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釣魚的啟示讀後感
2023-10-12 13:35:14 3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
釣魚的啟示讀後感【篇一】
「不可以做偷雞摸狗的事情,要做個正人君子、有道德品質的人」。這句話是父母告誡我的,我也一直記在心中,可也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必須要這樣做,做一件在別人不知情下佔便宜的事不也可以嗎?反正他又不知道,對於這句話,在我心裡就是個未知的問號。可當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後,才真正領悟到了其中的深刻含義!
《釣魚的啟示》是我剛剛學習的一篇文章,它主要講述了:在三十四年前的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我」與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我有生以來見到最大的鱸魚,可沒有到開放時間,所以父親堅決讓「我」放生,「我」很捨不得,可又無奈的將釣到的鱸魚放走,從中「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並讓「我」受益匪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是作者的父親告誡他的話,意思就是道德的認識、抉擇很簡單,可是實踐道德卻很難,放棄道德就猶如放棄利益。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如:體育節,你參加了跑步比賽,你跑了9秒43,可裁判員一時恍惚,記成了8秒43,你發現了,不知道說還是不說?如果不說,應該就可以拿到第一名。如果說,就不能得到名次,這一秒可謂多麼的珍貴呀!這樣的道德抉擇確實很難。
在文章中,處處都流露著「我」和父親對這條鱸魚的喜愛,可父親在經過道德的抉擇後,毅然決然的讓「我」放棄它,這就是父親所說的:「一個人的道德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在道德面前戰勝自我。」三十四年後,「我」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是父親的教導讓「我」頗負盛名,走向人生與事業的高峰。
捨棄誘惑需勇氣,道德實踐莫忘記。在現實生活中,誘惑無處不在,它就像影子一樣與我們緊緊相隨,但克制自己,放棄利益,便是對自己最大的挑戰。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誠實守信,品行的端正是做人的根本。在漫漫人生路上,願我們都可以堅守原則,不為所動,獲得勇氣和力量,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釣魚的啟示讀後感【篇二】
《釣魚的啟示》主要告訴我們,在面對道德問題抉擇時,要站在道德這一面想問題,不能只顧自己,而不為他人著想。所以面對道德問題,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忘記了其他人。
故事是這樣展開的。
有一年,作者剛滿十一歲。有一天,像往常一樣,作者跟著父親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那次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作者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在平靜的湖面上濺了一層層彩色的漣漪。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作者一看,心想看來是來了個大傢伙,他很熟練地揚起魚竿一收一放,小心翼翼地操縱著,也許是魚太想掙開魚鉤,不停地甩動著魚尾並跳躍著,湖面不時地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魚漸漸掙扎得筋疲力盡了,作者迅速地將它拉上岸來。啊!好大的魚!作者在心裡讚嘆著,並和父親一起得意洋洋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翕動著。
這時,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現在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也就是現在還不能釣鱸魚,就算是釣到了,也要放回去。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然後把目光轉向了作者:「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作者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其它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了!」作者大聲爭辯,哭了出聲。
作者看了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的影子和別的船,作者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可是儘管四周沒人,可作者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很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作者非常沮喪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上取下來,放回到湖裡。只見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就消失在湖水中。
轉眼間已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設計師了。作者再也沒有釣到過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那樣大的魚,可卻不止一次遇到像那條魚一樣誘人的「魚」。可每當作者一次又一次面對道德抉擇的問題時,總會想起那個夜晚,父親曾告誡他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就獲得像把釣到的大魚放回去的教育,才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向這樣一類的道德問題時,只有選擇放棄,才能獲得這種實踐問題中真正的財富與啟示。比如像,你走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突然所見一個人口袋裡掉出了十元錢,別人都沒發現,這雖然不是什麼百元大鈔,可對你這樣一個學生來說,你如果撿起來,就可以去買一袋零食,一些便宜的小玩具,一瓶水或去幹點別的什麼的。可是如果你是叫住那個人,然後把錢交給那人,只會獲得一些讚揚,心裡很舒坦。但相反的,如果在你撿起放進自己的口袋裡,丟了錢的人心裡不好受,你的心裡可能更不踏實,因為這錢不是自己的。
所以,面對這種問題就像做選擇題,如果你選對了,將會受到終身的啟示和益處,如果你一旦選錯了,就會誤入歧途,甚至於會影響自己的一生。
釣魚的啟示讀後感【篇三】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也感覺到了父親那份嚴格教育兒子,讓兒子明白做人的道理的那份執著。
這一篇文章主要寫了「我」十一歲那年和父親在鱸魚捕撈日的前一天的晚上在附近小島釣魚,「我」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我和父親欣賞著這一條漂亮的大鱸魚,可是,由於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沒有到,父親堅持讓「我」把這條大鱸魚放回去,這讓我很不理解父親的用意。長大以後,我遇到了很多與那條鱸魚相似的魚,我都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父親的告誡使我終身難忘。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從這句話中,讓我知道了道德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說一說,寫一寫,但是,如果要去做的話,卻是非常困難,如果不下定決心去做,就永遠做不到。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裡,看似一個簡單的舉動,卻說明了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是一直嚴格地要求自已,遵守各項法律道德和規章制度,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句話也讓我明白了,無論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可以找藉口去破壞定出來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