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植樹節:聊聊人與樹的那些事兒
2023-03-31 10:26:01 1
今天是植樹節。根據法律法規,宣傳和保護樹木,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應該是一個場景,今天我們來談談植樹吧。古人是第一個種樹的人,從人類祖先黃帝開始。雖然古代沒有植樹節,但它並沒有影響古人對植樹的熱愛。在中國古代,大力提倡植樹。自古以來,清明時節就有種植柳樹的傳統。傳說黃帝打敗蚩尤,建立部落聯盟定居喬杉黃帝發現喬杉人和動物住在樹上或洞穴裡,這既不文明也不安全。他教育喬杉人民在靠近水邊的半山坡上砍樹蓋房子。
喬杉的居民搬進他們的房子後,他們的日常生活方便多了,他們不怕野生動物傷害他們。然而,他們經常濫砍濫伐。幾年之內,喬杉周圍的所有樹木都被砍掉了。
一場暴雨,山洪暴發,洪水像野獸一樣從山上衝了下來,幾十人和黃帝的得力大臣鼓了起來,狄財被衝走了,黃帝很難過
一場暴雨過後風平浪靜,黃帝親自帶領大臣們上山檢查,發現山上所有的樹木都被毛砍斷了,不僅水停不了,連地上的草也衝走了黃帝心情非常沉重,率先種植了一棵柏樹。臣民們都以黃帝為榜樣,一個接一個地植樹種草。幾年後,橋鄉的群山被茂密的森林、草地和綠色覆蓋。
從那時起,植樹造林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並延續了幾代人。
時至今日,陝西軒轅寺內仍挺立著人工種植的黃帝柏樹。柏樹有20多米高,胸圍7.8米。雖然它經歷了5000多年的風吹雨打,但它仍然乾燥而強壯,枝葉繁茂。它的樹冠覆蓋了178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被稱為「世界柏樹之父」
現代植樹節起源於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認識到森林的重要性並提倡植樹造林的人。
早在1893年的《李鴻章書》中,他就指出「中國要強盛,當務之急是提倡農學,重視樹藝」。他還在廣州關於「三民主義」的講話中再次指出,「防止水旱災害的根本途徑是建設森林,並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大規模的森林」「孫先生
當他成為臨時總統時,立即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當時,植樹是防止中國遭受長期洪災和擺脫貧困的一種方式。
1979年,根據鄧小平的建議,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以鼓勵各族人民為了子孫後代的利益植樹。
在國外,結婚和離婚前都種樹,孩子們買車時也種樹。事實上,世界非常重視綠化。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
由於不同的國情和地理位置,植樹節的名稱和時間在不同的國家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被稱為「植樹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之為「樹木新年」;緬甸被稱為「植樹月」;冰島被稱為「學生植樹節」;印度被稱為「國家植樹節」。法國稱之為「國家樹木日」。加拿大稱之為「森林周」。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幾百年前,南斯拉夫頒布了一項法律,規定每對新婚夫婦必須先種70棵橄欖樹。
日本鹿兒島等一些地區也有新婚夫婦植樹的規定。樹旁邊的紀念碑將標明名字和結婚日期。這些樹要到種植後50年才會被砍伐。那時,植樹夫婦可以慶祝他們的50周年結婚紀念日。
印度尼西亞爪哇法律規定,第一次結婚應該種兩棵樹,離婚應該種五棵樹。第二次結婚必須種樹,否則不允許登記。
在日本有一條特殊的規定,即每一個買車的人都必須種樹。這是因為每輛車每年都要排放大量有毒碳氫化合物並製造噪音。樹木是天然的「消毒劑」和「消音器」,所以必須種樹。
在非洲坦尚尼亞的許多地方,有一個「通過增加年輕人來植樹」的習俗,也就是說,誰生了孩子,誰就把胎盤埋在門外的土地上,然後在那裡種一棵樹,表達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的希望。
波蘭的一些地方規定,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應該種3棵樹,這被稱為「家譜」。
在德國波恩,每年的播種季節,年輕男子都會給年輕女孩精心挑選的樺樹苗,並用自己的雙手來播種,以表達他們的愛。人們稱之為「求偶樹」。
……如今,植樹節不僅是一個節日,也是一種不同的「植樹文化」。我們希望植樹文化能夠發揚光大,我們的地球能夠綠色常青。(網際網路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