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7:41:37 3
專利名稱: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通過加熱除溼進行茶葉加工的茶機設備,屬於茶葉加工機械類。
近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日益增強,需求日益增多,特別是一些名、優茶葉,但眾所周知要將鮮茶葉製作加工成名、優茶葉產品必須有好的茶葉加工機械來保證,而縱觀近年來茶葉更新開發的現狀,卻很不適應目前茶葉製作加工的實際需要,以茶葉殺青機為例,目前各地茶機生產廠家多傾向於生產筒體內附有螺旋狀導葉板的小型殺青機,如6CSP系列瓶式殺青機,其具體結構是有一機架,其上通過前後兩對託輪安置有由電機通過齒輪傳動機構帶動的滾筒,滾筒由中間的內截面為圓形的筒體以及兩端圓錐形筒口所組成,筒體內設置有螺旋狀的導葉板,滾筒的下部設置有爐灶,並可柴、煤兩用,滾筒的上部設置有與爐灶相通的煙囪,另外在滾筒的進葉端筒口處設置有風機進行吹溼。由於上述結構的小型殺青機主要是利用筒體內的螺旋狀導葉板進行送葉並翻葉,因此當滾筒在電機的帶動下轉動時,筒體內的茶葉在螺旋狀導葉板的作用下不斷地翻動,使得筒體的茶葉分布不均勻,這樣不僅會因螺旋狀導葉板的翻動力量太強,造成茶葉的破碎,而且還因為茶葉在螺旋狀導葉板的作用下擠向一邊,更增加了茶葉破碎的機會。另外還由於上述原因,使得茶葉的翻動不均容易產生焦紅現象。加之該殺青機是利用螺旋狀導葉板在滾筒反轉時進行出葉,出葉量是定時定量的,因而在加工操作過程中,難以做到按爐溫高低等情況進行調節,很容易出現焦葉等茶葉損壞等情況。就目前茶機生產來看,功能比較單一,就上述結構的小型殺青機而言,它只能用於茶葉的殺青加工,而對於炒幹、理條等茶葉加工往往需單獨購置專用的加工機器,這對於茶葉加工單位來講,特別是茶農,個體戶,無疑增加了經濟負擔,增加了茶葉的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既可殺青,又可理條、炒幹,且能根據需要快速出葉,能保證茶葉加工質量的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即所述的滾筒由內截面為六~十二稜柱狀的筒體與其兩端相接著的錐形筒口所構成。
所述的筒體內截面選用八稜柱狀的筒體為佳,俗稱八角筒體,其兩端的筒口也相應為八稜錐狀。以上所述的稜柱狀筒體具有翻葉的作用,取代了螺旋狀導葉板。
本實用新型將風機設置在機架內滾筒和爐灶的下部,該風機連接有連接風管,其管口對準於滾筒的進葉端筒口處,它既可用於吹溼,又可用於吹葉出筒。
為了進行快速出葉,本實用新型還配置有一隻出葉器,它有一器杆,其一端連有器架,該器架上固連有軟狀器體。
如下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傳動機構的裝置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出葉器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通過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介紹有一長方形機架1,其上前後設置有中心裝有軸承的二對託輪2,託輪2上放置有可轉動的滾筒3,該滾筒3由中間的筒體4和二端相接著的錐形筒口5所構成,筒體4的內截面為八稜柱狀,稱之為八角筒體,利用八角筒體在滾筒3轉動時筒體壁的角度變化而使茶葉在筒體內不斷翻動,起到翻葉作用,同時由於茶葉始終處於直接與筒體壁相接觸的狀態,使茶葉受熱均勻,因而這種結構比導葉板的翻葉效果更佳。同樣,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倒可以選用六角筒體,十角筒體或十二角筒體,由於筒體內壁都有一折角存在,因而有著相同的翻葉效果。與上述筒體相適應,兩端筒口可以是八錐形筒口,也可以是六錐形,十錐形或十二錐形筒口5,也可以是圓錐形筒口。
在滾筒3的外圍包覆有爐灶的灶殼6,在筒體4的下部設置有爐灶7,爐灶的側下部有爐門、灰門8,該爐灶為柴,煤二用灶,以適應農村地區的需要。爐灶的灶殼6上部設置有通過灶殼6與爐灶7相連通的煙囪9。在機架內滾筒和爐灶側下部安裝有風機10,該風機的功率為350W~750W按不同系列大小而設定。上述風機10通過連接風管11,將其管口直接對準於進葉端的筒口處,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對筒體內的待加工茶葉進行吹溼,由於風機安裝在機架內滾筒和爐灶的下部,因此能有效利用爐灶的熱能,即利用熱風吹溼,提高吹溼效果,設置上述風機還可進行快速吹風出葉並進行涼攤。
在進葉一端的機架1上安裝有鏈輪傳動的傳動機構12,由安置在機架上的電動機13通過與之相連的傳動機構12帶動滾筒轉動,該電動機13設置有控制開關14,它可以設定二種可變速度,即快速36轉/分和慢速26轉/分。
本實用新型在滾筒3的進葉端裝有進葉鬥15,在操作時,先將待加工茶葉從該進葉鬥15倒入至滾筒3內,然後進行茶葉的殺青加工過程。對於理條、炒乾等茶葉加工則按不同功能分別進行控制。
本實用新型還配置有出葉器16,它由器杆17,器架18及軟狀器體19組成,器架18連接在可伸入至筒體內的器杆17的一端上,器架18上固連有一排由棕毛等軟條組成的軟狀器體19。當採用人工出葉時,將該出葉器16伸入至滾筒內,將已加工完成的茶葉從滾筒的出葉端筒口處拿出並進行涼攤,使用上述出葉器,比之其它出葉方便,如前述的吹風出葉等更能把握時間,更快更好,更能保證茶葉的加工質量。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操作方便、出葉迅速、高效節能、功能多,適用範圍廣,運輸安裝使用方便等特點,既可用於茶葉的殺青,又可用來理幹、炒乾等,它最適合於個體企業及小型茶廠使用,尤其適合於一些名、優茶葉產品的加工生產。
權利要求1.一種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它有一機架,其上通過託輪支承有由電動機通過傳動機構帶動的滾筒,滾筒的下部設置有爐灶,上部設置有與爐灶相通的煙囪,在滾筒的一端筒口處設置有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筒(3)由內截面為六~十二稜柱狀的筒體(4)與其二端相接著的錐形筒口(5)所構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筒體(4)為八稜柱狀,其兩端相接著的錐形筒口(5)相應為八稜錐狀。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風機(10)設置在機架(1)內滾筒(3)和爐灶(7)的下部,該風機(10)通過連接風管(11)將其管口對準在滾筒(3)的進葉端筒口(5)處。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滾筒(3)內配置有一隻出葉器(16),它有一器杆(17),其一端連有器架(18),該器架(18)上固連有軟狀器體(19)。
專利摘要一種茶葉殺青、理條、炒幹三用機,屬於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它是採用六~十二稜柱狀筒體與其兩端相接著的錐形筒口構成了可在電動機帶動下轉動的滾筒,以取代原有圓筒形筒體並帶有螺旋狀翻葉板的滾筒,另將風機設置在滾筒和爐灶的側下部,通過連接風管將管口對準滾筒進葉端的筒口處,並在滾筒內配置有人工出葉器,從而使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出葉迅速,高效節能、功能多,適用範圍廣,運輸、安裝、使用方便等特點,既可用於茶葉殺青,又可用於理條、炒幹。
文檔編號A23F3/06GK2186486SQ94205350
公開日1995年1月4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1994年3月21日
發明者黃志林, 毛均榮 申請人:杭州富陽縣新登工業熱風爐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