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周公之禮 周公之禮是中國最早性教育課
2023-03-30 08:35:55 1
周公之禮泛指夫妻同房行房事,是中國漢語中關於性關係的一種委婉說法,周公之禮最早是由周公制訂的一個規矩,因為在當時西周時期男女關係混亂,為了整頓民風周公言傳身教制訂了一系列規矩,周公之禮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周公之禮是中國最早的性教育課,周公之禮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周公之禮是什麼?
「周公之禮」通俗指夫妻同房,做愛,發生性關係。「周公之禮」是漢語中關於性關係的一種委婉說法,有點戲謔的意味。相傳西周初年男女濫情,但是周公發現這樣不行,於是規定:男女在結婚前不能隨便發生性關係,除非到了結婚當天才行。後來人們管這個叫「周公之禮」。
周公之禮的來歷:
西周初年,世風磽薄,婚俗混亂,周公為了整頓民風,親自製禮教民,周公格外重視婚禮,從男女說親到婚娶成婚,一共分為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七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具體細緻的規定,合稱「婚義七禮」、「士婚義七禮」,為讓「士」人理解如何執行「七禮」,周公遂與妻子一起演禮,現身說法。可演試到「敦倫」一節時,周公之妻拒絕了。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含有指導新婚夫婦依禮行事的用意。但妻子不同意演試「敦倫」。躊躇間,周公見到兒子伯禽擺弄的幾個葫蘆瓢,試合兩爿能重新合為一個葫蘆,他靈感頓生。
次日,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到學校,講解「婚義七禮」,說到「敦倫」時,他拿出一對原配的葫蘆瓢來,以此為喻:未分之前如混沌一體,剖開之後如男女有別,敦夫婦之倫,就如同把葫蘆瓢重新合為一體,其儀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載的萬物推原之理,於是陰陽合諧,乾坤有序,維綱常而多子孫。從此新婚夫婦均據「七禮」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蘆瓢也在婚禮上被奉為禮器:用根繩子拴住兩個瓢柄,表示夫婦二體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擺在新房內,象徵男俯女仰及子孫繁衍。
周公之禮的意義:
周公之禮,是物質力量的最高表現形式,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進行統治的工具。作為階級的意志,它超越於平民百姓之上,服務於姬周宗法統治,具有強烈的強制力。他把姬周集團的意志和利益全部融合於禮之中,以尊尊、親親、賢賢、嫡長世襲、男女有別構成禮之本體。由之者,謂之「民彝」,非之者,謂之「非彝」。結果是「禮之所去,刑之所加也」。其本質特徵是「保護」與「限制」。周公之禮根據其所調整的社會關係,是有關人身行為、生活方式和政體、組織機構及其附屬的實體規範,是治標而非治本的「法人則聖」的人身法法則。更多精彩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iwuyiqu
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