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文字列印方法及其裝置和圖像列印方法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2:25:51

專利名稱:文字列印方法及其裝置和圖像列印方法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具有文字、數字、記號、簡易圖形等字符(以下,以「文字」為代表)的文字群進行列印的文字列印方法及其裝置,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數據、將具有1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合適的給定存儲區域中、製成顯示表示文字串圖像的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
一般地,在列印具有1個以上文字(意味著上述的字符)的文字群的文字列印裝置中,在列印前,要將所要列印的文字(與文字代碼相對應的文字圖像)群、用該文字列印裝置的顯示裝置等確認是否能夠在給定尺寸的列印區域(例如1頁範圍等)幾倍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例如幾頁)中進行列印之後,再進行列印。或者,通過時間等的安排,在列印後對其進行確認。
然而,由於受到字數限制、行數限制、頁數限制等,在確定可列印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尺寸的情況下,直接指定這些限制、抽出適於所限制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中的文字群的一部分而進行列印的文字列印裝置並不為人所知的。況且,報知存在著不能列印的文字群等的文字列印裝置也不為人所知。
例如,在文字處理機等中,通過指定列印開始頁及列印終了頁,其結果確實指定了頁數,但由於這並不是對頁數限制進行直接指定,因而使用者不知道是否能將該頁內所希望的文字群全部列印,因此,當文字群在頁數限制內不能列印時,不能進行報知該意圖的列印等,為此,使用者自身需用顯示圖面進行確認,必須輸入報知其意圖的文字等。這對於沒有給定列印尺寸、而通過定長設定等設定列印尺寸的條帶列印裝置等也是同樣的。
一般地,為將具有一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作為圖像進行顯示或進行列印,要從記憶已知字體數據的ROM等中讀出與各文字的文本(代碼)數據相對應的字體數據,或者將通過稀用字登記及描繪登記而登記的點陣數據從RAM等中讀出(以下,以已知字體及登記後的點陣為代表,簡化稱之為「給定的字體」),根據該給定的字體數據,將上述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製成表示上述圖像的圖像顯示數據及列印圖像數據。
例如在文字處理機中,顯示與所設定的1頁尺寸相一致的編輯畫面,在讀入已在該編輯圖面範圍內登記過的文本數據、或將新的文字用鍵進行輸入的情況下進行編輯。也即,將與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對應的文字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尺寸的顯示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通過所製成的數據顯示所要表示的顯示圖像。並且,在編輯終了時,通過對用於指示列印的鍵進行輸入動作,列印與該畫面顯示相對應的列印圖像。也即,將與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對應的文字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尺寸的列印圖像區域,通過所製成的數據列印所表示的列印圖像。
在這些場合下,例如當文字串的文本(代碼)數據中包含可任意插入的任意換行代碼時,根據該任意換行代碼決定各行的文字數。但是,在任意換行代碼之前各行文字串的長度(文字數等)比作為該編輯圖像存儲製作區域的尺寸而設定的各行的長度(例如橫書的情況,橫向尺寸)長時,在與該給定橫向尺寸重合的文字之處進行自動換行。不用說,在沒有任意換行代碼時,在與全部設定的橫向尺寸相重合的文字之處進行自動換行。
並且,對於行來說也是同樣的,例如當文字串的文本數據中包含可任意插入的任意換頁代碼時,根據該任意換頁代碼決定各頁的行數。但是,在任意換頁代碼之前的行數比作為該編輯圖像製作尺寸區域的尺寸而設定的行數長時,在與該縱向尺寸重合的行數之處進行自動換頁。不用說,在沒有任意換頁代碼時,在與全部設定的縱向尺寸重合的行數之處,進行自動換頁。
然而,即使省略原來文字串內容的一部分,但製作與期望相適應的圖像的裝置,也即,希望將該文字串的整個概要在給定的1行、給定行數或給定頁數內顯示或列印的裝置並未開發出來。也即,只要將例如各行號碼及信息號碼連同與該行號碼及信息號碼對應的文字串的主要部分(例如開頭的給定數的文字)存入到1行內、並將各行並列顯示或列印的裝置是不為人所知。並且,只要將主要部分(例如開頭的多數行)存入到給定行數及頁數內、並將文字串的內容的整個影像在給定行數及頁數內顯示或列印的裝置也不為人所。
假定製成上述的一部分省略的圖像(省略圖像)數據、並將其使用在按原樣顯示及列印的場合,一旦製作好,就難以確認必須將原來的文字串進行一部分修正等的情況。也即,在文字或行的一部分進行了刪除的情況下,由於存儲在給定1行、給定行數或給定頁數內的範圍是不同的,因而必須修正應省略位置(應省略文字及行)等,但在僅僅對省略圖像進行顯示及列印的情況下,由於不能把握所省略的(通過修正應恢復的)文字及行,因而修正變得很困難。
另一方面,不僅在製作省略圖像、而且在製作不進行省略的整個圖像(全部圖像)數據的情況下,由於按照該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的一頁橫向尺寸(1行文字數等)及縱向尺寸(行數等)、如上上述地進行自動換行或自動換頁,因而難以把握文字串各行原來的影像。並且,製作省略圖像時難以把握各行及各頁的影像。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對給定基準尺寸整數倍的列印尺寸進行直接指定、並在該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中提取所適合的文字群進行列印,此外,當在所指定的列印尺寸內不能列印全部的文字群時,附加報知該意圖的報知文字、從而能進行列印的列印方法及其裝置。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省略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它能制出省略超出文字串各行給定文字數的部分、或者在排列成各行文字串的數行中省略超出給定行數的部分、並在省略時附加上報知該省略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它能預先製作省略了數行文字串一部分中的行、並附加上報知該省略意圖的圖像的、將整體變換、配置成基準給定行數整數倍的給定行數文字串圖像的省略圖像等的編輯圖像,或者獨立地製作編輯圖像,製成能在產生文字串各行原來的影像的同時,把握用來表示編輯圖像成為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倍數的各給定行數時的各省略位置的行溢出位置的編輯報知圖像。
本發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它能預先製作省略了各行文字串的一部分、將各行變換、配置成1行文字串圖像的省略圖像的編輯圖像、或者沒有省略的整個圖像等的編輯圖像,或者獨立地製作編輯圖像,製成能邊生成文字串各行原來的影像,邊能把握編輯圖像中的省略位置以及換行位置等的來自各行中的文字溢出位置的編輯報知圖像。
為實現上述第一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式,提供一種由下列步驟構成的文字列印方法規定基準尺寸和相當於該基準尺寸之數倍的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作為應當有選擇地設定為列印至少有一個文字的文字群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列印對象物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尺寸的選擇系列;將上述基準尺寸和上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上述的列印尺寸;用上述基準尺寸把具有上述列印尺寸的上述列印區域分成至少一個列印分區,在這些分區分別分配至少一個文字群不同的給定部分;至少製成一個列印圖像的數據,使該數據分別在上述至少一個分區中分配的上述文字群的上述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相對應;將上述至少一個列印圖像列印在上述列印對象物的上述至少一個列印分區中。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式,提供一種由下列部件構成的文字列印裝置記憶所規定的作為應當被有選擇地設定為列印至少具有1個文字的文字群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列印對象物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尺寸的選擇系列的基準尺寸,和相當於該基準尺寸之數倍的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的列印尺寸的記憶手段;將上述基準尺寸和上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上述列印尺寸的列印尺寸設定手段;在用上述基準尺寸將具有上述列印尺寸的上述列印區域分成的至少一個列印分區的每個列印分區中分配出文字群不同的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的分配手段;製成與在至少一個分區中分別分配出來的上述文字群的上述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列印圖像的列印圖像數據製作手段;以及將上述至少一個列印圖像列印在上述列印對象物的上述至少一個列印分區內的列印手段。
根據該文字列印方法及裝置,通過將基準尺寸及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列印尺寸,能直接指定給定基準尺寸整數倍的列印尺寸,由此,能將具有上述列印尺寸的上述列印區域用上述基準尺寸進行分割,在分割後的至少一個分區的每個區域中分配與上述文字群不同的至少一個給定部分,製作與在上述至少一個分區中各自分配的上述文字群的上述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列印圖像數據,在列印對象物上進行列印。也即,能直接指定給定基準尺寸整數倍的列印尺寸,抽出適於該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的文字群並進行列印。
最好是,分配上述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的步驟包括判斷能否在所選擇的上述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中列印全部的上述文字群;當判斷不能列印時,將包含有其意圖的報知文字附加到上述文字群的上述部分上。
最好是,上述分配手段包括判斷能否在所選擇的上述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中將全部的上述文字群進行列印的判斷手段;當判斷不能列印時,將包含有該意圖的報知文字附加到上述文字群的上述部分中的報知文字附加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在被選擇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中分配文字群的同時當不能列印全部文字群時附加包含作為該意思的這種意圖的報知文字。即由於可以直接指定給定基準尺寸的整數倍的列印尺寸,因而,可判斷在指定的列印尺寸內列印全部的文字(對應於文字代碼的文字圖像)群與否,結果,在判斷為不能列印時,可以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報知文字。另外,這種情況的用於列印的報知文字的附加,可以在成為文字代碼的狀態下附加到文字群中,之後,與圖像一起製作,也可以與圖像分別製作後再作為報知文字圖像進行附加。而且,在判斷為不能列印時,附加為報知該意圖的報知文字與否是任意的。
最好是,上述文字群的數據被記憶在記錄盤上,上述方法進一步具備從該記錄盤中讀出上述文字群的數據的步驟。
而且,最好是,上述文字群的數據被記憶在記錄盤上,上述文字列印裝置還具有從該記錄盤中讀出上述文字群的數據的讀出裝置。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在直接指定給定的基準尺寸的整數倍的列印尺寸的同時,讀出記憶在記錄盤中的文字群,因而,從該讀出的文字群可以抽出適於直接指定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的文字群並進行列印。
比較合適地,上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根據本發明的第1及第2實施形式的各個最佳實施例,能以從小型記錄盤中讀出的文字群為列印對象。
比較合適地,上述基準尺寸及上述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包含多種標籤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1及第2實施形式的各個最佳實施例,由於多種列印尺寸包括多種標籤尺寸,因此,通過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作為列印尺寸,能夠抽出適合各種標籤尺寸的文字群並進行列印。
更好的是,上述多種標籤尺寸包括貼在成為上述基準尺寸的、記錄盤盤體表面上的記錄盤標籤尺寸,和貼在成為上述至少1種給定的放大尺寸之一的上述記錄盤盤體的盤盒表面上的盤盒標籤尺寸。
根據本發明的第1及第2實施形式的各個最佳實施例,能夠抽出適合包括記錄盤標籤或盤盒標籤的各種標籤尺寸的文字群並進行列印。
更好的是,將上述基準尺寸或上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之一設定為上述列印尺寸的步驟包括在上述列印對象物上形成半切的、未完全切下的標籤的情況下,選擇與該未完全切下的標籤尺寸相對應的列印尺寸。
更好的是,上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包括在上述列印對象物上形成半切的、未完全切下標籤的情況下,選擇與該未完全切下標籤的尺寸相對應的列印尺寸的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在列印對象物上形成半切的、未完全切下的標籤的情況下,通過選擇與該未完全切下標籤的尺寸相對應的列印尺寸,能夠抽出適合未完全切下標籤的尺寸的文字群並列印。
較好的是,上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上述文字群數據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根據該最佳實施形式,文字列印裝置具有從記錄盤中讀出文字群的記錄盤再生手段。即是說,由於除了音樂、聲音、動畫等主信息再生(讀出)手段外,還具有可讀出屬性信息等文字群的記錄盤再生手段,因而能容易地讀出記錄在記錄盤內的文字群,同時,能夠使一般的記錄盤再生裝置的構成通用化。
更好的是,上述記錄盤再生手段從上述遙控器中接收因遙控鍵的操作而生成的要求信號,並且將上述遙控器的顯示部所顯示的文字群中的響應上述要求信號的文字群發送到上述遙控器中,上述讀出手段還具有取代上述遙控器用於發送上述要求信號並接收上述文字群的遙控通信手段。
上述一般的記錄盤再生裝置的構成是,從遙控器中接收因遙控鍵的操作而生成的要求信號,並且將遙控器的顯示部所顯示的文字群中的響應要求信號的文字群發送到遙控器中,因而,如果生成與遙控器相同的要求信號並進行同樣的處理,即使採用文字列印裝置,也能夠得到與遙控器同樣的文字群。即是說,利用該文字裝置,由於讀出手段還具有上述構成的記錄盤再生裝置和把與遙控器同樣的要求信號發送到該記錄盤再生裝置中並接收文字群的遙控通信手段,因而能得到記錄盤內的文字群。另外,在這種情況下的遙控通訊手段中,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生成遙控器所產生的數個要求信號,把由這些信號組合的連續的數個要求信號發送到記錄盤再生裝置中,由此,通過簡單的操作能夠得到響應該連續的數個要求信號的數個文字群。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的方法還包括將作為上述列印對象物的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一種自由拆卸地裝設在列印裝置上的步驟。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的文字列印裝置還包括將作為上述列印對象物的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任意一種可自由拆卸地裝設在列印裝置上的裝設手段。
根據上述最佳實施形式,可以裝設多種列印對象物的任意一種,並以此為列印對象物。
更好的是,將上述基準尺寸或上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之一設定成上述列印尺寸的步驟包括在列印尺寸隨著列印對象物的種類的而異的情況下,從上述選擇系列中選擇出與上述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上述一個相對應的尺寸。
更好的是,上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在列印尺寸隨列印對象物的種類而不同的情況下,根據上述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一種來選擇列印尺寸。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可以選擇對應於列印對象物種類的列印尺寸。即是說,適用於列印尺寸隨列印相對物種類而異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該列印對象物的選擇就是列印尺寸的選擇。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方法還具有檢測裝設在上述列印裝置上的列印對象物種類的步驟;將上述基準尺寸及上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上述列印尺寸的步驟包括從上述選擇系列中選擇出與所檢測的列印對象物的種類對應的尺寸的步驟。
更好的是,上述文字列印裝置還具有檢測所裝設的列印對象物的種類的檢測手段;上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根據所檢測的列印對象物的種類來選擇列印尺寸。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由於可檢測出裝設的列印對象物的種類,選擇對應於所檢測的列印對象物種類的列印尺寸,因而能夠選擇適於所裝設的列印對象物種類的列印尺寸。
最好是,將上述基準尺寸及上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上述列印尺寸的步驟還包括由使用者任意選擇上述列印尺寸的步驟。
最好是,上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根據使用者的操作選擇上述列印尺寸。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通過使用者的任意選擇來選擇列印尺寸,因而能夠選擇出與使用者的希望相符合的列印尺寸。
最好是,上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根據本發明第1及第2形式的各個最佳實施例,由於列印對象物是條帶,因而可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的文字列印方法及其裝置。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根據從上述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文字數,把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省略,製成分別對應於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與上述各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上述省略文字串的各個對應的串中,製成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4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根據從上述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文字數,把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省略,製成分別對應於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省略文字串製作手段;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與上述各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上述省略文字串的各個對應的串中,製成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根據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裝置,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根據從上述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文字數,把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省略,製成分別對應於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與上述各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上述省略文字串的各個對應的串中,製成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省略文字串的文字數即、省略後的文字數是從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值,因而,在省略文字串中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到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字數不會超過給定的文字數。
因此,根據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當具有由文本數據組成的1個以上文字的基礎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數超過給定的文字數時,根據給定的字體,把在可配置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加上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報知該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到的新的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的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由此製成省略圖像。即是說,在省略了文字串的各行超過給定的文字數的部分、進行省略時,可製成附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此外,由於圖像製作存儲區域的尺寸等,通常以點單位的尺寸(點尺寸)來計算,因而這裡所稱的給定文字數是例如配置當前設定的文字尺寸(點尺寸)的文字的情況下的文字數。具體地說,是點數總和適合編輯圖像區域的橫向點尺寸的當前設定的文字尺寸的文字並排時的文字數,通過放大或縮小、各種文字修飾(例如中空、斜體等)等,如果1個文字的點尺寸變化的話,給定的文字數也會變化。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各文字的點尺寸同樣地變化與否是任意規定的。
再者,通過比例間隔或カ-ニソグ的設定,對於包含點尺寸不同的文字(例如根據比例字體等變換的圖像數據的文字)的文字串的行來說,該文字串的點數(各文字及各文字間空格的點數的總和)超過當前給定文字尺寸的文字以給定的文字數份額排列時的點數的場合,判斷為超過規定文字數的情況。即是說,這種情況的各行的文字數表示用當前給定文字尺寸來換算各行的文字串的點數時的文字數。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用於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把省略了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的、分別與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圖像數據;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了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上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上,配置到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從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6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省略文字串圖像數據製作手段,該手段根據從上述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文字數,把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省略的、分別對應於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了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上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中,配置到上述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根據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用於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把省略了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的、分別與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圖像數據;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了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上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上,配置到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從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即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第3及第4實施形式同樣,變換成用於製作省略圖像的文本數據所組成的圖像數據的各行的文字數不會超過給定的文字數。
因此,利用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在具有文本數據組成的1個以上文字的基礎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數超過給定的文字數的場合,可根據給定的字體,把在可配置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加上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報知該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到的新的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所配置的省略圖像數據。即是說,在省略了超出文字串各行給定的文字數的部分、進行省略時,可以制出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最好是,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至少一個表示「…」、「··」、「·」、「~」或「.」的文字。
根據上述第3~6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一個以上表示「…」、「··」、「·」、「~」或「.」的文字,因此的確能表現省略的影像。
最好是,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上述方法還具有將該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步驟。
最好是,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上述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將該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讀出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可把記憶在記錄盤中的基礎文字串讀出,並以此為圖像製作的對象。
更好的是,上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根據上述第3~6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能夠把從小型記錄盤中讀出的基礎文字串作為圖像製作的對象。
更好的是,上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上述記錄盤上讀出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根據該最佳實施例,設有用於從記錄盤中讀出基礎文字串的數據的記錄盤再生手段。即是說,通過設置記錄盤再生手段,可以容易地讀出記憶在記錄盤內的文字串的數據,同時可使一般的記錄盤再生裝置的構成通用化。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判斷由文本數據構成的、具有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將判斷為文字數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省略,並附加上為報知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而製成的新的基礎文字串,將製成的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通過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8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判斷具有由文本數據構成的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以及將省略了判斷為文字數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並附加上為報知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的、製成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該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的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製作手段。
根據這種圖像分及其裝置,省略了判斷為由文本數據構成的、具有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超出了給定的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並附加上為報知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由此製成新的基礎文字串,將製成的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通過將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即是說,通過採用上述手段,在進行省略超出文字串的各行的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省略時,能夠製成附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最好是,上述方法還具有以下的步驟以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為對象進行包括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及文字裝飾設定在內的任何一種編輯;當編輯的結果、配置在上述給定圖像製作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將該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上述給定文字數製成上述省略圖像數據。
最好是,上述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以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為對象進行包括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及文字裝飾設定在內的任何一種編輯的編輯手段;以及當編輯結果、配置在上述給定圖像製作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將上述給定文字數更新為該變化後的文字數的文字數更新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利用該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進行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或文字裝飾設定等的編輯,使該編輯的結果、1個文字的文字圖像的幅等變化,由此,當可配置在上述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將該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上述給定文字數製成省略圖像。因而,可以製作適於編輯結果的基礎文字串的圖像。
為了完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9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從上述給定行數中減去用於報知行省略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行中超出上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省略,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各行附加到上述基礎文字串的剩餘的行中,由此,製成成為新的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然後,
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行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的數據。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0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的判斷手段;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將用於報知行省略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上述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製成將上述基礎文字串中超出上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進行省略、並將上述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各行附加到上述基礎文字串的剩餘行中、由新的基礎文字串構成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及通過將上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上述給定行數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數據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根據該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從上述給定行數中減去用於報知行省略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行中超出上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省略,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各行附加到上述基礎文字串的剩餘的行中,由此,製成成為新的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上述給定行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省略後行數是從規定行數中減去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的值,因此,即使附加上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省略基礎文字串的行數不會超過給定的行數。
結果,利用該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在分別以1個以上文字的文本數據組成的文字串為各行、並具有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行數超過給定的行數的情況下,根據給定的字體,將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為報知該省略意圖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到的新的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給定行數的文字圖像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即是說,省略了文字串各行並列的數行中的超出規定的行數的部分,在進行這種省略時,可製成附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1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將含有從上述數行中省略行的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上述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將從上述基礎文字串中省略了超出上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的省略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將上述給定行數的文字圖像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然後通過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進行變換、並配置在上述給定圖像數據存儲區域,製成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上述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上的省略圖像數據。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2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的判斷手段;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將包含從上述數行中省略行的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上述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將從上述基礎文字串中省略了超出上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的省略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將上述給定行數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的省略文字串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及通過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進行變換、並配置在上述給定的圖像數據存儲區域,製成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上述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根據該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與上述第9及第10實施形式同樣,根據給定的省略後行數,並且根據給定的字體把從基礎文字串省略了超出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的省略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把上述給定行數的文字圖像配置在可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然後,通過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進行變換、並配置在上述給定圖像數據存儲區域,製成將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上述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上的省略圖像數據。即是說,在這種場合,與上述第9及第10實施形式同樣,用於製作省略圖像的變換或配置的文字圖像的行數不會超過給定的行數。
因此,即使利用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在分別以1個以上文字的文本數據組成的文字串為各行、並具有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行數超過給定的行數的情況下,在可配置給定行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的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為報知該省略意圖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到的新的文字串的圖像,製成所配置的省略圖像。即是說,省略了文字串各行並列的數行中超出給定行數的部分,在進行這種省略時,製成附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最好是,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上述的方法還具有將該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讀出的步驟。
最好是,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上述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上述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讀出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形式,可以讀出記憶在記錄盤中的基礎文字串,並以此為圖像製作對象。
更好的是,上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根據上述第11及第12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能夠把從小型記錄盤中讀出的基礎文字串作為圖像製作的對象。
比較合適的是,在上述基礎文字串中包含有多首曲的曲名;上述方法還包括在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中的被省略的部分包含有上述多首曲子的曲名的至少一個時,將表示記憶在上述記錄盤上的曲子的曲數或上述曲子的被省略的曲名的數目的上述至少一個文字包含在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中的步驟。
比較合適的是,在上述基礎文字串中包含有多首曲子的曲名,上述圖像製作裝置還包括當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中被省略的部分包含有上述多首曲子的曲名的至少一個時,將表示記憶在上述記錄盤上的曲子的曲數或上述曲子的被省略的曲名的數目的至少一個文字包含在上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中的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形式,當包含記憶在記錄盤中的多首曲子的曲名的基礎文字串的數行中的被省略的部分包括該多首曲子的曲名的1個以上時,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中包含有用於表示記憶在記錄盤中的曲子的全部曲數或省略的曲子的曲數的文字,因而使用者從包含在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中的全部曲數或省略曲數及作為圖像製作的部分的曲數,可以得知省略該圖像製作的意圖的全部曲數及省略曲數的其它事情。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3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當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超出給定行數時,將省略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某行、並附加上包含該行省略的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將上述給定行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為了完成上述第二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4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的判斷手段;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它是用於當判斷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超出給定行數時,將省略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某行、並附加上包含該行省略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還將上述給定行數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
根據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當以分別由一個以上文字的文本數據組成的文字串作為各行且具有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行數超過給定的行數時,在可配置給定行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把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為報知該省略意圖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新的文字串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所配置的省略圖像。即是說,在省略了文字串各行並列的數行中超出給定行數的部分,進行這種省略時,可以製成附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比較合適地,上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第5~14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因而,用於製作列印圖像的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適用於列印裝置等。
更好地,上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根據本發明第5~14實施形式的各個最佳實施例,由於用於列印製成列印圖像的省略圖像的列印對象物是條帶,因而可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
更好地,上述省略圖像是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根據上述本發明第5~14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上述省略圖像是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因而,用於製作顯示圖像的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適用於顯示裝置等。
為了完成上述第三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5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根據給定的字體、將形成由至少一個文字所構成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給定部分或全部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規定與所參照的基準行數及與其n倍(n為自然數)相當的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記憶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上述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判斷該圖像數據配置到上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時的行數是否超出上述第n給定行數的任何一個;將用於報知行省略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判斷為超出上述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第n省略後行數,將表示行數超出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基礎文字串中的行數超出上述第n省略後行數之前的行末尾與之後的行開頭之間,製成編輯報知文字串;然後根據上述給定的字體,將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上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為了完成上述第三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6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給定行數規定手段,該給定行數規定手段根據給定的字體,將形成由至少一個文字構成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給定一部分的文本數據或全部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對所參照的基準行數及與其n倍(n為自然數)相當的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進行規定;記憶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記憶手段;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所述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判斷該圖像數據配置到所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時的行數是否超出所述第n給定行數的任何一個的判斷手段;編輯報知文字串製作手段,將用於報知行省略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判斷為超出所述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第n省略後行數,將表示行數超出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基礎文字串中的行數超出所述第n省略後行數之前的行末尾與之後的行開頭之間,製成編輯報知文字串;以及根據所述給定的字體,將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上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利用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根據給定的字體,將形成由至少一個文字所構成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給定部分或全部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規定與所參照的基準行數及與其n倍(n為自然數)相當的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上述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在該圖像數據配置到上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時的行數超出上述第n給定行數的任何一個的場合,將用於報知行省略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判斷為超出上述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第n省略後行數,將表示行數超出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基礎文字串中的行數超出上述第n省略後行數之前的行末尾與之後的行開頭之間,製成編輯報知文字串。然後根據上述給定的字體,將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上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這種情況下,把與各第n省略後行數對應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迭加在一起,使其成為第n給定行數。即是說,這種情況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用於製作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行且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的圖像、以使全體成為第n給定行數的圖像的方式進行變換或配置的省略圖像的情況下的省略位置。因此,使用者顯示或列印所製成的編輯報知圖像,就可以把握省略圖像變為第n給定行數(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倍數的各給定行數)時的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
比較合適地,確定作為上述一個以上第n給定行數的由不同的n值所規定的數個行數,相對於上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的上述數行的全部行數,使上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是同一的。
根據該最佳實施例,全部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的行數可以作為同一值來使用,能簡化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處理即、編輯報知文字串的製作。
比較合適地,上述方法還具有以下步驟為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設定上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中的一個作為所參照的給定行數;製成在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中,將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上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製成將上述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上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上述省略文字串中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上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
比較合適地,上述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為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設定上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中的一個作為所參照的給定行數的給定行數設定手段;製成在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中、省略了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上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省略文字串的省略文字串製作手段;製成將上述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上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上述省略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上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的省略圖像製作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製成在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中、省略了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上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省略文字串,製成將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該省略文字串中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成在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將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圖像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該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即是說,除了上述編輯報知圖像之外,還可製成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行且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文字串、以使全體成為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倍數的給定行數的文字串圖像的方式進行變換或配置的省略圖像。
比較合適地,上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因而用於製作列印圖像的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適用於列印裝置。
更好地,上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用於列印製成列印圖像的省略圖像的列印對象物是條帶,因而可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
比較合適地,上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相對於全部上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用同一文字串形成。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用於製作省略圖像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同一文字串,因而可以準備一種文字串作為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省略圖像。
更好地,確定表示上述基礎文字串的各個信息的給定的連續號碼,上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示範上述基礎文字串全部信息數的文字串。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確定了與基礎文字串各行對應的給定的信息號碼。這種情況下的信息號碼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對應是可以的,與把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把該圖像數據配製在編輯圖像製作區域、從而形成的圖像的各行不對應也可以。即是說,不論是製成作為1行的文字串圖像還是製成通過例如自動換行等形成的數行,對於包含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串來說,由於顯示全部信息數,因此,使用者通過顯示或列印省略圖像,藉助於不省略的行的信息數與全部的信息數,除全部信息數之外,還可以把握省略意圖的省略行的信息數等。
比較合適地,上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與不同的n值有關,由不同的文字串形成。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用於製作省略圖像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不同的文字串,因而可採用適於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串。
比較合適地,確定表示上述基礎文字串的各個信息的給定的連續號碼,並且上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示範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被省略的信息數的文字串。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確定了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對應的給定信息號碼。因此,通過以示範省略的行的信息數的文字串作為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使用者可從不省略的行的信息數與省略的行的信息數中把握省略的意圖或全部信息數等。
例如,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是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編輯報知圖像是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因而用於製作顯示圖像的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適用於顯示裝置。當然,也可以製作成列印圖像並進行列印,特別是在上述省略圖像等的編輯圖像成為列印圖像的場合,在列印之前,通過顯示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可以確認列印圖像(編輯圖像)中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結果,在判斷修正等編輯(例如省略文字的恢復)為必須的場合,可以確認包含省略的(例如通過修正應該恢復的)各行或各文字的基礎文字串的整體,能容易地進行編輯等。
更好地,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與上述基礎文字串相對應,製作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步驟包括將該各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使上述各個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成為一行文字圖像。
更好地,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與上述基礎文字串相對應,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將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以便使上述各個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成為一行文字串圖像。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由於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相對應,可以製成使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分別成為一行文字串圖像的上述編輯報知圖像,因而可製成能產生文字串各行的原影像的編輯報知圖像。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易於與其他文字相區別的記號。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易於與例如用稀用字登記等經過專門登記的特殊記號等的其他文字區別的記號,因而通過顯示或印刷,在確認編輯報知圖像時,能明確地與其他文字區別開,易把握行的溢出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採用例如把行(線)的溢出相聯的形如「L」的記號等或把頁相聯的形如「P」的記號等,也是可行的。
最好是,上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示範用上述n表示的數字的至少一個文字。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用於示範對應於n倍的n的文字。即是說,第n給定行數與基準給定行數的n倍相當,只觀察包含示範n的文字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就能把握在基準給定行數的任何倍的給定行數中進行省略的場合的任何省略位置。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將僅用於顯示或列印的必要範圍的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進行製作。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編輯報知圖像是通過僅將用於表示或列印所必要的範圍的編輯報知文字串進行製作或配製而製成的。即是說,僅製作例如顯示畫面中的顯示範圍,顯示範圍移動時的不足部分的圖像的文字製作或配置成新的並進行追加等,只製作必須的範圍,由此可以縮短從編輯報知圖像製作處理開始到確認等的時間,而且,能確保顯示畫面部分的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區域,具有節約存儲容量等的優點。即使利用編輯報知圖像作為列印圖像時,也能隨著列印處理從必要的範圍順次地進行製作,因而具有同樣的優點。
比較合適的是,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上述方法還具有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的步驟。
比較合適的是,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中,上述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將上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的讀出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能將記憶在記錄盤中的基礎文字串讀出,並以此為圖像製作的對象。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根據本發明第15及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能將從小型記錄盤中讀出的基礎文字串變成圖像製作的對象。
更好的是,上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根據本發明第16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具有用於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記錄盤再生手段。即是說,通過設置記錄盤再生手段,能容易地讀出記憶在記錄盤中的文字串,同時能夠使一般的記錄盤再生裝置的構成通用化。
為了完成本發明的上述第四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7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將具有上述至少一個文字、表示文字數超出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在判斷具有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時的、超出該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給定的文字數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製成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為了完成本發明的上述第四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18實施形式,提供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將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編輯報知文字串製作手段,它用於將具有至少一個給定文字並表示文字數超過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在判斷有超出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時的、超出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給定文字數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製成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以及根據上述給定的字體,將上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上而製成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根據這種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對形成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將具有上述至少一個文字、表示文字數超出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在判斷具有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時的、超出該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給定的文字數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製成與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在這種場合,如果用於製作省略圖像或全體圖像等的編輯圖像的適於編輯圖像製作區域的橫向(例如橫書時的各行的長度方向)的尺寸的文字數為給定的文字數的話,在該編輯報知文字串中,在超過給定文字數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即在自動換行的位置插入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因而,在變換或配置該文本數據的編輯報知圖像的自動換行的位置,製作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文字圖像。結果,如果顯示或列印所製成的編輯報知圖像,則使用者從該編輯報知圖像可把握編輯圖像的換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另外,不僅在判斷為出超給定文字數的場合,與一般的任意換行同樣,而且如果任意插入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也能提高編輯的自由度,從而提高了操作性。
此外,圖像製作區域的尺寸等,通常以點單位的尺寸(點尺寸)來計算,這裡所稱的給定的文字數是在配置例如目前設定的文字尺寸(點尺寸)的文字的場合的文字數,具體說,是點數的總和適合於編輯圖像區域的橫向點尺寸的現設定文字尺寸的文字排列時的文字數,根據放大/縮小、各種文字修飾(例如中空、斜體等)等,1個文字的點尺寸如果變化,給定的文字數也會變化。但是,這種情況下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各文字的點尺寸同樣變換與否可任意地設定。
再者,通過比例間隔或カ-ニソグ的設定,對於包含點尺寸不同的文字(例如根據比例字體等變換的圖像數據的文字)的文字串的行來說,該文字串的點數(各文字及各文字間空格的點數的總和)超過當前給定文字尺寸的文字以給定的文字數份額排列時的點數的場合,判斷為超過規定文字數的情況。即是說,這種情況的各行的文字數表示用當前給定文字尺寸來換算各行的文字串的點數時的文字數。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方法還具有以下步驟設定有回車設定及無回車設定中的一種,有回車設定是將判斷為具有超出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上述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作為下一行的圖像而形成的,無回車設定是省略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製作上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步驟包括在判斷為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上述各基礎文字串中,當無上述回車設定時,替代上述給定文字數,根據將用於報知各行至少一個文字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從上述給定文字數中減去後所得的省略後文字數,插入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將判斷為有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超出上述各基礎文字串的上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作為下一行圖像形成的有回車設定,以及省略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的無回車設定中的任何一種進行設定的有無回車設定手段;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製作手段是在判斷為有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時的上述各基礎文字串中無上述回車設定時,替代上述給定文字數,根據將用於報知各行至少一個文字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從上述給定文字數中減去後所得的省略後文字數,插入上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設定有回車設定及無回車設定中的一種,有回車設定是將超出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配製在下一行的,無回車設定是省略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的,當設定無回車時,替代上述給定文字數,根據將用於報知各行一個以上文字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從上述給定文字數中減去後所得的省略後文字數,插入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即是說,與設定成有回車時的情況相比較,僅在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之前的位置插入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
在這種場合,如果將省略後文字數與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迭加在一起,變成給定的文字數,即是說,該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適合於編輯圖像製作區域的橫向尺寸的文字數成為給定的文字數時、製成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各行的一部分且在同一行上加上為報知該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省略圖像情況的省略位置。因此,使用者通過顯示或列印所製作的編輯報知圖像,可以把握有回車設定即為自動換行時的編輯圖像的換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也可以把握無回車設定時的省略位置(文字溢出位置)。
更好的是,上述方法還具有以下步驟在設定上述無回車時,將與判斷為具有超出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各上述基礎文字串對應的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上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省略、製成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製成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從上述各編輯報知文字串中省略了上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上、與上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上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能配置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數據的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上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更好的是,上述的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在設定上述無回車時,把與判斷為具有超出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各上述基礎文字串對應的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上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省略、製成至少一個省略的文字串的省略文字串製作手段;製成將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從上述各編輯報知文字串中省略了上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上、與上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以及將上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可配置上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數據的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上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製成把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各行的各文字中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省略的省略文字串,製成在進行該省略的各行加上文字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在可配置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編輯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把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所配置的省略圖像。
即是說,由於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在設定無回車時表示了省略位置(文字溢出位置),因此,通過省略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並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可以製成由顯示文字串製作省略圖像時所使用的省略基礎文字串。因此,利用該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根據編輯報知文字串,不僅可容易地製作編輯報知圖像,還能容易地製作省略了基礎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且在同一行上加上為報知該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省略圖像。
例如,上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第17及第18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因而,用於製作列印圖像的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適用於列印裝置等。
例如,上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第17及第18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用於列印製成列印圖像的省略圖像的列印對象物是條帶,因而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
更好的是,上述方法還具有以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為對象,進行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或文字裝飾設定等的編輯的步驟;當上述編輯結果、可配置在上述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的文字數變化時,將其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上述給定的文字數、製成上述省略圖像數據。
更好的是,上述的圖像製作裝置還具有以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為對象,進行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或文字裝飾設定等的編輯的編輯手段,當上述編輯結果、可配置在上述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將其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上述給定的文字數、製成上述省略圖像的數據。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可進行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或文字裝飾設定等的編輯,使上述編輯結果、1個文字的文字圖像的幅度等變化,據此,當可配置在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可製成以該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給定的文字數的省略圖像,因而能製作適於該編輯結果的基礎文字串的圖像。
更好的是,上述至少一個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至少一個表示「…」、「··」、「·」、「~」或者「.」的文字。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第17及第18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一個以上表示「…」、「··」、「·」、「~」或者「.」的文字,因而能可靠地表現所省略的影像。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是用於在顯示畫面上顯示的顯示圖像。
根據本發明第17及第18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由於編輯報知圖像是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因而用於製作顯示圖像的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適用於顯示裝置。當然,也可以製作成列印圖像並進行列印,特別是在上述省略圖像等的編輯圖像成為列印圖像的場合,在列印之前,通過顯示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可以從列印圖像(編輯圖像)中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或換行位置等的各行確認文字溢出位置,結果,在判斷修正等編輯(例如省略文字的恢復)為必須的場合,可以確認包含省略的(例如通過修正應該恢復的)文字的基礎文字串的整體的各文字,能容易地進行編輯等。
比較合適的是,製作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步驟包括將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使上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每一個都分別成為一行文字串圖像。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將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使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每一串分別成為1行文字串圖像。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由於編輯報知文字串的行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相對應,把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使上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都分別成為一行文字串圖像。因而能製成可產生文字串各行原影像的編輯報知圖像。
比較合適的是,上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包括與其他文字容易區別的記號。
根據本發明第17及第18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易於與例如用稀用字登記等經過專門登記的特殊記號等的其他文字區別的記號,因而通過顯示或印刷,在確認編輯報知圖像時,能明確地與其他文字區別開,易把握文字溢出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採用例如把文字(字符)的溢出相聯的形如「C」的記號是可行的。
比較合適的是,製作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步驟包括將僅用於顯示或列印必要範圍的上述至少1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而製成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比較合適的,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將僅用於顯示或列印必要範圍的上述至少1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配置到上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由於編輯報知圖像是通過僅將用於表示或列印所必要的範圍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變換或配製而製成的。即是說,僅製作例如顯示畫面中的顯示範圍,顯示範圍移動時的不足部分的文字的文本數據變換或配置成新的並進行追加等,只製作必須的範圍,由此可以縮短從編輯報知圖像製作處理開始到確認等的時間,而且,能確保顯示畫面部分的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區域,具有節約存儲容量等的優點。即使利用編輯報知圖像作為列印圖像時,也能隨著列印處理從必要的範圍順次地進行製作,因而具有同樣的優點。
比較合適的是,將上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到記錄盤中,上述的方法還具有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上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步驟。
比較合適的是,將上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中、還具有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上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讀出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可讀出記憶在記錄盤中的基礎文字串並能以此為圖像製作對象。
例如,上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根據本發明第17及第18各實施形式的最佳實施例,能將從小型記錄盤中讀出的基礎文字串變成圖像製作的對象。
更好的是,上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上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根據這些最佳實施例,上述圖像製作裝置具有用於從上述記錄盤中讀出上述基礎文字串的記錄盤再生手段。即是說,通過設置記錄盤再生手段,能容易地讀出記憶在記錄盤中的文字串,同時能夠使一般的記錄盤再生裝置的構成通用化。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徵、優點等,通過下文結合附圖的詳細說明,會更加清楚明了。


圖1是適用於本發明一種實施形式的、採用上述的文字列印方法及其裝置的和圖像製作方法及其裝置的帶式列印裝置1處於開蓋狀態下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的帶式列印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概略框圖。
圖3是去掉條帶盒上蓋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4A、4B是形成不同種類的半切(未完全切下的)的標籤的條帶的外觀圖。
圖5A、5B是表示主標籤(記錄盤標籤、盤盒標籤)的列印影像的說明圖。
圖5C是表示側標籤的列印影像的說明圖。
圖6是用於說明小型記錄盤(MD)盤體及其盤盒、以及它們與記錄盤標籤、盤盒標籤、和側標籤的關係的外觀圖。
圖7是以前的可攜式MD播放裝置以及與其連接的遙控器的外觀圖。
圖8是模式地表示鍵盤結構的說明圖。
圖9是模式地表示顯示器的結構的說明圖。
圖10是模式地表示圖9的顯示器的指示器顯示部的結構的說明圖。
圖11A、11B是表示圖9的顯示器的字符顯示部的結構及管理坐標的說明圖。
圖12A~12E是表示顯示器的字符顯示部的顯示例及光標位置的說明圖。
圖13是表示圖1的帶式列印裝置控制整體的概括處理的流程圖。
圖14是表示遙控器操作時帶式列印裝置或遙控器與MD播放裝置之間收發信號的狀態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15是表示利用圖1的帶式列印裝置,把由遙控器的數個要求鍵的要求信號組合後,連續地索取屬性信息時,與MD播放裝置之間收發信號的狀態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16是接著圖15的說明圖。
圖17是接著圖16的說明圖。
圖18是將相當於圖15的記錄盤名要求·存儲處理、相當於圖16的曲名要求準備處理、相當於圖17的曲名要求·存儲處理分別子程序化,依次啟動上述處理的列印用數據讀入處理的流程圖。
圖19是表示圖1的帶式列印裝置的編輯模式的狀態轉換的說明圖。
圖20A、20B是表示文本初始狀態的畫面顯示的說明圖。
圖20C是表示將記錄盤標題顯示的畫面顯示實例的說明圖。
圖21是表示存在文字數據(文本數據)的狀態的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並表示從該狀態全刪除後、恢復到文本初始狀態時的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22是表示列印用數據讀入處理時的使用者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23是接著圖22的說明圖。
圖24是表示列印處理時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25是接著圖24的說明圖。
圖26是準備中顯示處理及列印中顯示處理的處理流程的說明圖。
圖27A及27B是盤盒標籤選擇時與記錄盤標籤選擇時的比較說明圖。
圖28A及28B是說明文字省略及行省略的省略圖像製作處理的概念說明圖。
圖29是表示換行格式設定時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30是說明顯示專用文字的各種溢出報知文字串(標記)的表。
圖31A~31D是表示使用圖30的各種溢出報知文字串(標記)的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及基於此製成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的說明圖。
圖32A是表示將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顯示出來的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32B是表示將圖32A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顯示時使用者的操作的說明圖。
圖33基於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製成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的處理流程的說明圖。
圖34A是表示全形/半角混合列印圖像的說明圖。
圖34B是表示只有全形的列印圖像的說明圖。
圖35A~35I是列印位置的偏移的說明圖。
圖36A~36C是表示列印頭和條帶之間關係的說明圖。
圖37A~37C是表示列印位置調整的影像的說明圖。
圖38A~38E是表示列印位置調整時向列印頭的各點元件發送數據的控制影像的說明圖。
圖39A及39B是列印位置的調整範圍的說明圖。
圖40A是模式地表示主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上下調整之前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0B是模式地表示主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上下調整之後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1A是模式地表示主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前後調整之前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1B是模式地表示主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前後調整之後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2A是模式地表示側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上下調整之前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2B是模式地表示側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上下調整之後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3A是模式地表示側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前後調整之前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3B是模式地表示側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前後調整之後的列印數據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44是表示調整列印位置時在上級中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45是接著圖44,表示第1級中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46是接著圖45,表示第2級中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47是有無側標籤檢測和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處理的流程圖。
圖48A是從背面看容納主標籤LM所用條帶T的條帶盒的外觀圖。
圖48B是從背面看容納側標籤LS所用條帶T的條帶盒的外觀圖。
圖49A是凹槽附近的立體圖。
圖49B是凹槽附近的頂視圖。
圖50是處理方式(內部狀態設定)登記的格式的說明圖。
圖51A~51C是圖50的詳細式樣的說明圖。
圖52是文字代碼數據的格式的說明圖。
圖53A~53C是圖52的詳細式樣的說明圖。
圖54是表示進行平假名漢字變換時的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55是表示進行片假名平假名變換時的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56是假名(かな)漢字變換模式中處理流程的說明圖。
圖57是表示進行文字輸入時的使用者的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58是表示用於圖57文字種類選擇的具體的使用者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59是表示從文字輸入操作開始到結束為止的概要的使用者操作及畫面顯示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60A~60B是分成5個顯示區域的文字選擇畫面的說明圖。
圖60C是表示圖60A、60B的一個顯示區域中所顯示的顯示專用文字的圖。
圖61是作為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一個例子的假名(かな)排列表。
圖62是基於圖61的假名(かな)排列表,通過操作光標進行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時的畫面移動規則的說明圖。
圖63是針對別的光標操作,與圖62同樣的說明圖。
圖64是針對其他的光標操作,與圖62同樣的說明圖。
圖65是針對其他的光標操作,與圖62同樣的說明圖。
圖66是針對其他的光標操作,與圖62同樣的說明圖。
圖67是針對其他的光標操作,與圖62同樣的說明圖。
圖68是作為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一個例子的假名(カナ)排列表。
圖69是作為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一個例子的英文字母排列表。
圖70是作為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一個例子的數字排列表。
圖71是作為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一個例子的漢字排列表。
圖72是作為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一個例子的記號排列表。
圖73是圖72的變形例,也是記號排列表。
圖74是圖73的變形例,也是記號排列表。
圖75是記號選擇輸入模式中的記號群分類表。
圖76是表示作為圖75中的記號群,在選擇音樂時能輸入的文字的一個例子的文字代碼對照表。
圖77是表示作為圖75中的記號群,在選擇記述時能輸入的文字的一個例子的文字代碼對照表。
圖78是表示作為圖75中的記號群,在選擇省略時能輸入的文字的一個例子的文字代碼對照表。
實施例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適用於本發明一種實施形式的文字列印方法及其裝置的帶式列印裝置。
圖1是本實施形式中的帶式列印裝置打開上蓋時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其控制系統的框圖。
如圖1所示,該帶式列印裝置1中設有由上下兩個分開的裝置殼體2形成的外殼,裝置殼體2的前面上部配有由各種輸入鍵構成的鍵盤3,其右上前面配有顯示器4,其後部上面設置有開閉蓋21,開閉蓋21的前部配有用於打開該蓋21的開蓋按鈕23。
如圖2所示,基本結構包括帶有鍵盤3和顯示器4、與使用者間進行連接的操作部11;帶有列印頭7和條帶輸送部120、在凹槽6內的條帶盒5中的條帶T上進行列印的列印部12;切斷列印後的條帶T的切斷部13;帶有各種傳感器、進行各種檢測的檢測部14;帶有各種驅動器、驅動各部分電路的驅動部270;電源部290;及控制帶式列印裝置1中各部的控制部200。
因此,裝置殼體2的內部除了列印部12、切斷部13、檢測部14等以外,還裝有圖中未示出的電路基板。該電路基板上除電源部290之外,還搭載有驅動部270和控制部200的各條線路等。電源部290的電源部件EU與AC轉接器接口24和從外部可脫卸的鎳電池等電池E相連,向帶式列印裝置1內的各部供電。
帶式列印裝置1中,使用者將條帶盒5裝入凹槽6之後,通過顯示器4進行確認的同時藉助鍵盤3進行所需的文字等(文字、數字、記號、簡易圖形等字符)的輸入·編輯及各種指令輸入。例如,一旦輸入列印指令,則由條帶輸送部120從條帶盒5中抽出條帶T,通過列印頭7在條帶T上進行預定的列印,列印好的部分從條帶排出口22隨時送到外部。所需列印結束後,條帶輸送部120將條帶T送至預定條帶長度的位置後停止輸送。
為了慎重起見,在上述及以下說明中,將表現文字信息的數據總括起來,稱為文字數據或簡單地稱為文字,認為明確寫為文本代碼數據比較好的情況下,稱之為文字代碼數據或簡單地稱為文字代碼,在認為明確寫為圖像(點陣、位標誌也意思相同)比較好的情況下,稱之為文字圖像數據或簡稱為文字圖像。
通常應該明白,即,例如鍵入的文字數據是文字代碼,將其作為文字信息顯示時的文字數據是文字圖像數據。例如在顯示圖像製作區域配置文字圖像、製成顯示圖像時,在顯示圖像製成區域根據字體輪廓等,從文字代碼製成構成各文字圖像像素的網點、製成顯示圖像(將文字代碼轉換為圖像)這一過程與根據對應文字代碼的網點(位標誌)字體及預先設定的點陣,配置文字圖像數據、製成顯示圖像(配置文字圖像)這一過程,除了這兩者特別不同而構成問題的情況下,上述兩過程在排列表示文字信息的數據(文字數據)、製成顯示圖像方面實質上是相同的。
因此,在認為最好是特別寫明的情況下才區別文字代碼數據(或者文字代碼)與文字圖像數據(或者文字圖像),否則將表現文字信息的數據加以總括地,稱為文字數據(或文字)。
列印部12上,開閉蓋21內側設有用於安裝條帶盒5的凹槽6,在該開閉蓋21打開的狀態下,條帶盒5可相對於凹槽6脫卸。在裝置殼體2的左側形成連通凹槽6和裝置外部的條帶排出口22,條帶排出口22處設有將送出的條帶T切斷的條帶切刀132。
如圖3所示,由上蓋51a和下蓋51b組成的條帶盒外殼51構成條帶盒5的外殼,其內部可自由轉動地容納有纏有一定寬度(4mm~52mm後述的側標籤的尺寸~盤盒標籤的尺寸)的條帶T的條帶捲軸52;和纏有墨帶R的墨帶放出捲軸53、以及卷取墨帶R的墨帶卷取捲軸54,條帶T與墨帶R重疊部分處形成有無底的中空室55。
在面對上蓋51a的中空室55的部分上,從下側不妨礙凹槽6中的列印頭7和壓紙滾筒62地形成突出部57,該突出部57上形成有將條帶盒5裝入凹槽6中時,壓紙滾筒62的軸上端部在此嵌合的壓紙滾筒嵌合穴58,以及列印頭支撐軸65的上端部在此嵌合的列印頭嵌合穴59。
如圖1所示,在凹槽6中設有內置熱頭等列印頭7的列印頭部件61、以及壓紙滾筒62,一旦將條帶盒5裝入凹槽6中,帶有條帶T和墨帶R的列印頭部件61以及壓紙滾筒62即可插入中空室55中。同樣地,導向突起64和卷取捲軸驅動軸63則分別插入條帶捲軸52的中空部分、以及墨帶卷取捲軸54的中空部分中。
輸送馬達121作為驅動源,當壓紙滾筒62和卷取捲軸驅動軸63旋轉時,輸送條帶T和墨帶R,條帶T從條帶捲軸52放出,另一方面,墨帶R從墨帶放出捲軸53放出,與條帶T重疊、並行輸送後,卷取到墨帶卷取捲軸54上,與此同時驅動列印頭7進行列印。將條帶T列印完的部分從位於下蓋51b處的條帶送出口56向裝置外殼2的條帶排出口22輸送,列印結束後,繼續輸送條帶T,一直送至預定的切斷位置,即條帶切刀132的位置為止。
切斷部13包括條帶切刀132、手動操縱條帶切刀132實現切斷動作的切斷按鈕133、自動操縱條帶切刀132實現切斷動作的切刀馬達131。由此帶式列印裝置1根據設定的模式,可在自動/手動之間切換。
因此,在手動切斷的情況下,列印結束時,使用者按下設在裝置外殼2上的切斷按鈕133,使條帶切刀132動作,可將條帶T切成所需的長度。自動切斷時,結束列印後,僅將條帶送出預定的長度,在停止輸送的同時,驅動切刀馬達131,切斷條帶T。
條帶T是由一面為列印面,另一面為粘附加工面的條帶基材、以及覆蓋粘附加工面的剝離紙構成的兩層結構。可準備多種上述條帶T,與條帶T的種類相對應,容納該條帶T的條帶盒5略微形成不同的形狀(有的裡面有小的數個孔和凹槽,有的沒有)。
如圖4A和4B所示,多種條帶T中的一部分類型是用其條帶基材以半切的方式形成貼在小型記錄盤(MD)的盤體(MD盤體)以及容納盤體的盤盒(MD盒)上的各種標籤(以下這樣的標籤被稱為抽一半標籤)。因此,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裝入帶有這種條帶T的條帶盒5,進行列印,列印後,只要剝去上述半切標籤部分,即可容易地製成所需的標籤,可製成易於貼在所需位置上的標籤。
如圖6所示,標準尺寸的直徑64mm(2.5英寸)的MD92(參見圖7)裝在MD盤體91中,該MD盤體91裝入MD盤盒93中保存。
此時,例如MD盤體91的表面上可粘貼如圖5A那樣列印的標籤LM(主標籤LM、但是與下述盤盒標籤LMC相區別時稱為記錄盤標籤LMD),MD盤盒93的表面上可粘貼如圖5B那樣的2個主標籤LM(但是連續2個尺寸相當於1個標籤時,或者2個一組時,為了與上述記錄盤標籤LMD相區別時,稱為盤盒標籤LMC),各側面可粘貼如圖5C那樣的標籤(側標籤)LS。
主標籤LM(記錄盤標籤LMD)有多種尺寸,最大尺寸是36mm×52mm,最小尺寸是36mm×18mm。側標籤LS的尺寸是4mm×60mm。盤盒標籤LMC的尺寸為52mm×72mm,為滿足尺寸的要求,可以粘貼1個盤盒標籤LMC,也可以將記錄盤標籤LMD形成2個一組地粘貼。
圖5A和5B所示的「標題」和側標籤LS上的列印(文字)通常為該MD(記錄盤)92的記錄盤名(屬性信息)。這是因為記錄盤名通常最準確地表述儲存在該MD(記錄盤)92中的主信息(曲子)的內容。另外上述兩圖中的1.2.3等編號是主信息編號(曲號),例如與MD92中的磁軌編號相對應,對應的「AAAAA」等大寫字母表示該磁軌中儲存的主信息名(曲名)。即,曲號和與該曲號對應的曲名處於同一行地並排列印,將上述樣子做成圖像顯示出來。
以前,MD上儲存的主信息為音樂信息即曲子。作為有關主信息的屬性信息還儲存了由文本數據(文本代碼)構成的管理信息和其他文本信息。作為管理信息,在儲存曲子時還自動儲存了曲號、曲子開始和結束的地址、曲子的存儲日期時間等,儲存記錄盤名時還自動儲存了記錄盤名的存儲日期時間等。其他文本信息包括使用者輸入的記錄盤名、曲名等。
與中國文字和日文中的漢字等表意文字相比,字母數字字符和字母等文字從其文字的結構(形成文字圖像的簡易程度)等方面看,是容易處理的文字,例如在顯示處理上,由於每單位面積的顯示效率和顯示部的功能等關係,一般處理為半角文字(半角顯示文字)。另一方面,漢字等表意文字和記號由於其文字的構成(形成文字圖像的複雜程度),一般處理為全形文字(全形顯示文字)。本實施例的能處理日語的對應日語機型的帶式列印裝置1將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做成半角文字(半角顯示文字),漢字做成全形文字(全形顯示文字)。如JIS標準B0191規定的,半角文字在文字閱讀方向(寬度)上文字區域的大小,其高度與寬度的比為全形文字(基本上為1∶1)的一半。因而半角文字的文字區域的高度與寬度的比基本上是1∶0.5。
因此在MD中逐個準備區域,分別儲存僅用半角顯示文字的文字數據(以下稱為「半角顯示屬性數據」)表述的有關字母數字字符和字母等的屬性信息(以下稱為「半角顯示屬性信息」);和用包括漢字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數據(以下稱為「全形顯示屬性數據」)表述的屬性信息(以下稱為「全形顯示屬性信息」),通常僅使用它們中的任意一種。使用漢字等全形顯示文字時,如果將上述內容反映在原樣的標籤上,即可製成更容易看的標籤。
屬性信息除上述內容以外,有時也包含MD播放裝置自動輸入的(或者使用者任意輸入的)曲子總數、錄音(再生)時間、藝術家名(作曲者名等)等。圖5B的「AAAAA」等的曲名之後附加的「aaaa…」是將藝術家名(作曲者名等)圖像化,圖5A和5B的「~其他XX首曲~」是將由曲子總數得到的信息圖像化(當然,寫成「~共XX首曲~」也可以)。
以前上述屬性信息(曲子總數、記錄盤名、曲號、曲名、再生時間、存儲日期時間、藝術家名等)是作為在MD再生裝置(MD播放裝置)或遙控的顯示部中顯示的顯示信息使用的。
例如如圖7所示,以前的可攜式MD播放裝置90中,裝入MD盤體91(內藏MD92),通過操作主體操作部914的各種鍵,就可以再生MD92內的曲子,同時上述各種屬性信息可以顯示在主體顯示部912上。
即,以前的上述各種標籤通常作為MD92的附屬品提供,例如藉助上述MD播放裝置90再生MD92時,參考主體顯示部912上顯示的屬性信息的文字數據(顯示數據),使用者在各種標籤上進行手寫後,粘貼在MD盤體91和MD盤盒93的各部分。
以前MD再生裝置中通過遙控通訊(包含有線、無線)進行遙控和各種數據的信號收發,特別有遙控方帶有顯示部的機型。例如圖7中上述MD播放裝置90也是那種機型,遙控器921中伸出的遙控連接電纜925的接線柱(或者連接插頭等)插入MD播放裝置90的遙控端子901中,通過操作遙控操作部923的各種鍵,可再生MD92中的曲子,同時可在遙控顯示部922上顯示各種屬性信息,參考其中顯示的屬性信息進行同樣的工作(在標籤上手寫)。
但是,上述工作非常煩雜,同時幾乎不可能在尺寸很小的標籤內用手寫下數個文字,而且必須製成多種標籤,這需要非常有耐心。
與此相對,圖4A和4B中如前上述,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裝入容納有條帶T的條帶盒5,並進行列印,其中的條帶T形成各種半切標籤,列印後只要剝去該半切的標籤部分,即可容易地製成所需標籤,可製得容易貼附在預定位置上的標籤。
圖4A和4B表示的條帶T中,多種不同條帶,即形成用於主標籤LM(記錄盤標籤LMD)和側標籤LS的半切標籤的條帶T,分別製成單獨的條帶T,但是也可以用一種條帶T形成兩種(即用於製作記錄盤標籤LMD和用於製作側標籤LS)的半切標籤。也可以準備用於製作盤盒標籤LMC的條帶T。
因此實際上帶式列印裝置1中準備好分別容納上述各種條帶T的、即用於製作側標籤LS的條帶寬為4mm至用於製作盤盒標籤LMC的條帶寬為52mm的各種條帶T,及未形成半切標籤的條帶T等的各種條帶盒5。
但是,以下的說明中,主要說明製作標籤的過程,且此時最低限度最好為2種,即用於製作主標籤LM和側標籤LS的各一種,為便於理解,僅以圖4A和4B所示的2種為例進行說明。圖4A的條帶T中,條帶寬Tw=46mm其中形成寬36mm的主標籤LM,圖4B的條帶T中,條帶寬20mm,其中形成2個寬4mm的側標籤LS。
與此相對應,列印頭7在條帶寬度方向能列印的寬度也是36mm(0.125mm/點,共288點)(參照圖39A和39B)。在主標籤LM上列印時,除去其中寬度方向的空白,可使用32mm。當然,在用一個列印頭就能製作盤盒標籤LMC時,最好有相當於56mm的列印頭,也最好有側標籤專用的4mm的列印頭,然而下面以最通用的、且用比較小的機型就能實現288點的列印頭7為例進行說明。
如前上述,由於條帶盒5形狀稍有不同,根據其中容納的條帶T的寬度和半切標籤的種類等即可識別條帶T的類別,因此在凹槽6中設有檢測該形狀不同的微動開關等的條帶識別傳感器141,由此可檢測出條帶T的類別。
與圖4A和4B所示的條帶T相同,各條帶T上以一定間隔形成有基準孔TH,條帶排出口22(參照圖1)的附近(即條帶切刀132附近)設有測出基準穴TH的光斷流器等條帶位置傳感器143,由此可檢測出條帶T的位置(特別是列印位置)。
在開閉蓋21的開閉機構的一部分上設有檢測該開閉蓋21的開閉的限位開關等的蓋開閉傳感器142,可在列印中檢測出開閉蓋21打開等異常情況。
如圖2所示,檢測部14除上述條帶識別傳感器141、蓋開閉傳感器142、條帶位置傳感器143之外,還設有與向帶式列印裝置1的各部分供應電能的電源部290的電源部件EU連接,檢測其電位變動的電壓傳感器144。另外,為適應實際情況,還可設置除周圍溫度傳感器和列印頭表面溫度傳感器等之外的其他傳感器,也可以省略其中的一部分。
驅動部270包括顯示驅動器271、列印頭驅動器272、和馬達驅動器273。
顯示驅動器271基於控制部200輸出的控制信號,根據其指令,驅動操作部11中的顯示器4。同樣地,列印頭驅動器272根據控制部200的指令,驅動列印部12中的列印頭7。
馬達驅動器273包括驅動列印部12的輸送馬達121的輸送馬達驅動器273d、和驅動切斷部13的切刀馬達131的切刀馬達驅動器273c,同樣地,根據控制部200的指令驅動各個馬達。
操作部11包括鍵盤3和顯示器4。鍵盤3如圖8所示,除電源鍵31、shift鍵32、以及用於使光標分別向上(「↑」)、下(「↓」)、左(「←」)、右(「→」)移動(實際上是移動顯示畫面41的顯示範圍)的4個光標鍵33(33U、33D、33L、33R以下將各鍵以「上箭頭鍵33U」等的方式表現,總括為「光標鍵33」)之外,還包括8個功能鍵。
即,上段包括由文字裝飾鍵(以下稱為「裝飾鍵」)34F、文字輸入鍵(以下稱為「文字鍵」)34C、繪圖·記號鍵(以下稱為「記號鍵」)34D構成的功能鍵群34,主要用於各字符(文字、數字、記號、圖形等)的輸入·編輯及裝飾,另外還有刪除取消鍵(以下稱為「刪除鍵」)35。下段包括讀入鍵36、變換·空格鍵(以下稱為「變換鍵」)37、確定鍵38、列印鍵39,主要用於對處理對象的各種數據進行操作。
圖8是以模式的方式進行顯示,儘管各鍵的相對位置關係與實際的配置(參照圖1)有些不同,但顯示了基本同樣的配置。另外圖8中各鍵的鍵名列印在圖1中鍵盤3的表面上。
上述裝飾鍵34F、文字鍵34C、記號鍵34D、刪除鍵35、讀入鍵36、變換鍵37與shift鍵32同時操作(按下shift鍵32,同時按下各鍵),即可分別實現換行鍵34FS(shift鍵32+裝飾鍵34F以下為反映出與shift鍵32同時操作的狀態,在符號上加上S,稱為「換行鍵」34FS。其他相同)、邊框鍵34CS、調節鍵34DS、全部刪除鍵35S、行讀入鍵36S、變換模式鍵37S的功能。
另外,由於上述各光標鍵33也可以和shift鍵32同時操作,上述情況下,例如與上箭頭鍵33U同時操作時,表示為「shift上箭頭鍵33US」等,總括起來,同時操作時表示為「shift光標鍵33S」。
當然也可以個別地設置上述各鍵,但是與下述顯示器4同樣地,由於鍵盤3的大小關係到帶式列印裝置1整體的小型化,因此通過與shift鍵32組合,可減小與必要的功能相對應的鍵的個數。
另一方面,如圖9所示,在LCD等構成的顯示畫面41中,顯示器4設有可點亮18個指示器的指示器顯示部4i、和由(橫向)72點×(縱向)16點的點陣構成的字符顯示部4c。
指示器顯示部4i是通過亮燈的狀態表示用於列印標題和曲名的文字數據(文本數據參照圖5A~5C)的各種模式和狀態,圖10所示的上段的8個指示器4i00~4i07與標題(相當於記錄盤名)有關,下段的8個指示器4i10~4i17與曲名有關,右側的2個指示器4iL和4iR是表示在主標籤LM(記錄盤標籤LMD和盤盒標籤LMC)上不能列印全部曲名,即超出列印行(行溢出)的情況。
字符顯示部4c如圖11A和11B所示,有基本的2個顯示形式的管理單位。一個是圖11A所示的全形/半角顯示,此時分為由坐標CE和CF表示的左端2個8點×8點的點陣構成的副顯示部和由坐標C0~C7表示的8個8點×16點的點陣構成的主顯示部進行管理。該副顯示部用於顯示後述曲號等,主顯示部用於顯示標題和曲名以及其他一般的文字數據。
另一個是圖11B所示的6×8顯示,它分別通過6點×8點的點陣單位進行管理,上段坐標A0~Ab,共12個,下段坐標B0~Bb,共12個,總計24個,分成24個進行管理。該顯示在例如文字輸入時的(MD系統用的JIS代碼的)代碼顯示部等的特殊顯示時使用。
如圖12A~12E所示,帶式列印裝置1的畫面顯示中,指示其顯示範圍和編輯(例如插入文字)位置等的光標K固定在上述主顯示部的坐標C5的右端。
圖12A顯示坐標值,圖12B~12E分別表示僅顯示全形顯示文字時、僅顯示半角顯示文字時、顯示全形/半角混合狀態下光標K處於全形顯示文字右端時、顯示全形/半角混合狀態下光標K處於半角顯示文字右端時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藉助於光標鍵33的操作,移動顯示範圍。例如,一旦按下右箭頭鍵33R,顯示出來的文字處於左側,即顯示範圍向右移動。
如圖2所示,用顯示器4確認的同時,使用者通過鍵盤3輸入指示的內容(各種指令和數據)向控制部200輸出。
控制部200包括CPU210、ROM220、字符製成程序ROM(CG-ROM)230、RAM240、周邊控制電路(P-CON)250,通過內部總線260相互連接。
ROM220除了儲存由CPU210處理的控制程序的控制程序區域221之外,在能處理日語的日語對應機型的帶式列印裝置1中還設有儲存包含假名漢字變換表(字典)、顏色變換表、文字修飾表等控制數據的控制數據區域222。
CG-ROM230儲存帶式列印裝置1中所準備的文字、記號、圖形等字體數據,在輸入特定文字等的代碼數據時,即可輸出對應的字體數據。
經過備份,即使根據電源鍵321的操作電源被斷開,RAM240中儲存的數據仍然可以保存下來,RAM240中有各種寄存器群241、文本數據區域242、顯示圖像數據區域243、列印圖像數據區域244、半角顯示屬性數據區域245、全形顯示屬性數據區域246、顏色變換緩衝區等各種變換緩衝區247等區域,作為控制處理的作業區域使用。
在P-CON250中,補充CPU210功能的、以及用於處理各種周邊電路及MD播放裝置90的連接信號的邏輯電路由門陣列和定製LSI等構成。例如,進行各種計時的計時器(TIM)251和遙控通訊控制電路(RC)252等也被裝入P-CON250中,作為P-CON250中的功能。
因此,P-CON250與檢測部14中的各種傳感器及鍵盤連接,將檢測部14發出的各種檢測信號及鍵盤3發出的各種指令、輸入數據等照原樣或進行加工,送入內部總線260的同時,與CPU210聯動,將從CPU210等輸出到內部總線260的數據和控制信號照原樣或經加工後,輸出到驅動部270。
P-CON250通過帶式列印裝置1的遙控接口端子(RT)25、帶有與RT25連接的接線柱(或連接插頭等)的遙控連接電纜26、以及MD播放裝置90的遙控端子901,可遙控通訊地連接,並與CPU210聯動,進行後述的遙控通訊。
CPU210藉助於上述結構,根據ROM220中的控制程序,通過P-CON250,輸入帶式列印裝置1中各部分及MD播放裝置90發出的各種信號·數據等,處理來自CG-ROM230的字體數據、RAM240中的各種數據等,通過P-CON250,將各種信號·數據等輸出到帶式列印裝置1中各部分及MD播放裝置90中,從而在進行列印位置的控制、顯示畫面41的顯示控制、遙控通訊控制等的同時,控制列印頭7,在給定的列印條件下在條帶T上列印等,控制整個帶式列印裝置1。
下面,參照圖13說明帶式列印裝置1整體控制的處理流程。當按下電源鍵31(電源接通)開始處理時,如圖所示,首先,為使帶式列印裝置1恢復到上一次電源斷開時的狀態,進使行保存了的各個控制信號復原等初始設定(S1),接著,顯示上一次的顯示畫面(圖20的畫面G0或者圖21A的畫面G11等)作為初始畫面(S2)。
圖13之後的處理,也即是否有鍵入的判斷選項(S3)及各種插入處理(S4)只是概念性表示的處理。實際上一旦初始畫面顯示(S2)結束,帶式列印裝置1允許鍵入插入處理,鍵入插入處理之前,維持以前的狀態(S3No),一旦鍵入任何插入處理(S3Yes),即可進入各個插入處理(S4),如果該插入處理結束,則再次維持上述狀態(S3No)。
如上上述,由於帶式列印裝置1通過插入處理進行主要的處理,因而如果是形成列印對象的列印圖像數據,使用者在任意時刻按下列印鍵39,即可進行插入列印處理,啟動列印處理,並可根據其列印圖像數據進行列印。即,使用者可任意選擇到列印為止的操作順序。
這裡舉一例表示遙控操作(通訊)時遙控器(例如圖7中前述的遙控器921)與MD播放裝置90之間的收發信號的狀態。
例如圖14所示,如果使用者進行索取任意屬性信息的操作(以下假設進行按下「要求鍵」的操作),遙控器921開始啟動作為插入處理的要求處理(Q10),首先製成要求信號RQ1,並發送該信號(Q101)。
一旦收到該要求信號RQ1,MD播放裝置90開始啟動對於該要求的響應處理,進行響應處理(P10、P101),發送對於要求RQ1的響應數據(有時僅有用於響應控制的信號,在這裡也包含上述情況,稱為響應數據)RP1(P102)。
一旦收到該響應數據RP1(Q102),遙控器921判斷是否為要求的數據,即是否為對應要求信號RQ1的所需的響應數據(Q103)。此時,響應數據的1個收發信號單位(例如文件包)的開頭有(例如1位元組)的識別數據,通過該識別數據即可該數據,判斷是否為要求的數據。
響應數據RP1不同於要求的數據時(Q103No),再次要求(Q101)。另一方面,與要求一致時(Q103Yes),要求處理結束(Q106),將收到的數據儲存在預定區域,同時進入顯示等下一個處理。當然也可以在處理結束(Q106)之前包含上述處理(存儲處理和顯示處理等)。
但是,上述情況下,MD播放裝置90連續發送響應數據時,例如如果響應數據RP1為第1響應數據RP1,則發送第2響應數據RP2、第3響應數據RP3、…、第k(k=1、2、…)響應數據RPk(P104~P105)。
與此相對,第1響應數據RP1不同於要求數據時(Q103No),遙控器921忽略第1響應數據RP1,再次要求(Q101),同時忽略第2響應數據RP2以後的數據。另一方面,要求通過時(Q103Yes),接著接受第2響應數據RP2、第3響應數據RP3、…、第k響應數據RPk,接受要求處理(Q104~Q106)。
如上上述,遙控器921製成對應按下的要求鍵的要求信號,並發送該信號,MD播放裝置90的結構使其能夠發送(答覆)對應該要求信號的響應數據,帶式列印裝置1具有與遙控器921相同的要求鍵,如果進行同樣的處理,將會實現與遙控器921相同的功能。
如果本實施形式中設定的MD播放裝置90藉助於遙控器921的鍵入操作可在遙控器顯示部922上顯示各種屬性信息的話,與圖7中前述的不同,主體操作部914上可以僅設置各種要求鍵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沒有主體顯示部912。以下為方便說明,姑且設定是通過有線遙控通訊進行連接的,但是變為通過例如紅外線和FM電波等收發信號,本實施例也可適用於無線的遙控通訊。
這裡例示的MD播放裝置90類似於市場上出售的MD播放裝置,上述要求鍵的種類包括再生鍵(播放鍵)、反繞鍵(倒帶鍵)(REWIND鍵以下簡稱為REW)、停止鍵(STOP鍵)、暫停鍵(PAUSE鍵)、再生模式鍵(PLAY-MODE鍵以下簡稱為P-MOD鍵)、及顯示鍵(DISPLAY鍵以下簡稱為DISP鍵)。即,遙控器上設有這些要求鍵,其結構使其可啟動各種功能。
另外該MD播放裝置90中所裝的MD92上的1個磁軌記錄1首曲子的信息(包含半角顯示屬性信息和全形顯示屬性信息兩者),因此磁軌號和曲號是一致的。
此處PLAY鍵除了再生功能以外,連續按下預定時間可達到啟動快速進給鍵的功能的目的(將快速進給信號作為要求信號發送)。MD播放裝置90對於再生要求開始再生處理,再生中將曲號和曲名的顯示信息送到遙控器上,但是對於快速進給要求,是在其要求時依次輸出磁軌號(曲號)和與之對應的曲名。即,根據遙控器發出的快速進給操作,不等音樂信息的再生,就進入下一個曲子的再生及其曲號·曲名的顯示。
此時的曲名(屬性信息、顯示信息)中包含用半角顯示屬性數據表示的曲名(半角顯示曲名)和用全形顯示屬性數據表示的曲名(全形顯示曲名)兩者,但是遙控器選擇預定的任意一種(以前僅為半角顯示曲名)進行顯示。
REW鍵是根據按下時MD播放裝置90的狀態,索取目前再生中的曲子的有關文字數據(屬性信息磁軌號(曲號)和曲名的文字數據)或是前一首曲子的有關文字數據的要求鍵,如果反覆操作,則MD播放裝置90與按下PLAY鍵同樣地,但是向反方向(曲號變小的方向)依次輸出磁軌號(曲號)和與之對應的曲名。STOP鍵是要求停止再生的要求鍵,PAUSE鍵是要求暫時停止的要求鍵。
P-MOD鍵是使再生時的模式(再生模式)依次切換為通常的再生模式、全部曲子反覆再生模式、1首曲子反覆再生模式、及任意再生的再生模式的要求鍵。
DISP鍵是用於切換遙控器顯示部的顯示模式、進行選擇的要求鍵,依次切換為顯示曲名(曲號+曲名有時還包含除藝術家名之外的其他附加信息。以下為避免說明煩雜,設定對曲號+曲名的情況進行說明。)的曲號顯示模式、顯示記錄盤名(有時為曲子總數+記錄盤名。以下設定對這種情況進行說明。)的記錄盤名顯示模式、顯示時間的時間顯示模式、顯示再生時間(播放時間)的再生時間顯示模式、再一次的曲號顯示模式、記錄盤名顯示模式…。
此時的記錄盤名(屬性信息、顯示信息)中含有用半角顯示屬性數據表示的內容(半角顯示記錄盤名)和用全形顯示屬性數據表示的內容(全形顯示記錄盤名)兩者,但是遙控器選擇預定的一種(以前僅為半角顯示記錄盤名)進行顯示。
MD播放裝置90響應上述各要求鍵的操作所製成的各要求信號,其結構使之可發送響應數據(答覆),帶式列印裝置1具有與遙控器相同的要求鍵,如果進行同樣的處理,即可實現與遙控器相同的功能。
遙控器通過操作數個要求鍵組成要求信號,可進行連續的屬性信息要求。也即,對記錄盤名與給定的任意曲號開始的任意首曲子的曲名進行要求等,通過由新設的鍵和現有的鍵改變處理程序,也可形成任意組合的要求。
為此,帶式列印裝置1中設有圖8中前述的讀入鍵36作為上述要求鍵。以下說明使用該讀入鍵36連續索取屬性信息的要求。
如圖15所示,當使用者按下讀入鍵36時,與前述圖14同樣地,帶式列印裝置1開始啟動作為插入處理的列印用數據讀入處理(Q20),首先製成DISP鍵信號作為要求信號RQ21發送(Q201)。
一旦收到該要求信號RQ21,MD播放裝置90對於該要求,作為響應處理進行顯示模式的切換(P201),將與顯示模式對應的文字數據(屬性信息、顯示信息)作為響應數據RP21發送(P202)。
一旦收到該響應數據RP21即文字數據(Q202),帶式列印裝置1判斷是否為所需的數據,即記錄盤名顯示數據(Q203)。
例如,發送要求信號RQ21時(Q201),MD播放裝置90的顯示模式是記錄盤名顯示模式,經過顯示模式切換(P201),變為時間顯示模式,此時的響應數據RP21就是用於顯示時間的文字數據。而發送要求信號RQ21時(Q201)是時間顯示模式時,響應數據RP21就變為用於顯示再生時間的文字數據。同樣地,是再生時間顯示模式時,響應數據RP21是用於顯示曲名(曲號+曲名)的文字數據。
此時,由於不是給定的記錄盤名顯示數據(曲子總數+記錄盤名的文字數據)(Q203No),帶式列印裝置1再次要求(Q201)。如前上述,此時的判斷也是根據響應數據RP21開頭的識別數據進行的。
另一方面,發送要求信號RQ21時(Q201),MD播放裝置90的顯示模式為曲名顯示模式,經過顯示模式的切換(P201),變為記錄盤名顯示模式,此時的響應數據RP21是用於顯示記錄盤名(曲子總數+記錄盤名)的文字數據。
此時由於是給定的記錄盤名顯示數據(Q203Yes),因此帶式列印裝置1將收到的文字數據作為記錄盤名(曲子總數+記錄盤名)的文字數據儲存在指定的區域(Q204),進入下一個處理(Q205)。
此時的記錄盤名(屬性信息、顯示信息)的文字數據也包含半角顯示記錄盤名和全形顯示記錄盤名兩種的文字數據,對於單一的要求信號,由於雙方連接、發送信號,與前述遙控器的情況不同,帶式列印裝置1將兩種文字數據儲存在RAM240中各自的存儲區域,即分別儲存在半角顯示屬性數據區域245和全形顯示屬性數據區域246的記錄盤名區域(Q204)。
儲存時(Q204),沒有一種或兩種文字數據時(空數據)以及有時含有不正常數據的情況下,準備好顯示上述狀態的信號等,並對其狀態進行記憶。
例如,準備儲存好有半角顯示記錄盤名信號、有全形顯示記錄盤名信號,在含有兩種記錄盤名的文字數據時,「有半角顯示記錄盤名信號、有全形顯示記錄盤名信號」=「1、1」,僅有一種時,為「1、0」或者「0、1」,兩種都沒有時,為「0、0」。有無不正常數據也可同樣地處理。從而方便了使用者的選擇和本處理(讀入處理)之後的後續處理,容易根據上述信號等判斷讀入時的狀態,分別處理。
記錄盤名(曲子總數+記錄盤名)的儲存結束後(Q204、Q205),帶式列印裝置1如圖16所示,接著製成DISP鍵信號,作為要求信號RQ26發送(Q206),進行與圖15中前述同樣的收發信號和判斷(Q206、P206、P207、Q207、Q208),收到給定的曲名顯示數據時(Q208Yes),接著設定給定的曲號(磁軌號)(Q209),設定給定的曲數(Q210)。
此時作為給定的曲號,例如曲號1、上次再生的曲子的曲號、下一個曲子的曲號等,可以是自動檢測而設定的曲子。也可以是通過鍵操作等設定任一種的設定手段、使用者能夠任意設定的曲號。作為給定的曲數,例如圖15中與前述記錄盤名一同得到的曲子總數等可以是自動設定的,也可以由使用者任意設定的。以下以從曲號1開始的所有曲子(例如20首),即給定的曲號I=1,給定的曲數J=20為例說明。
當將給定的曲號I=1和給定的曲數J=20設定為最初的曲號i=1(=I)、剩下來的曲數為j=20(=J)(Q209、Q210)時,帶式列印裝置1進入下一步處理(Q211),如圖17所示,接著產生PLAY鍵連續(即快速進給)信號、作為要求信號RQ2C發送(Q212)。
一旦收到該要求信號RQ2C,MD播放裝置90對於該要求,作為響應處理,使再生磁軌號(即曲號)加1(+1)(P212),將該磁軌號(曲號)的文字數據(屬性信息、顯示信息)作為第1響應數據RP2C1發送(P213),接著將該磁軌中記憶的曲名的文字數據作為第2響應數據RP2C2發送(P215)。
一旦收到作為第1響應數據RP2C1的第1文字數據(曲號)(Q213),帶式列印裝置1則判斷是否為給定的曲號i(最初i=1)(Q214),不是給定的曲號i時(Q214No),進行再次要求(Q212),是給定曲號i時(Q214Yes),接著接收作為第2響應數據RP2C2的第2文字數據(曲名)(Q215),將這些數據作為曲名(曲號+曲名)的數據儲存在給定區域中(Q216)。
此時的曲名(曲號+曲名屬性信息、顯示信息)的文字數據中包含半角顯示曲名和全形顯示曲名兩種文字數據,但是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與前述記錄盤名同樣地,將兩種文字數據儲存在RAM240內的半角顯示屬性數據區域245和全形顯示屬性數據246的曲名區域中(Q216)。
下述包含的全部曲子藉助於與記錄盤名中前述信號同樣的信號等(例如有半角顯示曲名信號、有全形顯示曲名信號、有半角曲名不正常數據信號、有全形曲名不正常數據信號、有半角曲名空數據信號、有全形曲名空數據信號等),記憶接收數據的狀態,易於判斷後續處理等中讀入時的狀態(Q216)。
在最初的曲名(曲號1及與之對應的曲名)的文字數據儲存結束後(Q216),接著判斷給定曲數的儲存是否結束了(Q217)。也即判斷剩餘的曲數是否是j≤1。此處由於斷定最初的(曲號i=1的)曲名的儲存尚未結束(j=20)(Q217No),因而接著使曲號i增加(+1),使給定的曲號i=2(=1+1),或者使曲數j減少(-1),使剩下的曲數j=19(=20-1)(Q218)。
此後對所希望的曲號i=2、剩下的曲數j=19進行與上述同樣的處理(Q212、P212、P213、Q213、Q214、P215、Q215、Q216),一旦下一個曲名(曲號2及與之對應的曲名)的文字數據的儲存結束了(Q216),接著判斷是否給定曲數的儲存結束了(是否剩下的曲數j*Q1),同樣地,接著使曲號i加1(+1),使給定的曲號i=3(=2+1),或者使曲數j減1(-1),使剩下的曲數j=18(=19-1)(Q218)。
以下對所希望的曲號i=3、4、…(剩下的曲數j=18、17、…)進行同樣的處理,一旦所希望的曲號i=20(剩下的曲數j=1)的曲名(曲號20及與之對應的曲名)的文字數據的儲存結束了(Q216),接著判斷是否給定曲數的儲存結束了(是否剩下的曲數j*Q1),這時由於剩下的曲數j=1(Q217Yes),全部處理結束了(Q219)。
此時,從作為操作目的的記錄盤名(曲子總數+記錄盤名)及曲號1開始讀入全部曲子(20首曲子)的曲名(曲號+曲名)的文字數據(屬性信息、顯示信息)和將這些文字數據存入到給定區域的操作結束了。
在為了得到上述給定曲號(的數據)的處理中,如果使磁軌號變化也可以,如圖所示(Q212的「」內記載的),使用REW鍵連續(即反繞)信號也可以實現同樣的效果。此時,下一個曲號的設定「i←i+1」(Q218)變為「i←i-1」,從而也可以將曲名(曲號+曲名)的數據存入遞減的號碼(與前述升序相對的降序)中。
上述例子中以曲號與磁軌號對應的MD92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與MD92內的數據形式相對應,也可以通過更細的扇區單位和簇單位等進行管理。例如,可使1個曲號與數個磁軌相對應,也可以利用還能記憶包含作為1個曲子信息的藝術家名之類的更多信息的MD92。此外,再生這樣的MD92,相對於顯示更多的屬性信息的MD播放裝置和遙控器的組合來說,將該MD播放裝置作為上述的MD播放裝置90進行連接,通過改變處理程序等,發送利用與組合該MD播放裝置的遙控器相同的要求鍵所產生的要求信號或者數個要求組合而成的要求信號,同樣是合適。
在上述例子中,關於半角顯示屬性數據(或半角顯示屬性信息)與全形顯示屬性數據(或全形顯示屬性信息)的區別,僅說明了包含漢字等的全形文字與否的情況,但是採用JIS代碼等那樣的不用2位元組代碼表示、而是用1位元組代碼表示的半角顯示文字(以前一般採用的方法),也可以與2位元組代碼表示的全形顯示文字相區別。
即,此時由於減少了用代碼表現半角顯示文字的數量(除去平假名等),可用1位元組表現,減少了半角顯示屬性數據的存儲容量。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存儲容量少等方便的理由,對於包括在用包含漢字等的全形顯示文字(用特定代碼群的代碼表現的文字)與否來區別這樣的概念中的內容,是包含在前述說明的範疇中的。
如圖18所示,將相當於圖15的處理作為記錄盤名要求·存儲處理(S201)、相當於圖16的處理作為曲名要求準備處理(S202)、相當於圖17的處理作為曲名要求·存儲處理(S203),並將其子程序化(模塊化),依次啟動上述處理,形成列印用數據讀入處理(S20),可進行同樣的處理。在此,作為按下讀入鍵36(插入讀入鍵)啟動的插入處理,但是也可以將該全部處理(S20)進一步子程序化,由更上位的處理程序啟動。
如上上述,MD播放裝置90(記錄盤再生裝置)收到遙控器發出的通過鍵操作製成的要求信號,遙控器的顯示部上顯示出來的文字數據中,MD播放裝置90的結構使得答覆要求信號的文字數據能被送到遙控器中,因此製成與遙控器同樣的要求信號,如果進行同樣的處理,帶式列印裝置1中可得到與遙控器相同的文字數據。
與此相對,帶式列印裝置1中只要按下讀入鍵(要求鍵)36(基於外部操作手段的單一操作),即可製成數個要求信號,將其組合,就可向MD播放裝置90(記錄盤再生裝置)連續發送數個要求信號,因此通過單一的操作即可得到答覆該連續的數個要求信號的數個文字數據。
例如圖15~圖18中的上述例子中,得到記錄盤名(曲子總數+記錄盤名)和從曲號1開始的全部曲子(20首曲子)的曲名(曲號+曲名)的文字數據(收到的、讀入的),通過遙控器的鍵操作得到僅僅這些文字數據(顯示數據),因此最少也必須要22次(Q201×1次、Q206×1次、Q212×20次)的鍵操作,但是,如上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通過讀入鍵的單一操作即可得到。
其結果,得到的文字數據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照原樣或經過編輯,可在標籤上列印,因此可簡單地製成貼附在MD(盤)盤體91和MD(盤)盤盒93(參照圖5A~圖6)上使用的標籤。
此時,連續的數個要求信號中最好包含索取在標籤上列印的全部文字數據的要求信號。
例如圖15~圖18中的上述例子中,得到記錄盤名(曲子總數+記錄盤名)和從曲號1開始的全部曲子(20首曲子)的曲名(曲號+曲名)的文字數據,由此,例如圖5A~5C中,用於在前述的主標籤LM和側標籤LS上列印的全部文字數據中,通過讀入鍵36的1次操作即可得到除藝術家名以外其他的全部附加信息。
如前上述,曲號顯示模式時,在曲號+曲名之後可接著收到除藝術家名以外的其他附加信息時(這些附加信息如果視為曲名的一部分,進行同樣的處理,或接在曲名後面作為第3響應數據都可以),通過一次操作即可得到還包含除藝術家名以外的其他附加信息的全部文字數據。
即,通過讀入鍵36的單一操作,製成的連續的數個要求信號中包含索取在例如圖5A~5C的標籤上列印的全部文字數據的要求信號,由此只需進行上述單一的操作,即可得到列印給定的全部文字數據,可更簡單地製成例如圖5A~5C中的標籤。
下面,參照圖19~圖21說明帶式列印裝置1的編輯模式的狀態轉換及代表的畫面顯示。
如圖19所示,帶式列印裝置1中作為編輯模式基本包括基本輸入模式(H1)、文字選擇輸入模式(H2)、記號選擇輸入模式(H3)、以及功能選擇設定模式(H5),能處理日語的對應日語機型的帶式列印裝置1還包括假名漢字變換模式(H4)。
按下電源鍵31之後,即電源接通之後,處於基本輸入模式(H1),通過操作以後的各功能鍵,如圖所示,可在各編輯模式之間進行狀態轉換。
首先,在基本輸入模式(H1)的狀態下按下文字鍵34C,進入文字選擇輸入模式(H2),文字選擇結束後按下確定鍵38時,或者為中止文字選擇而按下刪除鍵35時,恢復為基本輸入模式(H1)。
記號選擇輸入模式(H3)是在文字選擇輸入模式(H2)的狀態下,不按文字鍵34C,而是換成按下記號鍵34D,同樣地進行狀態轉換。在文字選擇輸入模式(H2)下按記號鍵34D,在記號選擇輸入模式(H3)下按文字鍵34C,可實現相互間的狀態轉換。
對應日語機型的帶式列印裝置1中,在基本輸入模式(H1)的狀態下,按變換模式鍵37S,進入假名漢字變換模式(H4),在該狀態下再按變換模式鍵37S時,假名漢字變換結束後按下確定鍵38時,或者為中止假名漢字變換按下刪除鍵35時,恢復為基本輸入模式(H1)。
在基本輸入模式(H1)的狀態下,如果按下裝飾鍵34F、格式鍵34FS、邊框鍵34CS或者調節鍵34DS,則將進入功能選擇設定模式(H5),功能設定結束後按下確定鍵38時,或者為中止功能設定按下刪除鍵35時,恢復為基本輸入模式(H1)。
如圖13中前述的那樣,如果按下電源鍵31,進行初始設定(S1),以上次的顯示畫面為初始畫面進行顯示,如上上述,電源接通之後,由於處於基本輸入模式(H1),作為初始畫面,在該基本輸入模式(H1)中顯示上次的顯示畫面(S2)。
工廠出貨時的狀態等是不顯示任何文字數據(文本數據)的狀態,如圖20A和20B所示,此時的初始畫面顯示光標K位於坐標C5右端,在坐標CE和坐標CF處顯示出表示標題行的文字D(如前上述,由於通常將記錄盤名作為標題,因此顯示其開頭文字)(G0)。這意味著沒有任何文本數據的狀態,以下稱這種狀態為「文本初始狀態」。圖20C是標題的顯示例。
另一方面,作為上次的文字數據,顯示例如半角顯示的「someday」作為曲號i=2的曲名時的初始畫面,如圖21A所示,作為再生此時的顯示畫面的畫面(G11)。另外此時的指示器顯示部4i中亮起上次設定的各種模式和狀態中有效的指示器。在圖20B、20C等中,與指示器顯示部4i相關的部分不是表現實際圖像的部分,由於表示的是指示器顯示部狀態的說明,所以用虛線圍起來。
一旦在該狀態下(G11)按全刪除鍵35S,即變灰(或反轉)地顯示『確認是否要全刪除』這一信息(G12)。以下如畫面G12那樣地示出變灰顯示或者反轉顯示。變灰顯示或反轉顯示可通過內部模式的狀態設定進行變更,此處省略詳細說明。如果按下確定鍵38,則實現全刪除,與工廠出貨時一樣地處於文本初始狀態(G13與G0相同)。
如上上述,電源接通之後,進入基本輸入模式(H1),其初始畫面為文本初始狀態的畫面G0或者上次的文字(文本)顯示畫面(上述的畫面G13等)。
除了進行上述全刪除了以及工廠出貨之後等的特別情況之外,由於考慮上次顯示某些文字的情況為更一般的狀態,因而在以下的說明中,顯示與上述畫面G11同樣的畫面作為上次顯示的例子,以在該狀態(G11等)下開始各種鍵入操作為例進行說明。
下面從使用者的操作及當時的畫面顯示方面來說明圖15~圖18等中的前述讀入處理。
如圖22所示,在顯示與前述(G11)同樣的畫面的狀態下(G21),使用者按下讀入鍵36,啟動作為插入處理的列印用數據讀入處理(S20)(該處理在圖15中進行了顯示,在此對其說明進行省略),接著,一旦顯示出確認是進行讀入處理的信息「全讀入?」,就中止讀入,進行保存(backup)所顯示的文字數據等處理(G22)。
此時如果按下除確定鍵38或者讀入鍵36之外的鍵,則讀入處理被中止,回到原來的文字數據,恢復為原來的畫面顯示(G21)。如果確認要進行讀入處理,使用者按下確定鍵38或者讀入鍵36,在顯示信息「MD讀入中」的同時,進行圖18等中前述的讀入處理,經過給定時間後,即全部數據讀入結束後,判斷是否已經讀入半角顯示屬性信息和全形顯示屬性信息兩種信息(S24)。
例如前述的例子中,邏輯式「有半角顯示記錄盤名信號·or·有半角顯示曲名信號=1」成立時,則半角顯示屬性信息(此處為半角顯示記錄盤名或半角顯示曲名)的文字數據(半角顯示屬性數據以下為容易直觀地理解,稱之為「字母數字代碼」。信息等中也可以使用這樣的稱呼,圖中也一樣。但是上述稱呼中包含假名。)已經被讀入了。此時讀入的文字數據(字母數字代碼)如前上述地儲存在RAM240中的半角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2存儲區域)245中。
另一方面,當邏輯式「有全形顯示記錄盤名信號·or·有全形顯示曲名信號=1」成立時,則全形顯示屬性信息(全形顯示記錄盤名或全形顯示曲名)的文字數據(全形顯示屬性數據以下為容易直觀地理解,稱之為「漢字代碼」)已經被讀入了。此時讀入的文字數據(漢字代碼)如前上述地儲存在RAM240中的全形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1存儲區域)246中。
漢字代碼和字母數字代碼中只有任意一種被讀入的情況下(S24No),顯示讀入的那種代碼的1個曲目的曲名。例如只讀入了字母數字代碼時,用字母數字代碼顯示1個曲目的曲名(G25)。即,此時,在文本數據的編輯區域即RAM240中的文本數據區域242中儲存顯示的文字(代碼)數據的同時,在顯示圖像(顯示文字的圖像)的編輯區域即顯示圖像數據區域243中以點陣數據的形式儲存對應的文字(圖像)數據。
此時假如使用者按下列印鍵39,同樣地,通過給定的配置,與顯示的(即讀入的)記錄盤名和曲名等文字(代碼)數據相對應的文字(圖像)數據被製成點陣數據,儲存在列印圖像(列印文字的圖像)的編輯區域即RAM240中的列印圖像數據區域244中。關於列印時的處理等問題,將在後面描述。
另一方面,當漢字代碼和字母數字代碼兩種代碼都被讀入的情況下(S24Yes),進入使用者下一個選擇的處理(S26)。後面將敘述兩種代碼都沒有讀入等異常情況的處理。
進入使用者選擇的處理(S26)時,如圖23所示,詢問使用者是否選擇漢字代碼的信息「漢字代碼?」顯示出來(G27)。此處,如果使用者按下確定鍵38,則選擇漢字代碼,下一步用漢字代碼顯示曲名(全形顯示曲名)(G29)。即此時,在顯示圖像數據區域243中以點陣數據的形式儲存與全形顯示曲名的文字數據相對應的圖像數據。
該選擇處理中,通過下箭頭鍵33D的操作可從「漢字代碼」選擇系列的顯示切換到選擇用的「字母數字代碼」的選擇系列的顯示(G28),通過上箭頭鍵33U的操作,可從該狀態(G28)返回「漢字代碼」選擇系列的顯示(G27)。
在顯示「字母數字代碼」的選擇系列的狀態下(G28),如果使用者按下確定鍵38,則選擇了字母數字代碼,接下去用字母數字代碼顯示曲名(半角顯示曲名)(G30)。即此時,在顯示圖像數據區域243中以點陣數據的形式儲存與半角顯示曲名的文字數據相對應的圖像數據。
在上述的任何一種狀態(G27或G28)中,使用者如果按下刪除鍵35,與中止讀入處理時一樣地回到原來的文字數據,恢復為原來的畫面顯示(G31與G21相同)。
上述實施例中,作為代表的顯示雖然顯示一個曲目的曲名,但也可顯示代替一個曲目的曲名的標題(記錄盤名半角顯示記錄盤名或全形顯示記錄盤名)。
而且,上述例中,使用者為了讀入全部數據(全曲的數據)而按壓讀入鍵36,但通過代替讀入鍵36而按壓行讀入鍵36S,可以讀入僅對應於任意行的文字數據的新的文字數據。
例如在顯示曲號i=2的曲名的狀態(例如G21),當按壓行讀入鍵36S時,就顯示代替前述信息「全讀入?」的信息「行讀入?」,當按壓確定鍵38或讀入鍵36(或者行讀入鍵36S)時,就讀入曲號i=2的新的文字數據,替換原先的文字數據。
而且,在原先的顯示僅為標題(記錄盤名)的場合,與曲名的場合同樣地,通過按壓行讀入鍵36S,就替換成讀入新的標題的文字數據。對於圖20B和圖21所示的前述文字初始狀態(G0或G13),由於光標K被設定在標題行,因此當按壓行讀入鍵36S時,就讀入新的標題的文字數據。
在基本輸入模式(H1)以外的狀態時按壓讀入鍵36或行讀入鍵36S的場合,進行這種意圖(編輯模式不同的意圖)的出錯顯示,不進行讀入處理。
此外,在發生其他異常時,如下上述那樣地處理。即在由讀入處理不能讀入字母數字代碼和漢字代碼兩者的場合、有不正確數據的場合、讀入中(遙控)發生通信出錯的場合等,報知(顯示)讀入出錯意圖的出錯(信息),在與MD播放裝置90不能連接的狀態下按壓讀入鍵36的場合、讀入中正常的連接被切換的場合等,進行報知MD未連接意圖的出錯信息。該任一場合在出錯信息報知後,與中止讀入處理同樣地,恢復到原先的文字數據、返回到原先的畫面顯示(與G21等相同)。
而且,在讀入中按壓刪除鍵35的場合,報知讀入中止的意圖,返回到原先的畫面顯示。此外,在讀入中電源斷開(電源鍵31被壓下)的場合,在報知讀入中止意圖的出錯信息後,全部顯示燈都熄滅,此後,在電源再次接通的場合,與中止讀入處理時同樣地,恢復到原先的文字數據、返回到原先的畫面顯示(與G21等相同)。
正如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通過(判斷)從MD92讀入的屬性信息是否為全形顯示屬性信息(從記錄盤讀入的文字群的代碼是否含有特定代碼群的代碼)、即是漢字代碼還是字母數字代碼,該屬性信息(文字群)的存儲區域分別是例如漢字代碼在全形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一存儲區域)246上,而字母數字代碼在半角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二存儲區域)245上。
因此,此後的處理僅讀出來自各編輯區域245、246之任一中的文字數據,而不必識別是字母數字代碼還是漢字代碼的文字。
而且,這樣一來,後續處理根據其區分結果而分支,可提高平均處理速度等處理效率和處理功能等。
例如,漢字代碼由於含有對應於日語類型的帶式列印裝置1場合的漢字,容易觀看到僅含漢字的標題(記錄盤名)和曲名等,而且,由於顯示短或列印容易,可在主標籤LM上列印數個曲的曲名,容易附加作曲者名等附加信息。此外,對於例如MD系統用的JIS代碼等,雖然簡易的圖形·記號等也與一般的文字同樣地進行代碼化,但由於這也與基本的漢字同樣地作為全形顯示文字處理,因此通過處理漢字代碼側、即含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可以進行含有那樣的各種圖形·記號等的顯示和列印,而且可以進行多種多樣的外觀良好的顯示和列印。
另一方面,在字母數字代碼場合,由於一律是半角顯示文字,因此可以省略判斷文字是全形還是半角以確定顯示區域和列印區域等處理。即,通過區分的結果而使處理分支,字母數字代碼側由於可省略在漢字代碼側所必要的一部分處理等,因而可提高處理效率。
此外,如上上述,在MD92考慮到與上述數據處理上的不同,對於存儲字母數字代碼文字的存儲區域(字母數字代碼存儲區域)與儲存漢字代碼文字的存儲區域(漢字代碼存儲區域)分別進行設定。
與此相反,對於單一的要求信號,由於雙方是連續地發送的,因此通過判斷來自字母數字代碼存儲區域的文字是字母數字代碼、來自漢字代碼存儲區域的文字是漢字代碼,可簡化判別處理,由此可容易地將雙方的文字群分別儲存到RAM240內的各存儲區域,即分別儲存到半角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二存儲區域)245及全形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一存儲區域)246內,提高處理效率。
而且,帶式列印裝置1在將文字群僅儲存到全形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一存儲區域)246和半角顯示屬性數據區域(第二存儲區域)245之一內時,即僅讀入漢字代碼與字母數字代碼中任一方的場合,對應於讀入側文字群(例如曲名的文字數據)的文字圖像數據作為點陣數據儲存在作為顯示圖像(顯示文字的圖像)的編輯區域的RAM240內的顯示圖像數據區域243中;當文字群被儲存在雙方時,即讀入漢字代碼與字母數字代碼雙方的場合,由下一個使用者移行選擇處理,將被選擇側作為點陣數據儲存,將被儲存的文字(圖像)數據作為顯示(處理)對象顯示(處理)。
而且,如果使用者暫時按壓列印鍵39,則按給定的配置,將對應於與上述顯示對象同側的文字的圖像數據作為點陣數據儲存在作為列印圖像(列印文字的圖像)的編輯區域RAM240內的列印圖像數據區域244內,將儲存的文字(圖像)數據作為列印(處理)對象列印(處理)。上述顯示處理和列印處理雖然將文字作為點陣的圖像數據儲存在編輯區域內,但例如在作為此後的處理而在其他裝置內進行數據通信處理、即在通信處理等場合,文字代碼(文本代碼)原樣地仍舊儲存在用於該通信處理的編輯區域(例如一般的編輯所用的文本數據區域242等)內。
正如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在僅讀入(儲存)漢字代碼與字母數字代碼中任一方時以及在雙方均被讀入(儲存)時,將儲存在編輯區域內的文字數據作為顯示和列印以外的處理對象而可進行無問題的數據處理。此外,這樣一來。不管MD(記錄盤)92內儲存的屬性信息是否為全形顯示屬性信息(是否含有以特定代碼群的代碼表現的文字),都可讀出該屬性信息(文字群)作為處理對象。
而且,即使在雙方被讀入(被儲存)時,由於僅將一方作為處理對象選擇,因此僅處理設定的一方,與以往的相比,不會降低處理效率。此外,對於上述實施例,由於使用者可選擇,故使用者的意圖可以忠實地反映在此後的處理中。
而且,若使用者不任意選擇,也可將例如外觀更好的漢字代碼側等中的一方進行預設選擇,也可以任意選擇也可以預設選擇,在不進行任意選擇時,也可將設定的一方和由前次的任意選擇所選擇的那一側等進行預設選擇。
但是,一般地,對於列印具有一個以上文字(字符之意)的文字群的文字列印裝置,在列印前,作為列印的文字(對應於文字代碼的文字圖像)群,由該文字列印裝置的顯示裝置等來確認設定尺寸的列印區域(例如1頁等)的幾倍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的要求,進行列印。或者,通過時間等情況,在列印後來確認。
但是,由於字數限制、行數限制、頁數限制等,尚未得知有這樣的文字列印裝置在可列印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尺寸一定的場合,直接指定這種限制,抽出合適的文字群的一部分而在該限制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進行列印。何況,亦未得知有能報知具有尚未列印的文字群等的文字列印裝置。
例如字處理器等,通過指定列印開始頁及列印終止頁,就指定了結果頁數,但由於不翻譯(轉換)頁數限制的直接指定,使用者也不知道是否列印了頁內所希望的文字群的全體,因此在頁數限制內不能列印文字群時,不能進行報知該意圖的列印,為此,使用者自身在顯示畫面上確認,必須輸入報知該意圖的文字等。這對於無設定的列印尺寸、由定長設定等來設定列印尺寸的帶式列印裝置等也同樣如此。
與此相對,本實施例的帶式列印裝置1通過直接指定給定的基準尺寸的整數倍的列印尺寸,可以抽出合適的文字群而在該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列印,而且在指定的列印尺寸內不能列印文字群的全體時,可以附加報知該意圖的報知文字而列印。下面具體參照圖24~27B等進行說明。
如圖24所示,在基本輸入模式狀態、例如與前述(G11、G21、G31)同樣的畫面被顯示的狀態(G41)下,使用者按壓列印鍵39,起動作為插入處理的列印處理,首先,列印尺寸的選擇系列的畫面、具體說是顯示選擇列印製作標籤的種類的畫面。首先,作為預設,前次選擇的選擇系列(在此,為「記錄盤標籤」)被最初顯示出來(G42)。
在該狀態下,使用者通過光標鍵33(33U、33D、33L、33R等)的操作而順次顯示其他的選擇系列(G42~G44)。例如,當反覆按壓下箭頭鍵33D或右箭頭鍵33R時,則按「記錄盤標籤」?「盤盒標籤」?「側標籤」?「記錄盤標籤」的順序顯示順次選擇系列,同樣地,當反覆按壓上箭頭鍵33U或左箭頭鍵33L時,則按「記錄盤標籤」?「側標籤」?「盤盒標籤」?「記錄盤標籤」的順序顯示順次選擇系列。
實際上,在這些選擇系列以外,準備用於指定未形成不完全衝下標籤的條帶T上的列印區域的「通常條帶」等選擇系列,當選擇它時,由前述的條帶類型傳感器141(參見圖2)檢測出條帶T的類型來判斷該條帶的寬度,製成適於該條帶寬度的列印區域(或者引入有寬度方向的設定的空白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圖像,但在此由於與之無關而省去其說明(及圖示),而僅說明製成各種標籤的選擇系列及其後的處理。
在顯示圖24的列印尺寸(標籤的種類、即標籤尺寸)的選擇系列之任一的狀態(G42~G44)下,當由使用者按壓刪除鍵35時,中止列印處理,返回到原先的基本輸入模式的畫面(G41)。另一方面,在同樣的狀態(G42~G44)下,當由使用者按壓確定鍵38時,判斷列印數據(用於列印的列印圖像數據)是否被準備(S45)。
在圖20B的前述文本初始狀態(G0)下按壓列印鍵39的場合、在無記錄盤(標題)名和曲名的文字(代碼)數據狀態下按壓列印鍵39、選擇「記錄盤標籤」和「盤盒標籤」的場合、在具有曲名等而無記錄盤(標題)名的文字(代碼)數據狀態下按壓列印鍵39、選擇「側標籤」場合等,即使列印尺寸的選擇結束了,由於不能移行到列印數據的製成等(S45否),因此報知(顯示)無數據意圖的出錯信息(S46),在設定時間後返回原先的基本輸入模式、返回按下列印鍵39前的顯示狀態。
另一方面,在有文字數據(S45是)時,如圖25所示,接下來進行列印確認處理、即顯示確認信息「列印嗎?」(S47參照圖26)。在該狀態,使用者一旦按壓確認鍵38或列印鍵39,接著就進行準備中的顯示處理(S48)。另外,一旦按下其他列印鍵時,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G51同G41)。
接下來是準備中的顯示處理(S48),在顯示信息「準備中」(S48參照圖26)的狀態下,主要進行列印數據製作處理(S481)、標籤位置適配處理(S482)、檢測是否正常的判斷(S483)(後面將詳述),在途中當壓下電源鍵31、刪除鍵35或(由蓋開閉傳感器142)檢測開閉蓋21的開放狀態時,將該意圖作為出錯信息報知(顯示)而中斷列印處理(S52),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G51)。
而且,在未裝設條帶盒5的場合、與選擇裝設有條帶盒5的情況不同(即選擇條帶T的類型的標籤未形成)的場合、基準穴TH的位置檢測為不正常的場合(S483否)等,進行標籤交換顯示處理,即在促使標籤交換(裝設收容有對應於所選擇的標籤的條帶T的條帶盒5時)而報知(顯示)出錯信息後,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G51)。
另一方面,當上述的準備中的顯示處理(S48)正常結束後,接著進行列印中的顯示處理(S50)。該列印中的顯示處理(S50)在顯示列印中的意圖信息的狀態下,主要進行列印(S502),並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即使在該列印中的顯示處理(S50)中,在其途中按下電源鍵31、刪除鍵35或檢測出開閉蓋21為開放時,也報知(顯示)該意圖的出錯信息並中斷列印處理(S52),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G51)。
而且,通過上述列印處理,可將作為列印尺寸選擇的標籤的種類(即標籤尺寸)相適合的列印圖像列印在所安裝的條帶T上形成不完全衝下標籤的列印區域內,如前述圖5A~5C所示,能製成所希望的各種標籤。
在此,對上述準備中的顯示處理(S48)及列印中的顯示處理(S50)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如圖26所示,在由列印確認處理來顯示確認信息「列印嗎?」的狀態下,由使用者按壓確認鍵38或列印鍵39(S47),當開始準備中的顯示處理(S48)時,顯示信息「準備中」(S480),在該狀態下,首先進行列印數據的製作處理(S481)。
列印數據的製作處理(S481)是,首先判斷是否選擇了記錄盤標籤或盤盒標籤(S4811),當選擇時(S4811是),通過條帶識別傳感器141的檢測結果,判斷是否安裝了主標籤LM用的條帶盒5(S4812),當未安裝時(S4812否),如前上述,接下來進行標籤交換顯示處理(S49)。
另一方面,當未選擇記錄盤標籤或盤盒標籤時,即當選擇側標籤(S4811否)時,或者當選擇記錄盤標籤或盤盒標籤(S4811是)而且安裝有其所用的條帶盒5(S4812是)時,接下來進行列印圖像製作處理(S4183)。
正如前述,在RAM240內的文本數據區域242內,由於儲存有含有顯示於基本輸入模式時(例如圖24的G41)的文字的文字(代碼)數據,因此該列印圖像製作處理(S4183)是將與在文本數據區域242內儲存的記錄盤名和曲名等的文字(代碼)數據對應的(即與基本輸入模式時的顯示對應)文字(圖像)數據、按設定的配置製成並儲存(展開)在RAM 240內的列印圖像數據區域244內,從而製成列印圖像(數據)。
一旦列印圖像製作處理(S4183)結束、列印數據製作處理(S481)結束,接下來就進行標籤位置的適配處理(S482)。該標籤位置的適配處理(S482)是,首先調整上下方向(條帶T的寬度方向)的列印位置(S4821),接著檢測有無側標籤(檢測是否安裝有側標籤LS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再調整前後方向(條帶T的縱向)的列印位置(S4822)。
一旦標籤位置的適配處理(S482)結束,接下來就判斷檢測是否正常(S483),當準備中的顯示處理(S48)結束時,接下來進行列印中的顯示處理(S50)。關於上下方向列印位置的調整(S4821)、檢測有無側標籤及前後方向列印位置的調整(S4822)、檢測是否正常的判斷(S483),將在後面進一步詳述。
在列印中的顯示處理(S50)中,其顯示列印中的意圖信息(S501),在該狀態下接下來進行列印(S502),在進行列印後設定的條帶輸送(S503)後,判斷是否是指定盤盒標籤(即選擇盤盒標籤),而且是否是第1頁的列印結束了的狀態且是否有第2頁的數據狀態、即判斷是否指定盤盒標籤及是否有第1頁結束和第2頁的數據(S504),當條件不成立(S504否)時,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
而且,當指定該盤盒標籤及具有第1頁結束和第2頁數據的條件成立時(S504是),為了製成(列印)第2頁的主標籤LM,同樣地進行列印圖像製作處理(S4813)~列印後數據輸送(S503),如果接下來條件不成立(S504否),則返回基本輸入模式。
上下方向列印位置調整(S4812)是由後述方法來變更列印位置的設定,然後,如果一旦調整,則可進一步設定變更,直到不用調整,在該場合下,在上下方向列印位置的調整(S4821)中,進行通過標記等來確認調整完成的處理是合適的。有無側標籤的檢測(S4822的一部分)也是通過蓋開閉傳感器142來檢測開閉蓋21的開閉,一旦實行後,進行同樣通過標記等來確認的處理也是合適的(在後述這種處理的說明中,在處理流程中也含有這種確認)。
下面,就上述盤盒標籤的指定及第1頁結束和有第2頁數據的含義舉例進行說明。圖5A為顯示記錄盤標籤的例子,而圖5B是顯示附加有作曲者名等盤盒標籤的例子,由於難以直接比較,故參照別的例子來比較說明雙方。
對於任意時刻的編輯(文字裝飾等)的設定狀態,作為除曲號與分隔符文字外的名稱,在例如在主標籤LM的每1行中列印11個文字的名稱(標題名和曲名)、以及在每1張(1頁)中列印20行的狀態下,如果根據從MD92讀出的文字(代碼)數據忠實地列印全部的話,則如圖27A所示,製成列印圖像(數據)。
即,例如第1行中有1行標題名(這裡暫定為「☆TTTLE」)、第2~3行中為曲號「1」與分隔符文字「.」及其曲名(同樣暫定為「A1B1C1D1E1F1G1」)、第4行中同樣是曲號等「2.」和曲名「A2B2C2」、第5~6行中同樣是「3.A3B3C3D3E3F3G」、第7行中同樣是「4.A4B4C4D4E4F」、……、第19行中是「11.A11B11C11D1」、第20~21行中是「12.A12B12C12D12E12F12」、第22~23行中是「13.A13B13C13D13E13」、第24行中是「14.A14B14C14」、……,將製成標題名及總共45曲的曲號·曲名(即一直到「45.A45B……」等)的列印圖像的各文字數據儲存到文本數據區域242內。
在該狀態下,按壓列印鍵39,開始列印處理,當選擇盤盒標籤時,在主標籤LM的第1頁分配到前20行進行列印,此時,由於指定盤盒標籤及第1頁結束和具有第2頁數據的條件成立(S504是),因此接下來在主標籤LM的第2頁上分配到第21~39行,而且附加省略最後行(第40行)意圖的報知文字(圖5A及5B的例子中是「~其他XX首曲~」)進行列印,此時,由於指定盤盒標籤及第1頁結束和具有第2頁數據的條件不成立(S504否),因此結束列印處理,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
該場合由於第20~21行具有第12曲的曲名,故第2行超出了頁的邊界。對於帶式列印裝置1,實際上在該場合是使第20行為空行而在第21~22行列印第12曲,但在此忽略該處理而進行說明。
而且,在最後行插入的省略意圖的報知文字也如圖5A及5B的例子,正如前述,也可以是「~其他XX首曲~」外「~共XX首曲~」(上述實施例的場合是「~共45首曲~」)等。即由於能把握列印的曲數(等於列印的最後的曲號),例如如果把握全部曲子為45曲,則能把握未列印的曲名(省略列印的)及省略的曲數等。即,成為也省略「~共XX首曲~」的報知意圖的報知。
而且,該「~其他XX首曲~」及「~共XX首曲~」的報知即使在未省略的場合,通過附加這種報知而可進行這種未省略意圖的報知,從而很方便。但是,在例如全部曲數為10曲的場合,當全部曲子都列印時,由於用「~共10首曲~」方法是比用「~其他0首曲~」方法更好的體裁,因此下面的例子採用「~共XX首曲~」來說明。
上述例子中,當製成假定全部曲數為10首曲、即標題名及全部10首曲的曲號或曲名「10.A10B10C10D10E10F1」的前18行的列印圖像的各文字數據被儲存在文本數據區域242內時,它們全部分配在主標籤LM的第1頁內,而第2頁是空白的。
而且,在上述全部45曲的各文字數據被準備(儲存)的狀態下,當選擇記錄盤標籤時,由於記錄盤標籤LMD是作為列印區域的1頁主標籤,如圖27B所示,分配前19行的曲號·曲名「11.A11B11C11D1」,可列印出在最後第20行上附加「~共45首曲~」的報知文字的列印圖像。
正如上述,該帶式列印裝置1通過選擇記錄盤標籤及盤盒標籤之任一(從基準尺寸及至少一個給定的擴大尺寸中選擇列印尺寸),可直接指定記錄盤標籤尺寸(給定的基準尺寸)的整數倍(當選擇記錄盤標籤時為1倍、當選擇盤盒標籤時為2倍)的列印尺寸。
這樣一來,當選擇記錄盤標籤時,是1頁的主標籤;而當選擇盤盒標籤時,是將文字群的不同的、設定的一部分分別分配給第1頁和第2頁的主標籤(將所選擇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按基準尺寸分為1個以上的列印分區),將對應於所分配的文字群而生成的列印圖像列印在所製成的列印對象物上。即,直接指定給定的基準尺寸整數倍的列印尺寸,在該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各標籤)內抽出合適的文字群而進行列印。
而且,帶式列印裝置1將文字群分配給所選擇的標籤尺寸(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同時當未列印文字群的全部時,附加包含該意圖的報知文字。即,由於直接指定給定的基準尺寸整數倍的列印尺寸,通過判斷是否將文字(對應於文字代碼的文字圖像)群的全部列印在指定的列印尺寸內,其結果是當判斷未列印時,能進行附加報知該意圖的報知文字的列印。
用於該場合列印的報知文字的附加可以在文字代碼狀態下從附加的文字群一同變換為點陣圖像,也可以另外在圖像變換後附加報知文字的圖像。此外,在判斷能列印時,是否附加報知該意圖的報知文字是任意的。而且,由於也可考慮到報知未列印意圖和報知可以列印意圖所共同使用的報知文字,這樣報知文字的使用就很方便。
而且,帶式列印裝置1基本上通過使用者任意的選擇而可選擇標籤尺寸(列印尺寸),另一方面由於可檢測出所安裝的條帶(列印對象物)T的類型、即其上所形成的不完全衝下標籤的類型,因此在與使用者的選擇不符合的場合,通過報知出錯信息,可以促進給使用者的這種交換,其結果是可以選擇適合於使用者的希望和條帶(列印對象物)T的類型兩者的標籤尺寸(列印尺寸)。
而且,上述說明是以記錄盤標籤和盤盒標籤2種標籤為主來說明的,即對於標籤尺寸,其是基準尺寸(記錄盤標籤的尺寸)整數倍的列印尺寸(記錄盤標籤為1倍、盤盒標籤為2倍),但如前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可以選擇除此以外的尺寸標籤。
換言之,帶式列印裝置1當讀出MD(記錄盤)92內記錄的文字群時,不管基準尺寸的整數倍等,通過選擇各種標籤尺寸(列印尺寸)中的任一種,都可列印抽出適合於所選擇的列印尺寸的文字群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列印圖像。即,通過選擇各種列印尺寸中之任一的列印尺寸,可以抽出適合於該列印尺寸的文字群而進行列印。
下面說明作為圖像製作裝置所見到的帶式列印裝置1,該帶式列印裝置1將具有1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各文字(代碼)根據給定的字體數據而變換為文字圖像,將其製成適宜配置的圖像。
一般地,為了將具有1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作為圖像顯示或列印,從儲存已知字體數據的ROM等讀出對應於各文字的文本(代碼)數據的字體數據,或者讀出由稀有字登錄和描畫登錄所登錄的點陣數據(以下將代表已知的字體和登錄完成的點陣簡單地稱為「設定的字體」),根據該設定的字體數據在給定的圖像製作區域製成·配置文字圖像,製成作為所希望圖像的顯示圖像數據和列印圖像數據。
例如在字處理器等中,顯示適配於給定的1頁的尺寸的編輯畫面,一邊將登錄完成的文本數據讀入該編輯畫面的範圍內、一邊鍵入新的文字,進行編輯。即,將適於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文字圖像作為點陣而製成·配置在給定尺寸的顯示圖像製作區域內,由此顯示所製成的顯示圖像。而且,在編輯結束時,通過指示列印的鍵入,進行該畫面顯示的影像的原樣的列印圖像的列印。即,將適於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文字圖像作為點陣數據而製成·配置在給定尺寸的列印圖像區域內,由此列印所製成的列印圖像。
在該場合,當例如在文字串的文本(代碼)數據內含有可任意插入的任意換行代碼時,根據該任意換行代碼來決定文字串的各行。但是,當直到任意換行代碼的各行的文字串的長度(文字數等)是比作為該圖像製作區域的尺寸而設定的各行的長度(例如在橫向書寫的場合,橫向尺寸)要長時,在適配於該設定的橫向尺寸的文字處,可以自動換行。不用說,在沒有任意換行代碼時,可以在適配於全部設定的橫向尺寸的文字處進行自動換行。
而且,對於行來說也同樣地,當例如在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內含有可任意插入的任意換頁代碼時,根據該任意換頁代碼來決定各頁的行數。但是,當直到任意換頁代碼的行數是比作為該圖像製作區域的尺寸而設定的行數要長時,在適配於其縱向尺寸的行數處,可以自動換頁。不用說,在沒有任意換頁代碼時,可以在適配於全部設定的縱向尺寸的行處進行自動換頁。
但是,即使省略文字串內容的一部分,也未得知有將該文字串的全體的摘要在給定的1行、給定的行數或給定的頁數內顯示和列印、從而製成所希望的圖像的裝置。即,尚未得知例如將對應於各行號碼與各信息號碼以及其行號碼和信息號碼的文字串的主要部分(例如先前給定數目的文字)最好由1行內儲存,將各行並列顯示和列印的裝置。而且,亦未得知有主要部分(例如先前的多數行)最好儲存在給定的行數和頁數內,將文字串的內容的全體的影像顯示在給定的行數和頁數內或者列印出來的裝置。
與此相對,本實施例的帶式列印裝置1省略超過文字串的各行的給定的文字數的部分,或者省略超過將文字串的各行並列的數行中給定的行數的部分,在省略時,製成附加報知該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下面具體參照圖27A~28B進行說明。
首先,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把例如各信息號碼(這裡相當於各曲號)及與之對應的信息號碼(曲號)的文字串的主要部分(最前面給定數目的文字)儲存在一行內,可以製成各行並列顯示的適於列印場合等的省略圖像。
在這裡,如圖27A所示,能製成標題名(曲號也可以考慮用「0」(代表)顯示的曲名)及全部45首曲的曲號或曲名的列印圖像部分的文字(代碼)數據儲存在文本數據區域242中。
帶式列印裝置1具有各種功能設定(參照圖19),其中有「回車格式設定」。該回車格式設定由於把「有回車的格式」作為初期設定值來設定,因而,在這種狀態下,製作相對於上述文字代碼的列印圖像時,在例如選擇記錄盤標籤時,可製作圖27B所示的列印圖像並進行列印。
在初期設定的原來狀態下,例如如圖29所示,在基本輸入模式下,將曲名(圖示場合曲號「2」的曲名為「someday」)顯示在顯示畫面41(參照圖2、9)中,對標題名及曲名的行回車(標題回車及曲回車)的設定狀態顯示的指示器4i01及4i11(參照圖9、圖10)處於亮燈(顯示)狀態(G61圖24的G41也處於相同的顯示狀態)。
在這種狀態(G61)下,並且在準備上述文字代碼的狀態下,而且當選擇記錄盤標籤時,可以生作成如圖27B所示的列印圖像。使用者從該狀態開始,通過按壓如圖29所示的格式鍵34FS,可以顯示出功能選擇設定模式的「回車格式設定」的畫面。
使用者按壓格式鍵34FS時,帶式列印裝置1首先顯示最初的現狀設定即、上述例子中的「有回車」(G62)。
在這種狀態(G62)下,使用者操作光標鍵33時,交替地顯示「有回車的格式」所使用的「有回車」及「無回車的格式」所使用的「無回車」。在這種狀態(G62~G63)下,使用者按壓刪除鍵35時,返回到原來的基本輸入模式(G61)。
這裡,顯示所期望的一方(在這裡是指「無回車」)(G63),使用者通過按壓確定鍵38,可以設定所期望的一方的回車格式(在此為「無回車格式」)。即是說,在顯示例如「無回車」的狀態下,使用者按壓確定鍵38時,帶式列印裝置1把此狀況作為新的「回車格式」來設定,返回基本輸入模式(G64)。
在這種場合,字符顯示部4c(參照圖9)的顯示(曲號「2」的曲名「someday」)為原來的顯示,而顯示標題回車及曲回車的設定狀態的指示器4i01及4i11中的曲回車的指示器4i11熄燈,標題回車的指示器4i01維持在亮燈狀態。即是說,處於解除曲回車設定的狀態(G64)。
此外,使用者在基本輸入模式下,從顯示標題名(副顯示部顯示為「D」的狀態)開始,按壓格式鍵34FS,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操作,由此可解除標題回車的設定,在這種場合,標題回車的指示器4i01熄燈。當然,標題回車曲也回車時,通過同樣的操作,顯示「有回車」(例如,G62的狀態)、按壓確定鍵38,就可再設定。
於是,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在「無回車」(這裡是指「無曲回車」)的狀態下,並且在準備可製成例如上述標題名(曲號也可考慮「0」曲名)及全部45首曲的曲號或曲名的列印圖像這部分的文字(代碼)數據(儲存在文本數據區域242中)的狀態下,當選擇記錄盤標籤時,製成圖28A所示的列印圖像,在同樣的狀態下,選擇盤盒標籤時,製成圖28B所示的列印圖像。
以下,參照例如圖28A,說明上述記錄盤標籤選擇場合的列印圖像的製作處理。另外,實際上,為了編輯或確認,先進行後述的顯示圖像的製作(顯示圖像所使用的文本數據的製作),然後利用該製作的顯示圖像(所使用的文本數據)製成列印圖像,也是為了便於理解該顯示圖像的含義,在這裡,暫時不對其進行表述,首先說明列印圖像處理中的顯示圖像的概念(見解)。
如圖27A及27B所示,首先,記憶作為對象的文字串(分別以包含1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行作為各行,有1個以上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在前述的圖27A的例子中,把可製成標題名(曲號「0」所代表的曲名)及全部45首曲的曲號或曲名的列印圖像這部分的文字(代碼)數據儲存在文本數據區域242中。
接著,判斷該基礎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數是否超過給定的文字數。在這裡,符合圖27A及27B等的給定的文字數(除曲號部分之外)為11個文字。
此外,圖像製作區域的尺寸等,通常以點單位的尺寸(點尺寸)來計算,這裡所稱的給定的文字數是在配置例如目前設定的文字尺寸(點尺寸)的文字的場合的文字數,具體說,是點數的總和適合於編輯圖像區域的橫向點尺寸的現設定文字尺寸的文字排列時的文字數,根據全形/半角、放大/縮小、各種文字修飾(例如空心(中空)、斜體等)等,1個文字的點尺寸如果變化,給定的文字數也會變化。
在上述例子中,第1行的(相當於曲號「0」的曲名)標題名「☆TTTLE」(包括最開始的空格,共7個文字)為所給定的11個文字以下,不論是否設定成標題回車都為1行,但在例如「☆TTTLEtitle」(包括最開始的空格,共12個文字)的場合,如果設定成標題回車,即設定有行回車,則在「☆TTTLEtitl」處回車(換行),製成以「e」為第2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另一方面,在例如「☆TITLEtitle」(12個文字)的場合,如果不設定標題回車,即如果設定成無行回車,當判斷超過11個文字(給定的文字數)時,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數)中減去用於報知各行有1個以上的文字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在這裡,成為例如「…」的1個文字)的文字數(1個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數),可製成把超過基礎文字串各行(在此為標題名的行)各文字中的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數)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TITLEtitl」。
然後,在該省略文字串「☆TITLEtitl」上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製成省略基礎文字串「☆TITLEtitl…」。但是,如上文上述,在這裡,由於成為標題名「☆TITLE」(7文字),所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字串「☆TITLE」成為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第1行(參照圖28A的行號碼「1」)。
下面的文本數據上的第2行、即信息號碼(曲號)「1」的曲名為「A1B1C1D1E1F1G1」(14文字),如果設定曲回車,即如果設定有行回車,則在「A1B1C1D1E1F」處回車(換行),成為在第2行列印「1G1」的列印圖像(參照圖27A或27B)。
但是,在這裡,如果不設定曲回車,即如果設定成無行回車,當判斷超過11個文字(給定的文字數)時,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數)中減去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1個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數),可製成把超過基礎文字串各行(曲號「1」的行)的各文字中的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數)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的第2行「A1B1C1D1E1」,在該省略文字串「A1B1C1D1E1」上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製成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第2行「A1B1C1D1E1…」(參照圖28A的行號碼「2」曲號「1」)。
下面的文本數據上的第3行、即信息號碼(曲號)「2」的曲名為「A2B2C2」(6個文字),不論有無曲回車的設定,即有無行回車的設定都為1行,所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字串「A2B2C2」成為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第3行(參照圖28A的行號碼「3」曲號「2」)。
下面的文本數據上的第4行、即信息號碼(曲號)「3」的曲名為「A3B3C3D3E3F3G」(13文字),如果設定曲回車,則在「A3B3C3D3E3F」處回車,成為在第2行列印「3G」的列印圖像(參照圖27A或27B)。但是,在這裡,不設定曲回車,當判斷超過11個文字(給定的文字數)時,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數)中減去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1個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數),可製成把超過基礎文字串的曲號「3」的行的各文字中的10個文字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的第4行「A3B3C3D3E3」,在該省略文字串「A3B3C3D3E3」上加「…」,製成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第4行「A3B3C3D3E3…」(參照圖28A的行號碼「4」曲號「3」)。
下面的文本數據上的第5行、即信息號碼(曲號)「4」的曲名為「A4B4C4D4E4F」(11個文字),不論有無曲回車的設定,即有無行回車的設定都為1行,所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字串「A4B4C4D4E4F」成為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第5行(參照圖28A的行號碼「5」曲號「4」)。
同樣地,製成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第19行「A18B18C18D…」(參照圖28A的行號碼「19」曲號「18」),在最後的第20行上加上為省前述行的報知文字、即為報知行的省略的給定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共45首曲~」,以結束省略基礎文字串的製作(參照圖28A的行號碼「20」)。
一旦製成省略基礎文字串,然後,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在可配置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也就是說,在這裡是指在能確保符合記錄盤標籤LMD的標籤尺寸的列印圖像數據區域242內的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以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圖像為點陣數據進行製作,製成所配置的省略圖像。
如上上述,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分別以包含1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行為各行,記憶有1個以上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判斷該基礎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數是否超過給定的文字數(在上述例子中為11個文字),在判斷出超過給定的文字數的場合,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各行的1個以上文字省略所用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1個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數),可製成把超過基礎文字串各行的各文字中的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在該省略文字串上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製成省略基礎文字串,在可配置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圖像,製成以此配置的省略圖像。
在這種場合,省略文字串的文字數、即省略後的文字數(10各文字),成為從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中減去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1個文字)的值,在該省略文字串上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字數,不會超過給定的文字數。
因此,根據帶式列印裝置1,在判斷出具有由文本數據組成1個以上的文字的基礎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數超過給定的文字數的場合,在可配置給定的文字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為報知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新的文字串圖像,由此可製成以此配置的省略圖像。
也就是說,省略超過文字串各行的給定文字數的部分,在省略時,可製成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因此,利用該帶式列印裝置1,在1行內儲存與例如各信息號碼(各曲號)及該信息號碼(曲號)對應的文字串的主要部分(最前面給定數的文字),可製成各行並列顯示的適於列印時等的省略圖像(圖28A,28B)。
此外,利用該帶式列印裝置1,可設定有無上述標題回車或曲回車,也可以固定成任何一種,在這種場合,不需要圖29上述的設定。
再者,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疊加,如上文上述,在文字代碼的狀態下,是在基礎文字串上疊加的,之後,也可以一起改變圖像數據(點陣數據),而且,也可以如下文上述,在分別變換成的圖像數據後,作為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疊加到。
就是說,在這種場合,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分別以包含1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的行作為各行,記憶有1個以上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與上述例子同樣,基於省略後的文字數,在可配置給定的文字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成省略了超過基礎文字串的各行各文字中的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省略部分的各文字的圖像,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形成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並進行配置,製成在省略文字串圖像上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於是,在這種場合,也與上述例子同樣,製成或配置的用於製作省略圖像的文字圖像的各行的文字數,不會超過給定的文字數。因此,即使在這種場合,當具有由文本數據組成的1個以上文字的基礎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數超過給定的文字數時,在可配置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可製成以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為報知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的新的文字串圖像為點陣數據進行製作的省略圖像。就是說,省略超過文字串各行的給定文字數的部分,在省略時,可製成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作為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可使用「…」,但除此之外,也可使用「··」、「·」、「~」或「.」等,另外,例如,由包含這些的數個文字組成的文字串也可作為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使用。在這種場合,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是包含顯示「…」、「··」、「·」、「~」或「.」的1個以上的文字,的確可表現為省略的影像。
另外,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在進行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或文字修飾設定等編輯時,該編輯的結果、1個文字的文字圖像的幅等是變化的,因此,當可配置在給定圖像製作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製作以該變化的文字數為給定文字數的省略圖像,製成適於編輯結果的基礎文字串的圖像。
即是說,如前上述,這裡所謂的給定文字數是例如現設定的文字尺寸的文字數,根據全形/半角、放大/縮小、各種文字修飾(例如中空、斜體等)等,如果1個文字的點尺寸變化,給定的文字數也會變化,但是,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可以作成以與之相符合的文字數為給定文字數的省略圖像,所以可製成適合於編輯結果的基礎文字的省略圖像。
另外,如前上述,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除了省略超過文字串各行的給定文字數部分的省略圖像外,還能製成在省略超過文字串各行並列的數行中的給定行數的部分進行省略時,加上報知此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即是說,可製成在給定的行數或頁數內儲存例如主要部分(最前面的數行)、適於在給定的行數或頁數內顯示或列印文字串內容的全體圖像的情況的省略圖像。
在這種場合,與上述例子同樣,首先,記憶文本數據的基礎文字串,判斷該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過給定的行數。例如對於圖27B及圖28A等的例子來說,記錄盤標籤情況下的給定的行數為20行。另外,圖28B示出了盤盒標籤的例子,這種情況的給定的行數為40行。以下,以20行(記錄盤標籤)為例來說明。
即是說,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當判斷超過給定的行數(20行)時,根據從給定的行數(20行數)中減去為報知行省略的給定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如前上述,在這裡為「~共XX首曲~」)的行數(在這裡為1行)所得到的給定的省略後的行數(19行),省略超過基礎文字串各行中的省略後的行數的部分,加上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1行),製成以此為新的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在可配置給定的行數(20行)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圖像,製成依此配置的省略圖像。
在這種場合,省略後的行數(19行),成為從給定的行數(20行)中減去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在這裡為1行)的值,即使加上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的行數,不會超過給定的行數。
因此,根據帶式列印裝置1,在以分別由1個以上文字的文本數據組成的文字串為各行的、具有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行數超過給定的行數的場合,在可配置給定的行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為報知省略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新的文字串圖像,由此製成以上述方式配置的省略圖像。
也就是說,在省略超過文字串各行並列的數行中的給定行數的部分、進行省略時,可製成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因此,利用該帶式列印裝置1,可製成在給定的行數或頁數內儲存例如主要部分(最前面的數行)、適於在給定的行數或頁數內顯示或列印文字串內容的全體影像的情況的省略圖像。
此外,在行省略的情況下,與文字省略的情況相同,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疊加,也是在文字代碼的狀態下,在基礎文字串上疊加的,之後,也可以一起改變點陣數據,而且,也可以如下文上述那樣,在分別製成圖像數據(點陣數據)後,以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點陣數據)進行疊加。
在這種場合,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以分別由1個以上文字的文本數據組成的文字串作為各行,記憶有數行的基礎文字串,與上述例子同樣,基於省略後的行數,在可配置給定的行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省略了超過基礎文字串各行中的省略後的行數的部分的省略的剩餘行部分的各文字圖像,製成以上述方式配置的省略文字串圖像,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形成前述給定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並進行配置,由此製成在省略文字串圖像上加上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的省略圖像。即是說,在這種場合,與上述例子同樣,為製作省略圖像而製成或配置的文字圖像的行數不會超過給定的行數。
因此,即使在這種場合,當分別由1個以上文字的文本數據組成的文字串作為各行、具有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行數超過給定的行數時,在可配置給定行數的文字圖像的給定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可製成以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且加上為報知省略意圖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所得的新文字串圖像為點陣進行製作的省略圖像。就是說,可製成省略超過文字串各行並列的數行中的給定行數的部分、在省略時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圖像的省略圖像。
此外,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在包含用MD(記錄盤)92記憶的數曲的曲名的基礎文字串的數行中的省略部分,當包含1個以上的該數曲的曲名時,把顯示MD記憶的曲的全部曲數或省略曲的曲數的文字(前述的「~共XX首曲~」或「~其他XX首曲~」)包含在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中,使用者可從包含在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內的全部曲數或省略曲數和作為圖像製作的部分的曲數中得知圖像製作省略所使用的其他曲數、全部曲數及省略曲數的其他方面。
此外,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由顯示畫面41所顯示的顯示圖像採用別的構成,上述省略圖像作為列印圖像加以利用,但是,不言而喻,上述省略圖像也可以作為顯示圖像加以利用。
但是,作成上述的省略圖像,在把該省略圖像按原樣顯示及列印使用時,一旦作成,原來的文字串出現一部分被修正等情況很難確認。即是說,在刪除例如文字或行的一部分的情況下,由於在給定的1行、給定的行數或給定的頁數內儲存的範圍不同,所以必須對省略的位置(省略的文字或行)等進行修正,然而在只顯示或列印省略圖像中,不能把握省略的(通過修正恢復的)文字或行,修正很困難。
另一方面,在不製成省略圖像、製成不進行省略的全體的圖像(全體圖像)的場合,由於是根據其編輯圖像製作區域的1頁的橫向尺寸(1行的文字數等)或縱向尺寸(行數等),製作上述的自動換行或自動換頁等,這樣,很難把握文字串各行的原影像。另外,也很難把握此後製作省略圖像時的各行或各頁的影像。
因此,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製成首先省略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以各行為1行文字串圖像的方式變換或配置的省略圖像或不省略的全體圖像等的編輯圖像,或者獨立地進行編輯圖像的製成,製成能一邊產生文字串各行的原影像、一邊從編輯圖像的省略位置或換行位置等的各行把握文字的溢出位置的編輯報知圖像。下文參照圖27A~圖32B等進行具體的說明。
首先,如圖30所示,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確定3種顯示專用文字。這3種顯示專用文字是行溢出標記1(第1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行溢出標記2(第2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及文字溢出標記(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分別為圖示的形如「L1」、「L2」及「C」的標記,以下,簡稱為「標記L1」、「標記L2」及「標記C」。
下面說明這3種顯示專用文字的含義及其使用方法。「標記L1」及「標記L2」在後面敘述,首先說明「標記C」。
可以說,標記C是表示文字數超過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也就是說,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記憶例如圖27A及圖27B等前述的成為處理對象的文字串(前述基礎文字串),判斷基礎文字串各行的文字數是否超過給定的文字數(在前述例子中為11個),當判斷出超過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時,把上述標記C(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超過給定文字數(11個文字)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製成包含標記C的作為基礎文字串的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在顯示該顯示文字串的顯示圖像數據區域(給定的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區域)243中,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點陣,製成以此配置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
下文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在例如圖27A及圖27B等前述的文本數據成為基礎文字串時,與圖27A的第17~第18行對應的文本數據上的第11行是表示信息號碼(曲號)「10」的曲名「A10B10C10D10E10F1」的文字代碼。
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如圖31A所示,在第11個文字的「1」(「D10」當中的「1」)與第12個文字的「0」(「D10」最後的「0」)之間插入上述標記C。然後,在原顯示圖像上對此進行反映並顯示。即是說,圖31A~圖31D示出了文本數據(文字代碼)的顯示文字串的影像,同時示出了基於該圖像製成的顯示圖像的影像。
與之相對,由原基礎文字串製成的列印圖像的影像,如上文上述,在圖27A或圖27B中示出。其中,觀察例如前述圖27A的第17~18行的信息號碼(曲號)「10」的曲名「A10B10C10D10E10F1」的列印圖像上的影像與圖31A的插入標記C(說明插入位置用『C』表示)的曲名「A10B10C10D1『C』0E10F1」的顯示圖像上的影像(與顯示文字串的圖像相同),並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標記C的位置與自動換行的位置對應。
也就是說,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如果以適合製作省略圖像或全體圖像等的列印圖像(編輯圖像)所使用的列印圖像數據區域(編輯圖像製作區)244的橫向(例如橫書各行的長度方向)的尺寸的文字數為給定的文字數(在上述例子中為11個文字),在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中,在超過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也就是說,在自動換行的位置插入標記C(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因而,在以此形成或配置的點陣數據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的自動換行位置,配置標記C(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文字圖像。
因此,如果顯示製作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使用者可以從該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把握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的換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另外,不僅在判斷出沒有超過給定的文字數的場合,而且可與一般的任意換行同樣地,如果任意地插入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則可提高編輯自由度,也提高了操作性。
此外,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如上文上述,可以設定有無標題回車或有無曲回車,當設定無回車時,代替給定的文字數(在上述例子中為11個文字),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中減去上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在前述的例子中為「…」)的文字數(1個文字)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插入標記C(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
在這種場合,如果將省略後的文字數(10個文字)與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1個文字)加在一起,則成為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即是說,在適合例如記錄盤標籤(編輯圖像製作區域)的橫向尺寸的文字數為給定的文字數(11個文字)時,該標記C(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製作省略基礎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且在同一行上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省略圖像時的省略位置。
下文作具體的說明。以例如圖27A及圖27B等前述的文本數據為基礎文字串,在設定無曲回車時,如圖31B所示,在例如上述信息號碼(曲號)「10」的曲名「A10B10C10D10E10F1」的文字代碼的第10個文字「D」(「D10」最初的「D」)與第11個文字的「1」(「D10」當中的「1」)之間插入上述標記C。然後,在原顯示圖像上對此進行反映並顯示。
與之相對,當設定無曲回車時,由原基礎文字串製成的列印圖像的圖像,如上文上述,在圖28A或圖28B中示出。在這種場合,觀察例如圖28A的第11行的信息號碼(曲號)「10」的曲名「A10B10C10D…」的列印圖像上的影像與圖31B的插入標記C的曲名「A10B10C10D『C』10E10F1」的顯示圖像上的影像(與顯示文字串的影像相同),並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標記C的位置與省略位置對應。
因此,如果顯示製作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當設定有回車(為自動換行)時,使用者可以從該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把握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的換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當設定無回車時,使用者也可以把握省略位置(文字溢出位置)。
而且,實際上,如上文上述,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為了編輯或確認,先進行顯示圖像的製作(或者為此意圖的文本數據的製作),利用該製作的顯示圖像(或者該文本數據)製成列印圖像。
下文具體地說明,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製作把上述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各行的各文字中的C的標記(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省略的省略文字串,並製作在進行該省略的各行上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成在可配置給定的文字數(例如在上述例子中為11個文字)的文字圖像的列印圖像數據區域(編輯圖像製作區域)244中,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點陣數據)的列印圖像(省略圖像)。
也就是說,上述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標記C(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由於在設定有回車(為自動換行)時,表示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的換行位置(文字溢出位置),而在設定無回車時,表示省略位置(文字溢出位置),因而,在設定有回車時,通過在標記C處回車(換行),或者在設定無回車時,通過把標記C以後省略並加上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都可以用顯示文字串製成列印圖像(編輯圖像)(或者製成其文字串)。
因此,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根據上述上述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不僅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就連省略基礎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且在同一行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列印圖像(省略圖像)都很容易製作。
當然,即使根據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製成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或列印圖像(省略圖像)時,通過改變編輯等的結果、一個文字的文字圖像幅等,使給定的圖像製作區域中可配置的文字數發生變化時,可把該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給定的文字數製成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或列印圖像(省略圖像),因而可製成適合編輯結果的基礎文字串的圖像。
此外,以與上述的顯示文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同等的圖像為列印圖像進行製作並可以列印,但是,作為顯示圖像製作時,可產生特別有利的優點。這種情況的顯示是例如圖32A所示的顯示文字串時,以此為顯示圖像進行製作並顯示,通過操作圖32B所示的光標鍵33,可確認各部(G65~G68這裡,虛線的範圍是不顯示的範圍)。另外,關於不合適的給定編輯操作(例如刪除了標記L1等的顯示專用文字的操作等),為了防止此操作,也可以進行誤差報知等(G69),轉向編輯等。
因此,對於例如圖31A~31D的前述的顯示文字串等同樣可編輯或確認,特別是在前述的省略圖像或全體圖像等的編輯圖像為列印圖像的場合,在列印之前,通過表示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可確認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的省略位置或換行位置等的各行文字溢出位置,結果,在判斷需要修正等編輯(例如省略的文字的恢復)的場合,由於可確認包含省略的(例如通過修正恢復的)文字的基礎文字串全體的各文字,所以很容易進行編輯等。
此外,從圖31A~圖32B等可看出,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對應,把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分別變成1行的文字串圖像,把其字符代碼變換或配置成點陣數據,製成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因而可製成能產生文字串各行的原圖像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
另外,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也包含例如稀用字登記等特別登記的特殊記號等、與其他文字易於區別的記號。也就是說,通過顯示(與列印使用時同樣)確認編輯報知圖像時,可明確地與其他文字區別開,易於把握文字溢出位置。考慮到這一點,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如上文上述,使用把例如文字(字符)的溢出相聯的形如的「C」的記號、即標記C。
此外,編輯報知圖像也可以只把顯示或列印所需範圍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字符代碼)變換或配置成點陣數據並進行製作。即是說,僅製作例如顯示畫面的顯示範圍,移動顯示範圍時,製作或排列表示不足部分圖像的文字的點陣數據併疊加等,通過僅製作所需要的範圍可縮短從編輯報知圖像製作處理開始到確認等的時間,另外,也可以保證顯示畫面部分的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區域,具有節約存儲容量的優點。即使在把編輯報知圖像作為列印圖像加以利用的場合,隨著列印的處理,也可以從需要的範圍順次製作,具有同樣的優點。
但是,與製作易於把握省略了文字串各行的一部分的省略圖像的全體影像的編輯報知圖像的情況相同,即使省略數行文字串的一部分的行,也能把握全體影像,因而,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也可以在這方面進行設計。
即是說,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先製作省略了數行文字串的一部分行且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圖像、以整體為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倍數的給定行數的文字串圖像進行變換或配置的省略圖像等的編輯圖像,或者與編輯圖像的製作獨立地進行,可製成在產生文字串各行的原影像的同時,能把握編輯圖像為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倍數的各給定行數時的用於表示各省略位置的行溢出位置的編輯報知圖像。以下,參照圖27A~圖33等進行具體的說明。
如圖30所示,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作為顯示專用文字,除了上述的標記C(文字溢出標記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外,還確定了標記L1(行溢出標記1第1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及標記L2(行溢出標記2第2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
標記L1與標記L2可以說是表示行數超過的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標記L1是表示超過第1給定行數(在下述例子中為記錄盤標籤的行數)的第1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標記L2是表示超過第2給定行數(在下述例子中為盤盒標籤的行數)的第2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
也就是說,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根據給定的字體,在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區域(與上述例子同樣,以編輯圖像為列印圖像,在該列印圖像數據區域244內確保該製作區域),製作例如圖27A及圖27B等前述的處理對象的文字串(前述的基礎文字串)的給定的一部分或全體的行,確定相當於配置所使用的基準給定行數及其n倍(n為自然數)的1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
在這裡,以基準給定行數(即第1給定行數)為記錄盤標籤用的20行,以第2給定行數為盤盒標籤用的40行,具體地說明2種(n=1,2)給定例子。
而且,在編輯圖像製作區域製作基礎文字串各文字的點陣數據,當配置時的行數超過第n給定行數的任何一種時,在判斷出超過的各第n給定行數中,在超過第n省略後行數之前的行末尾與之後的行前面之間插入表示行超過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該結果的文字串作為編輯報知文字串進行製作,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區域,根據給定的字體製成用於製作或配置編輯報知文字串的點陣數據的編輯報知圖像。
在這裡,所謂第n省略後行數,是指在各第n給定行數中,從該第n給定行數減去為報知行省略的給定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之後所得到的行數。
具體說,在前述例子的場合,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其他XX首曲~」或「~共XX首曲~」,在為前者的場合,必然成為第1(n=1)給定行報知文字串與第2(n=2)給定行報知文字串不同的文字串(x的部分,即剩餘的曲數不同),而在為後者的場合,變成同一文字串,但不論那種場合行數都為1行。而且,如上文上述,在本實施例中,優先使用後者的「~共XX首曲~」。
在這種場合,第1省略後行數=第1給定行數(20行)-第1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行數(1行)=19行。第2省略後行數=第2給定行數(40行)-第2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行數(1行)=39行(參照圖28A及28B)。
在這裡,具體地,當基礎文字串的各文字的點陣數據在列印圖像數據區域(編輯圖像製作區域)244中製作或配製時的行數超過第1給定行數(20行)或第2給定行數(40行)時,在判斷出超過時的第1給定行數或第2給定行數中,在超過第1省略後行數(19行)或第2省略後行數(99行)之前的行末尾與之後的行前面之間插入標記L1(第1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或標記L2(第2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將由此所得結果的文字串作為編輯報知文字串(與上述例子同樣,為顯示用的顯示文字串)進行製作,在顯示圖像數據區域(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區域)243中,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點陣數據,製成以此配製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
在這種場合,當然,加上與第1省略後行數(19行)對應的第1給定省略報知文字串行數(1行)時,就成為第1給定行數(20行)。同樣,加上與第2省略後行數(39行)對應的第2給定省略報知文字串行數(1行)時,就成為第2給定行數(40行)。
即是說,如圖27A及與之對應的圖31A、並且如圖28A和與之對應的圖32B~圖31C所示,這種情況下的標記L1(第1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省略了基礎文字串一部分行(第20行以後)且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第1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圖像的、製成以全體為第1給定行數(20行)的圖像而製作或配置的省略圖像時的省略位置。
此外,如圖28B及與之對應的圖31B~圖31D所示,這種情況下的標記L2(第2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是,省略了基礎文字串一部分行(第40行以後)且為報知此意圖的第2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共XX首曲~」)的圖像的、製成以全體為第2給定行數(40行)的圖像而製作或配置的省略圖像時的省略位置。
因此,使用者通過顯示所製成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可把握省略圖像(編輯圖像)為第1給定行數或第2給定行數(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n=1,2)倍數的各給定行數)時的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此外,本實施例雖然用於顯示圖像的製作,但是,不言而喻,也可用於列印同樣內容的列印圖像的製作。
換言之,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加上與各第n省略後行數對應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的行數時,就成為第n給定行數。即是說,這種情況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位置為,省略了基礎文字串一部分行且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的、製成以全體為第n給定行數的圖像而製作或配置的省略圖像時的省略位置。
因此,使用者通過顯示或列印所製成的編輯報知圖像,可把握省略圖像(編輯圖像)為第n給定行數(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倍數的各給定行數)時的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
此外,作為第n給定行數,可確定出不同n的多種,在這種情況下,以彼此不同的方式定出各個n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然而,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可使全部的與第n給定行數對應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相同。由此,可使用同一值,就能簡化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的插入處理、即編輯報知文字串的製作。
此外,根據帶式列印裝置1,利用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不僅可製作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而且可製作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省略圖像)。
即是說,如圖24~圖26所示的那樣,由於可選擇記錄盤標籤、盤盒標籤、側標籤,製成適合所選擇的標籤尺寸的列印尺寸的列印圖像,所以,如果選擇記錄盤標籤,可設定作為給定行數的第1給定行數(20行),如果選擇盤盒標籤,可設定作為給定行數的第2給定行數(40行)。
因此,根據帶式列印裝置1,如果是記錄盤標籤的選擇(第1給定行數的設定),則製成在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中省略了標記L1(第1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省略文字串,並製成在此省略文字串上加上「~共XX首曲」(第1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成在列印圖像數據區域(編輯圖像製作區域)244中,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或配製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圖像的點陣數據的省略圖像。
另外,如果是盤盒標籤的選擇(第2給定行數的設定),則製成在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中省略了標記L2(第2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省略文字串,並製成在此省略文字串上加上「~共XX首曲」(第2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成在列印圖像數據區域(編輯圖像製作區域)244中,根據給定的字體製作或配製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圖像的點陣數據的省略圖像。
即是說,利用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不僅可以製成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而且可以製成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省略圖像),該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省略圖像)是省略了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行且加上為報知此意圖的文字串、以整體為基準給定行數的自然數(n)倍數的給定行數的文字串圖像而形成或配置的。
具體地,如圖33所示,當選擇記錄盤標籤、盤盒標籤、側標籤中的任何一種時(S70),並當選擇了側標籤時(S71),以標題名(記錄盤名)作為列印圖像進行製作並列印。
當選擇記錄盤標籤時(S73),判斷是否有標記L1(S74),在有標記L1(S74Yes)時,製成使第1頁主標籤LM充滿(完全充滿)到第20行的列印圖像,在該第20行上加上「~共XX首曲~」(第1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S75)並進行列印。
另一方面,在沒有標記L1(S74NO)時,由於即使製成與全顯示文字串相當的列印圖像,也還不能完全充滿到第20行,因而製成不省略的列印圖像並列印(S76)。如上上述,由於在「~共XX首曲~」的場合下,即使在不省略時進行列印,外觀也不差,因而在第20行沒有列印數據的場合下,可任意做成將其列印(作成列印圖像)的樣式。
當選擇盤盒標籤時(S77),先判斷是不是第1頁主標籤LM(S78),若是第1頁主標籤LM時(S78Yes),接著判斷是否有標記L1(S79但在處理上由於不需要這個判定,所以可將其省略),在有標記L1(S79Yes)時,製成使第1頁主標籤LM充滿(完全充滿)到第20行的列印圖像,而由於選擇盤盒標籤,還能在第2頁主標籤LM上列印,便能製成不附加「~共XX首曲~」(第1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列印圖像並進行列印(S80)。
另一方面,在沒有標記L1(S79NO)時,由於即使作成與全顯示文字串相當的列印圖像,也還不能完全充滿到第20行,因而可作成不省略的列印圖像(S76)並列印。
而且,判斷是不是第1頁主標籤LM(S78),如果不是第1頁主標籤LM,而是第2頁主標籤LM時(S78NO),接著判斷是否有標記L1(S81),在沒有標記L1(S81:NO)時,由於用第1頁主標籤LM全部結束,因而不製成列印圖像,也不列印。
另外,當是第2頁主標籤LM(S78NO)並且有標記L1(S81Yes)時,接著,判斷是否有標記L2(S83),在沒有標記L2(S83NO)時,由於即使作成與全顯示文字串相當的列印圖像,也還不能完全充滿到第40行(第2頁的第20行),因而製成不省略的列印圖像並列印(S76)。
然後,當是第2頁主標籤LM(S78NO),並且有標記L1(S81Yes)、標記L2(S83Yes)時,製成第2頁主標籤LM充滿到第20行的列印圖像的在其第20行上加上「~共XX首曲~」(第2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形式並列印(S85)。
如上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不僅能利用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製成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還能製成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省略圖像),該列印圖像是省略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行、並且加上為報知此意像、全體製成並配置成基準給定行數(20行)的自然數倍數(n=1、2)的給定行數的文字串圖像。
在上述例子中,由於所製作的省略圖像用的全部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相同的文字串(「~共XX首曲~」),因而可把一種文字串用作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
帶式列印裝置1還規定了與基礎文字串各行相對應的給定信息號碼(曲號)。這時的信息號碼(曲號)只要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相對應就可以,而可以不與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的各行相對應,該列印圖像(編輯圖像)是把基礎文字串的點陣數據在列印圖像數據區域(編輯圖像製作區域)244裡製成和配置的。
即是說,基礎文字串的任意1行不管是作為1行文字串的圖像而製作、還是由自動換行等而製成數行,都是把示範全信息數(曲數)的文字串作為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因此使用者通過顯示或列印省略圖像,由沒省略的行的信息數(曲數)和全信息數(曲數),除了能把握全信息數(曲數),還能把握省略的意圖、省略的行的信息數(曲數)等。
上述例子中還把製成省略圖像用的全部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作為相同的文字串(「~共XX首曲~」),但能把製成省略圖像用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作為不同的文字串(譬如「~其他XX首曲~」),可以使用適合於各個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串串。
在規定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相對應的給定的信息號碼(曲號)的場合下,通過把示範省略行的信息數(曲數)的文字串(譬如「~其他XX首曲~」)作為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使用者就能從沒省略的行的信息數(曲數)和省略的行的信息數(曲數)把握省略的意圖、全部信息數(曲數)等。
雖然能把與上述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同等的圖像作為列印圖像而作成和列印,但作為顯示圖像作成時會特別有利。尤其在把上述省略圖像等編輯圖像作為列印圖像的場合下,在列印前,通過顯示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就能確認列印圖像(編輯圖像)中的省略位置(行溢出位置),其結果,由於在判斷為需要進行修正等編輯(譬如省略文字的恢復)時,也能確認含有被省略的(譬如要由修正加以恢復的)各行或各個文字的基礎文字串全體,因而編輯等就容易進行。
由圖31A~31D或圖32A和32B等可見,由於帶式列印裝置1是使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與基礎文字串的各行對應,使顯示文字串(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分別成為1行文字串圖像地製作和配置並製成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因而能製成在文字串的各行產生原有的影像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
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最好含有譬如由稀用字登記等形成的特別登記的特別記號等、容易與其他文字區別的記號。即,通過顯示(用於列印時也一樣),在確認編輯報知圖像時,能與其他文字明確區別,容易把握行溢出位置。這時,為了把行(line)的溢出相聯,可使用形如「L」的L標記。此外,為了使頁相聯,可使用形如「P」的P記號。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標記L1(第1(n=1)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含有示範對應的n倍中n=1的文字。而標記L2(第2(n=2)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含有示範對應的n倍中n=2的文字。即,由於第n給定行數相當於基準給定行數的n倍,因而只要看含有示範n的文字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就能把握在按基準給定行數的多少倍的給定行數進行省略時的省略位置如何。
如將圖27A、27B和圖28A、28B上述的列印圖像(編輯圖像、省略圖像)和與此對應的圖31A~31D或圖32A、32b上述的顯示圖像(編輯報知圖像)相比可見,帶式列印裝置1在上述各種報知文字串的插入等以外方面、列印圖像和與此對應的顯示圖像的結構是不同的。即作為圖像製作裝置的帶式列印裝置1在上述以外的其他方面也作了改進。
由於上述的文字信息處理機等的顯示畫面大,因而把成為目的(列印對象)的列印圖像的影象的原本顯示圖像加以顯示地進行編輯沒有什麼障礙。另一方面,在帶式列印裝置或印章製作裝置等小型、廉價的電子機器上,由於其顯示畫面小,只能顯示很少行(譬如1行)或該行的一部分。本實施例的帶式列印裝置1也是這樣(參照圖9~圖12E),在這些裝置上要在小的顯示畫面上顯示儘可能大的範圍,慣用地用半角文字進行顯示。
譬如字模數字字符或假名等文字,由於其結構比較簡單,因而即使用半角顯示,也能認識顯示畫面上的文字。即,字模數字字符等結構比較簡單的文字是能夠用半角顯示的文字(半角顯示文字),通過使用半角顯示文字,即使在小的顯示畫面上也能顯示比較大的範圍。
另一方面,為了在小畫面的半角區域裡顯示譬如漢字、記號或圖形等複雜結構的文字,必需有能夠顯示高密度(高分辨度高點數)文字的顯示畫面,因此會使價格增高,不能面向低價格化。因此在這種小型、廉價的電子機器上使用低分辨度的小顯示畫面。本實施例的帶式列印裝置1也是這樣,全形是16點×16點、半角是(橫向)8點×(縱向)16點(參照圖11A~圖12E)。
因此,漢字、記號或圖形等複雜結構的文字不能用半角顯示,而且,即使能顯示,該文字的識別也很困難。即,漢字等複雜結構的文字是只能用全形顯示的文字(全形顯示文字),因此含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串,不能只用半角顯示進行顯示。
因此,帶式列印裝置1要能製成顯示圖像和列印圖像,由前者把含有漢字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串高效地顯示在小的顯示畫面上,由後者漂亮地列印該文字串。下面,參照圖32A、32B和34A、34B具體地加以說明。
首先,在製成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時,將其字符代碼變換並配置成半角文字圖像的點陣數據的文字定義為半角顯示文字,變換並配置成全形文字圖像的點陣數據的文字定義為全形顯示文字,這時,根據給定的字體對能夠變換成點陣數據的全部文字中的各個文字,將該文字規定為半角顯示文字或全形顯示文字。
具體地說,將漢字、記號或圖形等複雜結構的文字規定為全形顯示文字,將其他規定為半角顯示文字。上述的標記L1、標記L2及標記C等也是全形顯示文字,但由於它們是專用文字,也不是包含在原來基礎文字串裡的文字,因而不用在列印圖像的製作中。
帶式列印裝置1,對例如圖27A及圖27B等上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對於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字,在顯示圖像數據區域(給定的顯示圖像製作區域)243裡,在該文字是半角顯示文字時,將它的字符代碼變換成半角文字圖像點陣數據後,配置在顯示圖像數據區域裡,當該文字是全形顯示文字時,將其字符代碼變換成全形文字圖像的點陣數據後,配置在顯示圖像數據區域裡,由此製成顯示圖像。
即是說,對只能用全形顯示的全形顯示文字通過用全形顯示,就能顯示含有漢字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串,另一方面,對能夠半角顯示的半角顯示的文字,就用半角顯示,譬如,在小的顯示畫面裡也能在可能的限度下有效地加以顯示。
這時,與一般的文字處理機等一樣地製成並列印出畫面顯示的原本影象的列印圖像(即,與顯示圖像同樣的、全形和半角混合的列印圖像),例如,對於圖32A所示的顯示圖像來說,製成圖34A所示的列印圖像並列印,這樣,在各行相互間各個文字的排列(各個文字的左右端或文字間隔)是錯開的,不怎麼好看。
因此,帶式列印裝置1對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字,不管該文字是半角顯示文字還是全形顯示文字,都如圖34B所示地作為全形文字圖像加以製作和配置,由此製成列印圖像,這樣,就能製成用於把含有漢字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串,在較小的顯示畫面上有效地顯示的顯示圖像和漂亮地列印該文字串的列印圖像。
在這種場合下,只是把必需顯示的範圍內的基礎文字串的字符代碼變成點陣數據,把這數據配置作成顯示圖像。即,只把顯示畫面中的顯示範圍作成顯示圖像,在使顯示範圍移動時,不足部分的圖像的文字重新製作並追加,通過只製作必要的範圍,能縮短從顯示圖像製作處理開始到確認等為止的時間,由於只要確保顯示畫面那部分的顯示圖像製作區域就可以了,因而就有能節省存儲容量等的優點。
另外,同樣地,只把列印所需範圍的基礎文字串的字符代碼交換並配置成點陣數據,製成列印圖像。即是說,在這種場合,隨著列印處理,也可以從需要的範圍順次地製作,與製作顯示圖像的情況同樣,可縮短從列印圖像製作處理開始到列印的時間,而且能確保列印範圍這部分的列印圖像製作區域,具有節省存儲容量等優點。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將給定的字體進行規定過的字體數據中,含有把半角顯示文字的各個文字圖像作為全形的文字圖像製作用的數據和把半角顯示文字的各個文字圖像作為半角的文字圖像製作用的數據。由此,就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字而言,在製作文字圖像的文字是半角顯示文字時,把該文字的全形用代碼變換成半角用代碼,由代碼變換後的半角用代碼、根據給定的字體,能作為半角文字圖像而製成。
另一方面,在製作文字圖像的文字是全形顯示文字時,由全形用代碼、根據給定的字體,能作為全形文字圖像而製成,由此,能製成用於把含有漢字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串有效地顯示在小的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不是把用代碼變換、從全形用代碼變換成半角用代碼的代碼變換後的半角用代碼用於半角顯示文字圖像的製作,而是用其他方法,譬如,製成的文字是半角顯示文字時,可進行直接製作半角文字圖像尺寸用的半角文字圖像製作處理。這時,就半角顯示文字而言,能作為半角的文字圖像而直接製作,就全形顯示文字而言,能作為全形的文字圖像而直接製作,由此,能製成用於把含有漢字等全形顯示文字的文字串有效地顯示在小的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一般,由於外形字體由輪廓線的座標或屬性等定義,因而,不管制作的尺寸,只要從字符代碼進行變換,就能得到所需要尺寸的文字圖像的點陣。即,由於通過對構成基準的字體數據的計算,進行擴大或縮小而製成文字圖像,因而只要符合其尺寸,再次變換字符代碼就能製成擴大或縮小的圖像。
由此,在上述半角文字圖像作成處理中,譬如,所製成的半角顯示文字是根據外形字體能製成圖像的文字時,通過使製成的文字圖像的橫向點的尺寸與半角相符合,只要與其尺寸相符合地進行圖像的製作,就能製成與要進行圖像製作的半角顯示文字相對應的半角文字圖像。
而且,在半角文字圖像製作處理中,譬如,當圖像製作的半角顯示文字是基於圓點字體或登記的給定點陣的圖像製作的文字時,通過使該文字的文字圖像的橫向點尺寸與半角相符合,縮小地製作,即使對根據圓點字體或點陣進行圖像製作的半角顯示文字來說,也能製成與其相對應的半角文字圖像。
如上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除了在顯示用的顯示圖像或列印用的列印圖像的製作方面作了種種改進,還在顯示、文字變換和輸入等方面作了改進。下面對這些進行更詳細的說明,把實際的與列印處理相關的問題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匯集在一起。即,下面說明帶式列印裝置1,它是由列印頭在列印對象物的給定列印區域裡列印所需要的列印圖像的。
一般,把有1個以上文字(即文字、數字、記號和簡易圖形等字符的意思)的文字串等的各個文字的文字圖像作為要素圖像,用圖像列印裝置列印所需要的配置這些列印圖像。在列印前,圖像列印裝置在給定尺寸的列印區域(譬如1頁等)的上下、或左右設定空白(餘量)。
譬如,用文字處理機,在列印對象物(譬如在A4等規格尺寸的列印紙)上設定給定的上下左右的空白,把除了這些空白以外的部分作為給定的列印區域,進行各頁的(列印圖像的)列印。而且,在列印紙(列印對象物)的設置(裝設)位置或走紙機構的偏移等引起不能得到所要的空白時,可通過觀看列印結果後,再次設定各個空白而進行調整。
通常,文字處理機等上,由於列印頭的行進(移動)方向和列印紙的走紙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因而由列印頭的行進方向(譬如橫書行的文字串的長度方向)的列印開始位置和列印結束的位置分別調整左邊的空白和右邊的空白,由列印紙的走紙方向的列印開始位置和列印結束位置分別調整上邊的空白和下邊的空白。即,分別通過列印頭和列印紙(列印對象物)的輸送控制來調整列印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從而能得到所期望的空白。
但是,在帶式列印裝置等特定的列印裝置上,列印頭是固定的,在這樣的列印裝置中,只能由走紙控制調整走紙方向的列印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由此,能調整所謂的前邊空白或後邊空白(相當於上述的文字處理機的上下空白),但不能調整條帶寬度方向的空白(相當於上述的左右空白)。
與此相對地,在本實施例的帶式列印裝置1中,把列印用的數個點元件配置在上下或左右的給定方向上的列印頭和列印對象,是能在其給定方向和與其垂直方向上相對移動的同時製成列印圖像、而且能調整其給定方向的列印位置的。下邊,參照著圖35A~46等進行具體的說明。
與上述的圖4A、4B同樣地,在條帶T的輸送方向為圖所示的從右向左所看到的方向時(參見圖36A~36C),把圖4A上述主標籤LM用的條帶T的給定間隔的2個基準孔TH間的距離、如圖35E的斜線部的範圍作為基準時(下面,把這位置作為「基準位置」),如果列印位置向上方偏移,則如圖35B所示地列印,如果向下方偏移,則如圖35H所示地列印。
同樣,圖35D表示從基準位置向前(左)方向偏移的情況,圖35F表示從基準位置向前後(右)方向偏移的情況。其他的圖35A、35C、35G和35I表示將上下或前後(左右)偏移複合的情況。其中,由於向前後(左右)的偏移與上述條帶輸送方向的列印開始/結束位置的偏移相當,通過輸送控制能進行調整(參見圖26和圖47等,下文將進一步描述),因而下面主要說明上下方向(條帶幅度的方向下面,將該方向作為給定方向)的調整。
如圖36A~36C所示,帶式列印裝置1上,列印頭7的配置方向(作為列印像素點的點元件排列的點列方向給定方向)和條帶T的輸送方向是相互垂直的。而且列印頭7在給定方向的列印頭幅度Hw有充分大的幅度,以便配置最大能列印288個點(36mm的幅)時288個點元件,條帶幅度Tw=46mm的條帶T上以半切方式形成的主標籤LM幅度方向(給定方向)36mm(288個點)中的幅度32mm(256個點),規定為給定方向的實際列印範圍(參照圖39B)。
由此,帶式列印裝置1上,使用將列印頭的數個(288個)點元件配置在給定方向(上下或左右的給定方向這裡是上下)的列印頭7的256個點元件(數個點元件的一部分),譬如,使條帶T相對於列印頭7(列印頭7和條帶(列印對象物)T中至少一方相對於另一方、在與給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對地移動,在條帶(列印對象)T上列印有256個點(比能列印的給定方向的最大點數288小的給定方向上的點數)的列印圖像。
而且,在帶式列印裝置1上,為了把列印圖像列印在條帶(列印對象物)T上的、譬如主標籤LM用的未完全切下標籤的區域(給定的列印區域)裡,通過使255個(數個)點元件的使用範圍移動到給定方向(上下或左右的給定方向)上,就能以點單位調整列印圖像的列印位置。
當表示這時的列印位置調整的影像時,則如圖37A~37C那樣。如圖所示,假如把列印頭7能列印的給定方向上的最大點數取為11個點,則如圖37A所示,在基準位置、由除去上側2個點和下側2個點以外的中央7個點進行列印時,如果把列印位置向上調整1個點,則如圖37B所示,就由除去上側1個點和下側3個點以外的其餘7個點進行列印。把列印位置向下調整1個點的場合也同樣,如圖37C所示,由除去上側3個點和下側1個點以外的其餘7個點進行列印。
因此,如圖36A所示,如果實際的列印位置向上側偏移時,就將點的使用範圍、即列印位置向下側調整,如圖37C所示,如果實際的列印位置向下側偏移時,就將列印位置向上側調整,由此,就能如圖37B所示,列印能在基準位置。
下面說明在調整列印位置時向列印頭7的各個點元件發送的發送數據的變化,即說明用下述的方法設定列印位置調整時發送數據的控制影像。
如圖38A~38E所示,假如把列印頭7能列印的給定方向上的最大點數取為40個點,則如圖38A所示,在基準位置、由除了上側8個點和下側8個點以外的中央24個點進行列印,作為一個例子,考慮對40個點(以16進位)發送
HEX(下面,用[~]HEX表示16進位)的情況。
這時,在例如向上調整1個點時,只要向列印頭7發送
HEX(參見圖38B)那樣的發送數據;在向上調整2個點時,只要向列印頭7發送
HEX(參見圖38C)的發送數據;在向上調整3個點時,只要向列印頭髮送
HEX(參見圖38D)的發送數據;相反,在向下調整1個點時,只要向列印頭髮送
HEX的發送數據(參見圖38E)就可以了。
下面,說明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的列印位置的調整值的設定。如圖39A和39B所示,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使用能在給定方向上列印288個點的列印頭7。
在這288個點中用於調整列印位置的點(元件)是除去上下側各6個點、共12個以外的中央276個點(參見圖39B)通過列印位置的調整,在這276個點中的除去上側20個點以外的其餘256個點(相當於32mm-10個點)~除去上下各10個點、共20個以外的其餘256個點(相當於32mm±0點的基準位置)~除去下側20個點以外的其餘256個點(相當於32mm+10點)的範圍裡,能進行以點單位調整每1個點的21階段的位置。
圖40A和圖40B表示在選擇主標籤時的列印上下位置調整(主標籤上下)中,圖40A的±0的基準位置和圖40B的+10(點)調整位置中的列印數據(圖示的■標記)的位置的影像。同樣,圖41A和圖41B表示在選擇主標籤時的列印位置前後調整(主標籤前後)的例子,能進行-15~+15的31階段的點單位的位置調整。
即使對側標籤也是同樣,圖42A和圖42B表示在選擇側標籤時的列印位置上下調整(側標籤上下)的例子,能進行-10~+10的21階段的點單位的位置調整。同樣,43A和43B表示在選擇側標籤時的列印位置前後調整(側標籤前後)的例子,能進行-15~+15的31階段的點單位的位置調整。
在設定這些調整值時,如圖44所示,使用者從基本輸入模式的狀態(G71)開始,通過按壓調節鍵34DS,能顯示功能選擇設定模式(參見圖19)的「表示密度」的畫面(G72)。在這種狀態(G72)下,使用者一按壓上箭頭鍵33U或左箭頭鍵33L,就使警告閃光(S71),在給定時間後恢復原來的狀態(G72)。而在按壓確定鍵38時,轉換到顯示密度調節功能的下一級(S72),但是,由於沒有直接關係,因而省略了對其的說明。在這下一級一按壓刪除鍵35,就恢復原來的狀態(G72)。
在「顯示密度」的畫面顯示的狀態(G72)下,使用者一按壓下箭頭鍵33D或右箭頭鍵33R,就顯示「列印位置」(G73)。在這種狀態(G73)下,一按壓上箭頭鍵33U或左箭頭鍵33L,恢復原來「顯示密度」的畫面顯示狀態(G72)。在「列印位置」的畫面顯示狀態(G73)下,一按壓下箭頭鍵33D或右箭頭鍵33R,就使警告閃光(S71),在給定時間後恢復原來的狀態(G73)。
在這種狀態(G73)下、按壓確定鍵38時,轉換到列印位置調節功能的第1級(S73)。在該第1級一按壓刪除鍵35,就恢復原來的狀態(G73)。
如圖45所示,在「列印位置」的畫面顯示狀態(G73)下,使用者一按壓確定鍵38,就轉換到列印位置調節功能的第1級,在最近進行的列印位置設定中,先顯示選擇確定的候補的(這裡,假定為「主上下」)(G75)。
此後,每次按壓下箭頭鍵33D或右箭頭鍵33R,交替地顯示「主上下」→「主前後」→「側上下」→「側前後」(G75~G78),在顯示「側前後」的狀態(G78)下,再按壓下箭頭鍵33D或右箭頭鍵33R時,就使警告閃光(S80),在給定時間後恢復原來的狀態(G78)。
從顯示「側前後」的狀態(G78)開始,每次按壓上箭頭鍵33U或左箭頭鍵33L時,交替地顯示「側前後」→「側上下」→「主前後」→「主上下」(G78~G75),在顯示「主上下」的狀態(G75)下,再按壓上箭頭鍵33U或右箭頭鍵33L時,就使警告閃光(S79),在給定時間後恢復原來的狀態(G75)。
而且,在顯示「主上下」、「主前後」、「側上下」、「側前後」中的任意一個的狀態(G75~G78)下,一按壓確定鍵38,就轉換到各自的第2級(S75~S78)。在該第2級,一按壓刪除鍵35,就恢復原來的狀態(G75~G78)。下面,說明代表這些、在顯示「側上下」的狀態(G77)下,按壓確定鍵38,轉換到該第2級(S77)的例子。
如圖46所示,在顯示「側上下」的狀態(G77)下,一按壓確定鍵38,就先顯示現狀的設定。這裡,顯示一個作為初期狀態的「側±00」的例子(G83)。
從這種狀態(G83)開始,每次按壓上箭頭鍵33U時,依次交替地顯示「側↑01」、「側↑02」、「側↑03」、…、「側↑10」(G82~G81),在顯示「側↑10」的狀態(G81)下,一按壓上箭頭鍵33U,就使警告閃光(S81),在給定時間後恢復原來的狀態(G81)。
從顯示「側↑10」的狀態開始,每次按壓下箭頭鍵33D時,依次交替地顯示「側↑09」、「側↑08」、…、「側↑02」、「側↑01」、「側±00」、「側↓01」、「側↓02」、…、「側↓10」(G81~G83~G85),在顯示「側↓10」的狀態下,再次按壓下箭頭鍵33D,就使警告閃光(S81),在給定時間後恢復原來的狀態(G81)。
而且,在顯示「側↑10」~「側±00」~「側↓10」中的任意一個的狀態(G81~G83~G85)下,一按壓確定鍵38,就將列印位置設定成依從該顯示狀態的值,恢復到基本輸入模式(G86與圖44的G71相同)。
譬如在選擇顯示「側↑10」的狀態下,如果按壓確定鍵38,則將選擇側標籤時的由列印位置上下調整(側上下)形成的列印位置調整「+10」(向上偏移10個點),如果在「側±00」仍然是初始狀態,如果是「側↓10」,則將列印位置調整「-10」(向下偏移10個點)。
即是說,使用者通過操作上箭頭鍵33U或下箭頭鍵33D,使這些有選擇地顯示,通過按壓確定鍵38,就能上下地位置調整-10~+10的21階段的點單位。
在圖45上述第1級狀態下,如果選擇另一個選擇系列,則也能同樣地進行其他列印位置的調整。譬如在「側前後」的狀態(G78)下,如果按壓確定鍵38,則轉換到「側前後」的第2級(S78),由此使用者在與圖46相對應的第2級中,通過操作左箭頭鍵33L或右箭頭鍵33R,使選擇地顯示「側→15」(+15向前(左)側偏移15個點)~「側±00」~「側→15」(-15向後(右)側偏移15個點)的顯示圖像,通過按壓確定鍵38,能前後(左右)地位置調整-15~+15的31階段的點單位。
同樣,使用者選擇「主上下」(圖45的G75),能將主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在「主↑10」(+10)~「主↓10」(-10)的上下調整21階段的點單位,選擇「主前後」(G76),能將主標籤選擇時的列印位置在「主←15」(+15)~「主→15」(-15)中調整31階段的點單位。
如上上述的調整結果,如果是上下方向的位置調整,則在圖26上述的上下方向列印位置調整(S4821)中,用於(與圖38A~38E上述的同樣)向列印頭7的發送數據的調整;如果是前後方向的位置調整,則在下述的側標籤的有無檢測和前後方向的位置調整(S4822)中,用於圖47上述的列印前數據發送(S482223)的調整。
如上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使用配置在列印頭7的給定(這裡是上下)方向的數個(288個中的276個)點元件的一部分(256個點),一邊使列印頭和列印對象物(與列印頭相對的條帶T)沿著與給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對移動,一邊把比能列印的最大點數(276個點)小的、在給定方向上有點數(256個)的列印圖像,列印到列印對象物(條帶T)上。
這時,由於通過使數個點元件的使用範圍(256個點)在給定方向上移動,以點單位調整列印圖像的列印位置,因而能將列印圖像列印在列印對象物的給定列印區域裡。與給定方向垂直的方向(這裡是前後(左右)方向)、即相對移動方向的列印位置的調整是能通過該相對移動的控制而調整列印開始或結束位置的。
在上述的例子中,給定的列印區域是在列印對象物(條帶T)上、以半切方式形成的未完全切下標籤(主標籤或側標籤)的區域,只要在該作為給定列印區域的未完全切下標籤上,列印上列印圖像,將該未完全切下標籤剝離就能製成列印上所要的列印圖像的標籤,但是,由於在這些以半切方式形成的未完全切下標籤的位置方面也有(由製造誤差等引起的)偏差,因而在由這些偏差使作為給定列印區域的未完全切下標籤的區域偏移時,能符合該區域的前提下調整列印位置。而且,有多種未完全切下標籤,由於能調整每種列印位置,因而能調整成與未完全切下標籤的種類相適應的列印位置。
這時,由於是用從給定的基準位置開始加減的點單位值指定列印位置,因而能簡單地調整。上述的例子是把初始設定的位置作為基準位置,但也可以不預先確定固定的位置,把根據現狀設定的列印位置作為基準位置,用從該基準位置開始加減點單位值進行指定。
圖26上述的例子是在側標籤有無檢測和前後方向的位置調整(S4822)之前進行調整的,但不必提前,只要在列印進行(S502)之前(譬如將調整量傳遞給列印頭驅動器272等)進行調整就可以。
上述的例子是把列印位置的調整結果用於列印頭7的發送數據的調整,但與調整列印頭7的數個(256個點)點元件的使用範圍一樣,能調整列印圖像中有效圖像範圍的位置。即、作為列印圖像是製成能列印最大點數是276個的幅度的列印圖像,能調整其中有效(有意義)的256個點幅度的圖像位置,將這以外的部分作為空白圖像進行調整。這在存儲容量不適當時,通過一邊依次作成後列印的列印範圍、一邊進行列印,能節省存儲容量。
下面,說明適用於作為電子機器的帶式列印裝置1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先主要進行原理說明。
以往,這種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及其裝置是用於作為電子機器的印章製作裝置的。這時構成印章製作對象的印章本體(存取對象物)形成數個凹部,這些凹部是與檢測該種類的給定的判斷模式相對應的,在把印章本體裝到印章製作裝置的凹槽裡時,由配置在該凹槽的底部上的限位開關等接觸式檢測機構、檢測印章本體的數個凹部等所形成的判斷模式,由該判斷模式判斷所裝設的印章本體的種類。
作為電子機器的帶式列印裝置,把構成列印對象物的條帶(存取對象物)裝在與其種類相對應的條帶盒裡之後,裝在帶式列印裝置的凹槽裡,但在條帶盒裡形成數個凹部等,這些凹部與上述印章本體一樣、與容納的該條帶種類檢測用的給定的判斷模式相對應,在將條帶盒裝到帶式列印裝置的凹槽裡時,能用與上述同樣的方法,檢測該條帶盒的種類,即,檢測出裝在這條帶盒裡的條帶的種類。
但是,在這種以前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及其裝置上,譬如在印章製作裝置上裝設有形狀不同的各種印章本體(存取對象物)時,由於印章本體的種類不同,有的因限位開關等機械的檢測機構檢測時的接觸,使過於輕的印章本體從凹槽裡浮起,有的因太小而從檢測機構脫落,這些原因的導致不能正常地檢測種類。
在把小型、輕量的印章本體作為印章製作對象而裝設時,由於構成該印章製作對象的印章面小,因而與在其他大印章本體上製成印章的場合相比,該印章製作處理時需要有精度。即,在裝設需要最高精度的印章本體(存取對象物)時,不能檢測其種類,或即使能檢測,也會因該檢測的接觸而使其偏離給定的裝設位置,會發生裝設誤差變大的問題。
這種問題即使在例如帶式列印裝置上也同樣地發生。即,如果把要求列印精度最高的條帶幅度小的條帶放在有這種幅度的條帶盒裡後再裝在凹槽裡,則由於條帶盒也是小型,過於輕,會從凹槽裡浮起,或因過於小型而從檢測機構脫落等,由於這些原因而不能正常檢測種類或發生超出能容許的公差的裝設誤差。而如果把條帶幅度小的條帶放在大型條帶盒裡,則會使該裝設誤差或條帶輸送時的輸送誤差等種種誤差變大。
因此,在把帶式列印裝置1看作這樣的電子機器,即,它裝著多種存取對象物中的任意一種並進行每種不同的存取,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採用這樣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能確定多種存取對象物中給定的一種,並能檢測所裝設的存取對象物的種類,而且能把與所裝設的一種給定的存取對象物相關的誤差變成最小限度。
如果把上述印章本體等存取對象物或作為存取對象物的條帶裝在條帶盒等存取對象物盒裡,在這存取對象物盒上設置種類判斷用的最大K個(K是自然數)凹部等,則能由各個凹部的有無構成K位的判斷模式,通過用限位開關等機械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一般能進行m種(m=2k)判斷。但是,由於通常將其中的1種判斷模式分配成未裝設,因而,為了進行m-1種裝設和未裝設的總計m種判斷,用K位的判斷模式。
這時,如果把檢測等用的凹部等設置成K=3個,則K(=3)位的m=8(=23)種判斷模式



、[1,0,0]、[1,0,1]、[1,1,0]、[1,1,1]中的1種分配成未裝設,其他m-1=7種分配成7種存取對象物的種類。
即使在其他位數時也同樣地考慮,例如如果存取對象物是3(=m)種,則2(=K)位的

、[1,0]、[1,1]中的
分配成未裝設的判斷模式,
、[1,0]、[1,1]中的每個則分配成3(=m)種存取對象物的判斷模式。
對上述方法作進一步的考慮,例如,如果在上述3位的場合下,把未裝設看作特殊的一種,並分配成
,則其他7種能分配
~[1,1,1]。用這種考慮方法,如果只考慮4種(=m)存取對象物的情況,就把未裝設的
以外的7種模式
~[1,1,1]中的任意4種模式分配成該4種。
在這些場合下,為了從被檢測的判斷模式檢測有無存取對象物,即,為了檢測是否裝設,只要檢測是否全是0就可以了。而這一結果如果用邏輯迴路或與其相當的邏輯和運算程序等求出例如該判斷模式的三位邏輯和為1或0等,就能簡單地求出。
當存取對象物在4種以下時,為了更簡易地進行存取對象物的有無的檢測,只要把3位中的任意一個給定的位分配成表示存取對象物的有無就可以了。如果把最初(給定)的1位是1的場合作為有裝設,把[1,0,0]、[1,0,1]、[1,1,0]、[1,1,1]的4種作為4種存取對象物的判斷模式加以分配,則只要檢測最初(給定)的1位是1還是0,就能檢測有無存取對象物。
但是,在這種場合下,由於是用最初(給定)的1位判斷有無存取對象物,因而,不光
,就連


都被判斷成未裝設。下面用[-]表現don’t care的位,把這樣的模式表示成

即是說,在上述場合下,除未裝設的判斷模式
以外,將[1,0,0]、[1,0,1]、[1,1,0]、[1,1,1]等4種作為4種存取對象物的判斷模式進行分配。
例如,如果存取對象物是2(=m)種,將2(=K)位的判斷模式中的
作為未裝設的模式,將[1,0]、[1,1]等各自作為2種存取對象物的判斷模式,把給定的位分配成表示存取對象物的有無。
實際上,在對m(=2k)種存取對象物考慮判斷模式的分配時,在這些基礎上要檢測未裝設時,如上上述,對4(=22)種+未裝設來說,將
分配成未裝設,將[1,0,0]、[1,0,1]、[1,1,0]、[1,1,1]分配成4種存取對象物的判斷模式;而對於2(=21)種+未裝設來說,將
分配成未裝設,將[1,0]、[1,1]分配成2種存取對象物的判斷模式,這是自然思考的分配。即是按照「先判斷存取對象物裝設與否(未裝設),在裝設時,判斷其種類的自然思考而分配的。
在這些場合下,當把裝設與否(未裝設)的判斷和種類判斷用[]分開表現時,在上述4(=22)種+未裝設的場合下,未裝設與
[-,-]對應,4種與[1]
、[1]
、[1][1,0]、[1][1,1]對應。即是說,用給定的1位落實裝設還是未裝設,裝設時其他2位的判斷有效。在上述2(=21)種+未裝設的場合下,也同樣,由於未裝設與
[-]對應,2種與[1]
、[1][1]對應,因而用給定的1位落實裝設還是未裝設,裝設時其他1位的判斷有效。
與此相對,在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中,對例如上述4(=22)種+未裝設來說,將
分配成未裝設,將[1,0,0]、[-,0,1]、[-,1,0]、[-,1,1]分配為4種存取對象物的判斷模式。與上述同樣地,當把裝設與否(未裝設)的判斷和種類判斷用[]分開表現時,未裝設與
對應,4種與[1]
、[-]
、[-][1,0]、[-][1,1]對應。
即是說,最初並不是落實裝設與否(未裝設)的判斷,而是裝設,落實4種中是否3種為[-]
、[-][1,0]、[-][1,1](該3種裝設與否),判斷裝設與否(未裝設)的給定的1位只對沒落實的1種有效。而且,把4種種類判斷中沒落實的1種定為給定的1種。
而且對上述的2(=21)種+未裝設也同樣,由於
分配成(對應)未裝設,[1]
、[-][1]分配成(對應)2種,因而落實2種中的1種[-][1]與否(這1種裝設與否),判斷裝設與否(未裝設)的給定的1位只對沒落實的1種有效。而且,把2種種類判斷中沒落實的1種定為給定的1種。
如上上述,4種判斷用的2位或2種判斷用的1位是通過與以往同樣的限位開關等機械的且接觸式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判斷裝設與否(未裝設)的給定的1位是由非接觸式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
歸納上述,在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中,m(2k≥m>2k-1,其中,K是自然數)種中的給定的1種以外的m-1種的存取對象物中任意1種裝在凹槽裡,其種類由接觸式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另一方面,裝設的存取對象物的有無則由非接觸式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在沒檢測到m-1種存取對象物的裝設的場合下,由非接觸式的檢測機構檢測到有存取對象物時,判斷為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的裝設。
即是說,在把帶式列印裝置1看作它裝有m(數個)種存取對象物中的任意1種、並對其每種進行不同存取的電子機器時,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確定m種的存取對象物中的給定的1種,檢測裝設的存取對象物種類,同時對給定的1種,通過非接觸的檢測,能將與裝設有關的誤差縮小到最小限度。
而且,通過設置接觸式檢測機構,並檢測m-1種存取對象物的裝設及其種類,由於能檢測m種存取對象物的裝設及其種類,因而有能使這接觸式檢測機構小型化的優點。
即是說,為了檢測m(=2k)種存取對象物的裝設及其種類,需要這樣的接觸式檢測機構,它為了進行把未裝設的1種和m種種類判斷用的m種相加的m+1(=2k+1)種判斷,檢測k+1位的判斷模式。但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存取對象物的種類檢測方法,用能進行m(=2k)種判斷、檢測k位的判斷模式的接觸式檢測機構就可以,可使這接觸式檢測機構小型化。而非接觸式檢測機構也由於是最低限,只要能檢測裝設的存取對象物有無就可以,因而能用簡單的結構實現。
下面,對這點進一步考察。在採用這種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時,即,在採用這種方法的電子機器中,在各個存取對象物上形成由接觸式檢測機構檢測的與給定的k位的判斷模式相對應的最大k個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形成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的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以便檢測與存取對象物未裝設時檢測的判斷模式同樣的給定判斷模式。
這時,例如存取對象物適於易於形成印章(印模)本體等的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的情況,即是說適用於印章製作裝置等電子機器。
在這種場合下,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的裝設和未裝設對應於相同的判斷模式。因此,就在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上,形成未裝設時的判斷模式,即未裝設所使用的與由接觸式檢測機構檢測而不接觸時的給定判斷模式對應的凹部、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這樣,能把由檢測時接觸所引起的從凹槽中浮起等與裝設相關的誤差變成最小限度。
這時,上述給定判斷模式最好是k位全部是0的判斷模式。即是說,由於給定判斷模式是k位全部是0的判斷模式,因而檢測的機會與最多的未裝設的影象最吻合,而且數值處理上形成容易的模式,有提高檢測處理效率的優點。
在這種場合,例如,接觸式檢測機構有K個機械開關,它們與存取對象物的最大k個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的形成部位相接觸而動作,因各個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的存在,各個開關的接觸會使脫落的狀態與判斷模式的各個位的
相對應,使相接觸的狀態與[1]相對應。
這時,由k個開關構成接觸式檢測機構,它能檢測用來判斷未裝設的1種判斷加上m-1桑種類判斷的m種判斷的k位的判斷模式,並能檢測m-1種的存取對象物的裝設和種類。這時,把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的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作成使k個開關全部脫開的形狀,即作成使k個開關成為非接觸的形狀,由此就能構成與未裝設的場合相同的判斷模式。
另一方面,如上上述,在作為電子機器的帶式列印裝置中,一般,把構成列印對象物的條帶(存取對象物)放在與其種類相對應的條帶盒裡,然後裝在帶式列印裝置的凹槽裡。
因此,在這種採用如上上述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的電子機器上,即在採用上述結構的電子機器中,各個存取對象物都以裝在與該存取對象物對應的對象物盒裡的狀態、裝在凹槽裡,在對象物盒上形成由接觸式檢測機構檢測的、與給定的k位判斷模式對應的最大k個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容納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的對象物盒上所形成的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以下述方式形成,即便於檢測給定判斷模式,其是與存取對象物未裝設時進行檢測的判斷模式相同的。
這個場合是存取對象物本體如條帶等難形成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的場合,即適於採用帶式列印裝置等電子機器的場合。
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如上上述,實際上設置各種條帶盒5,這些條帶盒5分別能容納各種條帶T,譬如條帶幅度從側標籤LS製作用的4mm到盤盒標籤LM製作用的52mm的各種條帶T、和沒形成未完全切下標籤的條帶T等,但為了便於說明、理解,只用圖4A和圖4B上述的2種(主標籤LM製作用的和側標籤LS製作用的各一種),在其延長線上說明時,與上述的2(=21)種+未裝設的場合相當。
即是說,把
分配成未裝設,把[1]
、[-][1]分配成2種,落實2種中是否1種為[-][1](這1種是否裝設),判斷是否裝設(未裝設)的給定的1位只對沒落實的1種有效。而且把這2種種類判斷中沒落實的1種定為給定的1種。
具體地說,把側標籤LS用的條帶T定為給定的1種。這是因為側標籤LS用的條帶T其幅度狹窄(參見圖4A、4B),容易產生相對條帶盒5的容納誤差,由於該條帶盒5薄,在凹槽裡容易產生裝設誤差,此外,由於其列印區域(未完全切下標籤的區域)狹窄,要求有列印精度。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上,如圖1等前述的或圖49A和49B所示,在凹槽6裡設置著條帶識別傳感器141,其由微型開關或限位開關構成。而且在條帶排出口22附近設置著條帶位置傳感器143,其是由光斷流器等的光檢測(這裡是利用反射光)形成。
如圖48A和48B所示,從下側看時(從條帶送出口56為右側的下側觀察時),圖48A的用於容納主標籤LM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裝在凹槽6裡時,條帶識別傳感器141的機械開關(上述微型開關或限位開關)形成接觸的形狀。另一方面,在圖48B的用於容納側標籤LS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上,形成使該機械開關成為非接觸的以避免其接觸的凹部71。
因此,條帶識別傳感器141,在把圖48A的容納主標籤LM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裝在凹槽6裡時,檢測它的裝設,但在把圖48B的容納側標籤LS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裝設時,檢測與未裝設相同的狀態。
將光檢測(非接觸式)構成的條帶位置傳感器143(非接觸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的特徵位(下面,稱為「側標籤檢測特徵位」)和機械的(接觸式)限位開關等構成的條帶識別傳感器141(接觸式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的特徵位(下面,稱為「主標籤檢測特徵位」)排列,並表示成[側標籤檢測特徵位][主標籤檢測特徵位]時,就如上上述地,將
分配成未裝設,將[1]
分配成2種中的1種(側標籤LS用)、將[-][1]分配成另一種(主標籤LM用)由於在把2種中的1種(主標籤LM用),即把容納主標籤LM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裝在凹槽6裡時,檢測這種裝設,因而只用條帶識別傳感器141(接觸式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就可落實,在沒落實時,即在與未裝設相同的檢測結果時,利用條帶位置傳感器143(非接觸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對容納側標籤LS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裝設與否進行判斷。
如圖26上述,在列印數據製作處理(S481)中,先判斷是否選擇記錄盤標籤或盤盒標籤(S4811)。例如在事先通過電源鍵31使電源接通時或由蓋開閉傳感器142檢測開閉蓋子21的開閉時(即,有可能交換條帶盒5時),由條帶識別傳感器141檢測主標籤LM用的條帶盒5裝設與否,在裝設時,主標籤檢測插頭就接通(=1)(即,已落實)。
接著,在判斷主標籤LM用的條帶盒5裝設與否時(S4812),就只調整主標籤檢測插頭的接通/斷開(1/0)。
此後,一旦結束列印圖像製作處理(S4813)、結束列印數據製作處理(S481),就進行標籤位置適配處理(S482)。在該標籤位置適配處理(S482)中,先根據圖46等上述的列印位置的設定進行上下方向列印位置調整(S4821),接著,起動側標籤有無檢測和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S4822)。
在側標籤有無檢測和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S4822)中,如圖47所示,先進行側標籤有無檢測處理(S48221),接著進行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處理(S48222)。
在側標籤有無檢測檢測處理(S48221)中,先判斷主標籤的條帶盒裝設與否,即判斷主標籤檢測插頭接通與否(S48221),在主標籤檢測插頭接通時(S482211Yes)時,仍保持原樣地結束側標籤有無檢測處理(S48221)後,進入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處理(S48222)。
另一方面,在主標籤檢測插頭斷開時(S482211No),接著,判斷側標籤LS(用的條帶接頭)是否已檢測,即,判斷側標籤檢測插頭是否接通(S482212),在接通時(S482212Yes),同樣仍保持原樣地結束側標籤的有無檢測處理(S48221)之後進入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處理(S48222)。
在側標籤檢測插頭斷開時(S482212No),接著,判斷條帶T是否裝設,即,由條帶位置傳感器143(由光傳感器光斷流器等在條帶排出口22的條帶T應存在的部位發光,通過接受從條帶T射來的反射光)檢測並判斷是否有條帶T(S482213)。
在檢測到有條帶T時(S482213Yes),判斷為容納側標籤LS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的裝設,接著,將側標籤檢測插頭接通(進行調整)(S482216),結束側標籤有無檢測處理(S48221)後,進入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處理(S48222)。
另一方面,在沒有檢測到條帶T時(S482213No),將條帶輸送最多13mm(S482214),同時,用條帶位置傳感器143進行條帶T的檢測,當中途檢測到有條帶時(S482215Yes),判斷為容納側標籤LS用的條帶T的條帶盒5的裝設,在側標籤檢測插頭調整(S482216)後,結束側標籤有無檢測處理(S48221)後,轉入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處理(S48222)。
把條帶輸送最多13mm是因為,在條帶T的前端只從條帶盒5的條帶送出口56伸出一點的狀態下、裝在凹槽6裡時,從該條帶送出口56到條帶位置傳感器143可檢測這條帶T的位置,即,將條帶T從條帶送出口56送到條帶排出口22的距離(參照圖1、圖48A、48B、圖49A、49B)相當於13mm。
因此,在條帶輸送最多13mm,還不能檢測到有條帶T時(S482215No),判斷為條帶接頭5未裝設,將沒有條帶接頭的檢測插頭接通(進行調整)(S482217),在接著的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S48222)中,僅調整出錯插頭(S482224),結束處理(S48223)。
另一方面,在調整主標籤檢測插頭或側標籤檢測插頭後的狀態下,轉入前後方向列印位置調整處理(S48222)時,先由條帶位置傳感器143檢測如圖4A和4B等上述的條帶位置基準孔TH,即,在檢測基準孔TH以前,進行條帶輸送(S482221)。
一檢測到基準孔H(S482221),就接著判斷該孔是不是規定的孔長(S482222),在不是規定的孔長時(S482222No),調整出錯插頭(S482224),結束處理(S48223)。
另一方面,是規定的孔長時(S482222Yes),接著則選擇地設定如圖45等上述的「主前後」(G76)或「側前後」(G78),在不能按照該設定值進行設定時,將列印前條帶一直輸送到基準位置之後(S482223),結束處理(S48223)。通過列印前條帶輸送(S482223)和本處理結束之後進行的如圖26上述的列印中顯示處理(S50)的列印後條帶輸送(S503)進行列印位置的前後調整。
如圖26上述,標籤位置適配處理(S482)一結束,即進行檢測正常與否的判定(S483)。這時,在由圖47的出錯插頭調整(S482224)來調整任何過失的場合下(S483No),即在條帶盒5未裝設、基準孔TH的位置檢測不正常的場合下(S483NO)等,與選擇上述裝設條帶盒5不同的場合(S4812No)同樣地進行標籤交換除外的過失報知(顯示)的標籤交換顯示處理(S49)後,回到基本輸入模式(G51)。
另一方面,如圖25等上述,在正常地結束準備中的顯示處理(S48)時,在進行列印中顯示處理(S50)之後,結束列印處理,回到基本輸入模式(G51)。
在上述例子中,為了用條帶種類傳感器141檢測作為存取對象物的條帶T的2種(m=22=21、即,k=1)中的1(=m-1)種(主標籤LM用)條帶T的(條帶盒5)裝設,檢測1(=k)個凹部的有無(k=1位的判斷模式),但在T(和與其對應的條帶盒5)的種類較多場合下,也可以通過形成與此相符合的更多的最大為k個凹部而對k位判斷模式進行檢測。
這時,用條帶位置傳感器143,就能檢測包含與未裝設(沒條帶沒條帶盒)有區別的給定的1種(側標籤LS用的)條帶T的最大為2k種條帶T的裝設及其種類。而且也可以替代凹部,將該部分做成與凹部相當的形狀,即做成孔部或切口部等。
即使在裝設(插入)被容納在條帶盒裡的單片條帶的帶式列印裝置中,也能通過在各個條帶上設置每種不同的判斷模式的孔部等而對其進行檢測,但這時,通過把要求最高列印精度的條帶作為給定的1種,就能把與該給定1種的裝設相關的誤差縮小到最小限度。
如上上述,在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中,各個存取對象物(條帶)都是以容納在與該存取對象物對應的對象物盒(條帶盒5)裡的狀態裝在凹槽6裡,在對象物盒上形成由接觸式檢測機構(條帶種類傳感器141)檢測的與給定的k位判斷模式對應的最大為k個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
這時,與在上述存取對象物本體上形成與k位判斷模式對應的凹部、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而進行種類檢測的場合同樣地,形成與容納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的對象物盒對應的凹部或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以便檢測與存取對象物未裝設時所檢測的判斷模式相同的給定判斷模式。
這樣,由於在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上形成未裝設時的判斷模式,即形成了與用於未裝設的由接觸式檢測機構檢測而不接觸時的給定判斷模式對應的凹部、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因而能把由檢測時的接觸而引起的從凹槽中浮起等與裝設相關的誤差縮小到最小限度。
而且,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中,存取對象物(條帶T)以容納在與其對應的對象物盒(條帶盒5)裡的狀態裝設時,從該對象物盒(條帶盒5的條帶送出口56)把容納的存取對象物(條帶T)送出,對被送出的存取對象物應存在的位置上(條帶排出口22附近)是否有存取對象物(條帶T)進行檢測。
即是說,由於把被送出的存取對象物作為檢測的對象,因而不用設置只用於對象物盒檢測的特別結構,就能檢測存取對象物的有無。一般,對容納在盒裡而裝設的存取對象物進行存取的電子機器上都設有將存取對象物送出的機構(帶式列印裝置也不例外),因此上述這點能利用。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如上上述,給定判斷模式是k位全是0的判斷模式,因此通過使其與被檢測機會最多的未裝設的影像最吻合,並且在數值處理上形成較方便的模式,能提高檢測處理效率。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如上上述,接觸式檢測機構(條帶種類傳感器141)有k個(在上述例子中,k=1)機械開關,該機械開關是通過與形成最大為k個凹部、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的部位相接觸而動作的,因此,藉助於各個凹部、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的存在,各個開關的接觸使脫開狀態與判斷模式的各位的「0」對應,接觸的狀態與「1」對應。
這時,接觸式檢測機構能用k個開關檢測k位的判斷模式,以進行把未裝設的1種和m-1種的種類判斷用的m-1種相加所得的m種判斷,還能檢測m-1種的存取對象物的裝設及其種類。而且,這時能通過把給定的1種存取對象物的凹部、孔部或與其相當的切口部作成使k個開關全部脫開的形狀,也就是使k個開關都成為非接觸的形狀,作成與未裝設的場合相同的判斷模式。
本實施例特別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1。長期以來,在裝設例如最小幅度條帶時,如果將容納它的條帶盒做成小型的(薄的),則在接觸式檢測機構檢測有無裝設及其種類時,會由於過於輕而從凹槽中浮起,由於過小而從檢測機構脫落,從而容易使裝設誤差增大,如果做成大型的,則在把條帶容納到條帶盒裡時容易使容納誤差增大,在將條帶送出時也容易使送出誤差增大。而且用半切方式在條帶上形成未完全切下標籤等、並在這未完全切下標籤上列印列印圖像時,當形成的未完全切下標籤小時,與大的未完全切下標籤上進行列印時相比,對列印位置的精密度就有要求。
因此,在帶式列印裝置1上,通過把裝設誤差、容納誤差、列印誤差等與裝設有關的誤差縮小到最小限度的那種條帶作為給定的1種,劃分成接觸式以外的其他種的檢測,能用非接觸式檢測給定的1種。即使在將沒容納在條帶盒裡的單片條帶裝設(插入)的帶式列印裝置中,在各個條帶上設置例如每種不同的判斷模式的孔部等,也能對其進行檢測,但這時也通過把要求最高列印精度的條帶作為給定的1種,能把與該給定1種的裝設有關的誤差縮小到最小限度。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上,設有條帶位置檢測機構(條帶位置傳感器143),它用非接觸進行條帶T輸送控制中的條帶位置檢測,帶式列印裝置1能利用它檢測上述的作為存取對象物的條帶T的有無。由於這種條帶位置檢測機構,不僅在帶式列印裝置1上,而且在一般的帶式列印裝置上也是常備的,因而不用特別附加新的檢測機構就能實現。
帶式列印裝置1,由於在條帶T上、以給定的間隔形成用於構成條帶位置檢測基準的基準孔TH,非接觸式檢測機構(條帶位置傳感器143)是檢測基準孔TH的檢測機構,因而在檢測條帶T有無後,在有條帶時,通過檢測基準孔TH就能檢測條帶位置。而且這個非接觸式檢測機構有光傳感器,能用光檢測存取對象物的有無,因而在不會帶來任何問題的前提下可進行非接觸的檢測。
在本實施例中,作為電子機器的帶式列印裝置1是用於製成粘貼標籤的,其粘貼在容納記錄盤(MD92)的盤體(MD91)上,在給定1種(側標籤LS用)的作為存取對象物的條帶T上,用半切方式形成粘貼在盤體側面上的側標籤。
一般來說,由於盤體5的側面較狹窄,因而側標籤LS必須小,為了在這側標籤LS的區域裡列印所要求的文字串等的列印圖像,必需盡力地縮小各種誤差。在該帶式列印裝置1中所採用的存取對象物種類檢測方法中,作為存取對象物的條帶T中的側標籤LS是用半切方式形成的,通過將該條帶T作為給定的1種,就能把與裝設有關的誤差縮小到最小限度,結果,能把側標籤LS上的列印誤差(綜合各種誤差的列印誤差)縮小到最小限度。
下面,說明帶式列印裝置1中的顯示(報知、導引)關係。先說明處理方式報知方法,其用於看作數據處理裝置(特別是文字處理裝置)的帶式列印裝置1上。
譬如,處理作為數據的文字(與包含數字、記號、簡單的圖形等字符的意思相同地使用)的數據處理裝置,即文字處理裝置作為例子,在現有的有較大顯示畫面的文字處理機等文字處理裝置中,對有1個以上文字(數據)的文字串(數據群)來說,能設定的處理方式中的任何處理方式,對正在使用的文字串無論進行怎樣的設定,都能在顯示畫面上確認。
即是說,譬如在放大縮小(伸長、縮短、放大、縮小等)、文字修飾(著重線、取消線、文字邊框、網紋、強調、斜體、空心、陰影文字、顛倒、旋轉等)、編輯功能設定(邊框修飾、自動換行、自動換頁、自動換段落、行號碼顯示、信息號碼顯示等)、書寫體(字體)設定等能設定多種的處理方式中,即使把多種處理方式設定到正在使用的文字串裡,由於文字處理機等的顯示畫面大,因而能把這處理後的狀態在顯示畫面上直接地確認。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種數據處理裝置,在帶式列印裝置或印章製作裝置等比較小型的文字處理裝置中,由於顯示畫面比較小,在顯示畫面上直接確認各個文字或文字串上所設定的處理方式是困難的。因此,在只具有小型顯示畫面的這種數據處理裝置(文字處理裝置)中設有例如與各個處理方式相對應的指示器,在使用者用光標等指定正在使用的文字時,通過使與該文字上進行設定的處理方式所對應的指示器亮燈,就能確認各個文字或文字串上所設定的處理方式。
但是,在這種只具有小型顯示畫面的數據處理裝置中,有時也會出現把設定的處理方式全部同時成批確認的情況。而另一方面,也有這樣的數據處理裝置,即把作為處理對象的多種個數據群分類、形成數個處理組,對包含在各個處理組裡的各個數據群,用該分類的處理組的單位成批地對任意的處理方式進行設定。
帶式列印裝置1相當於這樣的數據處理裝置,即把作為處理對象的數個數據群分類、形成數個處理組,對包含在各個處理組裡的各個數據群,用該分類的處理組的單位成批地對任意的處理方式進行設定。因此,用帶式列印裝置1,能確認以該處理組單位成批設定的處理方式。
首先,如圖9所示,顯示器4在由LCD等構成的顯示畫面41內,有能使18個指示器亮燈的指示器顯示部4i和由(橫向)72點×(縱向)16點的點陣構成的字符顯示部4c。
而且,指示器顯示部4i是由其亮燈狀態表示用於列印標題或曲名的文字數據的各種模式或狀態(處理方式)的,如圖10所示的上級的8個指示器4i00~4i07是與標題名(相當於記錄盤名)有關的,下級的8個指示器4i10~4i17是與曲名有關的。即,上級的排成橫向的指示器的列表示標題名關係的處理方式,下級的排成橫向的指示器的列表示曲名關係的處理方式。
另一方面,在如圖29上述的例子中,說明在基本輸入模式中顯示曲名的狀態(G61)下,通過「回車格式設定」的進行,能對曲名有無回車進行的設定。而且,這時,在基本輸入模式中,在設定有曲回車的狀態(G61)下,通過使圖10的「曲」橫列、即下級的指示器4i10~4i17中、構成與上方「行回車」縱列的交點的指示器4i11亮燈,表示「曲回車」被設定,在設定無曲回車的狀態(G64)下,熄燈。
下文在基本輸入模式中顯示標題名的狀態下,通過同樣的操作能設定標題名有回車或無回車的情況。即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能分別設定與曲相關的行回車(處理方式)以及與標題名相關的行回車(處理方式)。
不僅是行回車能分別設定,而且可分別設定排列成圖10上述的指示器顯示部4i的各種處理方式,即把邊框、行回車、縮、伸、空心體、斜體、宋體、黑體等與曲名的行和標題的行相關地分別設定。在從圖19所示的基本輸入模式轉換到功能選擇設定模式用的各個功能鍵中,圖29上述的「行回車」是由格式鍵34FS的操作實現的,但「邊框」是在操作邊框鍵34CS之後在其下一級通過指定邊框號碼進行設定的,其他文字修飾在通過操作修飾鍵34之後,分別通過在下一級選擇地制定進行設定。
於是,如此處理方式的設定內容,用圖50~圖51C所示的格式,記憶在RAM240的各種寄存器群241的處理方式(內部狀態設定)寄存器中。
即,如兩圖所示,位b31~b30的盒信息記憶成圖51A所示狀態,在位b29~b28的回車信息中,位b29是標題行,位b28是曲名行,分別記憶成圖51B所示的狀態,而位b27~b26的列印版面數信息記憶成圖51C所示狀態。位b23~b16的邊框信息表示成0~255的數值,數值為0時表示無邊框,1~255時表示為邊框號碼。
位b12~b08和位b04~b00分別表示標題行和曲名行的文字修飾信息(「書寫體」、「放大」、「縮小」、「空心」、「斜體」),在「書寫體」中,0為宋體,1為黑體,其他分別表示為1時的各指定修飾。
正如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是將作為處理對象的數個數據群(文字串)分類成數個處理組(標題名關係和曲名關係),相對包含在各處理組的各數據群,用分類後處理組的單位成批地將任意的處理方式相應於可設定的數據處理裝置。
在帶式列印裝置1所採用的處理方式報知方法中,具有對應於數個處理組(標題名關係和曲名關係)每個的數行(例如圖9和圖10的指示器顯示部4i的上段和下段的各行)和對應於可設定的數個處理方式(邊框、行回車等)的每個的多列,在配置成矩陣狀的數個指示器(指示器顯示部4i)中,通過對應於矩陣上任一處理組(例如曲名關係)的行(下段)與對應於任一處理方式(例如行回車)的列(從左第2列)相交處的指示器(指示器4i11),報知任一處理方式是否設定在任一處理組中(是否設定曲回車)。
結果,使用者通過配置成矩陣狀的數個指示器(指示器顯示部4i),能夠確認成批設定在各處理組中的處理方式。
此外,在上述例中,作為文字裝飾(文字修飾),例舉了「空心」(中空)或「斜體」等,但也能採用著重線、取消線、文字加框、網紋、強調、陰影文字、顛倒和旋轉等一般的文字修飾。並且,若如此文字修飾形態包含在由指示器報知的處理方式中,使用者通過配置成矩陣狀的數個指示器,就能確認成批設定在各處理組中的文字修飾形態。
在上述例中,作為文字的放大、縮小,例舉了「放大」(伸長)或「縮小」(縮短)等,但也可包含此外的通常的放大或縮小,若如此放大、縮小形態包含在由指示器報知的處理方式中,使用者通過配置成矩陣狀的數個指示器,就能確認成批設定在各處理組中的放大、縮小形態。
在上述例中,作為文字的編輯功能設定例舉了「邊框」(邊框飾)或「行回車」(自動換行)等,但也能採用自動換頁、自動換段落、行號碼顯示和信息號碼顯示等一般的編輯功能。並且,若如此編輯功能設定形態包含在由指示器報知的處理方式中,使用者通過配置成矩陣狀的數個指示器,就能確認成批設定在各處理組中的編輯功能設定形態。
在上述例中,作為書寫體的設定例舉了宋體和黑體,但通過將其他的書寫體設定形態包含在由指示器報知的處理方式中,使用者通過配置成矩陣狀的數個指示器,就能確認成批設定在各處理組中的編輯功能設定形態。
下面,對作為帶式列印裝置1中顯示(報知、引導)關係的、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1的文字信息顯示方法加以說明。
一般地,編輯文字信息的編輯裝置和列印該文字信息的列印裝置類裝置具有文字信息顯示裝置,該文字信息顯示裝置具有輸入、編輯這些文字信息並將其加以確認等的顯示畫面。此時,文字信息用對應於該文字信息的文本代碼數據(文字代碼)輸入或編輯,根據給定的字體,作為顯示圖像生成,並將該顯示圖像顯示於顯示畫面中。這樣的裝置具有裝設文字處理軟體等的個人計算機和其專用裝置(所謂的文字處理機)等。
可是,對於個人計算機,能夠裝有文字處理軟體外的、編輯含程序等代碼的文本代碼數據用的專用軟體(所謂的編輯器),為便於編輯,編輯器具有添加並表示行號碼等的功能等。另外,對於編輯器和文字處理機,不論是顯示1行(例如通過自動換行)還是顯示數行,在使用者有意識地(例如通過任意換行)對直到添加(輸入)分隔符(代碼)的一連串文字串給予1個號碼(文字串號碼)、每次輸入分隔符(代碼)時,都具有更新該文字串號碼的功能。
此時,添加在1行或一連串文字串(一個文字信息)中的行號碼或文字串號碼等信息號碼顯示在編輯等用的顯示畫面上,通常,在各文字信息前表示成例如「1」,「2」……等,使用者參照這些信息號碼的同時,能夠進行文字信息的輸入或編輯。
然而,即使是同種裝置的帶式列印裝置或印章製作裝置等較小型的裝置中,由於其顯示畫面也小型,在信息號碼和對應於該信息號碼的文字信息之間不能設有足夠的間隔,顯示難以看出。特別是在文字信息側包含數字時非常明顯。例如,信息號碼「1」的文字信息如文字串「1A2B3C…」時,成為「11A2B3C…」,難以判斷信息號碼和文字信息。
出於下策,即使勉強設置足夠的間隔,或者輸入「.」等分隔符,例如表示為「1.」等,可見性並不高,分配給重要的文字信息的區域變小(顯示效率差),成為編輯等發生障礙的因素。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增加信息號碼的位數時非常明顯。例如,信息號碼從1位數的「1.」到2位數「10.」時,文字信息的區域減了1文字份額。
對此,即使將全形2位數的「10.」變成半角2位數「10.」,例如將「10.1A2B3C…」變成「10.1A2B3C…」,也難以提高可見性。此外,在文字信息側也可為半角時,例如文字串「10A2B3C…」並排於信息號碼「10.」後表示的話,成為「10.10A2B3C…」,作為半角並不是解決信息號碼與文字信息難以判斷等問題的解決對策。
而在本帶式列印裝置1中,採用了可提高其顯示效率的文字信息顯示方法,即使是小型的顯示畫面、也能夠容易判斷所顯示的信息號碼和與之對應的文字信息。下面。對此具體說明。
首先,帶式列印裝置1中處理的文字代碼數據(文本數據)由圖52所示的格式構成。
即是說,如該圖所示,將1行或一連數行文字串作為1個文字信息時,1個文字信息基本上具有規定信息號碼(在此為曲號)等的行首數據和構成與行首數據相連續的1行或一連數行文字串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碼數據。
1個文字由2位元組構成,行首數據或結尾數據(以下稱作「EOD」)同樣也由2位元組構成,分別作為1文字加以處理。作為該文字代碼數據的區域確保最大為1800文字份額的區域。「EOD」表示文本數據全體結束的數據,圖示的「NULL」為無數據部分。
如圖53A所示,各文字(1文字)前4位示出數據識別用代碼,示出16進位中「7」HEX、即2進位數的「0111」的編輯信息,還示出其他文字數據。
1個文字信息前面的行首數據如圖53B所示,前1位示出編輯信息的行首數據,後1位示出為信息號碼的曲號。曲號(信息號碼)如圖所示,用位b07~b00的8位表示0~255數值,數值為「0」時,示出標題行,為「1」~「255」時,該數值表示曲號(即信息號碼)。另外,「EOD」可以是單獨的固定值數據(參照圖53C)。
此外,表示這些文字信息的顯示器4如前述圖9所示,具有指示器顯示部4i和字符顯示部4c,字符顯示部4c如前述圖11A和圖11B所示,基本上有2個顯示形式的管理單位,其中1個是圖11A所示的全形/半角顯示,此時,分別管理坐標CE和CF所表示的、左端2個8點×8點的點陣構成的副顯示部,和用坐標C0~C7所表示的8個8點×16點的點陣構成的主顯示部。
於是,例如前述圖21等所示,上述文字信息中,曲號(信息號碼)表示於副顯示部,而標題名或曲名類一般的文字數據表示於主顯示部(例如G11)。此時,曲號(信息號碼)在副顯示部,分別表示成各位數在各坐標CE和CF中示出的左端2個8點×8點的點陣(以下表示為「位數顯示部」)。即,曲號(信息號碼)在副顯示部沿圖示的縱向顯示,圖示的縱向也就是與表示在主顯示部的曲名等並排(橫向)垂直的方向。
正如上述,在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文字信息顯示方法中,具有可顯示任意的文字信息(例如曲名)的至少一部分的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和可顯示任意的信息號碼(曲號)的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的顯示畫面4上,可同時顯示任意的文字信息(曲名)的至少一部分和與之相對應的信息號碼(曲號)。
此時,將與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上顯示的文字信息(曲名)的文字串的各文字並排的方向作為第1方向(圖示橫向)時,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具有數個與垂直於第1方向的第2方向(圖示縱向)並列的位數顯示部,將信息號碼(曲號)與位數顯示部的個數相一致的位數表現的同時,將信息號碼(曲號)的各位數顯示在各位數顯示部。
即是說,由於顯示在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上的文字信息(曲名等)的各文字並排方向(第1方向)與顯示在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上的信息號碼的各位數並排方向(第2方向)成為垂直關係,儘管是小型的顯示畫面,儘管信息號碼和與之相對應的文字信息相鄰接表示,仍然能夠方便地判斷所顯示的信息號碼(曲號)和與之相對應的文字信息(曲名)。此時,信息號碼即可以橫書也可以縱書配置於第2方向(與文字信息的文字串並排相垂直的方向)。
正如前述圖11A和圖11B等所明示的,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的第2方向(圖示縱向)的尺寸與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的第2方向的尺寸一致,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的第1方向(圖示橫向)的尺寸與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中以全形顯示1文字的第1方向的尺寸相同或為一半(前述例中一半)尺寸。即,信息號碼顯示部的面積與將文字信息顯示部中全形的1文字僅僅並排於縱向顯示的行數份額所必須的面積相同或成為一半,如果文字信息顯示部為1行顯示,則成為全形的1文字份額或半文字份額。
此時,由於顯示在信息號碼顯示部上的是數字,即使較小且數個並排地顯示於第2方向,也易判斷,如在全形1文字份額或半文字份額的面積(區域)並排顯示出多位數的數字時,能夠縮小顯示面積,可提高顯示效率。另外,由於信息號碼顯示部的面積較小,如是同樣面積的顯示畫面,此時能夠加大文字信息顯示部。
另外,信息號碼顯示部的第2方向尺寸由於是與文字信息顯示部的第2方向尺寸相一致,易於鄰接配置。即,能夠縮小顯示畫面全體的面積,也能夠適用於只持有小型顯示畫面的文字處理裝置。因而,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文字信息顯示方法中,即使是只持有小型顯示畫面的文字處理裝置,也能夠方便地判斷信息號碼(曲號)和與之相對應的文字信息(曲名),並且能夠提高其顯示效率。
此時,通過將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與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鄰接配置,信息號碼(曲號)與文字信息(曲名)相對應方便閱覽,另外,通過鄰接,能夠縮小帶有這些內容的顯示畫面全體的面積,也易適用於只持有小型顯示畫面的文字處理裝置。
具體的在前述例中,位數顯示部(圖11A的坐標CE和CF)的第2方向(圖示縱向)尺寸(8點)由於是在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中顯示全形1文字的第2方向(圖示縱向)尺寸(16點)的一半,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如顯示1行(前述圖11A,11B和圖12A~12E例中的1行顯示)可顯示2位數,如顯示2行,可顯示4位數。即,相當於文字信息顯示的1行,在第2方向可顯示2位,可顯示密度為2倍的信息號碼,不僅提高了顯示效率,因與垂直於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並排,易判斷文字信息。
另外,表示在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上的文字信息包含不對應信息號碼的文字信息(標題名),將該文字信息作為任意的文字信息顯示時,由於顯示其意圖的給定的記號或圖形(前述的圖20A~圖20C等的D標記)代替信息號碼顯示在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參照圖20C)上,使用者通過看到其記號或圖形,可方便地把握其意圖(主要為標題名或記錄盤名)。此時,如為了使記錄盤名相聯,最好採用「D」這樣形狀的記號等。
下面,對作為帶式列印裝置1中顯示(報知、引導)關係的、只作為文字處理裝置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1的操作引導方法加以說明。
正如前述,通常編輯文字信息的編輯裝置和列印文字信息的列印裝置等的文字處理裝置(例如文字處理機等)具有文字信息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具有進行文字信息的輸入、編輯和確認的顯示畫面。
在文字處理機等中,使用者設定各種(編輯和列印用)功能和模式之際,通過按壓如換碼鍵等功能鍵,將所選定的選擇畫面顯示於顯示畫面上。在該選擇畫面上,顯示出可選擇的數個選擇系列,其中想選擇的功能等用光標等指定,一邊按壓返回(換行、選擇、確定)鍵,一邊通過滑鼠點擊指定和選擇。另外,在顯示畫面內周圍附近準備各種操作用圖像,通過點擊這些圖像(例如用右鍵點擊顯示數個選擇系列,用左鍵點擊選擇確定),也能夠更直接地進行功能的選擇操作和文字信息的編輯操作等。
另外,即使在進行各編輯操作時,忘記其操作方法,通過幫助功能(按壓幫助鍵啟動幫助功能等),顯示出編輯功能或說明其操作的編輯操作說明(引導)畫面,能夠理解和確認操作內容。另外,作為同樣的操作引導畫面,是可以顯示通過檢索關鍵詞等輸入使用者想知道的任何操作內容等的檢索輸入畫面的。
正如上述,在具有大的顯示畫面的文字處理機等文字處理裝置中,能夠在其大的顯示畫面上顯示出表示數個選擇系列並引導各種選擇操作的選擇畫面(選擇操作引導畫面)、說明(引導)編輯功能和其編輯操作內容的編輯操作說明畫面(編輯操作引導畫面也考慮用操作用圖像等圖案等表示其操作內容的同種畫面)等的操作引導畫面,使用者在顯示畫面上明確地把握操作內容。即,參照其操作引導畫面的顯示,能夠進行各種選擇和編輯等的操作。
但是,在也是同種文字處理裝置的帶式列印裝置或印章製作裝置等比較小型的文字處理裝置中,由於其顯示畫面也是小型的,引導上述的選擇操作和比較操作等的各種操作內容的操作引導畫面的顯示是困難的。
另一方面,在這種文字處理裝置中,雖然其顯示畫面是小型的,但具有在其顯示畫面內顯示文字信息的行號碼和文字串號碼等信息號碼的信息號碼顯示部。但是,該信息號碼顯示部不能靈活應用於顯示與信息號碼相對應的文字信息場合以外的情況。
而在本帶式列印裝置1中,文字處理裝置具有在顯示畫面內顯示文字信息的文字信息顯示部和將對應於該文字信息的信息號碼加以顯示的信息號碼顯示部,即使顯示畫面小,也可採用能引導選擇操作和編輯操作等的各種操作內容的操作引導方法。下面對此具體說明。
即是說,首先,帶式列印裝置1是一種文字處理裝置,具有在顯示畫面(顯示器4的顯示畫面41)內顯示文字信息(曲名)的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和將對應於該文字信息的信息號碼(曲號)加以顯示的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
另外,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例如,在前述的圖22~圖23的讀入處理中,選擇「漢字代碼」或「字母數字代碼」的選擇系列的畫面顯示(G27~G28),或者,在前述圖24中的列印處理中,選擇列印製成標籤的種類的選擇系列的畫面顯示(G42~G44),或者,在前述的圖44的功能選擇設定模式中的調整對象選擇系列的畫面顯示(G72~G73),作為其下一級(第1級)的、前述圖45的列印位置的調整對象選擇系列的畫面顯示(G75~G78),進一步在其下一級(第2級)的列印位置的調整值選擇系列的畫面顯示(G81~G85)等,在選擇用光標操作促進(引導)使用者的狀態下,引導其操作的操作引導文字即表示上箭頭鍵33U或下箭頭鍵33D的操作方向的上下兩方向的箭頭記號顯示在副顯示部上。
即是說,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操作引導方法中,引導下次操作(例如選擇操作)時,成為操作對象的操作對象文字信息(選擇操作中的數個選擇系列內任一所對應的文字信息作為操作對象文字信息)顯示在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同時,將示出下次操作的備選內至少一個以上的操作引導文字(示出朝給定方向的光標操作的光標引導文字箭頭記號)顯示在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
為此,使用者利用顯示畫面能夠明確地把握操作內容,能夠參照信息號碼顯示部所顯示的操作引導文字,進行下次的各種選擇和編輯等操作。因而,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通過採用這種操作引導方法,選擇操作等的各種操作內容能夠引導使用者。
在上述各例中,對選擇操作的操作引導給予了介紹,但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即使對於文字轉換等的編輯操作等,也能採用上述的操作引導方法。
如圖54所示,用基本的輸入模式將光標K處於「新しいこうかい」中前面的「い」的右端(「こ」的左端)狀態下(G96參照後述的圖55),使用者一旦按壓變換模式鍵37S,轉換假名漢字變換模式,由於將「こ」作為轉換對象最初的文字加以指定(G97),使用者由該狀態(G97),操作右箭頭鍵33R,能夠指定轉換對象範圍(或者可以考慮最終文字的位置)。副顯示部的右箭頭記號(「→」)對此引導。
根據這種引導,使用者一旦按壓右箭頭鍵33R,由於指定範圍擴大成「こう」,如再次按壓2次,指定的轉換對象範圍成為「こうかい」。即,通過使用者操作光標(右箭頭鍵33Rx3次),「こうかい」的範圍作為轉換對象範圍指定(G98)。
在此狀態下(G98),通過再次操作右箭頭鍵33R,能夠擴大轉換對象範圍。為此,在副顯示部顯示引導該操作的操作引導文字(光標操作引導文字箭頭記號「→」),但是,從該狀態(G98),相反地,按壓左箭頭鍵33L,由於也能夠縮小指定範圍,可以顯示為操作引導文字的左右兩方向的箭頭記號。另外,有原漢字部分時,操作右箭頭鍵33R,碰到漢字部分時,也能夠刪除操作引導文字的箭頭記號,同時,還能顯示其他(例如意味著錯誤)的記號等。
另外,在該狀態下(G98),使用者通過按壓轉換鍵37,能確定轉換對象範圍,能夠轉換文字轉換的操作。即,使用者一旦按壓轉換鍵37,接著就顯示出成為最初轉換備選文字的漢字「後悔」(G99)。
使用者從該狀態(G99),能夠操作轉換鍵37或右箭頭鍵33R,並且顯示出順序不同的轉換備選文字(轉換備選的漢字)。副顯示部的向右箭頭記號(「→」)對此引導。
根據這種引導,使用者一旦按壓右箭頭鍵33R,由於顯示出例如作為第2備選的「公開」(G100),可用它時,通過按壓確定鍵38,能夠將轉換後的文字確定為「公開」。轉換後的文字一旦確定,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從最初的顯示「新しいこうかい」的狀態(G96)轉換為「新しい公開」的狀態(G101)。
此外,使用者與變化轉換對象範圍時(G98等)相同,從顯示「公開」的狀態(G100),不按壓確定鍵38,進一步按壓右箭頭鍵33R,從第3備選起能夠順序地顯示出例如「更改」→「航海」→「公海」→「降灰」→「狡猾」等,另外,相反,通過按壓左箭頭鍵33L,由於也能顯示出相反順序的備選,此時,也可以表示出作為操作引導文字的左右兩方向的箭頭記號。
正如上述,在作為文字處理裝置的帶式列印裝置1中所採用的操作引導方法適用於文字處理裝置(帶式列印裝置1),該文字處理裝置具有可在顯示畫面41內顯示文字信息(曲名等)的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和可顯示與之相對應的信息號碼(曲號)的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上述操作引導方法引導接著的操作時,作為操作對象的操作對象文字信息顯示在文字信息顯示部的同時,示出下次操作的備選中至少1個以上的操作引導文字顯示在信息號碼顯示部。
為此,使用者在顯示畫面上能夠明確地把握操作內容,參照信息號碼顯示部所顯示的操作引導文字,能夠進行下面的各種選擇和編輯等操作。即,在此操作引導方法中,選擇操作和編輯操作等的各種操作內容能夠引導使用者。
具體地,正如上述,由於在操作引導文字中,包含有光標操作引導文字,以示出朝向上下左右中任意一種以上的給定方向的光標操作,所以,使用者能夠在顯示畫面上明確地把握進行下次的各種選擇和編輯等操作的光標操作,能夠參照信息號碼顯示部所顯示的光標操作引導文字,進行下次的各種選擇和編輯等操作。即,此時,能夠引導用於選擇操作和編輯操作等的光標操作。此時,由於是一般的光標操作,使用者能夠簡單地操作。
另外,上述的光標操作引導文字由於形成朝向給定方向1個以上箭頭的箭頭記號,使用者能夠參照該箭頭記號方便地判斷光標操作所致的操作方向。即,此時,通過信息號碼顯示部的箭頭記號的表顯能夠引導光標操作。
正如上述,引導作為下次操作的選擇操作時,選擇操作中數個選擇系列中任意1個所對應的文字信息作為操作對象文字信息顯示,進行由作為下次操作的操作引導文字所示出的操作時,數個選擇系列內其他1個所對應的文字信息作為操作對象文字信息加以顯示。
為此,使用者在顯示出數個選擇系列內任一所對應的文字信息的狀態下,通過進行作為下次操作的操作引導文字所示出的操作,能夠顯示出與數個選擇系列內其他1個所對應的文字信息。即,引導作為下次操作的選擇操作時,在顯示出與數個選擇系列內的任一所對應的文字信息的狀態下,通過操作引導文字,能夠引導這樣的操作,即該操作是顯示與數個選擇系列內其他1個所對應的文字信息的操作。
另外,作為其他的操作例,正如上述,作為下次操作,引導編輯操作時,將成為其編輯操作對象的文字信息作為操作對象文字信息加以顯示,作為下次操作,進行由操作引導文字所示的操作時,變更成為操作對象文字信息內的編輯對象的位置或範圍。即,作為下次操作引導編輯操作時,在顯示成為編輯操作對象的操作對象文字信息的狀態下,通過操作引導文字,能夠引導如此操作,即變更操作對象文字信息內的編輯對象的位置或範圍的操作。
在此,由於上述的編輯操作是進行文字轉換的操作,作為下次操作引導文字轉換操作(編輯操作)時,在顯示文字轉換(編輯操作)對象的操作對象文字信息的狀態下,通過操作引導文字,能夠引導如此操作,即變更操作對象文字信息內的文字轉換對象(編輯對象)的位置或範圍的操作。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如前述的圖9,圖11A和圖11B,圖21等所示,由於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與文字信息顯示部(主顯示部)鄰接配置,可見信息號碼(例如曲號)和文字信息(曲名)相對應,另外,由此,可見顯示在該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的操作引導文字和顯示在文字信息顯示部的操作對象文字信息也相對應。另外,通過鄰接,由於能夠縮小帶有上述內容的顯示畫面全體的面積,所以毫無問題地能用於只持有小型顯示畫面的帶式列印裝置1(文字處理裝置)中。
在上述例中,如成為文字轉換對象的文字信息,即操作對象文字信息是曲名,但對於標題名也同樣可以成為文字轉換等的對象,能夠進行同樣的操作引導。此時,在通常的狀態下,在信息號碼顯示部(副顯示部)顯示出代替信息號碼(曲號)的標題名(記錄盤名)的D標記,但由於它在單單曲號「0」的曲名與標題名相同,能夠同樣無問題地加以利用。即,能夠將示出標題名(或者記錄盤名)的文字信息作為顯示對象,另外,也能將該文字信息作為操作對象文字信息引導各種操作內容。
下面,對帶式列印裝置1中文字處理(輸入、轉換等)關係加以說明。首先,對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1的文字轉換方法、特別是將假名文字作為轉換對象進行文字轉換的文字轉換方法加以說明。此外,在此的文字轉換指的是,例如將具有把注音文字轉換成表意文字等1個以上文字的文字串轉換為示出相同意思的其他文字串的文字轉換。
作為能進行這種文字轉換的裝置,具有如裝有文字處理軟體等的個人計算機和其專用裝置(所謂的文字處理器)等。在文字處理器等中,既輸入假名也輸入羅馬字,進行基本的平假名的輸入,當指示假名漢字轉換(給定的文字轉換)時,參照將平假名轉換為漢字(假名(かな)漢字轉換)的假名漢字轉換表(詞典)等進行假名漢字轉換。
另外,也具有例如與帶式列印裝置1相連的播放裝置90等,文字輸入不作為主要功能僅僅作為附屬功能的文字輸入裝置,在這種裝置中,由於只有小型的顯示畫面,正如前述,能使用慣用的半角顯示文字即字母數字字符和假名,即使作為假名,與微妙的曲線部多的平假名相比,能使用與LCD等構成的小型顯示畫面適應性好的片假名。為此,通過這種裝置輸入的文字串以片假名為主體,將平假名轉換成漢字(假名(かな)漢字轉換)用的一般的假名(かな)漢字轉換表(詞典)等不起作用。
另外,假如準備了將片假名轉換成漢字(假名(カナ)漢字轉換)用的假名(カナ)漢字轉換表(詞典)等,即使參照該詞典從片假名直接轉換得到漢字,由於片假名與漢字的適應性不好,片假名漢字相混合的文字串成為不自然的文字串。例如,將「ウツクシイ」轉換成「美シイ」時,漢字訓讀時寫在漢字下面的假名不自然地會有不協調感。
在本帶式列印裝置1中,當補充功能鍵等給定的文字轉換指示手段的同時不準備片假名漢字轉換表等時,也能採用具有平假名漢字轉換的功能、對以片假名作為主體的文字串用簡單的操作就能轉換成平假名漢字混合的文字串的文字轉換方法。下面,對此具體說明。
正如前述圖19所示,在基本輸入模式(H1)中,通過按壓變換模式鍵37S,能夠將狀態轉變成假名(かな)漢字變換模式(H4)。如圖56所示,在基本輸入模式(S90)中,按壓變換模式鍵37S使狀態轉變後,首先,判斷光標K後面的文字的文字種類(S91)。
例如從前述的圖54中的基本輸入模式的狀態(G96)開始,通過其判斷(S91),判斷成「新しいこうかい」的光標K後面的文字「こ」為平假名,如圖56所示,過渡到平假名漢字轉換(假名(かな)漢字轉換)(S92),通過前述圖54中的操作(G97~G100),進行假名(かな)漢字轉換後,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S90,G101)。
另外,如圖55所示,在基本輸入模式中(S90),從表示「アタラシイコウカイ」的片假名的文字串狀態(S91)開始,將「アタラシイ-」直接轉換成漢字時,成為「新シイ-」這樣不自然的文字串。
在本帶式列印裝置1中,在基本輸入模式的顯示「アタラシイコウカイ」的狀態(G91)下,如圖56所示,使用者按壓變換模式鍵37S使狀態轉換,判斷出光標K後面的文字(例如在圖55中的「ウ」)是片假名時(S91),進行片假名、平假名轉換(假名カナかな置換)(S93)。
但是,此時,與假名(かな)漢字轉換時不同,不指定轉換對象範圍,一連串的文字串的全部範圍成為轉換對象範圍。例如,用基本輸入模式顯示的文字串如是標題名的文字串則將其文字串(標題名)的全範圍變成為轉換對象範圍,所顯示的文字串如是曲名的文字串則將其顯示的1個曲號的曲名的全範圍變成為轉換對象範圍。
在圖55例中,將「アタラシイコウカイ」的全範圍作為轉換對象,首先,顯示未確定狀態下所對應的平假名的文字串「あたらしいこうかい」(G92)。接著,使用者確認之並按壓確定鍵38時,確定其新的文字串即平假名「あたらしいこうかい」,返回基本輸入模式(S90,G93)。
該基本輸入模式的狀態(G93)與顯示原來的平假名的文字串的狀態相同,使用者例如接著將光標K後面(右)的文字變成「あ」,操作左箭頭鍵33L(G94),之後按壓變換模式鍵37S,直到「あたらしい」作為轉換對象範圍加以指定,按壓確定鍵38,可轉換成「新しいこうかい」,接著,通過進行前述圖54的操作,能夠得到所希望的平假名漢字混合的文字串「新しい公開」(圖54的G101)。
正如上述,利用帶式列印裝置1所採用的文字轉換方法,指示(按壓變換模式鍵37S)平假名漢字轉換(假名(かな)漢字轉換)時,該指示時刻的轉換對象文字指定手段的指定文字(光標K後面的文字)為片假名時,以轉換成平假名的片假名平假名轉換(假名(カナかな)置換)指示包含在所顯示的文字串中的片假名的任意或給定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上述例中為給定的全範圍),進行文字轉換。為此,不設有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轉換(假名(カナかな)轉換)的文字轉換指示手段,能夠使指示平假名漢字轉換(假名(かな)漢字轉換)的文字轉換指示手段(變換模式鍵37S)兼用,可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轉換(假名(カナかな)置換)。
此時,由於作為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轉換所進行的文字轉換的結果成為平假名,接著通過同一給定的文字轉換指示手段,如指示平假名漢字轉換,就能轉換成漢字。因此,即使不添加功能鍵等給定的文字轉換指示手段或不準備片假名漢字轉換表等,也具有平假名漢字轉換的功能,還能將片假名作為主體的文字串以簡單的操作轉換成平假名漢字混合的文字串。
另外,在上述情況下,轉換對象文字指示手段由於是操作顯示畫面41內的光標K進行的位置指定或範圍指定的光標操作手段(光標鍵33),通過一般的光標操作,對於成為平假名漢字轉換對象的文字(平假名),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進行位置指定或範圍指定。
在上述例中,在片假名平假名轉換中,儘管不指定轉換對象範圍,將一連串的文字串的全範圍作為轉換對象範圍,但是與平假名漢字轉換同樣,對於片假名平假名轉換也可以作成位置指定或範圍指定的方法。此時,對於成為片假名平假名轉換對象的文字(片假名),同樣也能用簡單的操作進行位置指定或範圍指定。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的文字轉換方法中,如圖56所示,指示(按壓變換模式鍵37S)平假名漢字轉換時,該指示時刻、轉換對象文字指定手段指定的文字(光標K後面的文字)即不是平假名也不是片假名時,傳遞錯誤畫面,進行報知其意圖的錯誤報知處理(S94),在經過給定時間後,返回基本模式(S90)。即,通過錯誤報知,提請使用者注意操作錯誤,能夠促使重做。
在僅能輸入前述的片假名或字母數字字符的裝置等所輸入的文字串中,由於將片假名作為主體,這樣的場合,也具有位置指定或範圍指定較細、將給定範圍內的片假名成批轉換成平假名的場合。
正如上述例,指示片假名平假名轉換進行文字轉換時,如文字串的給定範圍內的全部片假名能夠成批轉換的話,此時,能夠用簡單的操作進行文字轉換。另外,此時,能夠成批轉換的給定範圍可以是作為省略的預定的給定範圍,也可以是能夠任意設定的給定範圍。另外,如特別指定為省略的給定範圍,而且若能指定任意的範圍的話,就更方便了。
此時,通過將成批轉換的給定範圍作為由包含所顯示的文字串的自動換行和任意換行中至少一個所分隔的1行範圍,則該1行範圍內的全部片假名能夠成批轉換,此時,能夠通過簡單的操作進行文字轉換。
不用說,正如上述例,將成批轉換的給定範圍用包含所顯示的文字串的給定的分隔符分隔成1行或數行一連串的範圍(例如上述例中,對應於1個曲號的曲名的全體1行中所表現的短的曲名中是與1行的範圍相同的),能夠成批轉換該一連串的範圍內的全部的片假名,此時,用簡單的操作就可進行文字轉換。
下面,對作為帶式列印裝置1中的文字處理(輸入、轉換等)關係、適用於帶式列印裝置1的文字輸入方法加以說明。
作為輸入有1個以上文字(與作為包含有漢字、平假名、片假名、數字、英文字母、和記號(包含簡單圖形)的字符相同意義地使用)的文字串的文字輸入裝置,具有所謂的文字處理機。在文字處理機等中,即使具有輸入假名和輸入羅馬數字或者轉換大文字與小文字的功能,也還要有可分別輸入全部假名文字或全部英文字母(26個字母)個數以上文字的文字數份額的鍵盤(鍵輸入裝置)。
另外,在日本特開昭58-76930中,也考慮使用一種按預定順序轉換並顯示給定數目的文字串,並且從其內選擇、指定所希望的1個文字,用不多的鍵調出任意文字類的文字輸入方法。
然而,在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中,如從英文字母的不多的文字群中搜出所希望的文字,並不難,但從大多數(例如假名、甚至漢字等)的文字群中搜出所希望的文字是困難的。即,由於作為備選顯示的文字排列沒有規律,搜索沒有顯示出的文字時,要使光標朝各種方向移動,轉換所顯示出的文字,試行出錯誤的同時還得搜索。
原來,如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中,由於將英文字母的不多的文字群作為輸入對象,相對全部鍵,並無優勢,本來,將大量的文字群作為輸入對象,用不多鍵完成才能有顯著的效果。可是,如將大量的文字群作為輸入對象,其操作性差,不利於使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有能夠更多地顯示所輸入備選的文字的大的顯示畫面,提高其操作性,但會導致大型和高成本,而不適用於小型和低成本的鍵數少的機種,成為本末倒置。由於這些原因,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及其適用該方法的裝置的實用性不佳。
而在本帶式列印裝置1中,採用了顯示畫面雖小但不影響操作性、用不多的鍵就能輸入文字的文字輸入方法。下面,對此具體說明。
如前述圖19所示,輸入文字(或者記號)時,首先,通過按壓文字鍵34C(記號輸入時是記號鍵34D),將編輯模式從基本輸入模式等狀態轉換成文字(或者記號)選擇輸入模式(H2或H3)的狀態。
例如,如圖57所示,在基本輸入模式的狀態(G110)中,使用者一旦按壓文字鍵34C,就轉換成文字選擇輸入模式,在其第1級,首先,表示出「假名(かな)」的選擇系列(G111)。經此狀態(G111),一旦按壓刪除鍵35,返回到基本輸入模式(G110)。一旦按壓符號鍵34D,就轉換為符號選擇輸入模式。而且,一旦按壓確定鍵38,就轉換成後述的第2級。
正如圖58所示,由該狀態(G111)按壓文字鍵34C或右箭頭鍵33R或下箭頭鍵33D時,循環轉換顯示為「かな」→「カナ」→「英文字母」→「數字」→「漢字」→「かな」(G111~G115~G116(與G111相同)),按壓左箭頭鍵33L或上箭頭鍵33U時,相反,循環轉換顯示為「かな」→「漢字」→「數字」→「英文字母」→「カナ」→「かな」(G116~G112~G111)。
下面,舉例具體地說明かな輸入。如圖59所示,在基本輸入模式的狀態下(G120與圖57的G110相同),一旦按壓文字鍵34C,正如上述,轉換成文字選擇輸入模式的第1級,顯示出「かな」(G121與G111相同)。此時(G121),使用者一旦按壓確定鍵38,就轉換成下面的第2級的畫面,即文字選擇輸入的畫面(G122)。在該狀態(G112),用圖60A~圖60C所示的格式顯示輸入備選文字等。
如圖60A和圖60B所示,文字選擇畫面(G122)分管5個顯示區域(5個信息組)。最左端(橫向)24點區域由前述圖11B的6×8顯示加以管理,當上段坐標A0~A3的顯示區域成為第1信息組,下段坐標B0~B3的顯示區域成為第2信息組(參照圖60B和圖11B)時,第1信息組通常顯示「CODE」的文字,而下段的第2信息組介紹示出的文字代碼。
其他3個顯示區域用前述圖11A中的全形/半角顯示加以管理,當依次將坐標C2~C3的顯示區域作為第3信息組,坐標C4~C5的顯示區域作為第4信息組和將坐標C6~C7的顯示區域作為第5信息組時,第3~第5信息組的每個上顯示1個輸入備選文字,其特點在於顯示在第4信息組的文字成為此顯示時刻的輸入指定文字。
另外,在上述第2信息組顯示第4信息組所顯示的文字即輸入指定文字的文字代碼的數值。如圖59所示,在顯示文字選擇輸入模式的第1級的「かな」狀態下(G121),使用者按壓確定鍵38,轉換成第2級的文字的選擇輸入畫面時,首先,儘管顯示出所選擇確定的最近的文字,但在此,作為一例容易理解到,顯示出成為「かな」中最初的(顯示在初期設定時)輸入指定文字的「あ」(G122)。
例如,正如上述,在第4信息組輸入指定文字顯示為「あ」時,在第3信息組表示出給定的文字代碼(參照圖61)中鄰接「あ」前(左)側的「あ」,在第5信息組顯示出鄰接「あ」後(右)側的「い」。即,在第3~第5信息組顯示出相互鄰接的數個(3個)輸入備選文字。
另外,所顯示的輸入備選文字中作為輸入指定文字指定的文字、即與顯示於第4信息組中的「あ」相對應的文字代碼,顯示在第2信息組。在此,作為給定的文字代碼,由於採用JIS區點代碼(正確地採用MD系統用的JIS區點代碼,但與「かな」相關成為相同的文字代碼),作為顯示在第4信息組的「あ」的文字代碼,在第2信息組(10進位數)顯示為「0402」DEC(下面,將10進位數用
DEC表示)(G122)。
在第2信息組用6×8顯示(即6點×8點的點陣表示)的4位數顯示出文字代碼的數值,但在[999]DEC以下(即3位數)中,省略了千位表示。另外,在[10000]1DEC~[10999]DEC、[11000]DEC~[11999]DEC和[12000]DEC~[12999]DEC中,由於成為5位數,在上位的2位數中,分別使用圖60C所示的顯示專用文字圖像,顯示在4位數份額的顯示區域。
首先,在帶式列印裝置1(所採用的文字輸入方法)中,對於漢字、平假名、片假名、數字、英文字母和記號(中的至少1個)的給定文字種類,將該給定文字種類中分類的數個文字對應於各文字的文字代碼,根據給定的規則,確定數行和多列的2維排列的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
將任意的第i行的任意的第j文字(i、j為自然數)的文字作為排列表上的坐標[i、j]的文字(以下單是「數組[i、j]的文字」)時,與上述例相一致,舉出將平假名(かな)作為給定文字種類的一例,如圖61所示,將分類成給定文字種類(かな)的數個文字與各文字代碼(MD系統用JIS區點代碼)相對應,根據給定的規則,確定成數行(i=1~10的10行)和多列(j=1~15的15列)的2維配置的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かな排列表)。
對於其他文字種類,也能確定出將其作為給定的文字種類時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片假名(カナ)參照圖68,英文字母參照圖69,數字參照圖70,漢字參照圖71)。
在本實施例中,對於記號,在記號選擇輸入模式中(參照圖19),與文字代碼的並排順序相關、能夠根據記號用途等關係選擇(參照圖75~圖78),但也可根據文字代碼,準備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進行與其他文字種類相同的處理(參照圖72)。
在此,假名即平假名(かな)或片假名(カナ),與其他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漢字的性質是不同的,舉例說明具有中間性質的記號一例。
圖72所示的排列表排列成,任意的第i行的任意的第j文字的文字成為數組[I,j]的文字,根據「記號」的文字代碼所示的數值,單純地排列成12行10列(i=1~12,j=1~10)。
考慮到使用者易掌握等,例如,在圖73所示的排列表中,將數組[9,9]的文字「☆」(DEC)一數組[10,3]的「◎」(DEC)作為第10行,將數組[10,4](DEC)~數組[11,7](DEC)作為第11行,(DEC)~(DEC)作為第12行,易理解和易掌握。
再有,對於圖73的排列表,例如,將列數增至11(j=1~11),將數組[5,1]的「」」(DEC)移至第4行的行末、作為數組[4,11]的「」」(DEC),將第5行作為(DEC)~(DEC),將第6行作為(DEC)~(DEC),將第7行作為(DEC)~(DEC),如圖74所示的排列表,則更易於理解和易於掌握。
可以是圖72的排列表(易於使用、易於掌握等),可以是圖74的排列表或者可以是進一步變更的排列表等等,主觀感有不同,此外,不論是哪種排列,只要根據給定的規則排列就可,由於幾乎與實質上沒有不同,可以任意確定。
對此,例如在圖69所示的英文字母的排列表(英文字母排列表)中,全體數目較少,由於裝置排列易掌握,可僅僅單純地排列成4行13列(i=1~4、i=1~13)。圖70所示的數字的排列表(數字排列表)也是同樣的理由,可以單純地排列成4行10列(i=1~4、j=1~10)。
另外,在圖71所示的漢字的排列表(漢字排列表)時,相反,數目較多,由於單獨排列費時,但無論如何也不會不能掌握,在如漢字時,沿著文字代碼所示的數值順序排列,單純地排列使用可變得很方便。
接著,在平假名或片假名時,該排列沒有不能簡單地掌握的數目,另外,由於並不是非常多,對於排列表有很多方法。但是,由於數目並不是非常少,僅僅根據文字代碼數值不能生成單純的排列表的話,該排列表必須是主觀上不僅易掌握、而且誰都能易利用的排列。
並且,對於假名(「かな」或「カナ」),比數值易把握,具有誰都能知道而且掌握的排列。即,是50音圖順序排列的。因此,帶式列印裝置1所採用的文字輸入方法中,對於平假名和片假名準備了根據50音圖規則排列的排列表(參照圖61和圖68)。
下面對基本的文字輸入方法和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方法加以說明。
例如在前述圖59~圖60C中的文字(かな)的選擇輸入畫面中,在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かな排列表)(參照圖61)上,當輸入指定文字包含「あ」而顯示出與其前後相鄰的「あ」「あ」「い」數個(3個)的輸入備選文字時,作為與輸入指定文字「あ」對應的文字代碼,顯示出DEC(G123)。
在此狀態下(G123),使用者一旦按壓確定鍵38,如圖59所示,將輸入指定文字「あ」作為輸入文字確定,在光標K的左側插入輸入文字「あ」,返回基本輸入模式(G123)。
另外,在上述的狀態下(G122),使用者一旦按壓右箭頭鍵33R,在圖61的かな排列表上,將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從「あ」變更到其右側的「い」,包含「い」並與之鄰接的「あ」「い」「い」的3個文字作為輸入備選文字而顯示,作為與輸入指定文字的「い」相對應的文字代碼顯示為DEC。
因而,在此狀態下,使用者一旦按壓確定鍵38,與上述的「あ」時同樣,將輸入指定文字「い」作為輸入文字加以確定,在光標K的左側插入輸入文字「い」,返回基本輸入模式。
同樣,在作為上述的輸入指定文字指定「い」的狀態下,使用者一旦按壓右箭頭鍵33R,在圖61的かな排列表上,將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從「い」變更到其右側的「い」,包含「い」並與之鄰接的「い」「い」「う」3文字作為輸入備選文字加以顯示,作為對應於輸入指定文字的「い」的文字代碼,顯示為DEC。在該狀態下,如按壓確定鍵38,輸入「い」。
即是說,通過也包含後述的其他光標操作的光標操作,能夠對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指定變更時,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輸入指定文字和與其相鄰的輸入備選文字被顯示出,並且顯示出與此時的輸入指定文字相對應的文字代碼。
下面,將這種光標操作(光標鍵33的操作)所致的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規則稱作「畫面移動規則」。另外,如能變更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其後的文字輸入與上述操作同樣,在下面,主要對通過各種光標操作引起的畫面移動規則加以說明。另外,與輸入指定文字一同顯示的(與排列表上的前後鄰接)輸入備選文字,如果輸入指定文字清楚,則是可以明白的,因此適當省略對其說明。
如圖62所示,按壓右箭頭鍵33R時,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移動到假名(かな)排列表上的1個右側(將右側的文字作為新的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即,從前述的「あ」按照「あ」→「ぃ」→「い」→「ぅ」→「う」→「え」→……→「お」方式移動。
帶式列印裝置1的文字輸入方法中的畫面移動規則中,不拘泥於所設的文字種類(即不拘泥於圖68~圖74等的任意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將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數行中的任意1行的行末的文字代碼和其下行的行首的文字代碼作為相互鄰接的數個文字代碼加以處理。
在例如上述的「お」作為輸入指定文字時,並且在將「ぉ」「お」「か」作為輸入備選文字表示、指定變更為「お」→「か」時,將「お」「か」「が」作為輸入備選文字加以顯示。即,由於將數行文字代碼作為一連串的文字代碼加以處理,能夠將前行的行末的文字和緊接行的行首的文字作為相鄰接的輸入備選文字加以顯示。
另外,將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數行中最終行行末的文字代碼和第1行的行首的文字代碼作為相互鄰接的數個文字代碼加以處理。例如,「ん」為輸入指定文字時,將「を」「ん」「あ」作為輸入備選文字加以表示,當指定變更為「ん」→「あ」時,將「ん」「ぁ」「あ」作為輸入備選文字加以顯示。即,由於成為數行循環的一連串文字代碼,最終行的行末的文字和第1行行首的文字作為相鄰的輸入備選文字加以顯示。
接著,如圖63所示,每次按壓左箭頭鍵33L時,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移動到(かな)排列表上的1個左側(將左側的文字作為新的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即,從前述的「あ」移動至「あ」→「ぁ」→「ん」→「を」→……→「わ」→「ろ」→「よ」→……→「や」→「も」→……→「ま」→「ぱ」→……→。
以上的畫面移動規則不拘泥於文字種類,是通用的,但下箭頭鍵33D的操作所致的畫面移動規則因文字種類而不同。
在依據圖69所示的英文字母排列表的情況下,例如將數組[2,7]的「T」(DEC)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時,一旦按壓下箭頭鍵33D,指定變更成數組[3,7]的「g」(DEC)。該畫面移動規則是按原則進行的,依據圖70所示的數字排列表的情況和依據圖71所示的漢字排列表的情況或者依據圖74所示的記號排列表等的情況也是同樣的。
即是說,假名(「かな」或「カナ」)以外的通過下箭頭鍵33D操作的畫面移動規則是按照原則進行的,確定為從任意的數組[i,j]的文字移動(指定變更)到數組[i+1,j]。
另外,在依據「かな」的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情況下(カナ也同樣),移動操作下箭頭鍵33D,就指定變更為下行的行首(第1音)的文字。如圖64所示,例如將數組[2,7]的「け」(DEC)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時,一旦按壓下箭頭鍵33D,就指定變更為數組[3,1]的「さ」(DEC)。即,確定為移至下(i+1)行的第1音。
在50音圖場合,由於「あ行」~「わ行」的各行也習慣從第1音考慮,為了搜索所希望的文字,例如從「か行」的第4音「け」移至下行的「さ行」時,比起移至「さ行」的第4音「せ」易考慮移至第1音的「さ」,為此,易搜索所希望的文字(操作性好)。
同樣,上箭頭鍵33U操作所致的畫面移動規則也是,在假名(「かな」或「カナ」)以外,按照原則,確定為從任意的數組[i,j]文字移至數組[i-1,j],對此,在「かな」(或「カナ」)中,例如圖65所示,確定為移至前(i-1)行的第1音。
因而,在假名場合的下箭頭鍵33D和上箭頭鍵33U的操作所致的畫面移動規則中,確定為指定變更後50音圖各行的第1音。為此,按照原則,從數組[i,j]的文字移至數組[i+1,j]或數組[i-1,j],成為指定變更前的文字相當於50音圖各行第1音的情況。
正如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採用的文字輸入方法中,將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數行中任意的第i行(i是自然數)的文字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時,其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包含朝前行或下行的第k(k=i-1或k=i+1)行的指定變更。
即是說,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成為數行和多列的2維排列,不僅能夠在數行的各行文字的並排方向(行方向)進行作為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列方向也能指定變更,所以,在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上,也能提早朝遠離位置的文字加以指定變更,由此,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由於沒有移動前第k行與原來的第j文字對應的文字,因此比包含有這些更具一般化時,在其文字輸入方法的畫面移動規則中,在將任意的第i行的任意的第j文字的文字作為數組[i,j]的文字時,並且在作為輸入指定文字指定數組[i,j]文字時,將數組[k,h](第k行的文字數未滿j時,h是其文字數,處於j以上時,h=j)的文字作為通過指定變更的變更後的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的指定變更包含在朝向第k行的指定變更。
此時,能夠從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上的第i行的第3列的文字指定變更成第k(i-1或i+1)行的第j列的文字,另外,在沒有相當於第k行中的第j列的文字的文字時,由於能夠指定變更第k行行末的文字,易預測指定變更第k行的變更後的輸入指定文字,由此,成為新的輸入備選文字的文字也易於預測,進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在這種文字輸入方法的畫面移動規則中,不拘泥於所輸入的文字種類(即不拘泥於圖68~圖74等任何的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能將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數行中第1行作為最終行的下行加以處理。
例如圖64和圖65所示,成為最終行(i=10行)的「わ行」的下行作為第1行(最初行i=1的行)的「あ行」,第1行(i=1的行)的「あ行」前行作為最終行(i=10的行)的「わ行」。這種畫面移動規則也成為與其他文字種類通用的規則。即,由於作為循環的數行加以處理,也易朝列方向進行指定變更(行間移動),進一步提高了操作性。另外,一部分例外將在後面加以說明。
下面,對移動光標鍵33S操作所致的畫面移動規則加以說明。此時的畫面移動規則除了後面要說明的與小文字的假名有關的例外,是不拘泥於所輸入的文字種類(即不拘泥於圖68~圖74等任何的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成為通用的規則。
如圖66所示,將任意的第i行文字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時,一旦按壓移動右箭頭鍵33RS,就移至第i行行末的文字(移動、指定變更)。但是,原來的輸入指定文字為行末的文字時,就移至下(i+1)行的行末。
另外,如圖67所示,將任意的第i行文字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時,一旦按壓移動左箭頭鍵33LS,就移至第i行行首的文字。但是,原來的輸入指定文字為行首的文字時,就移至前(i-1)行的行首。另外,一部分例外將在後面加以說明。
此外,除上述外,例如,通過操作移動上箭頭鍵33US,移動至前(i-1)行的行首的同時,操作移動下箭頭鍵33DS,可以移至下(i+1)行行首的形式也是可行的。而且,與移動下箭頭鍵33DS有關,也考慮移動至下(i+1)行行末的形式。
在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上,數行的各行行首和行末的文字具有如其行文字代碼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等,易示出該行的特徵,因此,通過觀察行首或行末的文字,易把握該行文字(代碼值等)的特徵(範圍或特徵)。
正如上述,帶式列印裝置1所採用的文字輸入方法中,將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數行中任意的第i行的文字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時,其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包括朝前行或下行的第k(k=i-1或k=i+1)行的指定變更,由於能夠對第k行或第i行的行首或行末的文字進行指定變更,使用者易把握要變更的前後行,由此,能夠更早地進行指定變更,進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給定文字種類成為平假名(かな)或片假名(カナ)時,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的數行成為50音圖的各行順序排列的數行。即,由於按50音圖順序排列,很容易了解,進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此時,包含作為給定文字種類(「かな」或「カナ」)的文字的小文字,將任意的第i行的文字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時的、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變更包含有,在變更後的輸入指定文字作為原則成為小文字場合、將與作為例外的小文字相對應的大文字作為變更後的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的指定變更。
具體為,如前述圖64、圖65和圖67所示,在移動(指定變更)前、行首成為指定變更的場合,各行的行首為小文字時,移動(指定變更)至代替該小文字的、並與之對應的大文字。即代替「あ行」的「ぁ」(DEC)、「や行」的「ゃ」(DEC)、「わ行」的「ゎ」(DEC),移動(指定變更)至與之相對應的大文字「あ」(DEC),「や」(DEC)、「わ」(DEC)。
一般地,在平假名或片假名中,與英文字母等不同,由於使用大文字的頻率比使用其小文字的頻率要高得多,即使在作為原則、指定變更小文字時,作為例外,將大文字事先作為輸入指定文字而與使用者所希望的文字相當的正確率仍會變高。因此,輸入平假名(かな)或片假名(カナ)時,通過優先處置大文字,能夠早些指定變更成使用者所希望的文字,提高了操作性。
正如上述,在帶式列印裝置1所採用的文字輸入方法中,將數個輸入備選文字顯示在顯示畫面上,將其中1個作為輸入指定文字加以指定,在變更該指定使所希望的文字作為輸入指定文字指定時,通過將其作為輸入文字加以確定,輸入所希望的文字。即,基本上,是顯示輸入備選文字、從其中指定輸入文字而輸入的類型,因而能使鍵數等減少。
另外,將給定文字種類分類的數個文字和各文字的文字代碼相對應,根據給定的規則,確定出數行和多列的2維排列的給定文字種類的排列表。即,確定的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使成為輸入對象的文字與其文字代碼對應記載。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是與一般附屬於文字輸入裝置等的、所謂的文字代碼一覽表相同的,如同樣附屬於實際的裝置的話,使用者能夠參照其排列表。
另外,在該文字輸入方法中,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上相互鄰接的數個文字代碼所對應的數個文字作為輸入備選文字顯示在顯示畫面上。即,由於作為所顯示的輸入備選文字,顯示出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上相互鄰接的數個文字代碼所對應的數個文字,使用者如朝任意方向變更(移動)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則通過參照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能夠容易地把握所希望的文字的顯示與否。
另外,由於輸入指定文字的文字代碼與包含該輸入指定文字的數個輸入備選文字一同顯示在顯示畫面上,參照其顯示的文字代碼能夠容易而且迅速地搜索現指定的輸入指定文字處於排列表上的任何位置與否。即,不論是現輸入指定文字還是所希望的文字,由於能夠在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上搜索,因而,如果朝任意方向變更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的話,能夠容易且迅速地把握所希望文字的顯示與否。
此外,由於指定變更後,包含該變更後的輸入指定文字,顯示出與之鄰接的新的輸入備選文字,顯示出與變更後的輸入指定文字相對應的文字代碼,指定變更的方向如果正確,能夠在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上確認之,即使指定變更的方向暫時錯誤,也能夠確認並容易地改正。
而且,此時,由於作為輸入備選文字,最低限度可以是僅僅此時的輸入指定文字,如能顯示儘量鄰接輸入文字的文字(即相當前後任一的2文字、顯示前後鄰接文字也可是3文字)的話,是足夠的。即,即使顯示畫面小也不會損壞其操作性。因而,在該文字輸入方法中,顯示畫面即使很小,也不會損壞操作性,能夠用很少的鍵進行文字輸入。
另外,帶式列印裝置1中所利用的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正如上述圖61和圖68~圖74,對數行中任意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碼加以表示的數值的最大值確定為對下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碼加以表示的數值未滿最小值。為此,對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中各行的文字代碼加以表示的數值範圍不重複。另外,由於是從小順序排列設置的,易從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中搜索所希望的文字,而且也容易變更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和表示出所希望的文字。
即,使用者如朝任意方向變更(移動)輸入指定文字的話,通過參照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能夠容易且迅速地把握所希望文字的顯示,即使指定變更的方向暫時錯誤,由於能夠確認並且容易改正,因而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顯示所希望的文字,即使顯示畫面較小,也不會損壞操作性,能夠用較少的鍵進行文字輸入。
在此場合,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可以確定成,數行中任意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碼所示的數值的最小值超過下1行的各文字的文字代碼所示的數值的最大值。在此場合,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中各行的文字代碼所示的數值的範圍也不重複。另外,由於是從大的順序排列設置的,易從給定文字種類排列表中搜索所希望的文字,而且也容易變更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和顯示出所希望的文字。
即是說,與從小的順序排列設置同樣,使用者如朝任意方向變更(移動)輸入指定文字的話,能夠容易且迅速地把握所希望文字的顯示,即使方向暫時錯誤,能夠容易改正,由於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顯示所希望的文字,即使顯示畫面較小,也不會損壞操作性,能夠用較少的鍵進行文字輸入。
此外,在上述例中,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由於是指定該輸入指定文字的位置的光標操作,用一般的光標操作、通過簡便的操作就能進行輸入指定文字的指定。另外,輸入文字的確定由於是確定鍵的操作,用一般的確定鍵操作,通過簡便的操作就能進行輸入文字的確定。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採用的文字輸入方法中,將包含給定文字種類的、可輸入的數個文字種類中1個作為輸入文字種類加以選擇,在選擇後的輸入文字種類是給定文字種類的場合,將給定文字種類的文字作為輸入備選文字。此時,即使包含作為可輸入的數個文字種類的給定文字種類以外,由於也能夠將給定文字種類作為輸入文字種類加以選擇,該方法能夠適用於可輸入各種文字種類的文字的文字輸入方法及其裝置。
在帶式列印裝置1中,輸入文字是讀出記憶在記錄盤內的文字串時的將該讀出的文字串加以編輯的輸入文字。因此,能夠適用於讀出記憶在記錄盤內的文字串並加以插入等編輯。另外,在上述例中,記錄盤由於是小型記錄盤,能夠適用於讀出記憶在小型記錄盤內的文字串並進行插入等編輯的文字輸入方法。
此時的文字串包含示出記憶在記錄盤內的曲的曲名和標題名或記錄盤名的文字串,能夠適用於讀出記憶在記錄盤內的文字串並且進行插入等編輯的文字輸入方法。特別是能夠適用於在曲名後添加藝術家名等或者對使用者來說,變更內容更易於理解的文字串或者添加所希望的文字,另外在全體是同一的藝術家時或是代表的藝術家時,能夠利用添加或者將標題名變更在其名前。另外,能夠製成在所希望的標籤上列印所希望的列印圖像並僅僅剝下半切部分,列印文字輸入結果的標籤。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使用了可遙控通信的播放裝置,但可在帶式列印裝置內內置與播放裝置同樣的MD再生功能部。另外,並不限於MD用,如是讀出主信息和與主信息相對應的屬性信息的話,也能夠適用於例如作為主信息的主要記錄再生音樂和聲音信號的光磁式(MO)記錄盤、可重寫的CD(CD-R等)、作為主信息主要記錄再生動畫數據的VCD等其他的記錄盤用的記錄盤再生裝置。
另外,也適用於不是帶式列印裝置的其他列印裝置,例如,不是從記錄盤中讀出文字群的、生產者希望把全部文字群列印在給定列印尺寸內的列印裝置。
以上對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加以了說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到在不超出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可作出各種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文字列印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規定基準尺寸和相當於該基準尺寸之數倍的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作為應當有選擇地設定為列印至少有一個文字的文字群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列印對象物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尺寸的選擇系列;將所述基準尺寸和所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所述的列印尺寸;用所述基準尺寸把具有所述列印尺寸的所述列印區域分成至少一個列印分區,在這些分區分別分配至少一個文字群不同的給定部分;至少製成一個列印圖像的數據,使該數據分別在所述至少一個分區中分配的所述文字群的所述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相對應;將所述至少一個列印圖像列印在所述列印對象物的所述至少一個列印分區中。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配至少一個給定的部分的步驟包括判斷是否能在具有被選定的所述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中列印全部所述文字群;當判斷不能列印時,在所述文字群的所述部分附加含有這一意圖的報知文字。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群的數據被記憶在記錄盤上,所述方法進一步具備從該記錄盤中讀出所述文字群的步驟。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基準尺寸及所述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包含多種標籤尺寸。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多種標籤尺寸包括貼在成為所述基準尺寸的、記錄盤盤體表面上的記錄盤標籤尺寸,和貼在成為所述至少1種給定的放大尺寸之一的所述記錄盤盤體的盤盒表面上的盤盒標籤尺寸。
7.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基準尺寸或所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之一設定為所述列印尺寸的步驟包括在所述列印對象物上形成半切的、未完全切下的標籤的情況下,選擇與該未完全切下的標籤尺寸相對應的列印尺寸。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將作為所述列印對象物的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一種自由拆卸地裝設在列印裝置上的步驟。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基準尺寸或所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之一設定成所述列印尺寸的步驟包括在列印尺寸隨著列印對象物的種類的而異的情況下,從所述選擇系列中選擇出與所述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所述一個相對應的尺寸。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具有檢測裝設在所述列印裝置上的列印對象物種類的步驟;將所述基準尺寸及所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所述列印尺寸的步驟包括從所述選擇系列中選擇出與所檢測的列印對象物的種類對應的尺寸的步驟。
11.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基準尺寸及所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所述列印尺寸的步驟還包括由使用者任意選擇所述列印尺寸的步驟。
1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13.一種文字列印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記憶所規定的作為應當被有選擇地設定為列印至少具有1個文字的文字群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列印對象物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尺寸的選擇系列的基準尺寸,和相當於該基準尺寸之數倍的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的列印尺寸的記憶手段;將所述基準尺寸和所述至少一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所述列印尺寸的列印尺寸設定手段;在用所述基準尺寸將具有所述列印尺寸的所述列印區域分成的至少一個列印分區的每個列印分區中分配出文字群不同的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的分配手段;製成與在至少一個分區中分別分配出來的所述文字群的所述至少一個給定部分相對應的、至少一個列印圖像的列印圖像數據製作手段;以及將所述至少一個列印圖像列印在所述列印對象物的所述至少一個列印分區內的列印手段。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配手段包括判斷是否能在所選擇的所述列印尺寸的列印區域中列印出全部的所述文字群的判斷手段;當判斷不能列印時,將包含這個意圖的報知文字附加到所述文字群的所述一部分中的報知文字附加手段。
15.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將所述文字群的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還具有從記錄盤中讀出所述文字群的讀出手段。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17.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基準尺寸及所述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包括多種標籤尺寸。
18.按照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多種標籤尺寸中,包括成為所述基準尺寸的、貼在記錄盤盤體表面上的記錄盤標籤尺寸,以及成為所述至少1種給定的放大尺寸之一的、貼在所述記錄盤盤體的盤盒表面上的盤盒標籤尺寸的手段。
19.按照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包括在所述列印對象物上形成切一半的、未完全切下標籤的情況下,選擇與該未完全切下標籤的尺寸相對應的列印尺寸的手段。
20.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所述記錄盤中讀出所述文字群數據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21.按照權利要求20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再生手段從所述遙控器中接收因遙控鍵的操作而生成的要求信號,並且將所述遙控器的顯示部所顯示的文字群中的將響應所述要求信號的文字群發送到所述遙控器中;所述讀出手段還具有取代所述遙控器用於發送所述要求信號並接收所述文字群的遙控通信手段。
22.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將作為所述列印對象物的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任意一種可自由拆卸地裝設在列印裝置上的裝設手段。
23.按照權利要求22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在列印尺寸隨列印對象物的種類而不同的情況下,根據所述多種列印對象物中的一種來選擇列印尺寸。
24.按照權利要求23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檢測所裝設的列印對象物的種類的檢測手段;所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根據所檢測的列印對象物的種類來選擇列印尺寸。
25.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尺寸設定手段根據使用者的操作選擇所述列印尺寸。
26.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文字列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27.一種圖像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根據從所述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文字數,把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省略,製成分別對應於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與所述各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所述省略文字串的各個對應的串中,製成與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28.一種圖像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根據從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用於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的文字數,把省略了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的、分別與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圖像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了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所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上,配置到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從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29.按照權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至少一個表示「…」、「··」、「·」、「~」或「.」的文字。
30.按照權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而且還具有將該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步驟。
31.按照權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32.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判斷由文本數據構成的、具有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將判斷為文字數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省略,並附加上為報知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而製成的新的基礎文字串,將製成的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通過將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33.按照權利要求27、28或3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下的步驟以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為對象進行包括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及文字裝飾設定在內的任何一種編輯;當編輯的結果、配置在所述給定圖像製作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將該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所述給定文字數製成所述省略圖像數據。
34.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從所述給定行數中減去用於報知行省略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行中超出所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省略,將所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各行附加到所述基礎文字串的剩餘的行中,由此,製成成為新的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所述給定行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的數據。
35.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將含有從所述數行中省略行的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所述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將從所述基礎文字串中省略了超出所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的省略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將所述給定行數的文字圖像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然後通過將所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進行變換、並配置在所述給定圖像數據存儲區域,製成將所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所述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上的省略圖像數據。
36.按照權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還具有將該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讀出手段。
37.按照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38.按照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基礎文字串中包含有多首曲的曲名;還包括在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中的被省略的部分包含有所述多首曲子的曲名的至少一個時,將表示記憶在所述記錄盤上的曲子的曲數或所述曲子的被省略的曲名的數目的所述至少一個文字包含在所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中的步驟。
39.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當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超出給定行數時,將省略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某行、並附加上包含該行省略的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將所述給定行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40.按照權利要求27、28、34或35中任意一個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41.按照權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42.按照權利要求27、28、34或35中任意一個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43.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根據從所述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文字數,把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省略,製成分別對應於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省略文字串製作手段;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與所述各基礎文字串對應的至少一個所述省略文字串的各個對應的串中,製成與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通過將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44.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省略文字串圖像數據製作手段,該手段根據從所述給定的文字數中減去為報知從判斷為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中省略至少一個文字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所得到的省略後文字數,把超過各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省略後的文字數的部分的文字省略的、分別對應於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了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所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中,配置到所述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45.按照權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至少一個表示「…」、「··」、「·」、「~」或「.」的文字。
46.按照權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將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還具有將該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讀出手段。
47.按照權利要求4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48.按照權利要求4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所述記錄盤上讀出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49.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判斷具有由文本數據構成的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以及將省略了判斷為文字數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各基礎文字串的一部分、並附加上為報知省略意圖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的、製成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該圖像數據,並通過將所述給定的文字數的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製作手段。
50.按照權利要求43、44、或49任一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任何一串為對象進行包括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及文字裝飾設定在內的任何一種編輯的編輯手段;以及當編輯結果、配置在所述給定圖像製作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將所述給定文字數更新為該變化後的文字數的文字數更新手段。
51.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的判斷手段;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將用於報知行省略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所述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製成將所述基礎文字串中超出所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進行省略、並將所述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各行附加到所述基礎文字串的剩餘行中、由新的基礎文字串構成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及通過將所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所述給定行數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數據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52.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行數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的判斷手段;當判斷超出給定行數時,將包含從所述數行中省略行的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所述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給定省略後行數,將從所述基礎文字串中省略了超出所述省略後行數的部分的省略文字串的各個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將所述給定行數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的省略文字串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及通過將所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進行變換、並配置在所述給定的圖像數據存儲區域,製成將所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附加到所述省略文字串的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53.按照權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還具有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所述文本數據從該記錄盤中讀出的讀出手段。
54.按照權利要求53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55.按照權利要求53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基礎文字串中包含有多首曲子的曲名,還包括當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中被省略的部分包含有所述多首曲子的曲名的至少一個時,將表示記憶在所述記錄盤上的曲子的曲數或所述曲子的被省略的曲名的數目的至少一個文字包含在所述行省略報知文字串中的手段。
56.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對形成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是否超出給定行數的判斷手段;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它是用於當判斷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數行超出給定行數時,將省略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某行、並附加上包含該行省略意思的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新的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還將所述給定行數文字的圖像數據配置在可能配置的給定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
57.按照權利要求43、44、49、51、52或56中任意一個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58.按照權利要求57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59.按照權利要求43、44、49、51、52或56中任意一個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60.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根據給定的字體、將形成由至少一個文字所構成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給定部分或全部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規定與所參照的基準行數及與其n倍(n為自然數)相當的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記憶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所述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判斷該圖像數據配置到所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時的行數是否超出所述第n給定行數的任何一個;將用於報知行省略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判斷為超出所述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第n省略後行數,將表示行數超出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基礎文字串中的行數超出所述第n省略後行數之前的行末尾與之後的行開頭之間,製成編輯報知文字串;然後根據所述給定的字體,將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上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61.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確定作為所述一個以上第n給定行數的由不同的n值所規定的數個行數,相對於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的所述數行的全部行數,使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是同一的。
62.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下步驟為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設定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中的一個作為所參照的給定行數;製成在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中,將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所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省略的省略文字串;製成將所述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所述省略文字串中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所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
63.按照權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64.按照權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65.按照權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相對於全部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用同一文字串形成。
66.按照權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確定表示所述基礎文字串的各個信息的給定的連續號碼,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示範所述基礎文字串全部信息數的文字串。
67.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與不同的n值有關,由不同的文字串形成。
68.按照權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確定表示所述基礎文字串的各個信息的給定的連續號碼,並且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示範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被省略的信息數的文字串。
69.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是用於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70.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與所述基礎文字串相對應,製作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步驟包括將該各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使所述各個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成為一行文字圖像。
71.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易於與其他文字相區別的記號。
72.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示範用所述n表示的數字的至少一個文字。
73.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將僅用於顯示或列印的必要範圍的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進行製作。
74.按照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還具有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所述記錄盤上讀出的步驟。
75.按照權利要求7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76.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給定行數規定手段,該給定行數規定手段根據給定的字體,將形成由至少一個文字構成的數行的基礎文字串的給定一部分的文本數據或全部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為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給定的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對所參照的基準行數及與其n倍(n為自然數)相當的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進行規定;記憶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記憶手段;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所述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判斷該圖像數據配置到所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時的行數是否超出所述第n給定行數的任何一個的判斷手段;編輯報知文字串製作手段,將用於報知行省略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從判斷為超出所述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到的第n省略後行數,將表示行數超出的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基礎文字串中的行數超出所述第n省略後行數之前的行末尾與之後的行開頭之間,製成編輯報知文字串;以及根據所述給定的字體,將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製成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上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77.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確定作為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的由不同的n值所規定的數個行數,並且,相對於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的整個所述數個行數、使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的行數是相同的。
78.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如下構成為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設定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中的一個作為所參照的給定行數的給定行數設定手段;製成在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各行中、省略了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所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省略文字串的省略文字串製作手段;製成將所述所設定的第n給定行數的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所述省略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所述編輯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省略圖像的省略圖像製作手段。
79.按照權利要求78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80.按照權利要求79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81.按照權利要求78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相對於全部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用相同的文字串形成。
82.按照權利要求81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確定表示所述基礎文字串的各個信息的給定的連續號碼,並且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示範所述基礎文字串的全部信息數的文字串。
83.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個以上的第n給定行數的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與不同的n值有關,由不同的文字串形成。
84.按照權利要求83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確定表示所述基礎文字串的各個信息的給定的連續號碼,並且所述第n給定行省略報知文字串是示範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被省略的信息數。
85.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是顯示在顯示畫面上的顯示圖像。
86.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與所述基礎文字串相對應,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將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以便使所述各個編輯報知文字串分別成為一行文字串圖像。
87.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易於與其他文字相區別的記號。
88.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n給定行溢出報知文字串包括對用所述n表示的數字進行示範的至少一個文字。
89.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將僅用於顯示或列印必要範圍的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中。
90.按照權利要求76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在記錄盤上,還具有將所述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從所述記錄盤上讀出的讀出手段。
91.按照權利要求90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92.按照權利要求90所述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所述記錄盤中讀出所述基礎文字串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93.一種圖像製作方法,由下列步驟構成對形成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判斷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的文字數;將具有所述至少一個文字、表示文字數超出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在判斷具有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時的、超出該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給定的文字數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製成與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然後,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製成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94.按照權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下步驟設定有回車設定及無回車設定中的一種,有回車設定是將判斷為具有超出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所述各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作為下一行的圖像而形成的,無回車設定是省略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製作所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步驟包括在判斷為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所述各基礎文字串中,當無所述回車設定時,替代所述給定文字數,根據將用於報知各行至少一個文字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從所述給定文字數中減去後所得的省略後文字數,插入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
95.按照權利要求9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下步驟在設定所述無回車時,將與判斷為具有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各所述基礎文字串對應的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省略、製成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製成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從所述各編輯報知文字串中省略了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上、與所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以及根據給定的字體、將所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能配置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數據的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上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
96.按照權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97.按照權利要求9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98.按照權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為對象,進行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或文字裝飾設定等的編輯的步驟;當所述編輯結果、可配置在所述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的文字數變化時,將其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所述給定的文字數、製成所述省略圖像數據。
99.按照權利要求9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一個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至少一個表示「…」、「··」、「·」、「~」或者「.」的文字。
100.按照權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是用於在顯示畫面上顯示的顯示圖像。
101.按照權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製作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步驟包括將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使所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每一個都分別成為一行文字串圖像。
102.按照權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包括與其他文字容易區別的記號。
103.按照權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製作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步驟包括將僅用於顯示或列印必要範圍的所述至少1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而製成編輯報知圖像數據。
104.按照權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記憶到記錄盤中,還具有從所述記錄盤中讀出所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步驟。
105.按照權利要求10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106.一種圖像製作裝置,由下列部分構成將各自包含至少一個文字的、形成至少一行的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進行記憶的記憶手段;判斷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中的任何一串的文字數是否超出給定文字數的判斷手段;編輯報知文字串製作手段,它用於將具有至少一個給定文字並表示文字數超過的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插入到在判斷有超出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時的、超出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給定文字數之前的文字與之後的文字之間,製成與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以及根據所述給定的字體,將所述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在編輯報知圖像製作存儲區域上而製成編輯報知圖像數據的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107.按照權利要求10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將判斷為有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超出所述各基礎文字串的所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作為下一行圖像形成的有回車設定,以及省略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部分的圖像的無回車設定中的任何一種進行設定的有無回車設定手段;所述編輯報知文字串製作手段是在判斷有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時的所述各基礎文字串中無所述回車設定時,替代所述給定文字數,將用於報知各行至少一個文字省略的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的文字數從所述給定文字數中減去,根據減去後所得的省略後文字數,插入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
108.按照權利要求107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下構成在設定所述無回車時,把與判斷為具有超出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數的各所述基礎文字串對應的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省略、製成至少一個省略的文字串的省略文字串製作手段;製成將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附加到從所述各編輯報知文字串中省略了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以後的部分上、與所述至少一個省略文字串分別對應的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省略基礎文字串製作手段;以及將所述至少一個省略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根據給定的字體變換成圖像數據,並將該圖像數據配置到可配置所述給定文字數的文字圖像數據的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上而製成省略圖像數據的省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
109.按照權利要求108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略圖像是用於對列印對象物進行列印的列印圖像。
110.按照權利要求109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列印對象物是條帶。
111.按照權利要求108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以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為對象,進行文字插入、文字刪除、文字變換、文字尺寸設定或文字裝飾設定等的編輯的編輯手段,當所述編輯結果、可配置在所述給定編輯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的文字數變化時,將其變化後的文字數作為所述給定的文字數、製成所述省略圖像的數據。
112.按照權利要求107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省略報知文字串包含至少一個表示「…」、「··」、「·」、「~」或「.」的文字。
113.按照權利要求10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是用於在顯示畫面上顯示的顯示圖像。
114.按照權利要求10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將各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使至少一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每一串分別成為1行文字串圖像。
115.按照權利要求10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溢出報知文字串包含易於與其他文字相區別的記號。
116.按照權利要求10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手段將僅用於顯示或列印必要範圍的所述至少1個編輯報知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變換成圖像數據、並且配置到所述編輯報知圖像數據製作存儲區域中。
117.按照權利要求106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將所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被記憶在記錄盤上,還具有從所述記錄盤中讀出所述至少1個基礎文字串的文本數據的讀出手段。
118.按照權利要求117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記錄盤是小型記錄盤。
119.按照權利要求117所述的圖像製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讀出手段具有用於從所述記錄盤中讀出所述至少一個基礎文字串的記錄盤再生手段。
全文摘要
規定基準尺寸和相當於該基準尺寸之數倍的至少1個給定的放大尺寸,作為應當有選擇地設定為列印至少有一個文字的文字群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列印對象物的列印區域的列印尺寸的選擇系列。將所述基準尺寸和所述至放大尺寸中的一個設定成所述的列印尺寸。用所述基準尺寸把具有所述列印尺寸的所述列印區域分成至少一個列印分區,在這些分區分別分配至少一個文字群不同的給定部分。至少製成一個列印圖像的數據,並將所述列印圖像列印在所述至少一個列印分區中。
文檔編號B41J11/00GK1251442SQ9912247
公開日2000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1998年8月28日
發明者倉科弘康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