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28 00:00:52 1
專利名稱: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種自行車,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
背景技術:
鏈條驅動雖然在理論上功效並不低,但其開放式的結構導致在實際使用過程中, 極易被汙物阻滯生鏽等,使其能量利用率較設計大打折扣,而且其與生俱來的「掉鏈子」現象,在關鍵時刻更是讓人深惡痛絕,再加之鏈條結構的換檔問題,雖然成本較低,但有幾輛車是能順利完成的?尤其是在其鏽蝕之後,不僅換檔困難,而且,力傳輸能力相當低下。所以,多年來無鏈自行車一直以其能量利用率能達到設計狀態、清潔衛生、日常少無維護、操作方便等特點,多少設計師樂此不疲並為多少愛好者孜孜以求。然而,無鏈式自行車至今還沒有流行開來,究其原因,是還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案。目前現有的技術和市場上偶爾出現的無鏈式自行車,全部為雙輪結構,不外乎三類傘齒輪長軸傳動、前輪直驅式、後輪直驅式。傘齒輪長軸傳動相對比較成熟,但其能效低,製造成本高,且不易變速;前輪直驅式轉彎時不但彆扭而且吃力,爬坡和速跑能力差;後輪直驅式為防後翻,則其重心必在後輪之前, 故騎起來特別費勁。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量利用率高,騎乘輕便舒適,形態多變,清潔衛生,日常無需維護,操作方便,便於攜帶,適應性強的自動調速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包括前支承叉、主支承叉、前連杆叉、後連杆叉、前輪、中間驅動輪、後輪、腳踏裝置和變速箱,前支承叉上設方向手把,主支承叉上設座墊,其前支承叉設在前輪上,腳踏裝置、變速箱和主支承叉設置在中間驅動輪上,腳踏裝置、變速箱和中間驅動輪連動,前連杆叉前端連接前支承叉、後端鉸接變速箱,後連杆叉前端鉸接變速箱、後端固定後輪,所述主支承叉與前連杆叉和後連杆叉之間分別設有鉸接連接的前、後斜向調節連杆,斜向調節連杆上設伸縮調節器。上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所述的腳踏裝置設置在變速箱的中心軸上。上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所述的主支承叉固定設置在變速箱上,前斜向調節連杆和後斜向調節連杆上端通過同一銷軸鉸接在主支承叉上。上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所述的伸縮調節器包括主套管、伸縮杆和彈簧,所述的伸縮杆可伸縮定位在主套管中,伸縮杆外端設置調節螺母,彈簧套設在伸縮杆上,兩端分別壓縮在主套管和伸縮杆的調節螺母之間。上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所述的前支承叉包括套管、前後移動杆和上下升降杆,在套管上端設有鎖緊件,上下升降杆套設在套管上通過鎖緊件鎖緊;前後移動杆套設在上下升降杆上通過鎖緊件鎖緊;方向手把定位在前後移動杆上,並可繞前後移動杆上的套管翻轉和鎖緊。上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所述的前連杆叉前端設有連接扣與前支承叉固定連接。上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所述的銷軸、連接扣、鎖緊件均為可活動拆裝螺母銷軸鎖緊結構。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的腳踏裝置直接安裝在變速箱的中心軸上,實現無須鏈條驅動。通過增設第三輪(即後輪),其在一定範圍內屬於無向輪而只提供支撐而不產生轉向阻力。根據外觀及成本需要,其直徑較小。自行車中主支承叉、前連杆叉和後連杆叉與分別設置的前後斜向調節連杆,構成兩個互動的三角形支撐結構,通過對前後斜向連接杆的長度調整來改變前後連杆叉和主支承叉之間的角度,從而有效適應不同路況時對各輪胎相對高度的變化,通過彈力大小的調整,改變三個輪對支撐力的分擔比例,並同時起到減震的作用。前後斜向調節連杆中的彈簧均為壓縮彈簧,前後斜向調節連杆均有限位裝置,以控制主支承叉與前後連杆叉之間的極限擺開幅度。初始情況下,後輪超出前輪和中間驅動輪的底部連線少許,當駕駛者坐上後,後輪被壓迫至路面適應的位置,而後斜向調節連杆中的彈簧的反作用力則傳輸給前輪,從而保證前輪和中間驅動輪不落空。通過調節後斜向調節連杆和前斜向調節連杆中的螺母進而改變彈簧的壓縮量,從而改變三個輪子受力的大小分布,在任何地型、任何場合都可達到最省力和最舒適的騎乘目的,提高了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的適應性;方向手把可繞前後移動杆翻轉,方便不同騎乘習慣的人自由調整,實用性大為提高;結構中的銷軸、連接扣、鎖緊件、座墊均可拆卸,鬆開前後斜向調節連杆上的鉸接後,前連杆叉、後連杆叉、前斜向調節連杆、後斜向調節連杆便可按需要轉動, 直至摺疊後可裝在提袋中。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相比一般鏈條式自行車,本實用新型終於在不犧牲性能甚至是提升了性能的情況下實現無鏈化,從而做到騎乘更輕快,性能更有保障,清潔衛生,使用中無需維護,對各種地形環境適應性強;相比前輪直驅式無鏈自行車,本實用新型由於各輪胎受力分布合理,故可以輕鬆轉彎,可以速騎,爬坡性能優越;相比後輪直驅無鏈自行車,本實用新型從根本上解決了重心太靠後容易或勢必後翻的難題,把無鏈自行車變成了可能。2、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拆裝方便,便於攜帶。並可組合成多種形態,以適應不同的騎乘習慣或地貌環境。3、通過調節系統的調節,改變三輪的受力大小分布,在不同地型和場合,都能達到最省力和最舒適的騎乘目的。
下面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摺疊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伸縮調節器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速騎模式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街道模式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便攜模式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前支撐叉1,套管la,前後移動杆lb,鎖緊件Ic和ld,主支撐叉2,銷軸21, 前連杆叉3,連接扣31,後連杆叉4,前輪5,中間動力輪6,後輪7,變速箱8,前斜向調節連杆 9,後斜向調節連杆10,伸縮調節器11,主套管11a,伸縮杆11b,彈簧11c,調節螺母lld,方向手把12,座墊13,腳踏裝置14。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包括前支承叉1、主支承叉2、前連杆叉 3、後連杆叉4、前輪5、中間驅動輪6、後輪7和踏板直驅變速箱8,前支承叉1上設方向手把 12,主支承叉2上設座墊13,前支承叉1設在前輪5上,腳踏裝置14、變速箱8和主支承叉2 設置在中間驅動輪6上,腳踏裝置14、變速箱8和中間驅動輪6連動,主支承叉以焊接的形式與變速箱固接;前連杆叉3前端以可拆裝方式連接前支承叉1、後端鉸接變速箱8外殼, 後連杆叉4前端鉸接變速箱8外殼、後端固定後輪7,主支承叉2與前連杆叉3和後連杆叉 4之間分別設有鉸接連接的前、後斜向調節連杆9、10,斜向調節連杆上設伸縮調節器11,通過對前後斜向連接杆的長度調整來改變前後連杆叉和主支承叉之間的角度,從而有效適應不同路況時對各輪胎相對高度的變化,通過彈力大小的調整,改變三個輪對支撐力的分擔比例,並同時起到減震的作用。如圖3所示,伸縮調節器11包括主套管11a、伸縮杆lib和彈簧11c,伸縮杆lib可伸縮定位在主套管Ila中,伸縮杆lib外端設置調節螺母lld,彈簧Ilc套設在伸縮杆lib 上,兩端分別壓縮於主套管Ila和伸縮杆lib的調節螺母之間;所述的前支承叉1包括套管Ia和上下升降杆le,前後移動杆lb,在套管上端設有鎖緊件lc。上下升降杆Ie套設在套管Ia上,通過鎖緊件Ic鎖緊;前後移動杆Ib套設在上下升降杆Ie上,通過鎖緊件Id鎖緊;方向手把12定位在前後移動杆Ib上,並可繞前後移動杆Ib上的套管If翻轉和鎖止。前連杆叉3前端設有連接扣31與前支承叉1固定連接;所述的銷軸21、連接扣31、 鎖緊件Ic均為可活動拆裝螺母銷軸鎖緊結構。本實用新型在具體使用時,方向手把12可繞前後移動杆Ib上的套管If翻轉和鎖止,方便不同騎乘習慣的人自由調整,實用性大為提高;前後斜向調節連杆9、10中的彈簧均為壓縮彈簧,前後斜向調節連杆9、10均有限位裝置,以控制主支承叉2與前後連杆叉3、 4之間的極限擺開幅度。初始情況下,後輪7超出前輪5和中間驅動輪6的底部連線少許, 當駕駛者坐上後,後輪7被壓迫至路面適應的位置,而後斜向調節連杆10中的彈簧的反作用力則傳輸給前輪5,從而保證前輪5和中間驅動輪6不落空。通過調節前後斜向調節連杆 10和前斜向調節連杆9中的螺母Id進而改變彈簧Ic的壓縮量,從而改變三個輪子受力的大小分布,在任何地型任何場合都可達到最省力和最舒適的騎乘目的,提高了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的適應性;如圖2所示,結構中銷軸21、連接扣31、鎖緊件lc、座墊13均拆卸, 鬆開前後斜向調節連杆9、10上的鉸接後,前連杆叉3、後連杆叉4、前斜向調節連杆9、後斜向調節連杆10便可按需要轉動,直至摺疊後可裝在提袋中。如圖4 6所示,上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可根據不同的騎乘環境,變換出不同形態,如速騎模式、街道模式和便攜模式。
權利要求1.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包括前支承叉(1)、主支承叉O)、前連杆叉(3)、後連杆叉⑷、前輪(5)、中間驅動輪(6)、後輪(7)、腳踏裝置(14)和變速箱(8),前支承叉(1) 上設方向手把(12),主支承叉( 上設座墊(13),其特徵在於前支承叉(1)設在前輪(5) 上,腳踏裝置(14)、變速箱⑶和主支承叉(2)設置在中間驅動輪(6)上,腳踏裝置(14)、 變速箱(8)和中間驅動輪(6)連動,前連杆叉C3)前端連接前支承叉(1)、後端鉸接變速箱 (8),後連杆叉(4)前端鉸接變速箱(8)、後端固定後輪(7),所述主支承叉( 與前連杆叉 (3)和後連杆叉⑷之間分別設有鉸接連接的前、後斜向調節連杆(9、10),斜向調節連杆上設伸縮調節器(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腳踏裝置 (14)設置在變速箱(8)的中心軸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支承叉 ⑵固定設置在變速箱⑶上,前斜向調節連杆(9)和後斜向調節連杆(10)上端通過同一銷軸鉸接在主支承叉( 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伸縮調節器(11)包括主套管(11a)、伸縮杆(lib)和彈簧(11c),所述的伸縮杆(lib)可伸縮定位在主套管(Ila)中,伸縮杆(lib)外端設置調節螺母(Ild),彈簧(Ilc)套設在伸縮杆(lib) 上,兩端分別壓縮在主套管(Ila)和伸縮杆(lib)的調節螺母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支承叉 (1)包括套管(la)、前後移動杆(Ib)和上下升降杆(Ie),在套管上端設有鎖緊件(lc),上下升降杆(Ie)套設在套管(Ia)上通過鎖緊件(Ic)鎖緊;前後移動杆(Ib)套設在上下升降杆(Ie)上通過鎖緊件(Id)鎖緊;方向手把(1 定位在前後移動杆(Ib)上,並可繞前後移動杆(Ib)上的套管(If)翻轉和鎖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連杆叉 (3)前端設有連接扣(31)與前支承叉(1)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或5或6所述的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其特徵在於銷軸 (21)、連接扣(31)、鎖緊件(Ic)均為可活動拆裝螺母銷軸鎖緊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包括前支承叉、主支承叉、前連杆叉、後連杆叉、前輪、中間驅動輪、後輪、腳踏裝置和變速箱,前支承叉上設方向手把,主支承叉上設座墊,前支承叉設在前輪上,腳踏裝置、變速箱和主支承叉設置在中間驅動輪上,腳踏裝置、變速箱和中間驅動輪連動,前連杆叉前端連接前支承叉、後端鉸接變速箱,後連杆叉前端鉸接變速箱、後端固定後輪,所述主支承叉與前連杆叉和後連杆叉之間分別設有鉸接連接的前、後斜向調節連杆,斜向調節連杆上設伸縮調節器。本實用新型的無鏈直驅式三輪自行車,具有能量利用率高,騎乘輕便舒適,形態多變,清潔衛生,日常無需維護,操作方便,便於攜帶,適應性強的特點。
文檔編號B62K15/00GK202213689SQ20112020935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7日
發明者劉懷志 申請人:東莞市萬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