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纜管牽引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2:53:1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纜管生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纜管牽引機。
背景技術:
纜管牽引機主要用於各類海纜及海洋管道生產線中,其牽引力足夠大,能夠適用於大型纜管的生產。
現有技術中的纜管牽引機,通常包括其4個履帶部分,其中,只有下邊一個履帶部分是通過電機帶動蝸輪蝸杆可以上下移動的,其餘3個履帶部分是固定不動,履帶的夾緊與放鬆是通過多組氣缸實現的,這種夾緊放鬆形式在兩履帶牽引機中被廣泛應用。
然而,不同規格的纜管具有不同的直徑,現有技術中的纜管牽引機適用範圍較窄,不能適應纜管直徑較大的變化。
因此,如何解決現有技術中纜管牽引機適用範圍較窄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纜管牽引機,其能夠適用於各種不同直徑的纜管加工。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纜管牽引機,包括:
機架;
上牽引單元、與所述上牽引單元相對應的下牽引單元、前牽引單元、與所述前牽引單元相對應的後牽引單元;所述上牽引單元、所述下牽引單元、所述前牽引單元、以及所述後牽引單元均包括:
架體;
分別設置在所述架體上的第一牽引輪和第二牽引輪;
套在所述第一牽引輪和所述第二牽引輪之間的牽引帶;
設置在所述架體上用於驅動所述第一牽引輪的牽引驅動機構;
所述上牽引單元、所述下牽引單元、所述前牽引單元、以及所述後牽引單元的所述牽引帶之間圍成供纜管穿過的空間;所述上牽引單元、所述下牽引單元、所述前牽引單元、以及所述後牽引單元的所述架體均可滑動地連接在所述機架上,且所述機架上設有用於驅動各個所述架體滑移的滑移驅動機構、以調節所述上牽引單元、所述下牽引單元、所述前牽引單元、以及所述後牽引單元之間的距離。
優選地,用於驅動所述下牽引單元和所述後牽引單元的滑移驅動機構均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電機以及與所述電機相連接的直線傳動機構。
優選地,所述直線傳動機構為具有自鎖功能的直線傳動機構。
優選地,所述直線傳動機構為絲槓螺母機構。
優選地,用於驅動所述上牽引單元和所述前牽引單元的滑移驅動機構均為液壓缸。
優選地,所述架體上設有與所述牽引帶相抵、用於調節牽引帶鬆緊的鬆緊調節裝置。
優選地,所述架體上還設有用於調節牽引輪輪距的輪距調整裝置。
優選地,所述鬆緊調節裝置為沿牽引帶的運動方向依次布置的多組氣囊。
優選地,所述輪距調整裝置為安裝在牽引輪與所述架體之間的氣囊。
優選地,還包括用於控制滑移驅動機構的驅動距離的控制裝置,以及與所述控制裝置可通信地相連接、用於感應所述架體滑動距離的位移傳感器。
優選地,所述位移傳感器為光柵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纜管牽引機包括上、下、前、後四個牽引單元,而且四個牽引單元都是滑動地設置在機架上,當需要生產小直徑的纜管時,可控制驅動前後兩個牽引單元的滑移驅動機構、使得前後兩個牽引單元打開處於非工作狀態,並控制上下兩個牽引單元的滑移驅動機構、使上下兩個牽引單元的牽引帶將纜管進行夾緊並對纜管進行牽引,當需要加工大直徑的纜管時,四個牽引單元同時夾緊纜管並進行牽引,提供的牽引力足夠大。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纜管牽引機能夠適用於不同直徑的纜管。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纜管牽引機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纜管牽引機的左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牽引單元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光柵尺設置示意圖;
圖5為絲槓螺母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1-圖5中:
機架—11、上牽引單元—12、下牽引單元—13、前牽引單元—14、後牽引單元—15、架體—16、第一牽引輪—17、第二牽引輪—18、牽引帶—19、絲槓螺母—20、液壓缸—21、鬆緊調節裝置—22、輪距調整裝置—23、光柵尺—24。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核心在於提供一種纜管牽引機,其能夠適用於各種不同直徑的纜管加工。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於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請參考圖1-圖5,本實施例提供的纜管牽引機,包括機架11、上牽引單元12、與上牽引單元12相對應的下牽引單元13、前牽引單元14、與前牽引單元14相對應的後牽引單元15。
上述機架11可以為由管型材焊接形成,另外,上述上牽引單元12、下牽引單元13、前牽引單元14、以及後牽引單元15均包括架體16、分別設置在架體16上的第一牽引輪17和第二牽引輪18、套在第一牽引輪17和第二牽引輪18之間的牽引帶19、設置在架體16上用於驅動第一牽引輪17的牽引驅動機構。
牽引驅動機構可以具體包括電機和減速箱,牽引驅動機構帶動第一牽引輪17轉動,進而使牽引帶19繞第一牽引輪17和第二牽引輪18轉動,上述牽引帶19優選為履帶,以保證具有足夠的強度。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上牽引單元12和下牽引單元13相互配合,纜管可以被夾在二者之間;前牽引單元14和後牽引單元15相互配合,纜管也可被夾在二者之間。
上牽引單元12、下牽引單元13、前牽引單元14、以及後牽引單元15的牽引帶19之間圍成供纜管穿過的空間。
上牽引單元12、下牽引單元13、前牽引單元14、以及後牽引單元15的架體16均可滑動地連接在機架11上,且機架11上設有用於驅動各個架體16滑移的滑移驅動機構、以調節上牽引單元12和下牽引單元13之間的距離、以及調節前牽引單元14和後牽引單元15之間的距離。
如此設置,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當需要生產小直徑的纜管時,可控制驅動前後兩個牽引單元的滑移驅動機構、使得前後兩個牽引單元打開處於非工作狀態,並控制上下兩個牽引單元的滑移驅動機構、使上下兩個牽引單元的牽引帶19將纜管進行夾緊並對纜管進行牽引,當需要加工大直徑的纜管時,四個牽引單元同時夾緊纜管並進行牽引,提供的牽引力足夠大。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纜管牽引機能夠適用於不同直徑的纜管。
本實施例提供的優選方案中,用於驅動下牽引單元13和後牽引單元15的滑移驅動機構均包括設置在機架11上的電機以及與電機相連接的直線傳動機構。
如此設置,下牽引單元13和後牽引單元15的滑移調節通過電機驅動,電機驅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優點。上述直線傳動機構可以具體為絲槓螺母20,而且為了保證穩定性,下牽引單元13和後牽引單元15分別可以與多個絲槓螺母20同時連接,為了保證同步性,與每個牽引單元對應連接的多個絲槓螺母20,可以由同一電機通過分軸的形式同時驅動。當然,上述直線傳動機構可以具體為蝸輪蝸杆等具有自鎖功能的直線驅動機構,當下牽引單元13和後牽引單元15的位置調整到位後,由於直線傳動機構具有自鎖功能,能夠使得下牽引單元13和後牽引單元15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下牽引單元13和後牽引單元15可以作為基準,而上牽引單元12和前牽引單元14主要用於壓緊纜管,用於驅動上牽引單元12和前牽引單元14的滑移驅動機構均優選為液壓缸21,液壓缸21能夠提供足夠的壓緊力,以保證具有足夠的夾緊力牽引纜管。
在牽引過程中,若纜管出現直徑變化或橢圓情況,為了保證纜管能夠順利通過,本實施例中,各個牽引單元的架體16上可以設有鬆緊調節裝置22,鬆緊調節裝置22與牽引帶19相抵,能夠調節牽引帶19的鬆緊。
比如,當纜管直徑發生變化時,鬆緊調節裝置22中多組氣囊部分伸長部分壓縮,使得牽引帶19適應纜管表面出現的波浪狀。
上述鬆緊調節裝置22可以具體為安裝在架體16上的氣囊,氣囊可以為多個,多個氣囊沿牽引帶19的移動方向分布,且每個氣囊都與牽引帶19相抵。當纜管出現直徑變化時或橢圓情況時,牽引帶19能夠壓迫氣囊發生形變,避免出現纜管卡死在牽引帶19之間。當直徑變化段或橢圓段被牽引過去之後,氣囊恢復形變,進而使牽引帶19也恢復至正常狀態繼續牽引。
當然,上述鬆緊調節裝置22也可以為氣缸、液壓缸等緩衝機構。
進一步地,為了防止纜管出現直徑增加較多或橢圓情況過大時,引起牽引帶19變形過大而被拉斷的問題,本實施例中,可以在架體16上還設有用於調節第一牽引輪17和第二牽引輪18之間的輪距的輪距調整裝置23。
該輪距調整裝置23可以具體為安裝在第一牽引輪17或第二牽引輪18與架體16之間的氣囊。當然,輪距調整裝置23也可為液壓缸、氣缸等機構。
如此設置,因纜管直徑增加或出現橢圓情況,導致牽引帶19被拉長時,牽引帶19的繃緊度增加,牽引帶19可以使輪距調整機構發生形變,以拉近第一牽引輪17和第二牽引輪18之間的輪距,如此可使牽引帶19的拉伸長度縮小,避免被拉壞。當纜管直徑恢復正常長度或正常圓度時,輪距調整裝置23恢復形變,第一牽引輪17和第二牽引輪18之間的輪距恢復。
為了精確控制各個牽引單元的滑移位移,本實施例提供的纜管牽引機還可以包括用於控制滑移驅動機構的驅動距離的控制裝置,以及與控制裝置可通信地相連接、用於感應架體16滑動距離的位移傳感器。
該位移傳感器優選為光柵尺24,上述控制裝置可以具體為PLC控制模塊。
如此設置,纜管牽引機的下牽引單元13與後牽引單元15分別可以整體移動,採用電機單獨控制,且均帶有光柵尺24顯示移動距離,同時可以對原點「0位」進行修正,實現對不同直徑的纜管定心數位化、精準化。且傳動機構中帶自鎖功能,從而保證牽引單元移動到固定位置後保持不變。
上牽引單元12與前牽引單元14分別可以整體移動,採用液壓控制,對纜管進行壓緊提供正壓力,同時移動距離方面亦採用光柵尺24顯示,可保證纜管不會擠壓成橢圓狀且保證各牽引單元位移的一致性。
對纜管的定心採用光柵尺24同步定心方式,實現機電自動化控制。光柵尺24自帶的控制器可以將移動信號轉化為脈衝數位訊號,並發送到PLC,且控制各牽引單元的電機與液壓缸21同樣由PLC管理。根據光柵尺24反饋的位置信號與電機的轉速/液壓缸21的流量在PLC中進行PID調節,這樣可保證各牽引單元的位置同步且準確。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