 1

  《神秘島》是凡爾納著名三部曲中最後一部。裡面發生了一個很勵志的故事。下面來看看為大家提供的讀後感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神秘島》讀後感【1】

  《神秘島》主要講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五個被困在南郡城中的北方人乘熱氣球逃脫。可他們被風暴吹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荒島上,但他們依靠團結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難製造了陶器、武器、電報機等用品。而暗地裡,早已在黃島上居住的尼摩船長默默地幫助他們,可意想不到的是,最後火山爆發了……

  合上書,我深深得佩服這五位人士—史皮萊勒、哈丁、奈伯、潘克洛夫特、赫伯特,當然還有一隻叫託普的狗。他們依靠自己那堅不可摧的信念,在荒島中活著,並依靠自己的科學知識,利用小島的有限資源,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庭。

  回想到現實,那一個個向人乞討下跪的乞丐為什麼那麼貧窮呢,因為他們沒有故事主人公那種意志。而朱元璋則不同,因為他有永不放棄,堅定的意志,便從一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上,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多麼的大啊!因此,這種信念對乞丐還是對一些對生活絕望的人,是多麼重要。

  故事中還有兩個人是值得尊敬的:一個是作孽深重的艾爾通,雖然他在年輕時犯了罪,流放到達抱島上,但他知心悔改,幫助遇難者打退了海盜的攻擊;第二個人便是《海底兩萬裡》的主人公尼摩船長,他幫助五名遇難者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悄然提供武器、生活用品,為潘克洛夫特、赫伯特、史皮萊勒點火指明方向……他可以稱之為「樂於助人」的榜樣了。

  這本書不僅留給我無盡的懸念與閱讀的快樂,還有許多人生的哲理----有不放棄,堅定的信念往往使人成功;只要知錯能改,還是一位好朋友;樂於幫助他人,自己快樂,別人也高興;付出一滴滴汗水便能收穫成功的喜悅……這些道理不僅給予了我智慧,還教會了我做人。

  《神秘島》讀後感【2】

  《神秘島》是法國作家凡爾卡寫的一本頗具特色的科幻小說,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

  書中有五個人物:他們分別是心靈手巧、無所不能的工程師希留斯,在槍林彈雨中也能奮筆疾書的記者吉登,生死相隨無比忠誠的僕人奈伯,勇敢果斷的水手潘克特洛夫,以及知識淵博的少年赫伯特。有時我為他們的遇險緊張而緊張,而他們卻一鼓作氣地衝了過去;有時我為他們所遇的磨難感到難過,而他們卻毫不猶豫地接受並面對了下去;有時我為他們的取得的勝利感到高興,而他們卻更為謹慎。因此,我要學習他們那團結友愛、堅持不懈、努力開拓的精神。

  有人說: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要不怕困難。於是,那麼不幸的海倫·凱勒站了起來寫下了無數的精美文章;那麼不幸的貝多芬奏出了無數的鋼琴曲;那麼不幸的霍金造就了人們對宇宙的渴望,他們都為了自己的理想堅持了下來,堅持就是勝利!

  正如書中所說的「現實是殘酷的,未來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但是我知道只要不斷地與現實中的厄運做鬥爭,我們完全可以一步一步地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就能去往我們嚮往的一片天空;我們就能擁抱明天的輝煌;讓我們的明天會充滿陽光,充滿成功的喜悅。

  《神秘島》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儒勒.凡爾納的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神秘島》,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好書,裡面主要講了5個人:"工程師史密斯先生;紐約先驅時報記者史佩萊;工程師的僕人納布;水手潘科洛夫;和他的船長的兒子赫伯特;外加一隻小狗託普」,從南方人的集中營越獄,飄到了太平洋上,被卷進了一場風暴裡,等風暴過去,他們發現,自己飄到了一座荒島上。

  知識淵博的工程師從南十字星的位置推斷出了他們在南半球,第二天天亮時,他又爬到一座高山上,知道了他們被困在荒島上而不是在大路上,他們明白,自己只能等待救援,所以,要做好長期生活在島上的準備。

  他們找一個天然的洞穴,把它起名為「花崗石宮」。一天,赫伯特在整理衣服的時候,發現了一粒小麥種子,水手認為沒什麼用,而工程師史密斯卻說:一個小麥能結10個麥穗,一個麥穗可以結80粒麥子,把它種下去,一次就是800粒,兩次就是640000,三次就是512000000粒,第四次就大於400000000000粒了!」這番話讓大家很是興奮。

  當島上居民過著豐衣足食,自給自足的生活時一個漂流瓶漂了過來上面寫著「遇難人......達抱島:西經153度,南緯37度11分」史密斯先生認為能把經緯度計算到如此精確的,一定是知識十分淵博的人,他便決定要去救那個人。結果救回來了一個被流放了12年並已改過自新的犯人艾爾通。

  在島上的這段時間裡,島上居民發現,每次遇到一些障礙,困難時,總會有一雙神秘的手來幫助他們,而這個神秘人在發了一封電報給他們(電報是史密斯先生自製的),島上居民終於能見到神秘人了。

  原來,那個神秘人是《海底兩萬裡》中的尼摩船長!!!尼摩船長原來是印度的達卡王子(傳說中高富帥),由於起義失敗,妻兒被殺,他便開始憎惡人類,憎惡社會,便用了所有積蓄,購買材料,召集了自己的夥伴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造了一艘潛艇「鸚鵡螺號」,便開始了他的海底人生,最後,他的夥伴一個個的死去了,只剩下了他自己,他便打算在這座島上安度晚年了,尼摩船長跟史密斯先生說了一些話後,便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尼摩船長離世後,島上的地殼活動很頻凡,史密斯語氣沉重地對夥伴們說:「這座島總有一天會被毀掉。」因為島上的那座休眠火山又復甦了,整個島會因地震而沉入海中,就像亞特蘭蒂斯一樣,終於,火山爆發了,島民們被困在一塊大巖石上,這時,艾爾通站了起來,發現了遠處有一艘船,原來是來接流放的艾爾通格蘭特船長的兒子,上船後,他們問他為什麼會找到這,他說,在達抱島上,他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個島的經緯度。可島上的居民並沒有寫紙條啊,史密斯先生一看,這熟悉的字跡,這是尼莫船長的字,原來,尼摩船長死後,還救了他們一命!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身處逆境中是,不要絕望,不要失去信心,只有努力奮鬥,才能生存下來,機會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