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個月到5天 從「一支口紅」看「放管服」改革紅利
2023-03-31 06:03:57 1
-->今年以來,從中央頂層設計到地方務實舉措,「放管服」各項改革措施簡政便民、放權興市,政府甘當「店小二」不斷優化服務,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準入」「準營」同步提速
一支口紅在法國巴黎上市,通過海運來到上海,以前要在口岸待上整整5個月才能通過所有審批手續進入商場櫃檯,而現在只需要5天。
從5個月到5天,歸功於上海自貿試驗區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進口「審批改備案」改革。進口化妝品準入,只要提交的資料符合要求即完成備案。今年以來,這項改革已經在全國複製推廣。
今年1月,上海市進一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在浦東對10個領域、47項審批事項進行試點改革,推進「照後減證」。11月10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證照分離」改革。
「證照分離」改革,分的是行政審批事項,通過分類管理,最大限度破解「辦照容易辦證難」和「準入不準營」問題。
打破「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等各種障礙,曾經的創業門檻高、準入流程煩瑣等「攔路虎」不見了,更多懷有夢想的創業者能夠更便捷地進入市場大顯身手。2018年3月,全國市場主體突破1億戶。
在市場準入便利化改革的同時,中央加快了政府機構改革的步伐。今年4月,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掛牌成立,把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釐清政府「管住管好」和市場「放開放活」關係作為重要目標。
營商環境改革步伐加快
營商環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影響著市場中的每一根「毛細血管」。
如今,在北京5天時間開辦企業已是常態。在2018年全國營商環境評比中,北京在22個城市中位列第一。這源自2017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出臺改善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推出26項改革措施和136條政策清單。2018年3月,北京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在吉林,今年11月,長春市首次啟動移動辦照服務車,為新設立企業上門辦照。「移動辦照服務」以移動辦照服務車作為載體,通過預約上門服務的方式來完成從申報受理到審批發照的全流程審批業務,實現工商登記窗口前移,為企業節省了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企業還可以通過「綠色通道」全程追蹤辦理。
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78位前移至第46位,短短一年間躍升32位,首次進入世界前50名,彰顯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中國營商環境顯著改善,與市場監管部門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密不可分。統計顯示,我國是全球營商環境改革步伐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開辦企業領域,辦理環節從原來的7個壓縮為4個,辦理時間從原來的22天縮減到9天。
「小餐飲」折射監管理念之變
「放管服」改革,不是一放了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隨著外賣行業的興起,起點低、數量多的小餐飲企業紛紛進入線上發展,由此也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更大挑戰。
「在湖州市,1萬家餐飲單位的後廚分批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對於加入外賣平臺的餐飲商家,將其後廚視頻連結至美團等外賣平臺,消費者可實時查看後廚視頻並進行點評,倒逼餐飲單位改善操作環境,確保食品安全。」浙江省湖州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監管處有關負責人說。
據統計,湖州市目前持證餐飲單位約2.4萬家,其中加入外賣平臺的線上小微餐飲商家達8500家,佔比達到35%。為破解小餐飲企業發展與監管的難題,政府部門從「保姆式」監管向第三方平臺協管等全社會共治格局轉變。
今年出臺的「證照分離」改革明確規定,對小餐飲的經營許可進行重點規範,提倡由地方從儘量方便群眾、有利於群眾就業的角度出發,堅持保障安全、衛生的原則,自主決定改革方式。
各地紛紛創新監管方式、簡化小餐飲的證照審批流程、通過與外賣平臺開展政企合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湖州市通過與美團外賣等第三方平臺籤署協議,建立入網餐飲商家資質審查制度,對加入外賣平臺的餐飲商家嚴格落實上線基本門檻,通過技術抓取、對發現證照信息有問題的餐飲商家勒令線下整改。(記者 趙文君、齊中熙)
轉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