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推崇韓非的法家思想(為何實行了韓非子思想的秦朝)
2023-08-14 01:47:04 3
春秋戰國社會處於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招賢納士。經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在科技上,天文學,醫學等科技取得較大進步。在文化上,私學興起,形成許多學者和思想流派。這是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諸子百家的學說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對後世影響深遠。
可以說,在百家爭鳴的東周時代,各學派之間相互抨擊針對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韓非子》中提到的「三世說」,顯然,是一種針對儒家思想而進行的論述。
所謂「三世」,就是夏商周三朝。傳統的儒家思想認為,三代禮制一脈相承,並未出現太大的變化。所以世襲才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後代應繼承前代之禮法。
韓非子認為,歷史的發展是在不斷的變化中完成的,不論是人民的生存背景還是社會生產的條件,以及社會面臨的問題,都會隨著時間而出現根本性變革。
上古時代,人類生存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是如何活下來,避免毒蛇猛獸的危害,獲取不會讓人體生病的健康食物。
到了中古之世(相對於韓非子所處時代而言),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生存問題是如何在洪澇災害之中保全生命,保全收成。
近古之世,人們要面臨的生存問題就比較複雜了,政治直接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
堯、舜、禹、成湯、周文王、周武王這些先賢,在上古、中古、近古三個時期所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為全人類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因此,每個時代的治國方針,都應該符合相應的時代背景。
《韓非子》在闡述了社會的發展進步的同時,又詳細敘述了「三世」之中各不相同的社會風貌及其差異。上古時代,毒蛇猛獸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所以人與人之間不會出現爭端。因為沒有爭端,所以以德治民是大勢所趨,在此期間出現的禪讓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為何上古時期可以進行德治,到了現下卻不能沿襲德治呢?《韓非子》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入手,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古今人口數量的差異與資源上的差異,是古今異變最根本的原因。上古時期人口數量不足,而資源卻相當充裕。每個人都能獲取到充足的生存資源,因此,人與人之間並不會出現掠奪的情況,統治者無需用刑罰來規範百姓的行為。
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源的消耗與日俱增,人口的數量亦暴漲。自然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對資源的需求增加之後,爭奪資源的情況在所難免。《韓非子》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爭端的根源,就是對資源的需求所導致的。可以說,韓非子的這一思想,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人口論」,比西方的馬爾薩斯人口論要早上一千年。
當然,從現實角度來分析,《韓非子》對「三世說」的描述,與傳統人口論仍有不少出入。從這裡面,我們很難看到歷史的遞進關係。因此,韓非子對歷史發展的認識,並不是「進化」,而仍是「變易」。
韓非子認為:上古時代的資源豐饒,百姓的生活富足,所以沒有爭端產生。但韓非子對上古乃至中古的理解顯然是存在謬誤的,所以他所揭示出來的主題,並無歷史遞進關係,所闡述的也不是同一個層面上的問題。
從《韓非子》中我們可以看到,韓非子將當下(戰國時期)的時代定性為「急世、亂世、大爭之世」。從這個角度來看,韓非子與其他同時期的思想家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都在尋求一條救世之道。
不過,韓非子的出發點與其他思想家截然不同,他並沒有回到「三世」尋求救世之道,而是剖析了社會發展的本質——「變易」。因此,韓非子認為,當下的環境與條件已不可與古代同日而語,所以不能簡單地用曾經的方案解決現在的社會問題。
不得不說,韓非子的思想觀念並不樂觀。從民智的角度來看,民智無疑是在隨著時代發展而開化的,但隨著民智不斷進化,也引發了一系列諸如民心迷惘、爭權奪利的道德問題。從道德的層面而言,這並不是一種進化,反而是一種倒退。
因此,韓非子是一個將自身抽離出現實的旁觀者,亦或是實用主義者。他並不看好歷史的發展,同時也不抱有絕望的態度,只是冷靜且不夾雜任何情感地進行分析。因此對於韓非子而言,社會不論是進化也好,退步也罷,他的側重點在於符合當下形勢的法治。
在讀韓非子的著作時,筆者時常會有倒吸一口涼氣的感覺。韓非子的主張十分可觀,但卻相當極端,缺乏人情與道德考量。這也不難想像施行了韓非子思想的秦朝以苛政治國,最終亡於苛政了。畢竟,法理不外乎人情,刨除了人情的法治終究不是治國良方。
參考資料:
【《韓非子》、《諸子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