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翻板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04:25:12

本實用新型涉及板材翻轉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翻板機。
背景技術:
機械加工行業,板材經常需要雙面加工。現有翻板機通常採用在板材長度方向上設置上下兩個帶滾筒的框架壓緊板材,由電機驅動直接旋轉。但該板材翻轉裝置的外形較大,剛性要求高,旋轉動力要求大,佔空間大,不利於工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動翻板機,以簡化結構,減小佔用空間,提高工作效率。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翻板機,包括翻轉支架,與翻轉支架轉動連接且傾斜設於其兩側的升降裝置,轉動連接於升降裝置伸出端且與翻轉支架轉動連接的推桿組件,以及滑動設於翻轉支架上且可相對於其轉動的工夾組件;所述升降裝置連接於控制裝置。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推桿組件包括一端轉動連接於翻轉支架的推桿安裝架,連接於推桿安裝架另一端且可相對於其轉動的滾筒,以及固設於推桿安裝架中部且與升降裝置伸出端轉動連接的連接杆;所述推桿組件位於初始位置時,與其連接的升降裝置為收縮狀態。
進一步的,所述工夾組件包括滑動連接於翻轉支架的工夾座,以及轉動連接於工夾座的工夾;所述工夾未連接於工夾座的一端設有開槽;板材未翻面 時,兩個所述推桿組件均處於初始位置,所述工夾組件位於翻轉支架的一端且開槽的開口朝向翻轉支架的另一端。
進一步的,所述翻轉支架上設有滑動組件,所述滑動組件包括位於翻轉支架上且連接於控制裝置的減速電機,所述減速電機驅動工夾座沿翻轉支架水平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翻轉支架上工夾座移動方向的兩端設有通過皮帶連接的帶輪;所述工夾座與皮帶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翻轉支架上沿工夾座移動方向的兩側均固設有輔助滑動組件,每個所述輔助滑動組件包括固設於翻轉支架的軸承座,固設於工夾座且與軸承座滾動配合的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升降裝置的輸出端鉸接於連接杆,其遠離輸出端的一端鉸接在翻轉支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翻轉支架上還設有連接於控制裝置的復位氣缸,板材未翻面時,所述復位氣缸與工夾組件位於翻轉支架的同一端;板材翻面完成時,工夾座恢復至初始位置且開槽的開口方向與其初始開口方向相反,復位氣缸位於工夾的正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推桿安裝架靠近滾筒的一端設有若干與滾筒平行設置且可相對於推桿安裝架轉動的輔助輪。
進一步的,所述升降裝置為油缸或氣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翻轉支架的兩端對稱設置可轉動的推桿組件,以及可相對於翻轉支架轉動以及滑動的工夾組件;通過控制裝置控制升降裝置驅動兩個推桿組件順序工作並與工夾組件沿翻轉支架的滑動配合,完成板材的翻面,且翻面後板材的位置不變,便於與加工工具機連線配合。該結構簡單,佔 用空間小,減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所述自動翻板機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自動翻板機的工作狀態圖。
圖中:
1、翻轉支架;2、升降裝置;3、推桿組件;31、推桿安裝架;32、滾筒;33、連接杆;34、輔助輪;4、工夾組件;41、工夾座;42、工夾;421、開槽;5、滑動組件;51、減速電機;52、帶輪;53、皮帶;6、輔助滑動組件;61、軸承座;62、軸承;7、板材;8、復位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翻板機,主要用於板材7加工時的翻面。如圖1和圖2所示,該自動翻板機包括翻轉支架1、兩個升降裝置2、兩推桿組件3、工夾組件4以及與上述升降裝置2連接的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其中:
升降裝置2轉動連接於翻轉支架1,且兩個所述升降裝置2對稱且傾斜設於翻轉支架1的兩側。所述升降裝置2為油缸或氣缸,且所述推桿組件3位於初始位置時,與其連接的升降裝置2為收縮狀態。優選的本實施例所述升降裝置2為氣缸,每個氣缸的缸體底座轉動連接於翻轉支架1,其伸出端轉動連接於一推桿組件3,通過控制裝置控制氣缸驅動推桿組件3相對於翻轉支架1轉動,而氣缸將同時繞翻轉支架1轉動。
每個所述推桿組件3包括一端鉸接於翻轉支架1的推桿安裝架31,連接於推桿安裝架31另一端且可相對於其轉動的滾筒32,以及固設於推桿安裝架31 中部且與氣缸的伸出端鉸接的連接杆33,在所述氣缸伸出時將推動推桿安裝架31繞連接杆33轉動。本實施例中,所述推桿安裝架31呈彎折結構設計,且其彎折角度大於150度。優選的,所述推桿安裝架31靠近滾筒32的一端設有若干與滾筒32平行設置且可相對於推桿安裝架31轉動的輔助輪34,且輔助輪34設於推桿安裝架31的彎折結構處至滾筒32之間的推桿安裝架31上。在進行板材7的翻面時,板材7與滾筒32、輔助輪34接觸,以防止板材7與推桿安裝架31直接接觸,損傷板材7的表面;且滾筒32、輔助輪34與板材7之間均為線接觸,減小了板材7與滾筒32以及輔助輪34之間的摩擦,進一步減小了翻轉板材7時對板材7表面的損傷。
所述工夾組件4滑動設於翻轉支架1上且可相對於翻轉支架1轉動,具體的,該工夾組件4包括滑動連接於翻轉支架1的工夾座41,以及轉動連接於工夾座41的工夾42,本實施例中,所述工夾42設有兩個,且兩個所述工夾42沿工夾座41移動方向的兩側對稱分布;每個所述工夾42未連接於工夾座41的一端設有開槽421。板材7未翻面時,兩個所述推桿組件3均處於初始位置,所述工夾組件4位於翻轉支架1的一端且兩個工夾42的開槽421的開口均朝向翻轉支架1的另一端。在對板材7進行翻面時,板材7的一端置於兩個工夾42的開槽421內,防止板材7在翻轉過程中脫離翻轉支架1。
本實施例中,所述翻轉支架1上設有滑動組件5,所述滑動組件5包括位於翻轉支架1上且連接於控制裝置的減速電機51,所述減速電機51驅動工夾座41沿翻轉支架1水平移動。具體的,所述翻轉支架1上工夾座41移動方向的兩端設有通過皮帶53連接的帶輪52;所述工夾座41與皮帶53固定連接。控制裝置控制減速電機51帶動其中一個帶輪52轉動,進而帶動皮帶53轉動,皮帶53在轉動的過程中將帶動工夾座41沿翻轉支架1移動。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翻轉支架1上沿工夾座41移動方向的兩側均固設有輔助滑動組件6,每個所述輔助滑動組件6包括固設於翻轉支架1的軸承座61,固設於工夾座41且與軸承座61滾動配合的軸承62;所述軸承62包括豎直設置的軸承62和水平設置的軸承62。所述工夾座41沿翻轉支架1滑動時,豎直設置的軸承62與相應的軸承座61滾動配合,起到支撐工夾座41的作用,防止皮帶53因工夾座41的重力作用而發生凹陷;水平設置的軸承62與相應的軸承座61滾動配合,起到穩固工夾座41的作用,防止工夾座41在相對於翻轉支架1滑動時發生晃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滑動組件5也可以採用其他結構替換,如齒輪齒條結構、滾珠絲槓機構、鏈輪鏈條傳動等,只需能夠實現工夾座41沿翻轉支架1可移動即可,在此不再贅敘。如果採用上述其他滑動組件5,將不存在凹陷和晃動問題,因此也無需採用輔助滑動組件6。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本實施例所述翻轉支架1上還設有連接於控制裝置的復位氣缸8,優選的,所述減速電機51和復位氣缸8分別固設於翻轉支架1上工夾組件4移動方向的兩端,合理化設計該自動翻板機,防止結構之間的幹涉。板材7未翻面時,所述復位氣缸8與工夾組件4位於翻轉支架1的同一端;板材7翻面完成時,工夾座41恢復至初始位置且開槽421的開口方向與其初始開口方向相反,復位氣缸8位於工夾42的下方且與其接觸。板材7翻面完成後,通過復位氣缸8使開槽421的開口方向與其初始開口方向相同。
本實施例所述自動翻板機的工作工程如下:將板材7平鋪於該翻轉支架1的上端,使板材7的一端置於開槽421內,另一端通過輔助輪34和滾筒32支撐,此時板材7的待加工面朝下。控制裝置控制其中一個氣缸(先工作的氣缸)驅動與其連接的推桿安裝架31繞翻轉支架1轉動,同時控制裝置控制減速電機 51驅動皮帶53帶動工夾座41沿翻轉支架1移動,置於工夾42內的板材7將使工夾42相對於工夾座41的轉動,進而使板材7發生翻轉;在板材7的翻轉角度小於90度且接近90度時,參照圖3,具體指的是先工作的氣缸驅動與其連接的推桿安裝架31到達極限位置,此時先工作的氣缸停止工作,同時控制裝置控制另一氣缸(後工作的氣缸)驅動與其連接的推桿安裝架31繞翻轉支架1轉動,使該推桿安裝架31迅速到達極限位置,並使該推桿安裝架31上的滾筒32接住因工夾座41繼續移動以及工夾42的轉動而繼續翻轉7的板材;而後控制裝置控制先工作的氣缸收縮以驅動與其連接的推桿安轉架31迅速的恢復至初始位置,減速電機51繼續工作,而後工作的氣缸將收縮直至與其連接的推桿安裝架31恢復至初始位置,後工作的氣缸和減速電機51停止工作,此時板材7被完全翻面使待加工面朝上,可將板材7運送至加工設備進行待加工面的加工。
控制裝置控制減速電機51反轉並驅動工夾座41沿翻轉支架1移動使工夾座41恢復至初始位置,此時工夾42的開槽421的開口方向與其初始開口方向相反,控制裝置控制復位氣缸8伸出,復位氣缸8的伸出端將與工夾42接觸使工夾42相對於工夾座41轉動,並使工夾42在復位氣缸8的推動轉動作用以及慣性力的作用下發生180度反轉,工夾42的開槽421的開口方向將與其初始方向相同;此時完成一個完整的板材7翻面過程。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