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秋辣椒與碗豆、早稻、荸薺、毛豆輪作有機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10-06 17:43:49 2

本發明屬於輪作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秋辣椒與碗豆、早稻、荸薺、毛豆輪作有機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農業於20世紀20年代由歐洲國家首先提出,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與發展,逐步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有機農業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良好途徑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有機農產品是純天然、無汙染、安全營養的食品,也被稱為「生態食品」,它是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方式及標準進行生產,並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有機栽培必須按照有機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規範進行生產,以保證其產品無汙染、富含營養和高品質的特點。近年來,有機農業由於順應了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生產優質無汙染有機食品的世界潮流,所以有機農業發展迅速,有機栽培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步發展成為了一種新興朝陽產業,有機食品已成為人們消費的時尚。發展高品質的有機辣椒等農產品的生產,不僅可提高生產者的經濟效益,而且可為消費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屬茄科辣椒屬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於明朝末年傳入中國,現今在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我國僅次於大白菜的第二大蔬菜作物,為人們喜食的大眾化蔬菜,也是很好的調味品。辣椒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有機酸、色素、辣椒素和人體需要的鈣、磷、鐵等礦物質,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增進食慾,辣椒紅素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適量吃辣椒有健胃、助消化、預防膽結石、改善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降血糖、降脂減肥、暖胃驅寒、防感冒,還有止痛散熱、肌膚美容、抗輻射、助長壽等食療作用。我國是居全球之首的辣椒生產和消費大國,全國辣椒播種面積超過140多萬公頃,佔我國蔬菜作物種植面積的1/10多,產量2700萬噸,產值達270億元(孫國勝,馬志虎,孫春青,等.早春辣椒連作免耕栽培技術.中國瓜菜,2015,28(1):55-56),所以辣椒在我國菜籃子工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辣椒為喜溫蔬菜,不耐霜凍,其生長發育要求溫暖的氣候、較強的光照及良好的通風條件,其生長期長,採收供應期長,產量高,效益好,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通過分期播種,配合保護地栽培,可以進行周年栽培供應。但辣椒喜溫、喜光、喜水、喜肥、怕澇,長江中下遊地區春季的低溫陰雨寡照天氣易引起落花落果,盛果期肥水供應不足或遇高溫乾旱、多雨潮溼天氣時也容易發生落花落果,而且在不利氣候條件下病蟲害危害嚴重,栽培辣椒時一般使用化肥、農藥較多而無法達到有機栽培的要求,所以目前辣椒的有機栽培很少。溫室大棚早春茬有機辣椒栽培技術(牟庭軍.新疆農業科技,2011(5):69)和有機辣椒栽培技術(方玉兵.安徽農學通報,201l,17(14):171-172)的貢獻在於,提出了辣椒的有機栽培;其缺陷在於,一般都要採用設施大棚栽培,而且都沒有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而辣椒不耐連作,進行有機栽培時必須首先建立有機栽培生產基地,如果在同一地塊連年種植辣椒,一方面會造成病原菌積累,導致青枯病等土傳性病害嚴重;另一方面由於根系在相近土層中吸收利用相同營養物質,連作會造成土壤缺乏某些元素和使土壤理化性狀變劣,容易發生連作障礙。由於辣椒一般要求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或水旱輪作,上述辣椒有機栽培方法很難在實際生產中應用或很難真正做到有機栽培。因此,進行辣椒有機栽培時必須制定科學的輪作計劃培肥土壤與減少土壤中的病蟲害基數,以有效防治青枯病等土傳性病害和土壤連作障礙的發生。大蒜、辣椒一年兩種五收有機栽培方法(申請號201410465914.5,申請公布號CN 104255243 A)的貢獻在於,提出了辣椒與大蒜輪作進行有機栽培的技術方案;其缺陷在於,在同一塊地每年生產1茬辣椒,每1茬辣椒只與1茬大蒜輪作,由於輪作時間太短,病蟲害的發生仍然比較嚴重,在栽培上存在比較大的風險,而且使用了10%磷酸三鈉等化學藥劑,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有機栽培。

毛豆(Glycine max)又叫菜用大豆,即鮮食嫩莢的大豆,採收籽粒鼓滿期至初熟期之間的嫩豆莢作蔬菜食用,為一年生草本豆科作物。毛豆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多種有益的礦物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毛豆含有豐富的鉀,能緩解炎熱天氣造成的疲乏無力和食慾下降,特別適合夏季食用;毛豆中的鐵易於吸收,可以作為兒童補充鐵的食物之一;毛豆的膳食纖維含量高達4.0%,不僅能改善便秘,還有利於血壓和膽固醇的降低。毛豆中還含有微量功能性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改善婦女更年期的不適,防治骨質疏鬆。毛豆中不飽和脂肪酸如人體必需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種類的蔬菜,可以改善脂肪代謝,有助於降低人體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毛豆中的卵磷脂是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之一,有助於改善大腦的記憶力和智力水平。所以毛豆(菜用大豆)是深受南方居民喜愛的傳統特色蔬菜,尤其是春播早熟毛豆,由於上市早、品質好,市場售價高,經濟效益顯著。近年來國際市場對速凍加工型菜用大豆(毛豆)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尤其是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對有機毛豆食品的需求急增,有機毛豆在國內、國際市場都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發展有機毛豆生產即可以豐富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又可以提高農民收入,有效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可以出口創匯。因此,有機毛豆生產作為我國一項新興的大豆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與國際市場競爭力,是一項現代高效創匯農業,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前景十分廣闊。目前我國有機毛豆栽培雖然有多種(見:一種毛豆的有機種植方法,CN 104025873 A;一種有機毛豆的種植方法,CN 105393743 A),但這些栽培方法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有機栽培,因為這些種植方法由於沒有採用合理的輪作而在栽培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了化肥或農藥。毛豆不耐連作,進行有機栽培時如果與其他作物的有機栽培進行輪作,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不僅有利於毛豆的有機栽培,而且毛豆採收後趁秸稈、豆葉還青綠時儘早灌水犁田翻入土中,可以提高秸稈壓青肥效,能夠培肥與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進土壤肥力結構,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也有利於其他作物的有機栽培。

豌豆(Pisum sativum)是一種喜冷涼豆科草本植物,為世界第四大豆類作物。豌豆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原等多種營養成分,可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幫助消化等;豌豆中的維生素A原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潤澤皮膚的作用;豌豆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碗豆採收青豆莢剝粒作為一種味美的春季時令蔬菜,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已進入越來越多人的菜籃子。碗豆採收青豆莢上市作蔬菜鮮食,不僅經濟效益好,而且還可及早讓茬,有利於後茬作物的生長。碗豆根部有根瘤菌固氮,枝葉繁茂,極易腐熟,是重要的綠肥,採收青豆莢後的碗豆秸稈壓青作綠肥,是優質有機肥,有利於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碗豆具有較強的耐寒性,是發展冬種生產的優良作物。碗豆秋季播種越冬生長,生長階段氣溫低,病蟲害發生少,栽培管理相對較簡便,成本低,種植效益好。但豌豆不耐連作,如果與辣椒、水稻等進行合理輪作,則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水稻(Oryza sativa)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與辣椒等蔬菜進行水旱輪作和與荸薺等水生蔬菜進行輪作栽培的主要作物。目前有機稻的生產方法雖然有多種(見:夏莉莉等.寶應地區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13(23):58,63;一種高產有機稻的生產方法,CN 103733929 B;一種有機香稻的生產技術,CN 103250606 B),但大多因沒有採用科學合理的輪作與土壤培肥措施,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肥料不足而長勢差、產量低、病蟲草危害重的問題。水稻雖然是耐連作的作物,但由於有機稻的生產不能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長期連作也會導致田間病原菌的積累與蟲口密度的增加,儘管採用了通過稻田養鴨、鱉、蝦和魚等方法來控制田間蟲害的發生,採用了中草藥液浸種、植物源殺蟲劑預防噴施等多種方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但在病蟲害發生比較嚴重的年份也會出現病蟲害無法控制的問題,從而造成嚴重減產,甚至出現栽培失敗。因此,水稻有機栽培也有必要實行科學合理的輪作,特別是實行水旱輪作。辣椒與水稻實行水旱輪作,不僅有利於改善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地力和肥效,而且能有效抑制辣椒青枯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減少病蟲草害發生,還能提高水稻產量和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荸薺(Eleocharis dulcis)屬莎草科荸薺屬,是淺水性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地下球莖作水果或蔬菜食用,可生食或熟食,也能加工罐藏或作提取澱粉的原料。荸薺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在長江流域各省栽培普遍,荸薺的肉質潔白,質脆味甜,汁多爽口,營養豐富,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胺基酸,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鐵、鈣、磷和碳水化合物等,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因此栽培荸薺的經濟效益較好。荸薺不耐連作,多與水稻輪作,但荸薺與水稻輪作的經濟效益較低,荸薺與辣椒進輪作則不僅經濟效益較好,而且還能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降低病蟲草害的發生程度、減少農藥化肥用量,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從而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秋辣椒與碗豆、早稻、荸薺、毛豆輪作有機栽培方法,通過辣椒與豆科作物毛豆和碗豆、大田作物水稻以及高效水生作物荸薺進行科學合理的水旱輪作,除了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雜草危害,破壞病蟲源的滋生環境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改善土壤肥力結構、促進土壤環境的修復;在1個輪作周期內栽培1茬毛豆和1茬碗豆,採收青豆莢作蔬菜不僅經濟效益好,而且還可及早讓茬,有利於後茬作物的生長,將毛豆和碗豆的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可培肥土壤,每茬作物收穫後將秸稈收集後堆製成有機肥或就地還田也可培肥土壤,較好地實現了有機質的回收,提高了土壤肥力,可形成農作物耕種的良性循環,以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從而達到有機栽培的目的。本發明輪作有機栽培方法嚴格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有機食品技術規範》(HJ/T80-2001)進行栽培,在同一有機栽培生產基地可以栽培有機辣椒、碗豆、早稻、荸薺和毛豆。

秋辣椒與碗豆、早稻、荸薺、毛豆輪作有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適宜的地方建立有機栽培生產基地;

(2)選擇適宜的品種:辣椒品種選擇耐熱、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生長勢較強、坐果集中、掛果能力強,豐產、優質、商品性好,適合當地栽培和市場需求的早中熟品種,包括:湘研3號、湘研12號、湘研13號;碗豆品種選擇高產、抗病蟲、耐寒性較強、適應性廣、結莢率高和結莢相對集中的優良品種,包括:阿極克斯、小青莢、杭州白花、成都冬豌豆、中豌4號、中豌6號;早稻品種選擇抗病蟲性強、抗倒伏、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米質好、適宜當地生態環境的優良品種,優先選擇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有機水稻種子;荸薺品種選擇抗病、抗逆性強,球莖大、皮薄、味甜、質細渣少,適合當地栽培的高產、優質品種,包括:鄂薺1號、桂蹄2號、孝感荸薺、91-33荸薺、桂林馬蹄、沙洋荸薺、團風荸薺、會昌荸薺、餘杭大紅袍、蘇州荸薺;毛豆品種選擇株型緊湊、結莢集中、粒大莢滿、肉質細嫩、抗病蟲性較強、適應性廣、產量高、商品性好、適合當地生態條件栽培的早中熟品種,包括:臺灣75、臺灣753、臺灣292、日本富貴、蘇鮮08-16、青酥2號、青酥5號、蘇豆5號、春綠;

(3)輪作模式為:第1年依次栽培:毛豆—秋辣椒—碗豆,第2年依次栽培:早稻—荸薺,每2年為1個輪作周期;

(4)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方式及標準進行有機辣椒、有機碗豆、有機早稻、有機荸薺以及有機毛豆的輪作栽培,並通過秸稈還田和漚制有機肥培肥土壤。

步驟(1)所述的有機栽培生產基地為交通便利、排灌方便、遠離城區和工礦區、生態條件良好、無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汙染、遠離垃圾場和其他汙染源與交通主幹線,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土壤環境質量要求不低於《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灌溉水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05)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不低於《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每個有機栽培生產基地的種植面積不小於10公頃,生產基地連成片、具有完整性,有機生產基地與常規生產地塊交界處有明顯的隔離帶或緩衝帶。

步驟(2)所述的品種均選用未經禁用物質處理的種子,禁止使用轉基因種子。

所述的有機栽培包括以下措施:

在整個栽培過程中,禁止使用包括農藥、化肥、除草劑、激素或生長調節劑在內的人工化學合成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其產品,以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性;

在整個栽培過程中只允許施用有機肥、種植豆科作物作為綠肥和秸稈還田培肥土壤,有機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高效有機肥和生物菌肥中的一種或幾種,除使用動物糞便及植物漚制肥、綠肥、草木灰、餅肥、沼氣肥外,還能使用鉀礦粉、磷礦粉、氯化鈣,也能使用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有機專用肥和微生物肥料;

病蟲草害的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整個農田生產環境的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草害滋生、有利於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減少病蟲草害造成的損失,以農業綜合防治為基礎,採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農藥進行化學防治,當有病蟲害發生時,利用允許使用的礦物質或植物藥劑來防治病蟲害,可以使用魚藤酮、植物來源的除蟲菊、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以及包括殺螟桿菌、Bt製劑在內的微生物及其製劑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也可使用硫磺、石灰、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防治病蟲害;

在生產過程中要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不能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在每茬作物收穫後都要及時清理植株殘體,將秸稈收集後堆製成有機肥或就地還田培肥土壤,使包括秸稈在內的農業有機物全部被綜合利用,包括農膜在內的不能降解的廢棄物全部回收並加以利用。

步驟(4)所述的有機辣椒栽培是:在前作毛豆採收後田間立即灌水並將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趁高溫漚爛秸稈培肥土壤,然後排水曬田、翻耕曬土後栽培1茬秋辣椒,包括:選擇適宜品種、培育無病壯苗,適時定植、田間管理與採收。

所述的培育無病壯苗是:於6月下旬~7月初採用遮陽網覆蓋與避雨措施育苗,一般採用營養缽或50孔育苗穴盤育苗,採用苗床撒播育苗時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需假植到營養缽/50孔育苗穴盤中,如果適當稀播則可不進行假植;育苗期間要加強遮陽降溫與避雨措施以及水分管理,防止幼苗徒長;壯苗標準為:幼苗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具有5~7片真葉,苗齡不超過35天。

所述的有機辣椒栽培是:採用深溝高畦栽培,選無病壯苗於7月底~8月上旬選擇下午或陰天地膜覆蓋定植,每畝定植3000~4500株,9月中下旬開始採收,可一直採收到11月。

所述的有機辣椒栽培的施肥原則以基肥為主,合理追肥,將施肥總量的70%~80%用作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3000kg、餅肥150~200kg或腐熟人畜糞肥2500~3000kg、磷礦粉30~50kg、鉀礦粉20~30kg,在深翻後整地前施入畦面;追肥前輕後重,以滿足辣椒持續開花結果的營養需要,定植成活後分1~2次澆施10%~20%腐熟人糞尿或沼液300~500kg作為提苗肥,坐果後的果實生長採收期追施20%~30%腐熟人糞尿或沼液2~4次,每次300~500kg,或穴施腐熟餅肥60~120kg。

所述的有機辣椒栽培的水分管理是:定植後緩苗期復水1次,前期氣溫高,蒸發量大,澆水宜勤,應注意保證水分均勻供應,灌水應在早晚冷涼時進行;掛果期要保證供水充足;多雨季節必須做好開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傷根。

步驟(4)所述的有機碗豆栽培是:在秋辣椒的採收後期或採收結束後於10月中旬~11月中旬在辣椒栽培畦上保留原有地膜免耕直接穴播套種碗豆(在每行辣椒的每兩株辣椒中間點播1穴碗豆,每畦播種2行碗豆),到11月辣椒採收結束後及時清潔田園並加強碗豆的管理,青豆莢在次年4月中旬採收結束讓茬,將採收青豆莢後的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培肥土壤,然後栽培1茬早稻。

上述有機碗豆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播種,採用穴播,每穴播3~4粒種子,確保種植密度l萬株以上/畝,播種時每畝用磷礦粉20~40kg、鉀礦粉10~20kg拌和腐熟廄肥或土雜肥或火土灰1000~1500kg作蓋種肥。

步驟(4)所述的有機早稻栽培是:前作碗豆採收後,將碗豆秸稈翻入土中培肥土壤,結合土地翻耕施足基肥後栽培1茬早稻;早稻選擇適宜當地生態環境的品種於3月下旬~4月上旬播種育苗,4月中下旬插秧,早稻收割後立即將稻草翻入田中趁高溫漚爛稻草培肥土壤。

上述有機早稻栽培採用溼潤育秧法集中育秧,秧田在播種前3~5天結合翻耕每畝施充分腐熟優質有機肥1000~2000kg、磷礦粉30~50kg或餅肥150kg作基肥;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種,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

上述有機早稻栽培按照前促、中控、後穩的施肥原則進行合理施肥,結合土地翻耕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等農家有機肥1000~2000kg或餅肥100~150kg、磷礦粉30~50kg做基肥;在移栽後4~5天每畝追施腐熟餅肥100~150kg或商品有機肥50~100kg作分櫱肥,曬田復水後馬上每畝施腐熟餅肥50~100kg或商品有機肥50kg左右作為穗肥。

步驟(4)所述的有機荸薺栽培是:前作早稻收割後立即將稻草翻入田中趁高溫漚爛稻草培肥土壤,結合耕地施足基肥後栽培1茬荸薺;荸薺選擇適合當地栽培的品種,於4月上中旬開始採用兩階段法培育無病壯苗,7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採收。

上述兩階段法培育無病壯苗是:在先年荸薺生長後期,選擇生長整齊一致、分櫱分株性強、無倒伏、無病蟲危害的田塊作留種田,選擇飽滿、表皮光滑且色澤一致,個大均勻,頂芽和側芽完整、健壯,無傷口、腐爛,具有本品種特徵的球莖,採用一階段育苗(旱苗)和二階段育苗(秧田苗)兩階段法育苗;第一階段育苗(旱地育苗)為:在4月上中旬選擇避風向陽、土壤疏鬆、肥沃的旱地或菜園土,鋤松表土約10cm,整成畦寬100~150cm的苗床,種薺用乾淨清水浸泡18~24小時,取出瀝乾明水後整齊排在苗床內進行旱地育苗,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溼潤至起苗,前期搭小拱棚並蓋塑料薄膜進行催芽,當種球頂芽長20~25cm時移栽至秧田進行第二階段育苗;第二階段育苗(秧田育苗)為:選擇排灌方便、有機質豐富的水田,在施足基肥後水耕整成育秧田,於5月中下旬把旱地育秧苗床中的幼苗移栽到秧田中進行秧田育苗,當苗高達35~40cm以上,葉狀莖粗0.5cm以上時定植。

上述有機荸薺栽培的施肥掌握「前穩、中控、後攻」的原則,要施足基肥,結合翻耕土地每畝施土雜肥或腐熟廄肥等農家有機肥2000~3000kg或腐熟人畜糞肥1000~2000kg或腐熟菜籽餅150~200kg,另加磷礦粉40kg、鉀礦粉20kg作基肥,酸性較重的土壤在耕地時還要施生石灰50~100kg/畝;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鉀肥為主,第1次追肥在定植後7~10天,移栽返青後結合第1次中耕每畝施腐熟人糞尿400~500kg,以促進早分櫱分株,第2次追肥隔10~15天,結合除草每畝施腐熟餅肥70~80kg或草木灰100~200kg促進封行,第3次追肥在9月上中旬,每畝施腐熟餅肥100kg或沼氣液750kg,另加鉀礦粉20kg,以促進結薺。

步驟(4)所述的有機毛豆栽培是:前作荸薺採收後翻耕曬土,施足基肥後於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直播栽培適宜的毛豆品種,盛花期適時摘心,7月上旬以前毛豆採收結束讓茬,田間立即灌水,將毛豆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趁高溫漚爛秸稈培肥土壤,然後栽培1茬秋辣椒。

上述基肥的施用方法為:前作荸薺採收後翻耕曬土,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農家有機肥1000~1500kg,磷礦粉50kg作基肥。

上述有機毛豆栽培包括露地栽培和地膜覆蓋栽培,露地栽培一般於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地膜覆蓋栽培一般於3月中下旬播種;採用穴播,一般密度為每畝2萬株左右,參考行距30~40cm、株距15~25cm,每穴播2~3粒;播種時每畝用磷礦粉20~40kg、鉀礦粉10~20kg拌和腐熟廄肥或土雜肥或火土灰1000~1500kg作蓋種肥。

上述盛花期適時摘心是:在盛花期後期摘心,即將主莖頂芽摘除1~2cm,使養分集中供應豆莢,並使豆莢籽粒飽滿、成熟一致,有利於集中採收與提高產量。

本發明輪作有機栽培方法特別適用於長江中下遊地區。

本發明具有如下積極效果:辣椒是一種不耐連作的茄果類蔬菜,對肥水的要求較高,而且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連作時由於病原菌的積累等原因,青枯病等土傳性病害的發生比較嚴重,容易發生土壤連作障礙,辣椒連作時隨著栽培年限的增加,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要逐年增加才能達到預期的產量,甚至即使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也會出現逐年減產的現象,所以辣椒普通栽培很難達到有機栽培的要求,如果辣椒要進行有機栽培必須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輪作制度。毛豆和碗豆都不耐連作,毛豆和碗豆與辣椒、水稻等作物進行合理輪作,既有利於毛豆和碗豆的有機栽培,又能夠培肥與改良土壤,有利於辣椒、水稻等其他輪作作物的有機栽培。荸薺也不耐連作,荸薺與辣椒進行水旱輪作不僅經濟效益較好,而且還能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水稻雖然是耐連作的作物,但長期連作也會導致田間病原菌的積累與蟲口密度的增加。本發明採用辣椒與豆科作物毛豆和碗豆、大田作物水稻以及高效水生作物荸薺進行科學合理的水旱輪作,除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和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水旱輪作形成截然不同的水旱生態環境,不僅可以減少雜草危害,破壞病蟲源的滋生環境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程度,而且還可以均衡利用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與土壤肥力結構,形成土壤理化性狀等優勢互補的變化,促進土壤環境的修復;在1個輪作周期內栽培1茬毛豆和1茬碗豆,採收青豆莢作蔬菜不僅經濟效益好,而且還可及早讓茬,有利於後茬作物的生長,將毛豆和碗豆的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可培肥土壤,能夠達到省肥、高產的目的;同時,每茬作物收穫後將秸稈收集後堆製成有機肥或就地還田培肥土壤,較好地實現了有機質的回收,增加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可形成農作物耕種的良性循環,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確保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有機栽培的目的。本發明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規範進行栽培,通過選擇適合的地方建立有機栽培生產基地、選用合適的品種、培育無病壯苗,及時定植,採用各種可行的田間管理綜合技術措施,充分利用光、熱、水、氣、肥等資源,創造有利於辣椒、碗豆、早稻、荸薺和毛豆生長發育而不利於病蟲草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在同一有機栽培生產基地可以栽培有機辣椒、碗豆、早稻、荸薺和毛豆。在1個輪作周期內,1茬有機秋辣椒的產量為2000~3200kg/畝,1茬有機碗豆的青豆莢產量為750~950kg/畝,1茬有機早稻的產量為480~560kg/畝,1茬有機荸薺的產量為1500~2500kg/畝,1茬有機毛豆的鮮豆莢產量為700~900kg/畝。生產的辣椒、碗豆、早稻、荸薺和毛豆不僅品質優,符合有機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而且產量高,與常規栽培的產量沒有明顯差異。該輪作有機栽培方法的技術科學合理、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強,是一種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栽培模式,具有很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可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有如下實施例可對本發明的實質作詳細的說明,而不會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

1.選擇適宜的地方建立有機栽培生產基地

選擇交通便利、排灌方便、遠離城區和工礦區(一般要求相距10公裡以上)、生態條件良好、無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汙染、遠離垃圾場等汙染源(周邊至少5公裡以內無汙染源)與交通主幹線,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建立有機栽培生產基地。生產基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不低於《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並且要求地勢高爽、土壤的理化性質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土層深厚肥沃、有效土層達60cm以上、土壤排水通氣性能良好、生物活性強、有機質含量大於15g/kg。灌溉水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05)的規定,要求水源充足清潔、水質優良、渠系配套。環境空氣品質不低於《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要求空氣清潔。有機生產基地應具有一定規模,一般種植面積不小於10公頃。生產基地應連成片、具有完整性,其間不能夾雜進行常規生產的地塊,但允許存在有機轉換地塊。生產基地要求相對平整,開挖好配套溝系,達到田內田外溝渠暢通、灌排便利。有機生產基地與常規生產地塊交界處必須有明顯的隔離帶,如河流、溝渠等。如果邊緣地塊有可能受到鄰近常規地塊汙染的影響,則必須在有機和常規地塊之間設置10m左右的緩衝帶或物理障礙物,以保證有機地塊不受汙染。考慮到某些物質在環境中會殘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常規生產系統向有機生產轉換通常需要2年的轉換期,其後栽培的辣椒等農產品收穫後才能作為有機產品,即第3年栽培的辣椒和其他農產品才是有機農產品。

2.按照有機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規範進行生產

按照有機農業生產原則,以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為基礎,採用種養結合、循環再生、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等一系列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進行生產,在整個栽培過程中,禁止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激素或生長調節劑等人工化學合成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其產品。

(1)土壤培肥與正確使用肥料

為了保證有機生產基地的可持續生產能力,土壤的培肥非常重要。毛豆和碗豆是重要的蔬菜、糧食、飼料和綠肥兼用作物,毛豆和碗豆收穫後莖稈壓青做綠肥肥效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富集和增加土壤養分,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可為後茬作物提供多種有效養分,達到用地養地與促進農業有機化栽培的目的,所以在1個輪作周期內種植1茬毛豆和1茬碗豆不僅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培肥地力,為土壤補充養分,改良土壤結構,為有機辣椒等農產品的生產打下堅實基礎。只允許施用有機肥和種植豆科作物等綠肥與秸稈還田培肥土壤,要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高效有機肥和生物菌肥。雞糞、豬糞等有機肥在施用前2個月需進行無害化處理,將肥料拌溼後堆積發酵,使其充分腐熟。針對有機肥前期有效養分釋放緩慢的缺點,可以使用允許使用的具有固氮、解磷、解鉀作用的根瘤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和溶磷菌等微生物肥,經過有益菌的活動來加速養分釋放,促進作物對養分的有效利用。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除動物糞便及植物漚制肥、綠肥、草木灰、餅肥、沼氣肥外,還可使用鉀礦粉、磷礦粉、氯化鈣等物質,也可使用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有機專用肥和微生物肥料。

(2)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整個農田生產環境的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草害滋生、有利於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減少病蟲草害造成的損失,以農業綜合防治為基礎,採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農藥進行化學防治。農業防治主要是通過選擇抗性強的品種、實行合理輪作、培育適齡無病壯苗、採用各種可能的栽培技術措施進行科學的栽培管理,創造有利於作物生長發育而不利於病蟲草害發生的環境條件,以增強植株的抗病蟲能力。生物與物理防治是儘量保護生產基地的生態環境,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合理利用天敵對害蟲進行生物防治;利用害蟲固有的趨光、趨味性來捕殺害蟲,生產基地每2~3公頃要安裝1盞太陽能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HLD-01)來誘殺害蟲。當病蟲害發生較嚴重時,可以利用允許使用的某些礦物質和植物藥劑來防治病蟲害,還可有限制地使用魚藤酮、植物來源的除蟲菊、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以及微生物及其製劑如殺螟桿菌、Bt製劑等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也可有限制地使用硫磺、石灰、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防治病蟲害。

(3)保護基地生態環境

在生產過程中要求不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所以在每茬作物收穫後都要及時清理植株殘體,徹底打掃、清潔基地,將植株病殘體全部運出基地外銷毀或深埋,以減少病蟲害基數。將秸稈收集後堆製成有機肥或就地還田培肥土壤,使秸稈等農業有機物全部被綜合利用。農膜等不能降解的廢棄物要全部回收並加以利用。

3.制訂科學合理的輪作計劃進行有機栽培

辣椒不耐連作,連作時不僅青枯病等土傳性病害發生嚴重,而且容易發生土壤連作障礙,輕則減產,重則毀園絕收,所以辣椒有機栽培時必須制定科學的輪作計劃,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以控制病蟲危害和防止土壤連作障礙的發生。經多年的研究與生產實踐,研究與總結出了長江中下遊地區秋辣椒有機栽培輪作模式為:毛豆—秋辣椒—碗豆(第1年)—早稻—荸薺(第2年),1個輪作周期為2年。第1年先栽培1茬毛豆,毛豆採收後田間立即灌水並將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趁高溫漚爛秸稈培肥土壤,然後排水曬田、翻耕曬土後栽培1茬秋辣椒,在秋辣椒的採收後期或採收結束後於10月中旬~11月中旬在辣椒栽培畦上保留原有地膜免耕直接在兩株辣椒間播種2行碗豆,到11月辣椒採收結束後及時清潔田園並加強碗豆的管理,碗豆於次年春季末採收青豆莢後立即將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培肥土壤,然後栽培1茬早稻,早稻收割後立即將稻草翻入田中趁高溫漚爛稻草培肥土壤,再栽培1茬荸薺,荸薺採收後再按上述輪作栽培模式進行栽培。

(1)秋辣椒有機栽培技術

①選擇適宜品種

在目前我國還沒有已獲認證的有機辣椒種子的情況下,應選擇未經禁用物質處理的種子,禁止使用轉基因種子。要選擇耐熱、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生長勢較強、坐果集中、掛果能力強,豐產、優質、商品性好,適合當地栽培和市場需求的早中熟辣椒品種,如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湘研3號(審定名:湘椒2號)、湘研12號(審定名:湘椒15號)、湘研13號(審定名:湘椒21號)等品種。

②適當提早培育無病壯苗

長江中下遊地區有機辣椒秋季栽培的育苗時間可提前到6月下旬~7月初播種。一般採用營養缽或50孔育苗穴盤育苗。如果採用苗床撒播育苗,適當稀播時可不進行假植;但播種較密時,則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需進行1次假植,可假植到營養缽或50孔育苗穴盤中。育苗時正值全年高溫、乾旱季節,日照強烈,時有暴風雨,要採用遮陽網覆蓋與避雨措施育苗,以防止幼苗徒長。高溫季節由於蒸發量大,要特別注意苗床保溼,防止乾旱死苗。壯苗標準為:幼苗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具有5~7片真葉,苗齡一般不超過35天。

③施足基肥,適時定植

整地作畦與施基肥:在前作毛豆採收後田間立即灌水並將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地膜覆蓋栽培的必須先清除地膜)趁高溫漚爛秸稈培肥土壤,然後排水曬田、翻耕曬土。定植前施足基肥,基肥應佔總用肥量的70%~80%,一般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3000kg、餅肥150~200kg或腐熟人畜糞肥2500~3000kg、磷礦粉30~50kg、鉀礦粉20~30kg,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可酌情增減。酸性較重的土壤還要每畝施生石灰50~100kg。一般在深翻1次後施基肥與整地作畦,畦寬(包一邊溝)1.1~1.2m,畦溝深20~30cm,並開好圍溝和腰溝,做到畦溝、腰溝和圍溝溝溝相通以利排水。基肥一般都在整地前施入畦面,然後整地,覆蓋地膜。

及時定植: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適宜定植時期為7月底~8月上旬。每畦定植2行,株距28~36cm,每畝定植3000~4500株,應選擇下午或陰天定植,定植後立即澆定植水,第2天上午還要補澆1次水以保證幼苗成活。

④田間管理

合理施肥:定植成活後分1~2次澆施10%~20%腐熟人糞尿或沼液300~500kg作為提苗肥。在第1、2層果坐穩後和每採收1~2次後應視植株長勢情況追施適量速效氮肥,一般可追施20%~30%腐熟人糞尿或沼液2~4次,每次300~500kg,或穴施腐熟餅肥60~120kg,然後灌1次水。追肥量須前輕後重,以滿足辣椒持續開花結果的營養需要,增強結果後勁。

水分管理:定植後緩苗期復水1次,前期氣溫高,蒸發量大,澆水宜勤,應注意保證水分均勻供應,灌水應在早晚冷涼時進行;掛果期要保證供水充足;多雨季節必須做好開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傷根。

另外,還要注意及時抹去門椒以下側枝,以減少營養消耗,使養分集中供應果實,提高坐果率,促進幼果生長。

病蟲草害防治:對病蟲害必須及時早防,應以農業綜合防治為主,通過選擇抗病蟲品種和無病種子、採用溫燙浸種(即把種子放入種子重量3~4倍的55℃溫水中,不斷攪拌約15分鐘,待水溫降至室溫後繼續浸種4~5小時,然後催芽後播種或直接播種)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實行合理水旱輪作、施適量生石灰調節酸鹼度、培育無病壯苗、適時定植、採用深溝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防止田間積水等科學的栽培管理,創造有利於辣椒生長發育而不利於病蟲草害發生的環境條件,以增強植株的抗病蟲能力;及時檢查,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或深埋,在穴內撒施石灰;清潔田園、清除田間與周邊雜草,減少病蟲傳播源等。其次是採用生物與物理防治,如利用七星瓢蟲、麗蚜小蜂等天敵來防治蚜蟲等;用頻振式殺蟲燈、黃板、藍板等誘殺害蟲,如安裝太陽能殺蟲燈(頻振式殺蟲燈HLD-01)來誘殺害蟲,或每畝懸掛30~40塊規格為25cm×40cm的黃板和藍板誘殺害蟲;還可用銀灰色地膜覆蓋避蚜,用糖醋液、性誘劑誘殺小菜蛾、斜紋夜蛾等;當病蟲害發生較重時,可使用軟皂、苦參鹼等植物源生物殺蟲殺菌劑或當地生長的植物(魚腥草、大蒜、薄荷、艾菊、苦楝等)提取劑來防治蟲害,如用30g/L(鮮重)的艾菊液防治蚜蟲和蟎蟲,用蔥蒜混合液和大蒜浸出液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也可有限制地使用魚藤酮、植物來源的除蟲菊、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以及微生物及其製劑如用Bt製劑、HD-l蘇芸金桿菌或核型多角體病毒等防治蟲害,還可用波爾多液等防治病害。草害防治一般利用地膜覆蓋抑制雜草生長,必要時採用人工除草。

⑤及時採收

辣椒在果實充分膨大、果實較堅硬且皮色光亮時就可採收,門椒和對椒應適當提早採收,並注意儘量分批多次採收,以免影響植株生長和影響產量。一般於9月中下旬開始採收,可一直採收到11月。生產的辣椒品質優、產量高,符合有機辣椒的生產要求,一般產量為2000~3200kg/畝。

選用湘研3號辣椒品種,採用本發明有機栽培輪作方法與常規栽培方法(CK,選用近3年內沒有種過茄科作物的土壤栽培,每畝施複合肥50kg、過磷酸鈣50kg、碳酸氫氨30kg作基肥,施複合肥30kg或尿素20kg作追肥;使用化學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不少於4次)進行了對比試驗,每個處理的面積為8m×20m,設3次重複。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有機栽培方法第1~第3個輪作周期的病蟲危害都很輕,產量不僅比較穩定,而且並不比CK的低,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同時,本發明有機栽培輪作方法的產品質量比CK顯著提高,達到有機產品的標準,但CK的產品質量只能達到無公害的標準(見表1)。

表1湘研3號辣椒採用本發明有機栽培輪作方法與常規栽培方法(CK)進行秋季栽培的產量、質量與病蟲害發生情況比較表

(2)碗豆有機栽培技術

碗豆為秋辣椒的後作,其有機栽培技術如下。

①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選擇高產、抗病蟲、耐寒性較強、適應性廣、結莢率高和結莢相對集中的優良品種,如阿極克斯、小青莢、杭州白花、成都冬豌豆、中豌4號、中豌6號等品種。應選擇未經禁用物質處理的種子,禁止使用轉基因種子。

播種前先曬種1~2天以提高種子活力和吸水能力,確保出苗整齊。再採用溫燙浸種,即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浸種10~15分鐘殺死種子攜帶的病菌,不斷攪拌至水溫降至30℃左右,在室溫下再浸種1小時左右。然後用根瘤菌拌種,每畝用根瘤菌劑10~20克,與種子拌勻後便可播種,即拌即用。

②適時播種

碗豆的前作為辣椒,由於栽培辣椒時施肥較多,土壤中還有較多的餘肥沒有用完,而且栽培過辣椒的土壤疏鬆透氣,可以免耕直播栽培碗豆,一般不用施基肥,只要用腐熟廄肥或土雜肥或火土灰作蓋種肥即可。

一般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播種,露地越冬。在秋辣椒的採收後期或採收結束後於10月中旬~11月中旬在辣椒栽培畦上保留原有地膜免耕直接在每行辣椒的每兩株辣椒中間點播1穴碗豆,每畦播種2行碗豆,採用穴播,每穴播3~4粒種子,確保種植密度l萬株以上/畝。播種後覆蓋腐熟廄肥或土雜肥或火土灰2~3cm。一般播種時每畝用磷礦粉20~40kg、鉀礦粉10~20kg拌和腐熟廄肥或土雜肥或火土灰1000~1500kg作蓋種肥。到11月辣椒採收結束後及時清潔田園,將辣椒秸稈收集經破碎處理後堆製成有機肥,並加強碗豆的管理。

③田間管理

出苗後及時查苗補缺,中耕除草1~2次,在越冬前進行1次培土,保溫防凍。栽培辣椒後的土壤栽培碗豆時一般情況下不需追肥,苗期如果苗色偏黃,表現有缺肥症狀,可適施1次苗肥,每畝施稀薄人畜糞肥500kg或腐熟有機肥500~800kg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和根瘤形成。在始花期和結莢期也可適當追施花、莢肥,可施用稀薄人畜糞肥、沼氣液或腐熟餅肥等。結莢盛期土壤要經常保持潤溼,長江流域的雨量充沛,除特殊年份外一般不需要灌水,如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降漬,雨天做好清溝排水工作。蔓性種當植株高30cm時開始支架,可將帶梢小竹杆或帶分枝的樹枝(去葉片)插在行間或拉線引蔓,或在前作辣椒採收結束後清潔田園時每株辣椒有意保留1~3條較大的側枝用作自然支架,以便碗豆植株攀緣生長。

病蟲草害防治:病蟲草害防治主要採用農業防治,病蟲害可通過選用抗病蟲品種、選用無病種子適時播種、合理輪作、合理密植與及時支架引蔓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開好田間排水溝降低田間溼度、及時拔除病株、病葉和病莢,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等措施防治;通過地膜覆蓋栽培防止雜草生長。同時合理運用生物與物理防治,保護天敵,創造有利於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採用頻振式殺蟲燈、色板誘殺成蟲,懸掛銀灰膜條驅避蚜蟲等。

④適時採收

當豆莢長到8~9成熟,豆莢內的籽粒充分長大而鼓脹時採收。一般在次年3月開始採收,4月中旬左右採收結束,每畝產鮮莢750~950kg。青豆莢採收後立即清除地膜,田間灌水,將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培肥土壤,然後栽培1茬早稻。

(3)早稻有機栽培技術

①適時培育早稻無病壯苗

品種選擇:選擇抗病蟲性強、抗倒伏、適應性廣、豐產性好、米質好、適宜當地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家種子標準的優良非轉基因早稻品種,優先選擇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有機水稻種子。

適時播種、培育分櫱壯苗:浸種催芽時可用1%石灰水浸種10小時左右以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用清水洗淨後按常規方法進行浸種催芽;或用溫燙浸種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菌,即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浸種10~20分鐘,並不斷攪拌,水溫降至室溫後按常規方法進行浸種催芽,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播種。

一般採用溼潤育秧法集中育秧,秧田在播種前3~5天結合翻耕每畝施充分腐熟優質有機肥1000~2000kg、磷礦粉30~50kg或餅肥150kg作基肥。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種,播種後至1.5葉前保持秧床溼潤,以薄膜密封保溫、保溼為主;2葉1心以後乾濕交替,灌跑馬水,晴天中午前後揭膜通風煉苗,防止秧苗灼傷,3葉期以後晴天開始日揭夜蓋煉苗,移栽前3天全部揭膜;在移栽前5~7天適量追施稀人糞尿或沼氣液,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

②大田準備與插秧

大田準備:前作為碗豆,碗豆秸稈翻入土中培肥了土壤,栽培早稻時基肥不必太多,一般結合土地翻耕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等農家有機肥1000~2000kg或餅肥100~150kg、磷礦粉30~50kg做基肥。翻耕後保持3~3.3cm水層耙田,耕耙平整後準備插秧。

及時插秧:一般於4月中下旬插秧,採用人工栽插或機插秧。參考株行距17cm×20cm,栽插密度1.8萬~2.2萬蔸/畝,每蔸插2~3粒谷的分櫱苗,每畝插足基本苗7萬~10萬。

③田間管理

合理施肥:按照前促、中控、後穩的施肥原則,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適當施分櫱肥和酌情施用穗粒肥。一般在移栽後4~5天每畝追施腐熟餅肥100~150kg或商品有機肥50~100kg作分櫱肥,曬田復水後馬上每畝施腐熟餅肥50~100kg或商品有機肥50kg左右作為穗肥。

水分管理:應充分利用灌排水來調節稻田的水、肥、氣、熱,創造適宜水稻生長的田間小氣候。水分管理做到有水插秧,淺水活蔸、分櫱,苗足曬田(即當苗數達到20萬/畝左右時開始曬田),曬田復水後以溼潤為主,保持乾濕灌溉的方法,注意秧苗返青後2~3天排水露田,以培育良好根系,露田2~3天後再復淺水,後期不能脫水過早,以免影響千粒重。

④病蟲草害防治

優先採用農業防治,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培育壯秧、合理稀植、增施有機肥、及時清除雜草、科學調控肥水、適時曬田等健身栽培措施改善田間小氣候,使其通風透光好,增強植株自身的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徹底清除溝渠田邊地頭雜草、水稻殘體,減少病蟲害滋生的場所;通過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和科學的水肥管理等措施,使水稻早封行,達到抑制雜草生長的目的;通過耕作滅草和採用人工除雜草控制草害。其次是採用生物與物理防治,利用害蟲天敵如鳥類、蛙類、蜘蛛、寄生蜂等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如當稻田蛾蟲蟲口基數達100隻/畝時釋放赤眼蜂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三化螟;通過稻田養鴨防治稻飛蝨、二化螟、三化螟等蟲害和控制田間雜草;採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二化螟、卷葉螟、粘稻飛蝨等害蟲,小型害蟲採用黃板誘殺。當病蟲害較嚴重時可選用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生物農藥製劑進行防治,如用枯草芽孢桿菌可溼性粉劑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用Bt製劑、印楝素製劑等藥劑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用苦參鹼、印楝素製劑、白僵菌製劑等防治稻飛蝨。

⑤收穫

早稻一般於7月中下旬成熟,成熟後及時收穫,要求單收、單打、單曬、單貯,曬乾後統一出售。一般平均畝產480~560kg。

(4)荸薺有機栽培技術

①大田準備

前作早稻收割後立即將稻草翻入田中趁高溫漚爛稻草培肥土壤,清除田間和四周田埂雜草和殘茬。結合翻耕土地每畝施土雜肥或腐熟廄肥等農家有機肥2000~3000kg或腐熟人畜糞肥1000~2000kg或腐熟菜籽餅150~200kg,另加磷礦粉40kg、鉀礦粉20kg作基肥。酸性較重的土壤在耕地時還要施生石灰50~100kg/畝。兩犁兩耙,使田面平整,保持活土層20~25cm,並保持2~5cm淺水層,做到田面平整、泥活、土肥、草淨、水足待定植。

②培育荸薺無病壯苗

品種選擇:選擇抗病、抗逆性強,球莖大、皮薄、味甜、質細渣少,適合當地栽培的高產、優質荸薺品種,如鄂薺1號、桂蹄2號、孝感荸薺、91-33荸薺、桂林馬蹄、沙洋荸薺、團風荸薺、會昌荸薺、餘杭大紅袍、蘇州荸薺等優良品種。

留種與種薺選擇:在先年荸薺生長後期,選擇生長整齊一致、分櫱分株性強、無倒伏、無病蟲危害的田塊作留種田。採收時挖取外形圓整、表皮無破損、頂芽側芽粗壯健全、皮深褐色、單球莖重20g以上、具有所栽培品種特徵的球莖貯藏過冬,也可以在田間越冬保存翌年3月挖起直接育苗。

培育壯苗:長江流域宜採用兩階段法育苗,即一階段育苗(旱苗)和二階段育苗(秧田苗)兩階段法育苗,每畝大田需種薺110~200個,用種量2.0~5.0kg。a.第一階段育苗(旱地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選擇避風向陽、土壤疏鬆、肥沃的旱地或菜園土,鋤松表土約10cm,把土鋤細鋤碎,整成畦寬100~150cm的苗床;從貯藏的或田間越冬保存後挖起的荸薺中再選擇飽滿、表皮光滑且色澤一致,個大均勻,頂芽和側芽完整、健壯,無傷口、腐爛,具有本品種特徵的球莖,用乾淨清水浸泡18~24小時,取出瀝乾明水,按照行距15~20cm、株距5~8cm整齊排在苗床內,使頂芽向上,噴足底水後均勻覆蓋細沙土,厚度以蓋住頂芽為宜,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溼潤至起苗;前期因氣溫低需搭小拱棚並蓋塑料薄膜進行催芽,進入5月後可用遮陽網覆蓋防止陽光直射灼傷幼苗,當種球頂芽長20~25cm時移栽至秧田進行第二階段育苗。b.第二階段育苗(秧田育苗):一般於5月中旬選擇排灌方便、有機質豐富的水田,每畝施腐熟農家有機肥2000~3000kg或腐熟人畜糞1500~2000kg或腐熟餅肥150kg作基肥,翻耕育秧田將土壤水耕整成糊狀,做到田平泥爛;於5月中下旬,從旱地育秧苗床內起苗移栽,參考株行距40~50cm×50~60cm,每穴1株苗;移苗後前期灌水深度2~3cm,最深不宜超過4cm,後期水深保持3~5cm;苗期追肥宜輕施勤施,移栽後15天左右每畝澆施30%稀糞水或稀沼氣液500~1000kg,並耘泥除草,隔10天左右每畝再澆施30%稀糞水或稀沼氣液500~1000kg;30~40天後苗高達35~40cm以上,葉狀莖粗0.5cm以上時定植。

③適時定植

一般在7月中下旬定植,最遲不超過立秋。定植時每穴1叢,每叢有3~5根葉狀莖,定植深度以入泥10~12cm為宜。如果秧苗太高,應割去梢頭,留葉狀莖高30~35cm,或將梢頭打折栽入土中,以免定植後被風折斷和動搖根株。為了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有機栽培時應適當稀植,密度一般為2500~3000穴/畝,參考株行距40~50cm×50~60cm。

④田間管理

適時追肥:施肥掌握「前穩、中控、後攻」的原則,要施足基肥,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鉀肥為主。第1次追肥在定植後7~10天,移栽返青後結合第1次中耕每畝施腐熟人糞尿400~500kg,以促進早分櫱分株;第2次追肥隔10~15天,大約在植株旺盛生長的8月中旬,結合除草每畝施腐熟餅肥70~80kg或草木灰100~200kg促進封行;第3次追肥在9月上中旬,根據全田生長情況適量追施結球肥,一般在地上葉狀莖顏色加深、分生株的中心株開始抽生花莖時每畝施腐熟餅肥100kg或沼氣液750kg,另加鉀礦粉20kg,以促進結薺。

水分管理:定植時保持3cm左右淺水層以利紮根,定植後保持水深5~8cm以利活蔸,返青後保持淺水層2~5cm以利分株,以後隨著植株生長加快逐漸加深灌水,旺盛生長期保持水層6~9cm,8月底至9月初如莖葉生長過旺要適度排水曬田,以抑制過多分株,促進提早結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球莖膨大期保持水深5~10cm,10月下旬田間開始斷水,保持淺水溼潤;11月中下旬開溝排水以利採挖。

中耕除草:在定植後7~10天結合追肥進行第1次中耕,用手拔除雜草。隔10~15天結合第2次追肥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發現苗密的地方可拔去一部分細弱苗,促進通風透光,使株叢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性。球莖形成期嚴防人畜下田,以免踩斷地下匍匐莖。

病蟲害防治:優先採用農業防治,如合理輪作、選用抗病蟲品種、選擇無病田塊留種、選用無病種球作種、培育壯苗;合理密植、適當稀植,保持良好的株間通風透光性;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及時清潔田園,冬季葉狀莖枯萎後將田間殘莖枯葉全部除掉,集中處理或漚制堆肥,剷除田邊雜草,減少來年病蟲害的初侵染源;科學管水,避免串灌、漫灌和將發病田中的水灌入無病田中,發病期適度曬田,降低溼度,以曬至田面溼潤小開裂(即泥巴表面硬,裡面軟)為宜,結面後立即復水;大田犁翻時每畝施生石灰50~100kg進行土壤消毒。提倡採用生物與物理防治,保護蛙類捕食田間害蟲,利用赤眼蜂、草嶺、麗蚜小蜂、瓢蟲、食蚜蠅等天敵捕食害蟲;採用頻振式殺蟲燈或性引誘劑誘殺斜紋夜蛾、白禾螟等,採用黃板誘殺有翅蚜成蟲。發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深埋,必要時可用枯草芽孢桿菌或地衣芽孢桿菌或多粘類芽孢桿菌防治病害,用Bt製劑防治蟲害。

⑤採收

大約在11月中下旬,荸薺的地上莖葉開始由上向下枯黃並逐漸乾枯倒伏,球莖皮色由白色轉變成黃棕色至紅褐色時,球莖已成熟即可採收。一般在12月中旬以後,日平均溫度降至5℃以下,球莖內含糖量高,味甜多汁,為採收最適期。採收期以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為宜。一般產量為1500~2500kg/畝。

(5)毛豆有機栽培技術

毛豆為秋辣椒的前作,其有機栽培技術如下。

①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擇適合當地生態條件栽培的毛豆品種,一般選擇株型緊湊、結莢集中、粒大莢滿、肉質細嫩、抗病蟲性較強、適應性廣、產量高、商品性好的早中熟品種,如臺灣75、臺灣753、臺灣292、日本富貴、蘇鮮08-16、青酥2號、青酥5號、蘇豆5號、春綠等。要選擇種子質量達國家標準一級以上的非轉基因種子。

播種前選晴天將種子曬1~2天,然後採用溫燙浸種,即把種子放入種子重量3~4倍的55℃溫水(2份開水兌1份涼水)中,不斷攪拌,水溫降至室溫後繼續浸種30分鐘左右,再用根瘤菌劑拌種,即拌即用。

②適時播種

整地作畦與施基肥:前作荸薺採收後翻耕曬土,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農家有機肥1000~1500kg,磷礦粉50kg作基肥。採用深溝高畦栽培,一般畦寬1.5~2m,開好畦溝、腰溝和圍溝,做到三溝配套,雨停水幹,溝中無積水。

及時播種:露地栽培一般於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地膜覆蓋栽培一般於3月中下旬播種。採用穴播,一般密度為每畝2萬株左右,參考行距30~40cm、株距15~25cm,每穴播2~3粒。每畝用磷礦粉20~40kg、鉀礦粉10~20kg拌和腐熟廄肥或土雜肥或火土灰1000~1500kg作蓋種肥。

③田間管理

及時定苗與中耕除草:地膜覆蓋栽培的幼苗出土後要及時破膜放苗,並用土將苗四周的膜壓嚴。毛豆苗出齊後及時間苗與定苗,一般每穴留苗2株,如發現有缺苗現象要及時補苗。非地膜覆蓋栽培的在植株未封行前還要中耕除草2~3次。

肥水管理:在施足基施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追肥,若幼苗表現葉小、色淡、苗弱、枝短等肥力不足症狀,可每畝施草木灰100~150kg作促苗肥;在開花結莢期如發生缺肥症狀,每畝可追施充分腐熟的優質雞糞100kg或餅肥50kg或草木灰100kg作花莢肥。毛豆耐旱、怕水澇,長江流域的雨量充沛,除特殊年份外一般不必澆水,花莢期要注意抗旱排澇,保持土壤溼潤,如遇乾旱要及時澆水。

適時摘心:在盛花期後期摘心,即將主莖頂芽摘除1~2cm,使養分集中供應豆莢,並使豆莢籽粒飽滿、成熟一致,有利於集中採收與提高產量。

病蟲草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針對氣候條件和毛豆主要病蟲草害的發生規律,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與無病種子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採用深溝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嚴防田間積水、採收後及時清除殘枝敗葉和雜草等農業措施進行防治。合理運用生物與物理防治,如採用陽光曬種、溫湯浸種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保護天敵,創造有利於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採用頻振式殺蟲燈、黃板或性誘劑誘殺斜紋夜蛾等害蟲成蟲、覆蓋銀灰色地膜或懸掛銀灰膜條驅避蚜蟲等。必要時可以使用生物農藥進行生物防治,如用0.3%苦參鹼或者Bt製劑和魚藤酮等生物農藥防治害蟲。通過精耕細作、適時中耕、人工除草、適當密植與地膜覆蓋栽培等多種農業栽培措施壓草養地,防治雜草。

④適時採收

在鼓粒末期灌漿充足、豆莢肥大、籽粒充實飽滿、豆莢呈鮮綠色時適時採收。一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採收上市,7月上旬以前採收結束,每畝鮮莢產量700~900kg。毛豆採收後田間立即灌水並將秸稈作為綠肥翻入土中趁高溫漚爛秸稈培肥土壤(地膜覆蓋栽培的必須先清除地膜)。

綜上所述,本發明輪作有機栽培方法生產的辣椒、碗豆、早稻、荸薺和毛豆不僅品質優,符合有機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而且產量高,與常規栽培的產量沒有明顯差異;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發生輕、土壤肥力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採用本發明方法輪作栽培多年,整體效果表現穩定,辣椒的產量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