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練習太極拳可以降低老年人摔倒的可能性
2023-04-08 00:34:53
近幾年,關於傳統武術是否具有實戰能力的爭論不少,但幾乎沒人反對傳統武術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近日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護理學院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針對老年人健康的研究。該研究顯示,練太極拳的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他們的調查,練太極拳的老年人比只做做拉伸運動的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要低50%以上。據統計,美國65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有三分之一曾跌倒,其中38%的人因此受傷,進而有可能看急診、住院或死亡,類似的問題在中國也並不罕見。而如今的這項發現能促使更多的老年人開始練太極拳來防止自己面臨高額醫藥費、喪失自理能力或過早死亡。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太極拳於16世紀70年代在中國形成,最初是作為一種自衛術,但後來發展成為一種運動形式。
它將平緩流暢的動作與深呼吸相結合,讓身體運動起來並練習平衡。
報導稱,太極拳經常被推薦給老年人,因為它是一種低強度鍛鍊,對關節和肌肉的壓力幾近於無。
太極拳的好處:
呼吸方式科學
太極拳強調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還是拳勢呼吸,都強調腹式呼吸。呼吸還配合意念,這種呼吸鍛鍊擴大了肺活量。太極拳運動是有氧運動,所有的有氧運動項目都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促進血液循環
太極拳行功走架,豎項貫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氣上至百會、下通湧泉、達於四梢,促進了血液循環,還疏通了經絡,加快了循環頻率,大動脈暢通無阻,毛細血管經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膚延緩了老化。
促進新陳代謝
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除通過眼、耳、鼻、口七竅和谷道排洩外,機體內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除此,汗毛與汗毛孔尚具有保溫、散熱的自然調節功能。因此,中醫有「汗腺通則百病不侵,汗腺堵則亂病纏身」一說。太極拳作為一門內家功法,在肌膚的鍛鍊上有其獨到之處。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於身形的開合收放之中導引肌膚的膨縮和毛孔的張閉。比一般不練拳的人較好地保持了肌膚的純潔性和通透性。新陳代謝渠道暢通,病毒垃圾不易滯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長。
陶冶超然脫俗的心境
眾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壽。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貪飲、貪食、多憂、多慮、多思、多惱、多驚、多恐,凡欲有多必傷。太極拳的鍛鍊過程就是調節心性的過程。行功走架求規矩時,身心各部講究松、靜、空、靈,舉手投足、身形變換貴在遵循自然,故而進退往來狀若行雲流水,身心俱佳。
延緩骨質、關節、韌帶的老化
老年人骨質疏鬆發脆、關節旋轉不靈、韌帶鬆弛、血管幹癟等,無不是失去柔韌性的結果。欲使人體康壯不衰,就必須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彈性。太極拳行功走架,旋指、旋腕、旋膀、旋腰,撐襠開胯,抻筋拔骨,纏繞擰翻,所有招式動作,無不在劃弧走圓中完成。這種螺旋運動的內涵,其實就在於強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內臟各部器官的彈性,亦即柔韌性。柔韌性的延長,本身就是長壽;反之,人體內臟任何一個器官失去了彈性,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對稱運動,彌補人體機能後天不足
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意或無意地形成了諸多習慣定勢。凡是習慣動作多屬單向偏頗運動。太極拳的造型結構,抽招換式強調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發力時,講求前吐後撐、上枯下踩。周身上下對立統一、渾然一體。從而,有效地強化了大腦的逆向調節功能,保持了人體運動的整體協調與平衡發展,克服了單向運動致病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