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鮮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23:27:52 3
專利名稱:健康鮮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送風機,尤其涉及一種帶智能控制、消音、消毒、並有負離子
發生器的送風機。
背景技術:
送風機是機關事業單位、工礦企業、生產車間及各種商場所必備的機械設施,但現 有市場上的各種送風機,其結構只是單一性的由進風器吸進空氣,然後空氣經管道輸送到 各個作息空間,功能及作用過於單一,只對人流量大的地方實用,簡單的空氣輸送並不能消 除空氣中存在的各種細菌、病毒,而且輸送後的空氣負離子含量降到最低,相反,會帶動空 氣中的各種細菌轉移,容易使人產生病態建築綜合症。而對人流量相對小的空間沒有相應 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結構合理、操作安全,能夠提供新鮮 空氣的送風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健康鮮風機,包括 底盒一、底盒二以及連接起底盒一和底盒二的風管,所述的風管由風管一和風管二所組成, 風管一的一端與底盒一穩固相連,另一端與風管二相連接,風管二的另一端與底盒二穩固 相連,風管二的內壁設置有負離子發生器,底盒一的內部設置有過濾網,前端安裝有進風百 葉,底盒二的外周沿安裝設置有控制顯示面板,其前端安裝有送風百葉,並在風管的外部套 設有不鏽鋼外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1 :結構合理,構件簡單,實用性高,並可籍由控制顯示面板進行各項功能的設定, 操作極為方便,體現人性化設計; 2 :具有省時、省力、操作簡便的技術優勢,適用範圍廣,推廣價值高; 3:外來風經過濾網除塵,消毒,並通過負離子發生器產生富含負離子的清新空氣,
改善空氣品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提供最佳的室內空氣品質。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圖中1、底盒一,2、底盒二,3、風管一,4、風管二,5、負離子發生器,6、過濾網,7、進 風百葉,8、控制顯示面板,9、不鏽鋼外套,10、風管,11、送風百葉。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與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底盒一 1、底盒二 2以及外部套設有 不鏽鋼外套9的風管IO,其風管10由風管一 3和風管二 4所組成,風管一 3的一端與底盒 一 1相連接,另一端與風管二 4相連接,風管二 4的另一端與底盒二 2相連接,並在風管二 4 的內壁設置有負離子發生器5,底盒一 1內部設置有過濾網6,底盒一 1的前端安裝有進風 百葉7,底盒二 2的外圍下方安裝有控制顯示面板8,底盒二 2的前端安裝有送風百葉11。 外來風通過過濾網6進行除塵、消毒後進入風管10,其中風管一 3的作用在於儲風 和送風,風管二 4的作用在於消音以及由負離子發生器5產生負離子,其負離子的成分與風 管10內的空氣相結合,使空氣變得新鮮,自然,並具有保健功能,使得輸送出來的空氣是清 新和健康的,可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工作環境,保障健康,不僅適用於家庭的使用, 而且對於各種旅館、醫院、辦公室等場所也同樣適合,經濟實用,效果顯著。 本實用新型還可通過控制顯示面板8進行各項功能的調整與設定,不僅直觀,而 且使用起來更為靈活和方便,適用範圍更廣。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主要實施方式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 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所 作出的其他若干技術精確、美化的推演或替換,都應當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健康鮮風機,包括底盒一、底盒二以及連接起底盒一和底盒二的風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風管由風管一和風管二所組成,風管一的一端與底盒一穩固相連,另一端與風管二相連接,風管二的另一端與底盒二穩固相連,風管二的內部設置有負離子發生器。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健康鮮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盒一內部設置有過濾網, 底盒一的前端安裝有進風百葉。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康鮮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盒二的外周沿安裝設置 有控制顯示面板,底盒二的前端安裝有送風百葉。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康鮮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風管外部套設有不鏽鋼外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健康鮮風機,包括底盒一、底盒二以及由風管一和風管二所組成的風管,風管一與風管二穩固相連接,並在風管二的內壁設置有消音及負離子發生器,底盒一的內部設置有過濾網,前端安裝有進風百葉,底盒二的外周沿安裝設置有控制顯示面板,其前端安裝有送風百葉,結合過濾網和負離子發生器的雙重保障,對流經的空氣進行除塵、消毒,改善空氣品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提供最佳的空氣循環系統,並可藉由顯示面板進行各項功能的設定,操作極為方便,體現人性化設計,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構件簡單,實用性強,具有技術集合度高、安裝維護簡單易為、操作便易、使用靈活的技術優勢。
文檔編號F24F7/04GK201448964SQ20092005884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9日
發明者張楚鴻 申請人:張楚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