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膜式機械閥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13:09:32 2
專利名稱:一種膜式機械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水、輸氣、輸油管道上用的開關裝置,屬閥門類。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各種閥門根據閥芯的不同結構分別為球閥、截止閥、皮蕊閥、陶瓷閥等,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外力直接轉動旋套在閥體上的閥杆、帶動閥芯實現開與關,因此,作為旋轉部件的閥杆與閥體之間的間隙直接與水或氣接觸,將會產生兩種不良後果一是對不常用的閥門(例如總閥)而言,由於水或氣的腐蝕作用,長期不用將造成閥杆鏽死在閥體上。當因維修管道需要關閉總閥時,卻關不動,必須再去關前面一級的總閥。往往因一個閥門不能正常工作,造成大面積停水停氣現象發生。二是對常用的閥門而言,因頻繁使用摩擦造成閥杆與閥體之間的間隙增大,產生從閥杆處漏水漏氣漏油現象。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因這種跑、冒、滴、漏現象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幾十億元。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膜式機械閥,做到開關靈活,且能從根本上杜絕跑、冒、滴、漏現象。
技術方案是將現有技術中的閥杆分割成兩部分,上部分稱為操作杆,下部份仍稱為閥杆,閥杆連同橡膠閥芯固定在橡膠膜中央,橡膠膜嵌在閥蓋與閥體之間,操作杆旋套在閥蓋上且位於閥杆上方。這樣一來,需要作旋轉運動的操作杆因橡膠膜的隔離作用不直接與水或氣接觸,既不會發生鏽死現象,也不會漏水漏氣漏油了。橡膠膜系用高強度、耐油、耐水橡膠製作。
本實用新型可做成兩種形式,一種是橡膠閥芯位於閥芯孔的上方。當往下旋轉操作杆時,操作杆頂住閥杆往下位移,使橡膠閥芯緊貼在閥芯孔上,即關閉閥門。當往上旋轉操作杆時,水壓或氣壓頂動橡膠閥芯向上位移,橡膠閥芯離開閥芯孔,即開啟閥門。
另一種是橡膠閥芯位於閥芯孔的下方。當往下旋轉操作杆時,操作杆頂住閥杆往下位移,使橡膠閥芯離開閥芯孔,即開啟閥門。當往上旋轉操作杆時,水壓或氣壓頂動橡膠閥芯和橡膠膜,使閥杆上升,最後使橡膠閥芯緊貼在閥芯孔上,即關閉閥門。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下列特點1、由於橡膠膜的隔離作用,不會有水或氣或油從閥門處跑、冒、滴、漏,因此節約自然資源,具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由於旋轉運動件——操作杆不直接與水或氣接觸,操作杆與閥蓋之間的間隙處不易發生腐蝕和鏽死現象,因此能做到開關靈活,運轉正常可靠,即關能及時關死,開能及時打開。
3、現有技術要求閥杆與閥體之間的間隙有較高的製造精度,因此製造成本較高。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杆與閥蓋之間的間隙對製造精度要求不高,因此能大大降低製造成本。
圖1是閥芯在上型膜式機械閥主剖視圖圖2是閥芯在下型膜式機械閥主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閥體1和將閥體1分隔成上、下空腔的中央有閥芯孔2的閥芯座3,閥體進口端與下空腔連通,閥體出口端與上空腔連通,不同之處是上閥蓋4用螺絲固定在閥體1上,上閥蓋4與閥體1之間嵌有橡膠膜5,固定於橡膠膜5中央且外周帶螺紋的閥杆10上有橡膠閥芯6,位於閥杆10上方的操作杆7旋套在上閥蓋4上。如圖1所示,橡膠閥芯6位於閥芯孔2的上方。如圖2所示,橡膠閥芯6位於閥芯孔2的下方。
為了使閥體1便於衝壓成型、批量生產和易於裝配,本實施例沒有將閥體1下部做成有底面形狀,即有封閉的下空腔,而是設計成閥體1的上、下部可以互換,裝配時用螺絲將下閥蓋8固定在閥體1下部,與閥體1下部組成下空腔。為了防止洩漏,閥體1與下閥蓋8之間嵌有橡膠密封環9。
權利要求1.一種膜式機械閥,包括有閥體(1)和將閥體(1)分隔成上、下空腔的中央有閥芯孔(2)的閥芯座(3),閥體進口端與下空腔連通,閥體出口端與上空腔連通,其特徵在於上閥蓋(4)用螺絲固定在閥體(1)上,上閥蓋(4)與閥體(1)之間嵌有橡膠膜(5),固定於橡膠膜(5)中央且外周帶螺紋的閥杆(10)上有橡膠閥芯(6),位於閥杆(10)上方的操作杆(7)旋套在上閥蓋(4)上,橡膠閥芯(6)位於閥芯孔(2)的上方或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機械閥,其特徵是閥體(1)下部用螺絲固定有下閥蓋(8),閥體(1)與下閥蓋(8)之間嵌有橡膠密封環(9)。
專利摘要一種膜式機械閥,包括有閥體1和將閥體1分隔成上、下空腔的中央有閥芯孔2的閥芯座3,閥體進口端與下空腔連通,閥體出口端與上空腔相通,上閥蓋4固定在閥體1上,上閥蓋4與閥體1之間嵌有橡膠膜5,固定於橡膠膜5中央且外周帶螺紋的閥杆10上有橡膠閥芯6,位於閥杆10上方的操作杆7旋套在上閥蓋4上,橡膠閥芯6位於閥芯孔2的上方或下方。本實用新型具有開關靈活、運轉正常可靠、製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不會漏水漏氣之特點,因而節約自然資源,具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F16K41/12GK2630575SQ0324824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5日
發明者謝建軍, 李小雲 申請人:謝建軍, 李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