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姐第一屆是哪一年(就這樣改寫了結局)
2023-10-27 18:06:39 1
一年一港姐。
2022年最新出爐的「香港小姐」,林鈺洧爆冷奪冠。
延續了近幾年港姐顏值不給力的「傳統」。
尤其是林鈺洧還有個顏值「珠玉在前」的明星老爹。
更是讓人唏噓香港娛樂圈一代不如一代。
其父林俊賢,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影壇炙手可熱的大明星,當年顏值之高,被媒體稱作「香港第一美男」。
那部周星馳的轉型之作《一本漫畫闖天涯》,就是由林俊賢主演。
香港小姐從曾經的神仙顏值,出星率爆表,到如今連曾志偉都感慨「慘不忍睹」。
這項可謂亞洲第一的選美比賽盛事,留下的三個疑問,也是時候該解答了。
上世紀70年代「絕地求生」「香港小姐」賽事的誕生,比我們想像的要早。
1946年初夏,第一屆香港小姐選美大賽正式拉開帷幕,不過那時候還談不上什麼全民盛事,反而有點「黑髒」。
名義舉辦方是「香港中華業餘泳團」和「英國空軍俱樂部」。
實際操盤人卻是李裁法,著名「青幫人物」,有「香港杜月笙」之稱。
比賽地址更是赤裸裸地直接放到了香港麗池花園夜總會,
純粹一個達官顯貴和社會大佬們吃飽喝足後的娛樂項目。
甚至連第一任「港姐冠軍」李蘭,都曾經做過酒店「女招待」。
雖然底色不好看,但冠軍出道的李蘭還是於1949年主演了香港的第一部黃飛鴻電影——《黃飛鴻鞭風滅燭》。
從此影史留名。
李蘭乍一看,有點神似後來的鐘麗緹
可以說,整個40-60年代「香港小姐」賽事的舉辦,都有著濃厚的「黑澀會」背景。
不過也就此奠定了兩項港姐「傳統」:
一是給了有姿色和才藝的社會底層女子,一個改命的機會。
二是為香港娛樂圈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但早期港姐比賽因為舉辦方的原因,社會名聲並不那麼漂亮,比如第三屆比賽就曾曝出「拉票醜聞」。
所以在1966年10月選出港姐冠軍馬嘉慧後,「香港小姐」停辦數年。
直到1973年,在電影圈賺得盆滿缽滿的邵逸夫出手,由TVB接過賽事主辦權。
從此,「香港小姐」才步入專業化正途,進入了全盛的黃金時代。
70年代的邵逸夫
TVB接手後的首屆港姐比賽,就深刻影響了未來數十年的華語影壇。
當年冠軍叫孫泳恩,不過,這屆比賽最牛的卻是第四名趙雅芝。
她成為華語影壇歷史上的標誌性人物,從《上海灘》到《楚留香》,再到《新白娘子傳奇》,成就空前。
從這時候開始,「香港小姐」比賽華麗轉身,不斷誕生超級大明星,甚至是享譽全球的世界級影后。
超級美女雲集,女港星的半壁江山1977年港姐比賽,誕生了首位嫁入豪門的港姐。
冠軍朱玲玲,在霍震霆的愛情攻勢之下,嫁入了霍英東家這個香港頂級豪門。
後來成為了跳水皇后郭晶晶的婆婆。
2年後1979年港姐選舉,繼趙雅芝後,又出了一位「牛B哄哄」的第四名——鍾楚紅。
被稱作史上「最美豔港姐」。
拍文藝片《秋天的童話》,一眼深情望穿周潤發。
《秋天的動畫》
拍動作片《縱橫四海》,風情萬種讓張國榮情不自禁。
時間來到80年代。
1983年這屆港姐冠軍名叫楊雪儀,不熟沒關係,亞軍你就如雷貫耳了——張曼玉。
張曼玉是歷屆香港小姐中,電影成就最高,國際知名度最佳的一位。
《甜蜜蜜》那場又笑又哭的戲至今為人念念不忘。
1989年,張曼玉憑藉劇情片《人在紐約》獲得第26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3年後,她主演的傳記片《阮玲玉》贏下一座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成為華語影壇第一位拿到國際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女演員。
2004年張曼玉再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至此穩坐華語影壇成就第一的女演員寶座。
不過1986年港姐比賽就比較慘澹了。
因為這年香港另一項選美比賽亞洲小姐的冠軍利智太出風頭,力壓港姐冠軍李美珊。
利智以「天使面孔,魔鬼身材」聞名,成龍那部經典的《雙龍會》,她的絕絕子身材,讓人過目難忘。
很多年後,李連杰在某檔撒貝寧主持的央視節目上「熱血告白」妻子利智:
「我可以為她不要名,不要利,可以斷送所謂的一切前程」
「我每一天的血管都熱血沸騰」
利智的魅力可見一斑。
利智與李連杰近年合影
1987年的港姐冠軍楊寶玲,在《蜀山奇俠之紫青雙劍》飾演了女主角之一的李紫瓊,郭富城甚至在劇中給她當過配角。
楊寶玲那屆港姐還有位退選的選手,後來被導演王晶慧眼識珠挖掘,捧為一代女神。
名字叫做邱淑貞。
1988年的冠軍李嘉欣,她是港姐史上數一數二的頂級美女。
同時也是華語影史上最有演技的一位的花瓶。
因為與香港眾多富商糾纏不清的情史,被港媒冠以「持靚行兇」的稱號。
1989年的冠軍陳法蓉,港姐史上第一位具有大學學歷的獲獎選手。
由此也可以看出港姐選美比賽逐漸有了內外兼修的標準。
整個80年代,港姐選手幾乎全員巔峰,無論顏值還是成就,均達到空前高度。
但接下來的10年,「香港小姐」的盛世卻像曇花一現,背後原因讓人唏噓。
盛極而衰時間終於來到90年代。
第一位冠軍是1990年的袁詠儀,也被譽為張曼玉之後演技最好的港姐之一。
袁詠儀人雖漂亮,卻從不以此為賣點,和周星馳演起《國產凌凌漆》來,無釐頭的畫風深入人心。
《國產凌凌漆》名場面:看電影取子彈
與老公張智霖一起
1991年的港姐冠軍郭藹明是史上學歷最高的一位,碩士畢業,即將攻讀博士。
港姐出道後加入娛樂圈,後出演電視劇《大時代》時與劉青雲因戲生情,如今仍是「市民劉先生」的太太。
當然,這年的季軍也很厲害——後來的「烏拉嗚啦啦氏已餿」蔡少芬。
蔡少芬年輕時
1993年後,港姐選舉漸漸走向了衰退,再也沒出過名震華語影壇的頂級巨星。
在2000年之前,尚還有一些TVB女主能叫響名字:李綺虹、佘詩曼、郭羨妮、胡杏兒。
古天樂版《神鵰俠侶》李綺虹飾演郭襄
郭羨妮《尋秦記》
但到了2000年之後,香港小姐幾乎一夜「銷聲匿跡」。
遮羞布早蓋不住了,同時也留下了三個疑問:
一、為什麼「香港小姐」會出現斷崖式衰退?
當年邵逸夫接手「香港小姐」時,香港電影正如日中天。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港姐優秀選手因此獲得了大量出演影視劇的機會。
甚至連港姐第8名的翁美玲和排名15開外的周海媚,都能在當時環境下覓得良機。
黃日華與翁美玲
周海媚
更重要的是,彼時香港影視圈吳宇森、徐克、王家衛、林嶺東、杜琪峯、許鞍華、陳可辛等華語電影大師也正冉冉升起,相輔相成,才會打磨出張曼玉這樣的港姐超級影后。
然而2000年之後,這一切都不復存在。
香港本土電影市場斷崖式萎縮,影視人才北上,產量銳減,港姐們比賽之後進一步發展的土壤沒有了。
加上2003年香港與內地合拍片事宜敲定後,不少港片為了順利進軍內地市場,大量啟用內地女星擔任女主角。
由於機會實在太少,港姐「不出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為什麼港姐顏值越走越低?
曾經的港姐,是「花間誰魁首,月灑銅鑼灣」。
但近十幾年顏值可謂嚴重斷檔。
2007年港姐冠軍
2008年港姐冠軍
2017年港姐冠軍
過去參加香港小姐比賽,是香港許多位於社會底層,顏值出眾,多才多藝的女性改變自己命運的一個途徑。
比如冠軍李嘉欣,家境就極其貧寒。
但時代在變,漂亮女性不一定非得在娛樂圈才有自己的社會位置。
讀書深造,利用網際網路視頻自主成名,有顏有藝的人早已不再局限「港姐」這一座獨木橋。
尤其是香港娛樂圈的整體式微,港姐收入還不如一個打工人,讓很多優質候選人避之不及。
候選池的基數小了,自然出高顏值美女的機率就低了。
三、「香港小姐」比賽會慢慢歸於「死亡」嗎?
如果說70-90年代香港小姐比賽,帶著的是香港女性不服輸,力爭上遊的精神氣質。
那21世紀的港姐比賽,則是她們展現自我,女為己悅者容的主人翁精神。
比如去年的冠軍宋宛穎,參加港姐更多是一種體驗,因為人家本身就不愁工作,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優異成績畢業,雙修生物化學、人類生物學。
「香港小姐」未來或將繼續存在,只不過改寫了自己的結局:
不再是娛樂圈的造星池了,而是作為展現優秀香港女性內外兼修之美的一扇窗口。
就像有人曾講過的那樣——
「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也不是旺角銅鑼灣,而是香港小姐」
這句話放在如今時代的語境下,同樣適用。
文/範西裡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