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轉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05:29:37 4
專利名稱:溶液轉移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學實驗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溶液轉移裝置。
背景技術:
在化學實驗中經常要把一個溶液無損失的轉移到另外一個容器中。特別是在化學分析實驗中需要將溶液無損失地轉移到另一容器中。比如消煮後對消煮液的轉移必須做到無損失,否則將得到錯誤的實驗結果。目前的溶液轉移過程如下,以轉移消煮液為例將消煮管中的消煮液直接導入另一個容器中,然後再用蒸餾水衝洗消煮管,在操作過程中原溶液容易留在容器的外壁上造成原溶液的損耗,同時通過手工多次衝洗消煮管也導致效率低,增加了實驗時間。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溶液轉移技術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溶液轉移中存在的問題,相關人員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有鑑於上述現有的溶液轉移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於從事此類產品設計製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並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創設一種溶液轉移裝置,來改變一般現有的溶液轉移技術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溶液轉移裝置。本發明有效避免了溶液在轉移過程中的損耗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溶液轉移裝置,包括由上部的容器和下部的出液管構成的漏鬥,還包括衝洗管,衝洗管的出水口位於容器內,且出水口朝上,進水口位於容器外。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一端為接口,另一端為噴水口,套管的接口與衝洗管的出水口相適配。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所述套管的噴水口由套管的一端逐漸收縮而成。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中所述衝洗管的出水口一端呈垂直設置。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中所述漏鬥的出液管上設有防護罩。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中所述防護罩套設於出液管上。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
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所述衝洗管穿過容器的壁設置。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中所述衝洗管與容器為一體成型。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中所述衝洗管與容器為分體式構造,所述容器的壁上具有通孔,衝洗管穿過通孔,衝洗管與容器的壁之間設有密封墊。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特徵增加其實用性。前述的溶液轉移裝置,所述衝洗管與容器為分體式構造,所述衝洗管為Z形彎管, 衝洗管的彎折部設置於容器的上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通過在漏鬥上設置衝洗管,將消煮管之類的容器倒扣在衝洗管上或者是倒扣在連接於衝洗管上的套管上,衝洗管的進水口連接衝洗用的蒸餾水水源,蒸餾水從衝洗管的出水口或套管的噴水口噴出,衝洗容器的內部。有效避免了溶液在轉移過程中粘到容器的外壁而造成溶液損耗的問題。另外,由於將原來的手工倒入蒸餾水進行多次衝洗變成本發明的自動連續衝洗,大大提高了重新效率,節省了時間。原來的重新過程大約4-5分鐘,使用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後只需1分鐘左右。另外,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具有構造簡單,易於製造,以及使用方便等優點。
圖1為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剖圖;圖3為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實施例1 圖1為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溶液轉移裝置,包括由上部的容器1和下部的出液管2構成的漏鬥和貫穿容器1的壁5的衝洗管3。 衝洗管3的一端為進水口 8,另一端為出水口 9,出水口 9位於容器1內且朝上設置,進水口 8位於容器1外部,衝洗管3的出水口 9的一端呈垂直設置,以便提高衝洗的效果。當然,並不排除出水口 9的一端與垂直有一定的夾角進行設置。漏鬥的出液管2上設有防護罩4。 防護罩4可以防止溶液濺出。實施例中的溶液轉移裝置的漏鬥、衝洗管和防護罩為一體成型。當然,並不排除防護罩4和衝洗管3與漏鬥為分體式構造。如防護罩4套設於出液管2 上。或者如圖2所示,圖2是圖1的A部(即衝洗管與容器壁連接部)的放大剖圖。衝洗管3與漏鬥為分體結構。容器1的壁5上具有通孔,衝洗管3穿過通孔,衝洗管3與容器1 的壁5之間設有密封墊6。實施例2
4
圖3為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1中所描述的溶液轉移裝置的不同在於,衝洗管與容器為分體式構造,衝洗管3為Z形彎管,衝洗管的彎折部設置於容器的上沿。也就是說衝洗管3與漏鬥為兩個完全獨立的部件,使用時再將衝洗管3的彎折部卡在容器1的上沿處。圖4為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套管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圖1和圖4所示,為適應不同深度的容器的衝洗,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還包括與衝洗管3的出水口相適配的套管 7。套管7的一端為接口 10,另一端為噴水口 11,套管7的接口 10與衝洗管的出水口 9相適配。套管7的噴水口 11由套管的一端逐漸收縮而成。也就是套管的噴水口一端的內徑是逐漸縮小的。其形狀如滴管的形狀。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套管為長度不同的多個, 以便適應長度不同的消煮管的衝洗。一般套管的噴水口距消煮管的底部Icm左右。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的防護罩的形狀可以是半球形(如圖1所示),也可以是圓錐形(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溶液轉移裝置需要與具有一定壓力蒸餾水的水源結合使用,以達到自動連續衝洗的目的。比如衝洗管3的進水口8與噴壺連接。噴壺通過加壓將蒸餾水從衝洗管 3進入進而衝洗消煮管的內部。或者衝洗管3的進水口 8與放置於高處的盛有蒸餾水的容器連接,通過壓差實現自動連續衝洗。當然還有其他多種方式實現自動清洗,在此不再贅述。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發明的實質和保護範圍內,對本發明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溶液轉移裝置,包括由上部的容器和下部的出液管構成的漏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衝洗管,衝洗管的出水口位於容器內,且出水口朝上,進水口位於容器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一端為接口,另一端為噴水口,套管的接口與衝洗管的出水口相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管的噴水口由套管的一端逐漸收縮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洗管的出水口一端呈垂直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漏鬥的出液管上設有防護罩。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罩套設於出液管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洗管穿過容器的壁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洗管與容器為一體成型。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洗管與容器為分體式構造,所述容器的壁上具有通孔,衝洗管穿過通孔,衝洗管與容器的壁之間設有密封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轉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洗管與容器為分體式構造,所述衝洗管為Z形彎管,衝洗管的彎折部設置於容器的上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溶液轉移裝置,包括由上部的容器和下部的出液管構成的漏鬥,還包括衝洗管,衝洗管的出水口位於容器內,且出水口朝上,進水口位於容器外。本發明有效避免了溶液在轉移過程中的損耗問題。
文檔編號B67C11/02GK102275855SQ20111009131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2日
發明者孫霞, 李寧, 盛建東, 賈宏濤, 陳冰, 陳波浪 申請人:新疆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