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與流程
2023-10-11 23:58:54 2
本發明涉及農業栽培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術:
砂糖橘是廣大消費者非常喜愛的一種水果,營養豐富,風味和衛生品質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傳統的砂糖橘種植方法限制了砂糖橘的生長,許多種植方法培育砂糖橘發芽率低,經常出現苗弱現象,砂糖橘產量不高。
基質栽培是指在一定的場所或容器內通過基質固定作物根系並使之吸收營養物質和氧氣的植物栽培方法。大多數無土栽培形式都是基質栽培。無土容器育苗基質是指能為植物穩定協調提供的水、肥、氣、熱等生活因子的生長介質,它除了支持、固定植株外,更重要的是充當養分和水分的載體,使來自其自身的營養和來自環境中的養分和水分得以有效供給與緩衝,植物根系可以按所需比例選擇性吸收。
由於育苗期間對溫度、溼度、水分和光照都有特定的要求,目前育苗方法發芽率低、種苗生長較弱、移栽後成活率不高、抗病性差,最常用的容器育苗基質主要是蛭石、膨潤土,一般包裝在有限的空間內,如播種盤、穴盤、育苗桶、缽等,但其存在的固有滯水層缺乏良好結構,且微生物種類及群體不平衡、營養成分不能夠完全滿足幼苗需求、不能夠很好的克服柑橘生長發育的限制因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並提供至少後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其容器育苗基質營養成分全面、比例平衡協調,大大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和移栽後的成活率,使砂糖橘苗木整個生長期間都能得到充分而協調的營養供應,有效促進砂糖橘的生長,保證砂糖橘的良好品質的同時也能高效增產,提高砂糖橘的抗病性。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將砂糖橘種子浸沒在盛有濃度為0.3mmol/L的水楊酸水溶液的培養盤中,進行光照處理,光照強度為2000~2500Lux、光照時間為10~12h/d、溫度為20~25℃,培養7~10d後,將浸種後的砂糖橘種子均勻撒在容器育苗基質中;
其中,所述容器育苗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蚓糞40~50份,蛭石10~15份、高嶺土8~10份、糖蜜發酵液10~15份、菸灰3~5份、絲瓜絡3~5份、發酵菌種3~5份、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20~30份、玉米棒芯15~20份、魚腥草3~5份、仙人掌3~5份、金雀花3~5份、麥冬3~5份、地皮菜3~5份、野黃瓜3~5份、調節膦1~2份、無機肥10~20份,所述發酵菌種包括質量比為3~6:4~6:2~3:1的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和芽孢桿菌。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容器育苗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蚓糞45份,蛭石12份、高嶺土9份、糖蜜發酵液12份、菸灰4份、絲瓜絡4份、發酵菌種4份、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25份、玉米棒芯18份、魚腥草4份、仙人掌4份、金雀花4份、麥冬4份、地皮菜4份、野黃瓜4份、調節膦1份、無機肥15份,所述發酵菌種包括質量比為4:5:2:1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和芽孢桿菌。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無機肥包括質量比為2:1:1的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容器育苗基質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重量份數的魚腥草、麥冬、地皮菜和野黃瓜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一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玉米棒芯、仙人掌、金雀花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二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發酵菌種分為三等份,將上述重量份數的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堆積,在表面設置多個自上而下的盲孔,將第一塊狀物和第一份發酵菌種分散到盲孔,一次堆放發酵28~30天,得到第一發酵物,攪拌均勻並加入第二塊狀物和第二份發酵菌種,二次堆放發酵24~28天,得到第二發酵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糖蜜發酵液噴灑到第二發酵物上,與上述重量份數的絲瓜絡混合,加入第三份發酵菌種,三次堆放發酵20~24天,得到第三發酵物,風乾至含水量30~35%,得到基質A;
步驟二、將上述重量份數的蛭石、高嶺土混合,粉碎至100~150目,浸泡在上述重量份數的無機肥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水溶液中,保持30~60min,風乾至含水量30~35%,加入上述重量份數的蚓糞、菸灰、調節膦,混合均勻,得到基質B;
步驟三、將基質A與基質B混合粉碎,得到粒徑≤5mm的顆粒,篩分,即得。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步驟一中的一次堆放發酵過程,每隔3~5天採用霧化機噴灑霧化水滴6~8h,二次堆放發酵過程,每5~7天翻堆一次,三次堆放發酵過程,每6~8天翻堆一次。
優選的是,所述的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步驟二中的蛭石、高嶺土經過預處理:將蛭石與高嶺土浸泡在80~85℃的瓊脂溶液中,保持10~15min,驟冷至低於30℃,去除凝固的瓊脂,即得。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將砂糖橘種子浸沒在水楊酸水溶液中,進行光照處理,促進不定根在容器育苗基質中的發生,使得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提高種苗移栽後的成活率;容器育苗基質包括玉米棒芯、魚腥草、仙人掌、金雀花、麥冬、地皮菜和野黃瓜,能夠改善土壤、促進幼苗根系的發育,鬆軟泥沙持水度高,調節膦能夠增加甜度,絲瓜絡防止板結、通絡,本發明還充分利用了甘蔗產業鏈的糖蜜發酵液,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胺基酸、微量元素屬天然的有機物質,發酵菌種具備固氮、解磷、解鉀、加快有機物腐熟,抗逆性強等特點,蛭石、高嶺土混合後浸泡在無機肥的水溶液中,增強基質輸送、通透性能,增強保肥保水能力;採用本發明基質培育砂糖橘幼苗,病蟲害發生率低,幼苗更加的茁壯。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
一種砂糖橘容器育苗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蚓糞40份,蛭石10份、高嶺土8份、糖蜜發酵液10份、菸灰3份、絲瓜絡3份、發酵菌種3份、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20份、玉米棒芯15份、魚腥草3份、仙人掌3份、金雀花3份、麥冬3份、地皮菜3份、野黃瓜3份、調節膦1份、無機肥10份,所述發酵菌種包括質量比為3:4:2:1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和芽孢桿菌,無機肥包括質量比為2:1:1的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
一種砂糖橘容器育苗基質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重量份數的魚腥草、麥冬、地皮菜和野黃瓜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一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玉米棒芯、仙人掌、金雀花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二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發酵菌種分為三等份,將上述重量份數的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堆積,在表面設置多個自上而下的盲孔,將第一塊狀物和第一份發酵菌種分散到盲孔,一次堆放發酵28天,每隔3天採用霧化機噴灑霧化水滴6h,得到第一發酵物,攪拌均勻並加入第二塊狀物和第二份發酵菌種,二次堆放發酵24天,每5天翻堆一次,得到第二發酵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糖蜜發酵液噴灑到第二發酵物上,與上述重量份數的絲瓜絡混合,加入第三份發酵菌種,三次堆放發酵20天,每6天翻堆一次,得到第三發酵物,風乾至含水量30%,得到基質A;
步驟二、將上述重量份數的蛭石、高嶺土浸泡在80℃的瓊脂溶液中,保持10min,驟冷至低於30℃,去除凝固的瓊脂,混合粉碎至100目,浸泡在上述重量份數的無機肥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水溶液中,保持30min,風乾至含水量30%,加入上述重量份數的蚓糞、菸灰、調節膦,混合均勻,得到基質B;
步驟三、將基質A與基質B混合粉碎,得到粒徑≤5mm的顆粒,篩分,即得。
一種砂糖橘容器育苗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
蚓糞50份,蛭石15份、高嶺土10份、糖蜜發酵液15份、菸灰5份、絲瓜絡5份、發酵菌種5份、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30份、玉米棒芯20份、魚腥草5份、仙人掌5份、金雀花5份、麥冬5份、地皮菜5份、野黃瓜5份、調節膦2份、無機肥20份,所述發酵菌種包括質量比為6:6:3:1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和芽孢桿菌,無機肥包括質量比為2:1:1的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
一種砂糖橘容器育苗基質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重量份數的魚腥草、麥冬、地皮菜和野黃瓜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一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玉米棒芯、仙人掌、金雀花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二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發酵菌種分為三等份,將上述重量份數的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堆積,在表面設置多個自上而下的盲孔,將第一塊狀物和第一份發酵菌種分散到盲孔,一次堆放發酵30天,每隔5天採用霧化機噴灑霧化水滴8h,得到第一發酵物,攪拌均勻並加入第二塊狀物和第二份發酵菌種,二次堆放發酵28天,每7天翻堆一次,得到第二發酵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糖蜜發酵液噴灑到第二發酵物上,與上述重量份數的絲瓜絡混合,加入第三份發酵菌種,三次堆放發酵24天,每8天翻堆一次,得到第三發酵物,風乾至含水量35%,得到基質A;
步驟二、將上述重量份數的蛭石、高嶺土浸泡在85℃的瓊脂溶液中,保持15min,驟冷至低於30℃,去除凝固的瓊脂,混合粉碎至150目,浸泡在上述重量份數的無機肥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水溶液中,保持60min,風乾至含水量35%,加入上述重量份數的蚓糞、菸灰、調節膦,混合均勻,得到基質B;
步驟三、將基質A與基質B混合粉碎,得到粒徑≤5mm的顆粒,篩分,即得。
一種砂糖橘容器育苗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蚓糞45份,蛭石12份、高嶺土9份、糖蜜發酵液12份、菸灰4份、絲瓜絡4份、發酵菌種4份、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25份、玉米棒芯18份、魚腥草4份、仙人掌4份、金雀花4份、麥冬4份、地皮菜4份、野黃瓜4份、調節膦1份、無機肥15份,所述發酵菌種包括質量比為4:5:2:1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和芽孢桿菌,無機肥包括質量比為2:1:1的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
一種砂糖橘容器育苗基質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重量份數的魚腥草、麥冬、地皮菜和野黃瓜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一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玉米棒芯、仙人掌、金雀花處理並混合得到第二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發酵菌種分為三等份,將上述重量份數的含水量為90%的鬆軟泥沙堆積,在表面設置多個自上而下的盲孔,將第一塊狀物和第一份發酵菌種分散到盲孔,一次堆放發酵30天,每隔4天採用霧化機噴灑霧化水滴7h,得到第一發酵物,攪拌均勻並加入第二塊狀物和第二份發酵菌種,二次堆放發酵26天,每6天翻堆一次,得到第二發酵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糖蜜發酵液噴灑到第二發酵物上,與上述重量份數的絲瓜絡混合,加入第三份發酵菌種,三次堆放發酵22天,每7天翻堆一次,得到第三發酵物,風乾至含水量32%,得到基質A;
步驟二、將上述重量份數的蛭石、高嶺土浸泡在82℃的瓊脂溶液中,保持12min,驟冷至低於30℃,去除凝固的瓊脂,混合粉碎至150目,浸泡在上述重量份數的無機肥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水溶液中,保持45min,風乾至含水量32%,加入上述重量份數的蚓糞、菸灰、調節膦,混合均勻,得到基質B;
步驟三、將基質A與基質B混合粉碎,得到粒徑≤5mm的顆粒,篩分,即得。
一種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砂糖橘種子浸沒在盛有濃度為0.3mmol/L的水楊酸水溶液的培養盤中,進行光照處理,光照強度為2000Lux、光照時間為10h/d、溫度為20℃,培養7d後,將浸種後的砂糖橘種子均勻撒在實施例1製備的容器育苗基質中。
一種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砂糖橘種子浸沒在盛有濃度為0.3mmol/L的水楊酸水溶液的培養盤中,進行光照處理,光照強度為2500Lux、光照時間為12h/d、溫度為25℃,培養10d後,將浸種後的砂糖橘種子均勻撒在實施例2製備的容器育苗基質中。
一種利用容器育苗基質對砂糖橘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砂糖橘種子浸沒在盛有濃度為0.3mmol/L的水楊酸水溶液的培養盤中,進行光照處理,光照強度為2200Lux、光照時間為11h/d、溫度為22℃,培養8d後,將浸種後的砂糖橘種子均勻撒在實施例3製備的容器育苗基質中。
對實施例1~3的容器育苗基質進行理化性質的試驗,可以發現,實施例1~3的容器育苗基質的持水度高、透氣性好,富含有機質、腐殖酸、有益菌及各種營養元素。
取未浸種的砂糖橘種子播種於市場購買的無土栽培基質作對比例,對實施例4~6的育苗方法和對比例進行幼苗形態的統計,可以發現,實施例4~6處理的砂糖橘植株的株高、莖粗、發芽率、成活率最大,遠高於對比例。
取未浸種的砂糖橘種子播種於市場購買的無土栽培基質作對比例,對實施例4~6的育苗方法和對比例進行糖度的統計,可以發現,實施例4~6處理的砂糖橘植株的糖度分別為(11.5±0.2)%、(11.2±0.4)%、(11.5±0.6)%,遠高於對比例的(10.0±0.6)%。
儘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