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煙式供熱機組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1:41:56 5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熱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集煙式供熱機組。
背景技術:
授權公告號為CN203980428U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箱式供熱機組,其將燃氣鍋爐和控制設備集成到一個貨櫃內,如果發生故障,可直接取出進行更換,縮短因供熱機組故障而引起的大範圍、長時間停止供暖,可實現偏遠或獨棟小區的供暖,減少了供熱管網的鋪設施工,減少熱量損耗和故障率。但是,這種箱式供熱機組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箱式供熱機組內有多個燃氣鍋爐,每個燃氣鍋爐均有一個煙囪伸出貨櫃,將該箱式供熱機組安裝在獨棟樓宇時,箱式供熱機組中的一個或多個燃氣鍋爐的煙囪會朝向樓宇牆面,時間長了會將牆面燻黑,同時煙氣還會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因此,提供一種供熱機組,解決煙氣排放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集煙式供熱機組,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箱式供熱機組存在的燃氣鍋爐的煙囪朝向樓宇牆面、容易燻黑牆面、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集煙式供熱機組,包括箱體,箱體內部設有至少兩個燃氣鍋爐,燃氣鍋爐的煙囪伸出箱體的頂部,箱體的頂面上安裝有集煙箱,燃氣鍋爐的煙囪出煙口位於集煙箱內部,集煙箱的外壁上設有與集煙箱內部連通的外部煙囪。
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集煙式供熱機組還包括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包括罐體、總回水管、總供水管、鍋爐進水管、鍋爐出水管和轉運管,罐體內部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將罐體內部分為上艙體、中艙體和下艙體,第一擋板上設有連通上艙體內部與中艙體內部的連接微孔,中艙體的內部與下艙體的內部隔離;總回水管的出水口與下艙體的內部連通;轉運管的進水口與下艙體的內部連通,轉運管的出水口與上艙體的內部連通,轉運管的進水口高於回水管的出水口,鍋爐內設有鍋爐循環泵;總供水管的進水口與中艙體的內部連通;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位於箱體的中部,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的外周均布有至少兩個燃氣鍋爐,每一個燃氣鍋爐分別通過鍋爐進水管與上艙體的內部連通,每一個燃氣鍋爐分別通過鍋爐出水管與中艙體的內部連通,每個燃氣鍋爐的操作面板均朝向外部,箱體上與每一個燃氣鍋爐的操作面板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個觀察門,在未設置觀察門的箱體的側面上設有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
上述下艙體包括直管段和錐形漏鬥段,直管段的下端與錐形漏鬥段的上端固定連接,錐形漏鬥段的下端串接有排汙閥;或/和,上艙體的頂部串接穩壓緩衝罐和自動排氣裝置,穩壓緩衝罐和自動排氣裝置與上艙體的內部連通。
上述轉運管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轉運管和第二轉運管,豎置式混能自平衡裝置的外周順時針均布有第一燃氣鍋爐、第二燃氣鍋爐、第三燃氣鍋爐和第四燃氣鍋爐,箱體上對應地設有第一觀察門、第二觀察門、第三觀察門和第四觀察門,第一觀察門和第二觀察門位於箱體的後側,第三觀察門和第四觀察門位於箱體的前側,箱體的左側設有第一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箱體的右側設有第二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
上述集煙箱的正面投影呈梯形或矩形;或/和,外部煙囪位於集煙箱的右上部。
上述外部煙囪為豎直的排煙管或L型的排煙管。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通過在箱體的頂面安裝集煙箱,將各個燃氣鍋爐的煙囪排出的煙氣收集到集煙箱中,然後通過集煙箱上的外部煙囪統一排放出去,這樣,可以將外部煙囪朝向遠離樓宇牆面的方向,從而解決了燃氣鍋爐的煙囪朝向樓宇牆面、將樓宇牆面燻黑、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問題,設計巧妙,使用方便,具有安全、省力、簡便、高效的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去掉集煙箱後處於第一狀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去掉集煙箱後處於第二狀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1中在A-A處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附圖3的第一種變形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附圖3的第二種變形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附圖3的第三種變形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箱體,2為煙囪,3為集煙箱,4為外部煙囪,5為罐體,6為總回水管,7為總供水管,8為鍋爐進水管,9為鍋爐出水管,10為第一擋板,11為第二擋板,12為上艙體,13為中艙體,14為下艙體,15為連接微孔,16為直管段,17為錐形漏鬥段,18為排汙閥,19為穩壓緩衝罐和自動排氣裝置,20為第一轉運管,21為第二轉運管,22為回水泵,23為鍋爐循環泵,24為第一燃氣鍋爐,25為第二燃氣鍋爐,26為第三燃氣鍋爐,27為第四燃氣鍋爐,28為第一觀察門,29為第二觀察門,30為第三觀察門,31為第四觀察門,32為第一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33為第二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於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2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後、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係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附圖1、2、3、4、5所示,該集煙式供熱機組包括箱體1,箱體1內部設有至少兩個燃氣鍋爐,燃氣鍋爐的煙囪2伸出箱體1的頂部,箱體1的頂面上安裝有集煙箱3,燃氣鍋爐的煙囪2出煙口位於集煙箱3內部,集煙箱3的外壁上設有與集煙箱3內部連通的外部煙囪4。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箱體1的頂面安裝集煙箱3,將各個燃氣鍋爐的煙囪2排出的煙氣收集到集煙箱3中,然後通過集煙箱3上的外部煙囪4統一排放出去,這樣,可以將外部煙囪4朝向遠離樓宇牆面的方向,從而解決了燃氣鍋爐的煙囪2朝向樓宇牆面、將樓宇牆面燻黑、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問題,設計巧妙,使用方便。
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集煙式供熱機組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如附圖1、2、3、4、5、6所示,上述集煙式供熱機組還包括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包括罐體5、總回水管6、總供水管7、鍋爐進水管8、鍋爐出水管9和轉運管,罐體5內部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第一擋板10和第二擋板11,第一擋板10和第二擋板11將罐體5內部分為上艙體12、中艙體13和下艙體14,第一擋板10上設有連通上艙體12內部與中艙體13內部的連接微孔15,中艙體13的內部與下艙體14的內部隔離;回水管6的出水口與下艙體14的內部連通;轉運管的進水口與下艙體14的內部連通,轉運管的出水口與上艙體12的內部連通,轉運管的進水口高於總回水管6的出水口,鍋爐內設有鍋爐循環泵;總供水管7的進水口與中艙體13的內部連通;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位於箱體1的中部,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的外周均布有至少兩個燃氣鍋爐,每一個燃氣鍋爐分別通過鍋爐進水管8與上艙體12的內部連通,每一個燃氣鍋爐分別通過鍋爐出水管9與中艙體13的內部連通,每個燃氣鍋爐的操作面板均朝向外部,箱體1上與每一個燃氣鍋爐的操作面板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個觀察門,在未設置觀察門的箱體1的側面上設有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將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放置在箱體1的中部,並在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的外周圍上幾個燃氣鍋爐,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將罐體5分為上艙體12、中艙體13和下艙體14三部分,其中下艙體14收集回水並對回水進行沉降,除去回水中的雜質,然後通過轉運管將沉降後的回水抽入上艙體12內,鍋爐從上艙體12內抽水加熱並將加熱後的水輸送到中艙體13內,同時,上艙體12內的水還可以通過連接微孔15進入中艙體13內部,自動平衡混合,實現了單臺或多臺鍋爐工作時的流量壓力自平衡混合和溫度補償,加熱後的水與從上艙體12內的水在中艙體13內混合實現了壓力平衡,混合後通過總供水管7輸出;採用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中置、鍋爐圍繞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的設計,使得供熱機組的結構更加緊湊,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上連接的管線和泵均位於鍋爐的背面,處於不可見的位置,所以供熱機組的結構非常簡潔、美觀,正常使用時,可以打開觀察門對鍋爐的操作面板進行控制和查看,看不到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管線和泵等結構;需要維修時,打開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對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管線、泵進行維修更換,便於維修,本實用新型具備了沉降排汙功能和自動排出排淨氣體功能減少對鍋爐的損壞,延長鍋爐的使用壽命,提高系統穩定性。
如附圖3、4、5、6所示,上述下艙體14包括直管段16和錐形漏鬥段17,直管段16的下端與錐形漏鬥段17的上端固定連接,錐形漏鬥段17的下端串接有排汙閥18。這樣,回水進入下艙體14後沿錐形漏鬥段17的內壁迴旋,回水中的雜質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錐形漏鬥段17的內壁落入錐形漏鬥段17的底部,並通過排汙閥18定期排出,減少進入鍋爐內部的雜質,減少對鍋爐的損壞,延長鍋爐使用壽命。
如附圖3、4、5、6所示,上述上艙體12的頂部串接穩壓緩衝罐和自動排氣裝置19,穩壓緩衝罐和自動排氣裝置19與上艙體12的內部連通。穩壓緩衝罐和自動排氣裝置19可以適應水的熱脹冷縮變化,維護管路內的壓力,提高安全性。
如附圖1、2、3、4、5、6所示,上述轉運管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轉運管20和第二轉運管21,豎置式混能裝置的外周順時針均布有第一燃氣鍋爐24、第二燃氣鍋爐25、第三燃氣鍋爐26和第四燃氣鍋爐27,箱體1上對應地設有第一觀察門28、第二觀察門29、第三觀察門30和第四觀察門31,第一觀察門28和第二觀察門29位於箱體1的後側,第三觀察門30和第四觀察門31位於箱體1的前側,箱體1的左側設有第一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32,箱體1的右側設有第二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23,回水管6上串接回水泵22。採用兩個轉運管實現回水的轉運,可以降低每個轉運管的體積,減少佔用的空間,更加方便布局;本實用新型在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的外周均布了四個鍋爐,充分利用了箱體1內部的空間,使用者可以通過第一觀察門28查看和操作第一鍋爐的控制面板,通過第二觀察門29查看和操作第二鍋爐的控制面板,通過第三觀察門30查看和操作第三鍋爐的控制面板,通過第四觀察門31查看和操作第四鍋爐的控制面板,通過第一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32、第二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23對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管線、泵進行維修和更換,操作簡單,便於維護,使得供熱機組的外形更加美觀、內部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如附圖3、4所示,上述集煙箱3的正面投影呈梯形。這樣,箱體1和集煙箱3組成一個房子的形狀,外形美觀,能夠很好地適應小區內的環境,美化小區,不會產生突兀感。
如附圖5、6所示,上述集煙箱3的正面投影呈矩形。這樣,箱體1和集煙箱3可以組成一個整體的矩形柜子,便於運輸和安裝。
如附圖3、4、5、6所示,外部煙囪4位於集煙箱3的右上部。這樣,可以使外部煙囪4遠離樓宇牆體,從而解決了燃氣鍋爐的煙囪2朝向樓宇牆面、將樓宇牆面燻黑、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問題。
如附圖3、5所示,上述外部煙囪4為豎直的排煙管。這樣,外部煙囪4的形狀與集煙箱3、箱體1更加和諧,外形美觀。
如附圖4、6所示,上述外部煙囪4為L型的排煙管。這樣,如果集煙箱3的左端面離樓宇牆體較近時,可以通過L型的排煙管將煙氣排出,使煙氣遠離樓宇牆體。
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使用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箱體1為立方體,在箱體1的正中間位置安裝一個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在箱體1內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的周向均布四個鍋爐,並通過鍋爐進水管8、鍋爐出水管9與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連接,鍋爐的控制面板朝外,在箱體1上設置有四個與四個鍋爐相對應的觀察門,在箱體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一個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維修門,方便檢修人員進入到箱體1內部,對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線路、管線進行維修更換,由於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被四個鍋爐圍住,因此,豎置式自平衡混能裝置、管線、泵等均不可見,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外形美觀、內部布局合理,便於維修;在箱體1的頂面安裝集煙箱3,將各個燃氣鍋爐的煙囪2排出的煙氣收集到集煙箱3中,然後通過集煙箱3上的外部煙囪4統一排放出去,這樣,可以將外部煙囪4朝向遠離樓宇牆面的方向,從而解決了燃氣鍋爐的煙囪2朝向樓宇牆面、將樓宇牆面燻黑、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問題,設計巧妙,使用方便。
以上技術特徵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徵,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