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貯水構築物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16:06:17 2
專利名稱:一種貯水構築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壓力構造的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能抗冰壓的貯水構築物。
背景技術:
冰害對我國北方地區市政工程、海工、水利工程的危害和破壞是相當嚴重的,其破壞的主要方式為兩類(1)是動冰壓力,(2)是靜冰壓力,除了冰凍會對混凝土剝蝕外,冰蓋層受溫度影響膨脹時對構築物產生很大的外加荷載,這些水池池壁在冰蓋冰脹力作用下,池壁出現變形和裂縫,影響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多年來水池冰害設計中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案,為了節約投資,能埋入地下就將水池埋入地下;不能埋入地下的就採用人工或機械設備破冰,也有許多水池採用建造圍護性保溫房的方案並在房內設取暖設備,敞口水池是體形較大的構築物平面尺寸大都長達百米且池體也相對較高,採用圍護性房屋保溫會使建設投資成本大大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貯水構築物,它可減輕因結冰對貯水構築物產生的影響,防止結冰對混凝土的剝蝕及變形和裂縫。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貯水構築物,它主要包括貯水池底,與貯水池底連為一體的池壁,其特徵在於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坡面狀。
本發明把貯水構築物的內壁設成坡面,其坡面與水平面成45°~60°夾角,且表面覆有一層閉孔型發泡軟墊,發泡軟墊層防止了冰對混凝土的剝蝕,而坡面結構有分力作用,進一步減少冰蓋引起的膨脹力,該構造技術在池壁造價中可節約工程投資約30%,在降低投資成本的同時也解決了冰害問題。
圖1為現有貯水構築物的荷載簡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示意圖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發明主要包括貯水池底,與貯水池底連為一體的池壁,其特徵在於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坡面狀,在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具有坡面的凸狀,坡面與水平面成45°~60°夾角,靠近池內壁上部的剖面近似呈三角形,坡面表面至少覆有一層發泡軟墊1,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具有坡面的凸狀的深度h為0.5-2米。
實施中坡面與水平面角度α的範圍為45°~60°,以分解冰蓋層受溫度影響膨脹時產生的靜冰壓力,並在斜面上貼閉孔型發泡軟墊,以即防止冰對混凝土的剝蝕,且進一步減少由於冰蓋引起的膨脹力,軟墊的發泡率為15倍~30倍。
如圖1某水池池深3.50m,冰蓋厚度0.20m,只計入靜水壓力和靜冰壓力荷載(見荷載簡圖),當池壁厚400mm,內側配筋達Φ22@100H2,才僅僅滿足強度配筋(因是貯水構築物,僅強度滿足還不夠,還需滿足抗裂要求,配筋還要大)從計算結果看上述結構斷面尺寸和配筋量均不是一個合理的結構設計方案。
圖1中P1-靜冰壓力標準值(KN/m),根據冰厚查國家規範《水工建築物抗凍設計規範》(DL/T-5082-1998)附錄D,或按水工設計手冊第十七章主要設計標準和荷載計算中冰壓力按公式P1=Pj×H1計算;式中Pj-單位面積上的靜冰壓力(查表)H1-冰厚P2-靜水壓力標準值(KN/m),按公式P2=γW(H2-H12)/2計算;式中γW-水的重度H-水深H1-水厚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措施後,在同樣的條件下,池壁只需300mm,強度配筋為Φ14@150,抗裂配筋為Φ14@100。
權利要求
1.一種貯水構築物,它主要包括貯水池底,與貯水池底連為一體的池壁,其特徵在於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坡面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貯水構築物,其特徵在於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具有坡面的凸狀,坡面與水平面成45°~60°夾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貯水構築物,其特徵在於靠近池內壁上部的剖面近似呈三角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貯水構築物,其特徵在於坡面表面至少覆有一層發泡軟墊。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貯水構築物,其特徵在於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具有坡面的凸狀的深度為0.5-2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貯水構築物,其特徵在於靠近池內壁上部為一坡面狀,本發明把貯水構築物的內壁設成坡面,其坡面與水平面成45°~60°夾角,且表面覆有一層閉孔型發泡軟墊,發泡軟墊層防止了冰對混凝土的剝蝕,而坡面結構有分力作用,進一步減少冰蓋引起的膨脹力,該構造技術在池壁造價中可節約工程投資約30%,在降低投資成本的同時也解決了冰害問題。
文檔編號E04H4/00GK1467355SQ0311708
公開日2004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22日
發明者曹玉萍, 王作民, 王大齡 申請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